高中语文失街亭论文_第1页
高中语文失街亭论文_第2页
高中语文失街亭论文_第3页
高中语文失街亭论文_第4页
高中语文失街亭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高中语文失街亭论文内容简介本文探讨了高中课文失街亭中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从人物入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资料详实,论证充分,内容全面。作者认为,正是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作者才展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将他们塑造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关键词高中语文失街亭对比烘托人物塑造失街亭是三国演义里极为重要的章节,也是小说单元中很重要的一课。它有力地塑造了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地体现了三国演义常用对比烘托的创作手法的特点。在授课中,如能将这种手法细作分析,与学生一块儿探讨,将会对学生写作文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笔者通过授课,与学生交流,认为失街亭的对比烘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马谡地急切地想建功与诸葛亮的小心谨慎作对比。探子来报诸葛亮,说司马懿带兵急行,八天即到新城,孟达被杀,张合也引兵出关,阻挡蜀军,这说明敌人来势汹汹,其大将十分厉害,形势紧急,不可小视。诸葛亮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了周密地策划,反复地说明了街亭地重要性,指出那里是蜀军的咽喉之地,丢了它,等于全军完蛋了;并且让马谡写下军令状,让他思想上警醒,不要麻2/6痹轻敌,而且还让素来谨慎小心地王平协助马谡;还有就是对安宫扎寨之法和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都作了详细地安排。这一切,都表现了诸葛亮作战小心,安排周密,用人谨慎的性格特点。而作为对比地另一面的马谡呢,却急切地想建功立业,诸葛亮问谁敢带兵去镇守街亭,话音未落,别人都还在沉思默想,马谡就半路杀了出来,大声地说道“某愿往”,可见他为了立功,并没有想到街亭如何地难守,魏军大将如何地勇猛,通过对比,显出了他莽撞的性格特点。二、用王平的沉稳冷静来与马谡自大狂傲作对比。到了街亭这个地方,本应该详细地查看地形,排兵布阵,而马谡来却带着王平“看了地势”,仅仅是“地势”,就发表了一番自大轻敌地言论,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说什么丞相过于小心,小小地街亭,不必兴师动众,劳累安排;并且炫耀自己,说诸葛亮一切重要的军事谋略都要向自己请教,自己谋略超人;又凭着自己的“饱读兵书”,引经据典,卖弄学问,说什么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什么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自己山上安营,一旦魏兵来到,士兵无路可逃,就可以勇猛地冲杀下去,将魏兵杀得个片甲不留,一幅孔夫子迂腐的形象,全身都冒着“死读书”的酸臭气;而且在分派士兵的时候,他还说等自己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王平不能分得功劳,自以为打败魏兵不废3/6吹灰之力,轻敌的模样显得幼稚可笑。而作为对比面的王平呢,却显出冷静沉稳的一面。诸葛亮在他们出发之时,安排他们在当道下寨。到了街亭,查看过地形后,王平便全力坚持这一意见,反复地劝说马谡听从安排,不搞“创新”,万事小心为妥,不得违背丞相之意。在马谡一意孤行地情况下,他还带领五千兵离山十里下寨,以作补救,并且星夜差人去禀告孔明,详细地说明了安营情况,备极小心。三、用司马懿的小心谨慎与马谡自大轻敌作对比。司马懿是个智谋之人,早就料到诸葛亮可能要先去镇守街亭,本来打的主意是按兵不动,所以当他的次子司马昭回来禀报,说街亭有人驻守后,他便只有感叹赞扬诸葛亮的份了,称道诸葛亮是神人下凡,自己不如诸葛亮;当儿子笑着说街亭易取后,他犹自不敢相信,说“汝安敢出此大言”,指斥儿子不该说大话;听完儿子的一番解释后,他大喜过望,但还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去攻街亭,作到万无一失,他亲自带兵去查看地形,先是更换了不容易暴露自己的衣服,然后带看一百多骑兵保护身家性命,在查看地形时,他像法医解剖一样,看到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先是冒着生命危险“直至山下”,再是不怕浪费时间“周围巡哨了一遍”最后才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一切,都说明了司马懿这个人不敢轻敌,做事小心,面对诸4/6葛亮的大军,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而作为对立面的马谡呢,明知司马懿来到了山下,却不发一枪一弹,任他观察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而且还口出狂言,说司马懿如果想活命,就不会来围山,倒像是让司马懿来围山进攻自己一样。看来,马谡不是在真刀真枪地打仗,而想是在演习一般。如此代估敌人,轻视敌人,失败也就成了注定的命运了。四、用诸葛亮的看似慌张与他遇事镇定来作对比。街亭失守了,消息报到诸葛亮处,让他极为吃惊。小说中写王平的图本送到后,诸葛亮赶快唤入,迫不及待地就放文书的桌子上看了起来,结果是拍案大惊,显出是十分慌张,让人以为大祸临头的样子,说了句“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坑陷”二字,好像是说完蛋了一样,结果肯定是全军覆没。等他将安营之法一一地告诉杨仪,想让他去挽救败局时,传来消息说街亭、列柳城全部都被敌人占领了,孔明听了后如大祸临头,仿佛到了地狱里一样,“跌足长叹”,说“大事去矣”这“跌足”意思是跺脚,想一下诸葛亮的一直以来的伟大形象,在草船借箭的时候,在舌战群儒的时候,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哪次不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地从容自若,游刃有余,现在,竟然也有了跺脚之时。这一“跺脚”不禁让读者想到,蜀军已经无路可走,只剩一条死地了。后文呢,则正好相反,写5/6了诸葛亮的一大段安排,表现了他的从容对敌,章法不乱。他安排关兴、张苞去虚张声势,吓退追兵,仍然巧施计谋;让张翼去修理剑阁,令交通无阻,为撤退作好地准备;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不惊动魏兵;让马岱、姜维断后,为撤退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且还差心腹人,通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军民皆入汉中,保存实力,看得长远;又遣心腹人搬取大将姜维的老母亲,送入汉中,不留下人质,不让司马懿挟母亲以令姜维,事无巨细,考虑周全。在这一细节中,作者先写“大难临头”,再写从容不迫,在对比中说明了诸葛亮非等闲之辈,有超人之处。五、用重奖赵云与严惩马谡作对比。赵云逃了回来,虽然说是打了败仗,但没有一个士兵伤亡,也没有一马死去,而且辎重等东西,毫无遗失,为了鼓励士气,诸葛亮重赏了赵云。诸葛亮先是知道赵云胜利完成任务后大喜过望,亲自带着众位大将出帐相迎,好象接待外国元首一样;接着急忙扶起赵云,“执手而言”,“执手”,就是携着手,一般是很亲密地人才有如此举动,现在,诸葛亮“执”赵云之手,说明他认为赵云确实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不可缺少;对于赵云的出人之处,诸葛亮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故设关子,问众人原因,让众人知道赵云“独自断后,斩将立功”,实际是树立榜样;对赵云地评价,诸葛亮只有三6/6个字,“真将军也”,将赵云推到称赞的顶点;对赵云不仅有精神地赞扬,还有物质奖励,而且还包括其士兵,文章写诸葛亮取“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士兵,这在打了败仗的情况下是很少见的待遇。而对马谡呢,作者却写诸葛亮对他严加惩处,其中一些神态的描写极其形象,如“变色”,就是变了脸色,以前,诸葛亮把马谡当成兄弟一样,现在却是“大义灭亲”;“叱左右推出斩之”,“叱”,大声地喝道,执法严明,说“斩”就“斩”,绝不手下留情;蒋琬劝说诸葛亮不要杀了“智谋之臣”,诸葛亮虽也知道现在自己人才难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