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硕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研究_第1页
【精品硕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研究_第2页
【精品硕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研究_第3页
【精品硕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研究_第4页
【精品硕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研究RESEARCHONTHE“THREEREDLINES“CONTROLOFRIGIONALWATERRESOURCESMANAGEMENT摘要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1号)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1)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2013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61号)明确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对江苏省更好的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构建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制度,并应用于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实例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总结了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给出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定义。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明确了控制的目标和要求,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制度。3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本文根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对各红线控制对象的分析,初步选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并利用DELPHI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优选,最终构建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控制指标体系。通过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目标的分析,划定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控制标准,进而确定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AHP构权的物元分析综合评价模型。4开展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实例研究。以太仓市为例,通过对物元分析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得到各红线控制水平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条红线”整体控制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落实三条红线控制的建议。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评价模型;ABSTRACTTHEDECISIONFROMTHECPCCENTRALCOMMITTEEANDTHESTATECOUNCILONACCELERATINGWATERCONSERVANCYREFORMANDDEVELOPMENTIN2011NO1CENTRALDOCUMENTFOR2011ANDTHEOPINIONSFROMTHECPCJIANGSUPROVINCIALCOMMITTEEANDJIANGSUPROVINCIALPEOPLESGOVERNMENTON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WATERREFORM,PROMOTINGWATERCONSERVANCYMODERNIZATIONNO1JIANGSUDOCUMENTFOR2011CLEARLYANNOUNCEDTOIMPLEMENT“THREEREDLINES“OFTHEMOSTSTRIC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1ESTABLISHTHECONTROLLINEOF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ANDSTRICTLYIMPLEMENTTHETOTALWATERCONSUMPTIONCONTROL2ESTABLISHTHECONTROLLINEOFWATEREFFICIENCY,ANDSTRICTLYCONTROLTHEWASTEOFWATER3ESTABLISHTHECONTROLLINEOFPOLLUTANTDISCHARGETOWATERFUNCTIONAREAS,ANDSTRICTLYCONTROLTHETOTALPOLLUTANTDISCHARGESTOLAKESANDRIVERSIN2013,NOTICEOFTHEGENERALOFFICEOFJIANGSUPROVINCIALGOVERNMENTONTHEEVALUATIONITEMSOFIMPLEMENTATIONOFTHEMOSTSTRIC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CLARIFIEDTHESUBJECTOFRESPONSIBILITY,CONTENTSOFEVALUATIONANDMEASURESOFREWARDANDPUNISHMENT,WHICHHASAGUIDINGSIGNIFICANCEONTHEBETTERREALIZEOFTHESYSTEMTHISPAPERFIRSTLYDISCUSSESTHERELATIVECONTROLTHEORYOF“THREEREDLINES“OFWATERRESOURCESMANAGEMENT,BASEDONWHICHTHECONTROLINDICATORSYSTEMWASESTABLISHEDTHENA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WASPROPOSED,ANDTHE“THREEREDLINES“CONTROLSYSTEMOFWATERRESOURCESMANAGEMENTWASESTABLISHEDFINALLY,THISPAPERTAKESTHEWATERRESOURCESMANAGEMENTOFTAICANGCITYASASTUDYCASETHEMAINCONTENTSANDRESULTSAREASFOLLOWS1THISPAPERHAS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WATERRESOURCES,ANDEXPLAINEDTHEIMPORTANCEOF“THREEREDLINES“CONTROLFOR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THENTHISPAPERHASSUMMARIZEDTHERESEARCHDYNAMICOFWATERRESOURCESMANAGEMENTHOMEANDABROAD,ANDPRESENTEDTHEMAINRESEARCHANDTECHNICALROUTEOFTHISPAPER2THISPAPERHASDEFINEDTHE“THREEREDLINES“CONTROLOFWATERRESOURCESMANAGEMENTBASEDONTHERELATIVECONTROLTHEORYOFTHEMOSTSTRICTWATERMANAGEMENT,THEMEANINGANDRELATIONSHIPOFTHE“THREEREDLINES“CONTROLWEREANALYZED,THENTHEOBJECTIVESANDREQUIREMENTSOFTHECONTROLWERECLARIFIEDANDTHE“THREEREDLINES“CONTROLMETHODSWEREPROPOSEDTHE“THREEREDLINES“CONTROLSYSTEMOFWATERRESOURCESMANAGEMENTWEREESTABLISHED3THISPAPERHASESTABLISHEDTHE“THREEREDLINES“CONTROLINDICATORSYSTEM,EVALUATIONCRITERIAANDEVALUATIONMODELSBASEDONTHEOBJECTIVESANDREQUIREMENTSOFWATERRESOURCESMANAGEMENT,COMBINEDWITHANANALYSISOFEACHREDLINECONTROL,THEINDICATORSYSTEMWASINITIALLYSELECTEDTHENTHISPAPERUSEDTHEDELPHIMETHODAND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METHODTOFINDTHESUPERIORINDICATORS,BASEDONWHICHASYSTEMATICANDPERFECTCONTROLINDICATORSYSTEMWASESTABLISHEDULTIMATELYTHROUGHTHEANALYSISOFCONTROLOBJECTIVESOFTHEMOSTSTRINGENTWATERMANAGEMENTSYSTEM,THECONTROLSTANDARDSWEREDELINEATEDINLINEWITHTHELEVELOFREGION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GIVENONWHICHTHEEVALUATIONCRITERIAWASDETERMINEFINALLYTHISPAPERUSEDAHPTODETERMINETHEWEIGHTOFEACHINDICATOR,ANDESTABLISHEDA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USINGTHEMATTERELEMENTANALYSISMETHOD4THISPAPERHASTAKENTHEWATERRESOURCESMANAGEMENTOFTAICANGCITYASASTUDYCASETHROUGHTHEANALYSISOF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USINGTHEMATTERELEMENTMETHOD,THEEVALUATIONRESULTOFEACHINDICATORAND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RESULTWEREOBTAINED,THENTHEEVALUATIONRESULTSWEREANALYZED,GIVENWHICHSOMEFURTHER“THREEREDLINES“CONTROLRECOMMENDATIONSTOIMPROVEWATERRESOURCESMANAGEMENTINTAICANGCITYWEREPUTFORWARDKEYWORDSWATERRESOURCESMANAGEMENT,THREEREDLINES,CONTROLINDICATORSYSTEM,EVALUATIONMODEL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2国内外研究动态2121国外研究动态2122国内研究动态413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6131主要研究内容6132研究技术路线7第二章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基本理论92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定义、原则和内容921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定义921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原则1021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内容1022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内涵及相互关系12221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内涵12222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相互关系1223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和要求13231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13232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要求1424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方法15241用水总量红线控制方法15242用水效率红线控制方法1724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方法1825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制度建设18251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18252建立和完善节约用水利益调节机制19253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2126本章小结22第三章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构建2331控制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332用水总量控制指标23321用水总量控制的对象24322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2433用水效率控制指标24331用水效率控制的对象25332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2534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26341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的对象26342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确定2635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27351控制指标体系初选27352控制指标优选28353控制指标含义3636本章小结38第四章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评价模型建立3941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评价标准的确定39411指标控制目标39412指标评价标准4042指标权重的确定43421确定权重的原则43422确定权重的方法4443基于AHP的物元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47431物元分析法的基本模型47432物元分析法的基本步骤4744本章小结48第五章实例研究5051太仓市概况50511自然地理概况50512社会经济5251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5352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5753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综合评价57531控制指标权重的确定58532物元分析综合评价6054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64541评价结果分析64542建议6555本章小结68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961总结6962展望69参考文献71致谢75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水资源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能有效反应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1。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占全球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M3,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有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对水质的要求也很高,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日渐显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有效的应对日趋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缓解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受到的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201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我国防洪、供水、粮食、经济、生态、国家安全的高度,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1号)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江苏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为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各级水管理部门应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水利上应加强建设,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2013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61号)明确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对江苏省更好的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意义。近几年,治水思路由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各主管部门积极落实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水资源管理、用水节约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形势下,未来对资源的需求会更加强劲,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越发尖锐,只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方法,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限制水功能区纳污,才能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保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国内外研究动态121国外研究动态国外一些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重视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也走在世界前列。1总量控制(1)美国水资源管理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上流域管理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管理机构由联邦机构、州政府机构和地方三级机构组成,基本特点是各州建立水权制度,水资源所有权归属于公民,水权是公民的私有财产,州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水权的管理34。(2)法国于19621968年颁布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法令,其中包括用水管理、水权分配、水污染防治,从法规的层面加强中央的监控权和争议解决能力,创建流域委员会和水务委员会等组织,构建了完整的水资源管理框架。特别于1964年颁布了修订的水法,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制,为法国水资源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法国颁布了新的水资源管理法案,要求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5。(3)荷兰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省级水权力部门分为水资源管理、环境、规划等部门。1989年,政府出台水管理行动方案,明确了管理的框架、目标和内容。同时,要求规划每隔48年进行一次修改,省政府及水务局制定的长期与近期的规划能够使水资源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很好地执行6。2用水效率控制国外主要采用法律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实现节水目标。(1)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台了全国性的法律水资源规划法并借此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1980年以后,美国开始在全国强化实施节水政策,一些缺水地区也已开始了城镇节水运动,不仅对节水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长期节水规划而且采取严厉的法规措施。在此基础上,美国开始推行19952025年实现城镇节水的国家级目标计划并逐步推行。(2)日本的水资源管理实行省级分管制,政府部门在充分考虑用户的意志后,严格控制水资源的配置,同时非常重视节水技术的发展,从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等方面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由国土厅编制全国范围内的长期节水计划,于1985年成立了“推行建节水型城市委员会”78。(3)以色列很早就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将全部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权收归国有,先后制定并严格执行水法、水计量法、水井控制法、经营许可法等一系列法规,建设管道输水工程、推行滴灌技术、优化工业技术充分处理回用工业废水,这些措施的成功开展为缓解以色列水资源的紧张做出了极大的贡献91011。3水纳污控制(1)美国非常重视水环境保护,20世纪40年代,美国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12。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于1972年在清洁水法中提出TMDLTOTALMAXIMUMDAILYLOADS计划的概念,即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计算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日最大负荷量,并在污染源之间进行污染负荷总量的分配,从而使目标水体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并通过水质监测情况对TMDL效果实施评价131415。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并使技术路线和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1977年,颁布的防止水污染法中要求全国污水普及二级处理,1982年所有水体达到适于文化娱乐用途,1985年达到不排污,即“零排放”16。近年来,USEPA也在不断对TMDL计划实施调整,使美国水资源保护由过去的单纯污染源控制转变为根据生态健康和生态功能来决定控制污染,这一转变给从事环境管理问题研究的科学家带来了新的挑战1718。(2)为了改善水环境状况,日本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提出了水污染总量控制的概念,即把在一定区域内将水体或者大气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19。而后,在1973年颁布的濑户内海环境保护临时措施法中,首次引用污染总量控制的概念。1978年开始实行TPLCS(TOTALPOLLUTANTLOADCONTROLSYSTEM)规划,规划对水域水质提出预定目标,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水域污染负荷总量内,继而达到改善水域水质的目的20。从1979年起,日本开始以COD指标限颁发排污许可证,第一次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每5年为一轮规划制定期21。2001年,加入总氮、总磷控制指标。经过长达30多年的污染总量控制,日本封闭性水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3)1976年,欧盟颁布危险物质排放指令,控制污染物排入水体22。通过识别水体污染物、制定水质目标、制定污染削减措施、设计水体监测方案、建立污染削减体系PRPS(POLLUTIONREDUCTIONPROGRAMMES)来削减污染物入河总量,最后通过水体监测体系反馈数据,对污染削减结果进行评价。欧盟各成员国积极落实该指令,莱茵河污染物削减指标达到50以上,使莱茵河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赫尔辛基公约(HELSINKICOMMISSION)开始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施容量总量控制管理。122国内研究动态1总量控制我国水法确定的一项用水管理基本制度是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23。1993年国务院颁布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4年水利部授予各省和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取水许可管理权限,各省和流域管理机构陆续开展取水许可管理工作24。2001年以来,汪恕诚部长发表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理论文章,完善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导体系252627。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随后水利部发布关于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到目前为止,大多流域机构基本完成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方案的制定工作。太湖流域管理局编制了太湖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方案,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类指标流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性意见、社会经济用水约束性指标、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水功能区管理指标、特殊干旱年应急管理措施。依据这些指标对太湖流域进行取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28。长江委水政水资源局组织长江科学院将编制长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方案,并报送水利部审批。长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方案成果,对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29。在流域制定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的同时,各省也在进行和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工作。从1993年开始,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全国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共发放取水许可证70万余套,审批水量近4500亿M3,占全国总取水量的85以上。2用水效率控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便开展了国家层面的节水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83年,全国第一次城市节约用水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节水管理进入了强化时期,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1988年水法的颁布,更以法律形式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固定化30。1990年,全国第二次城市节约用水会议要求创建“节水型城市”。1997年国务院出台水利产业政策,明确规定各地区行业应大力普及节水技术,全面节约各类用水。2000年的国家“十五”计划中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修订的水法中规定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国内主要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水权、水价、水市场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等方面3132。现有的研究认为,水权、水价和水市场是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水权是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节水型社会的基础,是深化水价改革、完善水市场的重要前提3334。林关征认为,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的核心是水权制度建设,而水权制度建设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他进一步指出,构建节水型社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该制度要求加强政府调控、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公众参与3536。在对节水型社会展开大量定性研究的同时,学界开始引入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量化研究。现有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选取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建立起相应的模型结构,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乔维德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模型37。洪娟提出了SGAAHPF后评价方法,对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进行后评价研究38。王修贵运用逻辑框架法与指标评价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后评价39。3水纳污控制20世纪70年,我国开始对水环境污染进行控制,颁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J473),主要通过把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在达标排放率以内来改善水环境污染现状。1988年,国家环保局在水污染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实行总量控制,确定了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发展的方向4041。以松花江BOD总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为先导,我国开始了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42。接着“六五”期间,对沱江进行了水环境容量、污染负荷总量研究,并对水环境容量的做出了定量评价43。“七五”期间,选取长江、黄河、淮河的部分河段和白洋淀、胶州湾、泉州湾等水域,以总量控制规划为基础,进行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排污许可证发放的研究44。“九五”期间,确定了包括COD、石油类等八种污染物为废水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同时国家环保局编制了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总体方案等,提出了落后工艺淘汰指标和工业结构调整方案,为中国的水环境总量控制制定了先按达标排放控制污染总量,再按水质目标规定允许排污总量的基本模式45。“十五”期间,提出总量控制因子为COD和氨氮。“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减排措施,使水体主要污染物COD总量得到基本控制。“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对农业污染源的控制,并将氨氮纳入污染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水污染总量控制理念不断发展,主要包含三种方法,即行业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总量控制。目前我国的水污染总量控制仍以目标总量控制为主46。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全国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三条红线”。为进一步落实“三条红线”,我国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划分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并制定各省水资源“三条红线”具体目标、考核方式以及操作规范。山东省基本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并逐级分解下达,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江西省正式出台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纲要(20112015年),基本划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湖南省根据全国“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值,相应的制定出本省控制指标;云南省编制了云南省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研究(工作大纲),探索建立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江苏省颁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明确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也就“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构建、红线确定等展开了大量的探索工作。王浩探析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八个关键技术支撑47;何娟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个方面逐条分析了“三条红线控制的管理目标48;孙宇飞等围绕红线考核指标的确定和指标的标准、监测、考核等重点问题展开讨论49;杨得瑞等探讨了水资源综合管理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系50;甘升伟等根据太湖流域管理局制订的新安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提出符合流域特点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保障措施51;左其亭等讨论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其确定方法52;毕桂真等计算了菏泽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菏泽市限制纳污指标,并划定菏泽限制纳污警戒线53。13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以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为研究对象,以评价理论为基础,结合各地区水资源管理特点,构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综合评价,总结经验,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制度,并以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为研究实例,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过程中的薄落环节,探讨下一步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水平。论文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如下1在广泛阅读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指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国内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2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理论,得出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明确“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和要求,提出控制方法。3根据区域水资源的特点构建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明确各红线控制对象,选取控制指标,并运用DELPHI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优选。4确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评价标准,探讨红线控制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的特点,建立基于AHP构权的物元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得到各红线控制水平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三条红线”控制水平最终评价结果。5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高效的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以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得以全面深入的贯彻实施。6以太仓市为例,根据所构建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运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得出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太仓市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落实三条红线控制的建议。132研究技术路线在广泛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内涵,明确全面实现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内涵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模型和控制制度。最后,选取太仓市进行实例研究,评价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现状,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建议。论文研究技术路线,见图11。阐述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三条红线”国内外动态明确研究理论和框架构建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基本理论物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结论与建议总结与展望太仓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实例研究建立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评价模型图1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基本理论国内外对水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本章主要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概念阐述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内涵、相互关系,明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方法,建立控制制度。2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定义、原则和内容针对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专门章节深入阐述了“确立三条红线,建立四项制度”等水资源管理内容和要求。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3号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主要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21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定义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含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有多种界定,目前尚无明确公认的定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中,水资源管理的定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定义为“支撑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水的管理与使用。”总之,水资源管理具有动态性,在不同时代、环境条件和角度下,水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均有不同54。“最严格”的提法,在我国尚属首次,国外也未曾提及,它蕴含着特有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合现状水资源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社会背景,表明了国家对水资源问题的重视态度,表现了社会各界对解决严峻水资源问题的热切期盼,也表达了水利工作者对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坚强决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出现时间较短,概念和定义还未统一。较为被大家接受的定义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再往下则贯穿了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52。21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原则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特点,遵循水资源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应遵循以下“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重点保障群众饮水、供水和生态安全。2坚持人水和谐。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应遵循自然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3坚持统筹兼顾。水资源管理涉及到众多因素,必须协调好各部门关系。通过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4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水资源动态发展的要求。5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水资源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1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内容我国面临着人多水少的基本国情,现实水问题复杂,为适应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作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战略决策。通过划定“三条红线”、建立“四项制度”,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具体内容包括2131“三条红线”“三条红线”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国家为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重点保护,明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2030年全国“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值见表21。表212030年全国“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分项控制指标单位2030年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总量亿M37000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06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内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1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明确流域、区域、各行业、各用水户可取用的水资源量最大值。将用水总量作为控制指标,统筹供求两个方面,把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M3以内作为未来20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刚性约束。2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明确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应达到的目标,以满足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对用水效率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85以上,是用水效率控制的关键,把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作为用水效率最低门槛。3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明确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考虑到水功能区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抓手,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作为限制纳污指标,统筹考虑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排放形势,把到2030年全国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作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2132“四项制度”“三条红线”明确了我国未来20年水利发展的目标,为更好的实现“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1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包括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2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4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22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内涵及相互关系221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内涵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需要与一定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体现该地区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社会管理水平,是当前水资源管理必须达到的目标。实行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把“三条红线”控制的主要内容贯穿在水资源综合管理(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全过程。1)水资源管理理念应贯彻到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等环节,切实落实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加大水资源管理经费的投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经济保障。3)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4)强化流域管理,实现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明确责任负责人,解决多头管水的体制制约问题。5)加强创新实践探索,通过典型带动水资源管理工作向纵深拓展。6)强化责任考核管理,把“三条红线”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相关责任人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建立问责制度55。222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相互关系“三条红线”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其核心理念,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作为其工作重心,从“取水、用水和排水”三个核心领域,分别阐述了现阶段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刻内涵,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科学划定“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看出,“三条红线”既是对经济社会系统取水、用水和排水等行为的约束,也是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的管理目标56。三者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既有区别,也有密切关系。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是水资源管理的宏观控制指标,是对水资源“量”这一产品特性的控制,在用水环节管理中具有源头性,对用水效率提高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撑57。其对某一流域或区域用水总量进行管理,主要以河道外总的取用水水量为控制目标,不考虑水质问题。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包含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亩均用水量和人均综合用水量等指标,也包括各行业用水定额,可以作为一个流域或者区域的用水效率宏观控制指标,也可以作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甚至一个用水户的用水效率微观用水指标。用水效率红线是水资源管理从宏观延伸到微观,反映各个用水部门用水合理程度和区域水资源配置合理程度。用水效率红线不仅可以直接控制用水量,也因为用水效率高意味着重复利用率高和废污水排放少,间接考虑到了水质问题58。同样,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也是综合性指标,是对水资源另一产品特性“质”的约束,可以作为水功能区一级区限制纳污宏观控制指标,也可以作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微观排污限制指标。限制纳污红线主要针对水污染问题,把入河排污量控制在水体的纳污能力内,从而达到保护水质、水生态系统的目的。同时也因为在耗水率一定时,用水多,退水也多,废污水排放也大,对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控制,可以间接控制地区用水总量,是对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效保障。用水总量控制到位,可有效促进用水效率提高,进而减少排污量。用水效率水平提高,可有效支持总量控制和减少排污量,水功能区管理达标,可以有效增加供水量,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三条红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缺一不可。23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和要求231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在确定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的目标时,应参考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内容,严控用水总量,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控排污总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发展。各水平年具体控制目标见表22。表22各水平年全国“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分项控制指标单位201520202030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总量亿M363506700700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30(比2010年下降)05305506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08095为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制定的2030年目标值,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232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要求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水资源管理,坚持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用水需求和过程管理,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提高效率、加强监督管理,严控总量,全面提高效率,严控排污,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平稳发展。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是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取水、用水、排水环节而设计的。维系水的自然循环和水资源承载能力,需要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和维系水体自净能力,需要严格控制纳污总量;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需要严格控制用水效率。通过“总量”、“效率”和“纳污”三条红线,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水资源的“量”、“质”统一管理,才能全面发挥水体的支持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任何一项制度缺失,都难以有效应对和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复杂水问题,难以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三条红线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缺一不可。24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方法进行区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首先要明确红线控制的内涵、相互关系、目标、及要求,严格落实各红线控制方法。241用水总量红线控制方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应进一步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用水总量计划以及各部门用水要求,深入细化、分解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积极完善各类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建立各区镇、各行业以及重点企业(集团)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现用水总量的有效控制。同时,加强需水管理,定期开展对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评价。在审计和评价的基础上,制订重要河道以及各区(镇)年度取用水总量计划,控制重要供水节点的水位、流量。1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在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涉水行业专项规划,以及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热工程、园林绿地(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规划)、环境卫生设施、环境保护、防洪等建设项目专项规划进行水资源论证,把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批意见作为取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依据,对擅自开工建设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