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优秀硕士论文】平等与自由的矛盾与衡平——评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现实意蕴_第1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平等与自由的矛盾与衡平——评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现实意蕴_第2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平等与自由的矛盾与衡平——评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现实意蕴_第3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平等与自由的矛盾与衡平——评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现实意蕴_第4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平等与自由的矛盾与衡平——评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现实意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等与自由的矛盾与衡平评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现实意蕴(法学硕士论文摘要)平等与自由是传统契约论的前提,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两个重要价值理念。它们作为社会正义的评判标准,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然而,在对民主政制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学者们或者探讨平等,或者评论自由,却很少对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平等与自由的关系入手,以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之争作为认识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实例,并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提出在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时兼顾平等与自由,对两者进行衡平的观点。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对平等与自由关系认识的简要情况,平等自由的关系与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内在联系,以及现阶段的研究背景。第一章介绍平等与自由的本质和内容;平等与自由的对立统一关系;平等与自由一致性的条件;自由的优先性及其限制性解释;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与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之争的内在联系,为下文讨论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之争做好铺垫。第二章介绍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具体包括罗尔斯的生平及学术经历;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作为罗尔斯正义理论核心的两个正义原则;“差别原则”所体现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特色;最后评价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认为作为公平的正义是罗尔斯对平等与自由的协调。第三章介绍了诺齐克的正义理论。具体包括诺齐克的生平及学术经历;诺齐克的持有正义理论;作为诺齐克正义理论核心的持有正义三原则;“权利理论”所体现的诺齐克的正义理论的特点;最后评价诺齐克的正义理论,认为持有正义是自由至上主义的体现。第四章是对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之争的介绍。与以往学者不同的是,对他们正义之争的介绍,笔者不仅比较理论的分歧点,也研究他们理论的共同点。尽管他们的正义理论由于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不同认识而导致了理论上的分歧,但是两者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在方法论与理论的时代背景中都有相似之处。同时,笔者还评价了两者正义理论中的缺陷,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五章评价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社会意蕴。具体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在正确认识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不能不加鉴别地引进任何一位学者的理论,对我国社会制度进行改革。对他们理论的不足之处的分析,也让我们看到针对中国社会分配结果和过程都存在不平等现象的现实,以及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在平等与自由的关系中寻找衡平的出路。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在物质资料尚处于中等匮乏程度的现代社会,平等与自由的矛盾将一直存在。在社会制度的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应该正视两者的矛盾,并寻求能使两者都发挥最好价值的衡平点。关键词平等自由罗尔斯诺齐克作为公平的正义持有正义THECONTRADICTIONANDBALANCEBETWEENEQUALITYANDLIBERTYACOMMENTONTHEPRACTICALSIGNIFICANCEOFTHEDEBATEOFJUSTICEBETWEENRAWLSANDNOZICKABSTRACTEQUALITYANDLIBERTYISTHEPREMISEOFTRADITIONALSOCIALCONTRACT,ANDALSOTHETWOIMPORTANTVALUESOFTHEMODERNDEMOCRATICPOLITICALSYSTEMASASTANDARDTOJUDGETHESOCIALJUSTICE,THEYARETHEVALUETARGETSTHATSOUGHTBYTHEHUMMERBEINGSTHROUGHOUTTHEAGESBUTDURINGTHEPROOFOFTHEMODERNPOLITICALSYSTEM,THESCHOLARSAPPROACHEDTHEEQUALITY,ORCOMMENTEDONTHELIBERTYTHEYSELDOM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EQUALITYANDLIBERTYDEEPLYTHISARTICLESTARTSFROMTHERELATIONSHIPBETWEENEQUALITYANDLIBERTY,TAKESTHEDEBATEOFJUSTICEBETWEENRAWLSANDNOZICKASAPRACTICALEXAMPLETOUNDERS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VALUESANDTHEARTICLEALSOADVANCESAVIEWPOINTOFGIVINGCONSIDERATIONTOBOTHEQUALITYANDLIBERTYTOKEEPTHEBALANCEBETWEENTHETWOVALUESWHENREFORMINGTHEPOLITICALANDECONOMICSYSTEMOFTHESOCIETY,COMBININGWITHTHESOCIALREALITYOFCHINATHEINTRODUCTIONMAINLYINTRODUCESTHEBRIEFSITUATIONOFUNDERSTAND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EQUALITYANDLIBERTY,THEINNERLINK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VALUESANDTHEDEBATEOFJUSTICEBETWEENRAWLSANDNOZICK,ANDTHESTUDYBACKGROUNDOFTHISPERIODCHAPTER1INTRODUCESTHEESSENCEANDSUBSTANCEOFEQUALITYANDLIBERTY,THEUNITYOFOPPOSITESBETWEENTHETWOVALUES,THEPRIORITYOFLIBERTYANDITSRESTRICTEDEXPLANATION,THEHISTORICDEVELOPMENTOFEQUALITYANDLIBERTY,ANDTHEINNERLINK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VALUESANDTHEDEBATEOFJUSTICEBETWEENRAWLSANDNOZICK,WHICHFORESHADOWSTHEDISCUSSINGOFTHEDEBATEOFJUSTICEBETWEENRAWLSANDNOZICKINTHEFOLLOWINGCHAPTERSCHAPTER2INTRODUCESRAWLSJUSTICETHEORY,INCLUDINGABRIEFACCOUNTOFRAWLSLIFEANDHISACADEMICEXPERIENCE,RAWLSTHEORYOFJUSTICEASFAIRNESS,TWOPRINCIPLESOFJUSTICEASTHECOREOFHISJUSTICETHEORY,THECHARACTERISTICOFHISJUSTICETHEORYWHICHEMBODIEDBYTHEDIFFERENCEPRINCIPLELASTLY,ACOMMENTONRAWLSJUSTICETHEORYISGIVEN,JUSTICEASFAIRNESSISRECOGNIZEDASRAWLSCOORDINATIONBETWEENEQUALITYANDLIBERTYCHAPTER3INTRODUCESNOZICKSJUSTICETHEORY,INCLUDINGABRIEFACCOUNTOFNOZICKSLIFEANDHISACADEMICEXPERIENCE,NOZICKSTHEORYOFJUSTICEINHOLDINGS,THREEPRINCIPLESOFJUSTICEINHOLDINGSASTHECOREOFHISJUSTICETHEORY,THECHARACTERISTICOFHISJUSTICETHEORYWHICHEMBODIEDBYENTITLEMENTTHEORYACOMMENTONNOZICKSJUSTICETHEORYISGIVEN,JUSTICEINHOLDINGSISRECOGNIZEDASTHEEXPRESSIONOFSUPREMELIBERALISMCHAPTER4ISANINTRODUCTIONTOTHEDEBATEOFJUSTICEBETWEENRAWLSANDNOZICKDIFFERENTFROMTHEFORMERSCHOLAR,THEINTRODUCTIONOFTHEDEBATEDONOTONLYCOMPARETHEDIVERGENCESBETWEENTHETWOTHEORIES,BUTALSOSTUDYTHECOMMONGROUNDOFTHEIRTHEORIESALTHOUGHTHEIRJUSTICETHEORIESHAVESOMEDIVERGENCESBECAUSEOFDIFFERENTREORGANIZATION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EQUALITYANDLIBERTY,THEREARESOMESIMILARITIESINMETHODOLOGYANDTHETIMESBACKGROUNDOFTHETHEORIES,ASRAWLSANDNOZICKAREBOTHTHETYPICALREPRESENTATIVESOFNEWLIBERALISMATTHESAMETIME,ACOMMENTONTHESHORTCOMINGSOFTHETWOTHEORIESISGIVENTOFORESHADOWTHEDISCUSSINGINTHEFOLLOWINGCHAPTERCHAPTER5GIVESACOMMENTONTHEPRACTICALSIGNIFICANCEOFTHEDEBATEOFJUSTICEBETWEENRAWLSANDNOZICKCOMBININGWITHTHESOCIALREALITYOFCHINA,ITADVANCESTHATWESHOULDRECOGNIZETHERELATIONSHIPBETWEENEQUALITYANDLIBERTYCORRECTLY,ANDCANNOTREFORMTHESOCIALSYSTEMOFOURCOUNTRYWITHANYOFTHETWOSCHOLARSTHEORIESWITHOUTDISTINGUISHTHROUGHTHEANALYZEOFTHESHORTCOMINGSOFTHEIRTHEORIES,WECANFINDTHEWAYTOKEEPBALANCEOFEQUALITYANDLIBERTYINACCORDANCEWITHTHEREALITYTHATTHEREAREUNEQUALAPPEARANCESBOTHINTHERESULTANDTHEPROCESSOFTHESOCIALDISTRIBUTIONINCHINA,ANDTHATTHESOCIALPRODUCTIVEFORCESARENOTYETDEVELOPEDTHEFINALPARTGIVESTHECONCLUSIONTHATTHECONTRADICTIONOFEQUALITYANDLIBERTYWILLALWAYSEXISTINTHEMODERNSOCIETYINWHICHTHEMATERIALGOODSAREINTHEMIDDLELEVELSHORTAGESOWHENESTABLISHINGANDREFORMINGTHESOCIALSYSTEM,WESHOULDFACESQUARELYTHECONTRADICTIONOFTHETWOVALUES,ANDFINDTHEBALANCEDPOINTONWHICHTHETWOVALUESCANBOTHELABORATEDWELLKEYWORDSEQUALITYLIBERTYRAWLSNOZICKJUSTICEASFAIRNESSJUSTICEINHOLDINGS目录导言1第一章平等与自由的关系4第一节平等与自由的对立与统一4一、平等与自由的含义4二、平等与自由的对立和统一6第二节平等与自由一致性的条件6第三节自由的优先性及其限制解释8一、自由的优先性8二、对自由优先性原则的限制解释9第四节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发展与协调9一、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发展9二、罗尔斯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协调及诺齐克对此的批判11第二章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之与平等12第一节罗尔斯及其正义理论概述12一、罗尔斯生平及其著述12二、罗尔斯正义理论概述13第二节作为公平的正义14一、对功利主义的批判14二、作为公平的正义15第三节两个正义原则17一、两个正义原则18二、差别原则20第四节罗尔斯的正义论对平等与自由的求索21第三章诺齐克的正义理论之与自由24第一节诺齐克及其正义理论概述24一、诺齐克生平及其著述24二、诺齐克的正义理论概述25第二节持有正义理论25一、反对强制性的分配正义25二、持有正义理论27第三节持有正义三原则27一、持有正义三原则27二、权利理论29第四节诺齐克的正义理论对自由的坚持30第四章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的异同比较31第一节理论的共同点31一、对功利主义的批判31二、个人主义的研究方法32三、时代背景对理论的影响33第二节理论的分歧分配与持有的对立34一、“差别原则”对“权利理论”34二、实质正义对程序正义35三、福利型国家对最弱意义国家36四、分歧的根源平等与自由的矛盾和冲突36第三节两种理论的局限性37一、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37二、效率原则的约束38第五章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之争的现实意蕴40第一节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0一、我国分配领域的不公正现象40二、原因分析41第二节在平等与自由的求索之路上寻求衡平42一、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之争对中国社会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42二、平等与自由之衡平42结论44参考文献45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9后记50导言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天然是一种社会动物或政治动物。”人的这种特性必然地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产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正义问题,它在一个现代国家中具体表现为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即决定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地位,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对财富、权利、机会、义务等的分享和负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提出的并被认为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创的一个著名的正义定义,其表述如下“正义乃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1从古希腊时期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人们对于正义的追索一刻都未停止过,而正义也与自然法有着深远的联系。自然法学派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正义概念和理论的深入人心。从古希腊思想家到斯多葛学派,从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到以德沃金、富勒为代表的新自然法学派,正义的1转引自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7页。内核在各位法律思想家们的理论中被不断地修正。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正义理论就与平等和自由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平等、自由加上博爱,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就成了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制的基础。美国学者李普森曾经说过“民主制度就是尽可能使其人民同时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最多的平等的政治制度。”2但平等与自由却天然地处于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现代社会,没有平等的自由是形式的,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兑现;没有自由的平等是贬值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代之以压制。但是对个人自由的无限制宽容就不可能达到平等的要求,而对平等的满足也必然会限制甚至“侵犯”一部分群体的自由。平等和自由的理念就这样在对彼此的对立和依存关系中一路发展而来,很难达到衡平的状态。即使是在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和平等关系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20世纪西方新自由主义学派两个代表人物罗尔斯与诺齐克就在平等与自由的关系上有着不同的见解。罗尔斯虽然也主张政治自由的优先性,但是在社会经济制度的安排上,他主张赋予政府更大的权力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乃至进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罗尔斯认为,比起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上广泛的自由,社会中最少受惠者(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利益更值得引起政府的特别关注。而诺齐克则针对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提出了他的持有正义理论。他认为个人拥有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要符合他的“持有正义”三原则的个人持有的权利就是正义的,政府和社会不应当对这种“持有”及其交换横加干涉,更不能要求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在诺齐克的眼里,比起那些为维护平等而干涉自由的国家和政府,最弱意义的国家才是能保证公民自由权利的最好的国家。从罗尔斯的正义论诞生起,东西方学者对于平等与自由的正义之争的研究又掀起了新的高潮,而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更是把这个高潮推向了极致。学界对这两位学者正义论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与此相比,对两位学者的理论进行专门的比较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而从平等和自由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分析这两位学者的正义论争的则更少见,只在对两者的正义理论的比较研究中作为两者理论的一个不同方面偶有提及,例如高兆明罗尔斯、诺齐克之争的时代意蕴兼论自由与平等(江苏社会科学19972转引自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页。年第5期)、姚大志自由主义的两个教条评罗尔斯与诺齐克的争论(哲学研究1996年第9期)、宋月红试析罗尔斯与诺齐克关于差别原则的不同认识(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3期)等。在一些评述罗尔斯、诺齐克的正义理论的著作中,也有顺便提及两者的正义之争的内容,例如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文长春逻辑在先的个人权利诺齐克的政治哲学等。在这些论文和著作中,学者都通过对两位学者的正义理论的比较得出了一些关于平等与自由对立统一关系的结论,但都未通过比较系统深入地探讨平等和自由如何在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上达到衡平。罗尔斯和诺齐克这两位新自由主义学者的理论都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民主的危机”的情况为社会背景而提出的缓解美国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理论原则。通过对两位学者正义理论的比较,不难发现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和各自的局限性。对于目前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如何找到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上平等与自由的衡平状态和方法,确有值得关注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第一章平等与自由的关系平等与自由是现代民主政制的两个重要价值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两者之间也有着复杂的关系。然而要分析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历史变革和两者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原因,还得从两者的本质和内容入手。第一节平等与自由的对立和统一一、平等与自由的含义(一)自由的本质和内容人的主体性3,即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一种需要、欲求和内在的冲突,同时又是一种潜能即潜在的能量、能力、素质。人的这种内在的主体性必定要在外部世界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就是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本质特征。然而自由这一概念及其社会意义是一个“本质上有争议却又逼着人们必须3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自觉性(认识的需要和潜能)、创造性(创造的需要和潜能)、自主性(自主、自尊的需要和潜能)、认同性(认同、友爱。合作和交往的需要和潜能)、自我确证性(审美的需要和潜能)。参见王江松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546页。解答的难题”4。大体来说,通常人们是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自由的即哲学上的自由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自由。本文主要从社会政治意义上讨论自由的本质和内容。对社会政治意义上的自由的理解,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学者们有几种不同的理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以赛亚柏林在两种自由的概念一文中将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NEGATIVEFREEDOM)就是不受他人或事物的干预和限制,即“免于的自由”。积极自由(POSITIVEFREEDOM)就是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某事或选定做某事,即“从事的自由”。柏林教授对自由的这种划分方法得到了很多西方学者的认可,同时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伦敦大学教授麦克拉姆认为,人们永远不能区分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正确的方法是将自由永远看作是包括“主体”、“主体免受限制的程度”和“主体的行为”三个要素的关系,即自由是指主体不受某种限制去做或不做某事或成为不成为什么的自由。罗尔斯也认同麦克拉姆教授的观点,认为自由是这个或那个人(或一些人)自由地(或不自由地)免除这种或那种限制(或一组限制)而这样做(或不这样做)。各种社团或自然人可能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限制的范围包括由法律所规定的种种义务或禁令以及来自舆论或社会压力的强制性影响。5从罗尔斯对自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由是与权利、义务、规则和制度相连的,因此自由在社会中就是法定权利及其界限。具体可以分为人身自由、经济自由、思想自由、政治自由等几个方面。个人的自由(权利)通常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作出总则性规定,并在具体部门法中体现的。(二)平等的本质和内容每个人生而具有主体性,生而具有做人的资格,在这一点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自由原则与平等原则也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人主体性强度和实现主体性的努力程度不同,每个人实现自由的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再加上客观上外部自然环境的不同,就导致了结果上每个人的自由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这就形成了历史上的不平等。而正因为有这些不平等的情况4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页。存在,才有了人们对平等的狂热追求。在思想史上,平等也像自由一样,有着不同的含义。其中基本的含义也有两个“无差别”和“按比例”。按照前者,所有人,不管他们的年龄、健康状况、财产状况、人格、身份、种族、民族等如何,都应受到同样的对待。按照后者,人们应该得到与自己的优点(包括智慧、财富、能力等)、贡献、需要、身份等相称的待遇。这两种平等可以说是与亚里士多德对平等的划分完全吻合的。6但无论如何,平等总是意味着“给予从某一标准看来是相同的人同样的对待”7。平等的范围涉及法律待遇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和人类基本需要的平等。具体包含人格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起点和结果的平等等几个方面。平等同自由一样需要由国家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体现在宪法和法律中。二、平等与自由的对立和统一(一)平等与自由的统一性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就人生而具有主体性,生而具有做人的资格这一点而言,平等和自由是一致的。所有人天生就享有的自由和权利就注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是,这毕竟是对平等和自由的一种静态的考量。事实上,人一旦生于这个世界,并因相互合作而组成了一个社会,就会因为个人自然力量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遭遇各方面的不平等。(二)平等与自由的对立性如果说自由是人人所欲求的,那么平等或许并不如自由那么受欢迎。那些天生在社会中处于较高“起点”上的人们,或许会反对人格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和机会平等。从人性基础的角度讲,自由以人性善为前提,要求高扬人的主体性。换句话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人们努力将自己的需求和潜能6亚里士多德对平等有过经典的划分,他认为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比值相等。“数量相等”的意义是指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的意义是根据个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34页。7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52页。发挥到极至。但是相反的,平等却以人性恶为前提,要求抑制和消除人的反主体性8。在人们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与反主体性也在进行着相互的斗争。在一个人身上,只有主体性压倒反主体性,他对自由的追求才可能会因为他的自制而不损害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在主体性和反主体性共存或反主体性压倒主体性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则会导致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每个自由的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客观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同,在分享因社会合作所产生的社会财富和利益时,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差异,这也是不平等的来源之一。总的来说,平等和自由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四种可能性,即自由促进平等;平等激活自由;自由阻碍平等;平等限制自由。后两种情况的出现与人的主体性和反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第二节平等与自由一致性的条件从平等与自由的对立统一关系来看,平等与自由的统一和协调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从主观方面来看,人们需要高扬自身的主体性同时抑制反主体性。换句话说,人们即使是在原始状态(指没有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限制的情况)下也应该有不为实现自己的自由而侵犯他人的权利的意识,并以这种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通俗地说,每个社会自由人都应该有社会大局意识和慎独意识,不贪婪,不强取。只有在这样的主体条件下,平等与自由的统一才有其人性道德基础和主观可能性。从客观方面看,平等与自由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起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人的原因,主要是指人的自然力量的不平等,即人体力和智力在每个人诞生的那刻起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按照卢梭的划分,人类中除了自然力量的不平等以外,还存在着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包括个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对后一种不平等的理解需要与物的原因结8反主体性,包括惰性(懒惰、保守、拒绝创新、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轻松的趋向)、奴性(屈从外物、社会和他人的趋向)、破坏性(毁灭物体、生物和人类的趋向)、攻击性(攻击、统治、压迫、征服外物和他人的趋向)。参见王江松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60页。合在一起。物的原因主要是指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纠合在一起,就在客观方面构成了不平等的起源。具体来说,在上述引起不平等的原因中,物的障碍是可以克服的,因为随着社会的无限发展,物质资料和社会财富总会有能满足所有人需要的那一天。而人的因素却相对复杂,正如卢梭对人类的不平等的划分,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都有可能成为不平等的起源。后天环境的差别可以通过去社会经济制度的合理安排来尽量地消除,而先天素质的差别却是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由此,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别所引起的不平等看似永远不能消除,但是罗尔斯却不这么认为,他的“差别理论”在消除这方面的不平等上给了人们一线希望,本文将在第二章中详述这个问题。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别永远存在,但是这种差别未必永远都会影响社会财富的分配。当物质资料和社会财富足够充足的时候,个人之间的差别相对于财富的分配而言已不能构成影响,人人都能各取所需。从逻辑上,我们不难推断,假如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不存在了,那么自由与平等就可能达到协调统一。而在物质资料和社会财富尚不能达到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的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上下功夫,消除后天环境的差别,并以正义而合理的制度抑制每个自由人身上的反主体性,以尽量求得平等与自由的衡平。第三节自由的优先性及其限制解释一、自由的优先性从平等和自由的含义及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不难看出,自由的出发点是个人,它强调个人对满足自我需求的欲望的追逐,强调个人潜能的发挥,而因个人对自由的追求而产生的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效率则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但平等则与此不同,平等的出发点是集体、社会,它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平衡以及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当然社会的平等也需要建立在个人自由的基础上。由此可见,自由和平等在价值和产生的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这一点也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不管个人所处的社会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安排社会经济结构的,个人(包括自然人和各类社会组织)都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上,个人是主动的、积极的一方面,是个人从事的创造活动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的,社会结构的任何改变都是以个人的活动为基础和依据的,这也是制度总是相对滞后于人们的行动的原因之一。因此,萨托利说“从时间和事实上来讲,自由应当先于平等而实现。自由首先到来,是根据这个简单的认知如果没有自由,人们甚至无法提出平等的要求。固然,有一种先于自由而存在着并且与自由毫无关系的平等,但那是奴隶之间的平等,存在于同样一无所有、或者同样卑微的个人之间的平等,或者是存在于同样绝对臣服的两者之间的平等。然而,奴隶和受奴役的臣民的平等,并不是争得的平等,而且但愿与我们所珍爱的平等毫不相干。”9上升到制度层面,自由优先于平等就意味着政治自由优先于社会经济平等,这也是被自由主义奉为自明真理的教条之一。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的基本政治权利是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侵犯的。在这一点上,罗尔斯也表达了同样的信念“自由的优先性意味着自由只有为了自由本身才能被限制”,“只有自由的主张获得满足之后,其他原则才能发挥作用”10。二、对自由优先性原则的限制解释“自由的优先性与当代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紧密相关”11,或许自由主义者对于这种自由优先性的理解已经偏离了我们在此讨论的平等与自由的关系,而带有一点政治意识形态的意味了,因此我们需要对自由优先性原则作限制性解释。从历史上看,自由的价值在西方文明的进化过程中,并不是一直那么耀眼的。在古希腊时代,人们虽然推崇自由,但是自由只属于城邦中的自由民,奴隶天生没有自由。古罗马时代,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自由迷失在了征服路上的铁蹄下。而接下来的漫长的中世纪,自由更是被抛在了脑后。正如本文引言中提到的那样,自由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才被人们所欲求的。不管自由与9美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403404页。1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11姚大志自由主义的两个教条评罗尔斯与诺齐克的争论,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9期。近代资本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关系,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由从其产生起就与平等有了相互促进、依存而又相互矛盾、冲突的关系。对自由和平等的关系的认识应该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而自由优先性原则只是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自由和平等在政治制度层面上的关系。第四节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发展与协调一、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状态到现代社会,平等与自由的关系可以说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在物质资料极端贫乏的原始社会,平等与自由处于一种原始的、消极的统一之中,人们各自凭借自己的需求和潜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持生命的必需品。然而,从私有制和国家产生时起,平等与自由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社会阶段中,物质资料和社会财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增长的趋势,但又不足以满足人们所有的需求。这样的状态下,平等和自由必然处于冲突和对立的状态,因为一方对物质资料的获得必然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追求平等需要国家提供大量的社会救济补助和福利以保障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些措施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而且事关社会稳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责任性行为;然而对自由的追求却希望国家在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等领域对公民的所得和权利不加干涉,这在社会经济的制度安排领域就会涉及到严格控制国家的税收权等方面。然而从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以来,我们对平等和自由的关系又可以有另外一种看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物质资料和社会财富达到极其丰富的程度,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完全可以各取所需,物质资料的生产可以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主观上,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发扬,而反主体性又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平等和自由可以获得一种积极的、完美的统一。当然,上面的论述包含了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回顾与展望,如果来看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我们也会发现两者关系中这种类似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我们截取洛克发表政府论以来的这段历史看,从洛克开始,西方主流政治哲学一直在平等、自由与民主制度的关系上作文章。首先,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天赋人权”学说,他虽然也主张平等,但是洛克眼中的平等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政府的首要职能应该是尊重和保护人们的自由。卢梭认为人类的幸福可以归结为两大主要的目标即自由和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会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可能存在。12换句话说,在卢梭眼里,平等在价值上要优先于自由。对此,密尔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自由给人的幸福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自由和平等不能完全兼容的情况下,应该以个人自由为第一要义,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平等。百年以后,罗尔斯发表了他的正义论,在正义论中表达了自己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看法,罗尔斯认为,在保证政治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经济领域应该更多的考虑平等,也就是注重平等与自由的协调。然而跟罗尔斯同一时代的自由主义的另一位杰出代表诺齐克则认为强调社会平等会妨害一部分人的自由权利,而人的权利是至上的、不容侵犯的,因此任何情况下自由都应该优先于平等。结合上述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每当一项社会政策由于着重放任自由而促进了社会效率的提高,但也导致贫富过于悬殊,社会动荡时,平等的呼声必然高涨;反之,每当偏重平等的社会政策导致社会发展效率降低、能人不满时,强调自由的理论又会时兴。”13由此可见,在历史浪潮中,平等与自由相冲突对立的阶段,也有平等与自由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存在,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社会的现实情况发展政治哲学理论和法哲学理论,以更好地协调社会经济制度安排领域平等与自由的关系。二、罗尔斯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协调及诺齐克对此的批判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在平等与自由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罗尔斯是努力协调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的学者之一。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作为他正义理论的核心的“两个正义原则”,分别确定了自由和平等的价值。他的第一原则要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第二原则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社会之最不利者)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14。而罗尔斯将政治上的自由和机会,经济上的收入和财富统一概括为“社会基本善”,由此可见,12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66页。13顾肃罗尔斯正义与自由的求索,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1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罗尔斯试图使平等与自由作为政治价值融为一体,在平等与自由的冲突对立关系中起到协调的作用。罗尔斯的正义论一经发表,就引来了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其中同为自由主义代表的诺齐克的观点非常引人瞩目。诺齐克并不认同罗尔斯在协调平等与自由关系上所做的努力,他认为人的权利和自由是至高无上的,国家不能以增加除保障公民人生安全与自由以外的职能为理由干涉公民的权利。罗尔斯与诺齐克在正义理论上的对立,本质上也就是平等与自由的对立。他们两人分别侧重于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形成的所谓自由民主传统最重要的两翼社会平等和个人自由(或曰集体福利与个人权利)。他们围绕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中的分配正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依据和规范性的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仍是西方哲学讨论的热点之一。因此,对罗尔斯和诺齐克两位学者的正义理论的剖析和对比,可以作为理解现今社会阶段平等与自由的对立和冲突关系的一个具体案例,同时通过对两者理论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寻找更好的协调平等与自由关系的理论路径。第二章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之与平等要对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理论进行比较就必须先对两者的理论有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被学界认为是对平等与自由的协调,这一点从他的“差别原则”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罗尔斯的生平和理论概述则更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系统地理解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第一节罗尔斯及其正义理论概述一、罗尔斯及其著述罗尔斯,全名约翰杰克鲍德雷罗尔斯(JOHNJACKBORDLEYRAWLS),1921年生于巴尔的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38年,罗尔斯从肯特学校中学毕业,1939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过4年的学习在那里获得学士学位。1943年大学毕业后,罗尔斯投笔从戎,并参加了太平洋战争。1946年,他重返普林斯顿大学,在那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罗尔斯开始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讲师,1953年1959年在康奈尔大学任教,1960年196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62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至退休,2002年11月24日病逝。从195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起,罗尔斯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如何才能获得理性的正义原则(REASONABLEPRINCIPLESOFJUSTICE)”。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罗尔斯撰写了一系列文章,阐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按照时间顺序,这些文章分别是1958年发表的作为公平的正义(JUSTICEASFAIRNESS),1963年发表的宪政的自由和正义的观念(CONSTITUTIONALLIBERTYANDTHECONCEPTOFJUSTICE)和正义感(THESENSEOFJUSTICE),1966年发表的非暴力反抗的辩护(THEJUSTIFICATIONOFCIVILDISOBEDIENCE),1967年发表的分配正义(DISTRIBUTIVEJUSTICE)及1968年发表的分配的正义一些补充(DISTRIBUTIVEJUSTICESOMEADDENDA)。15这些文章中作为公平的正义,展示了他的契约思想的最初形态。他在文中指出,公平正义原则是自由人之间达成的普遍一致的结果,这些自由人地位平等,并认识到道德对他们的约束力。这时的罗尔斯使用“一般状态”这一术语去描述契约各方的情况他们了解自己的环境状况,自行提出并讨论为解决未来冲突而设计的原则。作为罗尔斯思想大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原初状态”(THEORIGINALPOSITION)和“无知之幕”(VEILOFIGNORANCE)最早分别见于宪政的自由和正义的观念和分配的正义中。在分配的正义和分配的正义一些补充中,罗尔斯除讨论了分配正义外,还着重考查了差别原则。罗尔斯后来在正义论中把这两个问题合为一体。在正义感一文中,罗尔斯提出他的道德心理学。161971年,汇聚了罗尔斯上述论文中所阐述的正义论思想的正义论正式出版问世。从此,约翰罗尔斯这个名字因为与“正义”思想相连而变得非同凡响。1974年至1993年的20年间,罗尔斯又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并最终被整理成了他的另一部著作政治自由主义(POLITICALLIBERALISM)。在这本著作中,罗尔斯修正了他的许多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修正就是区分了道德哲学15参见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序言部分。16参见李小科罗尔斯学术生平,载世界哲学2003年第2期。和政治哲学。随后的几年中,除了一如既往地修订政治自由主义以外,他还在1993年和1999年分别以文章和著作的形式出版了自己酝酿已久的万民法(THELAWOFPEOPLES)。2001年,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JUSTICEASFAIRNESSARESTATEMENT)出版了,在这部著作中,罗尔斯不仅修正了正义论中的许多严重缺点,还将正义论所阐述的正义观念与1974年以来他发表的文章中所包含的主要理念合并成一种统一的表述,使自己的思想体系更清晰连贯。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概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和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三部著作中,其中,正义论是奠基之作。概括地说,罗尔斯的正义思想是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观。他在正义论篇首就宣称要确立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来替换那些长期支配着我们的哲学传统的理论(指功利主义笔者注)”17。罗尔斯的这种正义思想,因其更注重社会的平等,也被称做社会正义理论。罗尔斯把正义视作现代政治哲学的主题,并认为正义就意味着平等与自由的协调。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决定如何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罗尔斯分析道“一个社会,当它不仅被设计得旨在推进它的成员利益,而且也有效地受着一种公开的正义观念有效的管理时,它就是组织良好的社会。亦即,它是一个这样的社会,在那里(1)每个人都接受、也知道别人也接受同样的正义原则;(2)基本社会制度普遍满足,也普遍为人所知地满足这些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可能相互提出过分的要求时,他们总还承认一种共同的观点,他们的要求可以按这种观点来裁定。”18由此可见,罗尔斯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一个“自由和平等公民之间公平合作体系的秩序良好的社会”这一根本理念。既然社会被看作是自由和平等公民之间的社会合作体系,那么,合作的条款必须合乎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必须满足每个公民的合理生活期望。在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时,应保证他们的应17参见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1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得份额。罗尔斯的一般正义观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社会的分配应合乎每个人的利益,社会的所有基本价值包括收入、财富、自由与机会等都应被平等地分配,若出现不平等的分配,那么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应合乎每个人的利益。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罗尔斯理解的正义即为建立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的主要社会制度。所谓主要社会制度,他是指政治构成和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安排的体制。综上,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归根结底是一种再分配的正义论。它要解决的不是人们根据什么可以获取报酬,以便确保每个人的德性得到公正的回报,也不是人们根据什么可以拥有财富和收入,以便确保个人对于一个政府的自由。它研究的是国家和政府根据什么安排主要社会制度,对财富和收入进行调整和再分配,以便确保公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平等。第二节作为公平的正义一、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一)古典功利主义对社会正义的理解尽管功利主义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已经萌芽,但对其系统阐述还是近代英国哲学家完成的,边沁和密尔等人从哲学、政治、伦理、法律等多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哲学思想。19而密尔对于自由价值论的阐述也是建立在功利主义的价值体系上的,他将功利原理作为论证自由价值的有力工具。功利主义认为,人在道德性的表现上总是避苦求乐的,每个人都可能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而自动地放弃一些暂时的利益,或者说,在目前做出某种牺牲以换取未来更大的利益。因此,个人的幸福应该取决于对个人行为所带来的苦与乐的计算。如果一个行为所带来的快乐的总量超过了它所带来的痛苦的总量,这个行为就是值得欲求的、在价值上值得肯定的。20而政府应该把避苦求乐的思想加在每一个人身上,拓展到整个社会制度的设计上。既然一个人能非常恰当地行动以达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一个社会也能按照同样的原则去行动。功利主义者因此把那种对个人是合理的行为看作是对社会来说也合理的行为。换19顾肃罗尔斯正义与自由的求索,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20龚群罗尔斯政治哲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9页。句话说,功利主义者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被安排得能够达到总计所有属于它的个人而形成的满足的最大净余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被正确地组织的,因而也是正义的”21。(二)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评价是,功利主义仅仅关心整体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基本不关心这些福利或欲望的满足是如何实现的。罗尔斯指出,功利主义的错误在于把个人的选择扩展到了社会,假定一个社会共同体的调节原则只是个人选择原则的放大是没有道理的。罗尔斯说道“如果我们承认调节任何事物的正确原则都依赖于那一事物的性质,承认存在着目标互异的众多个人这种多元性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就不会期望社会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