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关爱“留守子女”工作之探索与建议  _第1页
镇关爱“留守子女”工作之探索与建议  _第2页
镇关爱“留守子女”工作之探索与建议  _第3页
镇关爱“留守子女”工作之探索与建议  _第4页
镇关爱“留守子女”工作之探索与建议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镇关爱“留守子女”工作之探索与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是,“三农”问题依然严重。在“三农”这类大问题中,既包含人多耕地少、农民增收缓慢、国家投入严重不足、从政策法律到实际工作歧视农民严重等老问题,又出现了农村人才严重枯竭,“留守子女”不断增多、邪教漫延等不少新问题。近年来,区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强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在关爱“留守子女”方面较早进行了思考,不断进行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关工委牵头,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留守子女”建设精神家园,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新机制;促进了“留守子女”健康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造成“留守子女”增多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关注、思考并着力解决。一、镇基本情况镇地处市区远郊,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全镇有11个行政村、1个社区,现有6140户,21196人,其中未成年人5200多人,耕地15976亩,农民人均耕地仅亩,人多地少,农民靠纯农业难于增收,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80元。近年长期在外务工农民达2/116100人,约占全镇人口的26,占劳动力总数的;“留守子女”今年达1137人。2016年寄回劳务收入3100多万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本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二、留守子女现状(一)总体现状本文所说的“留守子女”主要是指父母均外出务工而留在家中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包括个别单亲家庭的父母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没有与其生活在一起的16周岁以下的人员。他们中主要是中小学生,也有10左右不是学生。据2016年10月调查,父母外出后,“留守子女”的实际监护方式主要有隔代代为监护、亲戚监护等几种。在1035名“留守子女”中,以隔代监护为主,有906人,约占;其次就是父辈亲戚或同辈代为监护,有112人,约占;无人监护的占17人,约占。到今年10月,全镇的“留守子女”增至1137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0。(二)留守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1、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中老年人监护“留守子女”本有好的一面,但由于现有农村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低,生活、劳动环境极为封闭,自学能力弱,文化程度普遍低,因此弱化了“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甚至其负面影响可能大于正面影响。3/11另外一般中老年本有的思想固化、性格懒散、心理老化、信息退化等问题对“留守子女”的将来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些无直系血亲监护,甚至无人监护的“留守子女”恐惧、离群感等的不安全心理更容易产生。2、生活存在较严重问题大多数留守子女是由隔代老人或亲戚看管,家庭经济普遍不宽裕,但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其次,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其精神生活、良好习惯养成等也存在更多的问题。3、自身权利容易被侵害由于留守子女的父母长期出门在外,留守子女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家庭之间在留守子女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代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导致留守子女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调查中,仅派出所登记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关爱前涉及留守子女的案件占28。其中2002、2016两年中“留守子女”被强奸的案件就有3起,非常让人痛心。4、学校教育难度加大。据调查,2016年的913名留守学生家庭中,父母双方均在外910人,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7;这些数4/11字并不包括1年内父母短期外出务工家庭的学生。在913名留守学生中,学习努力,表现好的学生占14;学习、表现较好的占41;学习、行为习惯表现中等偏下的占33;学习表现差,经常惹事生非,不服从教师和监护人教育管理的占12。这些学生难教难管现象十分突出。三、“留守子女”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留守子女”不是一时一地的局部问题,而是大多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全局问题。其主要由于城乡三元结构和人权保障不到位而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82年宪法取消了54年宪法就明确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权。一系列单行法规具体政策更是使公民的迁徙自由权早已剥夺。二是一系列政策法律歧视农民,让农民享受差别待遇。如农民工就享受不到廉租房待遇等。三是公民平等受教育权没有落到实处。如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必须交高价,使农民工子女读不起书,只有留守。四是多数农民工的养老、失业、住房等保险未解决,农民工自己的生存尚无保障,不敢把其子女带进城市生活。五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渠道未能正常发挥,学校素质教育未占主导地位,应试教育压倒了素质教育。六是全国未形成一套自下而上的关爱“留守子女”成长的有效机制等。四、近年镇关爱留守子女的主要措施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镇党委政府在2016年95/11月率先向社会发出了以“关注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子女”为主题的倡议活动。2016年月举行了启动仪式。通过“搭班子、选路子、筹票子、结对子”等途径,使关爱行动由零星帮扶变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党政主导、关工委牵头、学校强化管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家庭尽责”六位一体,“教育、服务、关爱”三兼顾的新机制。顺应了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增强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预防了“留守子女”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了“留守子女”的合法权利,促进了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立足和谐发展,强化关爱责任。一方面,明确了镇关工委、团委、妇联、司法、公安及各支部等各方面的关爱责任,并列为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将关爱责任落实到了每一名“留守子女”的身上和心理。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倾力营造身心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二)搭建信息平台,注重科学管理。一是建档设卡造册。认真调查“留守子女”家庭、学习及当前监护人等情况,分别建立“留守子女”成长记录档案和结对联系卡,落实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完善。二是召开恳谈会。不断加强镇村干部、学校教师、监护人与6/11“留守子女”的沟通交流。三是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全镇1137名“留守子女”全部落实了由五老志愿者、镇村干部、教师、共青团员和爱心妈妈等结对帮扶,特别是四海通通讯公司每年捐资万元,每年帮扶37名“留守学生”。随时跟踪掌握结对“留守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帮助排忧解难。镇原党委书记黄燕,从2016年开始先后结对帮扶了31名“留守子女”。现在黄燕同志虽已调离镇,但是依然坚持帮扶镇的“留守子女”,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送钱送物,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在2016年黄燕同志被评为四川省“留守子女关爱之星”。又如新桥村的老支书王国定、骑龙村退休铁路工人张仲秋等同志,虽已退休,却发挥余热,结对帮扶了多名“留守子女”,经常上门走访“留守子女”的家庭,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并为关爱“留守子女”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四是专门辅导。教师按因材施教原则,给予专门辅导。(三)着力机制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留守子女”的成长困境,是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三农”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集中具体的体现。为此我们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着力务实创新。首先是领导机制创新。专门建立“留守子女关爱行动”领导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考核,实行责7/11任追究,严格奖惩逗硬。其次是联动机制创新。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由镇关工委带头统筹相关部门和单位整治社会资源,不仅把关爱“留守子女”工作纳入到各自的总体工作格局当中,同时还做到了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镇关工委、团委、妇联、工会、武装部等部门先后成立了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爱心妈妈”志愿者、“留守子女”维权中心和民兵助耕队,学校开设了“健康之友”心理咨询室,聘请了“代理家长”、“法制校长”,组建了“帮联小组”。我们集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探索出了一条“教育、服务、关爱”三兼顾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关爱互助整体联动之路。第三是保障机制创新。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保障是建立“留守子女”关爱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条件。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投入、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基金扶助”的多元化关爱保障体系。第四是建立了镇“留守子女”活动之家。有场地、有图书等文体设施,有管理者、辅导员,“留守子女”活动搞得非常开心。正在筹建村“留守子女”活动之家。第五是将“留守子女”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格局中布置和实施。特别是2016年8月13日成立了市首家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以此强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未成年人特别是其中的“留守子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精神家园。与此同时,向未成年人传8/11授种养殖技术、务工所需技术,帮助提高生活技能和生产实践技能。五、活动成效初显,关爱任重道远。开展“关注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子女”活动几年来成绩可喜,一是劳务经济持续增长,劳务收入明显增加。外出民工寄回的现金由2002年的500万元上升到2016年的4100多万元。二是“留守子女”综合素质有新的提高。目前全镇“留守子女”无一人辍学,无一例违法犯罪。其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如骑龙村的“留守子女”刘强,以前家庭非常贫困,父母去世,奶奶眼睛失明,跟随80多岁的爷爷生活,差点缀学,性格孤僻,没有自信。通过结对帮扶到北京一家美食城学习厨艺,现每月已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快乐。又如天宫村的谢运祥,父母在其7岁时外出打工一直未归,谢运祥跟随其爷爷生活,性格内向,却爱调皮捣蛋,经常放学后跟其他同学躲在一个角落里玩纸牌,成绩平平,经过结对帮扶后,谢运祥像变了个人,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学习刻苦,关心他人,并主动帮助祖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在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留守学生自强之星”。镇党委2016年也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镇关工委也多次被市、区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三是“留守子女”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护。四是党群、干9/11群关系更加融洽。我们的工作受到了省、市、区有关领导及部门的充分肯定,新华社、四川农村报、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都进行了报道。2016年5月全市的关爱“留守子女”推进会也在召开。但是,“留守子女”的总数还在不断增加,其精神需求、物质需要也在加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也在提高等,特别是一些政策法律性大环境未能有大的改革,因此,关爱工作任重道远。六、工作建议(一)既要党政主导,关工委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又要突出学校的主渠道作用。“留守子女”的大量出现是新时期的新问题、大问题,涉及面广,因此必须党委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但是又必须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因为“留守子女”中学生占90,是留守子女的主体,对留守子女的关爱主要是思想道德的关爱和科学文化等方面学习的关爱,故学校应承担主要责任。(二)建议各级政府解决关爱专项经费。一是用于扩建“留守子女”之家的场地,增添设施等;二是用于特别困难的“留守子女”的学习、医疗、生活补助。(三)提高关爱者(或志愿者)的素质。部分关爱者或志愿者本身素质不高,不能发挥其关爱作用,因此有10/11必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关爱者(或志愿者)的素质。(四)建立关爱“留守子女”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关爱“留守子女”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障人权的战略格局中统筹解决。1、立法上恢复公民的迁徙自由权。主要保障农民工的户口有随居住地自由迁徙的权利。让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险权利,从而使大多数农民工可将子女带进城市与父母共同生活,以此减少“留守子女”的数量。2、工作中落实平等受教育权。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其子女却享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权,这是极其不公正的,应立即改革。因此,应让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