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律制度_第1页
金融法律制度_第2页
金融法律制度_第3页
金融法律制度_第4页
金融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法律制度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金融和金融法的一般理论,掌握中央银行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了解信托法和涉外金融法律制度。学时1/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中央银行法、银行业金融机构法;难点是信托法。第一节金融与金融法概述一、金融概述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意即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相联系的一类经济行为。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国内外汇兑的往来,国内国际货币结算,金银、外汇的买卖,信托投资,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期货交易,保险等,都属于金融活动的范围。在我国,财政与金融一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种有效手段、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两条主要渠道。而金融体制中,基本格局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大部分企业的大部分流动资金均来自银行贷款。金融对于现代经济很重要,应该纳入法制轨道。二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1金融体制金融体制是对金融机构的设置和职能、金融活动的制度和规则的总称。一般来说,在一国金融体系中,以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为主导,各种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分工配合、自主经营,各项金融业务活动应当遵循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金融体制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12月1日成立起,长期以来实行政企合一既是金融管理机关,又从事工商信贷和储蓄存款业务。各专业银行也都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开展业务。邓小平说“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他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1983年底金融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出中国工商银行,从事工商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92年国家最终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包括“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据此,提出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上述两个决定的精神,金融改革逐步深化。比如,从1994年开始对商业性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1994年相继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通过改革,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家国有专业银行逐步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4年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汇率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等等。1997年11月,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今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就是大体上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这三个“体系”,概括了金融现代化的全部内容和要求。200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包括“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容。迄今为止,我国已形成了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央银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等三大监管机构行使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职能,国有商业银行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逐步也有些混业经营、联合监管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达到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并且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逐步相衔接。三经济全球化与金融的安全和效益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游资的加速流动更是刺激了其进程。它既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又包含着许多风险的因素,而这些风险有可能主要危害到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上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国际垄断资本及投机势力的渗透和冲击这也可看作是20世纪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经济全球化包含金融全球化,而全球化的核心在于自由化。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资金、资本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各国货币之间可以自由兑换。但是,实行金融自由化需要具备很高的条件。达不到这个条件,过早地实行金融自由化,只能适得其反。东南亚某些国家之所以发生金融危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未成熟的金融自由化。对外开放是我国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之一,然而对外开放不是五条件的,必须趋利避害,追求效益,保障安全。考虑国内金融问题,要联系国际金融市场。我们在金融方面开放还不够,还将根据加入WTO之时所作出的承诺逐步扩大开放。提高金融意识,自然也就包含提高国际金融意识。二、金融法概述一中国的金融立法与国际金融规则1现代金融法以银行法为核心金融法律体系是由关于金融活动和金融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组成的体系。其中包括银行、货币含外汇、信托、证券、投资基金、期货、保险、票据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与之相关的法律,还有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等。由于金融法的调整,货币信用等金融关系就上升为金融法律关系,即金融权利、义务关系。众所周知,在金融四业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中,最大量的业务活动、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基本的是银行业,其金融活动主要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管理权力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因而银行法实际上成为基本的金融法。金融法,特别是其中的银行法,因其属于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律规范,属于经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法方面,西方工业化国家是走在前头的。例如,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条例,1934年的瑞典国家银行法,1957年德国的联邦银行法,1984年法国的银行法,1998年的英格兰银行法、日本银行法等,均有一定的代表性。就立法体例而言,有的国家制定了综合的银行法,有的国家制定了专门的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有的国家在相关的若干法律中规定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事项。2中国的金融立法我国1986年的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总结了到当时为止的金融改革经验,在实践中起过积极作用。1992年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改革和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1995年内相继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即中央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改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与此同时制定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这是我国金融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有了现代银行法。此外,我国还相继制定了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由此,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法律体系的框架。这几部金融法都是经济、金融改革的经验总结,同时借鉴了国际上通行做法,对解决我国金融问题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其中1中国人民银行法,全国人大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同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3年1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这部法律。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指出,该法旨在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明确其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与原来的立法相比,主要的变化是将具体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职责转给新设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11月27日通过,同日公布,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3商业银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同日公布,自7月1日起实施。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这部法律。该法旨在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4票据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同日公布,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5保险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同日公布,自10月1日起施行。2002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这部法律。该法旨在规范保险活动,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6担保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同日公布,自10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证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8年12月29日通过,同日公布,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该法。经修订的这部法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信托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同日公布,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调整信托关系,规范信托行为,保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托事业的健康发展。9证券投资基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同日公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规范证券投资基金活动,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101997年修订的刑法,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专设二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此为狭义的金融犯罪。广义的犯罪,还包括与金融相关的贪污、受贿、盗窃、抢劫等经济犯罪。由此,对金融秩序的刑法保护也进一步加强。在肯定金融立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突出的是,还有一些金融法律亟待制定,如政策性银行法和期货法等。3国际金融规则国际金融规则的目标应当是,在国际经济、金融关系中,维护各国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平衡。“维护世界金融安全,应当建立新的世界金融体制,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和资本交易的国际规则。”现在,世界金融体制正面临重大变革、重大转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联合国具有制定国际金融规范的合法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协定也有待修订和完善。西方发达国家既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作为这种规则的解释者和参加者的状况,发展中国家被迫参加这种游戏的不平等地位的状况,亟待改变。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这是国际上商业银行通用的和先进的管理方法。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即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对银行的资本比率、资本的划分和风险权数等作出了统一的规定。虽然它还不是一个国际性协议,但影响很大。我国己表示响应这一协议,并从1994年起开始对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则确认了这些标准。199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提出了加强有效监管、保障金融稳定的25条基本原则。中国委派代表参加了这一文件的准备工作。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新的资本协议,它代表着银行业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值得我国银行参考、借鉴;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暂时还不能实施这个新的资本协议。二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1金融法的概念概括地说,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关于金融关系,我们在本章前面已阐述过“金融”的范围。据此,可将金融关系这个总的概念分解为1中央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整个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关系;2银行业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分别对银行业及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督管理关系;3存款关系;4贷款关系;5结算关系,包括票据关系;6金融信托关系;7证券关系;8基金关系;9期货关系;10保险关系;等等。由于金融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涉及的具体经济关系极为复杂,既要充分开,又要有序进行,因此必须树立法的观念,应用法的形式,使之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才能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金融法的整体概念由此而产生。2金融法的体系构成金融法体系不同于金融法律体系,它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关于金融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些金融法律规范分别组成中央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信用合作社法、政策性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投资基金法、期货法、票据法、货币法、外汇法、保险法等等。由于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现时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因此难以形成一部大而全的金融法法典。在金融法体系中,基本的金融政策即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法作出规定的。三金融法的地位如前所述,金融法是由关于金融活动和金融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组成的。作为一种整体概念,它又是属于另一个更大的整体概念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法的规范中,一部分调整商业性质的经济关系,一部分调整管理性质的经济关系,而且这两部分规范往往集中于同一法律之内,密切配合对实际经济生活发挥作用。比如,在证券法中,证券的发行,证券的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等,属于商品性经济关系;而证券监督管理等,则属于管理型经济关系。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的证券法,正是由公法、私法规范有机塑造成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也大抵如此。金融法,特别是像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这些调控和监管金融运行的法律规范,不是立足于自由市场经济,也不是着眼于单纯行政管理,它更多的是体现出经济法的特征,所以将它纳入经济法体系是顺理成章的。不仅如此,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于宏观调控主要是计划、金融、财政三者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因此决定了金融法在经济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依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金融风险,是指资金融通活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特别是金融机构的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如果掉以轻心,局部的金融风险往往衍化为全面的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金融风险因素值得警惕。主要表现有企业与银行之间积存债权债务,使得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偏高;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时发生违法、违规操作行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中存在过度投机现象;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等犯罪。金融风险危害极大第一,导致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妨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二,阻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第三,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导致金融风险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国内的、国际的,有市场性的、有体制性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多个方面。从理论上说,市场运行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风险无处不有、无时不在。金融业属于高负债、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风险史。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国际垄断资本总是企图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最终纳入它的统治之下,过多的游资像黑色幽灵一样,每日每时凭借资本的本能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冲击着世界,国际金融市场很不平静;而我们国内引发金融风险的若干因素仍然存在,某些地区和单位一边整顿金融秩序、一边继续违法违规。可以认为,中国的局部性金融风险问题是随时存在的,关键是不能让它演变为现实的、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所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或者说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金融政策即货币政策,是所有主权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条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在商业银行法第4条中又明确提出“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在“三性”中,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将效益性排在第一位,2003年修改后将安全性排在第一位这几条规定也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实现这种目标,既要治本,又要治标。防范和化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范是根本,化解也很重要,两者应当并重。我们正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由于它是诸多矛盾的集中反映,采用单打一的办法不行,而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比如,银行加大清收不良债权的力度,地方解决非法集资的后患,就须结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三大手段。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法律对策金融业务存在较大风险,尤其是国际金融业务,对待金融风险,有备才能无患,而且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进行长期的、扎实的努力,以不变应万变。1经济与法律的关系解决金融问题,最根本的是把国民经济建设搞好,形成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合理的经济结构,以增强承受和抵御国内外市场风险的能力。法律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由与金融活动、金融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组成的金融法体系,是维护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保障。经济与法律两种因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现代各国越来越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金融关系问题。包含三个要点一是主体制度例如,中央银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二是行为制度例如,存款、贷款、结算、拆借等金融业务的规则和程序;三是责任制度例如,金融调控、金融监管中的处理和处罚措施、制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的刑罚。2本国与国际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是与一国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调节能力相联系的。根据现行三部银行法确定的“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促进银行业的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的宗旨,对金融活动,该管住的要管住,该放开的要放开,前者如实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者如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20世纪末泰国发生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国际金融投机商兴风作浪,当然还有属于它自己的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泰币同美元挂钩的时机是否合适以及此次抗击外部金融袭击的措施是否得当,等等。来自外部的扩张,加上内部的失控,使得有些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犹如雪上加霜。此种教训,应引以为戒。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能因噎废食。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面临着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压力,更须特别谨慎处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保持本国金融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只能逐步发展,过早的、未成熟的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弊多利少。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逐步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同各国及国际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3立法与执法的关系我国金融领域已大体有法可依,尚需进一步加快金融立法的步伐,除填补现存的一些法律空白外,还要使已颁布的法律更具有操作性。金融立法权属于中央。必须坚决维护国家金融立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各地方、各部门不得另搞一套。当前,最迫切的是如何坚决地、严格地贯彻执行现有三部银行法和其他金融法律法规。为此要求1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金融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把依法合规经营以保证安全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2政府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加大执法的力度,坚决制止和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活动,追究法律责任。不仅要处理个人犯罪,而且要处理单位犯罪。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机关违反金融法律、构成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3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要依法及时地、公正地处理金融方面的纠纷案件,化解矛盾。现在,借贷、结算等纠纷案件仍然多,而且往往标的额很大,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更多。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要及时办案、公正办案,减少诉讼、仲裁成本,努力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4银行与政府、企业的关系1金融系统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金融系统的调控机制是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的基础和关键。要依法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和银监会的监督管理职能。要依法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要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利益。2正确处理政府部门与银行的关系。地方政府要支持银行的正常工作,帮助银行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不能越权干预金融活动。例如,不能强令银行贷款或者强令、变相强令银行提供担保,不能帮着本地企业拖欠银行债务。对于政府官员干预企业和银行的自主权、直接控制企业经营项目决策和强令、变相强令银行贷款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3重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法律关系。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银企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割断,平等的商业关系债权债务关系、委托业务关系、其他服务关系方能建立起来。一方面,商业银行是特殊的市场主体,它经营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是一般的市场主体,它也是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出现于经济舞台的。当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继续解决长期形成并积累下来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权债务问题。5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的。要确保金融的安全和效益,除了努力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相应的各种法律制度存款制度、贷款制度、结算及其他中间业务制度、金融业监督管理制度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支可靠的、懂行的金融工作队伍。某些外国的银行法不可谓不严密,但是执法不力、监管太松,以致银行内部的某个关键岗位上的人物一旦出了问题,后果则不堪收拾。1995年初,英国巴林银行设在新加坡的一个分支机构的业务员此人既是前台首席交易员,又是后台结算主管越权违规进行金融投机活动失败,终于导致这家具有200余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倒闭。我国有些商业银行,其负责人、业务人员利用职权,内外勾结,或侵吞银行资金,或将银行资金转移到国外而据为已有,或携款外逃,此类案件已发生不少。中、外许多事例表明,金融工作队伍的状况决定着金融工作的成败。抓好队伍建设,应以各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高级管理人员为重点。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反腐倡廉,切实纠正金融系统的行业不正之风,堵塞各种管理漏洞。此外,我们还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宣传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市场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第二节中央银行法一、中央银行法概述中央银行法是关于中央银行的组织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央银行面对种社会经济关系一是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甚至还有与最高权力机关的关系;二是与同级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如与财政部门、专门金融监管机构等的关系;三是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关系。中央银行法的规范包含主体、行为、责任,是主体法、行为法、责任法的整体,而不仅仅是组织法。中央银行法充分体现了经济法协调国民经济运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特色。中央银行法规范的对象是中央银行。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充当三种角色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所谓政府的银行,是指它多由政府设立,成为政府主管金融业的职能机关,代表政府从事国内、国际有关金融活动。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它作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所谓银行的银行,是指它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特殊业务关系,它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国家机关之一,依法行使管理金融业的行政职权;另一方面,它拥有资本,可以依法经营某些业务。故此有的国家将中央银行称作是公法意义的法人。二、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一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中国人民银行自1949年12月1日成立起,长期以来政企合一,1983年底改革之后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与执行货币政策相连的监督管理。它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它的行为既要符合国家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适应市场经济与金融活动的规律性要求。二职责根据2003年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8经理国库;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1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依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如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等。三组织机构1总行与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各分支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督管理,承办有关业务。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撤销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九家分行天津分行,沈阳分行,上海分行,南京分行,济南分行,武汉分行,广州分行,成都分行,西安分行;撤销北京分行和重庆分行,由总行营业管理部履行所在地中央银行职责。这项金融体制的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克服现行体制的弊端,对于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有关部门、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当然委员。主席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三、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任务而制定的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及措施的总称。现代各国把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而且在内容上相互借鉴甚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有些西方国家曾提出四项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后来经过通货膨胀的打击,逐步将多个目标改为一个主目标,即稳定币值。我国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教训。1988年现金发行增加过多,导致1989年物价上涨178。19921994年发行现金增加更多,导致三年连续物价上涨10以上,其中1994年高达217。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1995年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003年该法修改时这一条没有改。币值,亦称“货币购买力指数”,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非要求币值固定,而是要使货币供应总量与商品、劳务供给总量基本适应,使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通货膨胀则是物价持续上升、货币持续贬值的过程。衡量货币币值是否稳定,主要看是否有效地抑制住了通货膨胀现象,物价的增长是否控制在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总体上看,我国现时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微调是可能的,但不会大起大落。二货币政策的决定权货币政策由谁决定许多国家将最终决定权放在中央政府。我国法律上规定了整套工作流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二是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三是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业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三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手段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西方国家号称使用“三大法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我国借鉴了国外经验,规定了以下几种货币政策工具1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2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3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4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5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6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上述1一5项均属经济手段,保障中央银行从直接控制为主过渡到间接调控为主,有效地掌握货币供应的总量及运行秩序。银行的一个基本功能是组织货币供应。其中,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正因为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商业银行称之为“存款货币银行”。到底需向社会供应多少货币,多年来我国实际上采用“信贷规模”这一计划行政手段,现在制定的银行法中没有这种明文表示。从理论上说,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自主经营,只要不违法,就可运用其贷款自主权,无须控制它的贷款规模。然而,一旦完全放开贷款规模限额,又会造成宏观失控。毫无疑问,随着企业和银行逐步灵敏反映市场信号的能力增强,随着银行票据、信用卡、工资卡等支付、结算工具增多,现行的信贷规模管理办法需要改进。在这一点上,银行改革还将深化,立法还将发展。从1998年开始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即是一个明证。四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法开宗明义,在第1条中即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集中表现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恰恰就是在这方面,当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大力加强工作。正如1995年人民日报在刊登这部法律时发表的评论员文章的标题所昭示的“依法强化中央银行职能”。可知,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中央银行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我们这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抑制通货膨胀始终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在某个时候甚至是首要任务。在此形势下,中央银行的责任重大。比如,在某个阶段,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一般来说,发行货币应当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避免钞票发得过多的情况。要充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当然,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只是中央银行的任务,要靠计划、财政、金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综合协调。事物往往是波浪式发展,经济生活亦如此。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两年呈现轻度通货紧缩状态,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内需。中央银行应审时度势,使得我们的货币政策既能防范金融风险,又能支持经济发展。因此,要疏通货款渠道,提高贷款质量,防止金融政策的制度性收缩,走向另一极端。如前所述,总体上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五正确行使与执行货币政策相关的金融监督管理权世界上存在三种金融管理体制一种是中央银行高度集中的监督管理;一种是中央一级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共同进行监督管理;一种是中央和地方的几个机构共同进行监督管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2003年已明确规定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具体行使对银行、信托等金融业的监管管理权;而中国人民银行只是行使与执行货币政策相关的那一部分金融监督管理权。中国人民银行现行的金融监督管理权有1独立的监督管理权。包括其职责之456。2检查监督权。它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执行与货币政策有关包括反洗钱规定的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它有权对出现支付困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3检查监督建议权。根据执行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它可以建议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4处罚权。对违反中央银行法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和处罚。5金融监管共享权。国务院拟设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掌握监管信息等方面,中央银行与银监会要协同工作,互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方式,一是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二是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四、中央银行的公共服务一要求金融机构交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的相应比例,缴存中央银行。这笔上缴金额与存款总额之比,即为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在于保障中央银行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保障存款人可以随时提取存款。这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于金融体制改革之后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1985年存款准备金率为10,1987年调为12,后又调为13。其后,又降为6。从2003年9月21日起,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但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仍维持现状。存款准备金率是随着银根的放松或紧缩程度而进行调整的。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贴现过的票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而取得中央银行的一笔相应贷款。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再贴现率,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从而间接调节社会货币流通量。这是宏观调控的又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我国从1986年开始开办再贴现业务。三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有价证券、外汇。这种业务的目的在于,通过扩张或者紧缩信用,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这也是宏观调控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需要具备足够的调控能力、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比较放松的外汇管理体制。在我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3条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中央银行发放的贷款,主要包括年度性贷款和短期贷款。这是直接干预、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基准利率。向中央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等,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对其他客户的存款、贷款利率。所以,确定基准利率也就成为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五提供清算服务根据中央银行法的要求,中央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五、人民币一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二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人民币的发行决定权在中央政府,即国务院。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刷、发行。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禁止宣传晶、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根据政府有关部门通知,1998年12月20日之后,各种代币票券一律作废,此举解决了多年来商业领域代币票券流通的问题。2003年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0条进一步确定了禁止代币票券代替人民币流通的原则。人民币虽然还不是国际上自由流通的货币,但由于它的信誉,使得它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一些外国逐步允许用以进行市场结算。与此相适应,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人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由原来的6千元调整为2万元,这预示着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六、违反中央银行法的法律责任一违法行为1关于货币方面属于违法的行为有伪造、变造人民币,出售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运输的;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持有、使用的;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流通的。2关于金融监管方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违反有关金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2条的有关规定。3关于贷款、担保等方面属于违法的行为有中国人民银行违反规定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对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以及擅自动用发行基金的;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强令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提供贷款或者担保的。二对违法行为的处理1行政责任根据不同情况,依法给予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拘留等行政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在追究行政责任时,必须责令纠正违法行为。2刑事责任凡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经济赔偿责任在有关贷款、担保等违法行为中,造成损失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责任。第三节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一、商业银行法一商业银行法概述商业银行法是关于商业银行的组织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各国对商业银行大都有相应的规定,或与中央银行一道立法,或单独立法。商业银行面对三种社会经济关系一是与政府主管当局的关系;二是与存款人、借款人及其他客户的关系;三是银行业同行机构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法亦是主体法、行为法、责任法构成的整体。由于各国发展进程和民族特点的不同,对商业银行采取了不尽一致的称谓。如美国称国民银行,英国称存款银行,法国称信贷机构或存款银行,德国称信贷机构或信用机构,日本称普通银行。我国原称专业银行,现称商业银行。不论何种称谓,都是将这类银行定位为经营货币的营利性组织。二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1商业银行的定位现代商业银行继续履行早期银行“一存一贷”的业务职能。但与早期银行相比,现代商业银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利率标准由政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调控;二是信用功能扩大,除存款、贷款外,还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办理国债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金融担保;三是社会服务领域拓宽,如代企业事业单位发放职工工资等;四是创造存款货币,即银行通过不必以现金支付的放贷以及转账或者票据结算,减少货币流通量,并创造出新的信贷资金来源。、我国1995年制定的商业银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2003年对此条没有修改。简言之,商业银行是经营一种特殊商品货币资金的企业法人。如果要说这个定义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没有提及“中间业务”这一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现由三部分组成1现有国家四大专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根据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1月起,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2重建和新建的一批商业银行,目前已有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3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2业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1吸收公众存款;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5发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8从事同业拆借;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0提供银行卡业务;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3提供保管箱服务;14经批准的其他业务。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商业银行如要经营结汇、售汇业务,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允许商业银行之间有业务交叉。各商业银行之间可以开展公平竞争。3设立条件和程序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2符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为1亿,农村合作商业银行为5千万;3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设立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由其颁发经营许可证。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的,应予取缔,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4组织机构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公司法的规定。一般设计是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行长行使总经理职能。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设立监事会,由中国人民银行、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有关专家和本行工作人员的代表组成。监事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资产负债比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章程的行为和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中国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改革之后的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逐步走上依法自主经营轨道。对此,1995年制定的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2003年修改时,第4条将“三性”原则修改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在“三性”原则中,效益是目标,安全是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目标,流动是条件。商业银行必须获得利润,信贷资金既要保障安全,又要不断循环。有了安全与流动,才能保证效益。所以,“三性”原则是统一的,应当全面执行。把“安全性”置前,主要考虑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四自”机制中,关键是要落实贷款自主权。商业银行贷款,可以行使下列权利一是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二是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三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具体的贷款利率;四是有权要求借款人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如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则有权要求保证人归还贷款本息或就担保物优先受偿。只有在自主经营的前提下,才能要求它自负盈亏这个“亏”就包含“风险”。权利不能滥用,亏损应当自负。所以,“四自”机制也是统一的,应当全面执行。其中,“自主经营,自我约束”是条件,“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是结果。说到底,商业银行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来,为此必须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真正按经济规律办事。特别是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必须加快股份制改造即商业化的步伐,发挥其优势。四信贷法律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因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个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信贷关系有着不同的特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贷关系发生于银行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民个人之间。银行是国有的,国营企业也是国有的,它们实际上是一家。银行的资金都被视为国家的资金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公众存款,企业需用就向银行贷款,还不清时就吃银行的“大锅饭”,而银行则吃国家的“大锅饭”。工商信贷的前提是执行国家计划,因而计划和行政手段成为这种信贷关系的调节准则。信贷这种经济行为被扭曲了。怪不得人们说,银行并非真正的银行,不过是计划和行政手段的附属物而已。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业银行成为金融企业法人,它与公有的与非公有的工商企业之间的关系,包括信贷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商业银行的资金大部分为吸收公众存款包括个人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这是对社会公众的负债;一部分为接受中央银行的贷款,这是对国家的负债。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构成第一种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