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栖谷7-10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1页
阳光栖谷7-10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2页
阳光栖谷7-10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3页
阳光栖谷7-10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4页
阳光栖谷7-10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转换层结构概况2第二章施工方案的选择2第三章转换层施工的重点2第四章施工难点3第五章施工准备3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法6第七章转换层钢筋工程15第八章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24第九章突发事件的处理35第十章质量保证措施36第十一章梁、板模板的拆除38第一章转换层结构概况本工程710楼转换层分别为21、06标高;转换层框架梁截面尺寸主要为8001800、8001500、10002300、11002300、4002000、12002500等。板厚180MM,梁、板、柱混凝土强度为C50,梁板砼需添加抗裂防水剂、限制膨胀率003,框支梁需要添加聚丙烯纤维、掺量1/立方米;转换层下楼层板厚120MM,钢筋双向双层7R150MM第二章施工方案的选择21方案一转换层柱子先浇筑到梁底,转换层梁与顶板一次性浇灌完成,浇灌混凝土的施工荷载由转换层下一层楼面承担。局部主次梁密集的部位,加密立杆,落入下一层楼面。22方案二转换层柱子预先浇筑到梁底后、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共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到21米标高处,第二次浇筑到06米标高处;第二次浇筑时间间隔不大于150分钟。经项目部人员对以上方案进行技术及安全比较,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采取二次浇灌。第三章转换层施工的重点由于本转换层主次梁的断面较大,施工荷载巨大,这就给转换层梁板下支撑系统的承载力、稳定性、安全可靠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使之成为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由于本转换层梁板结构混凝土方量大,如何控制好梁板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内外温差不大于25。C,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和干缩裂缝的产生,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由于每栋转换层平面面积约为650M2,且主次梁多为高、宽梁,混凝土浇筑量较大。按设计要求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分二次,第二次在第一次初凝前浇筑)连续浇筑,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密实性,确定好混凝土的浇筑线路和浇筑方法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第四章施工难点因考虑大梁留水平施工缝,转换层大梁的水平抗剪能力将减弱及第一次浇灌造成附加应力将对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对水平施工缝的处理的质量将成为保证转换层质量的一个重点。41由于梁截面普遍较大、较宽且钢筋用量较大,给梁钢筋绑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由于梁柱节点处柱内梁筋太多,给柱箍筋绑扎和梁柱节点的浇筑都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按结构设计总说明第71条节点钢筋过密部位,可以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振捣浇筑。42本转换层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为避免施工缝、冷缝的出现,要求混凝土一次性浇灌成功,但因整层面积不规则,梁截面大,且板较厚,混凝土的工程量大,为在施工中避免梁留有施工缝。混凝土的浇灌施工顺序及安排成为施工中的难点。第五章施工准备51施工技术交底511在转换层施工时,必须提前一周由项目部主要领导组织技术部门、施工部门、质量部门、安全部门、材料部门、设备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应对各部门强调转换层施工的重要性、难度和重点。并对各部门的职责提出具体分工要求,做好项目各部门的配合协调工作。512在转换层施工前一周以内,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及质检员进行转换层结构施工图交底工作和转换层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应向与会人员强调转换层的重点和难点。严格要求各施工技术人员和质检员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图进行施工和检查,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禁止将不合格工序带入下一道工序,避免对工期和质量造成极大的损失。513施工负责人应组织全体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施工方案交底和相应的施工验收规范的交底工作。对转换层的重点和难点部位,应仔细地分析、讲解,提高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落实各工序的质量责任,严格工序质量,避免返工。52转换层结构施工主要设备需用计划表每栋转换层施工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功率(KW)混凝土泵机台1341钢筋切断机QG40B台261钢筋弯曲机QW640台373木工机械台45振动器电机ZB11050台8158对焊机VN150台1100电焊机B/1500台3602激光经纬仪J2台1水平仪1024台1对讲机对4震动棒46M根12加压泵台175设备部门应在转换层结构施工前一周内,应对即将投入转换层结构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及时添加所需设备。在转换层结构施工过程中,设备工长应经常带领维护工对使用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机械故障和设备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操作工人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学习。54每栋转换层结构施工钢管架料、木材及其他材料需用计划表编号品种名称规格数量重量备注1普通钢管1560M200T2十字扣5万3万向扣5千4接头扣7千7木方5010025万米810厚竹胶板122X2441400M2板模913厚木芯板122X2442400M2梁模10对拉丝杆146000根12麻袋2000M2133270顶托3000个55转换层(21M)主要梁钢筋用量表转换层(21M)梁、板钢筋用量表序号7、8楼9楼10楼合计规格252832252832252832吨313126801854819661265备注所有钢材均为三级钢材料部门应根据转换层结构施工所需的各类材料和架料的数量,积极组织材料按时入场,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加强对到场的各类材料和架料的堆放和使用管理,减少积压和浪费,节约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6由于转换层混凝土浇筑量大,且采用连续浇筑,因此在转换层施工前项目部负责人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召开专题讨论会,研究解决如下问题561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备料以及质量检测的技术措施。562各种计量器具和检测。563搅拌站和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564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等要求。为了保证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项目部决定选派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组成两班(每班12小时),在混凝土浇筑时坚守第一线,由项目部项目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及时准备若干农用塑料薄膜、彩条布、麻袋等物品,用与转换层梁板结构混凝土的保湿之用(公司提供)。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法61转换层楼板模板及支撑系统布置及验算板底采用10厚竹胶模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200MM。支撑体系采用普通钢管满堂支撑体系,立杆间距不得大于900900MM;立杆下端垫木板,纵横向设水平拉杆,步距为1200MM。与大梁支撑体系拉通,形成整体,加强整体受力,扫地杆离结构面不得大于200MM,所有支撑体系均不得与外架相连。转换层梁板支撑示意图62转换层普通梁模板模板系统设置621梁净高在600MM以下的梁模板采用10厚竹夹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300MM,梁侧每边主龙骨采用248普通钢管500MM,且通过斜撑和梁底小横杆连接,见图一。622梁净高在600MM及1000MM以上的梁侧主龙骨采用248普通钢管500MM,且在梁中及梁下各加12高强对拉螺杆一道,间距500MM,见图二。623本工程普通梁及大梁的对拉螺杆外套塑料套管,且在同模板相接处加塑料帽防止漏浆,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后取出对拉螺杆周转使用。63大梁模板根据选取的梁对象验算结果,对模板及支撑系统设置如下631梁高700900MM侧模板面板采用10MM厚竹夹板。内龙骨间距400MM,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2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5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2MM。632梁高700900底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6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采用的钢管类型4832。633梁高9001500侧模板面板采用10MM厚竹夹板。内龙骨间距400MM,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5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2MM。634梁高9001500底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6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采用的钢管类型4832。635梁高15002500侧模板面板采用10MM厚竹夹板。内龙骨间距400MM,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6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5040040040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4MM。636梁高15002500底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6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采用的钢管类型4832。梁顶托采用5号槽钢U口水平。64转换层大梁施工方法支撑系统的搭设方法641转换层支撑搭设6411根据各层结构位置特点,分部位采取以下措施A、上部大梁与下部结构梁正对,主杆下垫厚木板,按方案搭设进行。B、转换层大梁下部对应裙楼梁偏有一定距离时及大梁下部为板,搭设斜撑使斜撑支撑在附梁上,使其荷载尽可能向梁传递。C、对于主次梁密集的地方,由于荷载大的地方,纵横向增设“八”字支撑,使其荷载向四周梁传递。6412必须严格按照经验算合格的转换层支撑系统的搭设要求进行搭设。6413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在下层板面上,弹出21M层转换层所有主、次梁的垂直投影线,根据每根梁的高度和相关搭设要求,在板面上分划出支撑架的竖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综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钢管脚手架的特点决定搭架顺序,先KZL,后次梁,最后再搭设板支撑架。6414所有转换层大梁下的支撑架中,脚手架的受力竖杆下端必须垫厚木板,以增大竖杆底端部的受压面积,对下层结构有利。梁底小横杆与立杆相交处采用双扣。6415在搭设梁、板支撑架时,应根据梁高、板厚及层高,准确计算出支撑架的搭设高度,确定竖杆的组合单元长度。同时应尽量使竖杆两端的外伸出竖杆端部的长度较少,以外伸长度不得大于300MM为宜。6416转换层支撑架除按转换层内各框架梁具体搭设的相应的支撑架外,整个转换层支撑架则采用满堂整体脚手架搭设方式。用纵横方向的横杆将柱架梁、次梁、楼板支撑架连接贯通,以增加整个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性。6417由于本转换层的层高较高,为6M,为了防止转换层支撑架在转换层梁、板浇筑过程中,因巨大荷载的不均匀分布对支撑架的稳固性的不利影响,决定将整个脚手架系统与所有框支柱、筒体、剪力墙牢固相连,具体做法是在柱上打抱箍,通过钢管与立杆相连;在剪力墙上预留钢管与支撑架相连。同时在梁与梁之间的楼板支撑架内再增设垂直剪刀撑与水平剪刀。剪刀撑采用普通钢管进行搭设,接头处必须用两个万向扣进行搭接连接。剪刀撑钢管必须和支撑架内横向杆或竖杆进行牢固连接。6418为了降低转换层框架大梁、次梁对下层相应位置的框架梁的不利影响应将转换层大梁的施工荷载尽量以最短的传递路径传递给框架柱,同时还应尽量减小下层各梁、板结构跨中的荷载,因此在转换层结构支撑架中,当梁高H15M时在梁下原有受力支撑架的基础上增设“八”字形斜撑。构造做法为在现浇混凝土柱的根部位置设三道钢管斜撑杆,斜撑杆上端与立杆上部用活动扣相连,下端支设在柱根部且通过活动扣件连接与扫地杆相连,斜杆中间与立杆交接处用活动扣件连接,将转换大梁施工时产生的部分荷载传递给柱根部。6419从21M层转换梁、板结构布置与下梁、板结构相比较得知,下梁、板结构中的次梁与21M层转换层大梁的部分位置不相一致,如果直接将转换层梁的荷载传递给下板上,这将对下的楼板不利。为了保证转换层大梁的荷载能够直接传递到下层次梁上,增设“八”字形斜撑将大梁的荷载传递至下层次梁上,所有梁下受力斜撑必须采用双扣件受力方式。同时在下垫厚木板。64110剪力撑的设置A、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B、高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C、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为4560度。转换层下一层模板(2616026610)支撑体系的搭设为了保证下层能够完全承受转换层的荷载,转换层范围内下层模板支撑体系不予拆除,并在大梁位置及柱边的支撑体系予以加强。65梁、柱、墙模板加工制作651模板系统施工工艺6511在梁、柱、墙模板加工时,所有模板及模板肋必须用专用木锯设备加工而成。柱、墙、板模板加工详模板专项施工方案。6512柱、墙、梁模板安装6513柱、墙模板安装方法详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中柱、墙模板安装方法。梁底模板安装就位起拱、固定梁、板模板制作检查、验收轴线标高检查、复核起拱、固定钢筋绑扎并安放就位加固、稳定检查、验收安装梁侧模板安装梁侧模板绑扎板筋检查、验收预留、预埋预留预埋6514梁模板安装65141梁底模板安装A、必须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首先确定每根梁起拱高度。即当梁净跨L04M时,梁跨中起拱高度为HL0/1000;当梁净跨4ML08M时,梁跨中起拱高度为H3L0/1000。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跨度大于或等于8M框架梁按25MM起拱;跨度小于8M的框架梁按15MM起拱。B、梁底模安装完成后,应随即由施工员再一次对梁底模板的底标高(含起拱值)进行复核、检查,如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65142梁侧模板安装A、梁侧模板安装前,梁钢筋必须通过项目部质检员的检查合格,且向质检站和监理部报验并验收认可后,才能进行梁侧模板安装。B、由于转换层大梁的断面较大,高度较高,且又采用木模板体系,如果在现场拼装,则比较困难,安装质量也不容易保证。所以,应预先根据每一根大梁的尺寸进行梁侧模板加工制作,并按要求钻14对拉螺栓孔。C、梁侧模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大梁钢骨架的垂直度和在梁底模板上的轴线位置,并按规范要求绑扎好砂浆垫块和钢筋垫铁。D、采用塔机按模板编号逐根梁进行吊运安装,梁侧模就位应后立即将梁侧模板进行拼缝组装,校正侧模的垂直度并作临时稳固。为了保证梁的断面尺寸,缩短模板安装时间,可采取在梁侧模板上口及梁的中部位置处摆放与梁宽尺寸相同的内衬钢筋(14),内衬钢筋必须经过型材切割机切割而成,以防衬铁端部损坏模板。在穿对拉螺栓时如遇在原有预设的对拉螺栓孔处,有钢筋阻挡,则须利用便携式电动钻孔机重新钻孔;对拉螺杆安装完毕后,立即用普通钢管作背杠对梁侧模板进行校正、加固。66模板安装质量检查和验收整个模板的验收过程661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施工员和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部检查验收合格后填报资料,浇筑混凝土。662模板安装完成,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工程施工验收。663验收合格后,向监理部发出报验申请单,并配合监理部人员全面检查验收,同时作好相关记录。664模板验收包括以下内容6641板安装必须符合该工程模板设计和技术措施的规定。6642模板安装必须符合施工图所要求的断面尺寸、轴线标高、垫铁、垫块以及预留洞口的位置大小符合木模要求,同时模板的安装质量必须符合模板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要求。6643模板支点及支撑系统必须牢靠,并具有足够稳定性和安全性,连接件中的紧固螺栓、支撑扣件紧固、对拉螺栓的紧固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6644预留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稳固可靠,模板内清洁度必须满足要求。轴线、标高自检记录、钢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预留、预埋件检查记录等相关资料必须齐备。6645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逐项进行评定验收。6646支架模板上施工荷载必须符合要求。梁高2AS梁高柱高2AS柱高注S为相应构件受力主筋保护层厚度6647在模板上运输混凝土或操作用的走道板必须搭设好。6648作业面孔洞及临边防护已经形成,垂直作业已设立隔离防护措施。第七章转换层钢筋工程71工艺流程图转换层墙柱钢筋绑扎墙柱钢筋定位固定(使其钢筋骨架边缘在墙柱边线保护层范围内)墙柱钢筋验收整理框支梁钢筋绑扎框支次梁及框架梁钢筋绑扎梁钢筋验收及整理转换层板筋绑扎钢筋隐蔽验收72施工方法721钢筋加工钢筋加工严格按照配筋单下料加工成型,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钢筋具体加工构造见下图;梁柱封闭箍筋加工尺寸图722梁、柱封闭箍筋弯钩构造图梁柱纵向钢筋弯折要求图中较大者R6D25)4)73钢筋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搭接长度731本转换层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按设计及03G1011要求为38D(D为钢筋直径)。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视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搭接长度为12LAE50,搭接长度为14LAE100,搭接长度为16LAE。732对于本转换层柱为框支柱(KZZ),同时考虑到本转换层抗震等级为特“I”级,按03G1011中KZL、KZZ节点施工。7321梁主筋的锚固底筋、面筋在边柱或支座端部内水平直锚固长度04LAE后,面筋100下锚至梁下10LAE,底筋100完全满足锚固长度,均为一次性切断。具体见下图04LAE2N1,5HB(箍筋加密区)伸至梁纵筋内侧、且()()伸至梁纵筋内侧、且04LAE()()端部水平直锚04LAE()加(横向)弯锚15D(箍筋加密区)02LN1,5HB7322框支柱部分纵筋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底,原则为能通则通。框支柱顶纵筋锚固详图见下图7323柱筋的接头第一排距楼板MAXHN/6,HC,500,第二排与第一排钢筋按35D错开,接头数量按同一截面不大于50进行控制,墙体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数量按设计总说明和03G1011图集为准。73221框架梁在中柱内的梁钢筋应尽量贯通设置,避免柱内梁筋重叠,次梁钢筋在主梁内锚固。当跨度较大,下部受力主筋需接长时,钢筋采用直螺纹接头。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应50,相邻钢筋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5D。梁下部钢筋在净跨1/3区段的中跨内不准设置接头,应设置在边跨1/3区段内;梁上部钢筋可在跨中1/3区段设置现场接头,直螺纹接头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应50,在支座处上部钢筋须贯通设置。上部钢筋因接长而设置的直螺纹接头,可在边跨1/3区段内设置,但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量应25,且梁端加密区内不宜设置直螺纹接头。73222板筋按设计要求板面筋在中间支座贯通设置,在端支座应伸至外侧梁角筋内侧或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内弯锚入柱、墙、梁内且长度满足一个LA长度。板底筋在中间支座贯通设置,在边支座按LA长度锚固于柱、墙、梁内。板上部受力钢筋在跨中1/3区段采用绑扎接头,同一截面数量应50。板下部受力钢筋在边跨1/3区段内采用单面焊接接头,同一截面数量应50。74钢筋接头741框支柱纵向钢筋(D均25MM)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连接方式。为了确保钢筋焊接质量,应严格按钢筋焊接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采用钢筋焊接通用技术规程进行检查和验收。742本工程梁纵向钢筋小于22的采用闪光对焊及电弧焊接头,接头表面不得有烧伤、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接头结合不良、接头氧化缺陷、接头过烧缺陷、热影响区淬火脆裂以及接头区域有裂纹等现象。743其余墙(14MM)、楼板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梁板钢筋接头位置上部纵筋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纵筋锚固在支座内或弯矩较小处范围内,接头35D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接头钢筋面积不得超过钢筋面积25。75钢筋保护层各类钢筋保护层厚度柱、梁主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主梁上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A次梁面筋直径板面筋直径板面保护层厚度。墙体外侧水平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15MM,板的外侧受力主筋的保护层为15MM,筒体暗梁保护层厚度为50MM。751柱子、墙体保护层的控制方法为在柱筋绑扎完成后,采用16短钢筋点焊于柱箍或主筋上,外伸长度符合保护层要求,且间距不大于600600。752梁侧面保护层同样采用在钢筋上焊接横向钢筋14作为保护层垫块,所用垫铁钢筋长度为梁宽,间距10001000,沿梁长度方向布置。梁底保护层则用25钢筋垫铁作为保护层垫块,以取代通常采用的水泥砂浆或花岗石垫块,垫铁应与梁主筋呈45度角斜向放置在梁底板与梁箍筋之间。考虑到本工程框架梁断面大、配筋多、钢筋骨架重量大,所以梁底模上的钢筋垫铁间距应不大于1000,以确保梁的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部分断面较小(H1000)梁和板底部钢筋保护层,采用花岗石垫块。板的上部钢筋保护层且采用在面筋上焊接竖向垫铁10800呈梅花形分布式或安放铁马凳“”10800来满足板上部筋的保护层要求。76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方法柱、墙、板采用就位绑扎,梁钢筋则采用先悬空绑扎再就位入模法。761柱钢筋绑扎7611考虑到转换层大梁配筋较多,为了保证KZL梁内钢筋的间隙均匀,因此在柱筋绑扎时,必须调整好柱子主筋的排距,如遇局部柱筋排距不均时,应将柱筋按16进行调校,使其均匀分布。7612将柱子主筋竖焊接头上附着的焊剂壳清除干净,并冲洗已经凿毛的混凝土柱脚。7613安装柱箍前,应预设好操作平台和护身栏杆,在安装柱箍时,应按照设计要求的箍筋肢数逐层套箍。应将箍筋弯钩逐层交叉设置,不可重叠。7614箍筋必须水平,紧靠柱子主筋,组合内箍应紧靠柱筋和外箍,并用双扎丝进行“八”字型绑扎。7615端部弯钩必须与水平段呈135角,且弯钩平直段长度需10D。7616梁、柱节点内的柱箍筋绑扎方法首先柱箍筋应随梁筋一起分层逐步套入,但柱箍筋暂不要和柱主筋绑扎;其次待与该柱相连的各KZL柱梁钢筋绑扎完并安放就位后,并检查柱箍肢数和间距准确无误后,进行柱筋绑扎。梁柱节点处,柱内箍筋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严禁出现漏绑错扎现象。77梁钢筋绑扎771梁筋绑扎工艺流程图772由于转换层大梁均为框支梁(KZL),梁断面非常大,配筋层数及数量较多,重量大。因此,框架梁的绑扎方法则不可采用常规的绑扎方式,而应采取悬空绑扎方式,及梁底板位置上方搭设支撑架,用于摆放及绑扎梁钢筋,否则梁的绑扎质量及梁筋垫块无法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绑扎转换层梁钢筋时,必须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绑扎顺序组织实施,切不可乱摆乱放。773在整个转换层钢筋绑扎过程中,确定出主框支梁与次框支梁以及搭设梁筋支撑架逐层摆放、连接梁钢筋绑扎网片筋钢骨架就位入模套入梁箍筋绑扎梁钢筋检查验收、安放垫铁拆出支撑架次梁的关系后,先摆放主框支梁钢筋,再摆放次框梁钢筋。但应特别指出,在梁柱点处应尽量同时分层摆放。在端支座因为梁钢筋均存在弯锚的形式,所以必须同时摆放以该柱为支座的所有梁钢筋。774在安装梁钢筋时,在梁柱节点处还应特别注意梁钢筋穿过柱子时,必须严格按梁主筋间距进行摆放,一次到位。由于梁内钢筋数量较多,如遇梁钢筋在穿过柱筋时,发生冲撞,应适当调整柱子主筋间距而不能调整梁主筋间距。775梁钢筋摆放完成后,应仔细检查每一根梁钢筋的数量、锚固长度、间距、平面位置等,符合要求后随即进行钢筋的连接。连接梁钢筋时,同样也应分层连接。即同根梁应先连接中跨梁,再连接边跨梁,先连接底下一层,连接完成后,才能摆放上层钢筋并及时进行连接。776在梁钢筋机械连接过程中,可对已经连接完的梁跨套入箍筋。但是在套入前应先按照设计要求的加密长度,“”节点处加密个数以及跨度和箍筋间距等,计算出该跨梁的箍筋个数。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套箍施工。777考虑到转换层梁配筋非常多,且箍筋、直筋也较大,常规的箍筋135弯钩,锚固长度(10D)较长将影响梁内上部受力纵向钢筋的绑扎。因此决定将梁外圈箍改为单面焊接封闭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内部组合箍则采用常规的箍筋(带10D弯钩)形式,并全部采用“正”向设置箍筋,箍筋锚固弯钩应相互错开设置。特别要注意的是转换梁的外箍应放在梁的受压区内,即梁跨中L/2区段、箍钩放在梁上缘,支座边缘以外L/4区段箍钩放在梁下缘。778在套梁箍时,为了便于套箍,应先将梁底部钢筋向上再升高100MM左右,同时应预先将箍筋开口位置交错套入各自的纵向钢筋内,不得错套、漏套。同时还应将吊筋及时安放入梁内。779套箍完毕后,随即进行梁箍悬空绑扎,由于转换层梁均较宽,为了保证梁中部箍筋与主筋间不出现漏扎现象,在梁箍绑扎时,应采取“先内后外”的方法,即先将外部分箍置于梁的一端,并将其收紧,只按设计间距将内部组合箍进行绑扎,待内部组合箍绑扎完成后,再绑扎外部大方箍,建议先绑扎梁上部箍筋,再将下部筋下落100MM进行复位后,进行梁底筋绑扎。箍筋绑扎完毕后经检查无误后,即可进行箍筋封闭焊接。7710在进行悬空绑扎时,梁角筋必须与箍筋进行绑扎,中间箍筋可以采用跳扎。组合内箍在梁内重叠段也应与梁筋满扎,同时,随时注意梁箍筋轴线与主筋相垂直,且第一道梁箍筋应距柱边50MM。7711梁上、下部钢筋层较多,为了保证各层钢筋的间隙符合要求,在绑扎时,应在两层梁钢筋之间隔一米左右放入一根25的垫铁,垫铁长同梁宽,并用扎丝将上、下二层钢筋与垫铁一起绑牢,框支梁及深梁中部的腰筋在梁钢筋骨架的定位,则利用梁内架立筋(121000)将其与梁的箍筋进行焊接,使架立筋能承担同层纵向腰筋的重量,避免纵向腰筋位移。深梁则应严格按施工图中的相关要求,在箍筋上用粉笔分划出梁内各层主筋的准确位置,采用121000钢筋进行分层定位。78梁钢筋骨架的就位安放781当梁筋钢骨架就位后,应在转换层平面的适当位置的梁内预埋测温管,测温管应用25的钢管竖向埋设在梁内,测温钢管与梁内钢筋应进行焊接定位,钢管底部应预先封闭,测温管底部距梁底300MM,顶端超出板面100200MM,上口用塑料布封闭。排设四处,具体位置现场实际确定。782梁钢筋安装就位后,应及时向监理部报验,对梁钢筋进行检查验收。783板筋及筒体、剪力墙钢筋绑扎方法,同施工组织设计。784待板筋绑扎完后,根据上部结构图中的剪力墙、柱子的位置,在板筋上标记出所有剪力墙及柱子钢筋的准确位置,在标记位置处焊接定位箍筋,然后将剪力墙及柱的插筋埋入定位箍内,插筋锚入转换层内不小于51D,并仔细检查核对。79钢筋工程的检查、验收和质量控制要求由于钢筋工程是转换层梁、板结构施工中最关键一道工序,且施工周期长、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劳动强度大,因此要控制好钢筋工程的质量,就必须抓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钢筋工长和项目质检员密切配合,坚持边绑扎,边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以工序质量赢得工程质量。791在钢筋绑扎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工长进行施工技术和相关设计、规范等的专项交底工作,再由钢筋主管工长向全体施工操作人员进行钢筋计划、施工图、设计规范等的详细交底工作,并作好记录。792钢筋工长应加强绑扎前和绑扎过程中对钢筋表面进行检查,保证钢筋表面没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的存在,如发现以上问题的存在,应及时派专人进行清除。793钢筋工长和施工班组长应对每个构件进行详细的施工图、施工规范的对比,内容包括钢筋级别、直径、数量、锚固间距及其他构造要求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合格。794随时检查钢筋位置、轴线位置、保护层厚度、断面尺寸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795随时检查钢筋的焊接接头质量、位置、数量、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是否存在漏扎、漏焊、松扣、脱焊和变形等现象,并配合监理作好各类接头抽样送检工作。796随时检查柱、墙、梁、板内的预埋件数量、位置以及预埋洞口周边附加钢筋的设置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797分区域、分部位进行钢筋绑扎的自检、交叉检查合格后,向监理部申请钢筋绑扎或焊接的报验检查,待会同监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及时填报各种技术档案资料。第八章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安排81梁模及支撑体系(己计算)由于框支梁断面都很大,而且梁面相对6600标高有60M高,这就要求对梁模支撑体系要求必须很高。经对最大断面KZL8(12002500)框支梁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模板排架体系能满足砼施工荷载要求,其余框支梁断面尺寸均比KZL8框支梁小。所以所有框支梁排架支撑体系均参照KZL8框支梁计算要求搭设,具体方法如下811、梁底模内楞在立杆间铺设50100M木方,其净间距不得大于200MM;梁顶托采用5号槽钢U口水平,其净间距不得大于400MM。梁侧模内楞间距不得大于400MM,外楞间距不得大于500MM。812、梁侧模固定所用的直径14MM的对拉螺栓水平间距500MM,垂直间跨不得大于400MM,固定模板所用螺帽均采用双螺帽,以防螺杆丝口滑丝。813、根据KZL8框支梁计算值,所有框支梁顺梁的长方向立杆间距不大于600MM,垂直于梁长度方向立杆间距不大于400MM。814、由于框支梁部位的施工荷载大于下层楼板的设计荷载,所以在所有梁底模顺着梁的长度方向支撑立杆下端设置50MM厚板材,避免立杆的集中荷载破坏楼板结构。815、考虑立杆垂直方向受力存在偏心距,在排架搭设过程中所用的水平钢管应在立杆两侧交差布置,不应在立杆的同一侧布置。顶板排架立杆间距取框支梁长度主向立杆间距的双倍数。816、考虑扣件质量及人为因素,在梁底模外楞所用扣件部分均采用双扣件加固,以防扣件滑移。817、立杆排架搭设好以后,在排架下端设一道水平拉结扫地杆,再向上按不大于1200MM设置水平拉杆,并与顶板排架连结。每一道梁排架立杆沿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不少于一道剪力撑,垂直于梁的长度方向每间隔3000MM设剪力撑并与顶板排架立杆拉结,这样使梁排架与顶板排架连成整体,增加稳定性。82楼板加固框支梁排体系支撑在下层楼板上,由于下一层模板不拆除,故应在下一层原有模板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加固。下一层加固要根据上层加固立杆间距进行,确保上下层立杆在一条直线上。83、框支梁柱钢筋由于框支梁钢筋较多,梁底层钢筋考虑一部分钢筋向上弯,一部分向下弯,确保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水平段不少于041A。梁的上层、底层及端部弯头筋均是多排钢筋,所以在钢筋绑扎时,对于梁上层钢筋每排间距确保不少于15D且大于30MM;对于梁底层钢筋每排间距确保不小于1D,且必须大于25MM;对于梁端部弯头钢筋由于受柱断面尺寸限制,弯头钢筋的排距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5MM。框支梁上排钢筋锚固长度超过梁高度的且向下弯,此钢筋必须先行绑扎,然后将其固定就位,确保在浇筑砼时不发生位移。框支柱在上层变为短肢剪力墙时,框支柱在短肢剪力墙范围内的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即能通则通)。84砼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84、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84、在钢筋封模板之前现场主要浇筑施工人员必须对已绑扎好的钢筋进行巡视,对不便于砼浇筑及下料部位的钢筋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84、砼浇捣时要派专人对排架进行观察检查,若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对有问题的部位进行加固。84、在砼浇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振动器移动距离在400MM,振捣严禁漏振。砼振捣时振动器必须做到快插慢拔。框支柱砼振捣之前须设定好振动器放置点,确保柱内砼均在振动器振动效范围内。84、框支梁施工逢处砼面层严禁出现裂缝以及收缩裂缝现象,具体如下用小于箍筋间的木板条在箍筋间距间先把砼初步找平,在砼表面没有水痕时再找平一次,最后在砼初凝前找平,并用较硬的刷子把砼面层打毛,以便第二次浇筑的砼与其能更好地连结。84、框支梁施工逢以上钢筋封模板之前必须把钢筋上的裹浆清除干净,同时也要把施工逢面层上的垃圾清除干净。84、注意砼完浇筑后必须每天浇水湿润,直至砼达到设计强度。85梁施工缝的留置框支梁水平施工缝设置于结构标高2100M和0950M处,并在施工缝面向上、向下各100MM范围内增加加固钢筋。框支梁相连的柱水平施工逢设于180MM厚顶板下口150MM处,其余与之相连的墙板、柱水平施工逢设于180MM厚顶板下口50MM处。在浇筑框支梁部分砼时,电梯井部分墙板一同浇筑,施工缝位置同框支梁施工缝,墙板、连梁垂直施工逢均采用钢筋进行加固。8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821对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商品砼但对原材料也进行控制)8211水泥采用水化热比较低,强度等级为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安排专人到商品砼公司检查。8212选用优质外加剂根据结构总说明严格缓凝、减水等外加剂。822C50大体积混凝土8221由于转换层混凝土体积大,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情况下,要求砼公司将优先采用低水化热的5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混凝土浇筑质量。83混凝土浇筑方法831墙混凝土浇筑8311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0MM,。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保证新老混凝土接槎部位粘结良好,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墙混凝土振捣插入点示意图见下图8312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不得出现漏振、欠振和过振。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混凝土表面应以出现翻浆、不再有显著下沉、不再有大量气泡上泛为准。8313墙体下料位置应在墙体实体处,浇筑洞口处混凝土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并应两侧同时下料,避开钢筋密集处,严格控制每层入模厚度。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8314振捣时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处(如转换梁与墙体交汇处)。钢筋过于密集难于下棒时,可采用小直径30MM振捣棒;同时在钢筋绑过程中,对钢筋较密处事先插入附加钢管,振捣棒在钢管内振捣或在其间隙间振捣。832柱混凝土浇筑8321柱、墙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至转换梁底(边柱梁底以下900MM处),第二次浇筑(同梁一起浇灌)时,因转换梁钢筋已经绑扎,特别在纵横向转换梁交汇处,钢筋特别密,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调大此处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到达现场的坍落度控制在200MM左右。8322柱混凝土的浇筑亦采用分层浇筑法,以500MM厚分层浇筑,同时考虑到转换梁高达2025M,因此柱与转换梁混凝土的高差最好不要超过10M。混凝土入模前预先在柱四个角箍筋处下4根振动棒,同时开动对角2根振捣棒振捣,不得4根同时振捣。振捣棒下棒图如下833梁、板混凝土浇筑本工程采用泵送入模浇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150分钟以内。采取分层推移方式浇灌,厚度不大于04M,为此采取一次浇筑方向,一个坡度,薄层覆盖,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8331由于转换层断面大,配筋多,钢筋与钢筋的间隙较小,这很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动棒的插入振捣,也降低了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时,每一混凝土出料口处应配备23台振动棒,其中应准备一根30型振动棒。进行配合浇筑和及时振捣混凝土。对于局部架筋较密处,应派工人用扁头钢筋棒,将梁上主筋适当调整,使振动棒能顺利插入梁内进行振捣作业;对于梁底筋,由于配筋层数多,间隙小,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应尽量让振捣棒落入底部,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利用振捣棒自身的振捣半径,将梁底部钢筋范围内的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并辅以人工侧面锤击。振捣完成后,应及时恢复梁筋的位置。8332由于混凝土本身流动性较大,在浇混凝土时,梁内混凝土流得较远,在混凝土振捣中,将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浇筑面的前后各布置两台振动器,第一台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振捣,第二台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集,将尽量多移动出料口,多设几个下料点。使梁内混凝土高度均匀上升,同时,应配备手电筒和专人,随时查看梁内上层混凝土的厚度,长度及塑性变形的时间,掌握好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隙,避免混凝土出现冷缝,影响质量。8333由于转换层大梁断面大,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不可一次浇筑太高,应分层均匀循环浇筑,每层厚度以500MM为宜,这样,即可使施工荷载均匀施加在下部支撑架上。确保了支撑架的稳定和安全,同时,让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尽量散发出去,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减小了混凝土内部外温差,减少了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833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须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要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部分边缘。84梁、柱接点混凝土振捣技术措施本工程转换层采用先浇柱混凝土至梁底下,留置水平施工缝,再进行梁板支模扎筋后进行梁板混凝土浇灌的施工工艺。在混凝土的浇灌施工中,转换层梁柱接点处由于钢筋纵横交错、搭接密集、振捣困难,容易出现梁柱接点内部空洞,形成结构安全质量隐患,特此采取预留振捣孔的技术措施841预留振捣孔采用48钢管伸入框架梁下排纵筋以下,在梁钢筋绑扎时定位植入;在钢筋绑扎完成或浇混凝土前拔出,形成振捣孔。预留振捣孔平面位置如下图示842梁柱接头混凝土振捣采取的技术措施8421由于转换层框支梁在柱内锚固较长,钢筋层数及根数很多。再加上每根柱上同时存在纵、横两方向(局部有三个方向)的框支梁,在该柱穿过或锚固,从而在柱内形成各层钢筋网片。在混凝土浇筑将非常因难。特别是振捣棒将很难从柱子顶面插入柱内,因此,可采用小型振捣棒从空隙中插入振捣,或者派工人用偏头钢管,加以配合适当调整钢筋间隙,再用大型棒插入,也可采用从柱子侧面,即板厚范围内,找出空隙将振动棒插入进行振捣作业。8422为了使柱、梁内混凝土振捣充分密实,做到万无一失,在浇筑250250250250500500梁柱接点振捣孔留置平面示意图框架梁梁框架柱预留振捣孔48钢管浇筑前拔出梁及梁、柱节点处柱内混凝土时安排一组振捣工在梁板底模以下。当进行内部混凝土振捣时,同时进行外模振捣。85楼面混凝土的厚度及平整度的控制851楼面混凝土的水平控制为在浇大面积的混凝土楼板时,为控制好楼面混凝土的水平,将在每一根墙柱四角钢筋上标上楼面标高上1000MM的红油漆点。在浇楼面混凝土时,拉对角线用尺量下1000MM,以控制楼面混凝土的水平和厚度。同时在楼面上辅以L型标高控制短钢筋,标高控制钢筋与梁板筋焊接牢固。用162000纵横设置。852楼面平整度控制楼面平整度控制楼面平整度控制待混凝土捣实后,采用25M长的铝合金尺进行找平,然后用木槎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终凝前用木板压实三遍以上,这样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发,促进混凝土养护。86混凝土试件留置和编号861转换层梁板混凝土试块留设六组,二组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试件,7天和14天试件,采取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用以确定混凝土的拆模强度及拆模时间。两组为28天标准强度试件,两组为600CD强度试件,采取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同条件应做好测温记录、每天取800、1400、2000、400时间的平均值。混凝土试件的留取、成型、编号、养护各个环节都要认真进行控制,以提供试件代表性,正确反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强度。862混凝土试件的编号应注明浇筑部位、时间、混凝土标号。标准试件送检应在28天内进行,同条件养护强度试件在累计度达600C内进行,见证取样的试件必须见证取样和送检。87混凝土养护871柱、墙结构采用自然养护法进行养护,即当柱、墙结构侧模拆除以后,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872梁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一旦混凝土板面经压实抹平后,为防止水分蒸发,用农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使其形成一个保湿层,待混凝土终凝后,同时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一层麻袋以利保温。这样,即能保持混凝土内部水份不被散失,起到养护作用,也能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大气温度,防止梁板结构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板面混凝土表面开裂。873随时观看梁板表面的湿润程度,混凝土表面水份较少时,可在其表面淋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同时须加强板面柱、墙插筋范围内混凝土表面的保湿、保温工作。874为防雨水造成表面温度的突降,须在麻袋上再加盖一层塑料薄膜,隔离雨水对麻袋的直接影响,同时又使表面已升高的温度不易降低,有效缩小了混凝土内外温差。薄膜必须相互搭接,麻袋覆盖不能漏缝,七天后待梁板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低,梁板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小(低于25),且温差值稳定后,可除去表面覆盖物,再在其表面淋水养护,连续养护七天,共计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88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水化热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较高,内外温差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特点,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881原材料降温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根据由搅拌前混凝土原材料总热量与搅拌后混凝土总热量相等的原理,可求得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说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原材料的温度成正比,为此对原材料采取降温措施。8811在混凝土组成各种原材料中,对混凝土拌合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的温度,其次是砂和水的温度,水泥的温度影响最小,因此,降低混凝土拌合温度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石子的温度,将堆场碎石连续浇水,使其温度自浇水前的温度降至浇水后大气温度且尽可能的将温度控制在30以下,且可预先吸足水分,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8812虽混凝土中水的用量较少,但它的比热最大,将使用直接从城市管网理来的自来水,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882施工过程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8821在浇灌转换层混凝土时,虽然气温可能仅在20左右,但必须要对天气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或下雨),造成浇筑困难,影响浇筑质量。8822为不使混凝土输送管道温度过高,在管道外壁四周用麻袋包裹,并在其上覆盖草包并反复淋水、降温。8823考虑混凝土的水平分层浇筑装拆管道过于频繁,施工组织工作难于实施,故采取斜面分层浇筑,错开层与层之间浇筑推进的时间,以利下层混凝土散热,但上下层之间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出现施工“冷缝”。883加强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避免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保温养护,根据热工计算,拟先在混凝土表面铺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一层麻袋,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并根据温差来决定麻袋的增加量。保温养护时间根据测温控制,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时,撤掉保温养护,改为浇水养护。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如遇雨天必须在麻袋上再增加一层塑料布防雨,并做好排水措施。884通过监控及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变化。8841温度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最高温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温度梯度,保证规范要求的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小于25及降温速率。8842温度是直接关系整个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为了客观反映混凝土温度状况,进行原材料温度、出机温度、入模温度、自然温度、覆盖养护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等6个项目的测试,便于及时调整温控措施。第九章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混凝土连续浇筑的突然事件,项目部应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工作91因整个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间较长,这期间天气有可能发生变化,故应做好充分的防雨工作。92为防止因偶然事件引发施工现场全面停电、停水等而造成混凝土无法连续浇筑的现象发生,施工前需与电业部门、供水部门、交通部门、环保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以上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以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停电,停水等意外情况,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93为防止施工期间发生振捣棒损坏而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前应配多台备用的振捣棒。94现场用电在施工前,由现场施工员、安全员、现场电工、工长对现场施工用线路、用电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施工用电,施工中配置值班电工随时对现场用电情况进行管理。并在浇灌混凝土前准备一些容易损耗的电线、开关等电气元器件及工具设备。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