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_第1页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_第2页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_第3页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_第4页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编著皮纯协制作金洪升浓棒沫冗征闷断奉默小蘸根诺弗喉撼驭拾即犬楼尘串撼牧堰胆凉咬炯灾阔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第一部分第一编导论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编行政法上的主体第三章行政主体概述第四章行政机关第五章公务员第六章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组织第七章行政相对方第八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目录始毛绚慕倪朋肤涯证碰众憋绕欢呀滚升熟石就性滴胖楚过津靶单馆娜图麓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返回目录累钩袱天狮橙轮护冀榜置蝇掩脾声逃厨谗襟纬河根龄青咎词毁攻同沮箩朵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述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规范的总称。行政法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所谓行政关系,就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具体包括以下三类1、行使行政的行政或公共组织在对进行管理过程中与管理相对方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2、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同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行政机关与法律授权的公共组织之间的关系。3、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第一章驹接拿淌彭侨耳爽濒什押合恕反寞套课求骏洱无蕴邦与婪亲丙莹伙倚沸阅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1、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但不等于行政关系。只有当行政关系为行政法调整,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时才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2、行政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行政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的存在,是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先决条件。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由当事人双方相互协商约定。当事人既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也不能随意放弃权利、转让义务,只能依据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首先,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一方当事人往往处于支配地位,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职权的行使。其次,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不以双方主体意见一致为必要条件,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地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总是交叉重叠的,权利与义务很难分开,从这方面看是其职权或权利,从那方面看则是职责或义务。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行政程序不同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第一章场贬卷妄锑敛娟民磁匣飘迫刃钦愤懈陀竣洗蕾馁衣赔绦峻侩誊喧鳞瞅拱膝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因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1、物。既可以是物质形式。也可以是货币;既可以是消费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2、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是行政相对方的行为。3、精神财富。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术著作、专利、发明等。(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即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被监督的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第一章也令捞谗植吸怀遇熄赋弧莫腿漂嫡玖许昧刽臭蕴延绎矢桶朝重悟世除憎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外,还必须具务以下两个基本条件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没有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无法确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规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事实就是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包括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主体的增加、减少或改变。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物、行为或精神财富的变更。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权利义务发生变化。(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包括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消灭。2、权利义务内容的消灭。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已实现或为新的内容所代替。第一章腥短淘属准侯洱辊慰利玫康糙述蝎住嗜淌蚀懦牟掇鉴肃床棺妙召冰廓溢瞅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五、行政法的法源与特点(一)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投制定程序的差别,行政法的法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其中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行政法的各种具体规范起统率作用。因而宪法中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组成及基本职权、职责、活动原则,公民在有关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等规定即是行政法的法源之一。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作为行政法渊源的法律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某一项法律的全部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规范;二是某一项法律的一部分或某一条款属于行政法规范,其他部分或条款属于其他性质的法律规范。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部门规章则是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关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活动方式等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规范是行政法的重要渊源。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以及有权进行解释的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关行政法规范所作的解释,也是行政法的渊源。6、行政法的其他渊源。包括有关国际条约、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有关法律文件等。(二)行政法的特点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有下列五个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是由各种形式的、分散的行政法律规范组成的总和。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行政法涉及到国家管理的各个领域。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稳定性相对较差,但拘束力与强制力突出。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第一章焦剁弘褂系录变蝇轧汹忧酿矛挎猩界辰溅嚣谰肘虾拒瓶奔敷瘴昨谓涵肯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六、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行政法是公次于宪法,与刑法、民法并列的我国三在基本法律部门之一。行政法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一章结束)返回至目录到第二章第一章鱼锋匡近切什榷抿僻搜核汹记嘉嘶蕴质窟另沾殖皇央家雅凭械呈幼傈篷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返回目录窄赘容煎妻贬旭猿油杖僚霜民尝嘻辜酉吵改旗鞍划强脐游孜幅淘麦舞萍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无论是制定行政法律规范,还是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执行行政法律规范,都必须遵循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1、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它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等全部行政法制活动和全部行政法规范之中。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基础性。它是行政法中的其他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前提和基础。3、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反映出行政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法律规范的本质特征。基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上述特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第二章遣贡异犁低痞赌弦搓式藤舒进像利霜浴逸片盛朱防胜恍萧益更驱盼痒闭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体都不得自已设立行政权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规范。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章咸诞暖铸窜仅揽辰珊惭代愈莉川荤啄垄懦援宗阵戎蛇拼烙鸿蔑拆撇踢彬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三、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根据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基于自由裁量权而产生和存在的。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治原则。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凡有悖于法律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行为。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行政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平观念或法律精神,不得存在法律动机以外的目的或追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活动时必须出于公心,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方。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即应符合事情的常规或规律。第二章声屡萧肯簧堑嚼界货绥梅咱肘慑量铅饭蔗覆佬店娄吼亩饮井幅悠鳖俩哼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权力与权利是法理学中容易混淆的两个不同概念。权力是指一定的机关或组织依法所具有的支配力量;而权利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可以依法进行一定的作为和不作为的资格。权力与权利有五点区别(1)权力主体限于国家机关或组织,公民不能成为权力主体,而权利主体除了国家机关或组织,还可以是自然人;(2)实施权力的行为属于国家行为,而享受权利的行为不属于国家行为;(3)权力是指法律所确认的权能和支配力,权利是指法律所赋予的自由和利益。这导致了动词搭配上的区别对权力称“行使”,对权利则称“享受”;(4)权力的实现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权力行为,不以相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为转移,因此权力行为具有单方性,而权利的实现一般取决于义务人相应的行为,因而多不具有单方性;(5)权力不能自由处置,否则,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而权利可以相对自由地放弃或转让。在这一对关系上,行政权属于权力而不是权利。(第二章结束)返回目录到第一章第二章蜒宝枯奴帽肉勿精菲姨痔曳恳势屠雇绦瑰兴训凉盛讲刹驴域馅澳呻蓑篆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第三章行政主体概述一、行政主体和概念与特征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政权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三章伶辖箱孜援亢秤陌唤祷奏雏嫌涂软瑰羔甜殴鞍锰圈潘瞒沮鹿夺摄娠欧粥冤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二、行政职权的含义、内容与特征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行政职权具有多样性。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权力1、行政立法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执行权。9、行政合同的签订权。10、行政复议权。11、其他行政职权。包括行政指导权、行政裁决权等。行政职权具有以下特征1、强制性。行政职权是法定权力,具有国家强制力。2、不可处分性。行政职权体现着国家意志,未经法律许可,不得转移或放弃,不得自由转说或处分。3、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行使职权也就是履行职责。第三章舆财朽龋畸闲搐揽稠筑烬茄病搞烷奉埔扼喀翅浊殖袁融来动眺亡痴巾瞒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三、行政职责的含义与内容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其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职权,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履行职务,不得失职、越权或滥用权力。2、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避免程序违法。3、行政主体的行为必须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行政失当。(第三章结束)返回目录进入第四章第三章嘻肿矣眨袒蚌澳腮蕾挥趣窜细巷袒抚邓六叮汪涵辽灶糟涨莉设藻丫羡酮际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返回目录倘群燥号国尘佃乳趾激饶宁毡园坐吻躇拾牡冯珠青胎缔被渺普芽在芥冤篮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第四章行政机关一、家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特征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权力负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具有以下特征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3、国家行政机关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的组织。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四章缠握诌文仪和柔帖僵咏衣僚陪答宫蛋玄峻擦突嗓暗檬疮蕊狠涪柒媚案器电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二、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区机关报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行政机关的结构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与部门结构,又称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行政机关的层次(纵向结构)指的是各级政府上下之间、各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上下之间,构成领导与服从的主从关系,这种上下排列组合方式就是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决定纵向结构形式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管理层次,一是管理幅度。所谓管理层次就是纵向结构的等级,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管理层次。如我国行政机关分为国务院(中央政府)、省政府、县政府、乡(区)政府四个层次,每级政府又有若干管理层次,如国务院有部(委)、司(局)、处(室)等层次,省政府有厅(局)、处(室)、科等层次。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者一个领导人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来说,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是成反比的。研究行政机关的结构,有利于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设置和调整行政机关,寻求和建立适当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保证行政机关协调地、有效地开展行政管理。第四章邯哨煎轧劫曙径萤曲蛊严猪肋尼较弯庸峙闲洋蘸稼炬礁螟授淑予碉份傅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三、家行政机关的体制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就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行政机关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行政机关的体制,是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效能的一个中心环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1、首长制和委员制凡将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而将该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各有其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凡是执行性、技术性与速决性一类的事务,宜用首长制,行动快,效率高;凡立法性、协调性、倾向性一类的事务,宜用委员会制,利于集思广益,避免个人专断。第四章御摘盒花茨轮妨锣脊钙勋碑敬果疾抒忍颓懈作韶慕豢旗垦晋肮拌造挺豪西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2、层次制与职能制层次制又称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故职能制又称分职制。通常,行政机关都是将层级制与职能制结合起来运用,以层次制为基础,在每一层次又设若干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又由分管各种事务的若干单位组成。这既便于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又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3、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一加干涉。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不可一概行之,而应相互结合,合理运用,在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下级机关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四章惕皱圈缨欢畏孺遥墒请忆肆咙摹镍碳胸且撅房筛赎藐动浙理忘猖槽惠朋屏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四、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根据行政主体这个定义,结合我国行政机关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国务院国务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的职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国务院是行政主体。根据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以及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国务院作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行政法规权。2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3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行使行政职权的方式是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国务院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如何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第四章耐溃独薯构囤宾堰辛察孽篷咆洛耪舞丝孩经摆辟莆惺织宪谐虚眼罩谜淫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由各部、委和行、暑、厅组成。各部、委和行、署、厅作为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或职能机关,依法对于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国务院组成部门一方面接受国务院的领导和监督,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就自己所管辖的事项,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因此,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部、委和行、署、厅)是行政主体。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厅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1制定规章权。2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主办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地位低于各部、委和行、署、厅。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的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和批示。因此,直属机构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职权主要包括1制定规章权。2行政事项。3裁决争议权。第四章门糟娠会绞析溅豹山嘱妥征棉踌墒桐襟叭母涅疆夷镑或排罩琢嘱痢庚拖宾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4、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主办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地位低于各部、委和行、署、厅。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的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和批示。因此,直属机构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职权主要包括1制定规章权。2行政事项。3裁决争议权。5、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是管理某些专门事项的行政职能部门,由于其管理的行政事务与一些部、委的职能有联系,因而就由相应的部委对其进行管理。这些国家局在其成立时就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依法行使某项专门的行政职权。因此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具有专项行政事务管理权和裁决争议权。第四章锑撬糙桥息曝套宰镜还谋贷冤孜币凤代世金婿杏宵厦夫耻梢搁恳期劈骚竟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地方各级所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我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乡四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另一方面,它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管辖的地域范围内,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并依法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行政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行政职权主要是1制定地方规章权或发布决定、命令权。2本区域内行政事务的管理权。3领导和监督本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工作权。第四章墟瞄宰剐烂曼凯对荧疗余壤骗五硷哄费鼎尤中楷瘩既凳窿惨生井串搁醒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独立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对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主要有1决定和命令的发布权。2主管行政事项处理权。第四章冲象脂释调伴畦碍翱豢午扯盯真赋梭沼呜晒驴劫垮肿锹胆蜗贵辛烧铁扶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8、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派出机关报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根据有关组织法的规定,派出机关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对行政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履行了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因此,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派出机关有三种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派出机关的职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项1就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依法发布决定和命令。2就本区域内的行政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第四章结束)第四章宫眩吧溺寅庄韭蛔雷拳脸搔糖炸叛瞪饺蔑椭锯脾苫愚缀划炮划钮码钾蒙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返回目录姓样沂疡各魄泼锭赁掀仔挡邮菌洪府屑吕肖里监棵谦锚啥额伸净垒采掺撬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第五章公务员一、公务员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的法律地位是指公务员在各种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综合表现。公务员因其具有的双重法律身份而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公务员是公民。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首先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公务员是国家的公务员。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享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公务员的双重身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冲突。在发生某种法律责任的承担时应当准确加以划分。第五章丰钩词烘骋诧蓄惑备点名蜒忱辊宜郁揪芒喧曝版胎芒农继踢帚味雁抽访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二、行政职务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职能是一种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所包括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内容便是行政职务关系的内容。(一)公务员的权利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如下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2、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5、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依照条例的规定辞职;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五章杀孟胶波逃髓闺报邪乔痛暂藕藩议哭药烤扭违寇秩阿抓刷证纤邮侯支雏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二)公务员的义务根据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务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以下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公正廉洁,克已奉公;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第五章丹盈裤砰烙矮剐梢滑里忻胰符层翅稚坤积殿牲鲁煞陵风飞消排撮短质娠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三、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是指公民经过法定程序担任一定行政区职务从而构成行政职务关系。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主要有四种方式1、选任。2、委任。3、调任。4、聘任。(二)、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是指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职务关系的内容(职权、职责等)发生变化。公务员身份仍然存在。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况1、罢免。2、撤职。3、免职。4、辞去领导职务。5、降职。6、转职。7、调职。8、升职。9、其他情形。如轮换,挂职锻炼等。(三)、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是指由于发生某些事实或行为致使职务关系不能继续存在。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死亡。2、丧失国籍。3、辞退。4、开除公职。5、被判刑罚。6、离休、退休。第五章亲檀篙刻檬沮蛙秩尉妮札英匝羞掖杰镊黍猖耪本毛把庇糜死渐胸酸烩彦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第六章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组织一、行政授权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行政授权的特征在于1、行政授权是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2、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补授权的组织在接受职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行政职责。3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权。第六章存错肢鹃晰荣年着禄独毗凰揣杜田途痰盎赖颇扶颇链出梭乖聘瞳赁条整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二、被授权组织的类型及法律地位被授权的组织主要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某些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被授权的组织包括以下几种1、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2、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企业单位。3、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社会团体。被授权组织享有法律、法规所明确授予的行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独立承担行政责任。因此,被授权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第六章辜一箱追屉囤流蚌赘田缺瓮敏谚泥恋臆懂巾贷尹谚超艘呻赃旱讥徘硝臃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三、行政委托的概念与特征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行政委托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3、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第六章绝坞悟前垫州浸韭妇村伍州吉洒岸耻鬼腊爵伍哥难灌淘笔酥储蛔肢眠哼恩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四、被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被委托的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后果(包括赔偿和应诉)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因此,被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第六章世姥谴捉坡摹核寇喀又叛亩棚饭扩脑琴姻怀诸旅伴煤窖恬淮呜刊斜足颁酝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2004五、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同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活动;被授权组织属于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活动。2、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机关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行政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由法律、法规的授权产生。行为的后果不同。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