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精品课程教案!2017_第1页
税法精品课程教案!2017_第2页
税法精品课程教案!2017_第3页
税法精品课程教案!2017_第4页
税法精品课程教案!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课程税法学教案第一章税法学总论其他要素教学重点;掌握税法的定义,了解税法的分类、地位和作用;了解税收的产生过程及其职能作用;明确税收立法的原则、立法机关和程序,以及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教学难点掌握税法的定义,了解税法的分类、地位和作用;掌握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第一节税法学序论一、税法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一)西方学者对税法学的研究德国1919年颁布德国税收通则,税法开始从行政法中独立出来。日本学者北野弘久的税法学原论是税法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二)我国学者对税法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重视税法学的研究和发展。1985年北京大学刘隆亨教授编著的国际税法,1993年高尔森主编的国际税法2002年刘剑文主编的税法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刘剑文主编的国际税法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徐孟洲主编的税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二、税法学的学科属性(一)税法学的基本性质1税法学是研究税法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法学学科。2税法学是涉及多方面学科知识的一门边缘性学科。3税法学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二)税法学的研究对象1日本学者北野弘久在税法学原论中对租税的概念、税法学的出发点、基本研究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主张结合判例进行研究,以拓展税法学研究对象的领域。2我们认为,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税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研究税收基础理论及税法地位、税法作用、税法原则、税法要素、税收立法和税收法律关系等理论,以及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等法律内容。(三)税法学的基本特征1研究内容的规范性。2专业基础的广泛性。3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四)税法学的学科体系1税法学总论。2税收实体法研究。3税收程序法研究。三、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税法学与经济法学的关系(二)税法学与财政学的关系(三)税法学与税收学的关系(四)税法学与会计学的关系第二节税收基础理论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二、税收的产生1、税收产生的条件2、税收产生的过程3、税收的职能税收的财政职能、税收的经济职能、税收的监督职能第三节税收理论基础一、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征纳活动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依法治税的概念依法治税是在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条件下,通过税收法治建设,使征税主体依法征税、纳税主体依法纳税,从而达到税收法治的状态。(三)税法与他法的关系二、税法的分类(一)以税法内容和功效为标准的分类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二)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的分类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资源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目的税法(三)以税法其他标准的分类可分为中央(收入)税法和地方(收入)税法三、税法的意义(一)税法的地位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二)税法的作用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方式。2、税法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法律手段。3、税法是国家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律工具。4、税法是国家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5、税法是国家维护其经济权益的法律保障。四、税法的原则(一)公平性与效率性原则。(二)法定性与灵活性的原则。(三)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原则。(四)民主性与可行性的原则。第四节税收法律要素一、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征收主体和纳税主体。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税收征纳活动中的物、货币和行为。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规定。(四)税收法律关系的行为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3、税收法律关系的终止。4、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二、税法构成要素(一)纳税人。指税法中直接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二)课税对象。指税法中规定征税的标的物,即对什么东西征税,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三)税率。指应纳税额占征税对象量的份额,是对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它体现征税的深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的主要标志。(四)纳税环节。(五)税收优惠。(六)其他要素。包括纳税期限、征收方法、纳税地点、总则、罚则和附则等。第五节税收法律体系一、中国税制的建立过程(一)新中国税制的建立1950年1月颁布实施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二)税制建设中的简并1、1953年修正税制。2、1958年税制改革。3、1973年试行工商税。(三)新时期的税制建设119801981年建立涉外税制。219831984年国营企业利改税。31984年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419851993年的税制调整和改革。(四)适应市场经济的税制改革1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原则。2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流转税制的改革。建立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并立、双层次调节的税制。(2)所得税制的改革。1994年1月起先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将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统一为个人所得税。(3)其他各税的改革。(4)税收征管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普遍建立纳税申报制度;二是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三是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四是加速推进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五是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基本规范。二、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一)税收实体法体系的构成1、流转税法类。包括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和关税法4种。2、所得税法类。包括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3种3资源税法类。包括资源税法、土地增值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和耕地占用税法4种。4财产税法类。包括房产税法、车船使用税法和契税法等3种。5行为目的税法类。包括印花税法、筵席税法、屠宰税法、车辆购置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5种及单独对涉外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以及具有税收性质的教育费附加和社会保险费。(二)税收程序法体系的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收程序法还包括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于1993年12月发布的发票管理办法;1993年以后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规定、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税务代理试行办法,以及参照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等第二章增值税法教学重点增值税的类型、特点和基本法律内容,增值税出口(退)免税内容。教学难点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确认,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缴纳第一节增值税基础理论一、增值税的定义1从理论上分析增值额。2从商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分析增值额。3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分析增值额。(二)增值税的由来二、增值税的类型和特点1增值税的类型(1)消费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3)生产型增值税。2增值税的特点1)税不重征。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也就是按照货物和劳务销售收入额中新创造而未征过税的那部分销售额征税,能有效地排除传统流转税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平等的弊端,解决了由于生产流通环节多少不同而造成的税负不同的矛盾。(2)道道征税。(3)税负公平。(4)价外计征。(5)普遍课征。三、增值税的作用1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促进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发展3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交往第二节增值税基本法律一、增值税的征税范围1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1)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是指有偿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包括单位或个体经营者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3)进口货物。是指报关进口的有形动产。2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1)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第一,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项目如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银行销售金银的业务等六种。第二,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特殊项目,主要包括融资租赁业务基本建设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设工厂、车间在建筑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凡直接用于本企业建筑工程等六种。(2)征税范围的特殊行为第一,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第二,混合销售行为第三,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行为二、增值税的纳税人1增值税纳税人的一般规定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1)划分的必要性(2)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3)一般纳税人的认定3增值税的扣缴义务人三、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1基本税率及其适用范围2低税率及其适用范围3零税率及其适用范围4征收率及其适用范围(1)征收率6的适用范围(2)征收率4的适用范围5兼营行为适用税率的规定四、增值税的优惠政策1增值税的法定减免2增值税的其他减免3未达起征点的免征第三节增值税的计算与征收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期进项税额1当期销项税额的确定(1)销项税额的概念销项税额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或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2)销售额的一般规定(3)混合销售的销售额(4)兼营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5)价款和税款合并收取情况下的销售额(6)税务机关核定销售额的确定方法(7)特殊销售方式的销售额的确定(8)出租出借包装物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2进项税额的确定(1)进项税额的概念(2)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3)不准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4)进项税额的其他规定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或关税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四、增值税的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增值税的纳税期限3增值税的纳税地点4增值税的纳税申报五、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1专用发票概述2专用发票的领用3专用发票的开具4不符合规定取得发票的处理第四节增值税出口退(免)税一、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和实施办法1出口免税并退税2出口免税不退税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二、增值税出口退税额的计算1出口货物退税率2出口货物退税额的计算三、增值税出口退税的管理1出口退税的登记管理2出口退税的凭证管理3出口退税的违规处罚三三三消费税法教学重点消费税的基本法律内容、消费税出口退(免)税的基本规定教学难点消费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一节消费税法基础理论一、消费税法的概念与演变1消费税法的概念消费税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消费税征收与缴纳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2消费税的演变二、消费税的特点与作用1消费税的特点2消费税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体现产业政策、抑制超前消费;调整消费结构、调节支付能力,缓解分配不公;稳定税收来源,保证财政收入。第二节消费税的基本法律一、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我国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为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二、消费税的纳税人消费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三、消费税的税目税率1、消费税的税目2、消费税的税率(1)税率的一般规定。(2)税率的特殊规定。四、消费税的纳税环节1、纳税环节的一般规定2、纳税环节的特殊规定五、消费税的减免优惠1消费税免税项目。2消费税减税项目。第三节消费税的计税管理一、从价定率法应纳税额的计算消费税是价内税,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计税销售额消费税税率1、生产销售的计税销售额(1)计税销售额的基本含义(2)包装物及押金的计税销售额。2、自产自用的计税销售额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应当缴纳消费税的,应以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在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其计算公式为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1消费税税率成本(1成本利润率)或1消费税税率3、委托加工的计税销售额】(1)委托加工的征税规定(2)委托加工的计税依据。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成本加工费组成计税价格1消费税税率4、计税销售额的其他规定5、消费税已纳税额的扣除1准予消费品已纳税额的扣除项目。2消费品已纳税额扣除的计算公式。3不准消费品已纳税额的扣除项目。二、从量定额法应纳税额的计算1、从量定额的计税方法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2、计量单位的换算标准啤酒1吨988升;黄酒1吨962升;汽油1吨1388升;柴油1吨1176升;石脑油1吨1385升;溶剂油1吨1282升;润滑油1吨1126升;燃料油1吨1015升;航空煤油1吨1246升。三、复合计征法应纳税额的计算四、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税额计算1、从价定率法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法规定对进口应税消费品按其组成计税价格征收消费税。其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组成计税价格1消费税税率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2、从价定额法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进口的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法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五、消费税的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2、消费税的纳税地点3、消费税的纳税期限第四节消费税的出口退税一、消费税出口的退(免)税政策1出口免税并退税。2出口免税但不退税。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二、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率的确定三、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1、一般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2、卷烟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四、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税管理第四章营业税法教学重点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数以手优惠教学难点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一节营业税基础知识一、营业税的概念1、营业税的定义是指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2、营业税的由来二、营业税的特点和作用1、营业税的特点2、营业税的作用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有利于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有利于鼓励先进和鞭策落后。第二节营业税的基本法律内容一、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我国境内从事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业务。1、境内和境外行为的划分2、应税行为的确定二、营业税的纳税人1、纳税人的一般规定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这里所称的“单位”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其他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所称“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有经营行为的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2、纳税人的特殊规定3、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三、营业税的税目税率1、营业税的税目现行营业税按照行业、类别的不同,分别设置了9个税目。2、营业税的税率我国现行营业税实行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具体税率分为3、5和20三档。四、营业税的优惠政策1、法定性的减免税2、行政性的减免税3、行业性的减免税第三节营业税额的计算与征收一、营业税额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计税依据是营业额,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2、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营业税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1)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目应税行为的税务处理(2)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3)兼营行为的税务处理二、营业税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三、营业税的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3、纳税申报第五章关税法教学重点关税的征收管理与保税制度、船舶吨税的概念及其计算缴纳教学难点关税完税价格的确定、关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一节关税法基础理论知识一、关税法的概念与演变1、关税法的概念2、关税的分类和特点(1)关税的分类(2)关税的特点3、关税的作用(1)调控经济有效运行。(2)加快改革开放进程。(3)贯彻平等互利原则。(4)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第二节关税法基本内容一、关税的征税对象是国家准许进出口的货物和准许进出境的物品。二、关税的纳税人1、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人2、进出境物品的纳税人三、关税的税则和税率1、关税税则2、关税税率(1)设置税率基本要求(2)进口关税税率。四、关税的减免优惠关税优惠主要可分法定减免、特定减免和临时减免三种类型。第三节关税的计税管理一、关税完税价格1、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2)进口货物海关估价的方法(3)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2、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二、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2、出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3、完税价格中的其他费用三、关税的税则和税率1、关税税则第三节关税的计税管理一、关税完税价格现行海关法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DUTYPAYINGVALUEDPV)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1、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2)进口货物海关估价的方法。2、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3、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2)出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4、完税价格中的其他费用(1)以一般陆运、空运、海运方式进口的货物。(2)以其他方式进口的货物。(3)出口货物。5、关税完税价格的审定(1)关税完税价格审定的意义。(2)关税完税价格的审定要求。二、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1从价计征。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关税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税率2从量计征。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关税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计算公式为关税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税率4滑准计征。计算公式为关税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滑准税税率三、关税征管与保税制度1、关税的征收管理2、关税的保税制度第四节船舶吨税法一、船舶吨税的概念二、吨税的征税对象凡是在我国港口行驶的外国籍船舶、外商租用的中国籍船舶、中外合营的海运企业自有或租用的中外籍船舶,以及我国租用的航行国外及兼营国内沿海贸易的外国籍船舶,都是吨税的征税对象。三、吨税的计算缴纳1吨税的税率。2吨税的减免。3吨税的征管。第六章企业所得税法教学重点企业所得税的类型及特点、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法律内容;教学难点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征收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基础理论一、企业所得税的定义二、企业所得税的类型及特点1企业所得税的类型(1)分类所得税制。(2)综合所得税制。(3)分类综合所得税制。(4)地方所得税制。2企业所得税的特点(1)符合公平原则。(2)税负不易转嫁。三、企业所得税的作用1企业所得税是调节国家与企业单位之间分配关系的重要工具2企业所得税有利于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监督力度3企业所得税是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4企业所得税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手段第二节企业所得税基本法律一、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内资企业来自我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并取得应税所得的企业或组织为纳税人。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1基本税率企业所得税以25为基本税率。2优惠税率符合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20,国家需要重点扶植的高新技术企业15。四、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1鼓励技术产业和技术转让的优惠2支持第三产业的优惠3对综合利用资源企业的优惠4鼓励安置待业人员的优惠5鼓励教育事业发展的优惠6对福利性企业的优惠7事业单位的免税项目8其他情形的税收优惠第三节企业所得税额计算与征收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或每一纳税年度会计利润税收调整项目金额1收入总额的确定(1)收入总额的一般规定。具体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其他收入。(2)收入总额的特殊规定。2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第一,法定扣除项目金额。第二,扣除项目金额限额。(1)借款利息。(2)工资。(3)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4)公益、救济性捐赠。(5)业务招待费(6)技术开发费。(7)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8)住房公积金。(9)固定资产租赁费。(10)固定资产转让费。(11)支付总机构管理费。(12)会员费。(13)资产盘亏、毁损净损失。(14)汇兑损益。(15)国债利息收入。(16)企业按规定支付给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可在所得税前扣除。(17)纳税人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可全额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当年抵扣不完的,不得结转下年抵扣。(18)广告宣传费。3不准扣除项目的确定二、特殊情形的税务处理1资产的税务处理第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第二,流动资产的税务处理第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第四,递延资产的税务处理第五,资产评估增值的税务处理2年度亏损的税务处理3接受实物捐赠的税务处理4关联企业往来的税务处理5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6企业合并业务的税务处理7企业分立业务的税务处理8清算所得的税务处理9境外所得的税务处理三、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境内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办法。计算公式为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适用税率年终汇算请教的计算公式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境内所得应纳税额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境外所得税额扣除额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额四、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1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法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3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第七章个人所得税法教学重点人所得税纳税人身份的判定、征税项目、费用扣除标准;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教学难点确定并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第一节个人所得税基础理论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2、个人所得税的由来及发展二、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原则与作用1、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原则内外一致、适当调节、合理负担。2、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与作用(1)税基广阔(2)稳定经济(3)调节收入第二节我国人所得税基本法率一、个人所得税纳税人1、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标准(1)住所标准(2)居住时间标准2、扣缴义务人对除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以外的其他各项应税所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均以支付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一)应税所得的项目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二)所得来源的确定按照居民管辖权的要求,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应税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应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应税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60000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80000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0元的502超过500010000元的部分102503超过1000030000元的部分2012504超过3000050000元的部分3042505超过50000元以上的部分3567503、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税率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的是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级数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2002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4、稿酬所得适用的税率纳税人的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即按应纳税额的70计征所得税。因此,实际税率为14。5、特许权使用费等项目所得适用的税率纳税人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四、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1、法定免税项目2、法定减税项目3、暂免征税项目第三节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征收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工资、薪金的应纳税所得额(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费用扣除额(2)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的纳税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其费用扣除额为在每月减除1600元的基础上,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2准予税前列支项目3准予列支项目的标准4不准税前列支项目3、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取得的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必要费用如果纳税人的承包、承租期不足1年的,以实际经营月份数为一个纳税年度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1600元该年度实际承包、承租经营月份数4、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5、稿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7、财产租赁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1)定额扣除法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800元2定率扣除法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120前述公式中的“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包括(1)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教育费附加,持完税凭证,准予扣除。(2)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允许扣除的修缮费用,以每次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8、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9、息、股息、红利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10、偶然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11、其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适用累进税率方法下应纳税额的计算2、适用比例税率方法下应纳税额的计算三、相关项目所得的税务处理1、属于工资、薪金性质所得的税务处理2、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所得的税务处理3、雇主为雇员负担税款的税务处理四、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务处理五、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收入的税务处理六、建筑安装所得的税务处理七、广告所得的税务处理八、演出所得的税务处理九、境外所得的税务处理第四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一、自行申报的纳税办法1自行申报的适用范围2自行申报的纳税期限3自行申报的纳税地点4自行申报的纳税方式二、代扣代缴的纳税办法1代扣代缴的适用范围2扣缴义务人的法定义务3代扣代缴的手续费第八章资源类税法教学重点资源税法各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和税率;资源税法各税的优惠政策。教学难点资源税法各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一节资源税法基础知识一、资源税概述1、资源税的概念一般认为,资源税是指对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2、资源税的特点和作用1、资源税的特点第一,征税范围的有限性。第二,纳税环节的一次性。第三,计税方法的从量性。二、资源税的基本法律内容1、资源税的征税范围(1)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2)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三、资源税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从事开采或生产应纳资源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中外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按照现行规定征收矿区使用费,暂不征收资源税。独立矿山、联合企业和其他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四、资源税的税率根据税法规定,资源税按照应税资源的地理位置开采条件、资源优劣等,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对税法未列举名称的纳税人适用的税率,由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纳税人资源状况,参照邻近矿山税率标准,在浮动30幅度内核定。资源税税目税额表税目税额幅度一、原油830元/吨二、天然气215元/千立方米三、煤炭035元/吨四、其他非金属矿原矿0520元/吨或立方米五、黑色金属矿原矿230元/吨六、有色金属矿原矿0430元/吨七、盐固体盐液体盐1060元/吨210元/吨五、资源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六、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资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1、资源税的课税数量(1)课税数量的一般规定。(2)课税数量的特殊规定。七、资源税的征收管理1、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资源税的纳税期限3、资源税的纳税申报4、资源税的纳税地点第二节土地使用税法一、土地使用税概述土地使用税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简称,是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二、土地使用税的基本法律内容1、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的具体征税范围,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划定。2、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是在征税区拥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但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三、土地使用税的税率土地使用税实行从量定额计征,采用分类幅度税额,即按大、中、小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规定不同的单位幅度税额。四、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五、土地使用税征税的若干具体问题六、土地使用税的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实际占用土地面积适用税率(单位税额)七、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土地使用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方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第三节耕地占用税法一、耕地占用税概述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占用的耕地面积征收的一种税。二、耕地占用税的基本法律内容1、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2、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它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但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3、耕地占用税的税率耕地占用税实行定额税率,以计税土地面积核定。4、耕地占用税的优惠政策三、耕地占用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实际占用应税耕地面积单位税额四、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第四节土地增值税法一、土地增值税概述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二、土地增值税的基本法律内容1、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土地增值税以有偿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为征税范围。2、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土地增值税以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3、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土地增值税实行4级超率累进税率4、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三、土地增值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应纳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率土地增值额应税收入扣除项目金额1、应税收入的确定。2、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3、土地增值额的确定。4、土地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为土地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土地增值额/扣除项目金额100纳税人应依据上述比例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率,按公式计算应纳土地增值税额四、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1、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2、土地增值税的纳税地点第九章财产类税法教学重点财产税法各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和税率;资源税法各税的优惠政策。教学难点财产税法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与缴纳第一节房产税法一、房产税法基础理论1、房产税法的概念2、房产税的演变3、房产税的作用1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理顺分配关系。(2)加强房产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3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住房改革。4征收较为简便宜行,保证地方收入二、房产税法基本内容1、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产。2、房产税的征税范围3、房产税的纳税人(1)纳税人的一般规定。2纳税人的法律界定4、房产税的税率我国现行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即从价计税的,税率为12;从租计税的,税率为12。5、房产税的减免优惠三、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余值或房产租金收入,即按照房产余值从价计征、按照房产租金收入从租计征。2、房产税的税额计算(1)从价计征按房产的原值,减除一定比例后的余值计征。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公式中的“扣除比例”为1030,具体比例由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3、房产税的征收管理第二节车船使用税法一、车船使用税法基础理论1、车船使用税法的概念车船使用税是指国家对行驶于境内公共道路的车辆和航行于境内河流、湖泊或者领海的船舶,依法征收的一种税。2、车船使用税的演变3、车船使用税的作用二、车船使用税法基本内容1、车船使用税的征税范围2、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3、车船使用税的税率4、车船使用税的优惠政策三、车船使用税的计税管理一、车船使用税税额的计算车船使用税采用从量定额征收,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二、车船使用税的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及其申报。3纳税地点和征收机关。第三节契税法一、契税法基础理论1、契税法的概念契税是以境内出让、转让、买卖、赠与、交换发生权属转移的土地、房屋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2、契税的演变3、契税的特点和意义二、契税法基本内容1、契税的征税范围2、契税的纳税人契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3、契税的税率4、契税的优惠政策三、契税的计税管理1、契税税额的计算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第十章行为目的类税法教学重点行为税法各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和税率;资源税法各税的优惠政策。教学难点行为税法各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一节印花税一、印花税概述1、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2、印花税的特点二、印花税的基本法律内容1、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印花税对列举的凭证征收,没有列举的不征收。具体征收范围分为经济合同等5大类2、印花税的纳税人印花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3、印花税的税目与税率印花税的税目印花税的税目实行正列举法,即列入税目的征税,未列入税目的不征税。印花税共有13个税目。印花税的税率第一,比例税率。第二,定额税率。4、印花税的优惠政策三、印花税税额的计算1、印花税计税依据的确定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计税依据的补充规定2、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凭证计税金额(或应税凭证件数)适用税率(或单本位税额)四、印花税的征收管理1、印花税的纳税办法自行贴花办法、汇贴或汇缴办法、委托代征办法2、对违反税法规定行为的处罚五、证券交易印花税第二节车辆购置税法一、车辆购置税概述1、车辆购置税的概念车辆购置税是在中国境内购买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2、车辆购置税的意义二、车辆购置税的基本法律内容1、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车辆购置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2、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购买应税车辆的单位个人,均为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3、车辆购置税的税率现行车辆购置税实行单一比例税率,即10。车辆购置税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并公布。4、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三、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2、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四、车辆购置税的征收管理1、车辆购置税的纳税期限2、车辆购置税的征税办法3、车辆购置税的纳税地点4、征收机关及其它征管事项第三节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一、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1、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2、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二、城市维护建设税法的基本法律内容1、城建税的纳税人城建税的纳税人,是指负有缴纳“三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城建税的征税范围3、城建税的税率4、城建税的计税依据城建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5、城建税的优惠政策三、城建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纳税人实缴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适用税率四、城建税的征收管理1、城建税的纳税地点2、城建税的纳税期限第四节教育费附加一、教育费附加概述教育费附加是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税额为计算依据征收的一种附加费。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及计算依据教育费附加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以其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计征依据,三、教育费附加计征比率四、教育费附加的计算1一般单位和个人教育费附加的计算应纳教育费附加是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征收比率2卷烟和烟叶生产教育费附加的计算应纳教育费附加实纳增值税、消费税征收比率50五、教育费附加的减免规定第十一章税收征收管理法教学重点税务登记的种类、范围;纳税申报的内容和方式。教学难点发票的税务检查;税务违法处理的征管程序第一节征管法概述一、征管法的概念及制定二、征管法的立法目的1、加强税收征收管理2、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3、保障国家税收收入4、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5、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征管法的适用范围四、征管法的遵守主体1、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2、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3、有关单位和部门第二节税务管理一、税务登记1、税务登记的概念和种类2、税务登记的范围3、税务登记的内容4、税务登记的程序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开业登记)分为申请、审核、发证三个步骤进行5、税务登记的管理1税务登记证的管理2变更税务登记的管理3注销税务登记的管理4停业与复业税务登记的管理5税务登记的相关性要求二、账证管理1、账簿的管理(1)设置账簿的范围(2)账簿管理的要求(3)账簿的保管2、发票的管理(1)发票的概念(2)发票的种类分为普通发票、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3)发票的印制(4)发票的领购(5)发票的开具(6)发票的保管(7)发票的检查三、纳税申报1、纳税申报的概念2、纳税申报的对象3、纳税申报的内容按照征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纳税申报表、代扣代收税款报告表、财务会计报表和其它有关纳税资料。四、纳税申报的方式征管法规定,可以分为直接申报和特殊申报两大类。1直接申报2数据电文申报3特殊申报五、纳税申报的期限六、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税款征收一、税款征收的概念税款征收是国家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将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二、税款征收的方式1、查账征收2、核定征收(1)查定征收(2)查验征收(3)定期定额征收3、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征收三、税款征收的措施1、加收滞纳金2、核定应纳税额3、调整计税金额四、税收保证措施1责令提交纳税保证金2责令提供纳税担保(1)担保人担保。(2)财产担保。五、税收保全措施1税收保全的前提2税收保全的措施(1)冻结存款。(2)扣押财产。3税收保全的制约六、税收强制执行措施1强制执行的前提2强制执行的措施七、出境结清税款八减税免税管理九、税款退还与追征1税款的退还2税款的追征十、税款征收的其他规定第四节税务检查一、税务检查的概念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和处理的总称。二、税务检查的内容与形式1、税务检查的内容2、税务检查的种类和形式税务检查可分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分类性检查、集中性检查和临时性检查。三、征纳双方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利和义务1、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利和义务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利和义务3、其他有关单位在税务检查中的义务四、税务检查的特殊措施与手段1、税务检查的特殊措施2、税务检查的取证手段第五节税务违法处理一、纳税人的税务违法处理1、税务违法行政处理(1)违反税务管理行为的处理(2)欠税行为的处理(3)偷税行为的处理(4)骗税行为的处理(5)抗税行为的处理(6)其他税务违法行为的处理2、税务违法司法处理(1)直接妨害税款征收的犯罪(2)妨害发票管理的犯罪(3)其他税务违法犯罪二、税务人员税务违法处理1、税务人员税务违法的行政处理2、税务人员税务违法的司法处理第十二章税务行政管理法教学重点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税务机构的设置及征管范围;税务行政赔偿的相关要素及赔偿方式与费用标准。教学难点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的特点、管辖以及处理程序第一节税收管理体制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二、我国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1、税收立法权的划分2、税收执法权的划分3、我国税务机构及其权限的划分(1)税务机构的总体设置(2)国家税务局系统及其征管范围(3)地方税务局系统及其征管范围(4)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第二节税务行政处罚一、税务行政处罚的概念和原则1、税务行政处罚的概念2、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1)法定的原则(2)公正公开的原则(3)事实依据的原则(4)过罚相当的原则(5)监督制约的原则(6)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三、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1、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2、税务行政处罚的管辖四、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1、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2、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1)税务调查与审查(2)税务听证(3)税务决定五、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1、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2、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3、税务行政罚款决定于罚款收缴的分离4、代收罚款协议的签订第三节税务行政争讼一、税务行政争讼的概念二、税务行政复议1、税务行政复议的意义和特点2、税务行政复议管辖1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2税务行政复议的管辖3、税务行政复议申请4、税务行政复议受理5、税务行政复议决定(1)税务行政复议的审查2税务行政复议的结论6、税务行政复议的执行三、税务行政诉讼1、税务行政诉讼的特点和原则(1)税务行政诉讼的特点(2)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2、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与管辖(1)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2)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3、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1)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2)税务行政诉讼的受理4、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与判决(1)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2)税务行政诉讼的判决第四节税务行政赔偿一、税务行政赔偿的概念税务行政赔偿,是指税务机关作为履行国家赔偿义务的机关,对本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给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代表国家予以赔偿的制度。二、税务行政赔偿的相关要素1、赔偿的构成要件2、赔偿的请求人3、赔偿的义务机关4、赔偿的请求时效5、赔偿的特别保障三、税务行政赔偿的范围与程序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