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调研报告_第1页
环境卫生调研报告_第2页
环境卫生调研报告_第3页
环境卫生调研报告_第4页
环境卫生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环境卫生调研报告按照县政协工作计划安排,文史资料与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本委员会的委员对我县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视察调研,分别召开了有关机关单位及镇、村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后,察看了城、镇、村区的环境卫生,了解到许多问题,经过调研组成员的汇总、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我县的环境卫生在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规划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年改善的推动下,经过了文明大行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宣传发动和整治,取得一定的成效,交通秩序得到整治,县城马路和人行道都划分了停车线,规范了车辆的停放。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引进日焚烧量225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日净化量近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软件建设方面健全县镇两级管理机制,强化综合执法局、城管局的管理和效能,并在黄流设立了县沿海城镇环卫管理分局,具体负责协调九所、利国、黄流、莺歌海、佛罗、尖峰等沿海6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同时,批准11个镇成立镇环境卫生管理站。垃圾清运与处理方面,发动城乡群众对城镇、旅游景区、农场场部及周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清除卫生死角;清理河床、污水沟、清理路边和绿地废弃物,整治白色污染,做了大量工作。县城实行了“一扫全保”的清扫保洁作业制度,即早上五点钟前清扫一遍,七点至晚上十一点半实行全天候保洁,现在城2/9区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规划设置了6块广告张贴栏,规范了广告张贴行为,街道乱贴广告的现象已经极少,城区干净整洁多了。然而,我县城镇不断发展,种植业规模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乡结合部、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村边路边,有的在山沟,有的在水库边,有的在荒地,有的在河流内倒,也有的就在空阔地挖坑填埋,随处可见坑洼地带和堆积成山的垃圾,给城区和农村环境卫生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镇、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城镇、农村的文明发展和进步相背离。所以,全县环境卫生面临的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1群众的卫生意识差。随地吐痰、吐槟榔水、吐甘蔗渣和丢烟头、果皮、纸屑杂物、乱闯马路、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还普扁存在。2生活垃圾还不能及时收集和保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日产量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县城镇区生活垃圾每天约产生40吨,农村约产生120吨,给环卫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3农村垃圾乱丢弃,污水乱倒流。各村虽然建立了卫3/9生队,但没有保洁人员,没有垃圾收集点,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乱倒、乱放,各村垃圾成堆,卫生死角现象触目惊心。农村突显“建筑像城市,环境像圈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怪象恶习。4车辆乱停乱放。在沿海各镇,经营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挤占行车道、人行道的现象经常出现。5货物乱占道,广告乱张挂。在城镇区,违章“占道经营”屡禁不止。部分店主为招揽顾客,往往把货物摆出店外经营;一些零担菜贩流动摊点因货物少轻便为了不缴市场管理费,在人行道上摆卖,我执法人员巡查劝导纠正后,一离开,他们又摆出来,张挂广告也一样,总和执法人员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把戏,你来我收,你去我摆,我贴,我挂,出没无常,长效管理难落实。个镇虽然配备了压缩车11辆,收集垃圾拖拉机77部,果皮箱400个,保洁手推车150部,可只是个别沿海行政村和山区的部分村庄配备了垃圾车,其他都没有配备。从工作量看,有些村庄配备的垃圾车数量少,而且各镇还没有配备洒水车,工作开展的难度很大。7沿海镇环卫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沿海和山区镇的工作经费一刀切,有些不合理。8督查机制和长效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执行力度不大,各镇还没有一支独立的城管执法队伍,许多违法违章4/9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给管理和执法造成一定难度。9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下沉到镇、村;环卫队伍责任与管理、责效与报酬不匹配;尤其是村一级卫生管理流于应付甚至放任。10有些店主对卫生管理认识不足,拒缴垃圾处理费,各镇环卫站没有新的具体的收费标准和许可证,收取难度大。11规划落后于发展,造成污染物难处理和污染源影响大。城镇区和新建设的村庄规划不合理,村镇常常形成沿公路发展的带状集镇格局,建设之初又缺少整体规划,功能区域划分不明,市场布置不合理,加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照明、环卫等公用设施的铺设没有地下通道,人行道挖了又挖,整治工作难度大。12农村标准化公厕没有,个别村庄有的也只是破破烂烂,臭气薰天,甚至连镇府内、学校内的公厕也是老式的,肮脏难进。13各职能部门不形成合力,相互推诿。镇、交警、城管、交通、商务、工商、执法等部门,不互通情况,更没有共同执法的机制。我县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之所以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原因5/9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城乡分治战略,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筹资过程不尽相同,XXXXX4年实施的分税制和XXXXX0年开始进行的以“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题的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发生了巨变,出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缺位现象。在以上原因的影响下,我县农村公共服务主体缺位造成的首要后果就是1镇村规划落后于发展,以致污染物难处理和污染源影响大。2村规划滞后,即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滞后了农村聚居点发展。体现在居民建筑“见缝插针”,乱建,随占随建现象严重。农村公共建设用地缺少,停车场、垃圾收集池、公厕、绿地等公共用地难上难。人的原因环境卫生不形成常态管理责任工作,“一阵风”行为多,长期有“上级召开现场会议”、“领导检查突击整治环境卫生”、“专项活动需要短期治理脏乱差”贯例,致使干部有应付对待短期效应,公民有临时迎合心理,不形成真正的大众卫生意识,门前三包责任制流于形式,没有责任。1群众参与的热情不够高。在开展文明大行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过程中,虽然通过广泛的宣传,大多群众对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非常高,但还有部分群众,以为文明大行动和创建省级卫生6/9城市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行动的热情不够高。2有些部门敷衍应付,缺乏长效机制。有些单位对环境卫生工作认识不足,活动期间只是应付开一个会,抓了一下子,搞几条标语,造一些声势,至于效果,就不闻不问,活动流于形式。甚至,有的单位认识存在偏差,把问题过多归咎于某些人群或资金困难,而少从组织管理上查找原因,少从人口密度大、环卫设施需求多等方面探求对策,不正视差距、不强化措施,行动迟缓,推之则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之,卫生管理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监管无力。技术原因由于缺少环境监管和治理经费来源,农村的上下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建设,导致我县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大大低于城市。目前,全县仅有一间污水处理厂,也不能接纳县城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何况是镇,更没有污水处理厂。已经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县的农村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和进行农村聚居点环境综合整治的体制条件和发展基础。1有利条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安排已作出了战略7/9性调整财政资金应该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配套的转变。这些宏观改革使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以及环境监管有了国家层面的财政资金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克服制度障碍。2我县人均有所提高。例如我县农村农民人均收入5925人年,全县人均12091人年,农村聚居点的新农村建设已经蔚然成风。有了这个基础,就能保证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统一和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必须的财政支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1深化宣传,营造氛围。多方位多层次加大“保护环境卫生,建设美好家园”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大造声势,让其深入民心,走进千家万户,形成社会全民共识。2要建立督查机制和长效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乡镇、各国营农场的环境卫生的检查,每次检查都要评分排名,在电视上通报表扬和批评。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形成共同执法的有效机制。3门前“三包”责任要落实。要纳入文明大行动的重要内容,长抓持之以恒。由于每天产生的垃圾不断增多,因此县政府要重新出台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4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建成沿海和山区两个功能齐全的垃圾处理场。在各镇建设一个标准的垃圾转运站以便及时8/9转运垃圾。有条件的村庄可建设垃圾收集池,解决垃圾临时存放问题。没有地方建设垃圾临时存放池的村庄,可通过环卫工作定时收集的办法,开车环村收集。5建立健全镇村卫生管理办公室,加强对镇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合理实施绩效与任务相挂钩的机制,聘用环卫人员,包干负责,优进劣出。县财政要负责资金,镇负责聘员及考核。可按照每千人配2名环卫工人和一辆拖拉机的标准配备好各行政村的人员及车辆。同时,各镇成立一支城管执法队伍,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6沿海镇城市管理分局和山区镇各配备一辆洒水车。沿海镇城市管理分局的洒水车要负责黄流、利国、九所、莺歌海、佛罗、尖峰镇区的路面洒水,坚持轮流每镇一天。山区镇的洒水车由抱由镇管理,要负责抱由、万冲、志仲、大安、千家五镇镇区的路面洒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