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动物生理学b卷试题标准答案(2007年)_第1页
2007年动物生理学b卷试题标准答案(2007年)_第2页
2007年动物生理学b卷试题标准答案(2007年)_第3页
2007年动物生理学b卷试题标准答案(2007年)_第4页
2007年动物生理学b卷试题标准答案(2007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动物生理学B卷试题标准答案2007年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2分)期外收缩心房或心室受到异位灶的兴奋作用发生的正常收缩节律之外的收缩。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输出的血量。阈强度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视野单眼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神经分泌某些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经轴突运输到末稍释放而起作用的方式称为神经分泌。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缩。感受器为肌梭。紧张性牵张反射叫肌紧张,位相性牵张反射叫腱反射。最大通气量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的深度进行呼吸所得到的每分通气量称为最大通气量。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据此将血液分为若干型。时值两倍基强度的刺激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二元反射又叫单突触反射,反射弧中只有两个神经元(传入与传出),只有一个中枢突触,无中间神经元。二填空(30分,每空1分)1阈电位是指能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2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包括和两大类。3人的位置觉感受器包括椭圆囊、球囊与半规管。4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CO2增多主要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缺氧刺激主要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二者都能引起呼吸运动的增强。5人体呼吸运动的基本节律产生于延髓。6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7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绝缘性,双向性、非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生理完整性等特点。8人类心脏的正常起博点位于_窦房结_。9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血细胞是血小板。10深表感觉在上行传导过程中,先后要在延髓,和丘脑后腹核换元,最后投射到顶叶中央后回。11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保NA保H2O排K作用,以调节体内盐类物质的渗透压。12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13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的结果。14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有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三判断正误(10分,每题1分)1突触传递中的突触疲劳通常是由于突触中递质供给的衰竭。2外界刺激的强度决定了感受器细胞所联系的传入神经上动作电位的幅度大小,感觉系统由此来分辨外界刺激的强弱。3和迷走神经相比,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4人血液内红细胞的生成部位是骨髓。5耳蜗底部的基底膜受损主要影响对低频音的感受,顶部的基底膜受损主要影响对高频音的感受。6对同一器官来说,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7长时间静立和精神紧张会导致尿量减少。8心电图是反映心肌收缩力的重要指标。9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使血糖升高。10调节心血管机能的基本中枢是大脑皮层。四简答题(50分)1简述视杆系统的机能特点及对光觉的感受机制。(10分)答机能特点视杆系统由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构成,许多感光细胞与一个双极细胞相联,许多双极细胞又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视杆系统在信息传递中聚合程度高,对弱光敏感,有较好的光敏度,主要是暗视觉(暗适应)3分。它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没有色觉且视敏度较低2分。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1分GPRO由视蛋白11顺视黄醛组成视蛋白全反型视光黄醛1分激活传递蛋白激活磷酸二酯酶PDE构象发生变化环磷酸鸟苷CGMP降解钠通道开放减少1分超极化型的感受器电位感光细胞内,调节感光细胞内递质释放,形成去极化与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双极细胞内1分AP神经节细胞中1分沿视神经上传2试比较锥体系统与锥体外系统的异同。(10分)答由大脑皮层发出皮层神经元的长轴突形成下行传导束,经延髓锥体下达脊髓,与脊髓的中间神经元或直接与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发生联系。这一下行传导系统叫锥体系统,又叫皮层脊髓束3分。锥体系以外的所有运动传导系叫做锥体外系统1分。锥体系统与锥体系统的区别锥体系统可与运动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使四肢远端的肌肉产生精细的随意运动。锥体外系统有复杂的神经元联系,都是多突触联系2分。锥体系统下行纤维经过延髓的锥体,锥体外系统下行纤维都不经过延髓的锥体1分。锥体系统对运动的影响多为对侧性,锥体外系统对运动的影响是双侧性的1分。两者功能不同。锥体系统功能1调节加强肌紧张,2发动随意运动经运动N元,3协调随意运动经运动N元和中间抑制性N元。锥体外系统的功能1协调肌群运动,2维持姿势,3抑制肌紧张2分。【大脑运动皮质主要是通过锥体系统来下达运动命令的】3试阐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10分)答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是兴奋性N元末稍兴奋轴突冲动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2分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提高对NA、K,尤其对NA的通透性2分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电位1分。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是抑制性N元末梢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2分经扩散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2分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电位1分。4试述神经肌肉接点突触传递的过程。(10分)答运动神经末稍传来动作电位1分;去极化激活神经末稍膜上的钙离子通道,钙离子进入神经末稍2分;神经末稍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引发末稍中突触小泡的胞吐作用,许多突触小泡将泡内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进突触间隙2分;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扩散,一部分与突触后膜终膜上的受体结合1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激活了受体的离子通道,离子通道开放,正离子循电化学梯度流经通道,产生突触后电流,突触后电流形成突触后电位,终板电位2分;第1页(共1页)如果终板电位超过阈电位则引发肌膜上动作电位。通常到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