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标:一矿1150水平井底车场招标技术规范书_第1页
b标:一矿1150水平井底车场招标技术规范书_第2页
b标:一矿1150水平井底车场招标技术规范书_第3页
b标:一矿1150水平井底车场招标技术规范书_第4页
b标:一矿1150水平井底车场招标技术规范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招标编号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甜水堡一矿副井1150M水平井底车场招标技术条件及要求(技术规范书)招标人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华电招标有限公司二一一年月日0甜水堡一矿副井1150M水平井底车场招标技术规范书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甜水堡一矿位于甘肃省环县西北部甜水堡煤矿区的南部,其西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辖区接壤,行政区划属甘肃省环县甜水堡镇管辖。井田向南距环县93KM,西峰251KM,西安523KM,北距吴忠117KM。向北经吴忠距包头兰州铁路的青铜峡车站159KM,井田内有简易公路与国道G211线相通,交通比较方便。二、地形、地貌矿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地形属于黄土丘陵及塬峁区,多为黄土梁峁和沟谷,地势高低不平,西南高北东低。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地形起伏不大,黄土冲沟较发育,沟壁陡峭,沟深一般20米。区内标高一般15001550M,最高1954米,相对高差一般50米。三、气象及地震(一)气象环县系甘肃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雨量稀少,昼夜温差悬殊。当年11月至来年2月干旱寒冷,79月是一年的主要降雨期。据环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温度783,最低温度零下232(75年12月12日),最高温度375(73年8月4日),最冷季节12月份至次年1月份。年平均降雨量51276MM,最小年降雨量358MM(69年),最大年降雨量8129MM(1964年)。年平均蒸发量16874MM,最大年蒸发量11973MM(1961年),最小年蒸发量1231MM(1964年)。蒸发量是降雨量近4倍。最大冻结深度109CM。春天多风沙天气,风力45级,最大8级以上。(二)地震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年表”记载,甘肃是一个地震严重地区。据环县县志记载唐、宋时期及1501年、1654年、清乾隆3年等均有大地震发生。据甘肃日报1982年4月15日报导省地震台网测定,4月14日下午2点36分58秒在靖远县东甘肃和宁夏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1次。当时,涉及本区,稍有震感。近年区内未发生过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属第三组。第二章工程地质特征一、井田地层井田基本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表无法直接接触区内地质分布情况,根据钻孔揭露资料,地层从老至新有上三叠统延长群,下侏罗统富县组,中侏罗统延安组,中侏罗统直罗组、安定组,上侏罗统甜水堡组,第三系甘肃群和第四系。现分述如下(一)上三叠统延长群(T3YN)井田地表没有出露,以305、503、103三个钻孔揭露较多,最大揭露厚度16353M(103号孔)。岩性为下部浅灰绿色中细砂岩,一般厚2915M。2上部为浅灰绿色、暗绿色、少量黑色、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浅灰绿色、少量灰色、灰白色中细砂岩,一般厚8139M。砂质泥岩、泥岩多具参差状断口以及暗绿色,有别于富县组及延安组地层。(二)侏罗系从下至上可分为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中侏罗统安定组(J2A)、上侏罗统甜水堡组(J3T)。中侏罗统延安组(J2Y)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岩系,也是本次勘查的目的层。1、下侏罗统富县组(J1F)平行不整合于上三叠统延长群(T3YN)之上,勘探区未见出露。钻孔揭露以304号钻孔发育。岩性为下部灰白色、少量灰黑色中、粗砂岩,夹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底部为灰白色中砂岩,含泥岩砾,厚1886M。上部为灰色(部分孔为紫红色、褐黄色斑状之杂色)砂质泥岩夹灰白色中砂岩,厚781M。该组上部岩性多数不具杂色。最大厚度2657M(304号孔),最小厚度318M(702孔),平均厚度659M。岩性特征具似鲕状结构,不具层理。从而易与延安组地层区分。该组地层厚度变化大,且无规律可寻,说明沉积基底上三迭统延长群T3YN凹凸不平,沉积该组地层起着填平补齐作用。与区域规律相符。2、中侏罗统延安组(J2Y)3平行不整合于下侏罗统富县组(J1F)地层之上。仅马坊沟内有零星出露。依据钻孔岩性及含煤特征从下至上可分为三段。分述如下(1)第一段(J2Y1)该段308号孔最发育,岩性自下而上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夹灰白色细砂岩1176M灰白色、浅灰绿色中细砂岩1322M黑色泥岩、灰色粉砂岩532M灰白色中细砂岩627M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含煤层489M下部灰白色细砂岩、向上深灰色砂质泥岩,顶部含煤102层619M灰白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顶部含煤1031951M灰白色细砂岩夹黑色泥岩,含煤1032层1237M深灰色、黑色砂质泥岩含煤104层1629M浅灰色粉砂岩,顶部深灰色砂质泥岩夹黑色含油泥岩2736M以上地层由七个小粒度旋回组成,下部两个及顶部一个小旋回不含煤,中间四个旋回含煤10层。在水泥厂(3线307308孔之间,地面是水泥厂)至甜水街之间该段地层发育,每层层数多而厚,向四周地层逐渐变薄,每层层数亦随之减少,煤厚变薄。308号孔煤103、煤101层同居一个小旋回,区内其他钻孔均分叉成两个小旋回。第一段的顶部小旋回下部为粉砂岩,区内其它孔多4为中砂岩,特别是4线、5线、6线的东端中砂岩加厚,粒度变粗。308号孔向西这层砂岩缺失。本段最小厚度3439M(111号孔),最大厚度11418M,平均厚度8066M。该段顶部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夹黑色微含油泥岩,除507号孔外,全勘探区稳定,可视为辅助标志层因岩性特征与上部有些层位区别不大,故称辅助标志层。该层依其厚度较大为特征,有别于上下层段中相似岩性。(2)第二段(J2Y2)下部以砂岩为主,其顶部含煤9层。中部为砂岩、泥岩互层,含煤7、煤8层。上部以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泥岩,其顶部含煤6层。横向上该段较稳定,岩相变化不大。下面以107号孔为例叙述之下部以灰白色中细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粉砂岩、黑色泥岩。顶部含不稳定薄煤(煤9层)。砂岩多具斜层理,含泥岩砾。本部分由三个小旋回组成。中下部多为河床相沉积,顶部为河漫相沉积。沿走向自北向南,沿倾向自东向西厚度有变薄趋势。最大厚度470M(107号孔),最小厚度2712M(308号孔),平均厚度3681M。中部灰白、浅灰色中细砂岩及同色中细砂岩与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互层,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其中下部含煤8层,中上部含煤7层。煤8层以下,由一个不完整的小旋回组成。煤7层与煤8层之间由三个小旋回组成。横向上厚度、岩相变化不大。最大厚度度5870M(311号孔),最小厚度3500M(105号孔)。平均厚度4934M。5上部以灰色、微发红、发黄中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灰黑色泥岩,其顶为深灰色泥质砂岩、泥岩,含煤6层。具三个小旋回。最大厚度4380M(308号孔),最小厚度1800M(105号孔),平均厚度2878M。在1线以北和6线以南,厚度稍有变薄。(3)第三段(J2Y3)以中粗砂岩为主,亦可称砂岩段。以111号孔310号孔连线为界,西部全为灰绿色、绿灰色大型河床相巨厚中粗砂岩夹深灰色微微带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不含煤。中粗砂岩含肉红色正长石,黑云母,局部含灰绿色泥岩砾。最大厚度19519M(313号孔)。东部岩性以煤4层为界分为上部与下部。下部以507号孔为例,由下而上述之灰白色中粗砂岩及灰白色细砂岩夹同色粉砂岩,具斜层理和波状层理2670M灰色粉砂岩,具水平层理848M灰白色中砂岩,具波状层理845M深灰色泥岩,含煤5层918M灰白色中粗砂岩夹灰白色细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互层,具斜层理和波状层理2951M深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夹灰白色细砂岩,含煤4层1645M6上部仅902号孔见到,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砂岩与深灰色、灰色砂质泥岩互层2308M煤4层、煤5层之下岩性沉积特征均是河床相,灰白色砂岩发育,夹少量河漫相砂质泥岩、泥岩。3、中侏罗统直罗组(J2Z)出露于马坊沟、炭井沟,平行不整合于延安组地层之上。岩性以土黄、红褐、浅紫色中粗砂岩为主,夹同色砂质泥岩及灰黑色泥岩,底部含煤线。本组厚度356827969M,平均厚度17452M。4、中侏罗统安定组(J2A)出露于马坊沟、炭井沟,平行不整合于直罗组地层之上。岩性以紫红、橘红、土黄为主、少量紫灰色的中粒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夹泥岩。厚400M。5、上侏罗统芬芳河组(J3F)详见区域地层描述。(三)新近系甘肃群(NGN)区内出露广泛,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岩性主要为橘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以及灰白色砂岩,底部为浅肉红色含砾中砂岩,灰色砾岩。最大揭露厚度6906M(311号孔)。(四)第四系(Q)区内广泛出露,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岩性为浅黄色黄土,土黄色粉砂质土,底部有深灰色砾石。黄土具柱状节理。各沟谷底部可见近代河床相姜石砾。厚度030M左右。二、井田构造7井田构造位置处于沙井子断褶带与天环拗陷带之交汇处,萌城张家山逆断层(F4)之东,石截子沟101孔李家沟沿逆断层(F31)之西狭长地带之北端。受近东西方向挤压力作用,构造线方向、呈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以103503孔逆断层(F32)为界,将本区分为东部与西部两个条带。东部条带,构造极为复杂,难以查清。西部条带,构造较东部简单。(一)西部条带1、褶曲西部条带总体呈单斜构造,延安组煤系自北而南缓慢变窄,产状浅陡深缓。隐伏露头附近(1300M水平以上)地层走向约为N20E,倾角40以上。向深部13001250M水平,倾角急剧变缓,走向向西偏转。至306107钻孔连线附近,倾角在15左右。再向深部312108105孔连线,倾角在1015左右,呈现近南北向次一级隆起。3线向北,隆起幅度有增大趋势,呈撒开状。3线向南,等高线收拢,隆起可能消失。5线之南至9线,1300M以下等高线走向与浅部基本相同,仅在6线与702孔一带,煤层略有抬起,使等高线向西微凸。2、断层(1)、逆断层(F32)该断层于103、503两钻孔见到。西盘上升,岩性为灰绿色中粗砂岩,灰白微带绿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属上三叠统延长群地层。东盘下降,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砂8岩,灰黑、灰色泥岩、含煤数层,属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地层。该断层在503号孔156M处通过,使上三叠统延长群地层逆覆于中下侏罗统安定组地层之上。平面上该断层向NNE方向经过103号孔,再向北可能切割甜水背斜或消失在甜水背斜附近。向南无工程量控制,延展情况不明。断层走向N20E,倾向NW,倾角70,断距约500600M。(2)、逆断层(F11)该断层NNE方向经过704孔。受其影响煤3、煤4重复。南北向延展情况不明。断层走向N20E,倾向NE,倾角70,断距约60M。(3)、新近系小断层地表见及的新近系小断层走向均为N25E左右,断面有西倾也有东倾,断层性质有逆有正,断距一般很小,没有切割煤系地层。3、不明构造现象煤10层位顶底板具以下现象(1)、煤101层的煤芯均成粉末状、碎块状,或者受搓揉具密集滑面,每层所夹炭质泥岩呈片理状。(2)、煤101层的顶板或底板,相当破碎,有的成碎块状,有的成碎片状。个别孔细砂岩破碎呈棱角状,还有个别孔中砂岩与细砂岩互相挤入呈棱角状(107孔)。(3)、煤101层以下有的细砂岩、泥岩产状近乎直立(如204、310、203、106、504、605、505、108、401等孔)。(4)、煤101层在局部地段出现特厚现象(204、108孔厚度在6M以上)。9(5)、在同一钻孔同一煤层中,煤芯倾角变化很大,由5变到45(312号孔)。上述现象在其他煤层及其顶底板中,也有出现。对于这种地质问题,虽然采用钻探手段,取250M极限勘探线距控制,仍然难以查清本来面目。对此,目前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属层间滑动构造。煤101层位及其顶底板柔软岩性就是滑动带,顶板与底板相对移动,上盘相对向东,下盘相对向西,面积涉及整个西部条带的煤101层位。煤层遭到较强烈的改造,出于此种构造特征,有些地方显得改造强烈,有些部位保留原生特征多,改造微弱。另一种认为,属绕曲或小的断层现象,造成煤层倾角异常,时厚时薄,顶底板揉皱破碎。但在大面积内还是连续的,因此,煤层层位在横向上仍然比较稳定。(二)东部条带1、马坊沟背斜及断层马坊沟内延安组顶部及直罗组底部地层,表现为背斜伴随断裂构造。背斜西翼产状较平缓(倾角23),东翼直立倒转。井下煤层向东抬起,斜井筒地层亦表现为东翼直立倒转,西翼产状平缓的背斜。101、302、502、601、701等钻孔,200M以上地层产状平缓,向下产状急剧变陡,且破碎揉皱,也与马坊沟井下背斜形态相符。马坊沟背斜伴随的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向南与萌城张家山断层相交。深部背斜倒转翼又发育了一条次一级逆断层。2、逆断层(F9)303号孔70M以上延安组煤系地层倾角70左右,且破碎揉皱。其下逐渐变缓,表现为逆断层。走向N20N,倾向NW,10倾角约70。向北可能与炭井沟背斜相交,向南无工程控制,延伸情况不明。三、煤层(一)含煤性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建造,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由于东部条带F32以东在矿权范围内所占面积小,构造极复杂,煤层难以查清,含煤情况不作评价。本次及以往工作重点在西部条带,将西部条带作为主要对象进行评价其含煤性。西部条带以往施工26钻孔(其中105号孔在矿权外,701号孔无资料),本次勘查施工7个孔,所有31个勘探孔全部见煤。根据揭穿延安组地层的17个钻孔统计结果,本区延安组地层最薄20982M(508孔),最厚47857M(310孔),煤系地层平均厚为30392M,共含编号煤层14层,煤层总平均厚度1131M,含煤系数37。可采煤层平均厚度692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23。延安组J2Y煤系地层可分为三段,主要可采煤层煤101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第一段煤层总平均厚517M,含煤系数62,可采煤层平均厚341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41,第二段煤层总平均厚274M,含煤系数21,可采煤层平均厚07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06,第三段见煤点少,不作评价,唯第一段含煤性好。(二)煤层特征11为了便于煤层对比,本报告将甜水堡煤矿以往煤层编号与甜水堡南部井田相统一(见表231)。区内煤层从上至下统一编号为煤3、煤4、煤51、煤52、煤61、煤62、煤63、煤7、煤8、煤9、煤101、煤102、煤103、煤104。可采煤层5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煤101、次要可采煤层为煤4、煤52、煤7、和102煤层。现就各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煤层编号对照一览表表231第一段J2Y1第二段J2Y2第三段J2Y3第四段J2Y3甜水堡南部井田煤104煤101煤9煤7J2Y21煤6J2Y21煤5煤3煤2煤1普查最终报告煤1煤4煤5煤7煤8煤9煤10被剥蚀本报告煤104煤101煤9煤7煤6煤5煤3被剥蚀1、煤3层位于第三段顶部,全区大部分被剥蚀,只3个零星见煤点,其中704孔可采214M,煤层厚度050507孔214704孔M,平均115M。煤层结构简单,该煤层距煤4层间距5M左右。2、煤4层为勘查区零星可采煤层,后面详述3、煤5层(组)13个孔见及,位于延安组第三段中下部,煤层全厚084705孔1273M508孔,平均495M。一般有两个分层,即煤51和煤52,结构简单,两层一般以5线间距较大,向北、向南有减小的趋势。两煤层间距1201192M,平均473M。其中煤51有6个可采点,煤层厚041(602孔)106903孔,平均077M,不具工业价值,煤52层局部具工业价值。124、煤6层位于第二段顶部,凡见到煤6层位,均有薄煤,其特征为,在剖面上分布分散,18个孔见到该层煤,7个孔为单一煤层,其它11个孔具23个分层,无可采点。煤分层厚度059004M,不具工业价值。5、煤7层该层局部具工业价值。6、煤8层位于第二段中下部,分布广泛,共23个孔见到该层煤,只有1个可采点111孔。最大厚度181M(111号孔),最小厚度010M,平均厚度054M,不具工业价值。7、煤9层位于第二段下部,在1线至9线均有分布。1线以北,水泥厂以西煤层尖灭。该煤层20个孔见到,2个孔达到可采厚度,最大厚度120M(313号孔),最小厚度019M,平均厚度054M。不具工业价值。8、煤10层组位于延安组第一段,区内31个孔全部见到,沉积较稳定。含4个煤分层,其中煤101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煤102为区内局部可采煤层,煤103、煤104二层不具工业价值。煤10层全厚4667M204孔183M605孔,平均2411M煤101层位于第一段中上部,是勘查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后面详述。煤102层位于第一段中部,是区内次要可采煤层。煤103层位于第一段中下部。除个别边缘孔外,全区均有分布。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有时分叉成两层,水泥厂周围及其以西,该煤层较发育。共25个孔见及,7个孔达到可采厚度,但仅形成5个孤零可采区。厚度010M148M,平均厚度062M。不具工业价值。13煤104层位于第一段下部,分布在5线以南及西部条带西北角。向北至105孔变薄尖灭。煤层不稳定,结构简单,共18个孔见及,均不可采,煤层厚度020062M,平均厚度042M。无工业价值。上述各煤层,不同程度具层间滑动现象,见煤点代表性较差,故对煤层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亦较差。尤其煤101层具层间滑动构造,多数见煤点厚度2M左右,我们认为这些厚度就是保留原生特征多的部位,象煤厚出现6M以上或070M以下部位,可能是煤层经强烈改造而出现的煤包或煤减薄地方。各煤层层厚、间距分布情况见下表232。(三)可采煤层井田可采煤层为煤4、煤52、煤7、煤101、煤102等,其中煤101煤为主要可采煤层,为赋煤区内全区分布较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的煤4、煤52、煤7层、煤102煤为赋煤区内大部分布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1、煤4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中上部,14个钻孔中7个孔见及,1个不可采点,主要分布在勘查区西南角,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其中有5个孔为单一结构,厚048393M,其余2孔有2个煤分层,夹层厚110528M,煤层分布面积小,单从7线上看,煤层由东往西有变薄的趋势。各煤层层厚、间距分布情况一览表表232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层间距(M)稳定性分布情况14平均最大最小煤4368969048不稳定狭长条带分布煤510771060413150不稳定局部分布煤52088146016495不稳定局部分布煤610360590044578不稳定基本上全区分布煤62036074010452不稳定基本上全区分布煤63038083020520不稳定基本上全区分布煤71042120222922不稳定9线以北均有分布煤80541810102655不稳定基本上全区分布煤90551200192766不稳定大部分分布煤1012668800336083较稳定至不稳定基本全区分布煤102110676009853不稳定大部分分布煤103062148010772不稳定大部分分布煤104042062020791不稳定大部分分布可采面积091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228(西部条带4365KM2),为局部可采煤层。该煤层厚048M(903孔)969M(704孔),平均厚368M,标准差353,变异系数96,可采指数43。煤类以不粘煤31号(BN31)为主,灰分标准差为285。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粒砂岩,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炭质泥岩。距煤5层间距628M508孔3850M703孔,平均2560M,由北西向南东有增大的现象。煤层稳定性煤4层在区内厚度变化较大,煤层为简单结构的中厚煤层,煤质变化不大,零星可采,属于不稳定煤层。2、煤5215位于延安组第三段下部,分布2线以南,13个孔见及,其中有9个可采点,煤厚全区变化不大。5线以南分布面积增大,除508孔含一层夹矸(厚017M)外,其余孔全为简单结构的薄煤层。可采面积125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286,为局部可采煤层。是区内次要可采煤层。该煤层厚016M602孔146M508孔,平均厚088M。标准差031,变异系数37,可采指数63。煤类以不粘煤31号(BN31)为主,灰分标准差为557。顶板岩性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少数为粉砂岩、中粒砂岩。底板以泥岩、细粒砂岩为主,少数中粒砂岩。距煤6层间距2946M705孔5908M507孔,平均4578M。煤层稳定性勘查区内煤52层厚度变化不大,为薄煤层,煤层属简单结构。煤质变化中等,为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3、煤7层;位于第二段中部,除西北角及9线缺失外,基本全区分布,17个孔见到该层煤,9个孔可采,其中2个孤零可采点。可采范围主要分布在6线以北、108204308508一线以东区域,厚度比较稳定,煤层多数为单一结构少数为较简单结构。向东306、403号孔变薄。308号孔向西除311号钻孔外,6线以南均变薄变尖灭。局部具有工业价值。可采面积078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179,煤层零星可采。煤厚022M702孔212M311孔,平均104M,标准差052,变异系数50,可采概率41。是区内次要可采煤层。16煤类以不粘煤31号BN31为主,灰分、硫分的标准差分别为423和041。距煤8层间距436508孔3562M307孔,平均2655M。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少数为粉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为主。煤层稳定性煤7层为薄至中厚煤层,在区内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大部分为简单结构。煤质变化简单,全区零星可采,属于不稳定煤层。4、煤101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的中上部,广布全区,所穿越的30个钻孔中,见煤点29个,可采点26个,是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一般均大于可采厚度)。水泥厂(312孔、308孔一带)及其向北至108孔一带,煤层比较发育,钻孔厚度较大且较稳定。结构复杂(含夹矸13层)。依此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变薄。以3线为界,向北分叉成上下两个可采分层。其间距最大525M,最小054M,平均间距182M。上分层与下分层之间所夹岩性除312号孔、203号孔为细砂岩外,其它均为砂质泥岩、泥岩。3线向南,合并为一层,厚度亦慢慢变薄。煤101层厚度沿倾向变化较大,沿走向较小。沿倾向变化趋势见下表煤101倾向变化趋势表表233钻孔号30530630731230831017沿走向变化趋势(由北而南)见下表煤101走向变化趋势表表234钻孔号105108204307507602702902厚度(M)167660731204174178212137可采面积347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795,煤层厚033M305孔1528M312孔,平均288M。标准差128,变异系数481,可采概率87。煤类以不粘煤31号(BN31)为主,灰分、硫分的标准差分别为127和026。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少数细粒砂岩,局部见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见炭质泥岩。煤层稳定性煤101层在赋存区厚度变化较大,以308、312为中心,向南及东西有减薄的趋势,煤层大部分为简单结构。煤质变化简单,全区大部分可采,属于较稳定煤层。5、煤102层位于第一段中部,25个孔见及,其中11个可采点,903孔为一孤零可采点,平面上1线至9线形成北东向的可采区域,煤层厚度变化大,以308号孔为中心向南北方向变薄。煤层基本呈单一结构,但308孔、204孔和310孔由2个煤分层组成。厚度(M)033162204152886621318可采面积171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392,煤厚009M702孔676M308孔,平均116M,标准差131,变异系数62,可采概率36。是区内次要可采煤层。煤类以不粘煤31号(BN31)为主,灰分、硫分的标准差分别为423和041。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少数中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岩为主。煤层稳定性煤102层在区内厚度变化较大,但有一定规律。煤层大部分为简单结构。煤质变化小,全区局部可采,属于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四)可采煤层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1、通过以往地质资料及本次勘查情况分析,本区煤系地层的沉积受构造及古地理环境的控制明显。勘查区位于F31与F4两逆层间狭长地带之北端,在东西两侧压力作用下,煤系展布方向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其中F32断层以西(西部条带)煤系地层保存较完整,煤系呈一西倾的单斜构造,勘查区大部分处于西部条带。2、在井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煤101在西部条带基本全区分布,属较稳定煤层至不稳定煤层;次要可采煤层煤4、煤53、煤7、煤101层在井田内局部分布,属不稳定煤层;3、煤系地层的保存与构造运动及后期剥蚀作用关系密切。勘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拗陷区,在沉积区划分上属拗陷盆地。为陆19相含煤岩系,由河流、湖泊、沼泽、泥炭沼泽相沉积交替出现,煤系地层早期沉积的延安组第一段和第二段,主要以河流相为主,期间沉积了煤10至煤6等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分叉或尖灭,属不稳定至较稳定煤层;向上延安组第三段主要以湖泊、河流三角洲及泥炭沼泽相为主,其中的煤5层至煤4层厚度相对稳定;但厚度不大,延安组第四段被剥蚀,区内无沉积。总之,区内主要可采煤层沉积属较稳定不稳定煤层。第三章施工技术要求一、技术要求1井底车场巷道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方式;锚杆采用202000MM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杆体未加工部分应采取防腐处理;锚杆托板为12012010MM蝶形托盘;锚索采用1789300MM钢绞线,间排距16001600MM,打于两排锚杆之间;钢筋网采用直径6MM圆钢焊接而成,网孔间距100100MM,全断面挂网;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锚索锚固力不小于100KN;喷砼强度等级为C20,铺底砼强度等级为C15。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揭露的巷道围岩情况及特性适当调整巷道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确保巷道质量及施工安全。2主排水泵房、变电所、水仓、等候硐室、消防材料库、主井底清理撒煤硐室等相关工程另见各单项施工图;施工期间临时水仓、临时水泵房由施工方自行施工、考虑。203施工中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防止透水等突发事故发生;当巷道掘进中淋水较大时,应采取注浆堵水措施或其它防治水措施,并应在支护砼加入适量强防水剂,确保施工安全及巷道支护质量,防水剂用量暂按水泥重量的5。揭露煤层时应注意防治瓦斯,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执行各相关规程、规范。4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执行。二、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工程量表(材料消耗及断面特征详见施工图纸)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工程量表2223第四章施工条件一、水源施工用水由承包商各自解决,当地水费20元/T。二、供电发包方在工业场地建立10KV临时配电所,提供10KV电源作为主供电源。施工用电由承包方从发包方布置的主电源引接,并安装电表,按照使用度数计费。当地电费08元/度。三、通讯由投标人自理。四、施工场地布置根据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图,在不影响永久建筑设施的前提下,经甲方同意后,由投标人自行布置建设。五、建筑材料本地区具有丰富的建筑材料,可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六、场平及道路场平已经完成,道路通畅。七、排水场地内有临时排水系统。八、排矸施工排矸均井口排矸,然后铲车装车运入排矸场地,运距不超过11KM。九、火工品招标单位的临时火药库可为投标人提供火工品。第五章提供的有关资料一、招标方提供的施工图纸武汉设计院提供的相关施工图,见下表序号编号图纸名称1S1890121(1)11150M水平井底车场平面、剖面图及工程量表2S1890121(1)21150M水平井底车场断面、线路坡度及大样图3S1890121(1)31150M水平井底车场一号交岔点4S1890121(1)41150M水平井底车场二号交岔点5S1890121(1)51150M水平井底车场三号交岔点二、图纸交付计划投标时在招标方处领取,工程详细情况可以查阅设计图纸。1图3411150M水平井底车场平面图2第六章招标工程范围、质量及工期要求一、招标工程范围招标范围为甜水堡一矿副井1150M水平井底车场工程,主要的井巷工程内容有井底平巷、联络巷、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水仓、消防材料库、永久避难硐室、井下等候硐室、主井底清理撒煤硐室及斜巷等。详见招标方所提供图纸上的相关施工内容。二、工程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优良。三、工期要求自开工报告起,有效工期45个月。第七章施工要求一、施工总体要求1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人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进行施工,施工前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经招标方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执行,对施工图若有不明之处以及遇施工情况需更改时,应以书面形式报告招标方,经审核批复后方可更改施工。2施工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井巷工程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吸取国内外矿井施工的先进经验,充分体现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的特点,实现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提出最优施工方案。3施工组织设计要充分体现创新精神,采用先进施工工艺,以安全3为中心,实现质量、工期、投资有效控制,保证安全、质量、进度的要求。二、施工安全、质量、进度要求(一)安全管理要求1施工单位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安全职责,明确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2根据工种特点和工程性质制定并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包括补充措施)。3施工单位用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井下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人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4使用涉及安全生产的产品雷管、炸药、电缆、机电设备、安全仪器及仪表,必须经过安全检验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5各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措施及安全救援预案,并根据情况及时修订,由单位负责人组织实施。6执行建设单位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二)质量管理标准1严格遵照施工合同规定,井巷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2工程质量验收与评级所依据的规定、规范有(1)矿山井巷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