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_第1页
静宁县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_第2页
静宁县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_第3页
静宁县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_第4页
静宁县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宁县乡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摘要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分别从三个维度(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考查了教师被试对于职业和工作的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仅在“人格解体”一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性别亦在“人格解体”一个维度上对其有显著影响;是否班主任、教龄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无显著影响。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低个人成就感1引言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效率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工作与组织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工作倦怠的概念由FREUDENBERGE首次提出,用来描述在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的人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太大、工作强度太强而产生心力交瘁的反应。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教师职业倦怠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所有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职业倦怠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美国的玛勒诗在教师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也作出了极大贡献。1986年她和合作者在她所提出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基础上,专为教师编订了一份评估教师工作中的职业倦怠感问卷MBI,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测量工具。这份问卷中包含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2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我国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21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研究的意义有研究证明,目前我国的教师群体中有近五成教师在感染着职业倦怠,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显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职业枯竭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从这方面来讲,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不仅是我国目前“科教兴国”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广大中小学教师安教乐教,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迫切要求。在国内的许多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采用了大、中城市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如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等)。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质量高,客观上提高了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处于“人才培养精品工程”中的教师难免会感受到压力和紧迫,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症状。同时,这样的大、中城市也是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的高效集散地,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得不断地汲取养料,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在压力中前进。高节奏、高负荷的生活同样会使教师感染职业倦怠。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小城市,这样的状况是否一样严重呢工作压力小,生活相对休闲的群体的职业倦怠情况引起了我研究分析的兴趣。尝试从中找到适合教师挖掘其自身最大潜力的土壤,合理有效地发挥教师资源配置的作用。改善大环境,建立对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这需要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22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影响了学校的学习气氛,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妨碍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增加了离岗的可能,出现了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221生理、心理症状生理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等等,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如无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宣泄,或因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内疚、自责,易激怒,如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222人际关系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仅表现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劳动的特点使之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其社会角色的多重性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因此,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或对他人做出消极反应,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如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等。223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种种由倦怠产生的行为问题,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其表现主要有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地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常将教学中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需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224职业离弃心理由于社会期望过高,社会支持少,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长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继而使教师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紧张,工作乐趣丧失,工作起来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最严重的后果是离岗,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职业倦怠正象一把利剑磨砺着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这一方沃土,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提出适当的干预措施和自我调适方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显的尤其重要。3研究方法31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选取2所中学、3所小学的20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学教师为99名,中学教师为103名;男教师82名,女教师119名;年龄范围在2260岁之间。教龄10年以下的为97名,10年以上的为105名;班主任85名,非班主任111名,缺失数据6份。32测量工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等人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该问卷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有一点符合”,3代表“比较符合”,4代表“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整个量表包括三个部分,情感衰竭(EMOTIONALESHAUSTION)是枯竭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共包括7个项目;人格解体,又名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们再无同情心可言,甚至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共包括6个项目;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DEPERSONALACCOMPLISHMENT),是枯竭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共包括8个项目。在修编过程中,量表的信度指标得到了很好的测量和验证。量表的一致性系数(系数)、分半信度以及间隔3周的再测信度见表1。3个维度分量表的系数在080以上,自我成就感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8,其他两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83以上,3个分量表的再测信度在075076之间。表1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指标参数维度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内部一致性系数086084080分半信度083084078再测信度076076075根据修订结果及5点计分法,中数为25,所以结果中,情感衰竭分数高于175,人格解体分数高于15,个人成就感分数低于20,则说明其表现出职业倦怠。在调查中,还采集了被试者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年龄、任教时间,学校属性、是否班主任等。33施测程序对这5所学校的教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经本人、校领导同意进行施测,收回问卷后整理分类,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4测量结果41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一般特点统计结果表明,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比较高,人格解体并不是很严重,个人成就感也很高。具体见表2表2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三维度平均数、标准差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教师类别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小学教师178955751270438825394998中学教师176443991491410724706274从这一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普遍,但在中小城市并不是人们预测的那么严重,只有情感衰竭一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预警和关注,尤其要在教师职业倦怠还未发展到严重地步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42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研究中、小学是教育系统的两方沃土,肩负着培养天之骄子的重任。如何最大限度,最大潜力地发挥教师正面、积极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重基础,中学求发展,不同的教学任务、工作环境,使教师的职业具有了不同的意义。为此,我们分析了学校属性(即中学、小学)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格解体上,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3表3不同学校属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比较倦怠维度学校属性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小学178955751270438825394998中学176443991419410724704274T检验325250586943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上人口统计学变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有在人格解体上男女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4性别、教龄、是否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比较倦怠维度教师类别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男176951441143902424254024568性别女177479536127983425247815571检验074261175910年以下173750731339432225265687教龄10年以上181249261352430424845696检验1070217524是176852961296393824996187是否班主任否177748111398458124955396检验115115200405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有国家政策的因素;学校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师个人的因素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认识的因素。而在不同的时期及不同的环境之下又有不同的主导影响因素。目前我省乡村在当地的办学条件背景之下,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1政策因素511义务教育推广过急,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产生职业倦怠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体制和教师队伍建设陆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确部分问题,然而,某些决策的制定未能充分考虑我国乡村义务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客观情况与实际需求,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又缺少相应的措施和制度保障而导致未能实现的预期的效果。因此,乡镇政府举办农村义务教育,支付教师工资的压力以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的方式转移为农村负担。农民缴纳的各种教育费用成为义务教育的主要支撑。为解决农民教育负担过重问题,缓解义务教育困难,国家陆续出台“一费制”“两免一补”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民的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而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填补学杂费的减免,原先由农民负担的教育经费来源被停止直接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因此,造成一些教师的工资被拖欠或没有课酬补贴,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师的生存工作的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此外,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师的编制标准不合理,农村教师编制标准反而较城市偏低。据我走访了静宁县的4个镇的6所学校里有些教师代课代了好几年,而有的民办教师甚至教了上十年而没有得到解决。这些教师靠着微薄的工资收入来维持生活,从事着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可想而知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了。再者就是农村教师的编制标准较城市来说较低,这样就,有许多年轻人以在乡村中小学编制作为一个跳板,即使不是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仅凭着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与心理学过关证来取得被编制的资格,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调到城里的学校任教,这样就造成了农村教师质量的严重下降。而在我走访的四个镇的八个学校当中有五所学校严重缺乏年轻的老师,尤其是女老师,而三所学校教师普遍出现年龄偏大的这种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整个学校缺少一种活力。有关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与工作倦怠有较强的相关性。512对新课改的不适应从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这一次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基础性课程改革。其基本要求是从以往旧课堂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存以及学会做人;从过去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转变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发现问题,并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单一评价学生的转而建立多元评价学生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这次课程改革是革命性的,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海南省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点之一,加上我省的许多乡村教师结构不完善,许多的乡村教师队伍的正是属于这种现象,于是许多教师对新课改就出现一个错误的认识,比如说新课改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对课堂教学的否定等等问题。与是许多乡村就出现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甚至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不信任等等。于是教师就不断的否定自己,因为很多教师觉得实行新课改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效果不明显,而如果不实行就与了国家要求的新课改不相符合,很多教师为此感到巨大的身心压力,这样就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同时也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52教师职业特征的因素教师职业是神圣的,社会赋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光荣称号,对教育持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待遇与教师付出的劳动是不平等的,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教师,其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福利待遇低,这些都可能使教师产生一定的失落感。从教师的职业特征看首先,教师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的扩张性质,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就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这使他们觉得教师职业是一个“无边界”的生涯。其次,教师的工作具有巨大的重复性,每天都是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工作中不断循环,他们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所以这使他们觉得教师职业是一个很单调枯燥。这种沉重的教育工作导致情绪衰竭从而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53教师自身因素531自我效能感低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教师面对复杂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家长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等,会感到身心疲惫,加之工作成果得不到客观的评价,教师们开始感觉到在他们的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当他们感觉到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较低的成就感。这样就更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因而更容易产生业倦怠。512不良性格的影响每一位教师都会面临各种心理冲突,但对心理冲突的感觉则因人而异。那些极端争强好胜,一直忙于工作、不善于安排自己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难于排解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513职业认知有偏差有些教师忽视客观条件制约,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拔高自己的工作目标,一旦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诱发倦怠情绪。另一些教师以过分的自尊掩盖过分的自卑,缺乏坚定的职业信念,不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将一切问题都归咎于运气、他人和环境,最终因缺乏成功体验而产生职业倦怠。同时,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前瞻性、阶段性规划和对可能的工作困难的预先应对策略,也是许多教师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倦怠的原因。514学生因素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NFA的一项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3/4的人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经成为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之一。弗瑞德曼与法伯在1992年的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对学习资料缺乏热情,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我们知道,中小学学生年龄小,单纯幼稚,缺乏对真假好恶的判断能力,这样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往往一时难以奏效。而由于在我省很多的农村家庭孩子比较多,加上父母的教育方式落后,很多孩子就出现品行不端的问题,这样到了学校就给老师带来很多的教育难题。而教师的工作量负担过重,班级中过多的人数,过多的测验和过多的纸上的工作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这样就造成教师因看不到教育的效果而降低对工作的投入。如果这种心理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职业倦怠。6针对教师职业倦怠,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作为教师本人,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加强锻炼,做一个充满朝气的人,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强自信心。61社会坐标定位法。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应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角度辩证地分析。就个人经济收入、政治地位来看,教师行业是清贫的、低微的。这是受教师职业对社会贡献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但从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来看,教师在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明创造等方面具有重大贡献与意义,好的教师受社会爱戴、受学生尊重、受世人推崇,一样可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62职业压力分解法。1分担法。同一班级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与其他任课教师协商,还可以向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教师请教,大家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2分段法。一个问题如果一时难以解决,就不要勉强,可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中的哪一部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哪些是可以后续解决的,集中精力对付问题的一小部分,难度与压力定会小许多,而这一部分问题的解决定然会使人产生成功感,从而增强信心、激发斗志。63健康心理修葺法。教师可以对照心理健康标准及方法建议,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对自我、职业、学生、同事的好感与宽容,以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从组织角度来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应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协助教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态是从教之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故而,要消除教师心理的“疾患”、达到“治本”的目的,应从当前在校的师范生开始,进行个体心理、职业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教育。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教师心理素质测评机制,严把教师“进口”关,为素质教育的落实输送心理素质健康的合格教师。积极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具体做法有1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