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实验版:5-5_第1页
走向高考·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实验版:5-5_第2页
走向高考·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实验版:5-5_第3页
走向高考·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实验版:5-5_第4页
走向高考·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实验版:5-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用工具测量的有A重锤的质量B重力加速度C重锤下落的高度D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答案C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等式两边都有质量可消去,故不用测质量,只需测重锤下落高度,计算出对应点的速度,故选C22011吉林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答案D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就已经足够了,A不正确;每次实验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整数倍,B不正确;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平衡掉摩擦力才能减小误差,C不正确;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32011汕头模拟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C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D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会造成较大误差答案BD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即MGHMV2,其中质量可以约去,没必要测量重物质量,A12不正确当重物质量大一些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B正确,C错误纸带先下落而后打点,此时,纸带上最初两点的点迹间隔较正常时略大,用此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是重物在打第一个点时就有了初动能,因此重物动能的增加量比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D正确4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A始终是均匀的B先减小后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答案D解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用过程中小车速度增大,所以点间距增大,当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点的间距不再变化,所以选D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B实验操作时,注意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先接通计时器电源,然后松开纸带C如果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就会造成重力势能的变化小于动能的变化D验证时,可以不测量重物的质量或重力答案BD解析因为实验中运用打点计时器,不需要测时间,A错误;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造成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动能的增量,C错误;实验时,为节约纸带,便于测量,应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应先通电后放手,B正确;因为动能和势能表达式中都含有质量,可以消去,故不需测质量,D正确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S1等于S2S1的6倍C由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答案C解析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选项A错;T5S01S,S6S15AT2,S2S1AT2,所以S6S15S2S1,150选项BD错误;由于S2、S3已知,计数点间的时间T01S,所以可求得计数点B对应的速度,选项C正确二、非选择题71用公式MV2MGH时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_,为此,12所选择的纸带第一、第二两点间距离应接近_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KG,打点纸带如图甲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记录B点时,重物的速度VB_,重物动能EKB_从开始下落到至B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_,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3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图乙中的_V22答案1初速为零2MM2059M/S017J017J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物动能的增加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3C解析1若重物是从初速度为零开始下落,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SGT2,T取002S,G取98M/S2,可计算得S196MM2MM12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VBAC/2T,EKBMV,EPBMGOB122B由此可求得VB059M/SEKB017J;EPB017J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物动能的增加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3因为MV2MGH,约去M,得GH,所以H图象应是一12V22V22条过原点的有斜率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大小等于G,所以C正确82011深圳模拟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但在处理纸带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纸带撕成三个小段,并丢了中间段的纸带,剩下的两段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各点间距离记录在图中1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M/S;2丢失的中间段纸带上有_个点;3由这两段纸带可以求得重力加速度G_M/S2答案102122395解析1T002S,V021M/S42MM002S2194MM42MM152MM152MMNG002S002S,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得N4,两段之间有3个间隔,故丢失2个点3152MM4G002S002S,可知G95M/S292011合肥模拟一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弧形轨道的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现将一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离轨道末端水平距离为X1若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满足X2_用H、H表示,则说明钢球从释放到落地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际上轨道是不光滑的,钢球下滑过程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已知测得钢球的质量为M,则钢球在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为_不计空气阻力答案14HH2MGHMGX24H解析1钢球从轨道下滑过程中,若机械能守恒,则有MGHMV2,即V22GH12平抛过程中HGT2,XVT12所以X24HH2据动能定理MGHW克MV212又V,TXT2HG所以W克MGHMGX24H102011郑州模拟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器材,在未装砂子的情况下释放小桶,滑块仍处于静止状态你若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实验1你认为首先要进行的步骤是_;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可认为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滑块的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是_;3实验时,让砂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答案1平衡摩擦力2MM3MGLMVMV1221221解析该实验中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以消除摩擦力作用,而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可以认为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需要让运动加速度尽可能小一些,即要满足MM,本实验最终要验证动能定理,也就是以滑块为研究对象,滑块受到的合力做功等于滑块的动能增量,即要验证MGLMVMV1221221112011淮南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气垫导轨底座已调水平1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CM;实验时将滑块从如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2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为_M/S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M、_和_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2本实验通过比较_和_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答案1052043滑块质量M滑块移动的距离S2MGSMM212DT解析1卡尺读数为D5012MM052CM瞬时速度VM/S043M/SDT05210212102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质量M,滑块质量M,滑块移动的距离S2系统若机械能守恒,则MGSMM212DT故比较MGS和MM2,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则12DT机械能守恒122011海南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导轨底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将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与S的关系式为_1T21T2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点下滑,测量相应的S与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12345SM06000800100012001400TMS8227176445855431/T2104S2148195241292339以S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答题卡对应图2位置的坐标纸1T2中描出第1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_104M1S2保留3位有效数字由测得的H、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