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宜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东山四路片区的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了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特制定本规划文本。第二条本规划是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项目,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和原则进行。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图则、说明书三部分组成,图则与文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第四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五条本次规划的范围为东南方向以发展大道为界,西北方向以规划的晓溪环路为界,西南方向以宜黄高速为界,东北方向以规划的唐家湾路为界,总用地面积47766公顷。第六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第七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为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6、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八条开发策略1、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实现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土地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加大经济开发力度,配合西陵经济发展园区的需要,促进宜昌市的经济发展建设。3、优化用地结构,形成一个符合东山四路片区实际和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功能。4、完善配套设施。一方面以城市功能要求为基础,提高城市内部服务环境,另一方面以形成集中居住生活区为目标,完善相关居住服务设施建设。5、塑造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宜人的文化娱乐和居住生活环境。6、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九条规划原则1、现实性原则2、超前性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第十条建设目标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适应开发建设需要,把东山四路片区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安全舒适、具有一定生态景观特色、环境优良的高品质经济发展新区。第十一条本规划由宜昌市规划局负责解释。需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第十二条确定东山四路片区性质为东山四路片区是以发展居住、商贸和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新区。第十三条东山四路片区规划总用地47766公顷,规划控制居住人口规模25万人。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第十四条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主要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用地分类中中类和小类规定。第十五条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开发原则上符合本规划所规定的使用性质。并在本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实施。第十六条控制要求1、图则所确定的土地用途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图则规定用途不符的,原则上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须与图则规定的用途相符。2、图则所确定的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设施,若是安排在土地使用权已出让的地块上,规划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偿。3、图则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范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4、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性质和开发原则上以道路划分的街区为基础规模成片进行,并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第十七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土地使用的不确定性,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弹性,按用地性质适建表(表四)满足土地性质的兼容性,但须保持总用地的相对平衡。第十八条开发过程中对于需要改变原地块使用性质的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及有关规定,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变更。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第十九条结合东山四路片区现状用地情况,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宜昌市城市发展要求,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为原则,充分考虑各种用地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布置东山四路片区土地利用。第二十条规划目标1、合理规划,优化用地布局,完善城市功能。2、完善居住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居住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生活环境。3、发展高科技产业,建设经济发展新区。4、优化环境,构建生态新区。5、发展旅游商贸,提高发展大道沿线经济效益。第二十一条可建设用地量本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可建设用地的总量为33163公顷,占规划总用地47766的6943。第二十二条规划结构本次控规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三轴六组团”。“一心”是指服务本片区的文化娱乐和产品研发中心,位于片区的几何中心;“二轴”是指东山四路、长江路、西陵二路三条片区发展轴线;“六组团”是指公山坡工业组团、沙河工业组团和唐家湾居住组团、龙家湾居住组团及发展大道以北的两个经济商贸组团。第二十三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规划以合理布点,统一协调,完善用地结构为原则,设有商业金融用地、科技文化用地、教育研发用地,总用地为596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99。2、规划学校用地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合理设置。规划设置小学、中学各一所,幼儿园两所,主要分布在东山四路与长江路交接处。第二十四条居住用地规划1、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在保留原有村民居住住房的基础上设置了三处村民居住用地。2、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区,居住用地总占地面积为5886公顷,占分区内建设用地的1775。主要以居住区、居住组团形式沿长江路与西陵二路之间分布。3、公共服务设施配置1)居住区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50000人左右,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20000人左右,组团人口规模一般为2500人左右。居住区配套公建建筑面积为16683293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为21725559平方米/千人。居住区配套公建建筑总面积与居住区住宅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为18,居住区配套公建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为1525。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居住区级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和文化体育运动场除外等配套公建宜集中布置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形成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中心菜场和集贸市场应设在室内,宜设在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与住宅要有一定的间隔,避免干扰。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中心菜场、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按照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08796的规定,就近配建公共停车场库。3)小区和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幼儿园、托儿所应按其服务范围均匀分布,设于方便家长接送的地段。幼儿园、托儿所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其建筑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中学、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小学生穿越城市干道。中小学教学楼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学校运动场与邻近住宅要有一定的间隔。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可设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宜与居民的出行路线相吻合。组团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均匀分布在各组团之间。4)小区级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必须安排小区级公共绿地,新建和改造的居住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各片区公共绿地主要布置在滨水地区及片区中心,小区及组团应配置健身活动场地、图书阅览室、小型超市、医疗诊所及文化娱乐设施,少年儿童游戏、老年人室外健身设施设备与场地。第二十五条工业用地规划本次规划以二类工业为主,总用地面积7836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2363。主要分布于长江路以西、西陵二路以东的、地块。第四章建设开发控制第二十六条容量控制规划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利用效益,同时也注重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既可以满足实际操作要求,又可满足控制的科学性、灵活性要求,适应现代城市开发、管理要求。第二十七条根据城市规划管理要求,以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为原则,选取了规定性和指导性指标两类指标,规定性指标必须遵照执行,指导性指标是参照执行的。1、规定性指标包括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6)交通出入口方位;7)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2、指导性指标包括1)人口容量人公顷;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其他环境要求。第二十八条按照“片区地块”两级划分用地,根据东山四路片区干道网骨架和用地功能结构,规划将东山四路片区划分为六个片区。每个片区根据城市干道、土地使用性质和各类规划控制界线划分为149个地块。居住地段细分地块以住宅组团的规模为依据,建议采用以组团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宜采用传统的由居住小区构成居住区的模式。建议以组团为单位构成居住区,避免由于封闭管理对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对道路交通组织的舒畅性造成破坏。建议居住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较小的可以将周边相关区域纳入整体规划范围,各种设施统一考虑。第二十九条建筑容量控制规划对各片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开发强度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居住人口容量等。1、居住用地东山四路片区居住用地均以多层为主,容量控制为多层住宅容积率不大于16,建筑密度不大于30;住宅区内中、小学的建筑应按地方教委的有关规定,中学按容积率0508,建筑密度20以内控制;小学按容积率0609,建筑密度20以内控制。住宅区内幼儿园按容积率0810,建筑密度4050控制。居住区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指标表指标居住区类型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限高备注低层(1层3层)1803510多层(4层6层)301620中高层(79层)2522301018层223060高层18层以上2035注特殊地段另行处理2、公共建筑类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要求办公建筑布局相对紧凑,尽可能多的留出公共活动空间,尽量避免办公机构的大院形式。办公建筑的容积率控制在1018,建筑密度控制在2030。2)商业服务用地商业建筑容积率控制在1018,建筑密度控制在3035。3)文化娱乐用地文化建筑包括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和电影院。容积率控制在1012,建筑密度控制在2535。3、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东山四路片区的市政公共设施包括变电站、水厂。容积率控制在10,建筑密度控制在1530。4、城市绿地容量控制绿化景观区为绿化为主,仅建少量游乐及服务设施控制其建筑密度在5以下,绿化率在70左右。第三十条居住建筑间距住宅建筑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采取较好朝向(南偏东15南偏西15),避免东西向布置。住宅间距严格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建筑退让控制1、人流、车流较少地段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无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4M。2、人流、车流密集地段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2M,并应留出临时停车场地。3、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1)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60M的,不得小于10M;2)建筑高度大于60M、小于或等于L00M的,不得小于12M;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应相应加大后退距离,不得小于15M,具体标准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或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核定。4、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四周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2M,高层建筑不得小于3M。5、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控制表街区分类道路等级退让距离(M)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低层(1层3层)322历史街区多层(4层6层)532低层(1层3层)322多层(4层6层)533新建地区中高层(7层9层)8546、沿河道规划蓝线两侧兴建建(构)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距离应满足有关的规定要求,且不得小于6米。沿铁路两侧兴建建(构)筑物应符合以下规定铁路干线两侧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距护坡坡脚不得小于6米。7、建筑物后退公路道路红线的距离沿高速公路退后红线50米;沿国道退后红线20米;沿省道及一般公路退后红线不小于15米。8、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地下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其最小值为3M。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招牌、灯饰外挑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5M。9、其他规定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第三十二条建筑高度控制1、道路两侧建筑物控制高度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15倍,即H15WS;2)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下式控制ALWS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5即563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L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3)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建筑物直接临接或其面前道路临接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在计算控制高度时,可将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12宽度计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2建筑面宽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不大于80米;2建筑高度大于24米,小于、等于60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不大于70米;3建筑高度大于60米,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不大于60米;4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的投影上限值按较高建筑高度执行。3、其他规定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第三十三条绿化标准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1、绿地率指标1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少于10平方米,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小于400M2,且至少有13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2)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住宅用地中按组团级以上进行设置,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得小于400平方米,用地宽度不应小于8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日照间距范围之外,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3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集散广场的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4)沿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不得作为集中绿地计算。2、城市绿线界定下列区域应界定城市绿线,划定为绿线的严格执行有关规定。1现有和规划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2城市规划区内的江河、湖泊、池塘、山体等城市景观、生态需控制的区域;3城市规划区内的风景名胜区、湿地、古树名木等规定的保护范围等;4其他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十四条道路交通规划结合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东山片区控规控制要求,在保证总体规划道路发展设想基础上,并进一步考虑东山四路片区交通发展要求和对外联系情况,以超前规划、长期控制、分布实施为原则,以交通便捷、安全可靠、满足使用为目标原则进行。第三十五条发展策略1、逐步完善东山四路片区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联系2、完善内部交通系统,处理好人流与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3、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4、区内道路以新建、改造为主,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系统。5、强化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第三十六条道路网布局基本形成“四横四纵”的模式。“四横”是指东山四路、唐家湾路及两条次干道;“四纵”即发展大道、西陵二路、长江路、晓溪环路;规划道路总长度约22939米,路网密度48KM/KM2。第三十七条道路系统规划1、本次分区规划在对宜昌市总体规划中道路系做出了局部调整和修正的基础上并结合分区内用地的开发建设与使用要求确定了东山四路片区的道路系统。2、规划区内道路系统分为三个等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红线宽度为3660米。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5米。支路红线宽度为720米。3、规划区道路广场总用地596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798第三十八条交通设施规划1、社会停车场规划在东山四路两侧共设置了两处社会停车场,其规模见“公共停车场规划一览表”。公共停车场规划一览表序号名称用地面积(公顷)车位数所在地块备注1中心停车场075200012公交停车场052150162、现有的公共交通停靠站在进行改建、翻新后继续使用,在发展大道旁增设一处客运站。第三十九条机动车出入口应结合地块规划进行设置,并应遵循以下原则1、距大中城市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米。2、距非道路交叉口过街人行道边缘不应小于5米。3、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第四十条配建停车位应符合下表规定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M2建筑面积7503商业中心车位/100M2营业面积7503集贸市场车位/100M2营业面积75饮食店车位/100M2营业面积3617医院、门诊所车位/100M2建筑面积1502第四十一条道路竖向设计应结合现状地形,以道路通行、排水顺畅、有利防洪为原则,合理确定道路标高。设计道路最大纵坡65,最小纵坡03。第四十二条在进行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注意无障碍设计,其设计原则及技术规定应符合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1001、J1142001)的规定。第六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四十三条给水工程规划规划东山四路片区供水由市四水厂引入,采用环状管网供水。规划区内居民生活用水标准采用350升/人日,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按用地面积采用150M3/HA日标准,工业用地用水量按用地面积采用200M3/HA日标准,其他用地用水量按用地面积采用30M3/HA日标准,不可预见用水量按前三者的20计,则规划总用水量为105万吨/日。第四十四条排水工程规划规划东山四路片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方式,雨水排放分区与污水排放分区相同。东部雨水经雨水管收集,沿发展大道接入城市雨水管道;西部雨水经雨水管收集,排入沙河。雨水管计算按宜昌市暴雨强度公式污水通过污水管收集集中,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污水量约为084万吨/日。第四十五条电力工程规划电力直接从区内桔城变电站引出10KV线路供电,根据用电需求,在生活区布置一个开闭所,沿主要道路采用10KV线路供电。各片区设置室内配电所,配建公用配电所6处。居民生活用电负荷采用2KW/人,公共设施用电按公共设施用地采用800KW/HA标准,工业用地用电按工业用地采用500KW/HA标准,其他用地负荷按前三者之和的15计,则规划总用电负荷157万KW。规划片区内高压电线纵横交错,共有九条高压走廊,分别为220KV和110KV进出线。其控制宽度为2030米。第四十六条电信工程规划电信电话指标按照工业用地25L/HA,居住用地50L/HA,办公用地40L/HA,其他用地215L/HA。规划区市话用户规划约需电话线路8336线对,规划设置公用电话亭106处。在电话比较集中、内部话务量较多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建筑适当安排一些用户交换机,要求这些场所要留出300500的建筑面积安装通信设备及各种附属设施。第四十七条燃气工程规划燃气使用主要以天然气为主,直接由城市天然气管道接入,根据人均用气标准07立方米/人日,居住用气总量为175万立方米/日,65875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气量按居住用气量的20计算,则规划区内总用气负荷为7665万立方米/年。680(108LGP)Q(L/SHA)(L233)044第四十八条管线综合规划1、市政管线应尽可能安排在人行道下,当人行道宽度不够时,可将排水管敷设在非机动车道下。市政管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敷设。尽量避免横穿道路,必须横穿道路时应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垂直。2、给水管、电力线路、热力管宜在道路西侧或北侧敷设,通讯线路(含广播电视线路)、燃气管宜在道路东侧或南侧敷设。在5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上同一种市政管线应在道路两侧布置。从道路边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管线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管、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管、污水管。3、各种市政管线之间及市政管线与建(构)筑物等之规定。市政管线之间应尽量减少交叉;必须交叉时,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规定。4、雨水管起点覆土厚度为10米。为保证污水支管的接入,污水管起点覆土厚度为18米。雨、污水管线在交叉点相遇时,由污水管避让雨水管。污、雨水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不小于015米。工程管线从道路红线到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依次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向下的排列顺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第四十九条管线避让原则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和难弯曲管线。5符合管线要求空间安全净距要求。第五十条防洪规划东山四路片区采用重现期100年作为防洪标准,规划区地面标高高于洪水标高。第五十一条消防规划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合理布点”的原则,市政与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市政给水设施应满足消防给水的技术要求,结合城市管网建设。按照每个消火栓服务半径120米,规划设置消火栓105个。第五十二条抗震规划宜昌市地震烈度为六度,一般建筑可按六度设防,重点单位及城市生命线工程如医院、供水供电设施、政府机关等应提高一度设防。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均应按国家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结合公园、广场、学校操场与道路系统等规划疏散场地及疏散通道。合理划定城区内部及外围疏散通道。第五十三条人防规划宜昌市属国家一级人防城市,人防工程的建设应坚持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人防工程总面积按人均10平方米,战时30的人口留城计,共需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结合城区用地形态,规划在城区广场、公建中心等地建大型人防设施。人防指挥中心设在宜昌市人防办公室内,人防指挥通信、医疗救护、物质储备等工程按人防法、防空袭预案布置。医院、电力、电信、交通等部门及厂区应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并预定战时救护方案。第五十四条环卫设施规划根据每0507平方公里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站的标准,在主要的居住用地附近设置了10处垃圾收集站。根据新区道路每隔500800米设一座独立式公共厕所的要求,设置了9处公厕。第七章园林景观规划第五十五条充分发挥东山四路片区的自然优势,结合现状用地及自然生态情况,合理组织各类绿地、广场、景观节点的设置,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第五十六条景观绿化1、保持原有山势,对地形进行合理开挖,形成自然山体景观。2、在运河两旁留出各十五米作为防护绿地,同时可作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形成滨河公园带。3、高压走廊、生产防护绿地的景观带适合本土植物种植,增加休闲绿地广场。4、居住区内的绿化建设,以宅前绿地为基础、以居住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化为核心,以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化为网络。其中新区的绿地率不低于28、旧区改造地的绿地率不低于25。5、其他绿化要求主干道绿化面积不低于25,次干道绿化面积不低于25,支路绿化面积不低于20。其他街头小绿地、小游园等的设置应坚持均匀分布、方便使用的原则,以更好的为居民提供一处日常休憩的场所。第五十七条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求1、维护自然生态景观。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第八章空间景观设计第五十八条以环境、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生态型、开放型、系统型为基本原则,充分结合东山四路片区的景观特点,充分发挥地区环境优势。第五十九条规划目标结合现状将东山四路片区建成景观优美、自然和谐的生态新城。第六十条功能空间设计1、点空间设计利用小广场,标志性建筑或建筑群和集中绿化组成城市节点景观,起到空间组织和引导的作用。2、线空间设计线空间主要是指沿城市主次干道组成的城市景观轴,作为展现东山四路片区风貌的主要途径,应注重建筑形体及色彩的处理和道路绿化的组织。3、面空间设计本着“分别对待、和谐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对功能不同的区域做有针对性的空间景观组织,但在整个东山四路片区范围内能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第六十一条城市节点和地标设计1、滨水节点设计规划在人们活动聚集点设置开敞性小广场,作为城市观景的主要平台。2、道路节点设计结合道路与建筑的布局,合理组织绿化景观设计,全面提升东山四路片区的品位。第六十二条广告和标识的安置不应破坏建筑空间,一般近人尺度范围内禁止安置大型广告。应通过建筑标识系统、设施标识系统、机动车标识系统以及步行道标志系统的设计形成一套有序明确的城市标识系统。第六十三条东山四路片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应注重城市景观的延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九章实施措施第六十四条严格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控制指标的实施的控制管理,依法对违反的单位或个人采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处理;加强指导性指标的引导作用,使规划区开发协调统一。第六十五条为保证规划实施的灵活性,规划设置了土地兼容性、容积率奖励、建筑面积超过部分土地收益分成等奖惩措施,但执行过程中必须有限度的控制,以保证发展的可控制性。第六十六条土地开发应有计划推出,特别是开发控制应适当集中,可以适当减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负担。第六十七条严格规划管理,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分区规划一经审批,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如确需修改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和再报批。第六十八条按照分区规划,组织编制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各专项(专业)规划,指导分区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利用,以利于分期分批实现分区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第六十九条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加大对违法建设打击力度。第七十条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属经营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应公开招标拍卖,节约使用建设用地,确保土地增值。第七十一条加强分区建设的综合管理,规划管理部门应会同其它主管部门制定出一套科学严谨的城市建设的管理规定,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管理一部法,以保证分区规划的实施。第七十二条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规划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城市建设“一书两证”制度和村镇建设的“一书一证”制度。第七十三条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力度,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建立专家审查制度,完善规划竣工验收等制度。第七十四条完善规划竣工验收等制度杜绝分散,自发的建设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使基础设施投资效快,使分区内城市景观建设统一、协调。第十章附则第七十五条本次规划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和图则三部分组成,图则与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第七十六条本规划由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附录一各项名词解释地块指街坊内被街坊道路或由用地权属划分的城市用地。用地红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批准的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界线。建筑红线又称建筑控制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一般应退后道路红线。建筑限高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地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比例。硬地率地块内硬地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附录二各种图表表一、规划总用地汇总表规划总用地汇总表序号类别名称用地规模(HA)占总用地比例()备注1规划总用地477661002规划建设用地331636943水域及其他146033057水域20774353其中山体绿地125262622表二、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类别用地规模(HA)占总用地()备注居住用地58861775二类居住用地528315931RR2其中居住区公建603182公共设施用地59661799C2商业金融业用地161016102CC3文化娱乐用地174052C6科研用地453137工业用地783623633MM1二类工业用地78662363仓储用地5971804WW1普通仓储用地597180对外交通用地394119T1铁路用地0180065TT2公路用地376113道路广场用地59641798S1道路用地583717606SS3社会停车场用地12703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246376U1供应设施用地717216U2交通设施用地4891487U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040012绿地52741590G1公共绿地4011218GG2生产防护绿地48731469合计城市建设用地33163100表三、容量控制一览表容量控制一览表总编号区块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米)备注01C21571230301202E12003E127504E166505M18661230301806G2202907E38208E116809R21061025351210W15971235301511E47412M11421230301813M13991230301814E47415M10801430301816G2202917M13071230301801C20841230301502G2204703E43404E134005G2200806G2201907M1117143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