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建设勘察研究院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24页)-程序文件_第1页
[doc]-《建设勘察研究院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24页)-程序文件_第2页
[doc]-《建设勘察研究院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24页)-程序文件_第3页
[doc]-《建设勘察研究院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24页)-程序文件_第4页
[doc]-《建设勘察研究院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24页)-程序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1B423文件控制程序3B424记录控制程序7B522法律、法规识别与合规性评价程序9B542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2B542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程序17B553内外协商、沟通与交流程序22B56管理评审程序25B622人力资源管理程序28B63设备管理程序31B72产品要求的确定与评审程序34B73岩土工程设计控制程序37B741物资采购控制程序42B742分承包方管理程序44B751测绘控制程序48B752工程勘察控制程序52B753岩土施工控制程序57B754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水资源论证)控制程序67B7561特种作业管理程序75B7562能源与资源消耗控制程序78B7563消防管理程序80B7564劳动保护用品控制程序83B7565泥浆、渣土与其它污染物控制程序85B7566噪声污染与防治控制程序89B7567粉尘控制程序93B76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95B77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99B821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103B822内部审核程序106B825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监测管理程序109B83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12B832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不合格控制程序115B833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118B85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22B423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工作场所使用适用、有效的文件。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与产品要求有关的文件、活动中采用或引用的外来文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的综合管理手册。32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公司的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并审批体系的程序和三级文件。33各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按分工负责审批所辖部门、专业公司拟定的管理文件。34技术质量部归口管理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和生产技术性文件。35设备安全部归口管理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文件。36综合办公室负责管理公司行政文件和外来文件。37各管理部门、专业公司负责编制、管理和使用本单位职责所涉及的文件。4工作程序41文件的批准和发布411管理体系文件A)管理方针、目标和管理手册由总经理批准发布。B)程序和三级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C)部门管理目标和指标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发布,报技术质量部和设备安全部备案。412公司内部管理文件由总经理批准发布。413各部门编发文件由公司主管负责人批准发布。414每年初,技术质量部组织收集技术标准、规范并审核其适宜性;设备安全部组织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并审核其适宜性。然后由技术质量部汇总,企业管理部复审,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清单。工作需要时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体系主控部门发布增、删清单并传递给相关部门。415工程项目的策划文件和成果文件由相应的审核、审定人批准发布,执行技术文件管理规定(C4232)。416计算机软件经鉴定或试用合格后,由技术质量部批准发布。软件开发、引进、应用、升级等,执行计算机软件管理规定(C4233)。417各专业、管理部门编制的三级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等)由技术审定人批准发布。42文件的编号和标识421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1管理手册编号HBJKAXX。其中HBJK代表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A表示管理手册,XX为版本号。2公司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按年度发布,另行编号。3程序文件编号BX。其中B表示为程序文件;表示该程序与管理手册对应的条款号,根据条款的情况可以省略为;X表示该条款对应多个程序时的序号,仅对应一个程序时可省略。4三级文件编号CX。其中C表示为三级文件;X的含意同条款3)。5)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岗位说明书等可不进行编号,但应有唯一性标识。422公司发文由综合办公室统一编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外来文件使用原编号。423各部门编发的文件编号为发文单位名称(简称或代号)年度文件顺序号。424工程项目的技术文件按科技档案管理办法(C4231)的规定分类和编号。工程项目中顾客提供的图纸、报告,资料等,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编号、登记、装订,与工程的其它资料一并归档。425各种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B424)的规定编号和标识。43文件的发放和使用431管理体系文件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方案等文件,由公司主管部门发至各专业公司和各管理部门,由这些单位再发放到需要使用的场所和人员。文件发放时应进行登记,填写文件发放(回收)控制表(JL42301)。电子文档的发放也应有相关记录。432顾客要求执行的文件和顾客指定的规范、标准等应在策划文件中说明并视为有效,使用场所应能够及时获取并妥善保管。433各部门和使用场所应能够及时获取适用的有效文件,可根据需要确定发放使用文件数量和文件载体,同时备有主要的文件清单(JL42302)。434文件的发放和使用部门应确保在用文件有效、完整、清晰,易于识别。44文件更改441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酌情对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更改或换版1公司组织机构发生较大调整;2体系文件编制所依据的标准进行了修改;3实际使用中发现存在较严重的缺陷或难以操作;4经管理评审确定修改;5经第三方体系审核后要求修改;6当文件的局部更改超过三次以上。442文件需更改时,由申请部门填写文件修改申请表(JL42303)提出修改意见,由原审批部门(人员)审批。当授权其他部门(人员)审批时,其应获得审批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443文件发放部门应将修改内容填入文件更改通知单(JL42304),通知文件持有部门,由部门的档案员(资料员)检查监督,确保所有文件按要求进行修改。444综合管理体系文件换页划改时,修改人需填写文件前的文件修改控制表(JL42305),并修改文件内容。445其他需局部划改的文件、图纸应明确标识修改内容及修改时间,并由批准人签字。45文件的回收、作废和处置451技术质量部负责回收作废的综合管理体系文件。452失效的文件、规范、标准等,使用部门应及时从所有使用场所撤出或隔离存放,并进行适当的标识,以免误用。453一般每五年技术质量部组织人员鉴定一次档案室的作废文件。各部门可按需要组织鉴定。对需销毁的文件填写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在监销人员控制下处置。454销毁的文件应在资料登记薄上注销。档案室的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由档案室长期保存。各部门的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由部门保存三年。5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B424科技档案管理办法C4231技术文件管理规定C4232计算机软件管理规定C42336记录文件发放(回收)控制表JL42301文件清单JL42302文件修改申请表JL42303文件更改通知单JL42304文件修改控制表JL42305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B424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11为综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满足规定要求提供客观证据。12为有追溯性要求的场合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依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和与产品有关的记录。3职责31技术质量部负责管理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32设备安全部负责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运行的记录。33各专业公司负责管理本公司的记录。34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产品实现期间的记录。4工作程序41记录的填写411记录必须在活动过程中如实填写。412表格各栏应按规定的要求填写、签署齐全。413文字应清晰、能准确辨认,不得任意涂改,必要时可以划改。42记录的编号421管理体系记录的编号为JL。其中JL表示记录;为与管理手册对应的条款号,根据条款的情况可省略为;为同一条款中各记录的顺序号。422生产过程形成的记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分类装订,并在封面注明工程名称和记录类别,公司档案室统一编目归档。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外来文件及相关方要求的记录可使用原编号。423记录编号应具有唯一性。43记录的保存和处置431现场记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收集、管理,工作结束后移交相应管理部门保存、归档。432综合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由相应责任部门的档案员收集、保管。433工程项目的记录按照科技档案管理办法(C4231)由公司档案室统一管理。434记录保管和使用期间应避免破损、污染和遗失。保管环境应防盗、防潮、防鼠、防蛀、防火。435记录的保存期和保存地点见公司综合管理手册的附录3记录表格清单。表中的保存期指记录填写完成后开始计算的保存时间。生产中所使用记录的保存期限执行科技档案管理办法(C4231)。436超过保存期的记录由保管部门造册,填写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经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销毁。档案室的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由档案室长期保存。各部门的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由部门保存三年。44记录的查阅441各记录保管部门均应备有记录清单(JL42401)。442记录保管部门应建立方便、简洁的检索和借阅办法。443公司员工需查阅归档的记录时,应办理查(借)阅手续,并进行登记。444评价、注册、审核、认证等第二或第三方需要时,可提供查阅。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B423科技档案管理办法C42316记录资料销毁清单JL42306记录清单JL42401B522法律、法规识别与合规性评价程序1目的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识别与合规性评价;保持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更新和合规性评价。3职责31企业管理部负责生产经营方面法律法规的收集、识别及适用性评价。负责组织法律法规的咨询、培训和宣贯,确保各级领导和员工充分理解。32技术质量部负责产品质量方面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收集、识别及适用性评价。33设备安全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面法律法规的收集、识别及适用性评价,组织进行公司的环境合规性评价。4工作程序4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411获取范围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2省(市)地方法规和相关部委的规章;3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强制性标准;4国际公约。412获取途径1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文件;2互联网;3有关杂志、报纸;4相关部门、地区组织的会议或培训。42识别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公司活动的内容和性质确认其适宜性,报技术质量部汇总发布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清单,并定期和不定期地更新。43更新431各主控部门指定人员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变更的信息,根据文件控制程序,每年三月更新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清单。工作需要时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体系主控部门发布增、删清单并传递给相关部门。综合办公室随时从上级发文和互联网上了解有关法律法规颁发和更新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各主控部门。432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涉及到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和目标、指标时,公司和各部门应进行相应的评审和变更。44培训、宣贯441企业管理部和各主控部门应根据各专业公司、管理部门和基层作业组织的产品、服务及活动特点,组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442公司利用局域网、内部刊物、项目部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及时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变化情况进行宣贯。443法律法规变化时,企业管理部和各主控部门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行业有特殊要求时应积极安排,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45保存、查询451各主管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清单(JL52201)配备工作所需的文件。452文件保存部门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B423)的要求保存、借阅、标识,更新法律法规。46绩效与合规性评价461各专业公司结合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监测管理程序(B825)的要求,对本部门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生产活动和目标、指标的监测情况,每半年进行绩效分析和对适用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履行情况的分析,分析结果报后勤保障设备安全部。462后勤保障设备安全部每半年汇总分析各专业公司上报的资料,确定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并结合员工和员工代表意见,作出并保存环境绩效与合规性评价报告。463企业管理部应主动配合各部门,进行法律法规的收集、识别与合规性评价。4643当公司的产品、生产经营环境以及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合规性评价。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B423记录控制程序B424内外协商、沟通与交流程序B553人力资源管理程序B622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监测管理程序B8256记录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清单JL52201B542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也适用于对分承包方或分供方相关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3职责31后勤保障设备安全部部负责组织公司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汇总、登记、更新工作;后勤保障部进行公司机关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32各专业公司和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33各工程项目部负责本工程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34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工作程序41识别环境因素411识别的要求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1识别范围应包括本部门的所有产品、活动(过程)和服务;2识别对象是可控制的、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3要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412识别内容1向水体的排放;2向大气的排放;3向土体的排放;4噪声的排放;5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6废物和副产品;7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8社区或地方性的环境问题(如生态的破坏、景观的破坏等)。413识别和评价的时机4131)各专业公司和公司管理部门每年初分析本部门工作和活动情况,识别、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4132)工程项目结合在工程的策划活动期间,识别、评价本工程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4133)后勤保障设备安全部汇总分析各专业公司、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部上报的资料,识别、评价全公司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4134)各专业公司、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工程进展,及时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更新相应的清单。42识别和评价的过程421各专业公司首席工程师、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工程项目部项目总工主管贯标的人员,负责识别和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审批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JL542102)。422把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填入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JL542101),进行评价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然后将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填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JL542202)。423编制的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由部门领导审批后,应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424辨识和评价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时,可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参加。425对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应进行动态管理。每年至少要更新或确认一次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26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后勤保障设备安全部、或各专业公司或项目部应重新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编制新的清单。1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新的变化;2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3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的要求;4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要求;5发现遗漏的环境因素。43重要环境因素评价431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直接判断法或综合打分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采用直接判断法;对其它环境因素可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价。432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因素应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1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排放超标等。2不一定违法,但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高度关注或强制检测的环境因素。3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危险品泄漏、设施故障、人为事故将造成严重环境影响或超标排放等。4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求的环境因素。5发生过事故,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或措施无效的环境因素。6对有考核指标的部门,其水、电、煤、油、钢材等明显过量的消耗。433根据常识和经验能明确判断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可直接判为不是重要环境因素。434用综合打分法评价环境因素4341用常识和经验不能明确判断其环境影响严重程度的因素,一般用综合打分法来进行评价。即对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六个项目(A、B、C、D、E、F)分别打分,然后求出总分,用总分的大小来判断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总分ABCDEF其中A为法规符合性,用排放的污染物与现行排放标准比较;B为发生的频次;C为影响规模及范围;D为影响严重程度,是否对员工及社区居民产生较大伤害,甚至危及健康或生命;E为社区关注程度,包括对相关方的影响、其抱怨程度及合理要求;F为影响周期的长短,主要指环境影响是否造成长远的危害、可否在短时间内抵消其环境影响。4342对各项目具体打分的标准如下表。项目内容程度得分备注超标5重要因素接近标准3A法规符合性未超标1持续发生5间断发生3B频次偶然发生1超出社区5社区内3C影响规模及范围场界内1严重5重要因素一般3D影响严重程度轻微1严重5重要因素中等3E社区关注程度轻微1周期很长5中等3F影响周期的长短周期短14343填写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的要求1对每一个需要评价的环境因素,将各项目的得分填入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JL542101)中,计算总分。2按432和433条用直接判断法进行评价的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中不必填写各项分值和总分栏。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需由有经验的人员审核。4344判断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1当总分17时一般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2当A、D、E得分为5时一般也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3上述按经验进行打分的方法带有局限性,具体评价时可按实际情况适当修正。44环境因素的控制441对一般性的环境因素,在工作中可加以适当关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42对重要环境因素,各专业公司、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部应逐条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措施通常包括下列一项或几项1制定管理方案;2制定管理办法、规定;3制定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4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和防护;5培训与教育等。45记录管理451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按照文件控制程序(B423)进行管理。452各专业公司和部门分别保存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记录。后勤保障设备安全部保存公司的相关记录。保存期限均为2年。执行记录控制程序(B424)。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B423记录控制程序B4246记录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JL542101重要环境因素清单JL542102B542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持续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辨识危害因素和评价重大危害因素。3职责31设备安全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的危害因素、重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和更新。32各专业公司和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和更新。33各工程项目部负责本工程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更新。34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4工作程序41危害因素识别的范围411施工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包括1对施工工艺、生产过程和和安全技术的管理;2有毒有害原材料储存与管理;3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办工区域);4公司管理活动及办公场所。41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自有员工、供货方、分包方、来访者,以及其活动。413工作场所的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分包方的和业主提供的等)及设备设施的安装、拆卸、运行、维护过程。414曾经和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1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坍塌、触电、淹溺、灼烫、火灾、爆炸、中毒;2其他,如摔、扭、挫、擦、割、刺伤;3职业病,如粉尘、毒物、噪声、震动、高温、低温、辐射等致病因素。42识别和评价危害因素的时机421各专业公司和公司管理部门每年初分析本部门工作和活动情况,识别、评价本部门的危害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422工程项目部结合在工程的策划活动期间,识别、评价本工程的危害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423设备安全部汇总分析各专业公司、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部上报的资料,识别、评价全公司的危害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424各专业公司、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工程进展,及时识别、评价危害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更新相应的清单。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设备安全部、各专业公司或项目部应重新识别、评价危害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编制新的清单。1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2公司的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3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4公司经营宗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发生重大变化;5生产或经营中出现新的情况或发生重大变化;6内部审核、外部审核或管理评审提出要求。43识别和评价危害因素的过程431各专业公司首席工程师、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和工程项目部项目总工主管贯标的人员负责识别和评价本部门的危害因素。,并审批本部门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JL542202)。432一般通过询问、交流、现场观察、查询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表等方法来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时要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433把识别出来的危害因素填入危害因素汇总评价表(JL542201),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重大危害因素;然后将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填入重大危害因素清单(JL542202)。434编制的危害因素汇总评价表和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由部门领导审批后,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后应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44风险评价和确定重大危害因素的方法441评价重大危害因素一般采用直接判断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442符合下列条件的危害因素应直接判定为重大危害因素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相关方曾经或可能提出的合理抱怨或要求;发生过事故,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或措施无效;会导致不可承受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危害因素。443根据常识和经验能明确判断其风险程度很低的危害因素,可直接判为不是重大危害因素。44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常识和经验不能明确判断其风险程度的危害因素,一般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来评价,即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个指标值(L、E、C)之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D,并进而判定其是否为重大危害因素。对每一个需要评价的危害因素,计算其危险性分值DLEC。其中L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损失的后果。1L值在0110之间。参考下表确定具体数值。L的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预料完全可能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2E值在0510之间。参考下表确定具体数值。E的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每周一次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3C值在1100之间。参考下表确定具体数值。C的分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4)计算危险性分值和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危险性分值DLEC。根据经验,对D值和危害因素的评价如下表。D的分值风险程度是否重要因素320极其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是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是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可按具体情况判断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不是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不是D值在70分以下说明风险低,需要注意,不一定要采取专门措施,不是重要大危害因素。D值在320分以上说明风险程度很高,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置;D值在160320分之间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这两种情况下应判断为重要大危害因素。D值在70160分之间可能有显著的风险,一般需要及时整改。可按具体情况确定是否为重要大危害因素。上述风险等级是按经验作出的的划分,带有局限性,具体评价时可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正。445按442和443条用直接判断法进行评价的危害因素,在危害因素汇总评价表中不必填写“评价得分”和“总分”两栏。危害因素汇总评价表需由有经验的人员审核。446可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参加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重大危害因素的工作。45风险控制451一般性的危害因素在工作中可加以适当关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52对重大危害因素,各专业公司、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部应逐条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项目部对本现场重大危害因素的防控措施,要上牌公示。控制措施通常包括下列一项或几项1制定管理方案;2制定管理办法、规定;3制定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4加强现场检查监督;5培训与教育等。工程项目部对本现场的重大危害因素要逐条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并上牌公示。46发生下列情况时,应按本程序及时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公司的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公司经营宗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或经营中出现新的情况或发生重大变化;内部审核、外部审核或管理评审提出要求。476记录管理4761危害因素汇总评价表和重大危害因素清单按照文件控制程序(B423)进行管理。4762各专业公司和部门分别保存本部门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记录。设备安全部保存公司的相关记录。保存期限均为2年。执行记录控制程序(B424)。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B423记录控制程序B4246记录危害因素汇总评价表JL542201重大危害因素清单JL542202B553内外协商、沟通与交流程序1目的确保内外部沟通渠道畅通,满足员工、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3职责31企业管理部和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内外部信息交流和外部信息的反馈。32基层作业组织负责施工期间顾客和相关方信息的收集和响应。33各专业公司负责本部门产品交付后与顾客和相关方的沟通,并负责与公司有关职能部门的内部沟通和本单位的信息的收集传递。4工作程序41工作流程收集内部外部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和领导信息汇总制订措施进行处置信息反馈进一步沟通协商获得满意结果42外部交流421企业管理部、综合办公室、技术质量部、设备安全部、后勤保障部执行法律、法规识别与合规性评价程序(B522),负责法律法规、上级部门信息的收集和内部交流。422各专业公司在投标/或合同签订中应将公司的管理方针向顾客和相关方宣传。423长期(超过三个月)施工的项目部应以展牌的形式向社会和相关方告知公司质量方针、目标,项目概况和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指标。424工程实施期间,基层作业组织负责收集顾客和相关方的意见、投诉及抱怨,及时作出响应,采取处置措施。对于没有能力立即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专业公司领导、直至公司领导反映。425顾客和相关方的重大意见由企业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措施,并与意见提出单位(人员)协商,直至获得满意结果。426各专业公司计划经营科在产品交付后负责与顾客和相关方的沟通,将信息传达到责任部门和领导,并及时向提意见单位反馈处置信息。427综合办公室及时将公司信息用互联网向社会发布。428所有收集意见的单位均应将顾客和相关方的口头或书面重大意见(投诉、抱怨和处罚),填入顾客相关方意见(投诉)处理报告单(JL82104)。429顾客和相关方的意见涉及到体系文件时,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B423)修改体系文件。43内部交流431内部交流的内容A生产经营信息;B体系运行信息包括方针目标、体系文件、法律法规、内审和管理评审,不符合等信息;C顾客和相关方重大意见、抱怨、投诉的信息;D事件、事故的信息;E员工及关注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包括作业场所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改善的信息;F其他内部信息。432内部交流方式包括会议、文字沟通、口头沟通、媒体沟通、现场检查及内部审核等。433公司员工和员工代表对体系运行,尤其是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建议、意见和抱怨,专业公司应及时予以答复和采取措施。问题较大的由工会、设备安全部会同专业公司共同解决。434制定、评审风险管理方针、程序和管理方案以及研究职业健康安全事务时,应有员工代表参加并应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435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A既要注意上下交流,也要注意横向交流。B交流信息要真实,反对报喜不报忧。对隐瞒真相、匿而不报者,检查部门应提出批评或处罚意见。C公司和各部门下发的文件及会议决议,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认真研究实施。对无故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者,检查部门应提出批评或处罚意见。D检查部门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包括会议主持者)汇报决议或文件的执行情况,主管领导也应用各种方式了解决议或文件的执行情况并帮助执行部门解决困难。44紧急情况下,依据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B77)进行内外部信息交流。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B423法律、法规识别与合规性评价程序B522管理评审程序B56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B77内部审核程序B8226记录顾客相关方意见(投诉)处理报告单JL82104各种会议记录、签到表和检查记录等B56管理评审程序1目的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确保实现本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目标。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的评审。3职责31总经理负责A)策划并实施管理评审工作;,B)规定管理评审的频次和地点;,C)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签发会议纪要;。D)决定是否改进或如何改进管理体系。32管理者代表负责A)在管理评审会上报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B)落实、验证管理评审决定采取的改进措施和纠正、预防措施。33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各部门领导负责对分管职能涉及的要素进行分析,对管理体系提出改进意见。34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管理评审会议。本程序的编制和具体实施。35各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资料,按时参加管理评审会议,落实评审中提出的改进要求或纠正、预防措施。4工作程序41管理评审的频次411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时不超过12个月进行一次评审。412遇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或管理体系运行发生重大问题时,由总经理决定增加评审次数。42管理评审的准备421技术质量部提出管理评审计划(JL5601),计划内容包括A)管理评审的目的和依据;B)管理评审的日期、地点和参加人员;C)管理评审的内容;D)提交管理评审的资料。422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各种审核的结果;B)员工代表意见,顾客和相关方的反馈;C)过程的业绩,包括环境、安全表现和产品的符合性,事故、事件情况;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G)改进的建议。423管理评审计划(JL5601)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由技术质量部提前发放给全部参评的部门和人员,并收集、汇总所准备的资料。43管理评审的内容A)管理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B)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否保证产品符合规定标准,并达到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的要求。C)管理体系是否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D)顾客和相关方的意见、满意度。E)组织结构和资源是否适应本公司目前发展的需要。F)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意见。G)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和变更需要,包括管理方针和目标。44会议程序44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宣布该次管理评审的目的、依据和内容。442管理者代表作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443必要时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对分管的要素作分析报告,各管理部门和专业公司作工作汇报。444与会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包括A)对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方针作出综合评价;B)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C)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与改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改进;D)资源需求;E)体系中长期性或系统性问题的原因和对策。445总经理作管理评审会议总结,宣布管理评审会议结论。446技术质量部整理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起草管理评审会议纪要(JL5602)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纪要发放至所有参评部门和涉及的人员,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跟踪落实和验证。447管理评审记录由技术质量部保存管理,执行记录控制程序(B424)。448需修改质量综合管理体系文件时由技术质量部负责实施,执行文件控制程序(B423)。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B423记录控制程序B4246记录管理评审计划JL5601管理评审会议纪要JL5602签到表JL5603B622人力资源管理程序1目的确定与质量、环镜、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有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和需求,确保相关人员胜任本职工作。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从事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工作的人员和部门。3职责31总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负责人力资源的引进、资格鉴定、培训和考评。32人力资源部负责规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参与相应人员的资格鉴定;制定和组织实施培训计划,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价。33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负责提出岗位资格要求;参与相应人员的资格鉴定;提出培训需求,并制定和实施相关培训计划。4工作程序41明确岗位资格要求公司编制岗位说明书、工程项目主要岗位任职资格规定(C621)和上岗人员任职资格评价规定(C622),作为对人员进行资格鉴定的依据。42人员能力、意识鉴定和选聘421公司各相关部门依据岗位说明书、工程项目主要岗位任职资格规定和上岗人员任职资格评价规定,对拟上岗员工的教育、培训、技能、经验和意识等任职资格进行鉴定。422经鉴定具备相应能力和意识的,可安排确定到相应岗位工作,保证上岗人员质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43人员的培训、教育为确保人员能力,本公司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教育机会。431人力资源部于每年初制定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432对从事钻探、测量、土工试验等主要岗位的员工人应根据用工形式分别由人力资源部或各专业公司组织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上岗。433对从事特殊岗位(工种)的人员,由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地方、行业的要求,结合各部门的需求组织实施培训,经过资格培训考试(认可)合格后持证上岗。434对新毕业生、新调入人员、转岗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上岗前均应由使用部门进行岗前培训。435技术质量部根据需要,组织员工进行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436企业管理部、后勤保障部、设备安全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组织员工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437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438鼓励和提倡员工采取业余学习方式参加学历学习,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执行员工学历、学位学习管理规定。439公司领导、各部门和工程项目部等应利用各种谈话、聚会、媒体宣传等方式,对全体员工持续地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确保员工认识所从事的活动与产品质量、顾客满意程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企业信誉等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为实现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作出贡献。4310培训分为公司(职能部门)组织的级培训、各部门按计划组织的级培训和由工程项目部、作业队组织的级培训。一般可采用下列方式A)外出学习培训;B)请进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集中授课培训;C)印发岗位(工种)学习手册或培训学习教材自学;D)进行知识竞赛、实际操作技能比赛等;E)利用简报、通讯、黑板报、橱窗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4311对培训、教育的有效性需进行评价。由组织实施部门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考核、笔试、谈话问答、实际操作、个人总结等。4312培训工作的实施和记录填写及保存,按照员工培训管理规定(C623)和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执行。44每年末(或次年初)由总经理或公司主管领导主持,人力资源部具体组织,对中层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业绩考评。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进行再培训或调整岗位,直至解聘、撤职。45公司根据人力资源的需求,还可以外聘、返聘专业技术人员。外聘、返聘人员的管理执行公司有关规定。46人力资源部保存员工档案及学历、职称、注册资格、工作经历等方面的有关证明和记录。5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B424工程项目主要岗位任职资格规定C621上岗人员任职资格评价规定C622员工培训管理规定C623员工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办法C624员工学历、学位学习管理规定C625B63设备管理程序1目的对主要生产设备从购置、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确保设备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并符合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各类生产施工设备、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3职责31设备安全部负责全公司设备的宏观控制管理。32各专业公司负责所使用设备的控制管理。33项目部(基层作业组织)具体负责设备的使用、保养。4工作程序41总则对设备实行公司和各专业公司两级管理,分别按设备管理规定(C631)执行不同的职责,享有不同的管理权限。42设备的确定和提供设备提供渠道包括购置、自制、租赁和设备改造。各专业公司统一调配本部门的设备,不能满足时由设备安全部协调解决。421设备购置4211)设备安全部每年初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各专业公司的需求编制年度设备购置计划,报经理办公会审核,董事会审定。实施设备购置时,须填报审批表,按规定要求经审批后执行。计划外购置设备要先行申请,填报审批表,经设备安全部和财务部审核,总会计师、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必要时报董事长批准。4212)购置单位负责对设备供方的评价和考察。单项设备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或重要、关键的设备仪器,须由设备安全部参与评价。购置单位根据考察结果择优选择供方。4213)设备到货后,使用单位要及时按照设备管理规定(C631)进行验收、安装、调试,办理入账手续。422自制设备4221)使用单位自制设备前应先行申请,报设备安全部审批。4222)自制设备的设计方案和图纸需经首席工程师审定,由使用单位委托制造单位生产,设备安全部组织验收。4223)自制设备应附使用说明、验收记录等,否则不予入帐、不得投入使用。4224)自制设备的其他管理内容执行设备管理规定(C631)。423租赁设备各专业公司可根据需要租赁设备,按下列条款进行管理。4231)各专业公司与设备提供单位(人员)应签订租赁合同,按合同进行管理。租赁设备报设备安全部备案。4232)租赁部门应建立租赁设备台帐,其编号区别于自有设备。4233)设备租赁到期停用后,应及时在台帐中注销。424设备改造4241)设备改造前应进行充分论证,以技术更新为主,并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同时使用部门应提出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4242)凡降级转用的老设备,必须符合新用途的工艺要求,不得造成工程质量下降或增加能耗。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或耗能高的设备应当报废。43设备的使用与保养431在用设备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或维护保养手册的要求使用、维护和保养。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及保养还应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B76)。432分班轮换集体使用的主要设备,由队(机)长、班组长全面负责,并指定专人管理,做好交接班工作,填写设备运行记录(JL706)。433租赁设备的使用、保养与维护同自有设备。分承包方的设备由分承包方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工程项目部进行统一编号和标识。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及保养还应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B76)。44设备状况的检查与维修441各专业公司按设备管理规定(C631)的要求,每季度评定所属设备的状况,统计设备完好率,报设备安全部。设备安全部进行抽查、确认。442重点机械设备实行预防修理。预防修理可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大修设备应制定计划,按时落实。443各专业公司根据设备检查记录、实际使用时间和工程进度等因素编制修理计划。大修项目应制定年度计划,须及时向设备安全部进行信息反馈,由设备安全部批准后按时落实。444施工现场设备修理的污染物按照相关程序文件的要求实施管理。45设备的贮存和搬运451各专业公司和项目部应提供适宜的设备贮存场所,确保设备在贮存过程中性能完好。452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特性、搬运距离和搬运方式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包装和防护。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应按使用手册进行防护,防止因震动、挤压和摔落而使设备失效或损坏。46设备封存和报废执行设备管理规定(C631)有关条款。47与设备有关的记录和资料471设备安全部负责建立全公司的设备台帐,并保存设备档案。472各专业公司保存设备检查、使用、故障及保养维修记录,并于每季末和年末将设备报表报设备安全部。5相关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B76设备管理规定C631设备维护保养规定C635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B766记录设备清单JL7601设备运行记录JL706B72产品要求的确定与评审程序1目的确保充分、正确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期望,确定本公司对顾客要求的履约能力。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测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等产品要求的确定和评审,包括对标书、合同及口头协议的评审。3职责31各专业公司负责了解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组织一般工程项目的评审。32企业管理部负责组织特殊工程的评审,检查、协调其他工程项目的评审,并负责合同管理。4工作程序41工作流程业务信息的备案标书评审投标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保修合同服务管理信息传递出现变更42产品要求的确定得到工程信息后,各专业公司应充分与顾客接触、洽商,以确定如下有关工程的要求。421产品特性的要求,包括各工程项目的目的,具体任务;岩土施工项目的基础性能指标、可靠性、安全性;顾客对产品的交付要求,如质量、工作量、工期、进度;顾客和相关方对施工过程环境的要求;顾客对产品交付后技术服务、返工、返修等要求。422顾客虽未明示,但隐含的与已知预期用途有关的要求。423应履行的法律、法规、规范要求等。424本公司和项目、产品承接部门的附加要求。上述要求应明确填入产品要求评审记录(JL7201)中。岩土工程施工专业公司将业务信息基本情况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备案,执行公司规章制度汇编中生产任务信息管理实施细则。43产品要求的评审过程431在投标、接受合同或口头协议前,应充分、正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要求后并进行评审。各生产单位应将投标项目的全部投标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文本及电子文档妥善保存、并建档。432开工前未能签订书面合同的项目,应将口头协议内容填入项目洽谈记录(JL7202),由经办人签字。洽谈内容应尽可能得到顾客认可。433评审可以采用会议、会签以及主管人员批准的形式。特殊工程项目由企业管理部组织会议评审,总经理审批后实施。一般工程项目由专业公司内各部门会签,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没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型工程由专业公司的主管人员批准后实施。434评审中发现的疑问、引发的措施、修改意见等,必要时应与顾客或相关方进一步沟通,达成共识。招标工程的合同文本与标书基本一致时可不再评审。435评审会议原始记录、会签记录等应予以保存。评审结论及引发措施应填入产品要求评审记录(JL7201)中。44产品要求的评审内容441招标文件的评审内容A)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B)本公司是否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尤其是质量、环境和工期的要求;C)对需要采用的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技术,本公司是否具有设计、开发、研制和实施的能力;D)对招标方式、报价和招标书以外的要求是否清楚、可否接受。442合同文本的评审内容A)文本是否符合合同法和其他政策、法规要求;B)产品要求是否已明确,表述是否与标书或其他文件一致,不一致的要求是否已解决;C)本公司是否具有满足产品要求的能力,主要包括内容、工期、技术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