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精品文档】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精品文档】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精品文档】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精品文档】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优势,促进全区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X政发201368号)以及关于印发的通知(X发改201519号)等文件精神,现制定“十三五”期间XX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以国务院及省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品质卫生、健康XX”目标,以培育特色中医药学科为重点,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XX人民身体健康作出积极贡献。一、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注重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人才培养优先原则。以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中心,巩固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促进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坚持中医中药结合原则。提升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促进中医中药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覆盖全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可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巩固发展,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中医药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大幅扩容,人才素质显著提高,每千人口中医师数达到039人,综合医院中医师占医师数比例达到75;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病治病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科学研究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并取得初步成果;区中医院综合实力进入全市中医院前列。三、主要任务当前,制约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医医疗机构长期投入不足,部分中医机构西化现象严重,中医特色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弱化;二是中医药在基层普及度较低,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弱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及卫生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中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三是中医药高级复合型人才缺乏,中医药科研工作整体水平还不高,中西医结合人才梯队断档,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技术水平不高。鉴此,“十三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完成以下任务(一)建立健全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服务平台建设。综合医院中医科设置率达到100,区中医院达到标准化中医医院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完善基层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网。鼓励和支持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服务站)开展工作,强化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作,抓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区和农村中医工作重点区的创建活动。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加大区中医院对各区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工作指导力度,推广区镇(街道)中医药业务管理一体化模式。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初步建立起13个省、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至2020年,实现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农村卫生站为网点,形成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使中医药成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引导医疗机构为广大群众给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鼓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扩大中医药诊疗项目及适宜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补偿范围,继续保持定点机构使用中医药的报销比例高于其他诊疗项目510个百分点以上。(二)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一是以区中医院名院建设为重点,推进区级医院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加大对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添置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启动并完成区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及平稳过渡。成立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基金,指导中医院改革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中医业务部门自身造血机能。加强区中医院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化中医院”。至2020年,将区中医院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特色能力突出、具有区域带动辐射作用的中医药综合性医院。二是大力加强名科建设。“十三五”期间,区中医院建成4个以上区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其他区级医院建成12个区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通过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在保持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形成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区中医药的学术水平。三是启动名医培养工程。开展XX区区级名中医评选工作,营造争当名中医、学习名中医、尊重名中医的舆论范围。开展XX区名中医孵化工程,从现有的中医骨干中每年遴选510名精干人员开展定向培养和师承教育。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抓住重大及疑难疾病防治的关键问题,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探索,促进学科交叉和相互融合,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强化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中西医结合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性医院对感染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中医院及中医部门诊急救能力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中医医院急诊急救建设任务,使其在区域医疗救治体系占据比重显著上升。加快推进中医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治未病”服务模式及服务规范建设,促进中医在慢性病和常见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推广应用疗效确切、技术规范的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应用,加强中医特色药剂、膏方的开发。(三)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中医药中高级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临床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区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引进1020名硕士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或在全市、全区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名老中医等优秀人才。依托省、市、区各级中医院平台,培养全区中医药和临床技术骨干1020名,中医专科(专病)骨干和中医管理人员1020名。加强农村中医药适用型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乡村医生中医学大中专学历教育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项目,完成对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执业医师的全科医师培训,至2020年使培训率达到100。培养一批以中医药服务为主要手段、掌握全科医学知识的社区中医药人员,至2020年共培养基层中医临床骨干150名以上。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使中医药人员广泛参加中医经典著作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至2020年使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人数达到100。定期组织西医医、药、护理人员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和诊疗技术,参与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加快中医药科研工作步伐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扶持力度,以区中医院为中医科研主体单位,加强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单病种的研究,争取在临床疗效上有所突破。至2020年,共完成20个区级科研课题,35个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发表一类期刊论文15篇以上。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利用工作,将科研成果充分运用到临床医疗及药剂开发,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利用35项。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至2020年,共建成市级及以上重点学科12个,建设省级中医药实验室12个。加强中医药诊疗技术推广。至2020年,向基层和农村推广实用性强的中医药诊疗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案不少于5项。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掌握并应用5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将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中医药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区中医院建立中医文化展示室,做好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发挥教育、引导、宣传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加强中医药宣传队伍和宣传平台建设,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及优势。做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以及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群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工作人员组织学术团体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工作人员参与国内国际的展出活动、论坛会等学术活动。支持和鼓励中医药行业积极开展专家学者互访,研修生互相交流,举办或承接各类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六)全面提升中医药监督管理水平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管。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XX省发展中医条例,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中医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严厉打击无证中医非法行医,确保中医执业医师管理更为规范。促进中医药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区医学会建设,加强中医行业中医病历、中医护理、中药饮片质量、透析、院感等医疗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价网络建设,把中医行业的基础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严格中医院考核办法,积极运用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提升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加强中医医院行风建设。严厉打击中医行业违法违纪行为,塑造中医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维护“大医精诚”的良好形象,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氛围。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把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区卫生工作十三五规划,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理顺中医药事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区政府主导,区卫生、财政、人事等多个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医药议事协调机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完善区卫生局中医药管理组织构架,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科室负责,有专人落实,保证中医药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贯彻和落实。加快中医办医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办好区中医院,将区中医院建成承担全区中医药学继承发展任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代表区域中医药发展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扶持区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事业。动员和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中医机构,参与发展中医药事业。(二)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在卫生事业经费和卫生重大项目经费中,逐步提高中医药经费的投入,对中医药事业投入力度不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至2020年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以上。加大对中医医院专项经费补助,成立区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由区财政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加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在重大卫生基本建设项目和采购项目中,优先考虑增加中医药建设项目,保障区中医院迁建工程又快又好的完成。加强科研工作扶持力度。在重大科技发展计划中优先安排更多的中医药项目,促进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深化中医药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大中医药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严格遵循中医药工作特点,研究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治“短、平、快”式的急于求成。建立健全中医院法人机构,完善中医药机构内部各环节、各岗位之间公平有序竞争的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增强中医药机构的生机和活力。探索中医药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绩效分配改革方案。健全中医药服务价格机制。加大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补偿。根据省政府的统一要求,适时调整和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合理制定针灸、推拿、中医正骨等传统项目的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增设中医特需医疗服务项目,放开中医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完善中医药公共财政补偿机制。根据省政府的统一要求,结合区内实际情况,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研究和完善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逐步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并向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服务项目倾斜,引导城乡居民选择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四)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宣传力度加大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氛围。为中医药改革与发展提供正确的社会舆论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