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_第1页
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_第2页
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_第3页
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_第4页
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11年6月第46卷第6期CHINJNUTS,JUNE2011,VOL46,NO6627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陈红琢刘薇群屠庆【关键词】非化疗药物静脉炎【KEYWORDS】NONCHEMOTHERAPEUTICAGENTSPHLEBITIS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供给营养最常用的一种手段静脉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I1,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O70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介入导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也可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1静脉炎不仅可以引起败血症,增加病死率_3,而且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亲属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和护理工作量为寻找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经查阅文献发现,导致静脉炎发生的易感因素分为药物性因素和非药物性因素两大类本文就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静脉炎机制提供参考依据1药物因素引起静脉炎的机制11药物自身的毒性作用药物自身的毒性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导致静脉炎发生的机制也各不相同111抗生素抗生素导致的静脉炎在临床时有发生双氯青霉素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呋辛所引起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17,406,227和207由于不同抗生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抗炎因子的表达程度不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不同|3抗炎因子是引起输入性静脉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白细胞的黏附是引起炎症的先决条件高浓度的抗生素可使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的表达增加_5JICAM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正常表达为34LANBEEK等4研究显示,6250MG/L的双氯青霉索钠或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使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显着增加了37和30头孢呋辛和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则没有使内皮细胞1CAM1的表达超出正常水平双氯青霉素钠或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是通过激活ICAM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使白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6043作者单位200092上海市同济大学医学院陈红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理部刘薇群,老干部科屠庆通信作者刘薇群EMAILZCZLWQYAHOOCORNCN陈红琢女,本科硕士在读,EMAIHCHENHONGZHUOL1】YEAHNET20101225收稿细胞聚集,黏附这种激活具有剂量依赖性,可能是导致输入性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发病机理因此,不同抗生素导致输入性静脉炎发生率不同的机制是ICAM1被抗生素剂量依赖式激活,高浓度的抗生素通过过度表达ICAM1,启动内皮细胞炎症反应112注射用七叶皂苷纳ESCNA注射用ESCNA是国内报道较多的非化疗药物致输入性静脉炎的药物朱慧芬等6从细胞水平对ESCNA导致静脉炎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ESCNA通过降低HUVEC活性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对HUVEC的损伤作用在1O一80咖L浓度范围内,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UVEC生长,对其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呈浓度依赖性12药物的酸碱度输入液体酸碱度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对药物酸碱度致静脉炎的机制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阐述血浆正常PH值为735745,输入偏酸或偏碱的液体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发生静脉炎M研究指出人体可耐受的输液PH值范围为49,当PH值超出该范围,会导致静脉疼痛和静脉炎发生如果输入液PH值在6074,则可降低静脉炎和静脉疼痛的发生J静脉滴注PH值小于45的溶液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00随着输液PH值的不断升高,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炎症程度将逐渐下降,当PH值大于65时,基本不发生静脉炎有文献支持这一观点,认为输入液PH值在6074时,可降低静脉炎和静脉疼痛的发生13药物的渗透压药物渗透压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另一易感因素研究埘指出,渗透压是一个独立于输液总量和输液速度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因素输入如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血管内皮细胞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脱水,萎缩,坏死,血管内膜受损,促使局部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同时释放前列腺素E,E和组织胺,使白细胞浸润静脉中膜层,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进而使静脉血管收缩,变硬等渗液由于渗透浓度接近血浆渗透压,弓L起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有研究认为,低渗液可以减少或消除静脉炎性改变14药物中的不溶性微粒因静脉输液输入的不溶性微粒主要包括药物结晶和非药物微粒输液中微粒含量的多少,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约占70E“不溶性微粒随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刺激血管内壁使血管壁正常状态发生改变,血管内膜受损引起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而诱发静脉炎_1同时,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随血628中华护理杂志2011年6月第46卷第6期CHINJNUTS,JUNE2011,VOL46NO6液循环,易引起血栓和肉芽肿形成,造成局部堵塞,引发肺动脉高压和输液反应2非药物因素引起静脉炎的机制21患者自身的因素研究口显示老年人,女性,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及循环不良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比较高年龄,性别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还存在争议MAKIRINGERT“在1991年的研究及LUNDGREN等】在1993年的研究都表明,6O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静脉炎IKARADAG等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静脉炎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文献指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性别无关,然而MALI和RINGERTL及KARADAGT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静脉炎但LUNDGREN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女性22静脉输液的位置国外研究显示,肘前窝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632也有报道16认为,腕关节周围,手背,和前臂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高可能与关节处易活动,血管壁易受损有关23静脉输液的场所医院不同的部门,静脉炎的发生率不同急诊室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而手术室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3不同部门静脉炎发生率不同,可能与无菌程度有关24静脉输液的速度静脉输液的速度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尚无统一的说法国外研究M指出,短时间内静脉快速给药可以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该理论依据为药液进入血管,当输液速度接近血液流速时,药液与血液发生混合,药液接触血管壁,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损伤但如果加快药液的输注速度,使进入血管的药液快于血液流速形成与血液平行且独立分层的液体流,会降低药液与血管内皮接触机会,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另一种观点18认为,短时间内快速给药,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其理论依据是液体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进入血管,药液不能被血液及时稀释,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增加了药液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加重了血管内膜的损伤大量药液的输注使血管壁侧压力增加,血管静脉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加重了炎性因子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造成短期大量快速给药使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升高25静脉输液的时间KUWAHA豫等I9的研究认为持续性输液与间断性输液相比,更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结果显示,增加输液次数,间断性输入高渗性外周静脉营养液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但其他研究指出输液I4次,D更易发生静脉炎说明减少输液持续时间,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但是输液次数是引起静脉炎的又一易感因素,因此,在间断性输液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输液次数26静脉输入液的温度输入液的温度对静脉炎的发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辛燕飞等的研究表明不同温度的甘露醇对兔耳缘局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温度越低,损害越重,当溶液温度为35时兔耳缘局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害程度最轻因为液体温度过低,局部血管易产生痉挛使血流速度减慢,药物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延长,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会引起局部炎症介质释放血管壁本身的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的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增加另一项研究指出静脉输入加温液体可有效预防或降低静脉炎发生,液体加温的标准,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及患者的感受来调整以2535为宜,温度过高会引起血管内膜及血细胞的变性,过低会引起血管痉挛因此,对输入液体进行适当的加温,可有效减少液体中的结晶微粒,减轻对血管壁的损伤,从而达到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目的由于不同药物对温度的耐受程度不同,加温前提是必须保证药物的稳定性27穿刺针的型号与材料穿刺针的型号与静脉炎发生关系的研究虽有不少但研究结果不一致临床普遍认为,选择粗的血管和尺寸小,长度最短的穿刺针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因为小号穿刺针使邻近组织血液量增加,可减少血管内膜的损害“USLUSOY等对16,L8,2O和22号穿刺针与静脉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针的型号无关国外研究还指出,生物材料输液导管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与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导管输液相比,采用生物材料的导管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可从49降到2428同一部位穿刺的频率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31韩雪玲等的研究指出,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同一局部静脉血管次数有关提示应尽量减少同一部位的穿刺频率29留置针研究表明运用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一70平均25一35运用留置针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远低于钢针输液但MARTINEZ等25J的研究显示,留置针不会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只是可以有效预防血管壁遇到的机械压力减少药物的外渗率及针头的滑落研究证实,采用留置针输液,液体外渗率比钢针低2倍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药物与血管壁接触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3有效预防因留置针引起静脉炎应7296H更换留置针1次210输液器的使用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过滤输液器的使用可使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5降到8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精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降低注射用ESCNAIJF起的血管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的降低与过滤输液器能有效过滤输入液中的微粒有关211输液泵的运用运用输液泵输液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USLUSOY等的研究指出,运用输液泵输液可以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而CURAN等的研究结果则相反中华护理杂志2011年6月第46卷第6期CHINJNUTS,JUNE2011,VOL46,NO66293启示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使患者可穿刺的静脉数量减少,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同时还增加了护士静脉穿刺的难度和护理工作量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静脉炎的预防,治疗,护理及致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这些成果对指导I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认识静脉炎,预防,治疗和护理非化疗药物性静脉炎,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证据目前对静脉炎发生的机制尚缺乏充分的认识非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易感因素及其机制复杂多样,同一因素对静脉炎影响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临床通常主要采取硫酸镁和土豆片外敷的办法应对已发生的静脉炎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在运用现有研究成果防治静脉炎的同时,应认识到对静脉炎机制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对于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应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根据具体的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可能引起静脉炎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外敷治疗静脉炎的基础上,改变或减少诱发静脉炎的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静脉炎的发生如对因药物酸碱度和渗透压引起的静脉炎可通过调整药物酸碱度和渗透压达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然而不同药物酸碱度和渗透压可调节的稳定的范围和溶媒不同,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因药物不溶性微粒引起的静脉炎可运用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而因药物在同一静脉反复应用引起的静脉炎,可采取减少同一静脉反复穿刺频率的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再如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穿刺针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等措施运用不同致静脉炎机制的研究成果是临床预防,治疗和护理静脉炎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静脉炎机制的意义所在参考文献COKMEZA,GILTS,GENCH,ETA1EFFECTOFTRANSDENNALGLYCERYLTRINITRATEANDANTIINFLAMMATORYGELONINFUSIONPHLEBITISJANZJSURG,2003,73T0794796般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6,UDUSOYE,METESPREDISPOSINGFACTOMTOPHLEBITISINPTIENTSWITHPCRIPHERALINTRAVENOUSCATHETERSADESCRIPTIVESTUDYJAANP,2008,204172180LANBECKP,ODENHOHI,RIESBECKKDIELOXACILLINANDERYTHROMYEINATHIGLLCONCENTRATIONSINCREASEICAM一1EXPRESSIONBYENDOTHELIALCELLSAPOSSIBLEFACTORINTHEPATHOGENESISOFINFUSIONPHLEBITISJJANTIMICREBCHEMOTHER,2004,532174179DEDINSGARCIADIAZJ,SANTOLAYAPERTINR,PAZMARTINEZORTEGAM,ETA1PHLEBITISDUETO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OFMACROLIDEANTIBIOTICSACOMPARATIVESTUDYOFERYTHROMYCINVERSUSELARITHROMYCINJMEDCLINBSRC,200L,1164133135朱惹芬徐戎谢莺等七叶皂苷钠致静脉损伤作用细胞水平机制研究J医药导报,2008,278908吕艳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预防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3,8178S0刘实,张颖,董少华输液低PH值引发输液性静脉炎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O942213KOHNOE,NISHIKATAM,OKAMURAN,ETA1CONSIDERATIONONPREVENTIONOFPHLEBITISANDVENOUSP8INFROMINTRAVENOUSPROSTAGLANDINE1ADMINIS1012131415161718192O2122232425262728293OTRATIONBYADJUSTINGSOLUTIONPHINVITROMANIPULATIONSAFFECTINGPHJYAKUGAKUZASSHI20081281ILL一1L5宁宁,陈海霞杨晓春静脉炎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4891周文丽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危害与I临床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冰张梅英防范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O09,9163MAIDDG,RINGERMRISKFACTORSFORINFUSIONRELATEDPHLEBITISWITHSMALLPERIPHERALVENOUSCATHETERSJANNINTERNMED,1991,L1410845854AMDGRENAJORFELDTLEKAC1HECEREANDHANDLINGOFPERIPHERALINTRAVENOUSCANNULAEON60SURGERYANDINTERNALMEDICINEPATIENTSANOBSERVATIONSTUDYJJADVNURS,1993,186963971KARADAGA,GORGUHSEFFECTOFTWODIFFERENTSHORTPERIPHERALCATHETERMATERIALSONPHLEBITISDEVELOPMENTJJINTRAVENNURS,2000,233158166AYGUG,KARASAHINK,DIKRAENY,ETA1EVALUATIONOFPERIPHERALINTRAVERL0U8CATHETERSRELATEDT0INFECTIONSININTENSIVECARET导【JFLORA,2004,914346SIMAMORAP,PINSUWANS,ALVAREZJM,ETA1EFFECTOFPHONINJECTIONPHLEBITISJJPHARMSCI,1995,844520522中华护理学会临床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24KUWAHARAT,KANEDAS,SAWAMOTO0,ETA1CYCLICINFUSIONISEFFECTIVEINREDUCINGPHLEBITISCAUSEDBYPERIPHERALPARENTERALNUTRITIONSOHTIONSANEXPERIMENTALSTUDYINRABBITJEJCNM,2009,46344347辛燕飞,王丽萍,乔丽琴,等不同温度甘露醇对兔耳缘静脉及其周围组织损害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212滑珊输注液体温度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3342关旭明,王艳军,陈小燕,等静脉滴注温溶液预防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54849AYISOKARADAGEFFECTOFTWODIFFERENTSHORTPERIPHERALCATHETERMATERIALSONPHLEBITISDEVELOPMENTJJINTRAVENNUTS,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