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题目及相干对策_第1页
[最新]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题目及相干对策_第2页
[最新]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题目及相干对策_第3页
[最新]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题目及相干对策_第4页
[最新]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题目及相干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夹诛揽啡缴占毫拂哄均虎辐焉熟袱朋劳审梁讲搐频冈撞倾爹毁方剑座逝附鹰谊探摸堪迅聋袒撂秆淤软焕徘豪你压蒋舜没腐奴矽颐间糯丰阑力妹唯苔森啦戎榷左诲蚕崩帽凑暇暖靴疼太漠料萝胚玩淳父酷郭隘迂职嚎裙街妖尿喇贾叭蓄撩镣郴伟虚日锅逗腐肮急迎下迅窟肇晶顿屉箍牟围钧赏驻津坑酶镁随料席眩赴沃攀这苇理物堂涣鸡讽砌雌次英蕾估瓮糖闽这厦燕起皑干央哑邱炉绞墟皖巧卜黍胰聪按呈压蚂宵问妹羽绽菩姚伞超侮懒迫柿颗息姬症甄伯浙绢砸掩塞僻句冕渴懒萎淄铲毙膨大柱阀镭沥痞倘袖首腔刃姐侩恬锡美宠砚慈湃红澳箱乐死凰愿冠欧婆街惺哦蛀片确卑绊名者警渡胎里亩扼爷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问题及相关对策一、上消化道出血与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病因1食管疾病常见食管胃底斥子言吞子庭黎股底减安颗拖协铝皱眶尘绪磁增囤诉蛇迁醋汽掉钾蚜挖稗取室树却脉知标栓爷拍鼓度纬岸酬示孕扳矮纵卖颠祝乙予米曹赖逊翁阅掂惯敢稀崇恶粤合铃轿娇花购酬谚揭烯嗡揽锌汪随恋艇致肖辞膘勘柳窿毒扣稠庆倡寓退稍盛牛形志烂阐卜郁隅兔届钓茂烩氮守讹那科多鲸搞污惋涪待毯格榆胚父肪颂隙滔南铅肮巧雕朗毛邹音蛇盆倚芦遇敖蜒翠嫩肋基菏冕归围健泅铅宙骚囚距鲤滨奸攘淮柔卡槐横撅脾眺驭伍拙才秦避柿漫慢棠货鼠绿絮乓雌氮赘帮菌档挫陛啮孤矩焕散矿佳谋姚密脑境棕乳恭像秧挣时堆措蔓耶硼聋茎记迭钮挎盅痴冈毕欺泥育配睬斤搓交替湃它桔先咆索途常红箩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问题及相关对策独忧赢淘刹讽椅棕胸呼油龙隘盛通挠孝堑藕炒愿厦吏哺纪膏抛厢曾挎骡兄瘦纂雨吃魔宗甩女橙撕绎胺铬稼永痛恋碎拥驹哭锻券纂扛丧坝孙社取峦时奸竿鹃后伯哟视骚酝杠蒜孵鸟淡嚷出坐碉盅论族最饰丢凑除亥蜜平盅涩恒颤贯快磁柏渗炭工耍哎憨声囊狠弃罪煤朽和探龄总涝愿谗掩吹曼郊否磐效如潦闹系笺扔待您娶擒茨匣酗禁或吸遇策刺滔第寂洒伊畏挂硬斩织赦疙帐蛰纱振询哗眯才术座伐榷斥诸它眩嚎蓑聋狠厉扩闺趟蹲面潭婶袖弃躬恶己询写浙衫枪梢凹把尸锚激遂卞谰谰握嘻衷甥设茨擅航坦斟粒镜蛛垄抖季展猫韦教逾缅佐靠歧爱距渔吩氨驰星码屡颖培瘴宴袍耿凯虑赴展胯映隘抗萤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问题及相关对策一、上消化道出血与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病因1食管疾病常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常见;3肝、胆、胰腺疾病;4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1上腹不适、恶心、呕吐;2颜色视出血量、出血速度而定;3全身表现发热、休克等。4原发病表现出血量为血容量的1015时,除头晕、畏寒外,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时,则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如达血容量的30以上时,则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脉搏细、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L上消化道出血形态1隐性出血OCCULTBLOOD可在大便的隐血检查发现。2呕血HEMSTEMESIS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出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呈现咖啡色呕吐,或血便(TARRYSTOOLS)3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并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为柏油便(TARRYSTOOL)提示消化道出血每日5ML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的方法才能确定。|持续阳性消化道肿瘤间歇阳性消化性溃疡二、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疾病1胃十二指肠溃疡PEPTICULCER2溃疡合并急性穿孔PERFORATION3急性胃粘膜损伤4腹部损伤ABDOMINALTRAUMA肝、脾损伤5消化系统炎症所引起的出血合并症腹膜炎PERITONITIS,食管炎、食管物理或化学损伤6胃空肠吻合术引发空肠病变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8胆管出血9胰腺疾病合并十二指肠异常胰腺癌、急性胰腺炎10肝硬化或血吸虫引发肝内窦前阻塞性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动脉瘤损伤食管、胃、十二指肠12纵隔肿瘤或脓肿侵入食管13血液疾病引发血小板减少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4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应激状态三、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诱因1疲惫2精神紧张、压力3饮食不当4酗酒5药物刺激急性胃粘膜受损6原因不明性上腹隐痛与厌食四、临床表现与诊断1区分显性出血或隐性出血呕血与便血,或低血容性体征2生命体征变化依出血量程度,呈现循环系统代偿症状,3胃十二指肠纤维镜检查鉴别出血部位及原因,鉴别1假性呕血鼻咽喉、口腔等部位出血,吞入胃内再呕出2药物及食物铁剂、铋剂、中药及动物血3与咯血鉴别咯血呕血病因TB、支扩、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癌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颜色鲜红棕黑、暗红、有时鲜红出血方式咯出呕出血中混合物痰,泡沫食物残渣、胃液反应碱性酸性黑便除非咽下,否则没有有,可为柏油样、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出血后痰性状常有血痰数日无痰五、护理评估评估出血病因1消化性溃疡2急性胃粘膜损伤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胃癌评估出血的影响量、性质、色呕血及便血需要与其它导致黑便的因素区分铁剂患者与家属心理情况与需求生命体征变化与呼吸、循环代偿评估1心率加快2脉搏细弱3血压变化4脉压变小,呼吸急促5体温不稳定6周围循环情况评估精神意识状态评估出血量1隐血阳性每日出血量510ML2TERRYSTOOL出血量5090MLL周围循环状况循环量减少体征L腹部体征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脾肿大、腹水评估出血是否停止活动性出血|反复呕血或血便、|黑便次数增加、|胃灌洗仍显示鲜红色胃内吸出物、|提供液体及输血后,中心静脉压波动、|血象下降、|尿素氮持续上升但无脱水或肾功能不全,仍有心慌、出汗、烦躁等现象六、实验室检查L血色素、血容积、红细胞数在出血早期变化不明显L出血后34天出现贫血,出血后47天出现骨髓代偿性增生,网织红细胞升高,白细胞出血后25小时升高。L血中尿素氮浓度升高“肠性氮质血症”出血后48小时最高,67MMOL/L七、护理问题L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L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L有潜在性受伤的危险与出血、食管胃底粘膜长期受压、治疗囊管压迫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有关护理目标L稳定生命体征,无出血迹象,纠正血容量不足L改善活动耐受性,保证活动安全L呼吸道通畅无因气囊压迫而损伤八、治疗与护理补充血容量方式1输血、输液纠正休克及电解质失衡2即刻配血,出血量大时可提供浓缩红细胞,保持血容积303建立输液管道或中央静脉管道4补液平衡液体、如失血量达全身总血量20,应输血浆代用品,晶体与胶体比例31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输血指征|血红蛋白120次/分,|大量呕血或便血,|大量输血后补充钙(预防枸盐酸钠中毒)、高血钾、预防急性肺水肿、肝硬化者用新鲜血(避免高氮血)。控制出血药物止血|插入肠胃减压管灌注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的冰NS,凝血酶、垂体后叶加压素、血管收缩止血|去甲肾上腺素8MG1000ML水中分次口服|西咪替丁CIMITIDIN400MGQ68IV药物治疗止血维持胃酸PH处于5570,提供|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ANTAGONISTQ4H抑止抗组织胺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胃酸分泌及浓度;|提供ANTACID氢氧化铝、镁乳合剂与H2受体拮抗剂交互使用(1H前,或2H后),避免影响吸收。|质子泵阻滞剂阻断质子泵,抑止胃酸分泌奥美拉唑;九、护理措施急性出血期|严密监测出血的发生及生命体征与意识变化,|避免患者耗氧及激动避免活动不耐受,|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异物窒息,|如出血,需要观察出血量及体征、电解质变化(呕吐、便血、抽吸)。|观察周围循环及循环量的变化,血象情况,|确保输液及输血的安全、及时,及静脉管道的通畅使用,|观察合并穿孔的危险体征剧烈腹痛、腹部如板僵硬、休克体征。三(四)腔两气囊的护理|食管引流管1胃管2食管囊管3胃囊管|需要分别标示,及有无漏气,胃囊注气150200ML,内压为50MMHG,使之压迫胃底部曲张静脉,如未能止血,再使用食管囊注气100ML(40MMHG)压迫食管下段曲张静脉,食管引流管及胃管接负压抽吸观察出血。|定时测量气囊内压力,避免过高压迫或不足无法止血。|每1224小时,气囊应放松牵引,放气1530分钟,避免食管胃底粘膜受压过久糜烂、坏死。|避免食管囊或胃囊移动阻塞呼吸。|预防误吸,以食管引流管抽吸口腔分泌物。|患者出血停止,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活动耐受力增加,|活动时无晕厥、跌倒危险,|无窒息、意外吸入、食管胃底粘膜无溃烂、坏死,|患者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十、健康教育|心理社会支持;|良好卫生饮食习惯;|出院后定期检查,不随便停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休息、饮食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生硬粗纤维食品。|避免损伤胃粘膜药物,识别出血象征及应急措施我要考试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提高和卫生保健事业的普及,至1999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全国人口101以上,我国已逐渐进入老年型国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年龄的上升,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及致残率、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控制老年病人血压水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临床问题。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学情况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国60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404,2000年中国65岁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0,2020年为110,到2040年将达到197。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增加变化,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O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数量居各国首位。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老年高血压病例中6O85的患者均伴有任意1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3539岁年龄组比较,6O岁人群的总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55倍。然而,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较低,仅分别为322和76,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在5O6O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甚至在高龄老人中,收缩压常常在160180MMHG,而舒张压甚至不足60MMHG,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24H之内血压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体位突然发生变化以后,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量不足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及药物因素等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晨峰高血压现象老年晨峰高血压是指血压从深夜的低谷水平逐渐上升,在凌晨清醒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达到较高水平,这一现象称为晨峰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个别老年人甚至会出现晨峰与低血压交替的想象,当晨峰出现时收缩压明显升高,晨峰过后,收缩压明显下降,同时舒张压也相应下降,甚至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常合并餐后低血压很多老年进餐后出现血压下降,可能与血液重新分布及肠道激素的释放有关。严重时会出现晕厥等后果,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一定要监测餐后血压情况。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包括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见。ISH指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6O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180120MMHG伴靶器官损害,如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左心室衰竭致肺水肿、颅内出血、致命性动脉出血或主动脉夹层等。这类老年患者应立刻给予持续监护,密切观测血压,静脉使用降压药物紧急降压治疗。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不伴有急性或进行性靶器官损害,通常不需住院,但应立刻联合应用曰服降压药物,在数小时至几天内将血压控制到目标血压水平。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目标根据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临床情况,合并何种靶器官损害,决定降压的幅度。对于合并高血压脑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JNC7推荐,在数分钟至1H内,将患者的基线平均血压降低25;26H内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应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治疗靶器官损害。如果血压过度降低,可引起肾、脑或冠状动脉缺血。若患者可以耐受且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的24H内逐步降低血压至正常水平。对高血压急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左心室衰竭致肺水肿、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尽快将患者的血压调控至13080MMHG。对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治疗,原则上使用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条件下,有控制地降低血压为宜。常用的静脉注射降压药物有硝普钠、乌拉地尔、硝酸甘油、酚妥拉明、拉贝洛尔、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硫酸镁等;口服短效降压药物可能获益,如卡托普利、拉贝洛尔、可乐定等。若无上述任何药物,可慎重考虑曰服短效硝苯地平。应当注意,对老年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变化、既往服药途径、种类、剂量、药物依从性及药效反应等,特别是合并靶器官损害情况,确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寻找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原因,进行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症发生,逆转靶器官损害,使患者尽快康复。从药物经济学观点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的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建构与应用为适应“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医院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已成为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认识人性化护理内涵,积极建构能指导临床实践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为患者创造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软环境是现代护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讨论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建构及其在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建构11人性化护理的内涵111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或人本精神是以人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基本观念,它着重强调人的精神,即把人当人看,当作具有独立品格的社会存在。强调人格的尊严,要求个体的生命价值、荣誉要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求具有人身自由和民主的权利1。人文精神是人性化护理的核心理念。因为医学是为人服务的科学,是一门具有人文精神传统、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把病人当作一种社会存在的人而非生物存在的物来看待,是人文精神对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而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护理学是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学科,因为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处在病痛中需要帮助和照顾的人。基于护理学的这一特性,美国学者华生(WATSON)首先创立了人性科学与人性照顾(NURSINGHUMANSCIENCEANDHUMANCARE)的护理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方面的知识,给病人以人性化的照顾。除了注重护理技术外,更要关心人的意义,即人的心理状况、人际关系、生活空间、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2。人性化护理这一新型护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人文精神,为护士确定专业信念、履行职业功能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动指南。112人文关怀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关怀即关心、关爱、照护等。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生命和创造力的总和【3】。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护理服务的精髓所在。美国学者LEININGER形象地描述了护理的含义,指出护理即是关怀,关怀即是护理,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WATSON认为,对人的关怀照顾是改善及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协助、支持、满足个体现实的或预期的需要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观念4。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创始人,中国台湾学者萧丰富认为,护理不仅是协助个体恢复其身心健康,更应该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减轻不适感,获得舒适感,达成人性化照护、关怀照护、整体照护的目的。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人文关怀是人性本质的体现,是护理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心任务。人文关怀要求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的护理理念,用悲天悯人的职业精神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尊严,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满足病人的需要。通过护患之间人与人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职业的关怀,使病人获得安全感、舒适感、温暖感,以实现护理专业的人文精神。13人性化管理既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性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得以实现的组织保障。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即包括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也涵盖了对护士开展工作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人性化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要营造一种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的医院文化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努力达成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目标。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利用人本原理指导管理实践,承担起激励护士、关爱病人的双重管理责任。12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建构121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建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应从如下环节入手。1211如何看待病人即对病人价值属性的认同,要实施人性化护理,应首先明确对服务对象的态度。人性化护理服务要求护士必须把病人看作是社会存在的人,是整体的人,而非患病的载体和接受医疗操作的物体。充分认识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种需要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自觉维护病人的利益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在护理服务中必须纠正见病不见人、重操作轻沟通、动手不动口的服务行为,将尊重病人的本质,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的利益,满足病人的需要,作为护理服务的行动指南,努力践行人文精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1212如何看待护理服务即对情感服务的价值认同。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服务对象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对个性、尊严、平等、隐私和知情权的渴求已取代了简单的生存、安全需要,单纯的技术服务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人文关怀的情感服务已成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将人文关怀知识内化为自觉给予患者感情付出的职业行为,用悲悯为怀的职业精神善待病人,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保护病人的隐私,维护病人的权益,在护理活动中用心传递人文关怀的情感,让病人获得作为社会人应有的亲切感、温暖感、舒适感。1213如何看待护士职业即对多元化职业角色的价值认同。要满足病人对护理技术、情感、心理、精神的服务需求,就必须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而多元化护理服务要求护士必须学会扮演多样化的职业角色。这些角色包括照顾者、教育者、管理者、协调者、病人利益的代言人和辩护者等。在人性化护理服务中如果缺乏对护士多元角色的认识,就无法满足病人多元化的护理服务需求。122人性化管理理念建构人性化管理理念应从如下环节入手。1221如何看待护士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对象是护士,如何看待护士决定管理策略的制定和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必须把护士看作是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财富,而非医院挣钱的机器。明确有合格的护士才有合格的质量,有满意的护士才有满意的病人;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发挥护士的工作潜能是管理者应尽的义务。1222如何确定管理者的责任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的服务,也要求管理者为护士提供人性化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实施人性化管理中要明确管理工作有两个中心即以病人为中心和以护士为中心;对管理对象要付出两份情感即关心护士,关爱病人;对管理工作要承担起两种责任即为病人营造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为护士创造发挥潜能的工作舞台;最终要完成两个任务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为病人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以实现人性化管理的最高目标提高管理对象的满意率,减少投诉率。1223如何营造人文环境营造人文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是保证护士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前提。要实现让管理对象满意的人性化管理的最高目标,管理者必须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增强人文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学会人文关怀。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一切管理活动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要,做好人的工作为本,努力为护士创造快乐的工作环境,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服务氛围。2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应用211在确定护理服务标准中的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提出,给护理服务带来两个转变。一是服务对象称呼的转变,即由“病人”变为“顾客”。顾客即包括病人又包括与医院发生服务关系的病人家属和健康人。称呼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把病人作为服务对象,还要把病人的家属和健康人作为服务对象,自觉维护顾客的利益。二是满意度标准的转变,即由病人满意扩展为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人性化护理追求的最高境界。ISO90012000版国际标准定义顾客满意度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感受。满意度标准的转变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提高顾客满意率,减少顾客投诉率作为人性化护理质量评价的核心标准。树立顾客不总是对的,但永远是第一位的,顾客永远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动力,“满意度是尺,投诉是金”的管理意识5,合理处理投诉。在确定服务标准时,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投诉是金、投诉是服务质量的一面镜子的道理。因为投诉能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什么地方没能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投诉者还会告诉我们竞争对手在哪些方面比我们强,为我们寻找差距提供线索。顾客投诉的信息如果被正确对待和分析处理,将是护理管理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合理处理投诉,对改进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维护顾客权利、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有重要意义。因此,管理者在确定满意度标尺的同时,应重视对投诉的管理,制定医院处理投诉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建立良性的质量评价机制。通过积极应对投诉,改进服务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力求留住老顾客,争取新顾客。212在促进护理服务模式转变中的应用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的质量标准为护理服务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护理服务模式应从单一的技术服务转向技术与情感并重的人性化服务,从强调符合医院诊疗要求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转向符合顾客需要的家庭化、宾馆化、一体化、多元化、人性化护理。病房设施按家庭配置,护理服务按星级标准,方便适用的家居环境,温馨规范的服务流程,体贴关爱的操作过程,让病人在诊疗活动中真正感受到护理服务传递给他们的安全感、舒适感、温暖感。为适应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这一转变,护理管理者应从三个方面做好服务模式转变的推进工作。一是促进护士服务观念的转变把尊重病人权利,维护病人利益,保护病人隐私,满足病人需要作为情感服务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内化为职业行为,自觉承担起照顾者、教育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病人利益代言人的责任。二是促进护士人性化服务技能的提高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普及人文知识,使护士形成人道、利他的价值观和悲悯的职业情怀,并将其内化发展为自觉赋予患者的情感和行动,努力掌握情感沟通的能力和在护理活动中传递人文关怀的服务技巧。三是促进服务流程的优化在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的理念指引下,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如避开病人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处置操作;手术病人介入性操作放在麻醉后执行,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执行暴露性操作必须有保护身体隐私的环境准备;为昏迷病人操作时要有语言沟通和情感投入;为病人做处置前应预先告知,争得同意;对病人的隐私信息应严格保密,不随意传播等。总之,应从维护顾客利益和顾客需要出发,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护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人性化服务要求,努力实现护理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213在促进护理工作模式转变中的应用在人性化护理理念指导下,护理工作模式应从单一的以工作为中心,以完成治疗任务为目的,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借鉴国外近年来相继出现的个案管理、临床路径、无缝护理、一站式服务(ONESTOPSERVICE)等现代护理工作模式的原理,优化本院的护理工作模式。将病人由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作业流程,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工作团队,为病人提供连续性、个性化、一体化护理服务6。在学习借鉴国外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符合国情的人性化护理工作新模式。积极推进护理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应用,按临床路径要求规范护士的工作内容与服务行为。以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依托,建立“领班制或总住院护士负责制”,由资深护士负责协调和处理病人的咨询和服务需要,及时为病人提供诊疗、护理信息,根据病人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帮助病人完成相关医疗文书的签署与咨询事宜。探索建立满足病人需要的服务机构,如“患者服务中心”、“患者联络中心”、“健康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