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_第1页
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_第2页
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_第3页
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_第4页
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编制依据、范围及内容113主要经济指标214项目研究结论及建议3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背景522项目提出的理由14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24目标定位17第三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1831建设规模及内容得出过程1832建设内容1833建设规模及技术指标18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1941项目选址1942建设条件19第五章工程方案设计2151设计依据2152建设方案理念2153总体指导思想2254建设设计原则2255总体规划设计方案2356工程方案2357结构设计2658配套设施27第六章节能节水2961必要性2962设计依据2963项目能源消费种类及消费量分析评估2964节能节水措施3165能源管理与检测33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3471编制依据3472编制标准3473环境保护设计原则3474环境影响3475防治对策3576环境影响评价36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3781劳动安全卫生3782消防39第九章招投标方式与管理4291招标依据4292招标原则4293招投标程序4294招标方式与范围4395工程管理44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组织管理45101进度计划确定的原则45102建设工期4510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5104组织管理46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7111编制范围47112主要编制依据47113编制说明47114项目投资估算48115资金筹措49第十二章社会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50121社会效益评价5012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0123社会评价结论50124风险分析51第十三章项目财务评价52131编制依据及说明5213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择52133功能投资评价52134财务评价结论52第十四章研究结论和建议53141结论53142建议53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潭东中学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估算及资金来源1、项目估算420万元2、资金来源(1)、其中320万元为争取2013年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其余由潭东中学自筹解决。12项目编制依据、范围及内容1、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3)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4)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2月28日);(5)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发201214号);(8)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意见、关于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教财20077号);(9)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教财函200728号);(10)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07833号;(11)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13)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发改社会字20071036号);(14)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的通知(赣教计字2008135号);(15)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意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赣教计字20084号);(16)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发布,由教育部负责编制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17)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21号);(20)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2)赣州市农村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09123号);(23)潭东镇圩镇总体规划20102030(24)潭东中学总体规划(20102030)(25)项目规划设计方案;(26)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他相关材料;(27)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及建设单位的建设设想与要求;(28)关于编制“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咨询委托书。2、编制范围及内容本可研报告所研究论证的范围为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工程建设方案、节能节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管理、社会效益分析及项目结论与建议等内容。13主要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名称规模指标单位备注占地2200平方米道路及其它活动场地面积687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占地513平方米建筑面积2565平方米学生容量600人建筑密度2330容积率117绿化率4550投资估算420元建安费372元工期8月14项目研究结论及建议1、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优先、科技强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变农村滞后教育的迫切需要。(2)该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的政策,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3)该项目的建设符合赣州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设施与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4)该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人口的教学素质,增强国家教学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5)项目选址合理,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备,各种协作条件良好,项目建设所需土地均属本校自用地,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已经落实,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项目建设条件具备。(6)项目建设在规划、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服务管理上体现了前瞻性和先进性,规划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经初步测算,财务评价可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得出结论,实施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2、建议(1)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2)项目建设单位应在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建设、投资方案的基础上,抓紧组建项目法人,按规定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的监督约束机制,对项目建设进行必要的检查、审计和验收。(3)工程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好工程的发包与材料采购,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取的招投标形式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4)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做好项目建设场所周边居民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思想意识,得到周边居民的支持和配合。(5)建议有关部门在项目建设资金及有关优惠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减免有关收费,确保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1行业背景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从长远看,一个地区人民素质的高低、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并且每年都在增加教育投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其目的就是争抢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今天教育的差距就是明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差距。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全民素质的竞争。人力资源在国家教学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发展教育作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国策,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国民教育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迎接未来的挑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竞争力,可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农村学校教育是人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种人才的奠基工程。它是人生之本,民族之本,国家之本,也是教育之本。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农村学校,打好奠基工程的基础,是切实保证实施义务教育的有力措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法规政策,把“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也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政策背景中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舍安全,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使所有农村农村学校具备基本的校园、校舍、教学设备、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实施农村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逐步解决超大班额问题,加强农村学校的食堂、饮水设施和厕所建设,改善卫生条件。继续推进农村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所有农村学校具备计算机教室,所有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接收和播放系统,普及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基本建成遍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指出现阶段学校校舍改造工程的目标为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进行校舍改造,重点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改善食宿条件,提高农村学校巩固率和寄宿率。重点支持大约7000所独立设置的农村学校学校新建或改造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使项目学校寄宿学生生活设施达到或接近农村普通农村学校校建设标准,基本消除“大通铺“和校外租房现象。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任务,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发展改革和教育部门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实现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规划目标。为保证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国家成立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策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负责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精干人员,建立相应制度,加强对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的组织领导,确保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顺利实施。为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综合效益,各有关部门参照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攻坚办20066号)有关精神,切实加强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学校的管理。牢固树立学生安全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师生安全和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实施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3地方背景(1)赣州市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本市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1,下降006个千分点。赣州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201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部署,积极进取,苦干实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趋好、好中趋快”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12年是赣州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赣州市上下按照市委的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凝心聚力抓发展,全力以赴促振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为赣州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系统描绘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路线图”。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战略比肩齐重,赣州在国家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前所未有提升,开启了发展新纪元。若干意见出台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14个部委出台了实施意见或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摆在“南有中央苏区、北有鄱阳湖区”的重要位置,召开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动员大会,出台了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迅速抓好若干意见贯彻落实,出台了具体贯彻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启动了42项重大规划和方案、194项行动计划、27项试点和示范等相关工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实现路径更加明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加速落地,投资环境、产业结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态势强劲。2012年是赣州经济发展迎难而上、逆势上扬的一年。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形势,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前移。预计生产总值1500亿元,增长109;实现财政总收入23082亿元,增长28;公共财政收入1413亿元,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82亿元,增长32,增幅位居全省各设区市之首;152个市属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近600亿元,增长247,项目个数、完成投资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市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个,赣州开发区、章贡区首次过20亿元,赣县、龙南、瑞金、于都、信丰首次过10亿元。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粮食产量280万吨,实现“九连丰”。生猪出栏593万头,增长781。中心城区新建100亩以上商品蔬菜供应基地32个,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623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1017万亩,实施油茶林低改102万亩。建设花卉苗木基地124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329万亩。脐橙种植面积扩大到178万亩。第四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成果丰硕,赣南脐橙价格提高、品牌提升、丰产丰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5家,新增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75个,新增40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新增6个,赣县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田水利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及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国土管理水平提升。防汛、防火成效明显。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1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增长1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8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85户,利税超千万元企业335户,其中超亿元企业30户。50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28个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创建省级产业基地11个。赣州被列为全国唯一的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城市。稀土、钨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亿元,增长20。全市工业园区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0亿元,增长14。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在香港、厦门等地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在18个重点城市开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投资环境推介活动,引进华润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神华集团、中海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央企。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24亿美元,增长1032;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3773亿元,增长2292;实现进出口总额3289亿美元,增长1255,其中出口总额2839亿美元,增长1256。服务业发展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赣州农村商业银行、民生银行赣州分行开业,新增小额贷款公司7家。预计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00亿元,增长189;各项贷款余额1291亿元,增长247,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54家。投资100亿元的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开工建设。赣州黄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增长253;旅游收入181亿元,增长334。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增长145。2012年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的一年。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赣州至崇义和龙南至杨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1000公里,占全省近1/4。寻乌至全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国省道3144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697公里。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和赣韶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昌吉赣客专、鹰瑞梅铁路、黄金机场改扩建、赣州港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赣州南500千伏等8个输变电工程、三和跃州水电站建成投运。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预计全市城镇化率41,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8万,增加55万;建成区面积89平方公里,新增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完成东出入口、南出入口改造,北出入口改造、黄金大桥、武陵大桥、沙石大桥、客家大桥等工程快速推进,章江新区近40公里路网工程基本完工,打通老城区断头路8条。文清路、厚德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郁孤台周边历史街区整治修缮工程进展顺利。“治脏、治乱、治堵”工作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出租车市场得到规范,新投放出租车和大容量公交车各100辆。瑞金、龙南次中心城市以及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其它县城扩容提质力度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以村镇联动、村落连片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2012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7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增长13。全市财政支出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总量居各设区市之首,增长295,比全省高106个百分点;其中民生类支出2273亿元,增长34。整合资金200多亿元办好100件民生实事。10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进展顺利。解决99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8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提高“两红”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给369万烈士子女发放定期生活补助,高龄老人补贴提标扩面,为“两癌”妇女免费实施手术,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扎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475万套,基本建成635万套。1119个省级扶持贫困村2491个扶贫项目全面完成,300个市级扶持贫困村366个项目全部开工。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完成造林7177万亩,占省计划任务的1632。持续开展稀土矿山开采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废弃稀土矿山复绿217万亩。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开展。14个工业园区列入省级生态园区试点。主要河流国、省、市断面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赣州被列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社会管理水平提升。深化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形势研判交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信访积案化解等活动,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妥善处置大广高速在建隧道塌方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前列。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取得新成效。专利授权量增长501。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赣州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为“中国(赣州)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落实教育公平惠民政策,134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7345万名学生。去年高招录取中,景德镇陶瓷学院在我市扩招30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江西理工大学扩招95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面向赣州贫困地区定向专项录取328人,占全省定向专项录取总数的6979。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取得新进展。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功申报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赣南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国家预备名单。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村卫生室。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十四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预计人口自然增长率75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7。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取得新成效。编制、人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方志、档案、保密、统计、审计、供销、工商、质监、气象、司法行政、检验检疫、新闻出版、机关事务、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2012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一年。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明显。基本完成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并联审批”机制。精简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8项,精简率4486。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20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推进网上审批、公共资源网上交易、“阳光医药”和“阳光财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公务用车管理,控制“三项经费”开支,实行廉能风险分类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赣州市政府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不优,产业支撑力不强;城镇化步伐不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要素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差距较大,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低;部门单位优质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我们将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直面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企盼,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4年5月在原赣州市黄金开发区基础上更名成立,是江西省省级开发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地处赣州市新城区,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辖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5万人口。中共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全权负责处理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事务。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区位良好,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工业经济,对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巨大潜力。工业园区规划超前,设施配套,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与人居生活的高标准要求,具备对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强劲吸引力。科技创新体系完善,高校园区初具规模,集聚了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江西应用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赣州卫生学校、赣南文艺学校等多所中专学校,在校大学生目前达25万人,完全建成后将达5万人以上,可为企业培养素质较高的管理、研发人才及高级技工人员。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实践中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推进“工业园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城市化、农业产业示范化、办事效能特区化”发展战略,致力于营造法治、宽松、有序的优质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方面不遗余力、诚信踏实的形象已赢得广大客商的高度赞誉,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并已形成制鞋、新材料、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和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了华坚国际鞋城有限公司、华夏金属线制品有限公司、金苹果农业有限公司、美园畜牧有限公司、三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支柱型企业。全区共有各类企业163家,其中外资企业22家。目前,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环境优美、人气旺盛、商务繁荣、创新活跃、产业蓬勃发展的经济区域,是赣南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特色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在今后的发展中,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105国道、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连南接北,昆厦高速公路贯穿东西,黄金机场近在咫尺。各项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开发区环境优美,经济活跃,社会稳定,已逐步成长为赣州市改革开放的窗口,对接长珠闽的前沿阵地和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具有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区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概率大。境内平均气温209,7月为最热月,累年月平均气温为294,1月为最冷月,累年月平均气温为80;年日照时数为188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年降水量为14001500毫米,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494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1839毫米,年最小降水量969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一般每年9月至次年3月盛行偏北风,46月南北风势均力敌,仍以北风稍多,78月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最大风速为18米/秒。赣州市在整合工业园一、二期规划的同时,完成了工业园三期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核心工业区框架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展到37平方公里。自05年8月以来,截止到2007年5月,共投资、融资投入近7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新修建道路235公里,另现正在建道路126公里,市政道路亮化361公里;绿化4041公里;建成桥梁3座;新铺自来水管5206公里;迁移电力杆线10693公里,迁移通信光缆117公里,迁移通信电缆254公里,迁移通信水泥杆924根;安装变压器121台(套),迁移变压器81台(套)。园区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园区道路、水、电网络;初步形成了以电话、互联网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逐渐形成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商贸、生产资料、金融、人才为主的市场网络。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于2008年建设完成。园区内已有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度和地域的20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6个,初步形成了有色冶金及新资料、机械电子、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现代轻纺等产业。其产业特点有、园区内设有省级钨和稀土产业基地,致力于建成在国内乃至世界规模内有影响力的有色产业深加工和运用产品的研发、制作基地。基地内有生产硬质合金、合金工具等钨制品及运用产品的钨企业13家,年生产才能达1万吨。代表企业有江西钨业团体投资的赣州有色冶金深加工基地和铜材循环应用生产项目,赣州章源英弗曼新资料有限公司;基地内有以生产钕铁硼及荧光资料为主的稀土企业20家,年生产才能达15万吨。代表企业有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投资的赣州昭日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团体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3亿元以上。、区内集聚了一批机械电子加工制作企业,汽车制作和零配件制作业初步形成产业链。重要企业有江铃汽车团体与德国格特拉克公司合资项目格特拉克(江西)传动体系有限公司,年产车用变速器200万台套;赣州五环机器有限义务公司,年产JCM叉车变速器总成20000台,CPC3、CPC4叉车变速器总成10000台,高尔夫电动车减速桥总成30000台、传动法兰50万件和其他传动装置20000台;由中国一汽投资兴建的江西南方汽车专用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生产装备和工艺,实现了范围生产。、区内集中了制鞋、制衣、纺织等一批轻纺企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重要企业有台湾宝成团体投资的赣州华坚(BVI)国际鞋城,致力于建成世界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是一家集化工、制鞋、制革、鞋材、模具、印刷、鞋机制作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年外贸出口额超1亿美元。、食品制作业发达,云集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著名度的食品制作企业。重要企业有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江西五丰腊味有限公司、赣州酒业公司、江西双胞胎团体等,其中江西双胞胎团体,进入全国行业30强,年产值20多亿元,具有年120多万吨饲料的生产才能,“双胞胎牌”猪饲料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区内还有“好街坊”、“煌上煌”等名牌产品。(4)潭东镇潭东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开发区西南部,行政区划原隶属南康市,2000年划入赣州开发区。东临章贡区沙石镇,南接赣县桃江镇,西靠潭口镇,北连南康市三江乡和赣州开发区蟠龙镇,面积495平方公里。下有东坑村、宋塘村、芦箕村、桥兰村、高坑村、短井村、茶元村、过路村、上坝村、迳背村和龙井村十一个村级行政单位,镇政府设在东坑村105国道旁。潭东镇京九铁路、105国道、323国道、赣南大道、赣州绕城高速穿过腹地;京九铁路赣州南站、赣南医学院、赣州卫生学校、赣州出口加工区、赣州香港工业园南区、赣州综合物流园区、赣南柑橘研究所、龙钇(赣州)稀土研究所设于境内。2007年11月,因赣州开发区建设需要,原南康市三江乡的博罗村、解胜村、筱坝村一并划归潭东镇管辖。是畜牧业生产及果业基地,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10年年产值农业7800万元、工业5500万元、其它4200万元。年财政收入500万元,人均收入2683元。高坑村和桥兰村万亩果园飘香万里。东坑村为潭东第一村,为钟姓大族,坐落G105国道旁边。2012年赣州综合物流园区开工建设,拆迁工作在紧锣密鼓中展开,非常顺利。5、潭东中学潭东镇现属赣州开发区,东界章贡区沙石镇,南接赣县桃江镇,西临潭口镇,北邻三江乡和赣州开发区蟠龙镇。辖区面积495平方公理。潭东中学位于潭东镇政府后面,距离105国道300米左右。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规范管理,制定了学校管理手册。确定了以“文明、精业、进步”为校训;以“团结守纪、求实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启智育人”为学风;以“尊师勤学、文明守纪”为学风。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学校育人目标。潭东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677人,教职工89人,26个教学班,寄宿生410人。学校占地面积约67亩,覆盖学区人口约6万人。潭东中学现有建筑14栋,总建筑面积1384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栋,建筑面积2974平方米;教工宿舍4栋,建筑面积6162平方米;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1296平方米;学生宿舍2栋,建筑面积1771平方米;食堂1栋,建筑面积971平方米;浴室1栋,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厕所1栋,建筑面积193平方米;其他建筑2栋,建筑面积335平方米。学校现有一栋819平方米的女生宿舍,仅能容纳160人女生住宿,男生住宿的是一栋教学楼改造的男生宿舍,面积952平方米,2007年经市鉴定为D级危房,必须拆除。现尚有200多学生不得不住宿校外民房,这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学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学校拟拆除原男生宿舍(D级危房),在此位置上新建一栋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五层学生宿舍,能容纳300人住宿。22项目提出的理由实施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学校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加快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的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巩固“两基”成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措施。近年来,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教育事业随着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结构日趋合理。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教育硬件设施极为薄弱,基础设施差、危房多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急需对现有的校舍进行改造或拆除重建。本项目借助全国实施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的大好机遇,结合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方案,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危房改造项目学校的规划工作,使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科学、规范、有序推进。此项目的建成能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校舍建设安全水平,合理调整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消除农村学校校舍中大面积危旧房,加大地区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进而改善乡镇农村学校教学安全。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落实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具体体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正是响应国务院振兴发展原中央苏区的号令,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2、是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国家把振兴教育作为基本国策,说明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了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必须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因此,必须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确立基础教育战略地位的共识,增强责任感,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该项目建成后,将较好地改善潭东中学学生的生活环境,优化了校园环境,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3、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最好体现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教学国力的增强都产生了巨大推动力量,亦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育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是我国“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赣州市各乡镇农村学校均分担着培养人才、提高人口素质的重任,各学校只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规范育人环境,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基础储备人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条件,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极好体现。4、是消除学校安全隐患的需要潭东中学现有男生宿舍已成危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暴雨季节,师生更是担心。现在校舍已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等各方面要求,实施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进行拆除新建和抗震加固改造,能有效保障学校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该项目的建成消除了潭东镇潭东中学宿舍的安全隐患。5、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需要汶川特大地震后新修订的国家防震减灾法已于2009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学校等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切实加强校舍安全鉴定和加固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变潭东镇潭东中学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排除了校舍安全隐患,必将有力推动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6、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生命安全是最重大的安全,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实施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全面改善农村校舍安全状况,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潭东镇潭东中学的教学条件,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7、是落实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后的教育设施建设与其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协调的需要“十一五”期间,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总量突飞猛进,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基础设施大大完善,发展程度在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为“十二五”期间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个别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教育设施)建设仍然有待提高,区内个别地方校内危房依旧可见,这与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的经济是很不协调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24目标定位本项目属于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为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把项目内容建成简洁实用、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服务配套、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现代化的学生宿舍。第三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31建设规模及内容得出过程潭东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677人,教职工89人,26个教学班,寄宿生410人。学校现有一栋819平方米的女生宿舍,仅能容纳160人女生住宿,男生住宿的是一栋教学楼改造的男生宿舍,面积952平方米,2007年经市鉴定为D级危房,必须拆除。现尚有约250名学生不得不住宿校外民房,这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学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急需建设一栋学生宿舍。结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寄宿制生活以及学生日后增长情况,现拟建设一栋可容纳600名学生住宿的学生宿舍楼,根据教育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宿舍人均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少于3平方米,所以拟建宿舍楼应大于1800平方米(不含走廊面积)。32建设内容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潭东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包含建设一栋共五层,建筑面积为2565平方米的宿舍楼以及建设场地内绿化、道路及活动场地等各项附属建设。33建设规模及技术指标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65平方米,建设内容为1、学生宿舍楼五层共2565平方米;2、绿化、美化共1000平方米;3、道路、活动场地共687平方米。建设内容表名称规模指标单位备注学生宿舍楼2565平方米共五层绿化、美化1000平方米道路、活动场地687平方米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1、选址原则(1)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达到最佳程度;(4)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应有利于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5)场址地形、地貌要适合项目特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防洪防涝、防震等条件。(6)有便利的外部交通条件。(7)工程建设和使用期间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2、项目选址新建学生宿舍楼地处潭东中学校园内,根据据潭东镇现状及规划分析,选址交通便利,环境幽静,已具备电力、通信、通路、给水排水等施工及建成后使用条件。42建设条件1、区位、交通条件项目选址于潭东中学校园内,该场址周围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交通方便,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潭东中学距105国道(与323国道合并路段)约200米,距潭东镇镇政府约200米,据赣州市约15公里,据南康市约16公里,据赣州南高速出入口约8公里,目前赣州市建设中的章康新区中心正位于潭东镇,畅通的交通为该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后投入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区位优势明显。2、地质、气候、水文条件地质建设场地位于丘陵坡地上,经勘探,无断层和大的裂隙,是布置建筑物较理想的地质条件。场地内由上至下有两类地质层1、第四系松散土层,主要为全新统冲积层及人工填土层,主要分布于河床及河流两岸阶地处,岩性主要为耕表土、细砂、卵石及粘土夹砂等,呈可塑状或松散状稍密状,湿饱水,总厚度23M。2、白垩系上统砾岩,为区内基底岩层,河床及两岸河流阶地处地势低洼地段为第四系松散土层所覆盖。岩性主要为砾岩,厚度数百米,表面数米呈强、中风化状态。气候建设地点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裕,雨量充沛,并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年均气温193摄氏度,年均日照1092小时,年均降雨量1076毫米,无霜期298天,四季常青。受海洋季风影响,雨季分且雨热同季,春季3月至6月降雨量相对较多,占全年的53,但温暖湿润,秋冬季节晴朗,相对少雨干燥,10月至次年1月雨量只占全年的14,气候条件十分优良,非常利于植物生长。该建设场地满足建设气候条件。水文建设地点水文条件较简单。(1)、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连续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的孔隙中,水量丰富,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周边河水补给;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其导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受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所控制,分布不连续,水量贫乏。地下水位约为地下25米位置,如基础施工中遇地下水,注意人工排水待基坑干燥后再施工。(2)、地表水建设区域内无地表水。本场地属类环境,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几乎不具有腐蚀性,可不做抗腐蚀处理。该建设地点水文条件满足建设要求。3、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周边相关基础设施良好,依据国家关于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由于建设场地地处潭东镇街道附近,给水可通过潭东镇自来水网解决,排水可通过潭东镇市政排水管道解决,电力、通讯可通过潭东镇电力、通讯网络解决,其它基础设施可考虑通过潭东圩镇设施解决,各项设施均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且符合潭东镇圩镇规划要求。4、地震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南康市属地震基本烈度六度设防区,根据建筑物抗震设防设计规范、赣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考虑到该项目为学校学生宿舍等建筑物,是人口密集区,属于重点设防类建筑,可适当提高设防等级。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