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教案全集(70页) (2)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教案全集(70页) (2)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教案全集(70页) (2)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教案全集(70页) (2)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教案全集(70页)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年月日课题111算法的概念知识与能力(ABC层)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AB层)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算法是什么我们以前接触过吗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二、新课1、探索研究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2、例题分析X2Y1,例1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XY1的算法。(学生做一做)解第一步,2得5Y3;第二步,解得Y3/5;第三步,将Y3/5代入,得X1/5学生思考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老师评一评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00212211ABCYBXA第一步A1A2,得A1B2A2B1YA1C2A2C10;第二步解,得;121CY第三步将代入,得。121BA121BAX此时我们得到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公式,利用此公司可得到倒2的另一个算法第一步取A11,B12,C11,A22,B21,C21;第二步计算与121X121Y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可见利用上述算法,更加有利于上机执行与操作。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X220的近似根的算法。教师分析回顾二分法解方程的过程,并假设所求近似根与准确解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005。学生做一做第一步令FXX22。因为F10,所以设X11,X22。第二步令MX1X2/2,判断FM是否为0,若是,则M为所求;若否,则继续判断FX1FM大于0还是小于0。第三步若FX1FM0,则令X1M;否则,令X2M。第四步判断|X1X2|C,ACB,BCA是否否同时成立是4、巩固练习(ABC层)(1)设X为一个正整数,规定如下运算若X为奇数,则求3X2;若X为偶数,则为5X,写出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AB)(2)设计一个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5、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程序框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图形符号、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中的前面两种顺序结构、条件结构。课后学习(ABC)P20习题11A组1,3ABB组1教学反思结合本校学生情况,本节内容较多,条件结构框图可以留待下节课再介绍,效果会更好。开始结束第一单元第3课年月日课题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二知识与能力(AB层)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循环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C层)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理解算法的循环结构;知道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程序框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算法语言的循环结构,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学习程序框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必经之路。教学重点程序框图的循环结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复习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种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二、新课1、循环结构的定义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图15(1)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1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1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1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从B离开循环结构。(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2是否成立,如果P2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2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从B点离开循环结构。AAP1P2不成立不成立成立BB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1)(2)2、典型例题例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学生做一做,然后教师点评)算法分析只需要一个累加变量和一个计数变量,将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为0,计数变量的值可以从1到100。程序框图I100否是3、变式练习(ABC层)设计一个计算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1230(A层)画出求2122232100的值的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下图开始结束I1SUM0II1SUMSUMI输出SUM输出PI100否是4、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中的第三种循环结构。课后学习(ABC层)课本P20习题11A组2、(AB层)某工厂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革新后预计以后每年的年生产总值都比上一年增长5设计一个程序框图,输出预计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的最早年份。教学反思把典型例题的算法步骤和当型、直到型循环结构都在黑板上板演,学生易听明白,效果较好。第一单元第4课年月日课题121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三知识与能力(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开始I1P0PP2I结束II1(AB层)(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2)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计算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增强计算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听MP3,看电影,玩游戏,打字排版,画卡通画,处理数据等等,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算法,但是,我们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描述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看得懂,听得见”的。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LANGUAGE)翻译成计算机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如BASIC,FOXBASE,C语言,C,J,VB等。为了实现算法中的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这就是这一节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算法语句。今天,我们先一起来学习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二、探究新知我们知道,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按照语句排列的顺序执行这些语句。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输出结果的功能。三、典型例题例1、用描点法作函数的图象时,需要求出自变量与函数32430YXX的一组对应值。编写程序,分别计算当时的函数值。5,21,03,45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语句N1语句N程序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该程序,教学中直接调用运行提问在这个程序中,你们觉得哪些是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呢(同学们互相交流、议论、猜想、概括出结论。提示“INPUT”和“PRINT”的中文意思等)(一)输入语句在该程序中的第1行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如每次运行上述程序时,依次输入5,4,3,2,1,0,1,2,3,4,5,计算机每次都把新输入的值赋给变量“X”,并按“X”新获得的值执行下面的语句。INPUT语句不但可以给单个变量赋值,还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其格式为例如,输入一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成绩,可以写成INPUT“数学,语文,英语”;A,B,C注“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必须用分号“;”隔开。各“提示内容”之间以及各变量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但最后的变量的后面不需要。(二)输出语句在该程序中,第3行和第4行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同输入语句一样,表达式前也可以有“提示内容”。例如下面的语句可以输出斐波那契数列此时屏幕上显示THEFIBONACCIPROGRESSIONIS11235813213455输出语句的用途(1)输出常量,变量的值和系统信息。(2)输出数值计算的结果。INPUT“X”XYX33X224X30PRINTXPRINTYENDINPUT“提示内容”;变量INPUT“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PRINT“提示内容”;表达式PRINT“THEFIBONACCIPROGRESSIONIS”;11235813213455“”思考在112中程序框图中的输入框,输出框的内容怎样用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来表达(学生讨论、交流想法,然后请学生作答)(三)赋值语句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除了输入语句,在该程序中第2行的赋值语句也可以给变量提供初值。它的一般格式是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赋值语句的作用先计算出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把这个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使该变量的值等于表达式的值。注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思考在112中程序框图中的输入框,哪些语句可以用赋值语句表达并写出相应的赋值语句。(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想法。)例2编写程序,计算一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平均成绩。分析先写出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再进行编程。算法程序例3给一个变量重复赋值。程序变量表达式INPUT“数学”AINPUT“语文”BINPUT“英语”CYABC/3PRINT“THEAVERAGE”YENDA10AA10PRINTAENDA10AA15PRINTAAA5PRINTAEND开始输入A,B,C3ABCY结束输出Y变式引申在此程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程序,要求最后A的输出值是30。程序例4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分析引入一个中间变量X,将A的值赋予X,又将B的值赋予A,再将X的值赋予B,从而达到交换A,B的值。(比如交换装满水的两个水桶里的水需要再找一个空桶)程序四、巩固练习P24练习123(AB层)练习4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介绍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结构特点及联系。掌握并应用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掌握赋值语句中“”的作用及应用。编程一般的步骤先写出算法,再进行编程。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助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课后学习(ABC层)1P33习题12A组1、2(A层)2试对生活中某个简单问题或是常见数学问题,利用所学基本算法语句等知识来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写出算法,画程序框图,并写出程序设计。教学反思书本上的代码是用QBASIC语言编写的,上课时用QBASIC语言编程软件把代码输进去,马上运行实现,学生很有兴趣,效果不错。第一单元第5课年月日课题122条件语句知识与能力(C层)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及其结构;会应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AB层)(1)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掌握应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三维教学目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方便简捷,促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INPUTAINPUTBPRINTA,BXAABBXPRINTA,BEND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条件语句在程序中起判断转折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决定作用。减少大量繁琐的计算。通过本小节内容的学习,有益于我们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会编写程序中的条件语句。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试求自然数12399100的和。显然大家都能准确地口算出它的答案5050。而能不能将这项计算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呢而要编程,以我们前面所学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还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中的另外两种,我们首先学习条件语句。二、探究新知条件语句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是由条件语句来表达的,是处理条件分支逻辑结构的算法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IFTHENELSE格式)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1,否则执行ELSE后的语句2。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只使用IFTHEN语句(即IFTHEN格式)IF条件THEN语句1ELSE语句2ENDIF满足条件语句1语句2是否IF条件THEN语句ENDIF满足条件语句是否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条件语句的作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判断是否满足约定的条件而决定是否需要转换到何处去。需要计算机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按判断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三、典型例题例1编写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20AXBC分析先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用程序框图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程序框图给出的算法步骤,逐步把算法用对应的程序语句表达出来。算法分析我们知道,若判别式,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4C、12BXA2BXA;若,原方程有两个相0等的实数根;12若,原方程没有实数根。也就是说,在求解方程之前,需要首先判断判别式的符号。因此,这个过程可以用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来实现。又因为方程的两个根有相同的部分,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可以在计算和之1X2前,先计算,BPA。程序框图(参2QA照课本)程序如右图所示注SQR()和ABS()是两个函数,分别用来求某个数的平方根和绝对值。即,XSQR0XABS例2编写程序,使得任意输入的3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算法分析用A,B,C表示输入的3个整数;为了节约变量,把它们重新排列后,仍用A,B,C表示,并使ABC具体操作步骤如下。INPUT“PLEASEINPUTA,B,C”A,B,CDBB4ACPB/2AQSQRABSD/2AIFD0THENX1PQX2PQIFX1X2THENPRINT“ONEREALROOT”X1ELSEPRINT“TWOREALROOTSX1”X1,“ANDX2”X2ENDIFELSEPRINT“NOREALROOT”ENDIFEND第一步输入3个整数A,B,C第二步将A与B比较,并把小者赋给B,大者赋给A第三步将A与C比较并把小者赋给C,大者赋给A,此时A已是三者中最大的。第四步将B与C比较,并把小者赋给C,大者赋给B,此时A,B,C已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第五步按顺序输出A,B,C程序框图(参照课本P28)程序如右所示四、尝试练习铁路部门托运行李的收费方法如下Y是收费额(单位元),X是行李重量(单位KG),当0X20时,按035元/KG收费,当X20KG时,20KG的部分按035元/KG,超出20KG的部分,则按065元/KG收费,请根据上述收费方法编写程序。分析首先由题意得该函数是个035,02,20652,XXXY分段函数。需要对行李重量作出判断,因此,这个过程可以用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来实现。程序INPUT“请输入旅客行李的重量(KG)X”;XIFX0ANDXATHENTAABBTENDIFIFCATHENTAACCTENDIFIFCBTHENTBBCCTENDIFPRINTA,B,CEND习教学反思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生活中某个简单问题或是常见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基本算法语句等知识编程可增强学生对算法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意识,但编程不应要求太高。第一单元第6课年月日课题123循环语句知识与能力(AB层)(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与条件语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程序。(AB层)(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能理解其结构与条件语句的区别与联系。(2)会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方便简捷,促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体会到循环语句在解决大量重复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减少大量繁琐的计算。通过本小节内容的学习,有益于我们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会编写程序中的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问题什么是条件语句它如何构成、有何作用二、探究新知循环语句的定义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1、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其中循环体是由计算机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构成的。WHLIE后面的“条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执行循环体或跳出循环体的。WHILE条件循环体WEND满足条件循环体是否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2、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思考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参照其直到型循环结构对应的程序框图,说说计算机是按怎样的顺序执行UNTIL语句的(让学生模仿执行WHILE语句的表述)从UNTIL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提问通过对照,大家觉得WHILE型语句与UNTIL型语句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区别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而在UNTIL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三、典型例题例1编写程序,计算自然数12399100的和。分析这是一个累加问题。我们可以用WHILE型语句,也可以用UNTIL型语句。由此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当然程序的设计也是有多种的,只是程序简单与复杂的问题。程序WHILE型UNTIL型例2根据112中的图DO循环体LOOPUNTIL条件满足条件循环体是否I1SUM0WHLIEI100PRINTSUMENDINPUT“N”NFLAG1IFN2THEND2WHILED400AAPA300,P105,N1997NN1输出N结束否是A300P105N1997DOAAPNN1LOOPUNTILA400PRINTNEND课后学习(ABC层)1P33习题12A组3P33习题12B组2(AB)2试设计一个生活中某个简单问题或是常见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基本算法语句等知识编程。(要求所设计问题利用循环语句)教学反思学生对循环语句的结构形式能掌握,但循环语句中两种循环结构的判断条件容易混淆,住院部举例强调。第一单元第7课年月日课题13算法案例案例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知识与能力(C层)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AB层)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过程与方法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2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创设情景(一)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求最大公约数的知识,你能求出18与30的公约数吗(二)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公约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二、探究新知(一)辗转相除法例1求两个正数8251和6105的最大公约数。(分析8251与6105两数都比较大,而且没有明显的公约数,如能把它们都变小一点,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求出最大公约数)解8251610512146显然8251的最大公约数也必是2146的约数,同样6105与2146的公约数也必是8251的约数,所以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也是6105与2146的最大公约数。6105214621813214618131333181333351483331482371483740则37为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0和一个余数R0;第二步若R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0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0得到一个商Q1和一个余数R1;第三步若R10,则R1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10,则用除数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Q2和一个余数R2;依次计算直至RN0,此时所得到的R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练习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两数4081与20723的最大公约数(答案53)(二)更相减损术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出来为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2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解由于63不是偶数,把98和63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即9863356335283528728721217141477所以,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是7。练习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数84与72的最大公约数。(答案12)(三)比较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计算的程序框图及程序。利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计算算法,我们可以设计出程序框图以及BSAIC程序来在计算机上实现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下面由同学们设计相应框图并相互之间检查框图与程序的正确性,并在计算机上验证自己的结果。(1)辗转相除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程序框图输入两个正整数M,NMNRMMODNR0MNNR结束开始XNNMMX输出N否是否是程序INPUT“M”MINPUT“N”NIFM0RMMODNMNNRWENDPRINTMEND三课堂练习(ABC层)(一)用辗转相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1、225与135;2、98与196;3、72与168;4、153与119。(AB层)(二)思考用求质因数的方法可否求上述4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可否利用求质因数的算法设计出程序框图及程序若能,在电脑上测试自己的程序;若不能说明无法实现的理由。(A层)(三)、思考利用辗转相除法是否可以求两数的最大公倍数试设计程序框图并转换成程序在BASIC中实现。四课堂小结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计算方法及完整算法程序的编写。课后学习五、课外作业作业P48习题13ABC层A组1AB层B组2(A层)设计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程序框图教学反思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与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有异曲同工之妙,各有优缺点,但前者的程序框图较难编写,对中等以下同学不宜作要求,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生尝试编写,挑战自己的能力。第一单元第8课年月日课题13算法案例案例2秦九韶算法知识与能力(ABC层)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AB层)能模仿秦九韶计算方法求多项式的函数值。过程与方法模仿秦九韶计算方法,体会古人计算构思的巧妙。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九韶算法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历史的悠久。教学重点秦九韶算法的特点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秦九韶算法的先进性理解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创设情景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计算,下面我们计算一下多项式当时的值,并统计所做的计算的种类及计算12345XXF5次数。根据我们的计算统计可以得出我们共需要10次乘法运算,5次加法运算。我们把多项式变形为再统计一下计算当12XXF时的值时需要的计算次数,可以得出仅需4次乘法和5次加法运算即可得出结5X果。显然少了6次乘法运算。这种算法就叫秦九韶算法。二、探究新知1秦九韶计算多项式的方法01213201321AXAXAXAXAXAFNNNNNNN例1已知一个5次多项式为8071625354XXF用秦九韶算法求这个多项式当时的值。解略思考(1)例1计算时需要多少次乘法计算多少次加法计算(2)在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N次多项式当时需要多少次乘法计算和多少0X次加法计算P45练习2利用秦九韶算法计XF当时的值,并统计需要多少次乘法计算和多少次加法计算5X例2设计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5次多项式当时的值的程序框图。012345AXXAAF0X解程序框图如下开始输入FX的系数A1,A2,A3,A4,A5输入X0N1VA5N5VVX0A5NNN1输出V结束是否课外练习利用程序框图试编写BASIC程序并在计算机上测试自己的程序。三课堂小结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及程序设计课后学习(ABC层)P48习题13A组2(AB层)P48习题13A组2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重在应用,算法跟语句可以简化。第一单元第9课年月日课题13算法案例案例3进位制知识与能力(AB层)理解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规律,会利用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联系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换。(C层)了解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规律。三维教学目过程与方法学习各种进位制转换成十进制的计算方法,研究十进制转换为各种进位制的除K去余法,并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十进制,二进制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的电路与二进制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与数学的联系。教学重点各进位制表示数的方法及各进位制之间的转换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除K去余法的理解以及各进位制之间转换的程序框图的设计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创设情景我们常见的数字都是十进制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的每一种数字都是十进制的比如时间和角度的单位用六十进位制,电子计算机用的是二进制那么什么是进位制不同的进位制之间又又什么联系呢二、探究新知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即可称N进位制,简称N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脚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电子计算机一般都使用二进制,下面我们来进行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化例1把二进制数1100112化为十进制数解11001112512402312402212112032162151例2把89化为二进制数解根据二进制数满二进一的原则,可以用2连续去除89或所得商,然后去余数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892441442220222110112515221所以892222221100112602512412302202112010110012这种算法叫做除2取余法,还可以用下面的除法算式表示8944221152122222220余数1001101把上式中的各步所得的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即可得到8910110012上述方法也可以推广为把十进制化为K进制数的算法,这种算法成为除K取余法三、巩固练习(ABC层)1、把73转换为二进制数(AB层)2、利用除K取余法把89转换为5进制数(A层)3、设计一个程序,实现“除K取余法”。四、课堂小结1、进位制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及计算机程序课后学习五、课外作业(ABC层)P48习题13A组3(AB层)设计程序框图把一个八进制数23456转换成十进制数教学反思例1把二进制数1100112化为十进制数可让学生仿照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及程序设计编写程序框图。第一单元第10课年月日课题算法初步复习课知识与能力(AB层)1明确算法的含义,掌握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2能熟练运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算法知识解决同类问题。(C层)1了解算法的含义,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2能模仿运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算法知识解决同类问题。过程与方法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系统化,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算法内容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新特色。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法为主要特征,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算法重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算法进入中学数学课程,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在一个新的层次上的复兴,也就成为了中国数学课程的一个新的特色。教学重点算法的基本知识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及算法程序的编写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本章的知识结构算法程序框图算法语句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排序进位制秦九韶算法二知识梳理一四种基本的程序框二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三基本算法语句1、输入语句单个变量多个变量2、输出语句3赋值语句4、条件语句IFTHENELSE格式IFTHEN格式(五)循环语句IF条件THEN语句1ELSE语句2ENDIF满足条件语句1语句2是否IF条件THEN语句ENDIF满足条件语句是否INPUT“提示内容”;变量INPUT“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变量1,变量2,变量3,PRINT“提示内容”;表达式变量表达式(1)WHILE语句(2)UNTIL语句(四)算法案例案例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案例2秦九韶算法案例3进位制三典型例题例1写一个算法程序,计算123N的值要求可以输入任意大于1的正自然数思考在上述程序语句中我们使用了WHILE格式的循环语句,能不能使用UNTIL循环例2把十进制数53转化为二进制数(C层)练习将十进制数2008转化成二进制数(AB层)练习用“除K取余法”将十进制数53转化成八进制数例3利用辗转相除法求3869与6497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思考上述计算方法能否设计为程序框图练习P40A34课后学习(ABC层)P50复习参考题A组1(1),4(AB层)P50复习参考题A组3教学反思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WHILE条件循环体WENDDO循环体LOOPUNTIL条件满足条件循环体是否满足条件循环体是否第二单元第1课年月日课题211简单随机抽样知识与能力(AB层)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C层)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了解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显然,你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为什么)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探究新知】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思考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二、抽签法和随机数法1、抽签法的定义。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2)连续抽签获取样本号码。思考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用抽签法方便吗2、随机数法的定义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叫随机数表法,这里仅介绍随机数表法。怎样利用随机数表产生样本呢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799。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摘取了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1622779439495443548217379323788442175331572455068877047447676301637859169555671998105071753321123429786456078252420744385760863244094727965449174609628735209643842634916421763350258392120676128673580744395238791551001342996602795490528477270802734328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说明】随机数表法的步骤(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2)在随机数表中选择开始数字。(3)读数获取样本号码。【例题精析】例1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按次序搬牌时,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牌中抽取13张牌,问这种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分析简单随机抽样的实质是逐个地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而这里只是随机确定了起始张,其他各张牌虽然是逐张起牌,但是各张在谁手里已被确定,所以不是简单随机抽样。例2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分析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解法1(抽签法)将100件轴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测量这个10个号签对应的轴的直径。解法2(随机数表法)将100件轴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取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件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课堂练习】P57练习1,2,4(AB层)3,【课堂小结】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有两种选取个体的方法放回和不放回,我们在抽样调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样,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2、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如果标号的签搅拌得不均匀,会导致抽样不公平,随机数表法的优点与抽签法相同,缺点上当总体容量较大时,仍然不是很方便,但是比抽签法公平,因此这两种方法只适合总体容量较少的抽样类型。3、简单随机抽样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N/N,但是这里一定要将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第N次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特定的个体在第N次被抽到的可能性这三种情况区分开来,避免在解题中出现错误。课后学习1、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体是240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样本是4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402、为了正确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A、总体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3、一个总体中共有200个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则某一特定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AB层)4、从3名男生、2名女生中随机抽取2人,检查数学成绩,则抽到的均为女生的可能性是。教学反思简单随机抽样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练习较大,学生熟悉,易掌握。第二单元第2课年月日课题212系统抽样知识与能力(ABC层)(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AB层)(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ABC层)(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探究新知】一、系统抽样的定义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说明】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证(1)当总体容量N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NN(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思考(1)你能举几个系统抽样的例子吗(2)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点拨(2)C不是系统抽样,因为事先不知道总体,抽样方法不能保证每个个体按事先规定的概率入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