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业大学 数字化校园项目规划方案_第1页
xx工业大学 数字化校园项目规划方案_第2页
xx工业大学 数字化校园项目规划方案_第3页
xx工业大学 数字化校园项目规划方案_第4页
xx工业大学 数字化校园项目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数字化校园项目规划方案二一七二一七年十二月目录1信息化现状与问题02信息化目标与建设模式121建设目标122建设框架123建设模式424分期规划5241应用软件建设5242硬件配套建设63建设内容631基础服务平台建设6311信息标准建设6312身份管理平台7313公共数据平台9314信息门户平台11315应用集成建设1232应用软件系统建设14321人事信息管理系统14322人事招聘管理系统16323学工管理系统17324就业管理与服务系统19325迎新管理与服务系统20326注册管理系统23327离校管理与服务系统24328科研管理系统25329办公自动化系统263210综合查询系统2833第三方软件及硬件平台30331硬件部署总体拓扑图30332数据库服务器建设30333其它平台及应用服务器建设33334存储系统建设36335数据备份系统建设38336应用负载均衡系统建设384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预算3841软件系统预算规划3842硬件设备规划预算3943第三方软件规划预算401信息化现状与问题我校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学校已基本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具有比较完善的INTRANET和INTERNET服务,已经能满足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化的需求。部门业务部门已建设一套或多套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在为自己部门的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为校内的师生员工们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但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点状发展的过程,即为了满足特定需求,建设特定的系统,学院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均衡发展和按步骤有序实施。目前我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如下(一)、信息孤岛现象突出,数据重复录入,重复管理,而且数据大量不一致各个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在不同的开发环境下进行建设的,因此系统间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有赖于落后的电话、EXCEL文档、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多个系统之间彼此独立也导致同一个用户,进入校园网不同应用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和密码。(二)、应用系统功能分散、来源多样,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应用功能围绕学校的各个业务单元来进行建设,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满足,为教师、学生提供管理服务的各个流程、所提供的信息被业务单元切分,相互割裂。同时,因为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未能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面临越建越乱的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三)、应用系统的功能基本以数据采集、查询统计为主,多部门、多对象的业务流程协同不足,信息化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现有各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主要局限于业务部门,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主要功能局限于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事务性处理,仅仅满足了信息化的基本需要;跨部门的应用,围绕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服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当前却未有系统支撑,信息化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四)、校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有很好汇总和沉淀,大量重要信息面临流失的风险,更难以谈及决策支持学校信息数据在多个应用子系统里按照不同的标准存储,这样导致从应用系统获得的源数据不唯一也不权威,当校领导需要获取统计数据时,往往需要对这些源数据进行校核以及大量的整理工作。数据管理缺乏良好的机制,更难以在此长期积累的数据之上形成数据仓库,对学校决策进行支持。2信息化目标与建设模式21建设目标我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力争早日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建议尽快启动全校范围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具体而言,实现三个核心目标1、建立一套立足于应用建设长期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应用框架;2、建立一套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智能化服务模式;3、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和保障体系。22建设框架总结行业建设模式,并在此之上进行创新,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定义为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理念,在校园“IT基础设施层”之上,以“基础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高校应用”,所有应用最终在“校园统一门户平台”中进行个性化的展现,整体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为保障。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构建一个面向服务、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的数字化校园,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全面的人性化服务。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园区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除此之外,由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也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2、基础服务平台基础服务平台不单独提供独立的业务应用,而是作为高校应用层的支撑。平台采用构件化、服务化的设计思想,面向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接口、组件模块与应用服务,实现应用的复用与集成。基础服务平台包括身份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平台、共享资源平台、统一通讯平台、监控审计平台。1)身份管理平台管理数字化校园中教工、学生、校友等各类用户身份信息的基础平台,面对应用提供基于数字身份信息的基础平台,面对应用提供基于数字身份信息的4A标准服务,具有鲜明的高校用户管理特色。2)公共数据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实现应用间数据共享,建立全校唯一的、权威的全局数据库,面向校领导、部门领导、专业业务人员提供战术、战略层面的决策支持服务。3)共享资源平台集成校内各应用系统中所有管理的非结构化数据,将散落在校内各处的论文、课件、期刊、文档、音频、视频等资源进行集成,基于数据内容与语义实现范围可控的资源共享,服务于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4)统一通讯平台满足数字校园中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活动的网络通讯需求,采用全校统一的消息推送服务集成各类通讯方式,建立标准的通讯服务接口供各应用系统调用,提升各应用系统的即时服务能力。5)监控审计平台监控校内的网络、主机、存储、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的软硬件系统,采用服务集成模式整合各系统的日志数据,基于标准的审计模型进行用户行为审计。3、高校核心应用高校核心应用是面向校园各类角色提供各类应用的具体实现。按照主题的不同,高校应用中心可划分电子校务管理、学习协同环境、科研协作环境、社区互动服务、系统运维服务。1)校务管理校务管理主要围绕学校的人、财、物管理各类资源信息、业务流程与过程控制,构建数字化的管理环境。2)学习管理学习管理主要围绕学校教学业务,构建知识、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学习协同环境,提供管理、服务的各类应用。3)学术管理学术管理主要围绕科研业务,构建知识、资源共享与协同的科研协同环境,提供管理、服务的各类应用。4)运维管理运维管理是随着高校信息化校园的不断发展应用而生,提供对信息化本身的运行与维护的支持。5)社区管理社区管理主要围绕校内非官方的、自由发起的团体或社区协作,构建人与人之间互动与文化交流环境。4、校园统一门户平台校园统一门户实现信息化校园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过程,是校园信息化对内服务的窗口。5、数字化校园环境体系1)信息安全体系建立校园信息化综合安全管理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2)信息标准体系信息标准体系为各个系统定义统一的标准,包括信息标准、编码标准、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提供日常运维服务,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3)运维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包括系统监控、系统管理、项目管理、维护服务等,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23建设模式由于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对信息化的理解也不同,学校信息化建设就出现了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拟采用“以应用集成为基础,以围绕师生的服务为亮点,采用服务驱动”的建设思路一方面建设长期发展的、整合的应用框架,协调均衡发展,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以拓展围绕师生的服务为亮点,让用户能够充分感受到信息化给校园生活带来的变化,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亮点应用的建设,带动全校师生对项目的参与热情,在长期的发展中推进全局应用的建设。在选择具体的建设方式中,首选是总集成商的方式,选择一家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提供商,由该提供商提供实施队伍,由他们负责数字化校园的所有建设,包括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信息标准的统一、应用系统、各种集成内容等。这种方式具有两大特点技术先进且有保障。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是在最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基础上,由计算机专业人员研发的,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建设好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符合我校特色的信息标准,而且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机构提出的调整要求,为学校的不断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建设质量可靠,升级有保证。具备总集成商资格的这些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一般比较重视售后服务,在问题响应等方面比较规范。此外,这些公司在升级维护方面的支持比较及时,有利于学校信息系统的更新。同时,能为学校提供各种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可以结合我校在教学、科研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方面的优势,推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完整培训体系,如建设之前与学校决策层的充分沟通;建设过程中对我校管理员和技术人员的现场培训;建成后针对运行管理员、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人员的培训,使各层次人员对各种数字化校园应用软件都会用,而且习惯使用,利于推广和使用。最后,总集成商一般来说比学校拥有更多的软件、硬件厂商的资源,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协调各种资源解决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设后的问题,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运行保障。24分期规划241应用软件建设按照“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完善基础、突出应用”的基本原则,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扎实基础,突出服务以基础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构建数据集成平台及全校基础数据库,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以围绕师生的协同应用服务为核心,同时尽可能的集成学校已有系统及各类硬件设备,快速展现建设效果。第二阶段深入管理、打通流程以学校“管理应用的全面构建”为核心,大力开展业务系统的建设,加强信息化校园应用内容的扩展和深化,从而全面提高全校信息化水平,构建闭环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第三阶段深入教研,决策支持深入到教学、科研的过程中,为教学科研过程的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提供基础平台;同时,依赖长期积累的高质量数据,全面构建辅助决策及综合分析类应用,提升全校管理水平。242硬件配套建设大连工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除了软件系统的建设内容外,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硬件平台的建设,硬件平台的建设不仅要能满足应用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35年的发展需求,要求系统具备一定的扩展性。硬件平台的建设,应当采用现代系统工程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技术先进性、现实性和发展性的同时,要保证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的投资,减少对系统的维护和未来开发的成本,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3建设内容31基础服务平台建设311信息标准建设3111建设目标信息标准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一期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了统一的信息标准,高校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帮助使用者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3112建设内容1、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高校管理信息所涉及的业务数据管理标准,数据标准规范了业务数据模式的设计,可以说为高校业务数据“如何存、存什么、存哪儿”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具体的建设内容将包括数据的UC(创建/使用)规则、共享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标准、数据中心存储的标准、业务系统数据模式的标准等。2、代码标准所谓标准代码是对信息的规范性描述和一致性的语义描述。通常用数字或字符形式的唯一代码来标识事物。对于数据库结构设计而言,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典表。所谓代码标准(代码标准集)是将一系列的标准代码规范梳理后形成的一个集合。高校代码标准的建设包括对参照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执行标准的建设等。312身份管理平台3121建设目标身份管理平台基于并发展了传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概念,并在此之上加强了围绕身份的安全管理功能,提升了系统价值。它为校内用户身份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统一授权、统一审计的安全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只要接入平台,就不再需要独立重复管理校内各类用户的身份信息,不再需要构建单独的身份认证识别,并处于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中,简化管理的同时整体提高学校信息化的安全控制能力。3122建设内容1、用户身份数据统一管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共享数据库中学生、教职工等对象的用户身份数据同步,并实现平台中的身份变更与入校、学籍异动、离校、校内调动、晋升等业务处理过程保持同步。2、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接入平台的应用系统可以依赖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用户可以通过一次登录,漫游访问所有接入平台的受控资源和服务;可以支持各种开发语言的应用系统接入平台,如目前学校各类应用系统所使用的ASP、NET、C/C、COM、JAVA、PHP等多种开发语言。3、统一授权提供统一的权限管理体系,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服务接口,实现用户组、角色、权限的统一存储、分级管理、统一服务。4、安全审计对用户的登录、资源访问、服务调用、变更等行为进行规则校验和统一审计,记录完备的日志,实现安全监控与行为回溯。3123身份集成的条件在对各类应用系统作身份集成时,需要考虑以下条件,并处理必要的相关事项接入的应用系统需要作必要的技术改造,需要原建设厂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应用系统使用人员广泛,有较高的集成价值;接入的应用系统是B/S架构,或者可以实现基于LDAP的身份数据复制,或者提供第三方的身份认证接口。313公共数据平台3131建设目标公共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数据字典和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安全高效、充分共享的数据中心;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学校现有各应用系统以及后续数字校园建设中需要解决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避免信息标准混乱,信息不能交流和共享;学校信息标准的建立需要在遵循国家、行业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标准的同时,能够兼顾学校的发展现状;各应用系统运行依赖于其他系统的数据,需要能够自动从其他系统中获得所需数据,避免重复录入;各应用系统需要为其他系统提供所需数据,需要能够有自动的方式支持应用系统对外提供共享数据,避免因为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而影响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或限制应用系统;需要在全校共享使用的公共数据,应该明确元数据的产生单位和维护单位,原则上按照谁产生,谁维护的模式进行数据准确性的管理;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需要基于一种安全、可管理的模式进行。3132建设内容本次规划的公共数据平台、各应用子系统以及各类全局应用系统将共同构成学校完整数字校园系统的数据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包括数据集成平台和全局数据库,其中,数据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在各应用系统间的共享,并基于全局数据库构建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和统计。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内容包括1、构建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全校数据共享与集成在制定统一数据标准的基础上,构建数据集成平台,保证业务系统之间能够通过该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集成。数据集成平台是数字化校园核心技术支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信息传输、信息交换总线。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将各业务系统数据库中需交换的数据自动上传到数据集成中心库中,并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需求将数据集成中心库的数据分发到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数据的统一集成和标准化,为提供数据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同时,保留各业务系统的原有数据库,又确保了各业务系统的完整性。2、构建数据集成监控平台,实时监控集成过程了解数据集成的运行状况,以及集成的数据情况,监控数据集成服务的运行状况,上报运行异常,监控运行信息和运行状况,根据异常说明排查问题,了解自身业务数据的数据交互情况,系统设置、权限分配以及人员维护3、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保障系统持续运行逐步建立完善数据集成平台的日常维护和运作保障机制,制定管理规范、技术规范、工作流程、服务章程等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数据集成平台和各个业务系统的持续运行。3133数据集成的条件在对各类应用系统作数据集成时,需要考虑以下条件,并处理必要的相关事项提供权威数据来源的应用系统,其数据质量较好,有较高的集成价值;原有应用系统的信息编码可以通过重新设置和修订,使其符合学校新建立的信息编码标准(可能需要原建设厂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果不能重新设置和修订,则需要作转换配置,增加实施工作量;原有应用系统所管理的数据为非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或考虑安全问题不允许直接开放数据库访问,则需要应用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314信息门户平台3141建设目标信息门户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将校内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目前由于学校已有的应用不多,为师生用户提供的服务相对有限,通过集成已有应用系统的方式不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因此,建议信息门户平台一期基于校内已有的各类“人际关系”,构造出一整套基于互联网的人际“互动机制”,通过各类非系统级的应用构造出一套办公桌面环境,初步满足用户“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各方面协同交流的需求”。系统的建设将初步实现以下目标1、提供一个各类信息服务汇聚的中心,用户可以查找、订阅、使用由校内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2、创建一个便捷的、以消息为中心的事务处理中心,办公人员无需关注后端纷繁复杂的各类应用系统。3、创建一个分类校内新闻订阅的中心,用户无需关注校内各类新闻网站,可即时获得所有校内新闻,并按需订阅。4、为校内教职工、学生等个体用户提供的多种类型的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协同交流提供综合服务平台。3142建设内容1、消息看板提供站内消息、通知公告、主题讨论、好友邀请等信息的集中提醒。2、日程安排以日历模式管理个人日程安排与事务的工具。3、投票调查用于发布在线调查,收集意见反馈或数据。4、反馈为用户与管理员之间建立消息反馈的通道。5、活动为校内各类活动提供活动发起、活动信息浏览、活动咨询与反馈的统一平台。6、问答提供了开放性的提问与反馈区域。7、记事简单易用的文章管理工具,用于发布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共同构成的WEB文档。8、相册综合的图片资源管理工具,用于发布JPG/GIF/PNG/BMP等格式的图片资源,方便用户在教学、科研、生活中存储、发布和分享图片信息。9、分享用户主动推送信息给其他人的工具,可供分享的资源包括链接、照片、文章、文件等资源。10、好友好友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在协同服务平台中维护好自己的好友关系,将大大方便用户在好友间传递信息、共享资源,平台也可以给予好友关系自动的推送信息,真正起到促进协同交流的作用。11、站内信为用户提供的简单文本邮件交流工具,在方便平台用户间主动发送文本信息的同时,对各应用提供接口,用于应用向用户自动推送信息。12、个人主页将用户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进行聚合的服务,通过访问个人主页,可以完整的了解一个用户在协同服务平台上的活动以及公开发布的资源。13、校园黄页校园黄页是按党政组织架构、学科专业分类、荣誉职称分类、姓氏拼音分类等四大分类方式将校内所有的组织、机构、团队以及个人信息进行汇聚的服务,同时提供全文检索功能,供用户搜索某一特定的人或组织。14、校内新闻订阅采用RSS集成、网页分析集成、爬虫采集集成等方案,将符合学校域名规范要求的所有网站信息按发布时间及管理员定义的分类信息进行分类排序;最终用户可以按信息分类订阅新闻,并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讨论。315应用集成建设数字化校园应用集成的建设主要在于数据层、业务层、展示层三个层面。由于一期进行了公共数据平台、身份管理平台、办公桌面系统的配套建设,因此主要在数据层面、身份认证层面、门户层面进行集成。一期集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3151数据集成1、进行教职工相关业务数据的UC调研(U使用数据,C产生数据),即确定各类信息字段的使用者、维护者和查询者,确定数据使用的关系。调研矩阵工具,在全校范围内对应用系统和涉及到的数据利用现状进行调研,明确共享数据使用的范围,确定数据的UC关系。2、参照学校标准信息编码,确定应用系统的信息编码和标准编码的转化字典,使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保持信息编码同步。3、确定从业务数据库进行抽取、清洗、转换的业务规则,以将目前分散在各个业务应用系统,采用不同规范编码的数据通过一系列工具进行整合,并集中储存到公共数据平台的数据库中,作为全校范围内全面完善而且规范的数据源。为现有业务系统和将来需要建设的应用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资源。3152认证集成对于数字化校园已经建设的各类应用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集中提供统一的认证接口,各个只需要调用这些接口,即可以完成统一的身份认证和登录的功能。平台提供的接口包括了目前主流的应用系统开发语言的接口,包括面向JAVA系统的JAVA接口、面向ASP系统的COM组件接口、面向PHP系统的PHP接口、面向C、C系统的C接口。对于原有系统无法进行改造的情况,平台提供伪认证的方式来完成统一身份认证。认证集成后,用户的管理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集中进行,应用子系统不单独维护用户信息,所有的用户信息均来自于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原则上要求统一认证用户库中的用户基本信息数据是相对完整的,各子系统的用户基本信息数据是该系统用户数据库的子集。对于有WEB的应用系统,做到单点登录。3153门户集成门户集成主要完成学校应用系统信息查询服务的集中,使用户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入口内,使用所有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查询服务。信息门户平台采用的信息发布方式主要有简单的URL链接集成这里集成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主界面上有固定的链接,用户点击链接进入系统;需要认证的系统集成这类系统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邮件系统,信息门户提供凭证登录服务,保留系统的用户名/密码,使用户只需要在第一次输入,以后点击连接,直接进入这些系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集成方案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调研规划应用系统对外提供的服务内容,筛选需要通过门户发布的服务;调研用户需求,以共享数据平台作为基础,开发整合部分增值服务;以办公桌面系统作为服务提供入口,在门户中整合其他个性化的师生综合信息服务。32应用软件系统建设321人事信息管理系统3211建设目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细节繁多,且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业务特性包括如下内容人员分类管理的多样性对教职工进行复杂的分类及管理,需要按照人员的编制、学历、学位、专技职务、职务、应聘单位性质、所属校区等进校分类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书面材料与外界联系多,涉及校内个院系及众多职能部门以及校外部门人事处内部办公室之间信息交互频繁保密要求高人员工资、津贴数据,人事档案等都有较高的保密要求。人事处是体现学校管理及服务水平的重要部门,客观上要求必须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辅助办公及业务处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领导、全校教职工的满意度。目前,中国高校人事改革不断深化,聘用制度、考核制度、分配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事改革除了对人事部门和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外,也对信息化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引进的信息化系统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制度和新的流程,能够自适应变化的需要。系统主要是对全校教职员工从入校到调走或离退休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是整个信息化校园的关键系统之一。它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人事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和组织,为全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重要的教职工基础数据,系统促进人事管理部门业务流程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212功能规划1、组织结构管理实现了对学校行政机构详细属性的维护,进行学校组织机构的增设、撤销和合并等。2、教职工信息管理实现了对教职工基本信息的维护、变更及快照管理,具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简历、学习简历、家庭情况、语种情况、奖惩情况、培训信息等,支持学院(部处)及人事处的各级审核。3、人事调配管理实现教职工各类调配管理,具体包括新进人员的管理,帐号分配、信息登记和审核校内调动管理,可根据一定条件对人员调动进行预测,并维护校内调动人员的相关信息人员离校管理,实现对人员离校的信息登记,以及人员状态的改变,打印离校通知单,并作为离校手续办理的依据。4、合同管理维护教职工合同的基本信息,实现合同到期后提醒功能,并对即将到期的合同进行续签申请、审核、确认。5、退休管理实现对教职工从正常在职状态到离退休状态的转变过程,可设定条件,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离退休人员进行预测。7、人员相关信息变更提醒主要实现对影响工资的信息在系统的首页给用户提醒,如新进人员提醒,人员离校提醒,离退休信息提醒,校内调动提醒,行政职务变动提醒,专业技术职务变动提醒,学历信息变动提醒等;其他重要信息的提醒功能8、统计上报主要实现学校需要的统计报表以及需要上报教育部和人事部的上报报表,提供学校自定义报表、国家教育部的高校基础报表等报表的统计打印功能。322人事招聘管理系统3221建设目标招聘管理子系统通过内、外网的结合,实现了网上招聘的管理,应聘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提交简历,应聘岗位,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系统对大量的简历进行筛选、审核。审核流程通过工作流可以自动转到相应的审核环节,招聘过程透明,易于监控,也便于应聘人员了解应聘的过程。大大减轻了招聘管理的工作量。3222功能规划1、网上招聘管理包括岗位设置、发布,应聘信息审核、进展监控和应聘情况统计等。2、人才引进管理包括引进流程设置、引进人才信息登记、信息审核等。3、录用管理包括针对招聘人员的录用管理和针对引进人才的录用管理。4、招聘网站招聘网站是供校外人员应聘的网站。校外人员通过互联网可以查看招聘政策、查看招聘岗位、填写个人简历、应聘岗位、查看录用结果等。323学工管理系统3231建设目标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涉及奖惩贷助等学生在校期间与生活相关的繁杂事务,每年的评奖、贷款、资助等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种纸质的表格文档更是堆满文件柜的每个角落。与此同时,学生办理一项事务需要跑很多部门,院系、教务处、学生处,工作效率低下,引来很多抱怨。学工管理系统即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是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了除教务以外几乎所有与学生相关的内容。作为学校信息化的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学工管理信息系统在学生从招生到就业的过程中,从学生、生活、思想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系统的建设将达到以下目的1、支持各项学生工作的数字化,促进学工部、团委各科室和各院系学生管理人员的协同办公,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2、为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人性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3、提供完善的查询统计、报表制作功能,辅助领导决策;4、整合并规范学生管理业务,实现全校学生管理模式规范;5、与校园信息化无缝集成,并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满足历史数据的平滑接入和校内外各企事业单位、教委、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外部数据需求。3232功能规划1、学生综合管理实现对学生综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综合测评管理、学生档案管理、投保理赔管理等及部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维护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解决基本信息的初始化、组织批量学生基本信息确认、处理日常学生基本信息变更等问题。综合素质测评子系统可对测评方案进行管理,并进行参评环节的具体设置。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可对学生的档案进行全面的管理,内容可包括档案的创建、入档、抽档、借档、调档,并提供各类相关报表。投保理赔管理子系统包括组织投保管理、自愿投保管理、续保申请、续保审核、理赔信息的维护、个人查询及提供各类报表。2、奖惩管理对奖学金、荣誉称号、违纪处分的种类及审核流程进行管理,提供奖学金、荣誉称号的申请、开通、提名、破格提名、自动评定及信息公布等功能;系统可对奖学金的资格及数量进行限制。系统也提供违纪处分的院系上报、信息审核、处分登记、撤消、解除和查看,并提供各类报表及数据分析。3、资助管理实现对困难生管理的资格申请、认定和撤销,助学金、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的申请、审批、发放,勤工助学岗位的发布、培训、申请、审核报酬发放,学费减免的申请与审核。4、思政队伍管理包括政工队伍的建设、班主任及辅导员管理及各个院系学工管理员的管理,实现对政工队伍、带班、日志以及培训考核的管理等。324就业管理与服务系统3241建设目标对高校而言,在协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工作上,除了给予必要的就业培训指导外,直接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做法已被广为接受,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桥梁作用仍然停留在邀请企业进校现场招聘层面,由于现场招聘的地理局限性和空间局限性,使得需求和供给出现矛盾,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这一矛盾。就业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帮助学校更好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广泛地吸引各种形式的企业和用人单位进入校园招聘,为就业管理工作,吸引企业、服务毕业生,全面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系统应集匹配、撮合、宣传、管理、指导于一体,服务于学校、企业和学生。系统的建设应达到如下目标1、提供发布各类就业指导信息、招聘会信息等,管理毕业生、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实现网上签约管理等功能,有效的协助就业管理人员高效完成各项工作。2、提供实时查询就业方面的常用统计报表及分析数据等功能,方便学校领导实时查询就业情况,掌握就业动态。3、帮助学生得到及时、快捷的招聘信息,定制个性化招聘信息,建立个人档案库,参与企业定向培养计划,系统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与企业、校方在线交互,从而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与选择。4、方便用人单位进行招聘信息发布、毕业生信息查询等操作,获取最真实的毕业生资料,“因材施聘”。3242功能规划就业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大用户群,即学生、企业、就业管理部门,系统拟包括以下功能1、学生求职提供毕业生信息管理,学生可在线制作个人简历,并进行简历投递。系统提供职位搜索、招聘月历、招聘会信息查询等面向个人的服务。系统支持在线完成就业推荐表,并进行毕业去向的登记。2、单位求才为用人单位提供公司信息注册、职位发布、人才搜索、简历在线收集、笔试面试信息的发布等功能。用人单位可在线预约招聘会,并进行学校就业政策及相关信息的查询。3、就业管理就业管理模块主要提供学生、企业与职位信息维护、审核与确认。学校管理员还可以直接发布招聘会信息,并对企业单位预约的招聘会信息进行审核。系统还提供学生推荐表管理、毕业去向管理等信息的维护,并通过就业率统计等报表,指导学校改进就业管理与服务,提升学校就业率。325迎新管理与服务系统3251建设目标每年新生开学前,高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迎新工作准备。新生报到时,需要办理交费、体检、院系报到、分宿舍、迁户口等多项步骤,繁杂的报道流程常常使新生忙碌的穿梭在各个报到点之间,报到高峰时更需要排长对,使得新生疲惫不堪,而且容易出现错办漏办的情况。同时,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可能不一致,为紧张的迎新工作增加更多障碍。手工的迎新管理花费较大的人力成本,系统管理上难度较大,而采用共享的数字信息代替手工模块,在工作流程上将大大简化的报道流程,还是行政管理上将为各级部门及管理人员提供便利,系统将极大的提高迎新管理的工作效率。迎新管理与服务系统应是一个涉及新生入学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全体新生及家长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建设使参与迎新的各相关部门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流动,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业务管理范围。面向学生的迎新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将为学生及学生家长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的新生入学服务。通过迎新系统将达到如下目标1、避免迎新现场拥堵现象出现,缩短报名时间,简化报道手续,提高处理速度,减少学生在注册现场之间的往返;2、数字资源共享,使学校各部门及时了解学生报到信息;3、与校园一卡通系统紧密联接,使各系统形成完整的数据流,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4、指导学生快速熟悉校园生活;5、节省人力与设备费用,统筹安排资源使用;6、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实时数据的提供,使迎新工作人员能够提供及时的服务;7、快捷的统计功能,提供缴费名单,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功能限制,杜绝恶意欠费现象;8、改进决策系统,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系统的上线将充分体现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也标志着学校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使新生及新生家长在入学伊始就能强烈的感受到学校高新技术应用的氛围和学校服务工作的高效有序。3252功能规划迎新系统分为数据准备、现场迎新、场外迎新三个紧密联系过程。根据学校迎新工作涉及业务部门及工作流程,规划学校迎新系统涉及到部门包括校长办公室、总务处、财务处、教务处、后勤服务公司、团委、保卫处、各院系、校医院等。系统功能规划包括迎新网站、迎新管理及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连接了学生处、财务处、校医院、后勤处、校园卡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应用,覆盖了新生报到的整个流程。1、数字迎新管理系统迎新系统中可用条型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学生持带有条形码的通知书或一卡通报到并确认身份。在迎新系统内,共享的新生数字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了实物的流动,以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的操作,大大简化的报道流程。2、实时的监控系统,支持统计和查询系统应实现对报到步骤、流程进行实时的网上监控。学校各个部门和相关的院系可以对业务处理进程进行实时的查询、统计,随时掌握新生的动态,杜绝新生欠费,加快绿色通道、检疫等工作的快速处理,并随时调整工作安排。新生也可通过迎新网站,查看自己报到的完成情况以及个人基本信息和交费明细,实时办理报到的相关手续。3、对相关业务系统进行良好的集成迎新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业务内容与数字校园其他业务系统的交互频繁。需要集成的系统包括数据集成平台、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等。在系统建设时应采用与全局统一的数据结构,为迎新工作中庞杂的各项业务的提供了高度的数据共享和流通。4、严密的安全保障系统的操作安全性由网络登录验证、数据库登录验证、应用系统使用验证三级组成,客户端应有分级授权和验证机制,同时在数据传输、存储、备份恢复等过程中保证数据的高度安全性,在方便业务处理的同时保障新生数据的安全。326注册管理系统3261建设目标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学生恶意欠费等一系列的问题,尽快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有效遏制已迫在眉睫。学生注册系统整合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图书馆系统以及一卡通系统,为借阅图书,刷卡消费、选课查询成绩等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注册管理系统将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管理思想和教育管理思想溶于系统之中,采用数据驱动、分级管理、组件化部署、模块化组装的设计思路,实现高校学生注册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最终达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目的。3262功能规划1、学费缓缴管理可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查询全校学生的学费缓缴情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在系统中申请学费缓缴,辅导员、院系学工负责人、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学费缓缴申请进行审核。2、缓注册管理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查询全校学生的缓注册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在系统中申请缓注册,同时对学生的缓注册申请进行审核。3、报到管理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查询全校学生的报到情况,对于一卡通,系统提供接口可将学生的刷卡数据集成到系统中。4、注册管理学生可以进行个人的注册,也可以有系统管理员进行手工注册。5、查询统计包括了对缴费信息的查询、院系缴费的统计、注册信息查询、院系注册的统计等。327离校管理与服务系统3271建设目标毕业生离校管理过程中包含归还临时贷款(本)、结清学费(研)、归还医疗欠费、处理网络帐号、结清开放上机费用、归还图书馆图书、办理户口迁移、办理组织关系迁移、领取报到证、归还IC卡、退宿舍、领取毕业证几项。离校管理系统的搭建即是为了方便毕业生进行校级离校手续与所在院系之间离校手续的办理,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业务管理范围。服务涉及学生离校管理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系、部门以及全体毕业学生提供综合管理服务。通过离校管理系统建设将达到如下目标1、为学生办理离校手续搭建了统一的办公与服务平台。2、实现毕业生离校相关的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流动,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业务管理范围。3、通过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使学生在校数据更为完整。例如学生毕业数据转换为校友数据加入校友数据库,实现毕业生数据与校友库数据的无缝连接。4、离校管理系统应实现对报到步骤、流程进行实时的网上监控,使得各院系分散的迎新工作更加规范,提高了新生报到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便于学校统筹安排。3272功能规划根据学校迎新工作涉及业务部门及工作流程,规划的迎新系统流程涉及如下部门校长办公室、总务处、财务处、教务处、后勤服务公司、团委、保卫处、各院系、校医院等。离校服务涉及学生离校管理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系、部门以及全体毕业学生提供综合管理服务。在与毕业生离校相关的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流动,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业务管理范围;离校服务将学生毕业数据转换为校友数据加入校友数据库,实现毕业生数据与校友库数据的无缝连接。离校服务系统功能规划包括离校信息服务、离校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离校手续办理管理、离校情况查询与统计分析等功能。328科研管理系统3281建设目标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内部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科研的进展、成果的获得、经费的使用、效益的高低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科研管理的内容包括对科研计划、项目、成果、经费、人员等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当前,科研管理人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数据,完成各类审查报表,这些数据可以分析、研究和发现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为科研服务,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变化。加强科研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通过管理促进科研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则是今后科研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校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以项目管理以及成果转化为核心,系统的建设将达到以下目标1、科研处各科室协同工作,实现内部无纸化办公2、整合并规范科研业务,实现全校科研管理模式规范3、数据统一存储,实现整个学校科研信息的共享和一致4、提供完善的查询统计功能,辅助领导决策5、贯彻科研处“服务于全校”的理念,提高服务水平3282功能规划1、机构管理科研机构管理主要是针对科研机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查询统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科研机构基本信息、科研协作机构信息、科研机构经费信息、科研机构承担课题信息、机构成果信息、机构仪器设备信息、机构人员组成信息等。2、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对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科研项目的申请、申报,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项目协作信息,科研项目人员工作量信息等进行维护和管理。项目类型可分为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项目管理的流程顺序为项目立项管理项目过程管理项目延期管理(可选)项目结项管理。3、成果管理科研成果管理主要是围绕科研鉴定成果信息,专利成果信息,获奖成果信息、成果转化信息的维护管理。4、基地管理基地管理主要是针对学校的重点研究基地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等进行集中管理。基地包括国家/省市基地、校内基地、产学研基地。5、学术交流管理学术交流管理主要是围绕论文、专著、学术报告、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信息提供登记、审核、处理、归档、查询和统计功能。6、考核管理考核管理可对考核项进行设置,对人员、机构分日期区间进行考核得分汇总。329办公自动化系统3291建设目标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面向以校长办公室、业务处室为主体,涵盖各院系主要行政办公人员在内的,以办文事务为核心的行政事务协作系统。系统的建设目标如下1、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可靠的信息传递平台,替代传统的纸质方式,规范公文流转过程,提高办文效率与质量,;2、实现远程电子办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常事务时间、地域上的限制,提高办公效率;3、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桌面化的办公环境,基本满足学校管理层的日常业务,实现校办、党办的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4、对于流程事务,提供了待办、催办等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多部门间协调以及处理效率提升的问题。3292功能规划1、收文管理收文管理主要对外来的、部门间的收文的登记、拟办、阅批、下发、承办、二次分办、归档、统计查询功能。2、发文管理实现发文的网上拟稿、部门领导审批、会签、会签意见反馈、审核、签发、印发、归档、各部门承办、统计查询、催办功能。3、督办管理督办管理实现督办单制作、通知、跟踪、人工催办、承办人承办、督办结果反馈、形成督办专报、督办数据统计查询功能。4、请示报告请示报告实现各部门请示报告的生成、部门意见的签署、办公室拟办意见的签署和领导批示全过程,并实现流程的实时监控。5、交办协办用于上下级交办任务或者平级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办公。实现任意发送、同时多人办理、收回、指定办理期限、反馈办理结果等。6、会议管理主要包括会议安排、会议表格生成、会议室申请、会议室信息维护、会议室状况查询等。7、用章管理对单位的用印进行申请、审批、登记,实行规范化管理。8、信访管理主要完成教职工、学生的来信来访、投诉等内容进行登记、检查、办理跟踪等功能。9、通知公告能够撰写通知、在发布之前进行修改和浏览,发布后只能指定范围内的用户能够阅读。并能够进行搜索。10、待办事宜集中管理所有人待处理的内容,可以是公文、也可以是通知等消息。对于有流程的处理结束才转入已办事宜,没有流程的则自己判断。11、工作授权包含公务授权、授权收回、授权设定(人员、时间、事宜等)。3210综合查询系统32101建设目标各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将学校业务的发展和推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教务、学工、人事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建设都只是围绕各个业务部门或单元的业务,学校尚未建立涉及学校整体校情的综合查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无从了解学校整体校情,更无从谈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基本校情分析系统即是利用信息化工具来梳理校情数据、积累信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本科教学的质量监控,为学校整体了解、改进各方面工作提供动态、真实、可靠的依据,促进学校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帮助学校管理部门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32102建设内容基本校情查询主要以学校基本对象(学生、教师、资产)的数据为基础展开分析,采取“泛化”的建设思路,初步体现共享库的建设效果。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按学生来源国家、学生来源地区、生源比重、学生政治面貌、学生性别、学生民族(汉族/非族)等分类的统计。2、教师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生师比、按类型、按年龄段、按院系部门、按学科、按学历、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