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 毕业论文_第1页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 毕业论文_第2页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 毕业论文_第3页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 毕业论文_第4页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 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城市环境要求更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是全球的重要议题。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前提是要正确确立城市发展建设方针和观念,生态城市因此应运而生。在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计划的制定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各种新的问题也浮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尝试就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从生态城市环境可持续方面入手,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和研究。关键字生态城市,城镇化,对策目录摘要I关键字I一、引言1(一)研究的背景1(二)研究基础11、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史12、国内外文献综述1(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二、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意义2(一)生态城市内涵2(二)发展生态城市的意义31、发展生态城市有利于优化环境32、发展生态城市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43、发展生态城市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44、发展生态城市可催生生态文明4三、天津城市生态城市治理现状与模式选择4(一)天津城市环境污染状况治理比较分析41、水质条件及污水处理状况42、大气环境质量状况53、固体废物状况54、声环境状况55、辐射环境状况5(二)天津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压力61、天津的整体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62、天津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生胁迫63、强劲的工业投资对生态建设形成的压力6(三)加快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分析6四、国外经验的借鉴7(一)美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71、构建健全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72、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73、鼓励民间组织的参与7(二)德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81、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82、治理大气污染83、加大污水治理力度、优化水源环境84、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8(三)日本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81、环境保护的立法完善82、以环保技术创新为保障构筑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93、全民参与意识宣传9五、我国生态城市对策建议9(一)健全与完善地方有关法规与规章9(二)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91、建立生态城市技术支撑体系92、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和引进10(三)建立节约型的资源利用体系10(四)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10(五)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10总结11参考文献12一、引言(一)研究的背景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重要议题。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大城市的社会经济都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化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与此相伴随的,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事业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巨大的人口数量激化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同时,我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特有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建设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需要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具体国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二)研究基础1、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史现代的生态城市思想展示了城市与自然的平衡,生态城市尽管是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但其理念源远流长。无论是欧洲的古代城市,还是中国的古代人居,甚至美国印第安人的古村落,都可以看到生态城市的影子。20世纪依次掀起过两次城市生态学的热潮,促进了城市生态研究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并意识到环境破坏的后果。其中,赛尔特的我们的城市能否存在和赖特的不可救药的城市、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等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芒福德也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城市发展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学者之一。70年代以后,人们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兴趣日益高涨,具有代表性的有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生态城市ECOPOLIS的概念于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由“生态学”ECOLOGY和“城市”CITY复合而成。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人类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1975年吉尔斯特成立的城市生态组织以及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生态城市的思想推广开来,逐渐风靡全世界。2、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REGISTERR(1987)1认为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1REGISTERRECOCITYBERKELYBUILDINGCITIESFORAHEALTHYFUTUREMBERKELEYNORTHATLANTICBOOKS,1987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人居环境。CALTHORPE,R(2001)1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即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目前国际上已出现一大批生态示范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澳大利亚的悉尼、坎培拉、哈里法克斯和怀阿拉市,新西兰的怀塔克尔市,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华盛顿和波特兰市区,意大利的罗马,俄罗斯的莫斯科,日本的东京,西班牙的马德里,德国的柏林等2。(2)国内1980年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提出以人类与环境关系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思想3。这种从自然生态系统到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反映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思想,对我国生态城市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李建龙(2005)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不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更是一个以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刘悦秋(2010)5认为生态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生态教育,生态教育的内容应涵盖生态系统、生态健康、生态安全、生态哲学、生态工艺、生态美学等方面。(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生态文明理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建设生态城市,在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可以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二、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意义(一)生态城市内涵197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USCO在“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它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工业化和工业城市的反思,1CALTHORPE,R,FULTON,WTHEREGIONALCITYPLANNINGFORTHEENDOFSPRAWLMISLANDPRESS,20012马交国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6166页3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报1984,419页4李建龙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5刘悦秋城市生态学M气象出版社2010105同时也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尚没有一个被世人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对于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定义也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从理论上分析,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联系上看,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与周围区域紧密联系并且共生的系统。它不仅仅局限在城市地区,还囊括了周围广大的农村地区。2从牵涉的领域来看,生态城市涉及自然环境系统、人工环境系统、城市的经济系统和城市的社会系统,是一个以自然环境系统为基础、人的自身行为为导向、资源流与能源流为血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复合体,是环境、经济、社会统一的共生结构。3从城市的环境方面来看,生态城市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会得到高效合理的使用;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发展,生态容量进一步扩大,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消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和废弃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4从城市的经济方面看,生态城市不再只是一味地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规模,而是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生态城市的规划,科学布局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潜能。生态城市的生产是清洁的生产,通过采用节能降耗、再生循环、污染防治、信息管理等新技术新手段,调整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结构,使得城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效有机结合。5从城市的社会方面来看,生态城市要求人们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的生态意识和正确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构建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生态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舒适智能的生活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公正合理的民主法治、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蓬勃全面多元的文化发展、绿色健康的社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城市中生活,人的个性和才能将得到充分展现。(二)发展生态城市的意义发展生态城市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1、发展生态城市有利于优化环境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其中最要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愈加受到世人的关注,很多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都已经将城市环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投资的重要考察内容。2、发展生态城市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城市,将从经济系统的各个层面对城市经济体产生影响,最终通过彻底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发展生态城市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都曾经历过或正苦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歩引发的如人口就业不足,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公共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态城市是与当前那种空间无限扩张,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问题突出的大城巿发展模式截然相反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髙效的城市发展模式。4、发展生态城市可催生生态文明发展生态城市必然要求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宣传媒体、群众团体等建设主体都成为生态文化的践行者和有力推动者。伴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化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生态文明也会愈加进步,可以说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天津城市生态城市治理现状与模式选择(一)天津城市环境污染状况治理比较分析天津市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保专项工程,如“污染防治工程”、“生态保护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安静工程”,促使天津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推动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水质条件及污水处理状况天津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近年来始终保持良好水平,供水期间引滦和引黄水源27项国家饮用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自2002至2009年均保持100;但近海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相对较差,2006至2009各年分别为60、594、583,583,有下降趋势但基本相对稳定。海河等城市景观河道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2、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近年来,天津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的天数均在300天以上。2008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的天数为322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82,达到最好的状态。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自2006至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9年又出现上升的情况,较上年度上升136,可吸入颗粒物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说明天津在可吸入颗粒物治理方面成效不明显。二氧化硫(SO2)年均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比2006年下降1538。20062009各年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比2006年下降1667。2009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983亿标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了81。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比2006年下降了25。23,下降幅度较大。2006至2009年烟尘排放量在不断下降,从79513吨下降到71323吨,下降了8190吨,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通过计算数据可知,2006至2009年各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93、9862、996、99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均为100。3、固体废物状况天津近年来虽然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从2006年1292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1516万吨,但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比2006年降低了46。3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在逐年攀升,并且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均在98以上,显现出生产工艺及利用效率的进步,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条件,但是在工业固体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方面效果不好,2006至2009年各年工业固体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8。03、79。43、78。7、33。29,呈明显下降趋势。4、声环境状况天津近年来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具体数据可见下表3。4。2009年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7分贝,比2006年下降0。2分贝,与2007年持平,比2008年升高0。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2009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7分贝(A),与2006、2007年持平,比2008年下降0。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2009年环境噪声声源按其面积覆盖率大小排序为生活噪声61,交通噪声24,工业噪声14。6,施工噪声0。4,上述数字说明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天津城市声环境的主要声源。5、辐射环境状况截至2009年底,天津市共有放射源应用单位197家,各类放射源总数2594枚,其中类放射源应用单位8家,共有放射源454枚;类高危险放射源应用单位23家,放射源488枚;类放射源应用单位13家,放射源99枚;、类放射源应用单位153家,放射源1553枚。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约11373台,其中移动通信基站8101个(天津市环境保护局,2009)。上述数字说明,各种放射源辐射仍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强化各放射源单位站点监管能力和技术指导。(二)天津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压力1、天津的整体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大气、水、垃圾、噪声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规划目标相比,总体环境质量尚有一定差距,环境资源基础还比较薄弱,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2、天津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生胁迫2006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对1949年至2006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城市城市化率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并首次发布城市化率排行榜,天津为60。09,位居全国第三。天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对天津市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因为城市化的聚集效应会推动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高度集中,进而通过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交通扩张等产生的废气、污水、固体废物、垃圾需要向外界输出,给天津区域生态系统造成强烈的生态胁迫效应。3、强劲的工业投资对生态建设形成的压力虽然环境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的必然结果,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生产剩余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工业企业排放出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工业污水、污气、污渣日渐增多,将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受到侵蚀,对生态环境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十二五”时期是推进天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2010年,天津工业总量将达到1。7万亿元,天津工业总量“十一五”末期比“十五”末期增长了1。4倍,净增近1万亿元。五年后即“十二五”末期,天津工业总量将翻番,达到3。5万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均比“十一五”末期翻一番1。1吴巧君天津“十二五”末工业总量将达35万亿天津日报,2010113(三)加快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分析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便遭遇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从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到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的日渐增多。由于不顾自然规律的约束和生态域值的限制,盲目地掠夺自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生态绿化危机、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入侵的范围和影响在逐渐扩大,全球变暖、淡水枯竭、水土沙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程度等都在日益加剧,自然生态相对稳定的循环链条一次次被局部打破,这使人类的生产、生活直接受到了巨大威胁。2010年111月环保部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49起,受理举报环境污染事件1469件。因此,为摆脱和应对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就必须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而遏制环境恶化的局面,避免不良生态事件的发生。四、国外经验的借鉴(一)美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1、构建健全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美国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分为联邦、州、地区和地方四个层次,各层次政府根据实际制定地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齐全完善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体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繁荣同步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国家良好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有力的法制保障。2、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生态环保技术是涉及到多种学科的高新技术,技术含量高。美国环境保护局下设有研究和开发办公室,专门负责环境科技研究,同时各州、市、大学、企业还有许多环保科研机构;加强政府与企业和科技界之间的合作;另外联邦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能源部、交通部等都积极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3、鼓励民间组织的参与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日益严重。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传统的自然保护组织和各种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有力地推动了非政府环保组织迅速发展起来。非政府环保组织是以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为主旨,为保护环境或解决特定环境问题进行活动的环境保护民间公益组织。(二)德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1、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提升也是促使生态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前进的重要推动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属性说明它并不完全是政府职责范围的任务,因此,提升和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能促进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低是衡量人类社会是否步入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国构建了一个由政府、民间和学校三方共同组成的环保网络教育体系。2、治理大气污染城市化发展中,大气污染是制约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因素。当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其自身净化能力时,大气原有的动态平衡将被打破。大气污染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气环境的保护成为城市化保护的主要任务。德国通过持续减少向空中排放颗粒状及气态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来实现大气保护、防止污染的目标。3、加大污水治理力度、优化水源环境德国的供水水量、水质、排水污水处理由环境保护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德国水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水生态平衡,使得水质状况符合居民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对供水量的长期需求。国家水务法规定“所有河流都是国家财产,由国家负责管理;任何取水、用水、排放污水必须提出申请,只有在不对水体造成危害、不影响供水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批准。”4、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德国是欧盟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标杆国家。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为了控制污染、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三)日本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1、环境保护的立法完善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着力推进环境立法工作,强调环境治理要做到有法可依。日本政府从环境省到地方都制定了较完善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备的环保法律体系,而且日本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相当全面、细致,标准严格,措施得力,真正做到有法能依、有法可依。2、以环保技术创新为保障构筑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环保产业是为应对环境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等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环保技术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内生原动力。环保技术创新是环保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对提升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在环保产业领域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技术和经验。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注重研究开发环保技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全民参与意识宣传日本环保节能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教学中都将环境保护科学的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环境问题具有社会性,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赖于社会公众的高度参与。公众高度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了绝大多数日本民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在日本公众参与到现代环境管理、环境立法、维护生态平衡和共同的环境利益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准则之一。五、我国生态城市对策建议(一)健全与完善地方有关法规与规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尽快建立健全由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构成的适合实际情况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法规体系,包括制定地方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办法,将之纳入法治轨道,以确保生态城市建设实施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在有关法规中,要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路线和途径,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机构,有关生态城市建设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监督、奖惩措施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二)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1、建立生态城市技术支撑体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形成环境工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以及生态修复等在内的生态城市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开发引进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引进用于消除污染物的先进实用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引进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引进生态工业的关键联接技术、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引进生态农业的关键联接技术,如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畜禽粪便的沼气化利用技术、农业薄膜综合利用技术等;开发引进再生资源利用技术。2、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与大学联合培养环保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加强环保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环境评估、人才培训等方面作用。加强人员培训和科技信息交流,大胆吸收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经验和理念。鼓励外商参与生态建设项目、兴办产业,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三)建立节约型的资源利用体系以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为导向,以资源的有序有偿、集约高效、循环利用为原则,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优化土地资源、水资源及能源等资源的利用,建立节约型的资源利用体系和稳定的供应体系,提高资源的承载力,切实消除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为此重点建设资源管理体系、强化资源合开发与保护以及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四)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为公众的参与创造条件,把公众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充分发挥其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生态理念和环保知识,力建立环境诚信制度,公开环保政务信息、扩大公民对生态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生态建设项目的投资和经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