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_第1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_第2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_第3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_第4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8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A图上有些什么呢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16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7“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18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代词B名词C动词D语气词19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A陈述句B疑问句C祈使句D感叹句20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21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A道德感B归属感C美感D理智感22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A先天气质差异B个性特征萌芽C个性初步形成D个性基本定型2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A12岁B23岁C34岁D4岁以后24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A动词B名词C形容词D连词25下面有关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A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B游戏以想象为条件,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游戏C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D合作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形式2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A距离知觉B方位知觉C大小知觉D形状知觉2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A动作B言语C表象D情绪28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29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A直观的概括B语词的概括C动作的概括D知觉的概括30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一般是在A2岁后B3岁后C4岁后D5岁后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怎样科学地组织幼儿复习2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有何优缺点3简述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4简述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1试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2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四、案例题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5分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你觉得琪琪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2A3B4C5B6C7A8C9A10C11A12A13A14A15C16B17B18A19B20D21B22C23B24D25C26A27C28B29B30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21优点能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利用特定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2缺点由于幼儿在实验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导致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局限。31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2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3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等。41缺失缺少兄弟姐妹和儿童玩伴;2独特经历比较特殊;3家长子女关系5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61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情感上逐步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2依恋有三种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2010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下载点击数842更新时间201153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2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A理想B动机C需要D志向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开始形成的。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5在一定程度上说,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12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20布鲁姆认为,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岁B15岁C17岁D19岁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25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二、填空题1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需要和_需要两种。4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5兴趣有三个特点_、_和_。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及_、_方面。7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和_。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及_。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和_。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和_。三、名词解释1个性2自我意识3需要4动机5兴趣6气质7性格8能力9智力分化论10智力复合论11智力内容变化论四、简答题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简述个性的结构特点。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4简述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5简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7简答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12什么是“掩蔽现象”五、论述题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六、案例分析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17C气质相对稳定。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二、填空题1个性2自我意识3生理社会4动机5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6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指向性7性格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8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9能力气质性格10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三、名词解释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四、简答题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优势需要有所发展。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五、论述题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A自我意识B态度C认矢D移情2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C性别角色的发展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3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父亲B同龄人C母亲D教师C产生了性别行为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4、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榜样B强化C父母的惩罚D挫折5、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社会文化B电视C家庭D幼儿园6、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A放任型B溺爱型C保护型D包办型7、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B具有了性别概念C产生了性别行为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8“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A社会性B自然性C共同性D差异性9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A亲子关系B同伴关系C性别角色D攻击性行为10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项不正确。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11重视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A思维B智力C认知D社会性L2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A智力B个性C情商D智力L3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种孩子可能属于依恋类型。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迟钝型1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迟钝型15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中发生的。A游戏情境B语言情境C社会情境D家庭情境16“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A民主型B专制型C独断型D放任型17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结论。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18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19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A与生俱来的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C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D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20下面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A同情B独立C智力D关爱二、填空题1_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2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3_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4_是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5_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6攻击性行为分为_和_。7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二是_。8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_、_和_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9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_。研究证明,_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10_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也可以作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三、名词解释1社会性发展2亲子关系3性别角色4性别行为5男女双性化6亲社会行为7攻击性行为8社会性9挫折四、简答题1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如何对儿童发展起作用的2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3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父母是怎样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的5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简述什么是社会性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7简述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8什么是男女双性化9什么是移情移情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有何作用10简述幼儿移情发展的特点。11请给攻击性行为进行分类。12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五、论述题1试述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2如何看待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3分析亲子关系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4试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六、案例分析1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躲着他。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2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中,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据此案例回答问题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移情是指在觉察到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2D亲社会行为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3B同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4D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而不是其他。5D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的小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6A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是三种典型的类型。7B能区别男女,说明幼儿具备了性别概念。8A这句话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9C性别角色是关于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10D惩罚并非一定是抑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11D传统教育仅强调人的智力、思维方面,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12C情商决定论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13A回避型表现为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14B安全型依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15A幼儿的社会范围小,社会交往情境大多都是游戏中进行的。16D放任型亲子关系容易产生这种不良品质。17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18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19D儿童社会性是后天形成的,是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实现的。20C智力是智商的内容。二、填空题1社会性发展或儿童的社会化2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3性别角色4性别行为5亲社会行为的发展6反应型攻击性行为主动型攻击性行为7幼儿与成人的关系或亲子关系幼儿与同伴的关系8对各种是非标准的掌握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道德行为9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10移情三、名词解释1社会性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JL童_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2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3性别角色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4性别行为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5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特征是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男性特征;温和、文雅、愿意献身女性特征。这种双性文化理论强调,应该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而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6亲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是儿童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提高集体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7攻击性行为指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分为反应型攻击性行为和主动型攻击性行为。8社会性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人们为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9挫折是造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四、简答题1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满足孩子爱的需要即希望被别人疼爱和安全需要即觉得有人保护自己而实现的。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儿童进行探究学习和与他人交往的前提。2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应注意的问题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作出反应。3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4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孩子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从孩子刚出生,母亲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5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1父母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攻击性,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2榜样。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3强化。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成功运用攻击性策略控制同伴,攻击性行为会增加、增强。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牛的主要原因。6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例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则是动态的过程,是一种逐步建构的过程。新生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理结构的生物人,不具备社会属性。客观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不认得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接受社会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并将这些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自觉遵守。这就是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7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2在专制型家庭中,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3在放任型家庭中,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8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特征是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男性特征;温和、文雅、愿意献身女性特征。这种双性文化理论强调,应该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而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过分划分两性不同的作用会妨碍男女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因此,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对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意识到,至少在学龄前期,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9移情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作用表现在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导致亲社会行为;移情可以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10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移情能力的水平随儿童完成任务的难度而变化;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11依据不同角度,可以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不同的分类言语性攻击与生理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可接受的攻击和不可接受的攻击等。在早期分类中,广泛认可的是把它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还可以分为反应型攻击性行为或主动型攻击性行为。反应型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愤怒或发脾气,失去控制;主动型攻击行为表现为物品的获得,欺侮或控制同伴。1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破坏玩具、物品或直接争夺;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五、论述题1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对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从现代教育观念看,让儿童“学会做人”的教育远较知识和智能教育重要。重视社会性教育这一主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完美的人格对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例如,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对其事业的成功是有帮助的。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人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这是由于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在此阶段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人特点,可以说,某些行为方式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幼儿期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好坏,将是以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并对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幼儿期应该注重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2对学前期独生子女的社会发展,应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