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赣州市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赣州市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赣州市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赣州市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赣州市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2、承办单位章贡区水南中心小学3、承办单位概况水南中心小学(本部)创校于1950年,坐落在赣州市新城区水南镇金龙路12号,学校占地面积1972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061平方米。该校区于2011年8月经章贡区教育局同意,移交至赣州市第一职业学校使用。水南中心小学(南区)坐落在赣州市水南镇南桥村,学校占地面积453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853平方米。该校区经章贡区教育局同意移交至水南高楼小学过渡。2011年8月,水南中心小学两校区(本部和南区)搬至原水南中学过渡,现有一至六年级,共28个教学班,1250名学生,教职工72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高级教师30人,占416,小学一级教师26人,占36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19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6、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7、赣州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8、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江西赣州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13、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建筑方案设计;1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与编制过程1、项目提出的理由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急速提高,章江新区已成为赣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按照赣州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章江新区规划区人口发展规模为30万人,总用地面积为18332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039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1540万平方米(其中现状已建成的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规划新增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约1376万平方米)。近几年来,赣州市按照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人口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章江新区作为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发展迅速,人口迅速集聚、增加。但是中心城区在迅速拓展过程中,中小学规划没有及时跟上,相应的学校建设也未能及时跟进,中心城区学校建设重维修改造,轻新建、扩建,特别是学校新建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造成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布局不合理,学位供需不足,教育资源严重紧缺。为加快章江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和谐章江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优质、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早在2007年,章贡区就提出中小义务教育新、扩建项目,增加必要的教学、生活设施,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3月,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了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该规划的出台将有利地促进中心城区中小学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整合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章江新区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的需求,预留基础教育的发展用地,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健康发展。为加快章江新区小学网点优化布局,缓解章江新区小学生的入学压力,逐步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和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根据规划建设的要求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章江新区H27地块新建水南南桥小学。2、项目编制的过程受水南中心小学的委托,赣州市中韵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组织专家成立专家组,对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写专家组按照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依据对章贡区全区教育资源的调配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中心城区建设整体规划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就目前已确定的校址的生态环境,水、电资源及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项目研究的范围1、在调查分析章江新区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建设新小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办学规模进行论证,并设计出可行的方案;3、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提出环保与节能措施;4、提出项目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项目实施计划;5、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分析,提出资金筹措和招投标方案,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H27地块内(详见地块位置图)。二、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规模新建一所完全小学,设计规模为36班,容纳学生1620人,教职工人数90人。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8308M2,约275亩,总建筑面积8319M2。本项目拟建一栋教学综合楼(含教学楼、行政办公楼、辅助教学楼),建筑面积为7630M2,一栋服务楼建筑面积为650M2,配建值班室,建筑面积为39M2,以及校园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绿化工程等。2、建设目标解决赣州市章江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扩充章江新区小学容量,同时,加快章江新区中小学建设步伐,释放河套老城区中小学容量不足的压力。计划用1年的时间,完成对水南南桥小学的新建任务,力求将该小学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在创建有形校园的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特有气氛。三、主要建设条件1、符合章贡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本项目拟建在章江新区H27地块内,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章江新城区学生容量,加快章江新城区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缓解城区小学的入学压力,优化章贡区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区政府鼓励和支持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区政府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支持南桥小学新建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3、新建校区的建设条件优越。学校建设场地平坦,校区二面与道路相连,交通便利安全,基建造价低,便于整体规划;供水供电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良好。四、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3303元。其中建安工程1902万元、教学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350万元,其他费用894万元(含土地征用费用770万元),预备费157万元。具体详见“总投资估算表”。2、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投资全部由区财政予以统筹安排解决。五、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在校学生总数可达到1620人,有利于章江新区区域范围内学校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本项目体现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是一项积极的公益性事业。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建设地址章江新区H27地块用地性质学校用地总用地面积18308M2总建筑面积8319M2计算容积率面积8030M2不计算容积率面积289容积率044建筑密度138绿地率40建筑高度(层数)教学楼4F建筑间距教学楼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主要出入口方向章江路机动车停车位56个东5米寻乌路南西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北5米第三节结论与建议一、本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基于学校的建设场地已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并能满足所拟建项目的要求,其次,是所必须的大部分基础设施由市政公用设施提供,包括供电、供气、通信、污水处理、交通等外部公用设施的条件。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土建施工中,会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形成局部的水土流失。一方面要求建筑施工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学校负责施工的人员(或者校方委托的监理代理)也应重视这个问题。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事业,关乎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民族振兴,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是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发展教育来引领和支撑章贡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章贡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项目建设符合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符合江西赣州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扩大章江新区的学生容量,加快章江新区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步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缓解章江新城区小学入学压力,提高章贡区总体教育水平,在完善扩大教学规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效益显著,建议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抓紧建设,使项目能按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采用必要有效的措施,控制和规避风险,以期达到预期效益。本报告认为,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项目建设地区基本情况一、章贡区概况章贡区是赣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为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国土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64个行政村、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482万。章贡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城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景色秀丽,章江和贡江在宋代古城墙下汇流成赣江,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章贡区历史悠久,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以来,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历代为郡、州、路、道、府的治所。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是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章贡区境内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有84个旅游资源分布点和230余处名胜、古遗址、古建筑和纪念地,尤其是荟萃了众多以宋代文化为特征的文物古迹,其中有开城市“八景文化”之先河的八境台、名闻遐迩的郁孤台,有迄今为止我国仅存的保护最好的宋城墙和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有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的艺术宝库通天岩和我国仅存的有绝对年限可考的宋代慈云塔等。被专家誉为“宋城博物馆”。章贡区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省首批园林城市等称号。近年来,章贡区紧紧围绕“依托主城区,建设新章贡”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六大工程”工作部署,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27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1384亿元,增长342;地方财政收入758亿元,增长282;财政支出174亿元,实现“三年翻番”,增长49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9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7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6448元,增长169。二、章江新区概况章江新区位于赣州市河套老城区南部,范围为由赞贤西路、长征大道、赣江源大道和章江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为1257平方公里。其中以兴国西路、兴国中路、长征大道、新赣州大道和橙乡大道围合的区域为核心区域,是城市重点发展范围,总面积约367平方公里。根据新城市规划,赣州城区将分成六大片区(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开发区片区、水东片区、峰山片区、赣南大道片区)。其中,章江新区是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高档综合区,成为新赣州的行政、文化、体育、娱乐、商业、金融、贸易和居住中心,成为赣州中央商务区。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该项目的建设是优化章江新区教育布局,扩大基础教育资源,满足当地学龄人口就近入学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章江新区区位独特,是城市中心所在,对赣州城市未来发展作用明显,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和空间框架。但章江新城区教育布局不合理,教学设施紧缺,基础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向前发展步伐。因此,加快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是章江新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缓解章江新区教育资源紧缺矛盾,提升新区教育规模和档次,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且有利于满足因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增学龄人口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对优化章江新区教育布局,提升章江新区教育的辐射功能,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城市科学向前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该项目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需要。提供公平的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包括了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当前,章贡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在城乡之间、校区之间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合理差距。本项目有利于增加当地学位提供,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和优质化,推进当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章贡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做出了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决定,并专门成立了项目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项目规划、土地、资金等做出安排,给予优惠政策措施,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章贡区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为该小学的创办和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发展环境。二、有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随着赣州市中心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章江新区已成为赣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外来新增人口的不断涌入,将带来更多的适龄儿童需要教学资源,使得当地人民群众都急切能就近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该项目的实施,凝聚党心、民意,饱含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爱和期盼,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当地人民群众对项目建设将会给以大力支持。三、项目符合赣州市和章贡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章贡区把教育优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城市化进城的要求,科学做好城镇教育规划和建设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符合赣州市、章贡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符合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符合江西赣州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四、项目土地、资金等建设条件已经落实到位。本项目土地属政府划拨土地,区财政将安排足额建设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土地、资金等建设条件已基本落实到位。五、具有较强的项目建设和管理能力。章贡区教育局、水南中心小学具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良好的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组建项目建设筹建小组对本项目实行规范运作管理,完全能够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要求。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一、市场预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急速提高,章江新区已成为赣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按照赣州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章江新区规划区人口发展规模为30万人,总用地面积为18332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039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1540万平方米(其中现状已建成的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规划新增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约1376万平方米),规划有幼儿园15所,小学9所,中学5所。近几年来,赣州市按照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人口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章江新区作为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发展迅速,外来人口迅速集聚、增加,加之新市民公寓、返迁房农民的加入,预测学校将在5年后达到拟建办学规模。根据章江新区城市发展规划,30万的人口发展规模仅有9所小学,所以学校生源市场前景广阔。只要学校能实现其既定的办学条件,达到预期的办学水平,生源是不成问题的。二、项目建设标准与规模分析1、项目建设规模的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3)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2、建设的目标(1)建设基本思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结合章江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和学校建设规划,本着严把标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填平补齐、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的原则。(2)建设总体目标项目建成后,使项目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和学习生活需要,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标准。(3)建筑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分类指导、促进均衡;协调发展、节约资源。3、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表1单位基本指标项目名称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表2单位规划指标项目名称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完全小学面积合计5382671484649689生均面积10837972根据以上国家规范和学校未来发展需要,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按全日制完全小学,建设规模在校学生1620人规模设计,共设36个班,每班学生45人。项目总用地面积275亩(约18308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1513平方米。本项目拟建一栋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为762423M2,一栋服务楼建筑面积为65228M2,配建值班室,建筑面积为3862M2,以及校园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绿化工程等。完全小学面积合计3670477359037002生均面积68595552第四章场址选址第一节选址原则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学校选址应符合以下规定1、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2、节约和效益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节省运行费用。3、安全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战争危害。4、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5、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6、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7、满足发展要求,留有发展余地。选址方案比较根据章江新区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章江新区H27地块新建水南南桥小学,新校址已经过多方领导和专家论证,且能满足上述选址要求,故此研究报告对选址方案不作方案比较。第二节场址现状一、地点与地理位置该小学的建设用地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H27地块,学校建设用地二面与道路相连,北临三明路,东临寻乌路,校区场地现状地势平坦,周边环境适合做为小学校用地。二、校区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本项目建设用地为国有土地,总用地面积18308平方米,约275亩,用地呈方形。第三节建设基本条件一、地形、地貌条件本项目建设场地属赣州盆地、级阶地。拟建场地AA、剖面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属耕地宅基地,AA、剖面东部地势较低为鱼塘、耕地。以拟建场地旁A点(10400M)作基准点,用水准仪导测各孔口高程,现场地地面高程为1001010400M,最大高差约395M。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1、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据27个钻孔的地质资料,勘察场地的岩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八个工程岩土层(1)第一工程岩土层素填土(QML),褐色,黄红色,主要由粘性土夹含少许砖块等杂物组成,稍湿,松散状。厚度060180M。根据经验,该土层物质组成不均,承载力低,压缩性高。(2)第二工程岩土层淤泥质土(QALPL),浅褐色,灰褐色,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无光泽,湿。厚度200650,层面高程991010235M,仅在ZK2、ZK3、ZK5、ZK6、ZK12、ZK13、ZK15、ZK16、ZK20、ZK21、ZK25、号孔钻遇该土层。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软塑状,ES209381MPA,压缩性高。(3)第三工程岩土层粉质粘土(Q3ALPL),棕红夹黄色,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稍湿。厚度19260M,层面高程9379710M,仅在ZK1、ZK4、ZK7、ZK8、ZK9、ZK10、ZK11、ZK14、ZK17、ZK18、ZK19、ZK22、ZK23、ZK24、ZK26、ZK27号孔钻遇该土层。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可塑状,ES9881127MPA,压缩性中等。(4)第四工程岩土层粉土(Q3ALPL),黄色,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慢,无光泽反应,稍湿。厚度030140M,层面高程993210045M,钻孔ZK2、ZK3、ZK5、ZK6、ZK12、ZK13、ZK15、ZK16、ZK20、ZK21、ZK25缺失该土层。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稍密状,ES762941MPA,压缩性中等。(5)第五工程岩土层细砂(Q3AL),黄色,粒径大于0075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较湿。厚度040470M,层面高程98339965M。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稍密状,压缩性中等;(6)第六工程岩土层圆砾(Q3AL),黄褐色,颗粒大于2MM约占总质量54,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含中、粗砂,呈圆形、亚圆形,母岩成份为石英石、砂岩、变质岩,湿饱和。厚度040600M,层面高程91409660M。钻孔ZK2、ZK3、ZK5、ZK6、ZK25缺失该土层。根据重型动力触探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中密状,压缩性低。(7)第七工程岩土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呈泥及小块状。块状结构。巨厚层构造。岩石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无地下洞穴及软弱岩层等。厚度100290M,层面高程91009415M。根据标惯试验,该岩层压缩性低。(8)第八工程岩土层中风化泥质粉砂石(K2G),紫红色,呈较大块体状。岩芯呈短柱柱状,岩芯采取率达7385,岩石质量指标RQD达82左右,岩石质量基本等级为IV级,无地下洞穴及软弱岩层等。层面高程90009282M。2、地下水评价本项目勘察场地所揭露的地层内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上层滞水分布在填土层和水塘中,受大气降雨及周边生活用水的影响,水量较大;孔隙潜水则赋存在细砂层中,初见水位埋深330670M,稳定水位埋深200520M,水量一般,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受季节性补给和排泄的影响,水位有所变化,年变化幅度约200M,对人口挖孔桩基础施工有一定影响。地下水腐蚀性分析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标准第12211225条分析本项目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3、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受力层范围内无岩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4、场地地震效应勘察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按国家地震区域划分图小于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另按赣市规建字【2006】19号文件,赣州市中心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于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场地土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的评价拟建项目场地范围内及其附近无活动性断裂结构通过,区域地壳稳定。无埋藏的沟浜、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稳定性及适应性一般。综上所述,勘察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工程条件一般,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地形地貌,结合建筑物荷载结构特点,考虑技术、经济、施工周期、地区建筑经验,建议本建筑群AA、剖面西部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选在第三工程岩土层即粉质粘土层中。本建筑群AA、剖面东部采用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选在第六、第七工程岩土层即圆砾、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三、周边环境条件本项目东临五指峰路、南临章江路、西临规划的居住小区、北临锦江路。附近有中央生态公园、赣州中学等配套设施,场地现状地势平坦,是理想的学校用地。四、交通条件项目建设点位于章江新区,章江新区已成为赣州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城市道路路网四通八达。新校址两面与道路相连,交通极为便利,地理位置极佳。五、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水、电、气、通信等)章贡区水南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等均由市政公用系统提供,且已接入地块用地,可直接接入使用。六、施工条件学校陆上交通方便,地质条件适宜于建筑,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均已具备,具备大规模基础建设施工的便利条件。本项目建设场地采购砂石方便。其它建筑材料均可由市场购买,不存在材料供应问题。七、政策支持条件项目作为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对推广章贡区义务教育的范围,缓解章江新区小学入学的压力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区政府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支持水南南桥小学新建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使用合理,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建筑平面布置应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设计既要有合理的组合平面,在选址上还要考虑该地段对学生心理发育产生的影响,并合理安排学校用地。学校平面要布局整齐、视野开阔,建筑设计要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感的目标。一、设计指导思想校园规划设计要从教育的需要出发,要富于变化和灵活性。本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力图实现以下属性目标1、识别性具有个性特征、易识别,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2、讯达性便利、亲和,即可望又可及。3、愉悦性有趣味,赋予人情味,富予幻想,自然、优美、健康、和谐、有序。4、时代性具有时代特征,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当代的科技水平和现代感。5、多样性功能和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充实。6、生态性尊重自主,尊重历史,保护生态。二、设计原则本项目建筑设计坚持人性化原则、内外沟通、功能互补的原则、地方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力求把南桥小学设计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高档次、高品位的一流校园。第二节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一、设计理念1、教学空间灵活、生活场所温馨、运动区域方便,整个校园舒适、安全。2、建筑物布置紧凑、造型整体协调。3、充分体现绿色校园设计概念,本着立体平面、软硬覆盖、乔灌高低、庭院景点和花草树木结合方针,实现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优美环境的校园。二、整体风格学校在整体规划设计中,既能传承赣州的本土文化,还要关注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强调素质教育的特点,同时考虑到生态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出新校区建设的三大特色个性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实现学校的现代化。1、个性校园主要体现内在文化特色,在新校区建设中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小学教育建筑的内涵和赣州本土文化的挖掘,融入在新校区规划建设中,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2、生态校园主要体现出校园建筑的风格特色,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校园内尽量多的设计园林空间,保留和人工种植绿化,尽最大可能体现新校区的原生态环境,让学生和自然零距离接触。3、数字校园主要体现现代教育的需求,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使校园内管理和教育、教学手段,高度现代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三、总体规划设计合理的功能分区,不同功能的界定,有机成长的校园。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校园主入口连接寻乌路,为人流出入口,入口离城市道路红线交叉口距离大于70米;次入口连接三明路,为车流出入口。依据用块形状方整、正南朝北的现状条件,在取得较好内部积极空间的同时,主要建筑均正南北朝向布置,形成若干个开放与半封闭的庭院式。进入主校门为庭院式的入口广场,人群在此处得以有序的分流由入口广场到达教学楼的路线为步行系统,主大门进校园穿过综合楼到达体育活动区边界和后勤服务区,整个校院道路系统合理,方便快捷。1、规划结构本方案规划结构“二轴二区”(1)二轴联系轴东面主入口为规划主轴线,北面次入口为规划次轴线,以中心景观为连接点将整个校区分为二区。(2)二区教学区和非教学区以北面次入口为规划的次轴线将学校分为两个区,即教学区和非教学区,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功能分区明确,教学与非教学之间互不干扰而又紧密相连的校园系统。2、功能分区校园内部道路系统把整个校园分为四大功能分区教学行政区、后勤服务区、体育活动区和中心绿化区。(1)教学行政区位于校园中部核心位置,位置合理、交通便利。由两栋教学楼及行政综合楼组成入口广场。通过连廊和庭院把教学楼、辅助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形成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整体建筑。(2)后勤服务区位于校园西北角,由教工食堂合教工休息用房组成。与校园主车道相邻,可直通次入口。(3)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西南面,设有200米跑道运动场一个、2个室外篮球场、2个室外羽毛球场。整个运动区与教学行政区和后勤生活区功能分区明晰,互不影响。(4)校园绿化区位于校园东北部,设置绿化花园,种植四季常青树木与鲜花,配置雕塑等环境小品,在校园中心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公园,成为校园课余公享绿色生态核,是校园内最重要的公享生态空间。3、道路交通系统(1)设计原则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使校园更具人性化。(2)车行车行系统在本规划中做为一整体系统来设计,校园中设计了完善的车行主环路,高效快捷的联系各区,同时车辆在各区外围通过尽端式支路可进入各区建筑,避免机动车对各区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3)人行在学校校内留有大片安全步行区,各功能组团通过步行区,建立各功能区的步行联系。(4)停车场校园内机动车停放分为两块停放。在校园南侧设置了少量的机动车停车位,以满足教室停车的需求;在综合楼架空层设置了另一个机动车停车位,学校有机动车停车位共56个;在对外联系紧密的教学楼布置自行车车位。4、景观绿化系统校园通过轴线强调了秩序的空间。各空间内部通过各种景观、环境及绿化的组合,使学校既强调主导的铁序又丰富了多变的空间。绿地呼应轴线及建筑轮廓,强调点、线、面的组合。绿化、树木、铺地的搭配。既有成片的绿地,又有纵深方向的绿化体系穿针引线,同时又不泛小品景观点缀其中并设置供休息的内廷院,形成以人为本的生态园林绿化。5、集中人流规划上课时学生通过入口广场进入教学楼;下课时教学楼分别设有主要出入口,一层外廊式设计有利于学生向不同方向疏散;就餐时学生食堂设在教学楼西北角,方便学生集中就餐。6、日照分析建筑主要房间朝南北向布置,有利于建筑日照和通风,可降低建筑能耗。教学楼教室和实验室南北开窗,外廊布置在北侧利用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冬季有利于日照。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H。7、消防设计校内有大于4米的环形消防车道,超过25米宽度的内庭院也设计有消防车道,保证消防车能达到每栋建筑下面。各建筑均有足够的疏散口满足各个防火分区。第三节建筑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城镇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7、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等相关学校民用建筑设计规范;8、业主提供的规划设计任务书。二、建筑设计总体构思建筑设计着重要表达的是一个教授知识,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载体,设计重运用现代的技术,多种的设计手法,把一个富有学校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学校建筑形象表达出来。三、建筑主要建设指标分析根据建标【2002】102号精神,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的构成、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采用的基本参数、各项校舍建设的内容等均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序号完全小学36个班校舍建设标准本项目实际指标1生均占地面积为12/人生均121/人2建筑容积率08建筑容积率0443校舍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52/人生均53/人4生均绿地面积05/人生均45/人5普通教室生均使用面积136/人生均145/人6普通教室使用面积61本项目6637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标准446平方米本项目460平方米9200M跑道标准田径场1个1个从以上指标分析可知,本工程的规划建设的各个主要指标均能满足城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建设要求,规划科学合理。四、建筑设计1、功能设计内容新建一栋教学综合楼(含行政办公、实验室、多功能教室),一栋服务楼及两个校门建筑。(1)教学综合楼教学综合大楼为校园主体建筑,以连廊形式将实验楼、行政楼和教学楼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两个庭院。通过主题连廊的穿插,形成校园的“大堂”和“客厅”的功能。(2)服务楼服务楼位于教学综合大楼西北侧,在平面上设计成一字型,由教工餐厅和教师周转房组成,可满足90人用餐,及30位教师午休周转的要求。2、造型设计造型设计以简约为主题,属现代风格,但又不属于时尚的范畴。在强调平面功能的同时,尽量避免过多的装饰,以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寻求建筑造型艺术上的创新与传统文化内涵及符号的巧妙结合。通过对屋面、墙面、门窗的不同材质,色彩,肌理的变化,形成朴实、简练,多样统一的建筑总体风格。在立面设计中充分重视入口门厅、连廊及空调板等细部设计。特别是结合平面,合理设置空调板与雨水管等的位置,减少其对建筑立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建筑外墙色彩以自然柔和的中性偏暖色系列为主,给人以亲切感和家的感觉。主体通过对楼梯间、走廊外墙构件等细腻而又不琐碎的处理,表达健康时尚而不失典雅的气质。群体上通过不同单体的位置的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形象。五、竖向交通设计分别在各建筑单体出入口附近设置楼梯间和疏散楼梯,既满足建筑内部垂直方向上的交通联系的需要,又有利于防火疏散。第四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版)GB50011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二、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三、抗震设防要求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位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场地类别为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四、荷载取值1、竖向荷载恒重(自重、设备重)根据构件和装修尺寸及材料重量直接计算。2、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见下表)项次类别标准值(KN/M2)准永久值系数1教室、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室20042办公室、宿舍20043食堂、餐厅25054书库、储藏室50085厨房(餐厅的)40076浴室、厕所、洗室25057走廊、门厅、楼梯25058阳台35059上人屋面20010不上人屋面05043、风荷载基本风压取值030KN/M2。4、雪荷载基本雪压取值03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风区。五、结构体系选择和结构布置竖向承重体系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立体面型及施工条件,推荐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板体系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等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有梁板肋型楼板,其最小厚度不小于100MM。六、基础设计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基础型式建议如下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埋深较浅的部位,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人工开挖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基槽底清渣干净,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铺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建议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层。基础底部进入持力层浅部即可。2、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埋深较深的部位,建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建议选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桩端进入持力层1倍桩径以上且不小于100米。该桩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桩底清渣干净,桩身强度高,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普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案进行施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做好护壁防塌、防渗、排水工作,注意施工安全,基础开挖好后要清干积水并及时验槽浇筑砼。七、主要建筑材料梁、板、柱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梁、柱箍筋采用HPB235、HPB335级钢筋。梁、板、柱、基础混泥土强度等级为C30,圈梁及构造柱为C20。砌体结构与材料M10空心砌块或空心砖,混合砂浆M75、M50,水泥砂浆M75、M50。第五节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办学规模为1620人,占地275亩,总建筑面积8319M2,由综合教学楼、服务楼等单体组成。市政DN300给水管网已铺设至项目地块,接入给水管,用于生活和消防用水。雨污水采用分流排放,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二、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建筑方提供的市政资料以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三、给排水设计方案1、给水系统设计方案(1)水源分别从寻乌路及三明路市政给水管分两路引入基地,引入管管径DN150,并在基地内成环,供生活及消防用水。(2)用水量计算教职工、学生人均按60升/人天估算,地面及绿化用水按2L/次M2估算,不可遇见水量按总水量的5估算。学校最高日用水量估算项目名称标准数量用水时间时变化系数日用水量学生、教师用水60L/DCAP1710人811026立方米/D绿地用水7320平方米,2L/次M215立方米/D未遇见水量用水量559立方米/D则学校最高日用水量1235M3/D。市政自来水管网可以满足校园供水量和水压要求。(3)给水系统及管材学校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给水系统,进水总管采用DN150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100用套丝丝接,大于DN100采用卡箍沟槽式连接,与其相配的阀门等用丝接法兰连接,管材防锈、防腐按有关规范执行。给水管埋深为10米。2、排水系统设计方案(1)污水系统该工程日排污量按给水量90计,约为111M3/D。采用雨、污分流制,各幢建筑的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汇集校区内污水干管,然后排到章江路市政污水管。(2)室外排水及雨水系统室外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P取1年,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Q3173(1056GP)(L/SHA)(T10)U19径流系数取06。室内雨水系统独立设置,室外雨、污分流。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经小区内的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分别排入寻乌路及三明路市政雨水管。管道沿校园内道路敷设,并沿管道路线设置雨水口和雨水检查井,雨水口和检查井均设沉沙池。3、生活热水供应在校住宿教师宿舍内设置电热水器,以作生活热水供应;饮用热水采用电开水器制备,最大小时开水供应量约为10M3,在每个开水间各设6KW电开水器一台。四、消防系统设计方案1、消防用水量(按最大一栋建筑物计)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L/S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20L/S2、消火系统设计室外消防栓系统。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本工程室外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给水管,并在工程四周形成环状。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并在水泵接合器附近增设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架塑料复合管。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30米,并保证室内任何部位均有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供水,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火灾后期由消火栓泵供水。消火栓泵设于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由设于每个消火栓箱内的远距离启泵按钮控制启动。屋顶水箱储存消防用水18M3。消防泵房内设置216M3消防水池一个。该系统竖向不分区,共设一套水泵接合器。五、减振防噪及管材选用1、减振防噪生活及消防水泵均设减振台座,水泵进出水管均设不锈钢金属软管。2、管材选用(1)室内管道生活给水干管及生活水泵出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4020会议厅26284020餐厅2427556518224025四、系统空调设计根据校方的具体要求和需要设置空调,部分建筑考虑到建筑立面的需要,建议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其他需要设置空调的建筑可采用风冷分体空调器。五、通风及防排烟系统1、通风系统(1)实验室按照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2)其他用房的通风量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卫生间、茶水间,1015次/时换气;、变电间按设备发热量;、高、低压配电间,515次/时换气;、水泵房、热交换器室,5次/时;2、防、排烟系统(1)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的防排烟方式;(2)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和面积超过300的地上房间均设防排烟系统;(3)进、出空调机房和重要房间的送回风管上设70C熔断的防火调节阀;(4)风管穿沉降缝出设软接头,并在沉降缝两侧设置70C熔断的防火调节阀;六、注意事项1、要充分评估通风、空调设备的噪声与振动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消声、隔振措施,使之达到国家或当地有关标准。2、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位置避免在人员逗留区,并要通过稀释或净化达到排放标准。3、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设备均要选择效率高、能耗小的产品。第六章节能和节水方案加强节能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节能工作对整个社会开展节能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的重要一项工作。因此,本项目建设必须遵循资源节约的原则,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资源节约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资源节约工作。一、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建设部计资源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