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11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县环境监测中心业务用房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业主XX县环境保护局4、建设规模建筑面积7865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及配套监测设备5、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6、项目概况为加强XX县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强化本级、带动各级,配全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亟需健全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XX县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及各方面原因,监测站至今尚未建成,给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XX县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工矿企业逐年增加,必须严格控制及监测工业企业的排污情况,所以很有必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站及环境监察队伍,也有其实施的可行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200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中第二十六条明确提出,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提供了建设条件。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项目是为XX县的环境监察、环境管理及其他环境执法工作提供准确合法的数据依据,加强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及水平,推动XX县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保护水资源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7、项目建设内容及期限建设内容建设一栋环境监测中心业务用楼,用于开展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实验室操作、大气及水质监测分析;行政办公用房,为环境监测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及办公接待等;配套环境监测设备仪器及办公设施;环境监测及监察业务楼总建设规模为786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3000平方米;监测站办公用房按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设计,环境监测人员编制按10人设计,监测站办公用房500平方米;环境监察人员编制按15人设计,环境监察办公用房500平方米。其他用房500平方米。建设时间20142015年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66375万元,监测站业务楼118127万;监测设备及办公设备48248万。资金筹措方式争取申请国家投资572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9145万元12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印发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20062010)的通知(财建2006318号);3、关于申报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8】817号)4、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5、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环发200756号);6、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7、贵州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8、关于XX县环境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9、XX县国土资源局证明书及XX县供电局、供排水公司承诺书;10、关于增设县环境环境保护局的通知(平机编199805号);11、关于县环境监测站更名的通知(平机编(2003)47号);12、关于XX县环境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黔环通【2008】175号);13、关于增设县环境保护局下设事业机构及增加编制的通知(平机编(2008)37号);13建设标准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级站西部地区的标准建设面积足够的业务用房并完善其附属设施,配置办公设备;二是按照三级站西部地区的标准配置符合XX县实际的实用基本仪器设备;三是按标准配置、培训能承担全县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及监察人员(培训方式包括由省、地两级站组织理论学习和派人到地区监测站及监察大队参与实际监测、监察工作一段时间)。14建设目的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为XX县的环境监察、环境管理及其他环境执法工作提供准确合法的数据依据一是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说清环境质量状况的能力;二是加强污染源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掌握污染源污染物排污情况和“三同时”验收监测能力;三是加强环境预警和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响应能力;四是加强遥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遥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能力;五是加强环境监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信息化能力水平等。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XX县位于贵州南缘中部,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联,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县城位于县境东部的XX镇,高程710米,距独山县36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35公里,距州府都匀市66公里,距罗甸县122公里,距贵阳市193公里。全县辖9个镇、10个乡、121个行政村、1831个村民组。幅员面积28156XX公里,东西距离长763公里,南北相距677公里。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毛面族等24个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根据XX县今后要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扩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影响,重点加强城镇的建设,强化交通干线沿线城镇的培育。在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积极配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积极发展主导产业,为城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物质上的保证。XX地处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全县以山地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达千余米,最高点是大塘镇艮上坡,海拔14877米,最低点是摆茹镇甲茶村六硐河出口处,海拔402米。在全县总面积中,山地、丘陵、盆(坝)地分别占86、119和18。XX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12天,年均降雨量1259毫米。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为我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缔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XX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平舟河、槽渡河、霸王河3条主要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河道总长4663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7公里。水能可开发利用35万千瓦。目前,全县城乡电网已全部并入国家电网。生物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鲵(娃娃鱼)等几十种珍稀动物及天麻等200多种珍贵野生中药材和煤、大理石、硅石、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其中煤炭资源储量达307亿吨,煤层浅、分布广、易开采;花石原料储量约217万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经费,无法形成有效的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没有建成实验室,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停滞不前,辖区内的环境监测工作都只能借助于州级监测站的监测力量进行,给XX县的环境保护日常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也给州级监测站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量,这对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在时间、质量、速度上造成了很大的局限。考虑到XX县今后的发展需要,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三级标准设置,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中的西部地区三级标准设置。XX县环保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未雨绸缪,先从人力方面着手准备,协调有关部门核定编制人员。22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基础,是环境决策的依据,是环境安全的根本体现,是人民群众权益的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也是搞好环境保护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尽管XX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逐渐凸显,环境污染隐患多,未有配套的环境监测能力,对全县企业环境管理仅靠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是促进全县环保工作,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是适应XX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XX县拥有逐步增多工业企业却没有环境监测能力,这与XX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极不相适应,与XX县环境保护局所肩负的巨大使命不相适应。此外,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要求,加强XX县环境监测执法能力建设势在必行。目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不断增长,环境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对XX县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突出。三条主要河流流经全县,随着XX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将越来越重,面对新形势的要求,XX县借助外援的环境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将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快速、及时、准确的实际要求,给环境保护日常监管、排污收费带来诸多不便。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完善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建设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业务用房,配置监测设备和设施刻不容缓。加强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是保护河流水质的需要,长期以来受流域范围内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的影响,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浓度逐年上升,再加上水量调度的不尽合理,水体自净能力逐步减弱,水质一度呈现出恶化趋势。XX县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能力、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扭转了水质下降趋势,通过不断加强综合治理和执法监督,有效控制全县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污染。为实施国家环保“十二五”计划,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为提高监测服务水平,XX县将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提到了主要的议事日程,将其列为十二五环保能力的首要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要求XX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发展缓慢,已经影响到环保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制约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的基础建设,提升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制定本地区环境监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分步实施计划,建成的标准化实验室,统一组织分批验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按照先缓后急、先重后轻,多方筹措,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监测能力建设规划落到实处。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项目的组建,将有效提升环境保护监测监察能力。这一专业环境监测机构的投入运行将为准确、及时、全面反映XX县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客观公正地为XX县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根据XX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环境保护工作实际,XX县环保局按照西部地区三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设置标准建设,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就能实施最基本能力建设,以保障全县环境、生态保护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和谐XX的建设。23项目建设的前景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一种手段或技能,而应当看作是监测机构履行职能作用中的综合能力其要素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为环境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和原因,为环境管理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能力;为检查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达标情况和考核验收工作提供依据的能力;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提供依据的能力;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的能力;开展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监测、“三同时”竣工验收和污染源限期治理达标验收监测的能力;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监测和调查能力。2、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的能力。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定期和连续性监督监测的能力;对排污收费申报数据进行核查和监视性监测的能力;及时准确地进行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和应急监测的能力;进行污染纠纷仲裁的能力;为制定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提供依据的能力。3、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4、环境监测系统的整体能力。XX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困难,政府没有对监测能力经费的投入。由于没有经费投入,无法完成监测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任务艰巨。由于经费保证与担负的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监测能力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该县环境监测的良好氛围和气候尚未形成,监测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发挥不出来;企业对环境监测积极性不高,配合不力,使监测工作未彻底改变被动局面;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薄弱,作用发挥不力;社会影响面窄,缺少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些因素同样也制约了监测能力的发展。按照我国县(区)级站建设标准,监测类别应包括环境空气监测、废气监测、降水监测、水质监测、废水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底泥监测;监测项目的数量应达到有关要求。但是,由于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县(区)级监测站监测类别不齐,多数只开展了水、气、噪声、生物等要素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监测项目也较少,有的仅几十项,既不够规范,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面对市场化带来的挑战,环境监测能力应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灵活的用人机制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创新思路,整体谋划,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监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的接轨,环境监测的职能也将分成两个部分(1)环境质量监测和对企业的监督性监测;(2)委托监测。前者并不存在市场的竞争,但委托监测这一部分的市场则是完全开放,环境监测站要接受来自于国际上的各大监测机构的竞争,这对于人员、设备和技术都较差的县级环境监测站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有利于加速我国环境监测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和领域吸纳国外资金,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环境监测事业的成功经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特别是空气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等高新技术。我们要积极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监测工作的经费要全额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各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办公用房、仪器装备等要与本地区环保工作的要求相适应,要达到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条件和要求,实现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快速发展,尽力缩小差距,增强自身的活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争取赶上或接近国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XX县的环境监测及监察执法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首先,监测及监察手段要尽可能现代化。可以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队伍,以快速和高质量的服务创优势,利用人员少,成本低,降低收费来提高竞争力。其次,要尽可能地配置仪器设备,增加监测类别和监测项目的数量,争取有能力的项目都要通过资质认证。还要加强环境科研工作,特别要做好当地特有环境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能充分体现监测站自己的能力。另外,还要多与上级环保部门沟通,争取他们的技术指导。国家已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因地域优势,XX县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在农产品质量监控和保障方面应有所作为,抢占检测市场。一方面,可加强对农产品中残留农药、禁用化学品的检测;另一方面,可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环境质量监测,以及“菜篮子”基地的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室内环境监测和评价是一个新课题,环境监测工作可凭借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规范的检测技术,开展室内环境污染监测、评价、治理与研究工作,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业务范围。随着我国垃圾焚烧设施的逐步增加和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要求的增强,二噁英监测已越来越受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应尽快培养专业人才,添置设备,形成二噁英监测能力。还应在县内主要河流干流或出境断面,逐步建设地表水自动监测或远程监测系统。在效益较好的电力行业等企业和大型企业率先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试点并逐步推广应用,对累计污染负荷占80以上的排污大户率先实行自动监测,努力提升全程连续监测及监察能力。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环境监测市场将形成各方争逐的局面,因此,正确地认识全省环境监测及监察形势是XX县环境保护工作首要任务,同时加速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也会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总之,我国的环境监测已进入以提高监测水平为中心的发展时期,国家环保总局已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是环境监测及监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环境监测不仅要弄清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源变化动态,而且还要在发现环境问题、认识环境问题方面发挥先导作用。只有认清形势,针对XX县地方的实际情况,早作准备,早抓落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不会被社会淘汰。针对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应在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之初,进一步充实技术力量。为了建设一支适应环境监测及监察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按照懂业务、懂制度,会监测、会记录、会分析、会总结的要求,环境监测和监察执法人员应开展岗位职责及环境监测法规和环境监测仪器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切实提升监测质量,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配置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站履行综合性监测职能的必要保障,有助于最大限度的突破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在时间、质量、速度上的局限性。为了使每一位环境监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条可依,应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对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站内各部门职能,监测人员职责及监测安全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有力推进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311选址原则根据国家有关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选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1建设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2具备足够场地,能满足建设需要,并有发展余地;3建设项目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4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规划的衔接与协调;5建设项目对于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以及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6符合节约用地原则。312项目拟选地址项目的选址选择上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XX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充分既考虑XX县县城总体规划布局,又要考虑项目建设的特点。在具体分析用地现状和交通干线布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县城未来的构架,选择最佳的建设位置。XX县环境监测中心业务用房项目已经通过XX县人民政府讨论通过(平府函【2012】32号),选址位于XX县XX镇新舟村法院背后,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将为环境监测站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该选址既结合XX县县城的地理位置,又符合长远发展规划。32建设条件3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条件1项目XX镇新舟村法院背后,第二行政中心旁,地形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周围无大中型企业和特殊的自然景观,交通、供水供电条件较好,建设场地开阔,对监测站建设和发展十分有利。2场地稳定性评价A、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地质岩层为碳酸岩,无软土。无大型构造断层,总体稳定性良好,适合建设办公大楼。B、根据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建筑区属6度地震烈度区,其建筑抗震设计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2、用地条件XX县环境监测中心业务用房项目位于XX镇新舟村法院背后,场地开阔,无拆迁问题,用地较为方便。3、建筑材料供应条件该项目选址位于XX镇新舟村法院背后,交通、材料运输较为便捷。4、供电本项目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由县城电网供电较为方便。5、供水该选址符合XX县自来水公司供水规划,保证对其正常供水。6、通讯XX县电信拥有足够大的数据交换容量,并可提供IDD、ADSL、DDN的接入服务,光纤和宽带网已贯穿县城,通讯、电信条件较好。322气象XX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12天,年均降雨量1259毫米。323地质地貌及地震烈度XX地处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全县以山地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达千余米,最高点是大塘镇艮上坡,海拔14877米,最低点是摆茹镇甲茶村六硐河出口处,海拔402米。在全县总面积中,山地、丘陵、盆(坝)地分别占86、119和18。境内分布大面积中生代下、中三迭系碳酸盐岩地层,岩溶地貌广泛发育。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烈度属6度,县镇建设和建筑工程按7度设防。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41建设规模1、监测用房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并结合XX县县城发展规划,XX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按三级标准执行,确定该项目修建一栋环境监测及监察业务楼,规模7865平方米。监测用房中实验室用房3000平方米;监测办公用房按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设计,行政办公用房4865平方米;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用房面积及要求,监测业务用房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要求,做好水、电、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等设施。行政办公用房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配备传真机、复印机、互联网登陆设备等。根据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西部地区标准,XX县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属于三级建设标准,办公用房按人均不少于8M2设计,监察办公用房500平方米。其余用房500平方米。包括会议室,信息中心等用房。2、监测基本仪器环境检测及监察的基本仪器是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的重要保障,是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的基础条件。应急环境监测仪器是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为实施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条件。因此,按西部地区县级三级站最低配置应购置如下设备仪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基本仪器1万分之一分析天平12PH计(实验室用)13电导仪14离子计15可见光分光光度计16离子色谱仪17BOD培养箱18溶解氧测定仪19超净工作台110生物显微镜111高压灭菌锅112煤质工业自动分析仪113水样自动采样器114大气采样器215颗粒物采样器216声级计217监测数据处理平台118多媒体计算机419笔记本计算机120移动通讯设备221全球定位系统122环境监测车123大气自动监测系统224水质自动监测系统125COD快速测定仪126煤含硫量分析仪127冷藏箱128快速溶剂萃取仪129BOD测定仪序号设备名称数量环境监察设备1摄像机1台2照相机1台3录音设备1台4酸度计2部5溶解氧计2部6烟气黑度仪1部7烟气污染物快速测定仪1部8粉尘快速测定仪1部9标准采样设备2套10声级计1部11放射性个人计量报告仪1台12固定电话1部13移动通讯1部14传真机1部15台式计算机3台16打印机1台17笔记本电脑1台18排污收费管理系统1套19执法车辆2辆应急环境检测仪器配置1应急监测数据库12便携式多种气体分析仪13应急检测箱14个人防护装备15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16便携式流速测量仪17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18水上救生设备29PID检测仪1生态监测仪器1土壤水分测定仪1序号设备名称数量2气象观测仪13便携式光面积测定仪14普通地物光谱仪15光合系统测定仪13、人员配置按照西部地区三级监测站人员编制标标准,人员编制按不少于10人设计,人员结构按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75,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50设计。监测占人员编制10人,其中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配编8人,中级以上技术人员5人;监察人员配置15人。42建设目标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是建立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监测运行机制,形成符合统一监督管理原则的管理体制和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的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效能;建立较为完善的空气、水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成有一定技术梯度、功能完整、优势互补、满足环境管理科学化需求的环境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建立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测数据快速采集、审核、传输、反馈信息系统。按照“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总体要求,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至2013年,建成一个政府监管有力、体制机制科学、技术体系完备、人才队伍强大、法律法规健全、整体效能优越的区域环境监测网络,说清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容量和特殊污染物状况,满足XX县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具体建设目标为(1)建立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及监察技术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水质、环境噪声和污染源监控系统;加强实验室基础及深度分析能力建设,在体现地域特色和能力梯度的基础上,加强重金属监测和生物生态监测等仪器设备的配备,配置相应的前处理设备及辅助设备;建成反应迅速、科学规范、及时准确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及应急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县的环境监测数据快速采集、处理、评价、审核、传输、反馈和发布信息系统。(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监测监察队伍。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组织方式,建成一支梯度结构合理、专业领域完整、技术优势互补、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监测监察人才队伍。(3)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以环保监测机构为主体、社会环境监测力量适度参与的环境监测格局;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的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效能;在社会服务性环境监测领域,按照“公平参与、有序竞争、诚信服务”的原则,建立符合统一监督管理原则的管理体制和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4)完善环境监测法规保障体系。加快制定环境监测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制保障。43建设方案431总平面规划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法规,满足城市规划要求。(2)节约土地资源,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消防安全、道路畅通,并有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3)考虑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4)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三级站标准建设。432主要建设内容发展监测技术水平,提高监测能力,全面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技术服务,已成为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1、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形成环境监测能力的重要基础,在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按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在政府环保系统建立强大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满足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优先实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1)环境自动监测系统;(2)实验室技术装备;(3)环境应急监测系统;(4)生物生态监测系统;(5)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下(1)环境现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配置环境现场快速监测集中设备,健全应急监测响应机制,强化环境现场应急监测能力,以满足应对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需要。(2)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围绕生态市建设需要,增配生态监测仪器设备,建立生态监测和研究实验室,对区域生态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满足生态市建设对环境监测的需求。(3)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建成环境监测信息专网,建立市、县(区)两级环境监测站环境信息传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局域网及办公自动化系统;(4)环境噪声自动监测能力建设;(5)环境监测实验用房建设;(6)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7)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建设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把环境空气监测范围由城市扩展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环境保护技术支持;建设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加强对污染源密集区的环境监控,为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提供早期预警信息;(8)环境遥感遥测能力建设;2、环境监测及监察队伍建设环境监测及监察人才队伍是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的核心资源,是实现环境监测及监察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形成高素质环境监测队伍,在自动监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环境信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等方面培养一批适合监测及监察工作需要的人才。(1)建立环境监测及监察人才管理模式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目标和发展计划,科学规划环境监测机构工作岗位配置及能力要求,建立动态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在人才管理上推陈出新,不断输入新鲜血液。(2)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科学制定中长期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在人员编制限额内积极引进紧缺人才,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学历教育、派出培训和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扩大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交流,积极开发技术人才的工作潜力,培养多层次的环境监测技术通才和专才。建成一支梯度结构合理、专业领域完整、技术优势互补、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在“十二五”期间,逐年加强人才引进,充实监测队伍。(3)建立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和考核机制。营造一个以岗定薪、多劳多得、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兼职兼薪等多元分配制度,凸显工作难度和技术含量。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和激发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向重要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倾斜。加强人员考核工作,完善全员聘用制,形成奖罚分明、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4)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三个文明建设、政风行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行业示范”和评优创先活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和检查考核通报制度。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监测队伍。3、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积极探索监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模式,以解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确保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1)强化政府对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从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各类监测力量的优化配置,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监督。严格划定环境监测的政府管理与社会服务的界线。加强对监测及监察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准入制度体系和市场动作规范体系的建立,推行资质认可制度;通过政府调控和市场培育,引导激活监测市场。统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统一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与发布,统一发布重点污染源超标排污和超总量指标排污情况。(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环境监测及监察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在财政预算足额安排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经费,并建立专项能力建设基金。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通过不断完善合理的环境监测价格体系,激励和引导各种经济万分,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市场的建设,增加对环境监测软硬件的投入。通过多元化环境监测投入,尽快形成全国领先的环境监测核心竞争能力。(3)培育环境监测市场在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的同时,培育环境监测市场,优化配置监测力量,把社会监测力量纳入环境监测网络,作为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补充力量。拓展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部分环境监测成果商品化,吸引各类环境监测力量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公平、有序、开放的市场格局,促进监测市场良性发展。(4)大力拓宽环境监测的服务领域积极梳理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出新的监测服务内容。从支持和服务政府决策出发,拓宽监测服务领域,加强对全县环境发展战略、规划等实施情况的监测与评价,以满足政府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树立“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积极开拓环境监测社会服务领域。为企业、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监测服务。4、完善环境监测及监察的法规保障体系环境监测及监察法制化是环境监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实现环境监测及监察工作的法制化,环境监测及监察行为必须有法可依,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及监察法规保障体系。2014年底前,制定环境监测资质管理办法,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包括排污单位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可办法、环保产品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可办法、人居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可办法等。随着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XX县环境监测工作将做到全面、严格地执行有关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做到依法监测,保证所有环境监测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适应环境监测市场规则,使环境监测行为和结果具有完备的法律效力。433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对XX县内河流流域的主要支流、主要省界、地市界水体、主要供水水源地、主要湖泊、水库、大型渠道以及其他特殊水域进行站点设置。地下水监测范围包括XX县辖流域所辖山区、岗区和乡镇。大气降水监测范围在全县较重要的城镇和供水水源地设置大气降水水质监测站。1、各类水体水质站的布设原则。1地表水。源头背景站设置在各水系上游接近源头且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干流水质控制河段以及一、二级支流汇入处;城镇河段和工矿企业集中区;已建或兴建水利设施河段,灌区或引水工程渠首处;不同水文地质区或植被区,土壤盐碱化区,地方病发病区,地球化学异常区,矿化度或总硬度变化率超过50的地区;具有重要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或污染严重的水库;省界、地市界河段及水环境敏感水域;水质站的设置尽量与水文站结合,以便获取水文资料;能够控制本河段或本区域入河排污总量80以上的入河排污口。2地下水。全面掌握地下水水资源质量状况,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监视、控制;根据地下水类型分区与开采强度分区,以主要开采层为主布设,兼顾深层地下水;在以地下水为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区域、污染严重区域、地下水超采区域以及饮水型地方病高发区域布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点;尽量与现有地下水水位观测井网相结合;采样井布设密度为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稀;污染严重区密,非污染区稀。3大气降水。根据本地区气象、水文、植被、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工业布局、大气污染源位置与排污强度等布设;污染严重区域站点布设密度要大,非污染区域要少布设站点;与现有雨量观测站相结合设置站点。434大气监测能力建设方案我国制订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和废气部分)中,规定了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的目的、布点原则、监测项目、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等。下面结合该规范关于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予以展开介绍。(一)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通过调查,将监测区域内的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一一弄清楚,同时还应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注意将由高烟囱排放的较大污染源与由低烟囱排放的小污染源区别开来。因为小污染源的排放高度低,对周围地区地面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影响比大型工业污染源大。另外,对于交通运输污染较重和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地区,应区别一次污染物和由于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因为二次污染物是在大气中形成的,其高浓度可能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在布设监测点时应加以考虑。(三)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网点的布设方法有经验法、统计法和模式法等。在一般监测工作中,常用经验法。(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M处;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顶采样,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15M以上的相对高度,以减小扬尘的影响。特殊地形地区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高度。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还属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和水质监测一样,为获得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的监测结果,监测方法应尽量统一和规范化,为此,许多国家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方法,结合自己国情制定出本国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我国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版)包括80个监测项目,149个监测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分为国标、推荐和试行三类,是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统一方法。435固废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布点、采样是对固体废物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点是否合理、采集样本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某种情况下,它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即,数据的代表性,取决于样品的代表性。因此,为了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集之前要调查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废物类型、排放数量、废物堆积历史、危害程度和综合利用等情况。如果采集有害废物则应根据其有害特性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采样时要注意工具和容器的清洁,以及所用材料是否会影响测定的结果,防止工具容器和样品以及样品之间的互相污染。含水量多的泥状样品应装聚乙烯瓶内,而坚硬快状样品应装布口袋内。根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中的采样技术,其采样法共有5种,即简单随机采样法、系统采样法、分层采样法、两段采样法、权威采样法等,可根据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固体废物无论从宏观或是微观而言,都极不均匀,要想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根据HJ/T201998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有以下4种布置采样点位置的方法(1)对于堆存、运输中的固态工业废物和大池(坑、塘)中的液体工业固体废物,可按对角线型、梅花型、棋盘型、蛇型等点分布确定采样点(采样位置)。(2)对于粉末状,小颗粒的工业固体废物,可按垂直方向、一定深度的部位确定采样点(采样位置)。(3)对于容器内的工业固体废物,可按上部(表面下相当于总体积的1/6深处)、中部(表面下相当于总体积的1/2深处)、下部(表面下相当于总体积的5/6深处)确定采样点(采样位置)。(4)根据采样方式(简单随机采样法、系统采样法、分层采样法、两段采样法等)确定采样点(采样位置)。435基本解决气体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综合利用先进的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多组份气体分析仪、TVOC检测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速测管及应急监测车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仪器设备能够在现场定性、定量测定多达290余种常见气体污染物,足以应对事故并实施较为可靠的定性和对部分污染物精确的现场定量测定。方案还要求配备必要的现场监测人员防护装备,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确保现场人员人身安全。436基本解决水质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目前世界上对未知水质污染物的现场监测仍然缺乏非常有效的手段,本方案建议利用便携式流动水质分析实验室套件及水质速测管等仪器可以对30种以上的本地区常见水质污染物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包括多数地区常见的COD、氨氮、总磷、酚类等有机污染物和铜、镍等部分重金属水质污染的现场分析。437基本解决土壤、固体废物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利用先进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微波消解系统、冷冻干燥机等设备构成了从土壤、固体废物样品快速处理、全谱元素分析的完善分析能力,完全解决了土壤、固体废物的重金属污染分析问题;利用气/质联用仪及其预处理系统又解决了土壤或固体样品中许多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问题。44建筑设计44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4、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按其功能分区要求,合理分区;满足使用要求;满足建筑物的消防通道及防火间距;采取相应的环保卫生措施;抗震设防按6度区设防;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10年)。442建筑设计(一)功能划分监测及监察办公大楼建筑层数为十二层,总建筑面积7865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655平方米。按照使用功能布置,一层为门厅及接待室;二层、三层、四层、五层设置各科实验室用房;六层为环境监察用房;十二楼设置会议、培训室。办公业务楼各层均应设置卫生间及盥洗间。(二)装修1、地面为50MM水磨石地面;2、内墙、顶棚为混合砂浆中级粉刷,面刷106涂料两遍;3、立面贴外墙面砖(要求勾缝);4、所有门为木板门,外包铁皮,所有窗为铝合金推拉窗;5、木材面油漆为底漆一道、调和漆二道,金属面油漆为防锈漆二道,调和漆二道;6、屋面坡度采用结构找坡,防水做法采用西南03J2011第17页2203A7、建筑物四周设600宽散水,采用C10混凝土60MM厚提浆抹光。45结构设计45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7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9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22/452004)10图集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11其它相关规范规程及地方文件452荷载取值1基本风压WO03KN/M22一般使用荷载按规范取值3有特殊要求的部分按甲方提供的荷载取值4相关设备荷载按厂家或设备专业提供的荷载取值453抗震设防1本工程地处XX县县城,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分组为第2组,设计基本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2本工程抗震等级四级。454结构设计1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2工程采用砖混结构;3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现浇板屋面,基础为墙下条形基础。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46电气防雷系统设计46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基础资料;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462电气设计1、电源采用XX县电网接入的380V/220V民用电,在引入处作重复接地处理。2、防雷设计屋面采用直径8MM的镀锌圆钢作避雷网,引下线为直径8MM的镀锌圆钢,引下线间距在25米以内,接地极用5052500角钢,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3、弱电电话系统电话引入干线由XX县电信局引入。数据信息中心,引入干线采用光缆和XX县电信网相联。47通风空调设备和空调方式根据建设单位的具体情况选用,实验室需要加强换气、排除异味、设置机械抽风系统,换气次数35次/时计。第五章消防51消防系统51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基础资料;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512设计内容室内消防系统设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由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接入两根DN100给水管,室内消火栓管网在底层和屋顶分别设环状管网,在竖向设消防立管及消火栓,同时在屋顶最高处设消防自救水箱12M3。同时在消火栓箱及适当位置配制干粉灭火器。52消防报警5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两总线环路设计,任一点断线不应影响。(2在本楼适当位置设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及对讲电话插孔底边距地。(3在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报警按钮。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4在各层楼梯间及疏散楼梯前室走道侧,设置火灾声光报警显示装置。安装高度为门框上02M。(5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或由建筑设备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