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方案_第1页
某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方案_第2页
某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方案_第3页
某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方案_第4页
某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技术方案XX省电信公司XX市分公司目录第1章导读111导读112方案特点说明3121遵循建设部行业标准,贴近XX区城市管理特点3122创新“二级监督、三级指挥“的管理模式3123“养事不养人”,信息采集市场化3124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充分整合政府网络和信息资源3125拓展信息采集来源,实施全天候监控4126运用BOO模式,最大限度降低项目风险4127具有自维护、自扩展能力的工具式软件系统4128采用负载均衡技术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5129基于组件化开发技术51210采用具有领先优势的ARCGIS软件作为统一GIS平台5第2章项目概述621项目名称622国内发展情况623编写依据724术语和代号9241术语9242代号11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1331需求调研总结1332总体需求14321覆盖范围的需求14322工作流程的需求14323组织机构的需求15324办公场地的需求15325基础数据的需求15326信息量的需求15327数据要求的需求16328编码标准化的需求16329系统性能的需求163210整合资源的需求173211网络平台的需求173212安全性的需求183213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193214手持终端的需求分析20第4章项目总体建设规划2141项目目标2142建设原则2143建设内容23第5章项目总体设计2551设计原则2552总体技术路线26521J2EE技术27522数据库技术28523WEBSERVICE技术29524WEBGIS技术3053总体架构3154应用平台架构设计3255系统安全设计33551技术防护措施33552应用系统安全解决方案3356接口规范设计34561系统内部接口规范34562系统外部接口规范37第6章组织机构建设3961人员编制4062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40第7章工作流程建设4271业务角色规划42711信息采集员42712视频监控员42713受理员42714值班长42715派遣员42716指挥长43717专业部门43718各级领导43719社区联系站437110社会公众4372管理流程规划4373业务流程规划45731信息收集阶段46732审核立案阶段46733任务派遣阶段47734任务处理阶段47735处理反馈阶段48736核查结案阶段48737监督实施阶段48738综合评价阶段48第8章办公场地建设5081工程概况5082设计概况50821设计依据50822设计原则5183总体设计51831工程内容51832区域功能设计52第9章基础资源库建设5491万米单元网格划分54911万米单元网格的概念54912万米单元网格的划分原则54913单元网格的编码规则5692数据普查57921精度要求57922城市部件分类编码57923城市事件分类编码6293资源库建设64931基础地理数据64932万米单元网格数据64933城市部件和事件数据64934地理编码数据64935业务数据65936综合评价数据6594数据库群建设66941数据库建设的特点66942数据库群组成66943数据库群设计原则68944数据库群总体框架68945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设计71第10章基础设施平台建设73101建设原则73102系统硬件架构设计总图73103建设内容741031网络与通信系统建设741032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801033呼叫中心系统建设881034视频监控系统建设941035大屏显示系统建设991036安全系统建设1041037硬件平台设备部署119第11章“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建设121111建设原则121112总体设计121113建设内容122113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1221132监督受理子系统1231133协同工作子系统1241134监督指挥子系统1251135综合评价子系统1261136地理编码子系统1261137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1271138构建和应用维护子系统1281139GPS定位监控子系统12911310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13011311业务短信子系统13011312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13111313其他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133第12章标准规范建设137121标准规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37122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37123标准规范建设框架138124标准规范建设内容1391241“数字城管”业务流程标准1391242部件、事件的编码标准1401243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规范1401244地理编码规则1401245数据交换标准1411246运行管理规范141第13章项目管理方案142131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责142132项目组织实施管理1441321项目组织管理1441322项目沟通管理1441323项目实施方式1461324项目人力资源规划146133项目沟通管理机制1461331各方的管理结构及机制1461332各方的沟通机制147134项目变更机制148135项目跟踪1491351问题跟踪1491352客户反馈149第14章项目进度安排150141项目建设期150142项目进度计划151第15章项目质量管理153151目的153152质量管理1541521质量方针1541522质量保证活动(QA职能)1541523独立的测试组和规范的测试流程(测试职能)155第16章项目监理158161监理概述158162监理工作内容1581621工程质量控制1591622工程进度控制1591623工程投资控制1591624合同管理1591625项目信息管理1601626项目协调工作1601627本项目的监理范围160第17章资金计划及筹措方式161171资金计划1611711一次性建设费用设备清单见附件1611712年运营成本161172筹措方式1631721BOO方式下的费用测算163第18章项目培训方案164181培训目的164182培训目标164183培训对象165184培训方式1651841集中培训1651842现场培训1661843网络培训166185培训内容1661851数据普查人员培训1671852信息采集员培训1671853专业部门培训1671854值班长、视频监控员、呼叫中心人员、派遣员培训1671855相关领导的培训168第19章项目运维方案1691911系统运行维护机构1691912系统运行维护机制1691913运行维护内容169第20章电信优势分析172201电信承建优势1722011中国电信优势1722012XX电信优势173202电信建设方案特色174203资源整合特色1742031IDC托管业务1742032“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1752033“号码百事通”与呼叫中心外包结合175204投资模式特色175205项目管控特色176第1章导读11导读一、导读引导阅读人快速了解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快速查找重点、核心内容的分布位置。二、项目概述介绍数字城市管理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背景,城市管理工作在当前各级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还列举了技术方案的编写依据。三、项目需求分析对项目的需求调研进行总结,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并结合XX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XX“数字城管”的总体需求。详细阐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实现功能要求和各子业务系统的基本业务功能。详细分析项目建设各部分的性能指标和建设要求,为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四、项目总体建设规划明确项目建设的工作目标、建设原则、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五、项目总体设计项目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阐述包括设计原则、总体架构设计、应用平台架构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和接口规范设计等内容。详细阐述本项目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模块和实现思路。六、工作流程建设阐述了“数字城管”的业务流程设计和数据流程设计,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神髓。七、组织机构建设阐述了“数字城管”组织机构的设置,创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八、办公场地建设阐述了XX城市管理监督与指挥中心的装修设计。九、基础资源库建设阐述了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包括基础地形数据、事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业务数据、综合评价数据。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阐述了软硬平台的选择的设计与选型。主要有网络与通信系统、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呼叫中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和硬件平台的设备部署。十一、“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建设XX“数字城管”应用系统的具体功能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十二个软件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GPS定位监控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构建和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和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十二、标准规范建设依据建设部的相关标准规范,并根据XX市XX区的实际,制定了6大标准规范,分别是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业务流程标准、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规则、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编码规则、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标准、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阐述了完整的项目管理方案、项目建设期、质量管理和项目监理。包括了项目组织机构和职责,项目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主要的管理思路和变更机制。十七、项目投资估算明确了项目的总投资估算、年运营费用。十八、项目培训方案根据不同的角色制定了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包括数据普查人员、信息采集员、社区城管站人员、各专业单位人员、城市管理监督与指挥中心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相关领导等培训。十九、项目运维方案,包括运维机构和机制。二十、分析电信的建设优势。12方案特点说明121遵循建设部行业标准,贴近XX区城市管理特点数据库群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都在建设部行业标准基础上,按照XX市XX区城市管理的特点进行定制,极大提高”数字城管”效率。122创新“二级监督、三级指挥“的管理模式XX区”数字城管”整体规划“市区街道三级虚拟平台“,采用“二级监督、三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充分地调动区、街道积极性,责任清晰、权利明确,便于指挥调度,便于协调管理,便于人员配置,解决人员归属问题,解决事部件的归属问题,解决人员调动权限问题。123“养事不养人”,信息采集市场化创新信息采集方式,把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养事不养人“,信息采集市场化,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由专业公司承担城市管理问题相关信息采集,克服政府雇员成本高等问题,节约资金,提高效率,保证信息公正客观和服务质量。同时,发挥已有专业监管队伍的作用,加大核查力度,提高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增强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相关行业的监管效力。124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充分整合政府网络和信息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共享技术,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XX市XX区已有信息系统,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使各个分立的系统产生11大于2的效果。XX区”数字城管”通过电子政务网,实现政府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信息与行政执法信息互通,实现全区城市管理业务单位、4个城管养护中心和69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初步建立政务信息与城市地理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与公安视频监控、特定区域监控、XX区“三防“决策系统的对接;将GPS与GSM定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信息采集员和城管作业车辆的实时跟踪监管;实行全天候监管和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125拓展信息采集来源,实施全天候监控引入视频监控员的概念,拓展了信息采集的范围,由专人进行全天候视频监督。引入社区联系站的采集职能,要求社区联系站对小问题进行自处理上报,方便了解社区的工作情况和提高问题的上报质量,大问题进行拍照上报。126运用BOO模式,最大限度降低项目风险XX市XX区“数字城管”建设采用采用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拥有经营投资建设模式,由固网运营商承建。该方式可以减少政府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有效保证承建商在后期运维过程中的长效性和服务质量。127先进的架构设计,优秀的应用平台在整个体系设计中,充分采用的SOA设计理念与方法,系统应用中间件等核心构件也选用相适应的产品。SOA有如下特点服务标准化各类应用、信息和IT资源都以标准的服务接口提供,这些接口与所采用的平台、语言等无关;松散耦合一个服务产生了变化,不影响它所链接的其他服务;工作协同化各类信息能够方便地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传递和共享;可重用性已注册的服务可以重复使用,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而言,即拥有如下优势良好的系统延展性,易于扩展,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与整合;更充分的利用和共享信息;能够适合业务流程迅速改变,提高灵活性和随需应变能力;提高投资的重用性,有效了降低总体投资成本;业务复杂性降低,实现了平台无关性;模块耦合性低,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128具有自维护、自扩展能力的工具式软件系统工具式软件系统技术开发模式的特点是,在组件、群件、面向对象、工作流、知识管理等现代软件开发新趋势的出现,以及用户个性化、动态化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开发单位对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本质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并且能够用新的、成熟的软件技术加以实现。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涉及的政府部门很多,相关的机构人员、业务数量、业务类型、表格、流程、地图都会随着工作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因此系统需要支持不断变化的城市管理模式。系统提供的构建平台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在不用编码(零代码)、不用了解系统的详细结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可视化界面操作完成系统与数据的搭建、日常维护和不断扩展;无须依赖开发单位,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维护或添加机构、人员、业务、流程、表格、地图等信息,使系统数据(包括OA、MIS、GIS数据库)和功能在应用过程中得到逐步扩展;实现“快速开发、自我维护、灵活调整、持续完善“的目标。图11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软件系统示意图129采用负载均衡技术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从数据库到空间数据引擎到WEBGIS平台到最终的WEBSERVER均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即保证了系统的高性能,又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1210基于组件化开发技术基于组件化开发技术,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能够满足城市管理新需求。1211采用具有领先优势的ARCGIS软件作为统一GIS平台采用具有领先优势的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软件作为统一GIS平台,规避了GIS平台选择不当而带来的投资风险,能够很好地与XX市XX区其他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第2章项目概述21项目名称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22国内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管理在城市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同时,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也成为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手段传统、信息获取滞后、管理被动后置;城市管理的各专业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多头;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尚不完备;城市管理各部门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为主。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而运用高科技手段、高效能的管理方式管理城市则越来越显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2004年10月,“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北京东城区首创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多项数字城市管理技术,通过监督与指挥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和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等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为社会公众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7月,该系统被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号召在全国推广。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了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现场会,推动“数字城管”建设工作。2006年7月13日,XX省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研究部署XX省“数字城管”建设问题。2007年3月,XX市XX区被列入XX省第二批试点城市(区)。XX区“数字城管”项目建设从2006年初开始酝酿,展开了以建设包括街面治安、交通秩序等公共安全在内的“数字城管”大系统思路的调研。鉴于系统整合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原因,项目建设停留在调研阶段。2007年初,XX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现阶段以借鉴国内比较成熟的“数字城管”建设经验,建成以公共设施管理和市容秩序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争取2007年底前项目建成试运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拓展。23编写依据1、项目适应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条文说明(2005修订版)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2、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3、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市场调研报告;4、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XX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6、XX市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XX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8、XX市XX区城市管理局提供的基础数据。24术语和代号241术语单元网格(BASICMANAGEMENTGRID)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社区(COMMUNITY)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居委会辖区。城市建成区(URBANBUILTUPAREA)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管理部件(MANAGEDCOMPONENT)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简称部件。事件(EVENT)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现象和行为。专业部门(RESPONSIBILITYDEPARTMENT)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处理和协调的主管部门以及部件的权属单位和养护单位。地点(LOCALITY)特定的地方与场所,一般指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的所在地。地点描述(STATEDLOCALITY)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地理位置进行的陈述。地点空间数据(LOCALITYSPATIALDATA)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包含标准地点描述和坐标的一组空间数据。地理编码(GEOCODING)指建立地点描述与坐标对应关系的过程。地名(GEOGRAPHICALNAME)人为赋予的不同地域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标准地名(STANDARDGEOGRAPHICALNAME)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地址(ADDRESS)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地名标牌(PLACENAMEPLATES)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题的牌子。街牌(ROADNAMEPLATE)标示较宽街道(如街、大街、道、路等明确划分车道和人行便道)名称的地名标牌。巷牌(LANENAMEPLATE)标示较窄街道(如巷、胡同、里、弄等)名称的地名标牌。门牌(HOUSEHOLDNUMBERTABLET)标示院落、独立门户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门牌数据。楼牌(BUILDINGNUMBERTABLET)标示编号楼房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楼牌数据。地片(ZONE)指有地名意义的的地理区域。区片(BLOCK)指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包括居民小区。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URBANMUNICIPALSUPERVISIONAN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市政监管问题(URBANMUNICIPALMANAGEMENTPROBLEM)本规范所指的市政监管问题是由监督员或公众发现并报告的管理部件丢失、损坏问题和事件问题的统称,简称问题。监督中心(SUPERVISIONCENTERFORURBANMUNICIPALSUPERVISIONANDMANAGEMENT)按照本规范所限定的城市市政监管需求,实现问题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管理状况综合评价等功能的组织体系。指挥中心(DIRECTIONCENTERFORURBANMUNICIPALSUPERVISIONANDMANAGEMENT)按照本规范所限定的城市市政监管需求,实现指挥和协调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反馈问题处理结果等功能的组织体系。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MOBILEDEVICEFORSUPERVISEDATACAPTURE)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采集、报送问题,接收监督中心分配核实、核查任务的移动终端设备。242代号WEBGIS(WEB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简单面向对象访问协议GPRS(GENERALPACKERRADIO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CDMA1X(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1X)码分多址增强型接入技术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USB(UNIVERSALSERIALBUS)万用连接端口总线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31需求调研总结“数字城管”贵在关注解决具体问题,城市管理内容繁杂,涉及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初期的需求调研,XX区的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如下1、XX市XX区城市管理局是区政府主管城市管理(含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的职能部门。设有5个科室办公室、政工科、信息指挥中心、设施科、监管科。XX市XX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大队)是区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下设2个科室(执法管理科、法制案审科)和12个中队(四个直属中队,八个街道中队)。区城市管理局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行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接受区人民政府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双重领导。同时挂XX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XX区大队牌子。2、XX区域内的部件由市城管局和区城管局共同管理,但各有分工。如道路宽度超过34M以上由市城管局管理;小桥梁由区城管局管理,并承担桥梁的非结构性养护。3、区城管局现有的信息系统包括投诉处理平台、网上办案系统、城管车辆违章案件处理系统、OA系统、XX区城管局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数字城管”系统,要对上述系统进行整合。具体情况如下(1)除了行政审批系统和OA系统由区政府统一建设外,其他系统均由区城管局自身建设;(2)在上述系统中,投诉处理平台、网上办案系统、城管车辆违章案件处理系统、XX区城管局门户都已经投入使用,但都没有联网;OA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没有投入使用;(3)XX区城管局的门户网站,区政府信息中心只负责服务器硬件和网络环境,门户网站的结构和内容由XX区城管局自行维护;(5)已投入使用的系统有一台服务器,托管在区政府机房。4、“数字城管“系统要与XX区“三防”系统整合。5、呼叫中心希望采取外包座席方式。6、信息采集员的队伍希望采取市场化运作。7、XX区政务外网已经连接了辖区内所有的政府机关和街道社区。8、事部件属性在建设部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到达时间”;并且事件类型增加了“紧急类型”。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在XX市XX区原有城市管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地市“数字城管”建设经验,实现XX市XX区城市管理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并结合XX区实际,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总体需求321覆盖范围的需求XX区全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流动人口约20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需在全区范围实施,覆盖本区范围内所有(市管和区管)事部件。322工作流程的需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确定,首先以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为基础,同时结合XX区城市管理实际情况,涵盖问题上报、核实、立案、任务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监督协调、综合评价等方面。如果事部件权属于市级单位的,由XX区城管局指挥中心上报给XX市城管局,再由其安排相关市级部门对问题进行处置。323组织机构的需求为了顺利开展XX区数字化城管管理工作,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员配置必不可少。按照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的要求,在管理机构上设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下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324办公场地的需求为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大功效,其办公场地对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办公装修、综合布线系统、安保系统、UPS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办公电话系统、会议系统、机房监控系统和机房基础设备。325基础数据的需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需包括地形数据、地理数据、部件数据、事件数据等。326信息量的需求根据对数据来源和现状的分析,系统的核心数据是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部件数据和空间地理数据。其公共交叉部分是市政附属设施(11000,12000),每种约在1G左右;正射影像(11000,12000)数据经过压缩,也可控制在1G左右,再加上路网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地名数据,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3G。部件、事件、值班信息,更新频度较大,以每天平均2000个问题,每个问题产生1M相关数据(含拍照图片)计,则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约在2000M左右;则每年的数据量约在730G。视频信息,每60分钟,若采用MPEG4格式约为735M,考虑到视频监控需要回溯查看,以备份最近2个月的视频监控录像,则视频监控系统所需要的空间约为1060G。所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每年的数据量累计约为1793G。327数据要求的需求1、完整性要求部件、事件的相关属性(时间、空间、位置、权属、对应城管员等),要完整无缺地反映在待建系统中。2、一致性要求系统的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尤其是地下管线附属设施的一致性,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编码并能够满足各专业管理单位的要求。3、准确性要求地理位置的偏差不能超过2米;权属信息不能有误;完好情况不能有误。4、实时性要求事件数据非空间数据在市区两级平台更新的时间不应该超过5秒;空间以及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视数据量和网络负载情况不同,1M数据量在网络带宽不低于1M的情况下,更新(提取、传输、转换、入库)周期不超过5秒。5、安全性要求部件的具体位置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如要对社会公众开放,需要经过管理员授权,要防止非法使用。整个平台作为城市管理的信息中枢,需要具备较高的灾备、恢复措施。328编码标准化的需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编码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4月29日发布的行业标准,结合XX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涉及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编码、单元网格的编码、责任网格的编码、部件编码、事件编码、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限。329系统性能的需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各种性能要求如下项目分类时间简单查询,少量数据2秒复杂多重查询,少量数据8秒响应时间简单查询,批量数据3秒一般性的统计查询5秒更新一条记录2秒更新处理时间更新批量记录(指一次可能输入的最大记录数)10秒连接建立时间在局域网内连接数据库,包括确认身份、操作权限等2秒3210整合资源的需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整合原有的系统,包括投诉处理平台、网上办案系统、城管车辆违章案件处理系统、OA系统、行政审批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城管”系统要需整合市民的诉求渠道,如114、96310、87103110(作为统一接入号)、81890、市(区)长热线、市(区)长邮箱、信访类的诉求。3211网络平台的需求网络平台设施是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前提,对于“数字城管”这样重要的系统,需确保网络有效互联、系统安全稳定。综合考虑,本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1、高可靠性此系统所建设的网络平台是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高安全性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是项目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网络在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地位,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显得异常重要。3、高网络性能“数字城管”项目涉及相关单位较多,业务交换频繁,因此网络系统应保证具备高性能的交换能力,核心交换区、服务器接入区和用户接入区要做到无阻塞的设计。具体流量要求如下(1)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访问空间数据库,利用本地缓存管理优化性能,响应时间瓶颈在于数据的初次加载中的网络传输。实现XX区内1500基础地形图以及综合管线图的叠加显示,总数据量约在16G,响应时间要求2秒,则服务器应选择1000MB接入带宽。(2)对内部数据部件、事件、值班信息,更新频度较大,按每天平均2000个问题,每个问题产生1M相关数据(含拍照图片)计,则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约在2000M左右,则每年的数据量约在730G;该部分信息需要实时更新;实时更新信息如果按每秒有20个并发更新,每个信息按1M字节计算,并且要求更新信息在2秒中内传输完毕,要求网络每秒至少传输100M字节数据,因此网络对外连接应该使用百兆网,并具备1000MB接口的扩展能力。4、高扩展性为了满足“数字城管”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对今后业务的支持与扩展,网络的核心层交换机应具有丰富的网络扩展接口类型,并且交换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空间。本次建设的区级“数字城管”平台应为下一步三级架构的形成(市区街道)考虑统一、开放的接口。5、集中管理随着信息化业务的不断发展,系统的管理任务会日益繁重,因此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易维护性。3212安全性的需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跨越政务专网、无线网,用户类型众多,因此,整个平台将会面临各种安全隐患。32121系统安全需求系统的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将面临各种风险,如安全漏洞的风险、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风险1、安全漏洞的风险首先,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基础软件,无论是WINDOWS或LINUX,还是ORACLE或SQLSERVER,都存在安全漏洞。其次,从实际应用上,各种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要有很大关系。2、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风险计算机病毒是目前最常见、最有破坏力的安全隐患。操作系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病毒防治,极有可能遭到病毒攻击,并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造成服务器被人控制、内部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严重后果。32122应用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集中用户管理系统用户在不同的业务系统有不同的角色定义,对应不同的功能权限,因此需要针对用户特点,构建相应的用户集中管理模式,实现用户统一身份和标识管理、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2、无线网信息传输在城市管理平台中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是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搭建的,用户的相关信息都通过无线网传输,因此更需要解决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等应用的安全性问题。3、用户命名统一随着XX区各类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实现用户的集中管理及信息共享成为必然需求,其中统一命名规范是前提条件。3213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在确定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后,需进行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公众网站、呼叫中心、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GPS定位监控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构建和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和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3214手持终端的需求分析信息采集员应配备具有通话、短信、拍照、录音、下载图片、手写、GPS、GIS等多种功能的PDA移动终端。根据XX区的业务流程要求定制“数字城管”所需功能,增加呼入呼出限制,提高定位精度。第4章项目总体建设规划41项目目标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1、先进性充分吸取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城管”研究与应用成果,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3S”空间信息技术是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L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基础,将RS、GLS、GPS三种独立技术领域中的有关部分与其它高技术领域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而形成的一项新的综合技术、行业实体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2、特色性建成覆盖全区、具有XX特色的系统平台;充分挖掘、整合、利用XX区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关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效节约资源。3、实用性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具体难题,系统易于操作、便于维护,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数据更新便捷。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应用成效显著。42建设原则1、系统标准化原则“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包括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编码和建库,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实施。数据库系统、网络结构、安全体系的设计,应尽可能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没有现行标准可供参考的,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逐步建立相关的技术和业务标准,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和技术基础之上,实现区级平台与相关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之间互联互通。2、技术先进性原则系统设计上应具有较高的技术科学先进性和功能完善性,要选择国内外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要考虑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系统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好地解决今后系统升级等问题。3、功能实用性原则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管理业务的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具体难题。要考虑系统操作界面的友好、易于使用,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数据更新便捷。4、资源共享原则在系统软硬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上充分考虑在全部功能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节约投入成本的目标。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较多,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包括政务网、公安视频监控等,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有效节约资源。5、系统安全性原则通过应用多项现代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6、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提供一定的扩展方式,防止由于数据、业务变化等因素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7、易操作和易维护原则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为政府部门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系统在实现过程中考虑到用户操作层面的易操作和易维护。43建设内容至2007年12月底,在XX全区范围内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包括确定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两个轴心(即“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完成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测绘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整合利用XX区现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完成基础平台建设;完成“数字城管”应用系统的建设;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监督评价体系;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标准规范的制定。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流程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确定,首先要以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为基础,同时结合XX城市管理实际情况,涵盖问题上报、核实立案、任务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监督协调、综合评价等方面。2、建设“两个轴心”根据XX的实际情况,由监督中心负责案件的受理、立案、监督、核查、结案、考评,由指挥中心负责案件的派遣、协调、督查,形成具有XX特色的“监管分离”的两个轴心。3、建设基础资源库数字城管基础资源库是数字城管运行的基础,是数字城管建设的重点。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支撑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等。4、建设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包括城市管理监督与指挥中心办公场地装修、网络与通信系统、主机与存储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和硬件平台的设备部署,同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呼叫中心、大屏显示系统等,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联网、信息共享以及“数字城管”应用系统的支撑。5、建设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GPS定位监控子系统、构建和应用维护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和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等。6、建设资源共享体系基于XX区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城市管理相关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监督与指挥中心与城市管理业务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7、整合现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城管局的投诉处理平台、车辆违章案件处理系统;整合公安监控点和特定区域(如天一广场、南站广场等)的视频监控系统;整合市民的诉求渠道,包括114、96310、87103110(作为统一接入号)、81890、市(区)长热线、市(区)长邮箱、信访类的诉求等;整合城管局原有的门户网站,进行功能扩充。8、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分为内评价和外评价两个方面,内评价主要从“数字城管”内部提取数据进行评价;外评价主要从公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公众对城管问题投诉量的变化提取数据进行评价。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由于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繁杂所造成的难以量化评价考评的问题。9、制定XX区“数字城管”标准规范通过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行成XX区统一的标准和规则,从而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既便于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传递,又可与其它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第5章项目总体设计51设计原则为了保障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快捷、安全、稳定的运行,XX市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和标准、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提出以下设计原则1、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2、符合建设部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系列行业标准的要求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划分、功能设计、业务模式设计、综合评价体系设计、数据库设计、安全设计等方面符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等建设部系列行业标准的要求。3、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数字城管”项目的建设将随着城市管理职能和重点的变化,不断的推进,系统的规模也会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因此,系统设计应根据XX市XX区需求特点,提供可扩展的应用维护系统,满足城市管理模式中部件事件扩展、专业部门扩展、流程扩展、表单扩展等方面的需求。图51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展性示意图52总体技术路线XX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涉及到的应用种类很多,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我们推荐采用统一的技术路线。针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基于J2EE规范,采用以WEB中间件(BEAWEBLOGIC)为核心的J2EE应用解决方案,构建以ORACLE数据库为基础的数据服务中心。技术路线以信息安全、可维护、易拓展、高效率为设计基础,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和服务器)多层结构设计,以J2EE技术架构构建应用平台,适应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主要体现如下采用J2EE技术路线,以JSP(JAVASERVERPAGES)、JAVA、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置标语言)、EJB(ENTERPRISEJAVABEAN,是JAVA中的商业应用组件技术)、LDAP(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PROTOCOL)、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为核心技术;适应WINDOWS、UNIX操作系统平台适应ORACLE、DB2、SQLSERVER等多种数据库实现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视图控制器)业务模型通过CA(CERTIFICATEAUTHORITY,认证机构)、公钥、私钥、口令验证、数据加密等多种不同的加解密和系统验证的方式,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手段采用多层体系结构设计,通过负载平衡、双机冗错技术,保证系统性能及不间断运行通过网络通信线路备份,保证系统数据通道畅通。521J2EE技术J2EE(也叫J2EEBLUEPRINTS)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模型,与传统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模型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J2EE技术支持多种开发结构包括C/S(CLIENT/SERVER,客户机和服务器)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同时又将B/S的简单结构扩展为多层多模型结构,可以减少开发过程的复杂程度,提高代码重用性。由于J2EE构建在JAVA2平台标准版本上,因此具有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可依赖性以及可扩展性。如果业务发展,现有系统无法承担应用时,使用J2EE技术可以将系统迅速扩展成分布式结构,以支持更多的客户端。J2EE平台包含有一整套的服务、应用编程接口(API)和协议,可用于开发基于WEB的分布式应用。它定义了一套标准化、模块化的组件规范;并为这些组件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以及自动处理应用行为的许多细节,如安全和多线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软件对J2EE提供支持,JAVA已经被广泛用来开发企业级应用。图52基于J2EE技术的三层架构示意图52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系统中数据存储和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