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11任务由来电解二氧化锰EMD是生产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环保电池的重要原料。XXERACHEM远东发展有限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利用XX市的优惠条件,拟在XX市太平镇冲塘屯建设XXXX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年产一万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ERACHEM公司委托广西区环保科研所承担XXXX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年产一万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评价目的本评价通过对拟建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空气、地表水、噪声、生态及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评价,预测和分析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分析和论证工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拟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同时,本着“一控双达标”、“清洁生产”等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防治污染对策,为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决策、工程设计施工、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区域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务院国函19985号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务院三部委国环发200226号关于发布的通知(200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令第13号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4年修订);国家经贸委第6号、第16号、第32号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经贸委第14号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广西环保局桂环字200113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9);132技术导则与规范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133项目依据XXERACHEM远东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委托书项目立项批文及相关可研、设计资料天津市化工设计院编制的XXXX年产四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一期工程年产一万吨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功能区划XX县人民政府崇改发200110号文,关于XX县环境空气、地表水、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及管理办法。规划文件XX市成立于2002年8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3月开始制定XX市2002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已初步完成,本评价依据此方案及XX市工业园筹备工作委员会关于园区规划的说明开展工作。14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141评价时段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施工期项目施工阶段一年。营运期预测评价时段为项目建成运行期。142评价范围环境空气以拟建厂址为中心,年主导风东风为主轴的长方形区域,沿上风向即东向延伸1KM,沿下风向即西向延伸3KM,沿横向即南、北向各延伸2KM,面积约16KM2;地表水环境项目废水纳污水体左江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18KM河段,长约185KM。声环境厂界及厂界外200M范围敏感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空气环境评价范围相同。15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执行标准151环境功能区划依据崇政发200110号文空气环境拟建厂址所在地属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声环境厂址区域划分为2类标准适用区;水环境评价河段执行类水体标准。152评价执行标准1521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1522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II时段二类区标准;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16评价重点预测和评价高炉烟气对厂区周围空气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废气处理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提出合理建议。预测和评价生产废水排放对左江评价河段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污水处理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提出合理建议。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在充分类比调查的基础上用单位产品或万元产值的物耗、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及全厂范围内的水重复利用率等各项指标定量评价、论述、分析工程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环保措施的完善性。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可行性论证。在详细了解区域总量控制分配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拟建工程环保方案设计等,论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行性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17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71控制污染控制施工期机械噪声、运输和施工扬尘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污水的随意排放;控制任意取土及废弃土石渣的随意堆放,减轻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控制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及硫化氢的排放,保护厂址周围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拟建项目的生产废水排入左江,要保证评价河段水质达到类标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噪声,合理处置固体废物。172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厂区周围3KM范围内无需特殊保护的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未发现文物古迹等敏感区域和目标。经过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分析,确定拟建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为空气环境评价范围内的各环境敏感点,空气质量符合二级评价标准。水环境项目排污口下游纳污河段符合类水质要求。生态环境拟建厂区周围植被资源、农田植被、土地资源。声环境厂界及周围200M范围敏感点声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城区在内的厂区周围居民居住区。厂址周围社会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71。表171项目所在地主要敏感目标序号敏感点名称与厂址相对方位人口人户数基本情况饮用水源1冲塘西北,侧下风向,距距厂界01KM20656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自来水2院庄西南,侧风向,距厂界03KM18777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自来水3叫何东南,侧风向,距厂界03KM32574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自来水4沉浮东北,上风向,距厂界16KM23948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江对岸河水5渠珠东北,上风向,厂界东面23KM17137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河水6新皇东,上风向,厂界东面15KM11330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江对岸河水7大岭东北,上风向,距厂界13KM17138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江对岸河水8新还东北,侧上风向,距厂界2KM26955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自来水9陇皇东,上风向,距厂界18KM39683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江对岸河水10大村东南,侧上风向,距厂界2KM27055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河水11明冲东南,侧上风向,距厂界25KM17734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河水12马安西,下风向,距厂界2KM459105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自来水13更松西北,下风向,距厂界2KM33279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地下水14大氵彖西,下风向,距厂界3KM34748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地下水15上陇逻西南,下风向,距厂界4KM10425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地下水16下陇逻西南,下风向,距厂界4KM495120自然村,微起伏,开阔,周围农田,树木地下水17门头西北,下风向,距厂界4KM30365自然村,靠山脚山谷地地下水18布角西,下风向,距厂界4KM20046自然村,靠山脚山谷地地下水19市区南,侧风向,距厂界4KM地势开阔。是XX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来水18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拟建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特点、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关于评价级别的划分方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见表181。表18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内容工作等级判据建设项目情况水环境三级依据HJ/T2393,废水排放量1000M3/D;200M3/D;纳污河段多年平均流量为大河(150M3/S);地表水水质要求为类。废水主要污染物为MN、CODCR、SS,有持久性污染物,也有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为3个,7;污水排放量784M3/D;受纳水体左江多年平均流量544M3/S,为大河;纳污河段水质要求为类。空气环境三级依据HJ/T221993,复杂地形,主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PI20M占68,施工场地有大量的颗粒物粒径在可产生扬尘的粒径范围内,极易造成粉尘污染。据类似工程监测,离施工现场50M处,总悬浮微粒日均浓度为113MG/M3,超出二级标准28倍,离现场200M处为047MG/M3,超标06倍。5112作业机械排放废气污染分析作业机械有载重汽车、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总烃。由于施工机械多为大型机械,单车排放系数较大,但施工机械数量少且较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据类似工程监测,在距离现场50M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3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62MG/M3。均可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施工期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对于汽车尾气的污染,要求所有车辆的尾气达标排放,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轻污染在易产生扬尘的作业时段、作业环节采用洒水的办法减轻总悬浮微粒的污染,只要增加洒水次数,即可大大减少空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浓度。运送材料的车辆在运输沙、石等建筑材料时,不得装载过满,防止沿途洒落,造成二次扬尘。如遇大风,应在运输过程中将易起尘的建筑材料盖好。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查,破损的车厢应及时修补,严禁车辆在行驶途中泄漏建筑材料。车辆出工地时,进入城市道路前,采用高压水喷洗的办法,将车身及轮胎上的剩余泥土冲洗干净,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工地的泥土带到城市道路上,避免造成局部地方严重的二次扬尘污染。51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121预测距离及模式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由建筑、安装施工引起。各工场的施工机械噪声可近似作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传播衰减模式,可估算施工期间离噪声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从而可就施工噪声对敏感点作出分析评价,预测模式如下LPLPO201GR/RO式中LP施工噪声预测值;LPO施工噪声监测参考声级;R预测点距离;RO二监测点距离。根据类比调查得到的参考声级,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见表511。表511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距离M施工机械15255080100150200装载机850806745705685650625卡车820776715675655620595混凝搅拌机810766705666645610585泵750700645605585550525振捣机740696635595575540515推土机8608167557156956606355122评价标准施工期声环境评价标准采用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512。表5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噪声限值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512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间,需要使用部分机械设备,尽管施工的噪声只发生在施工期间,由于它声级高,有的具冲击性,有的持续时间长并伴有强烈的振动,因此,对环境的危害较大。根据表511的预测结果分析,在昼间施工中,多数机械在50M范围内超过GBL252390的昼间标准,而所列的6种机械中有4种在200M范围内超过了GBL252390的夜间标准。拟建项目周围有2个环境敏感点冲塘屯和叫何屯,距离施工区最近的冲塘与南面围墙一路之隔,距施工区约100M。为了保护居民的夜间休息,在晚上22时至凌晨6时应停止施工。同时,对在大型高噪设备旁工作的人员,要采取防护措施,以免造成身体伤害,如噪声性耳聋及各种听力障碍等疾病。本项目施工所需大量的各类材料经公路以卡车运输,运输路线经过的环境敏感点有冲塘屯和叫何屯等,繁忙的公路运输引起的噪声会对沿途居民的生活、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减少噪声影响,过往车辆在途经环境敏感点时应限速行驶和禁止鸣喇叭,同时施工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运送材料的车辆在休息时间经过环境敏感点。51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131施工产生的废水施工配料和对机械设备进行冲洗及维护保养,将产生少量的作业废水,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和石油类。这部分废水如果排入附近的水体,对会对水体产生短时的有影响,但施工期的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也会逐步减小或消失。因此,对排入附近水体的废水要建立沉沙池和隔油池,经处理后才能外排,可减少对周围水体的影响。5132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在建设期施工区或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相对集中生活,必然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及氨氮,若不加处理直接外排,必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区或施工营地必须设有临时化粪池,经处理后才能外排。514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是占用土地,使原有的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拟建工程在施工阶段由于对原地面进行开挖或填筑,使征地范围内的树林、草被、农作物等遭受砍伐、铲除、掩埋及践踏等系列人为工程行为的破坏,而这种变化是永久无法恢复的。使植被生物量减少或丧失是工程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也是拟建项目所不可避免的。但是,建设工程结束后可绿化范围内的绿地再生,使受到影响的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二是水土流失。虽然施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由于施工引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但因厂址距左江最近处(直线距离)仅300M左右,而且厂址附近有部分农业用地。如果施工不当或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仍会产生局部水土流失。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由于施工开挖、取土、弃土等活动,使土壤松动、破坏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裸露,遇大雨或瀑雨时,引发水土流失。一方面,随雨水流失的泥、砂可能进入左江,最终影响左江的水质;另一方面,施工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农田的影响主要是泥沙中细小的部分会随水下游,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附近农田,对附近的农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雨季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做好水土流失防护工作,及时对开挖地及临时取土、弃土场地进行覆盖,避免发生水土流失。52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1污染气象条件分析拟建项目选址于XX市区北方,距市区约25KM,拟建厂址处地势为河谷丘陵地貌,与县城相似,因此采用XX气象站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以了解评价区域的污染气象特征。5211气候概况XX地处低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过多,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温高气爽,无霜期长。四季的特点是春暖多旱,夏炎偶涝,秋高而干,冬短微寒。近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XX多年平均气温22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7,多年平均降雨量16546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这6个月的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6,最大降雨量月份8月平均降雨量2212MM,最大月蒸发量1885MM。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11M/S。XX气候特征见表521。表521XX气候特征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多年平均值平均气温()137150189232269282287281268236192154223平均降水量MM30030143711311461186921522212127167641119812430日照时数(小时)8355736799841731169920711908185815531385127016546平均气压(HPA)10079100561002099869954992199199920997510025100661008510001蒸发量MM76573399412991810172918851752166213501008873158315212风场特征根据XX气象站近年的地面风资料统计,XX年主导风向为E,该风向风频占年总风频的118,ESE和NE的风频位居有风频率的第二、三位,各占总风频的70、67。各月均以静风频率最高,10月份49,全年为39。有风风向中大部分月份以E风频最多,其中冬季高达372,夏季最小,为124,各季节NENE方位的风频最多,春、夏两季受季风环流影响,偏南风风频高于秋冬两季。风频最小的为东风,仅占年总风频的02,春、冬两季东风风频为0,西风风频也较少。该区域地面风速10月和11月最小,为09M/S,最大为4月份,14M/S;从季节来看,春季大于其它季节,而冬季最小。各月及年平均风速详见表522。表522各月平均风速(M/S)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风速M/S12131314131212111009091011全年各月最多风向及频率分布见表524、表525。表524XX气象站各月最多风向及频率(M/S)统计项目月份最多风向频率1EC18362EC20313EC18324EC12355EC11336EC9397EC8398EC9429NEC84710NEC94911EC114712EC1543年EC1239表525XX气象站全年各风向频率()统计时间风向年N18NNE27NE67ENE58E118ESE70SE24SSE23S24SSW27SW42WSW40W27WNW18NW12NNW15C395213稳定度频率统计各季节各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由表526给出。可见,各季节均以中性稳定度D类出现频率最高,冬季高达786,全年平均为689;各季节均以极不稳定A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最低,冬季仅占21,秋季最高也只为45。全年稳定的E、F类出现频率为145,不稳定的A、B、C类出现频率为166,稳定类天气出现频率略低于不稳定类天气。表526稳定度频率季节变化季节稳定度春夏秋冬年A3342452135B531361045588C2599380943D800572600786689E3062816660F598713352855214混合层厚度用导则(HJ/212393)推荐的公式法来计算并统计19982002年的混合层厚度,结果见表5217,可以看到,年平均混合层厚度为386M,一年之中秋季最大,为444M,冬季次之,为442M,春季最小,308M;按稳定度类别来统计,则C类最大,年均937M,A类次之,767M,F类最小,年均37M;按观测时次来统计,则14时最大,20时最小。表527XX气象站混合层厚度统计单位(M)统计类别栏目春夏秋冬年A8581298401327767B5893549261003660C93085210891277937D276265453455362稳定度E71136150153137F2746373537020821517334936727614496709738611638观测时次20211174245352245平均308351444442386522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21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由于评价区域地形起伏不大,因此,有风情况下(U15M/S)点源排放的气体污染物浓度,采用高斯模式进行预测。2EXP2EXP,2ZZKNYZYHENHHNHFFUQC式中Q排放源强,MG/S;U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M/S;H混合层厚度,M;Z、Y横风向、垂直向的大气扩散参数,M;X、Y计算点相对排放源的距离坐标;N污染物在地面和混合层顶两个界面之间来自反射的次数,取值4。HE烟囱有效高度,M;在夜间,若HEH,或HEH时,取Q0计算,其它情况同白天。其中可取2/3或与污染实测值比较后确定。对于面源,采用后退点源法计算。对粒径大于10M的粉尘,采用倾斜烟羽模式2/EXP2EXP1,ZZYUVGXHYUQXC式中地面反射系数;VG微粒沉降速度,M/S,由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其它符号意义同上。小风和静风的点源扩散模式(15M/SU1005M/S和U1005M/S)GQYXCL20/3,式中和G按下式计算0122/201201UXSDTESSEHEYXSRU日均浓度模式CI241式中C日平均浓度,MG/M3;CI各小时平均浓度,MG/M3。其余符号意义同上。长期平均浓度预测模式FNXUQCFCFYXZIJKLIJKRRIJKKJI2,/3CLIJK的计算方法同CLX,Y式中N风向方位数;R排气筒数目;I、J、K风向、稳定度、风速级别标志;FIJKI、J、K条件下的联合频率;FLIJK静小风频率;其它符号意义同上。烟气有效抬升高度HE烟气有效抬升高度HE的计算采用国家标准GB/T1320191中推荐方法计算。稳定度分类采用国标GB/T1320191中推荐的PASQUILL大气稳定度等级分类法,共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分别由A、B、C、D、E和F表示。混合层高度的计算见前述污染气象基本特征部分。扩散参数的选取按国家标准HJ/T2293中推荐的城市远郊区扩散参数选取方法选取,将不同稳定度条件下05小时采样时间的扩散参数按标准中时间稀释指数计算1小时采样时间的扩散参数。(风速订正烟囱出口高度处风速订正用如下公式UU10(H/10)M式中U10离地10M处平均风速,M/S;H烟囱几何高度,M;M风廓线指数,按导则推荐值选取。5222空气质量预测和评价内容空气质量预测范围为以拟建工程地址为原点的长方形区域,根据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性质及环境现状,确定评价因子为TSP、二氧化硫。评价内容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预测、评价设计气象条件下,拟建项目不同排放状况下排放的废气对评价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1小时平均浓度根据XX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同时参考本次评价现场监测期间拟建厂址测点的气象要素值,设计其出现机率较高、对敏感点不利的气象条件,对设计气象条件下1小时平均浓度进行预测与评价。对除尘效率下降及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分析。日平均浓度日均浓度计算是在典型日气象条件下,依据当地气象站每天的观测次数,计算每次的1小时平均浓度,再求其平均值。设计气象条件时主要考虑使用现场现状监测气象条件,以便利用现状监测数据同时兼顾选择对主要敏感点不利且出现机率高的风向、风速、稳定度等气象条件。年日均浓度本评价采用XX气象站多年的风向、风速、云量等观测资料,并结合拟建厂址处的实地观测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经计算订正得到厂址处长年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用以计算拟建项目对评价区年平均浓度贡献值。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预测评价拟建项目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对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计算点在评价区内采用格距为250M的正方形网格点作为计算点共计960个(4024),另选择厂址附近的XX市区、马安、沉浮、门头、下陇逻等5个敏感点作为预测的代表性敏感点,各敏感点情况见表528。表528预测的代表性敏感点情况一览表敏感点与厂址相对方位距厂址距离(KM)性质功能1XX市区南36城市综合2马安西20村庄居住3沉浮东北20村庄居住4门头西北40村庄居住5下陇逻西南40村庄居住5223预测结果与评价1小时平均浓度根据评价区域各季节的污染气象特点,并考虑对主要敏感目标不利的风向,设计1小时平均浓度预测气象条件如表529。表5291小时平均浓度设计气象条件次数风向风速(M/S)稳定度一次(夏)E16D一次(冬)NE18B正常生产条件下拟建工程排放的废气中二氧化硫及TSP对各的敏感点浓度贡献值和区域网格点最大贡献值见表5210由表5210可以看到,正常生产情况下,拟建项目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对大部分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较小,只对位于排放源正下风方的敏感点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所选的2种设计计算条件下,二氧化硫对所选的各敏感点的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均未超出标准限值,敏感点所受到的二氧化硫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为00048MG/M3,所在敏感点为下陇逻,该二氧化硫浓度贡献值占标准浓度限值的096,由于二氧化硫现状监测值均未检出,叠加也未超出标准限值。二氧化硫对区域网格点的最大贡献值为04441MG/M3,该最大网格点浓度值也未超标,但已占标准限值的8882,该网格点位置在锅炉烟囱西侧1000M处。正常排放污染物对各敏感点1小时平均表5210标准限值二氧化硫050MG/M3污染物设计气象条件XX市区马安沉浮门头下陇逻区域网格点最大值区域最大值网格点位置一次(夏)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4441锅炉烟囱西侧1000M二氧化硫MG/M3一次(冬)000000000000000000000004802348锅炉烟囱西南偏西侧900M非正常排放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发生非正常排放的工况较多,以下分别就污染较大的几种事故情况进行预测,计算气象条件设计为风向E,风速15M/S,稳定度D类,事故工况见表5211,预测结果列于表5212。表5211事故工况排放方式废气名称锅炉烟气(除尘率95,脱硫率58)焙烧炉烟气(除尘率95)矿石和煤粉破碎碾磨工序废气(除尘率98)后处理工序废气(除尘率98)喷沙工序废气(除尘率98)正常排放净化槽废气锅炉烟气(除尘率85,脱硫率30)焙烧炉烟气(除尘率85)矿石和煤粉破碎碾磨工序废气(除尘率90)后处理工序废气(除尘率90)喷沙工序废气(除尘率90)非正常排放净化槽废气锅炉烟气(除尘率0,脱硫率0)焙烧炉烟气(除尘率0)矿石和煤粉破碎碾磨工序废气(除尘率0)后处理工序废气(除尘率0)喷沙工序废气(除尘率0)事故排放净化槽废气污染物排放对各敏感点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表5212标准限值二氧化硫050MG/M3事故工况污染物XX市区马安沉浮门头下陇逻区域网格点最大值区域最大值网格点位置二氧化硫MG/M3000000001400000000000000006320锅炉烟囱西侧1000M非正常排放TSPMG/M3000000154500000000000000008385锅炉烟囱西侧750M二氧化硫MG/M3000000001900000000000000008320锅炉烟囱西侧1000M事故排放TSPMG/M3000001337800000000000000072603锅炉烟囱西侧750M由上表可看到,在上述2种工况下,以第2种事故情况污染最大,位于下风向的马安受影响最大,该处二氧化硫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为00019MG/M3,仅占浓度标准限值的038,烟尘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为13378MG/M3;二氧化硫区域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贡献值为08320MG/M3,超出浓度标准限值066倍,而烟尘区域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贡献值达72603MG/M3。在事故工况1情况下,各敏感点处的二氧化硫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未超标,但区域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贡献值超标026倍。日平均浓度根据XX气象站历年各季节的观测资料,结合对评价区域的敏感点影响较大的风向,计算日均浓度贡献值的冬、夏两季典型日气象条件设计如表5213。各季节典型日气象条件下TSP、二氧化硫浓度贡献分布见图521图524污染物对各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由表5214给出。表5213日均浓度计算的设计气象条件气象条件观测(计算)时次风向风速M/S稳定度1ESE15D2E18D3C00D日均(夏)4C00E1E16D2NE19B3C0E日均(冬)4C00D正常排放污染物对各敏感点日平均浓度贡献值表5214标准限值二氧化硫015MG/M3、烟尘030MG/M3污染物设计气象条件XX市区马安沉浮门头下陇逻区域网格点最大值最大值区域网格点位置日均(冬)000100004100026000080002101250锅炉烟囱西侧750M二氧化硫MG/M3日均(夏)000100021100026001380000701291锅炉烟囱西侧500M日均(冬)000030003400009000040001900465锅炉烟囱西南侧1000MTSPMG/M3日均(夏)000030006700009000460000200434锅炉烟囱西北偏西侧900M各典型日气象条件下,拟建项目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对各敏感点的日平均浓度贡献值在0000700138MG/M3之间,总悬浮颗粒物对各敏感点的日平均浓度贡献值在0000200067MG/M3之间,均远低于标准限值,与本底值相比,增幅不大;冬、夏季二氧化硫对区域网格点的最大贡献值分别为01250MG/M3、01291MG/M3,分别占浓度标准限值的833、861,与现状监测最大值(未检出)叠加后未超出标准浓度限值;冬、夏季烟尘对区域网格点的最大贡献值分别为00465MG/M3、00434MG/M3,均未超标,分别占浓度标准限值的155、145,如与现状监测最大日均值0085MG/M3相叠加,最大叠加值为01315MG/M3,未超出标准限值。年平均浓度拟建工程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年平均浓度贡献分布见图5267,表5215为拟建项目排放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对各敏感点的年日均浓度贡献值。由图525及图526可知,由于厂址区域年风向频率以静风和东风为主,因此污染物在排放源附近及西侧区域的年平均浓度值较其他区域高,二氧化硫浓度高于0060MG/M3的高值区位于生产区排放源西南偏西方。各敏感点所受的年平均浓度贡献值不大,距厂址较近的马安受影响相对大一些,其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189MG/M3、00228MG/M3,分别占标准浓度限值的945、38。区域网格点二氧化硫浓度最大值02065MG/M3,超标准浓度限值244倍,总悬浮颗粒物区域网格点烟尘浓度最大值01586MG/M3,占标准浓度限值的793。拟建项目排放污染物对各敏感点年平均浓度贡献值表5215标准限值二氧化硫006MG/M3,烟尘02MG/M3污染物XX市区马安沉浮门头下陇逻区域网格点最大值最大值区域网格点位置TSPMG/M3001000018900089000180008701586锅炉烟囱西南偏南侧350M二氧化硫MG/M3000940022800089000210008702065锅炉烟囱西南偏南侧350M从计算结果看,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锅炉和焙烧炉烟囱高度不高,而厂址区域静风频率较高,可造成排放源附近污染物长期平均浓度超标。如将两个烟囱均抬高到60M,则其二氧化硫长期平均浓度贡献值不超标。5224硫化氢影响分析厂区产生异味主要由硫化氢引起,在15M/S,中性稳定度条件下,硫化氢下风轴线浓度分布见表5216。由下表可见,下风向750M以外的区域硫化氢浓度值均小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001MG/M3,可见该项目排放的硫化氢对环境影响不大。表5216排放源下风轴线硫化氢浓度分布标准限值001MG/M3下风距离M排放工况250500750100012501500175020002250250027503000浓度值MG/M3002840018300107000690004700036000280002300019000160001400012注计算气象条件为中性稳定度,风速15M/S。523小结拟建工程排放的废气正常排放情况下对评价区域及各敏感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区域空气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当发生事故排放时,拟建项目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中烟尘对排放源下风向的地面浓度贡献值明显高于本底值,对空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将锅炉烟囱和焙烧炉烟囱提高至60M,烟尘地面浓度贡献值明显降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拟建工程排放的异味对附近的敏感点影响不大。5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1左江水文情况调查左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郁江的支流,源于越南谅山的东南平而河,全长591KM,集雨面积30942KM2,其中XX县以上河段长195KM,XX县境内河段长147KM,县城(从水口至归龙)河段长109KM。径流模数199M3/S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684亿M3。XX县中心水文站提供的水文资料见表531。表531XX县中心水文站水文资料项别流量M3/S流速M/S平均水深M枯水期161000607丰水期8610014250平水期492001043590保证率最枯月820000809532预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中废水排放结果,分析工程运行期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对左江水质的影响程度,提出减缓影响的措施。预测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锰。533水质预测模型根据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对三级评价的要求,以及预测河段特征、污染物特征选择不同的预测模式。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采用完全混合模式CCPQPCHQH/QPQH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采用SP模式8640UXKEPC10C0(CPQPCHQH)/(QPQH)式中C平均浓度,MG/L;K1耗氧系数,1/D;X预测点到初始点断面距离,M;U平均流速,M/S;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QH河流流量,M3/S;534预测内容正常排放生产混合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按设计浓度排放时,对左江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达标排放生产混合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时,对左江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事故排放生产混合废水、生活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时,对左江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535污染物源强工程分析提供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532。表532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方案废水量M3/D化学需氧量MG/L悬浮物MG/L锰MG/L正常排放生产混合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按设计浓度排放78451632达标排放生产混合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784100702事故排放生产混合废水、生活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784175767152536水质预测结果及评价预测结果见表533至表535。从预测结果来看,在各种设计排放条件下,左江水质在废水与河水充分混合后的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锰的浓度最大值分别为61MG/L、125MG/L、009MG/L,仍然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或国家环保局推荐值要求。混合过程段长度在不同水文条件下估算值约在60140M之间。可见,工程排污对左江水质影响程度较轻,范围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该项目的废水排放量较小,784M3/D的废水量相当于00091M3/S的流量,与左江的枯水期流量161M3/S之比为11769,且左江水质现状中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的浓度均较低,尤其是锰尚处于未检出状态,有相当大的容量,具有很大的稀释降解作用。表533正常排放情况下左江水质预测结果断面流量(M3/S)化学需氧量(MG/L)悬浮物(MG/L)锰(MG/L)161060120001820060120001混合断面4920060120001评价标准2015001表534达标排放情况下左江水质预测结果断面流量(M3/S)化学需氧量(MG/L)悬浮物(MG/L)锰(MG/L)161060120001820060120001混合断面4920060120001评价标准2015001表535事故排放情况下左江水质预测结果断面流量(M3/S)化学需氧量(MG/L)悬浮物(MG/L)锰(MG/L)161061125009820060121003混合断面4920060120001评价标准20150015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1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411项目的噪声源源强及其变化拟建项目主要声源为生产设备运行噪声,高噪设备主要有还原工段、渗出工段、电解工段、后处理工段及动力车间的各类设备及泵等。从噪声的产生机理分析,可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性噪声两种类型。实际生产设备往往同时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性噪声。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源强见表541。表541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源强车间名称设备名称数量(台)噪声源强DB(A)源强测算值DB(A)干燥机185DBA80研磨机190DBA80垂式粉碎机198DBA90还原工段振动筛195DBA90过滤机485DBA80渗出工段酸泵280DBA80剥离机190DBA85电解工段行车178DBA70鳄式破碎机195DBA90研磨机190DBA85过滤机180DBA70干燥机185DBA80振动筛195DBA90后处理工段包装机185DBA80鼓风机290DBA85动力车间引风机290DBA85注源强测算值即治理后的岗位噪声值5422预测距离及模式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呈长方形,根据生产流程,主要高噪设备、机房布置在厂区东部、南部和北部。详见附图4(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拟建厂址北面100M为冲塘屯,南面300M为叫何屯。本评价主要预测正常生产情况下工程新增噪声源对厂界、冲塘屯和叫何屯声环境的影响,并与厂界、冲塘屯和叫何屯声环境现状的监测结果进行叠加计算,从预测叠加结果分析拟建项目对厂界及敏感点噪声的影响程度。预测采用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的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考虑噪声的地面吸收效应、某些噪声源的墙壁屏障效应。新增主要噪声源强及其到厂界的大致距离见表542。表542新增主要噪声源强及其到厂界距离表与厂界距离(M)项目噪声测算源强DBA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垂式粉碎机9035016527095振动筛9035016527095鳄式破碎机90135320480155鼓风机8544030180240引风机8544030180240研磨机85135320480155剥离机8534095265165预测模式分室内和室外两种声源计算。室内声源计算出某个室内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RRQLOCTWOCT4LG10211,式中LOCT,1为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LWOCT为某个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R1为室内某个声源与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R为房间常数,Q为方向因子。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倍频带声压级NILOCTIOCTTL101,1,LG室外声源主要是生产设备噪声预测模式L式中L2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L1点声源在参考点产生的声压级;R2参考点与声源的距离;L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障、空气吸收等引起的衰减量)对两个以上多个声源同时存在时,其预测点总声压级采用下面公式计算式中LEQ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DBALI第I个声源对预测点的声级影响DBA。5423评价标准厂界评价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类标准,标准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环境噪声评价标准采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标准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其标准列于表543。表543评价标准限值单位LEQDBA适用标准昼间DB(A)夜间DB(A)GB1234890类6050(GB309693)2类60505424预测结果及分析正常生产情况下预测结果见表544。表544厂界及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现状背景值预测值超标量预测点及名称新增源强到厂界及敏感点的声级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NILIOGLEQ1012120RG厂界东394505525508527027厂界南47540845048349500厂界西31932446335246500厂界北425418503452510010冲塘屯42339546444147900叫何屯31050246950347000从表544可知,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设备噪声对厂界噪声有一定影响,昼间间噪声预测值均未超出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类标准;夜间噪声预测值除南面和西面测点未超出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类标准外,而东面和北面厂界测点分别超标27DBA和10DBA。超标原因主要是受交通噪声和虫鸣等影响,现状背景噪声值较高所致。环境敏感点冲塘屯和叫何屯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均未超出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因此,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噪声对环境敏感点影响不大。543噪声控制与防治措施设计对噪声的防治提出以下措施,以降低生产车间的噪声,减轻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强噪声源车间均采用封闭式厂房,厂房外1M处噪声值可降到85DBA以内;在风机进出口的气流通道上,根据风量、噪声频谱特性等具体条件,安装相应规格的消声器,并在车间外墙考虑隔声措施,如敷设玻璃纤维矿渣棉等隔声材料;在空压机进排气口处分别设置进气和排气消声器;建设绿化带,以阻隔、吸收一部分噪声。设计所采取的上述隔声降噪措施可降低声源强度515DBA,减轻强噪声源对声环境的影响,评价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噪声值。各种大型除尘系统应设置专用风机房,风机设减震垫;强噪声车间应设置隔声操作室,操作室应设置隔声观察窗;设集中隔声控制室,采用计算机控制,提高其自动化水平,并采取巡检制,以减少工人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时间;对个别必须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配带耳塞等;在厂区边界种植绿化林带或竹林,尽最大可能降低噪声影响。5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51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最明显的是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改变首先表现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其次是破坏自然地形地貌,改变地表覆盖层,此外,植物类型也发生变化。551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拟建项目用地现状为未利用地及农业用地,这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项目施工占用后,生态系统的改变首先表现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由原来的农业用地向工业用地转变,使局部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性质也发生了长期的不可逆变转的影响。5512破坏地形地貌,改变地表覆盖层平整场地和铺路等施工活动,使用地内局部微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可能引起地表径流的自然流态发生改变,并且因项目建设,原有可渗透的土壤耕层,大部分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水泥地面,地面的硬化将会增加降雨的地表径流量。但只要项目建成后,通过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这些微地形的改变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