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防火安全_第1页
建筑工程防火安全_第2页
建筑工程防火安全_第3页
建筑工程防火安全_第4页
建筑工程防火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防火安全11燃烧性能基础知识111防火性能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的综合表述。1111“建筑构件”,是指用于组成建筑物的梁、板、柱、墙、楼梯、屋顶承重构件、吊顶等。1111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由构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来决定的。我国将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划分为3类不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建筑物的耐火能力取决于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它是以耐火极限来衡量的。在建筑施工中这部分内容是应由监理工程师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掌握的。11112“建筑材料”,按其使用功能,有建筑装修装饰材料、保温隔声材料、管道材料以及施工材料等。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一般用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来表述。“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我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将建筑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划分为四级A级表示是不燃性建筑材料;B1级表示是难燃性建筑材料;B2级表示是可燃性建筑材料;B3级表示是易燃性建筑材料。12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原因121建筑施工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在储存、运输及施工加工过程中。1211间接原因间接原因可认为是由基础原因诱发出来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2111技术的原因。储存材料的仓库等的设计及布置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对易燃材料、易燃化学品认识不足,编制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不够全面。12112管理的原因。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施工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消防安全制度执行不力,动火作业督促检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或消除火灾隐患;施工人员缺乏防火安全思想和技术教育,对消防安全知识欠缺;未编制防火防爆应急救援预案或急救援预案未进行演练。1212直接原因建筑施工中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即酿成火灾和爆炸的前提条件,是在间接原因的基础上,发生事故或扩大成灾的直接诱发原因。直接原因可归纳为如下4个方面12121现场的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如仓库防火性能低,库内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易燃易爆材料混放;现场内在高压线下设置临时设施和堆放易燃材料;在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处实施动火作业。12122缺少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和设施,如消防、疏散、急救设施不全,或设置不当等。12123在高处实施电焊、气割作业时,对作业的周围和下方缺少防护遮挡。12124雷击、地震、大风、洪水等天灾;雷暴区季节性施工避雷设施失效。1213灾害扩大的原因基础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引起的初期火灾和爆炸事故,如果控制不及时,扑救不得力,便会发展扩大成为灾害。灾害扩大的主要原因是12131作业人员对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及时报告处理;12132现场消防制度不落实,措施不落实无灭火器材或灭火剂失效;12133延误报火警,消防人员未能及时到达火场灭火;12134因防火间距不足,可燃物质数量多,大风天气等而无法短时间灭火。12135在生产加工和储存运输过程中,应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各种原因,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13防火防爆措施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重要的是对危险物质和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1311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13111明火。如喷灯、火炉、火柴、锅炉房或食堂烟筒或烟道喷出火星。13112电火花。如高电压的火花放电、短路和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接点上的微弱火花等。13113电焊、气焊和气割的焊渣。1312预防火灾的措施施工现场合理的平面布置是达到安全防火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防火要求、建筑物的性质、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3121要明确划分出禁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废料的堆放区和现场的生活区。各区域之间要按规定保持防火安全距离131211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15M,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M。131212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场及仓库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20M。131213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30M。131214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材料。13122在一、二级动火区域施工,施工单位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建立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在生产或者贮存易燃易爆品的场区施工,施工单位应当与相关单位建立动火信息通报制度,自觉遵守相关单位消防管理制度,共同防范火灾。在施工现场禁火区域内施工,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动火证必须注明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动火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施工现场动火证的审批工作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办理。动火作业没经过审批的,一律不得实施动火作业。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500的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于个防火单元。贮量大的易燃仓库,仓库应设两个以上的大门,大门应向外开启。固体易燃物品应当与易燃易爆的液体分间存放,不得在一个仓库内混合贮存不同性质的物品。仓库应设在下风方向,保证消防水源充足和消防车辆通道的畅通。1313电气防火防爆措施。1314严格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JGJ461988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和设置临时用电系统,以避免引起电气火灾。1315焊接、切割中防火防爆措施。对焊、割构件和焊、割场所,可采取以下措施13151转移。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禁火区域内,应把需要焊、割的构件拆下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实施焊、割。13152隔离。对确实无法拆卸的焊、割构件,可把焊、割的部位或设备与其他易燃易爆物质进行隔离。高处实施电焊、气割作业部位要采取围挡措施,防止焊渣大面积散落地面。13153置换。对可燃气体的容器、管道进行焊、割时,可将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蒸气或水注人焊、割的容器、管道内,把残存在里面的可燃气体置换出来。13154清洗。对储存过易燃液体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焊、割前,应先用热水、蒸气或酸液、碱液把残存在里面的易燃液体清洗掉。对无法溶解的污染物,应先铲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清洗。13155移去危险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物品搬走。13156加强通风。在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室内作业时,应进行通风,待室内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排至室外后,才能进行焊、割。13157提高湿度,进行冷却。作业点附近的可燃物无法搬移时,可采用喷水的办法,把可燃物浇湿,进行冷却,增加它们的耐火能力。13158备好灭火器材。针对不同的作业现场和焊、割对象,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对大型工程项目禁火区域的动火施工,以及当作业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时,可以将消防车开至现场,铺设好水带,随时做好灭火准备。焊、割作业中的火灾事故,有些往往是工程的结尾阶段,或在焊、割作业结束后。因焊、割结束后、留下的火种没有熄灭造成。因此,焊、割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清除遗留下来的火种。关闭电源、气源,把焊、割炬放置在安全的地方。1316其他的防火防爆措施13161对于储存易燃物品的仓库,应有醒目的“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严禁吸烟、入库人员严禁带人火柴、打火机等火种。13162烘烤、熬炼使用明火或加热炉时,应用砖砌实体墙完全隔开。烟道、烟囱等部位与可燃建筑结构应用耐火材料隔离,操作人员应随时监督。13163办公室、食堂、宿舍等临时设施不得乱拉乱扯电线,不得使用电炉子,取暖炉具应当符合防火要求,要由专人管理。13164施工现场内严禁焚烧建筑垃圾和用明火取暖。13165未经批准,严禁动火;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禁动火。132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1321火灾和爆炸的特点生产加工和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火灾和爆炸灾害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探讨防火和灭火的有效对策,需要对火灾和爆炸灾害进行分类。火灾是指那些火焰传播速度或燃烧速度较慢的燃烧型火灾,爆炸则包括火焰传播速度很快的化学性爆炸和某些物理性爆炸。在火场上,火灾有时会引起爆炸,爆炸有时会引起火灾。火灾和爆炸可大致分成由点火源直接点燃而引起的和不需要点火源直接点燃而引起的两种情况。建筑施工现场是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空间中作业,一般的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和压力能够向大气中释放,所以不会发生爆炸,而只发生火灾。在密闭容器中,当可燃物质被点火源点燃后发生燃烧或分解等反应,会使容器破裂发生爆炸。在较为密闭的建筑物内,如充满可燃气体、蒸气或悬浮着可燃粉尘,若达到爆炸浓度极限范围,遇点火源也会发生这种燃烧类化学性爆炸。但这已经是工程交工后,由住户自行组织精装修时易发生的事故,那已经不属于建筑施工过程了。1322灭火的基本原理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1322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1322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1322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1322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1323几种常用灭火器简介灭火器是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器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可分为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等几类。13231泡沫灭火器指灭火器内充装的为泡沫灭火剂,可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器和空气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是B类、A类火灾;不适用带电火灾和C、D类火灾。抗溶泡沫灭火器还可以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火灾。13232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低压带电火灾。13233凡内部充装卤代烷灭火剂的灭火器统称为卤代烷灭火器。常用的有1211和1301灭火器。可适用于除金属火灾外的所有火灾,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计算机、珍贵文物及贵重物资仓库等的初起火灾。13234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等。由于干粉有5万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这种灭火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油库及交通等场所。133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和现场救护方法1331火灾事故调查、处理是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事故的调查处理,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规律,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有利于提高防御火灾事故的能力。1332事故的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火灾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火灾原因的调查、认定包括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条件、调查程序、调查组的成立等;都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执行。公安消防机构查明火灾事故责任后,对引发火灾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做出下列处理13321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公安消防机构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处理;13322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由公安消防机构依法予以处罚;1332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333火灾事故现场救护方法火灾事故现场救护方法主要有自救和互救两种。在火场上,致人死地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据测算,一氧化碳浓度只需13,几分钟之内就可致人于死地。现场火灾救护要注意以下事项13331发生火灾后,处于火灾现场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初起火灾在尚未蔓延失控时,可根据燃烧物的性质采用灭火器或水紧急扑灭火源。如火势已大,应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安全撤离方向和采取的相应办法,逃生脱险。13332在烟火中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着墙角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13333如果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将衣服撕裂脱下,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或用水、灭火器扑灭。来不及撕脱衣服,可就地打滚,把火压灭。13334在地下建筑物中的逃生办法133341要有逃生的意识,熟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采取自救或互救手段疏散到地面,迅速撤离险区。133342地下建筑物发生火灾,要立即开启通风门窗等设施,迅速排出地下室内烟雾,以降低火场温度和提高火场能见度。133343逃生时,尽量低姿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133344在火灾初起时,地下建筑内有关人员应及时引导疏散,并在转弯及出口处安排人员指示方向,疏散过程中要注意检查,防止有人未撤出。逃生人员要坚决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决不能盲目乱窜,已逃离地下建筑的人员不得再返回地下。133345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断,应尽量想办法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消防队员前来救援。134消防器材设置1341一般临时设施区,每100平方米配备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