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部分总论1一、项目名称1二、建设地点1三、建设单位1四、建设单位概况1五、项目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建设内容4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七、项目总投资及构成5八、项目法人组织5第二部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一、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实现我省水利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7二、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培养大批水利水电行业技能人才的长期需要9三、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在布局的现实需要11四、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我省实施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利现代化的长期需要12第三部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一、学校已具备的基本条件为建设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5(一)领导能力突出15(二)综合水平领先16(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17(四)专业建设力度大18(五)社会服务能力强20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建设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22三、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23(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强势主导优势23(二)地方政府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力度加大25(三)省政府确立水电为的支柱产业之一25(四)省水利厅支持力度大25四、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26(一)领导班子26(二)师资队伍29第四部分项目建设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31一、指导思想31二、总体目标31三、具体目标32(一)办学规模32(二)专业建设32(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3(四)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建设33(五)基础设施建设33第五部分重点建设内容35一、专业建设35(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351、建设基础352、建设指导思想373、总体目标374、建设内容385、建设经费预算39(二)水电站电力设备专业建设391、建设基础392、建设指导思想403、总体目标414、建设内容415、建设经费预算43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43(一)建设基础43(二)建设指导思想45(三)总体目标45(四)建设内容461、为新农村建设服务462、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473、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74、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技能认证485、促进水利职业学校办出特色48(五)建设经费预算49三、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建设49(一)建设基础49(二)建设指导思想50(三)总体目标51(四)建设内容511、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512、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活动523、规范周期性教学质量评价和诊断活动524、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525、完善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536、完善招生就业服务体系537、网络和数字化校园建设538、教学科研建设549、实训基地建设5410、师资队伍建设5511、教材建设5512、教学模式的完善56(五)建设经费预算56四、基础设施建设57(一)建设基础57(二)建设指导思想59(三)总体目标59(四)建设内容60(五)建设经费预算61第六部分保障措施62一、组织保障63二、全员参与保障63三、政策制度保障64四、资金筹措保障64五、资金管理保障65六、绩效考核保障66第七部分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67一、建设进度67二、分年度预期效果67三、建设经费预算69第八部分建设预期效益分析70一、办学水平达到全国水利中职学校的先进水平71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71三、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72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强化72五、“双师”素质全面提升73六、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73七、教学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74八、办学规模适应水利发展75第九部分基本结论76第一部分总论一、项目名称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二、建设地点省昆明市蓝黑路13号三、建设单位省水利水电学校四、建设单位概况省水利水电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我省唯一的水利水电类的全日制国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省水利厅。学校历经五次搬迁、与农校合并、文革停办和两次复校更名的坎坷,1979年在原址复校,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通过几代水校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水利水电中职教育为主体,融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勘察设计为一体,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建校初期的3个专业320人,发展到开设水工、水电两个大类18个专业,现有在校生中专1342人、高职111人、函授本专科1137人的规模,此外学校每年还承担着年均2400人的培训任务。学校建有水力学、土工、建材和电子技术等2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多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千兆校园网、教学游泳池、综合运动场和昆明松华坝水库、昆明电机厂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现有在职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副教授、高级讲师30人。建校52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共向社会输送了10000余名毕业生,培训了4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水利水电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在省水利厅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精神,先后确立了“四三四”、“121”、“四建”发展目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水利职业教育较为先进的发展思路;开展了“三统一”、“课改课”、“开放式”教学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符合实际的水利职业教育较为完善的教学改革模式;先后与农业大学、河海大学等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与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了“省水利水电继续教育学校”,建立了“中专教育”、“大专函授”到“高职大专和本科函授”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了符合实际的水利职业教育较为完备的办学模式;在不长的时间内,学校先后被评为成“区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和“全国水利文明单位”,被推选为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西部水利水电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会主任单位,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造了水利职业教育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低谷期的快速发展奇迹,树立了水利职业教育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双丰收的良好形象,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水利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水利工作方针,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规律,准确定位水利职业教育在促进我省水利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出了一条“立足中专牢基础、背靠高校办高职、依托行业做继教,广泛联系强设计”特色的水利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从根本上打破学校占地面积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办学规模偏小等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学校按照省水利水电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建设和谐示范学校,建立节约高效学校,建好创新特色学校,建成优教高质名校”为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办学规模达到全日制普通中专在校生3000人以上,全日制高职在校生500人左右,函授本、专科在校生1000人以上。“十一五”期间,各类成人培训4000人次以上。目前,学校正通过以教学综合楼建设、征地教育用地、整合教育资源等为重点的改扩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彻底改变我省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与水资源大省地位严重不符的情况,有效缓解学校容量不足问题,拓展我省水利职业教育空间,积极争创国家级水利水电职业示范学校,为加快我省水利建设、发展现代水利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五、项目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建设内容主要研究范围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意义和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保障措施,资金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建设实施进度,预期效益分析等。重点建设内容重点专业;行业、社会服务;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特色建设。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4、全国水利人才与教育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5、水利部关于大力发展水利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水人教2006583号)6、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7、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关于开展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8、省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9、省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10、省水利人才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11、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云办发200312号12、省水利厅“十一五”发展规划13、省水利水电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14、省水利水电学校2008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目标七、项目总投资及构成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2801万元,其中拟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申请专项建设经费943万元,向省水利厅、省水投公司申请专项建设经费以及自筹经费11858万元。八、项目法人组织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法人由校长刘建林担任。第二部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目标。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强省”方略。水利在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目标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发展水利是关系到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事。因此,我省水利事业的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省”、“科教兴水”战略,必须尽快培养一大批水利水电高级应用型人才,将人才的培养作为“科教兴水”的基础。一、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实现我省水利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在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带领全省各族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建设了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完善配套了一批水利设施,广泛发动群众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水利工作全面推进、成效显著,截至“十五”末期,全省已经建成了5368座大中小型水库,蓄水库容达到100亿立方米,8000多公里堤防以及遍布全省的各类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保证全省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省的水利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水的问题非常突出,形势非常严峻,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了有水留不住,有水利用难;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雨季水量有余,旱季水源不足;一些地方湖泊萎缩、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地下水枯竭、江河湖库泥沙淤积;由于没有充分的补给水,使一些地区水环境恶化,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性气候异常变化,使我省呈现气温升高加速、年均降雨量减少、江河来水量减小、极端气候天气事件趋多、各种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必将导致我省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近年来我省旱情连续发生,爆发频率明显加快,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损失加大。预计到2010年,全省总需水量将增加到223亿立方米,而目前我省水利工程的年供水能力仅有141亿立方米,供需缺口率近40。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水的问题已经从制约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制约城镇化、工业化的突出问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工作已经成为承担众多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工作。随着水资源由基础性自然资源向战略性经济资源的提升,水利由部门“小水利”向社会“大水利”的提升,水利的作用由重点保障工农业生产向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解决好水的问题,水利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为破解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水问题,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水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确立了水电在我省经济中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重要地位。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近50年以来的“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决定把解决好水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从2007年开始到“十一五”末,每年筹集10亿元资金重点用于加快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决心之坚定,措施之有力,是我省水利建设史上空前的,也是全国不多见的。目前,我省以“润滇工程”为龙头的水利建设快步推进,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水电资源的大开发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省水利水电资源的大开发,建设项目多,工程涉及范围广,任务十分艰巨,急需培养一批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型、实用型水利水电建设人才。当务之急是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建立“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解决我省水利水电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问题,实现省委、省政府“十一五”目标和水利的快速发展。二、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培养大批水利水电行业技能人才的长期需要水利是一项投资密集、技术密集、专业性强的行业。水利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的三大水问题,把提高水的利用率、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搞好江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配置、管理等各个方面,到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水利人才队伍作为水利发展的知识保障和智力支持。在今后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行业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根据省水利水电厅关于实施科教兴水战略的决定,水利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目前的935年提高到115年。具有中专学历以上人员由目前占职工总数的23提高到35。人才建设是基础性的。人才培养周期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建设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人才规划要做在水利建设之前。人才建设是动态的。是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客观环境的发展相适应的,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对水利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省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省水利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而省水利水电学校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坚持职业教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已为省水利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现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力军。三、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在布局的现实需要我省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08条,分属长江(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依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我省水资源丰富,占全国第三位;我省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但我省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水资源开发利用仅58,远远低于全国18的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不足,全省水库蓄水总库容仅占我省年平均径流量的3,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但我省既是水资源量丰富的大省,又是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匮乏的穷省,我省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其中尤以工程性缺水最为突出。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基础薄弱,是制约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等四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防洪减灾要求更高,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加复杂,破除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为迫切。要开发我省丰富的水利资源,急需水利水电各类人才,“省水利水电学校”隶属行业主管部门,是我省唯一一所培养水利水电人才的专业学校,以水利水电行业为依托,现设置或备案18个水利类专业,专业门类比较齐全。近年又与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办高职、大专、本科,取得了办高等教育的经验,积累了一批教师。另一方面,我省水利事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地位举足轻重,我省可开发水能资源列全国第2位、水资源量居全国第3位,要改变“大行业,小职教”现象,当务之急是在“省水利水电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尽快创建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以解决我省水利水电建设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问题,实现省委、省政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水利的快速发展。四、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是我省实施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利现代化的长期需要近年来,我省水利系统认真实施科技兴水战略,紧紧围绕水利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转化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以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目前我省水利科技发展很不平衡,水利科技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亟待研究解决,大量先进实用技术亟待普及推广。加快建设我省水利行业的高水平教育培训科研基地的步伐,力促省水利厅将分散的水利教育、科研及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全面提升水利职业教育服务水利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目标,为加快我省水利建设、发展现代水利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需要创建以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为重点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促进水利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推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传统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推进水利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水利科研院所、学校在水利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各种类型的水利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使科研课题来源于实践,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另一方面,我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才刚刚起步。水利现代化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全方位转变,它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我省将从治水理念、工程设施、水利管理和水利信息化四个方面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逐步建成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先进的水利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使水利发展具备先进性、科学性、持续性、高效性、安全性、公平性、规范性、创新性,满足我省现代化对水利的需求。这就需要夯实水利科研教育基础,建立健全与我省水利发展相适应人才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水利职工继续再教育力度,激发水利科技人才投身水利科研工作的热情。广泛搭建水利科技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水利科技合作。以科技兴水、人才兴水、服务兴水,全面促进我省水利现代化进程。从我省水利的长远发展来讲,创建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是我省实施科技兴水战略,提高水利科技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实现水利科技创新和关于水利现代化的长期需要。第三部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学校已具备的基本条件为建设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领导能力突出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于2001年5月,现有班子成员5人,群体结构合理,班子团结、勤政廉政、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2001年,针对学校的具体实际,确定了学校“求实、创新、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十五”期间“四三四”发展目标,即“四新、三发展、四个多一些”。“四新”指新观念、新方法、新路子、新面貌;“三发展”是发展高层次教育、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创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多一些”即办学层次多一些、职工收入多一些、教育设施及绿化面积多一些、校园欢声笑语多一些,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齐心协力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2004年初,在“四三四”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后,面对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确定了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实施“121”工程,即一个“申重”(申报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两块牌子”(成立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省水利水电继续教育学校),一座“立交桥”(搭建从中职到高职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保证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底,“121”发展目标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成功后基本实现,学校根据职教发展的新形势,制定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四建”,即建设和谐示范学校,建立节约高效学校,建好创新特色学校,建成优教高质名校,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二)综合水平领先1、办学理念。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1994年开始起步;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高于40;学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教学模式;有产教结合机构,有“订单式”培养方案,在本省和水利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2、师资队伍。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结构优良,专任教师89人,生师比为1631,有21位兼职教师;学校教研成果丰硕,近几年有教学成果18项、科技成果10项,其中获省级教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有4名教师为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带头人。3、实践条件。学校仪器设备总价值为439万元,生均03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532台;有多媒体教室6间,多媒体语音室2间,座位数共计431座,平均百名座位数30座;学校有独立的实验实训楼,建筑面积3256平方米;有2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6个校外实习基地。4、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有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教研督导处,各教学环节都建立了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激励制度健全;成立了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招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5、就业质量与社会评价。近三年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82以上)、就业对口率(93以上)、新生报到率(44以上)一直居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的素质反映良好,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秀率为106,满意率为9956。(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校1991成立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所和2005年在学校挂牌成立的“昆明市盘龙区水务局、滇池管理局水利勘测设计队”是学校实现产教结合的重要平台;学校实施“21”的教学模式,推行弹性学制,即前两年实行学年制,最后一年的“开放式”教学和顶岗实习,采用学分制;2000年12月省水利厅与农业大学双方协商,通过农业大学的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与学校联合共建专科教育,并于2001年9月开始招生,2004年4月经省水利厅和农业大学批准,在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使学校的区域合作从规模和发展空间有了很大变化。学校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系统设计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实现了课程综合化、模块化,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课程体系;实行“开放式”教学,开展“课改课”工程,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设在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和生产第一线,并用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技能评定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实施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专业课实行模块教学,开展学生评教考核,有90以上的教师能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手段授课。2005年我校获得省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先后有几十人次获得教学质量评比个人奖励。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环境,学校领导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校长刘建林参加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主管教学副校长耿鸿江参加了11个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6个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四)专业建设力度大学校成立了教务委员会,由学校、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基本建设;学校根据就业率情况和水利水电人才需求行情,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停招了水文水资源等7个专业,2004年新增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两个专业(高职);学校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加大了对重点专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建成省级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正在申报省级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学校重点专业3个;建立了以省级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水利”、“水电”两个专业群。学校每门课程都成立了课程建设小组,实行“三统一”教学,即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试、统一评价,并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改课程标准;建成了5门校级精品课程;学校近几年选用的教材均是由国家和水利行业组织编写或认证的符合水利行业需要的教材;近几年学校教师主编或参编的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有13部(本),其中统编教材6部(本),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校本教材7部(本)。学校按水工、水电两大方向,加强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的专业化建设,各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或接近11;大力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制订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严格执行“21”的教学模式,第五学期大部分学生可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保证全部学生最后一学期都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大力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使我校学生普遍具有了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学生的违纪现象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校风校纪良好。从2004年11月组织进行的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问卷从统计结果看,80以上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学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宽出口”,推行“双证书”制和“多证书”制,主要是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签定及相关的培训和考证,学校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进入了水利水电行业就业或从事相关的水利水电工作。近三年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95以上,专业技能证对口率达85以上。(五)社会服务能力强学校的学历教育集中专、高职高专和函授中专、专科、本科为一体。1997年与河海大学联合办学,设立了“河海大学函授站”;省水利厅与农业大学于2000年实行厅校联合办学,2004年在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省水利厅和广播电视大学确定水校为现代远程教育“水利水电研究实践基地”。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稳中有升,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2590人,其中全日制中专1342人,全日制高职111人,函授(本、专科)1137人。学校在认真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大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和岗位培训的力度。2001年,水利部授予我校为“全国水利行业定点培训单位”,劳动和保障部认定我校为“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积极开展水利工程造价员、监理员、质检员、施工员,水利行业32个特有工种的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一是“省水利水电继续教育学校”根据行业、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开展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证、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干部和职工培训等工作,年均培训400多人次。二是在校内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证与鉴定。年均培训2000多人次。学校积极参与行业组织的工作,大力支持水利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承办水利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各种交流研讨会议,承担相应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20012007年承担了省水利厅应用技术研究课题EXCEL在工程水文及水利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任务;20032007年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放式中等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任务;2007年承担了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重点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任务;每年都参加省水利学会的理事会、学术交流会和省水利工程协会的学术交流会;参加了每届西部水利水电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会;2007年承办了第三届西部水利水电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会;参加了近几届中国水利协会职业教育分会;参加了近几届省农业教育研究会;承办了省水利厅水库处(所)长培训、水利(水库)管理站长培训、县市水利(水务)局长培训等多次培训任务;十多位教师承担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级研讨班和相关水利水电行业举办的培训任务。学校近几年取得的主要荣誉2001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省教育系统德育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水利部文明单位”;近三年都被省水利厅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推选为全国水利协会职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西部水利水电职业发展研究会主任单位;2005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建设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十五”计划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特别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全省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的良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处在近10年来最好的阶段。“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是到201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总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不断开创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新局面的一系列新目标,按照“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我省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0亿元,平均每年要完成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我省将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水利工作的关键时期、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水利的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007年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省水利建设驶入性良发展的快车道。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在发展需要、资金保障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三、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强势主导优势“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新四化”进程将全面加快,我国经济将因此而释放巨大的活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向西部转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将有利于激活我省资源型产业,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省进入新一轮发展期,经济发展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是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控制性因素的水利战略定位,以及要求水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战略需求,为水利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作为解决好“三农”基础性工作,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为“十一五”水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继续把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五大支柱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为水利水电发展创造了先机。“十一五”期间我水利工作将以“润滇工程”和“滇中调水”为龙头,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水资源体系。以“三江”水电开发为重点,加快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我省五大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与相关行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大我省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的、本土化非系统模式的职业教育,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要发挥我省资源大省的优势首先要培育人力资源大省的地位,必须大力促进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的职业教育,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就是发展地方经济,成立水利水电学校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是服务地方经济、惠及民生的具体表现,将为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既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又与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更是“兴边富民”的务实之举。(二)地方政府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力度加大2005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出台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目标,为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三)省政府确立水电为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五”以来,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水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确立了水电是我省经济发展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重要地位;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决定把解决好水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这需要培养输送大量的适应我省水利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加大金沙江和澜沧江等流域的水电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水电建设人才。我校作为省唯一的水利水电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将会得到省级有关部门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四)省水利厅支持力度大学校的举办方省水利厅一直以来对学校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2004年4月29日,省水利厅水校现场办公会正式挂牌成立了“省水利水电继续教育学校”,面对行业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考证、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干部和职工培训等工作。2000年,省水利厅与农业大学签订厅校联合办学协议,办学点设在我校,2004年又在我校挂牌成立了“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难的问题。四、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一)领导班子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于2001年5月,现有班子成员5人,刘建林任校长,赵锐任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唐明全、耿鸿江、唐朝栋任副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党政班子分别按照学校校长工作条例、学校党委工作条例开展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学校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大学校改革的力度,使水校的改革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水校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校长刘建林同志于1962年2月8日出生,男,汉族,工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学士学位,高级讲师,省十届政协委员。1984年7月分配到省水利水电学校任教师;1992年5月起,任省水利水电学校勘测设计研究所所长;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下派到省弥勒县任科技副县长,负责雨补水库建设工作,并担任水库工程建设副指挥长;2001年5月至今,任省水利水电学校校长。2001年,刘建林同志被河海大学评为“优秀函授站干部”。2001年参加清华大学进修,20012002年参加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生班的学习。2001年、2002年、2004年刘建林同志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2003年刘建林同志被中共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4月被评为昆明市“文明市民”。2005年7月被中共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9月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6年参加全国职教校长培训班学习。多年来,刘建林同志带领全校教职工在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水利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委书记赵锐同志于1953年2月4日出生,男,汉族,大学政治系毕业,大学本科,高级讲师。1976年9月大学毕业后在河口农场第六中学任教师;1978年9月在省水利厅施工总队一队工作,任工会干事;1978年10月调省水利水电学校任教师;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荣获省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12月任中共省水利水电学校总支委员会副书记;2001年3月任中共省水利水电学校委员会副书记;2004年12月任学校党委书记,2005年兼任纪委书记至今;赵锐同志多年来从事党务工作,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不计名利,甘为人梯,廉洁勤政,严于律己,树立起了一个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高尚风范。赵锐同志作为学校党委主要领导,能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和规划党委年度工作及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和安排好政治学习和相关活动,努力探索有效方式,活跃基层组织生活,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创造力和凝聚力。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赵锐同志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了光、添了彩。受到了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党员的一致好评,拥有较高威信。赵锐同志在学校创建“市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和“全国水利文明单位”以及申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务副校长耿鸿江同志于1964年8月出生,汉族,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毕业,学士学位。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被黑龙江省破格评为高校教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1999年1月引进到工作。现任省水利水电学校副校长,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耿鸿江同志在哈尔滨时曾主(参)编四本教材和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0余篇,并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到工作的五年来,他主编并公开出版学术书籍4部,其中一部为水利部全国通用教材,一部为教育部全国规划教材,一部为省首部关于水文化方面的专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02年耿鸿江同志被省教育厅授予职业教育首批学科带头人,2004年4月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级研讨班特聘教师。耿鸿江同志现兼任省水利学会理事,全国水利高职教研会教材建设委员会成员,中职教研会水文水资源专业组组长,主持全国职业教育水文水资源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耿鸿江同志于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科普先进工作者,于2005年被授予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师资队伍水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形成学校良好的发展氛围。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知识创造力,在政治方向、文化素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做学生的楷模。与此同时,学校同样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经费保证地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体系,采用学历教育和资格培训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022008年间,我校一大批教师参加了学历教育和相关职业资格考核,其中有61人获学历证书,4人取得研究生进修班结业证,现有硕士5人,90人次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30多位教师参与了学校设计所的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工作,得到了实践锻炼。现在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在科研、教学方面拥有一定成就的学科带头人,为开办高职教育提供师资保障。三是学校在全省建有适应不同专业教学需要的多个实习、实训和科研基地,并长期聘用了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科技服务一线,以教学深化理论,以实践强化技能,在校企结合共同培养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上形成合力,发挥了良好的互补互促作用。高水平、结构优化的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为学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积聚了后劲,为建设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第四部分项目建设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产教结合的协调发展,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大力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产教结合,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创办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和国家示范性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在全国水利中职学校中的示范作用,带动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总体目标通过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规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多年来与企业合作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水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电站电力设备2个重点特色专业;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联合,建设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实现学校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0年,使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实现学校“十一五”“四建”发展目标建设和谐示范学校,建立节约高效学校,建好创新特色学校,建成优教高质名校。三、具体目标(一)办学规模到2010年办学规模达到全日制普通中专在校生3000人以上,全日制高职在校生500人左右,函授本、专科在校生1000人以上。“十一五”期间,各类培训4000人次以上。(二)专业建设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现有专业。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于2007年已成为省级骨干专业的基础上,把水电站电力设备专业建成省级骨干专业,把以上两个专业建成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把农业水利技术、供用电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监理3个专业建成学校重点专业。(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为行业、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学校设计所主动承担省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任务,进一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与昆明市盘龙区水务局签订的“局校合作协议”和在学校挂牌成立的“昆明市盘龙区水务局、滇池管理局水利勘测设计队”作用,继续为昆明市盘龙区水利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服务;以继续教育学校搭建全省水利职工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平台,积极开展学历教育、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相关培训。(四)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建设以整合、服务、共赢、发展的理念,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的资源优势,把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好、发展好。进一步加强教学、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继续执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学管理结构。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系统,建立学校与省内外有关地区、单位的就业服务网络和就业信息平台。(五)基础设施建设1、积极争取省水利厅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学校教学综合楼的建设工作,2008年底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使学生规模增加1000人。2、2009年通过与昆二十一中资源整合,学生规模增加1000人。3、2010年以省水投公司为投资主体,由省水利厅统一征地、统一规划,征用教育用地150亩,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满足3500人规模的要求。第五部分重点建设内容一、专业建设(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1、建设基础本专业有52年的办学历史,历史积淀深厚。率先按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宽基础、多模块”的专业课程模式,率先进行了“多证制”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2006年底,学生就已经在省内各水利建筑企业定岗实习。2007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省中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