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类复习题_第1页
预防医学类复习题_第2页
预防医学类复习题_第3页
预防医学类复习题_第4页
预防医学类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类复习题单选题1属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的过程评价指标是A干预活动暴露率B健康知识知晓率C母乳喂养率D高血压病控制率E态度形成率2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内容不包括A工作进程B活动内容和开展情况C人群知信行和相关危险因素D经费开支情况E行为改变情况3下列选项中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的是A必须遵守相应的文化和政治规则B信息扩散距离远、速度快、覆盖面广C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D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技术手段E任何人都可以是传播者4将健康信息以最快、最通畅渠道传递给目标人群,要选择的传播媒介应是A保证效果B针对性C经济性D速度快E可及性高5传播的媒介选择原则是A保证效果B针对性C速度快、经济D可及性高E以上都是6讲话者要让对方能听懂并理解自己的话是以下哪种人际传播技巧A问话技巧B听话技巧23311C反馈技巧D说话技巧E动作技巧7除外哪项均是人际传播的特点A信息量大B简便易行C传播较慢D针对性高E互动性8人际传播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但什么应除外A语言B广播C手势D表情E动作9介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的面对面、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是A人际传播B互动传播C直接传播D双向传播E单向传播10健康传播的概念中包含的要点有A态度和行为改变B医学研究成果转化C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D提高社区、国家和个人的生活质量E以上各项都是11传播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传递信息的行为A交换性B互动性C社会性D传递性E主观性12传播的模式有A单向传播模式B双向传播模式C互动传播模式D整体传播模式E以上都是13传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包含着以下的必须要素,什么除外A传播者B信息C传播途径D接受者E反馈14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技术有A脱敏法B示范法C厌恶法D强化法E以上都正确15下列不属于团体行为干预方法的是A应用竞争机制B动员群众参与C树立典型和培养骨干D行为矫正技术E开发领导16针对艾滋病高危人群举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专题讲座,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其目的是使他们知觉到A疾病的易感性B疾病的危害性C预防保护行为的益处D预防保护行为的障碍E自我效能17下列哪些是健康相关行为A合理营养B积极锻炼C不酗酒与不滥用药物D过量饮酒EA、B和C18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社会动员的手段中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B人员培训C信息传播D社会市场学的技术利用E管理技术19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B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先导C与健康促进相比,健康教育融客观的支持和主观的参与于一体D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核心E健康教育对健康促进起维护和推动作用20下列哪项不是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A创造支持的环境B加强社区的行动C发展个人技能D提供健康信息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21健康促进的概念是A提高生活质量B一种综合策略C疾病预防D改善自身健康E履行健康责任22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划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包括A社区健康教育B学校健康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D患者健康教育E职业人群健康教育23健康教育的实质是A卫生宣传B预防疾病C促进健康D提高生活质量E一种干预24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措施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进行心理卫生教育B一般卫生习惯教育C采取正确的作业方式D坚持工间操制度E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劳动时间25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消除职业精神紧张与改变不良作业方式B改善劳动环境C治理职业有害因素D日常个人卫生习惯教育E营养与合理膳食教育26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工作开展的基础是A政府、社区共同参与B开展职业健康教育C合理组织和安排劳动生产D改变不良作业方式E完善职业卫生服务27在企业健康促进活动中,其综合干预措施不包括A从企业管理政策方面进行干预B改善劳动环境C完善职业卫生服务D完善医疗保障制度E针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卫生防护知识的教育28在医院健康教育中,不属于心理卫生教育内容的是A对待疾病的正确心理教育B患者家属的心理教育C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D疾病预防、治疗知识的宣传教育E指导家属给病人精神安慰29在医院健康教育中,不属于患者门诊教育形式的是A候诊教育B随诊教育C随访教育D门诊咨询教育E专题讲座及培训30关于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患者教育的形式中,不包括A门诊教育B住院教育C出院教育D随访教育E医学教育31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不包括A建立医院健康促进组织网络B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医院环境C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D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E移风易俗32关于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下列错误的是A以健康为中心B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C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成员等的健康相关行为D不需要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E是在临床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33医院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广义概念下的医院健康教育)为A患者及其家属B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医护人员与职工、社区人群C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D患者及社区群众E医护人员及社区人群34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不包括A学校健康政策B学校健康教育C学校健康社会环境和社区关系D学校思想教育E学校卫生服务35师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融洽,属于学校社会环境的A人际环境B物质环境C社区环境D事物环境E教育环境36关于学校健康促进的表述。正确的是A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B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C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D共同促进学生健康E以上各项均正确37关于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A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B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C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D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E以上各项均是38关于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B开发利用农村传播媒介和渠道C培训家庭保健员,开展“卫生科普入户”活动D结合农村疾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E以上均正确39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作用A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B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C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基础作用D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导向作用E以上各项都是40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A城市社区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B家庭健康教育C创建健康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宣传与动员D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规教育E以上各项都是41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基本内容不包括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城市社区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B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C家庭健康教育D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E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规教育42关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社区为单位B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C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D有组织、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E以社区医疗机构为单位43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B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社区疾病预防和健康干预的有效途径D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E是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44影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的因素有A历史性原因B工作人员与参与者的熟练性C失访D以上各项均是E以上各项均错45属于影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失访因素是A颁布新卫生政策B测试者的观察偏倚C调查人员技术更加熟D因搬迁不能对居民进行随访E项目地区发生自然灾害46属于影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参与者熟练性因素的是A测量工具B测试者观察偏倚C调查人员技术熟练D因搬迁不能对居民进行随访E项目地区发生自然灾害47属于影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历史性因素是A新的卫生政策颁布B测试者的暗示效应C调查人员工作经验增加D因搬迁不能对居民进行随访E测试对象的霍桑效应48关于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A目标人群在项目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B可剔除时间、测量因素对结果的影响C可剔除观察因素对结果的影响D对干预效果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E为干预组选择一个匹配的对照组49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近期或中期效果评价指标的是A卫生知识知晓率B平均期望寿命C发病率D婴儿死亡率EASHA指数50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远期效果评价指标的是A卫生知识合格率B卫生知识知晓率C平均期望寿命D行为改变率E信念流行率5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效应评价内容包括A促成因素B倾向因素C强化因素D健康相关行为E以上各项均是52关于健康教育评价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B可以科学地说明计划的价值C可以减少计划实施过程的偏差D扩大项目对社区的影响E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53健康教育项目进行工作人员培训,其效果评价包括A培训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活动的执行情况B培训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活动的效率C培训后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D学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产生明显的效果E以上都正确54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的含义为A针对计划本身及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B针对了解计划实施后对人群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C看实施后的整个结局D着眼于计划实施后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变化的程度E其他方面55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是A开发领导,实现行政干预B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组织网络C依靠家庭力量,实施健康教育D开发利用社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E以上都是56冠心病、恶性肿瘤、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A战争B营养不良C免疫接种覆盖率下降D不良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E其他因素57以下促进健康的行为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求医行为D遵医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58健康教育是否反映了重点对象的需求属于A过程评价B近期效果评价C远期效果评价D结局评价E效应评价59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可分为四类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预警行为、高危险行为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预警行为C致病性行为模式、高危险行为、预警行为、不良疾病行为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E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60任何特定的行为问题都是A受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共同作用的B互相独立、互不相干C互相矛盾的D互相制约的E主要由倾向因素决定61对慢性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期限一般为A1年B2年C5年D10年E10年以上62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A个体健康B加强家庭健康教育C个体与群体的结合D重点解决危险因素E重点是解决环境问题63某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80是文盲和半文盲,15的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家家装有有线广播,乡里有事往往通过有线广播通知,但村里有时停电;村里有一所民办小学,共有十几个小学生,根据传播策略选择的可及性原则。该村的传播媒介应以A电视为主B小册子、小报为主C有线广播为主D小学的健康教育课为主E黑板报为主64推广使用安全套的措施。最适合的人群是A大、中学生B社区居民C卖淫嫖娼者D老年人E以上都正确65下列有关社区健康教育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教育对象是社区人群B要求政府采取行政措施C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D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E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集中体现66根据教育对象和实施途径的不同,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形式可以分为A医护人员教育B病人教育C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D社会性宣传教育E以上都正确67在医院健康教育中,属于住院教育形式的是A候诊教育B随诊教育C出院教育D随访教育E门诊咨询教育教育68烟草的使用是导致人们患病和早逝的原因之一,烟草对人的危害可以有A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会B导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与口腔、喉、食管的肿瘤发生相关D对胎儿、青少年的发育生长的影响E以上各项都正确69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目标是A降低高危性行为B提高对STD的规则治疗需求C对HIV感染和STD预防的规范寻求政策支持D减少对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冷漠和歧视E以上各项都正确70“应为艾滋病病人提供社会支持。并给予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帮助”属于艾滋病健康教育A治“标”措施B“标”“本”兼治措施C治“本”措施D消除社会歧视措施E以上均不正确71“重点放在静脉吸毒和卖淫嫖娼等具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属于艾滋病健康教育A治“标”措施B“标”“本”兼治措施C治“本”措施D消除社会歧视措施E以上均不正确72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增加教育的覆盖面”属于艾滋病健康教育A治“标”措施B“标”“本”兼治措施C治“本”措施D消除社会歧视措施E以上均不正确73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包括A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B吸毒、同性恋者C艾滋病病人的亲属D流动人口、服务行业人员E以上各项都正确74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内容不包括A性传播预防教育B消化道传播预防教育C血液传播预防教育D母婴传播预防教育E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系及其危险性教育75控制吸烟的策略包括A立法B创建无烟环境C制定控烟规划D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E以上都正确76布鲁姆(BLUM)在1974年提出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中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A社会因素、生物、心理、卫生服务B环境、生物、生活方式、卫生保健C环境、微生物、卫生服务质量、心理D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E环境、社会因素、生物、行为生活方式77关于初级卫生保健不正确的说法是A适宜、可靠的技术B费用是社区或国家能够负担得起的C社区和家庭能够普遍享受的D只在发展中国家需要普及E属于基本卫生保健78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战略重点是A农村卫生B依靠科技与教育C为人民健康服务D动员全社会参与E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79下列不属于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的是A社区卫生服务B供应安全饮用水C医疗技术措施D合理配置卫生资源E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80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中不包括A提高平均期望寿命B提高生活质量C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提供免费服务E改善国家内部和国际间健康公平性81下列反映疾病发生频率的指标是A某病死亡率B某病病死率C发病率D治愈率E因病伤缺勤率82在评价社会人群健康状况时,常用的比较敏感的指标是A总死亡率B年龄别死亡率C标准化死亡率D婴儿死亡率E孕产妇死亡率83下列不属于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的是A两周每千人就诊次数B两周就诊率C每人每年就诊次数D每千人因病卧床天数E一年内每千人住院日数84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指标的是A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数B两周患病率C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D每千人因病卧床天数E一年内每千人住院日数85不属于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社会环境指标的是A人均居住面积B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劳动人口就业率E人均国民收入86下列不属于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自然环境指标是A人均居住面积B安全饮用水普及率C老龄化指数D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E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87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是A临床医生B内科医生C外科医生D心理医生E全科医生88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基础是A临床医学B预防医学C行为医学D社会医学E全科医学89在我国,就社区卫生服务而言。社区一般界定为城市的和农村的A居委会村B居委会乡镇C居委会县D街道村E街道乡镇90在生命质量评价中,用来测定病人整个生命质量水平的是A满意度B幸福感C生理状态D社会功能状态E情绪反应91生命质量测量中最敏感的部分是A情绪反应B注意力C记忆力D思维E机智92生命质量评价适用于A临床疗效的评价B疾病负担评估C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93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LIC适用对象是A慢性病人B脑血管病人C心脏病人D意外伤害E癌症病人94健康调查量表SF36适用于A普通人群生命质量的测量B临床试验及研究C卫生政策评价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95健康调查量表SF36适用于A病人生命质量的测量B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测量C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测量D感染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测量E普通人群生命质量的测量96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一般不包括A情绪反映B自身健康判断C主观满意度D个人生理状态E个人所在家庭规模的大小97生命质量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哪个领域A生物学B医学C社会学D管理学E哲学98工业粉尘属于A生物性危险因素B物理性危险因素C化学性危险因素D环境危险因素E社会环境危险因素99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A危险强度B危险频度C危险程度DA、B和CEB和C100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中,如果评价年龄低于实际年龄,说明A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平B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C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等于平均水平D被评价者不存在危险因素E以上都不是101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中,如果评价年龄高于实际年龄说明A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平B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C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等于平均水平D被评价者不存在危险因素E以上都不是102引起人类疾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种类很多,概括起来有A环境危险因素B心理、行为危险因素C生物遗传危险因素D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E以上都是103危险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是A潜伏期长B特异性弱C联合作用D广泛存在E以上都是104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几个阶段开始A1B2C3D4E5105从慢性病自然史的6个阶段与危险因素作用的关系可以看出,目前临床医学的重点一般起始于疾病的第几个阶段A1B2C3D4E5106慢性病的自然史分为几个阶段A3个B4个C5个D6个E7个107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47岁,评价年龄43岁,增长年龄42岁,此被评者属于A健康型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C一般性危险型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E少量危险型108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41岁,评价年龄435岁,增长年龄36岁。此被评者属于A健康型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C一般性危险型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E少量危险型109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41岁,评价年龄47岁,增长年龄46岁,此被评者属于A健康型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C一般性危险型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E少量危险型110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什么疾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A传染病B寄生虫C营养不良D慢性病E艾滋病11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下列哪种疾病的预防是相对有效的措施A痢疾B心脑血管疾病C流行性感冒D乙型脑炎E麻疹1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寻找疾病的生物学病因B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C延长人类寿命D改善生活条件E便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13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环节及控制医疗费用的守门人分别是A三级医院服务临床医生B二级医院服务临床医生C一级医院服务预防医师D预防服务预防医师E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114随着疾病谱、死因谱的改变慢性病成为危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防治慢性病,必须重视A医院服务B专科服务C临床服务D预防服务E社区卫生服务115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施设置指导标准,至少要设有A诊断室B诊断、治疗室C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室D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栏E诊断、治疗、药房、健康教育宣传栏116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哪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A县级B地市级C乡级D省级E中央11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什么机构A二级医疗B三级医疗C专科医疗D非营利性医疗E营利性医疗118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A有效、经济B方便C综合D连续E以上均是119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是A预防B医疗C保健与康复D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E以上均是120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A健康人群B亚健康人群C高危人群与重点保健人群D病人E以上均是121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是A妇女、儿童B老年人C残疾人D慢性病病人E以上均是122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心、单位、范围、导向分别是A健康、人、家庭、需求B健康、家庭、社区、需求C健康、人、家庭、需要D疾病、人、社区、需求E疾病、人、社区、需要123第三次卫生革命的目标是A提高生活质量B促进人类健康长寿C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2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A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B倡导积极的健康观C发现社会卫生问题D开展特殊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E以上都是12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群B个体C病人D健康人E生物体126以下不属于社会医学基本任务的是A改善社会卫生状况B倡导积极的健康观C开展社区卫生服务D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E改进医疗技术服务127以下不属于社会医学主要研究内容的是A社会卫生策略B社会卫生状况C医学治疗技术D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E社会卫生措施128关于社会医学学科性质不正确的描述是A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B医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的产物C连接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D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E临床医学与生物遗传学之间交叉的产物129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攻目标是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B传染病C寄生虫病D营养不良疾病E性病130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卫生革命主攻目标的是A恶性肿瘤B意外伤害C心脑血管系统疾病D精神疾病E寄生虫病和地方病131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防治对象是A心血管疾病B意外伤害C癌症D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E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2第三次卫生革命的目标之一是A预防和控制传染病B提高生命质量C预防和控制肿瘤D预防和控制艾滋病E预防精神疾病133宗教信仰主要通过什么来影响人们的健康A生活环境B劳动条件C行为D精神生活E生活方式134风俗习惯主要通过什么影响人们的健康A生活环境B劳动条件C行为生活方式D精神生活E心理135社会阶层的含义包括A文化水平、职业B经济地位、文化水平C经济地位、文化水平、职业D经济地位、文化水平、职业、价值观念E经济地位、文化水平、职业、价值观念和生活条件等136社会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是A促进作用B抑制作用C线性正相关D线性负相关E没有影响137通常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性最强的指标是A人均GDPBGDPC出生率D死亡率E平均期望寿命138通常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是A人均收入BGDP/人均GDPC出生率D死亡率E平均期望寿命139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依据是A文化水平B经济地位C价值观念D生活条件E职业140反映人群健康状况较为敏感的指标是A人群期望寿命B出生率C死亡率D婴儿死亡率E患病率14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与特点下列正确的是A恒常性与积累性B泛影响性和变异性C交互作用与特异性D恒常性与易变性E积累性与跳跃性142下列不属于社会因素范畴的是A原生环境B次生环境C疾病D政治经济E文化14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涵义是A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B肯定了生物医学的价值C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D立体地探索了健康观念E以上均是14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揭示了医学模式的A长期性B稳定性C动态性D综合性E历史性145WHO在1991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行为生活方式占死亡原因的A30B40C50D60E70146目前人类健康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因为A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加C人们健康状况的下降D老年性疾病的增加E新型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147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指的是A烈性传染病的增加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下降C烈性传染病的下降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D老年性疾病的下降E新型传染病的下降1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是A人类面临的疾病谱与死因谱发生变化B人类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C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D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E以上均是149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A希波克拉底B魏尔啸C哈维D巴斯德E恩格尔150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是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整体医学观C生态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E生物医学模式151必须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物学效应不包括下列哪项A参与酶的构成和酶的激活B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特殊功能C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子的合成,与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D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E参与体内维生素的合成152一次性给动物注射毒物,经过3个生物半减期后,该毒物在动物体内的蓄积量为A875B50C125D625E35153影响环境污染物在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是A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B吸收量、排出量和蓄积量C进入途径、排出方式和作用时间D吸收量、排除方式和作用时间E摄入量、进入途径和排出方式154食物链的概念是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155生态系统是由A生物群落构成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C人类聚居而成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156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157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的任务是加强A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B环境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C农村环境卫生工作D开拓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新领域E以上都是158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范畴不包括下列哪项A环境质量评价B公共场所卫生C城乡规划卫生D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E化妆品卫生159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吸收与排泄C信息传递D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E营养物质的转换160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关系B环境决定和制约人类的关系C辩证统一、相互依从的关系D互为因果的关系E无特异关系161生态系统健康是指A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B活力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C自调节能力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到威胁时维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保证系统达到一定的稳态D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E以上都是162生态系统内形成的生态平衡,是何种性质的平衡A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B封闭的绝对平衡C间断性平衡D波动式平衡E永恒的开放式平衡163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B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C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D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E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16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自然环境包括四部分A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食物圈B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C大气圈、水圈、有机圈、无机圈D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食物圈E生产圈、消费圈、分解圈、非生命圈165环境卫生学所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A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B自然环境和劳动环境C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E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166一次污染物是指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形状保持未变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物理性变化C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D原来就存在在环境中的化学物E自然环境中的化学物167环境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SO2和NOXB二噁英和甲基汞C甲基汞和光化学烟雾DNOX和酸雨E多环芳烃和二噁英168次生环境是指A无机物所形成的环境B有机物所形成的环境C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形成的环境D天然形成的环境E某些元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环境169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A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B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受到人类和生物活动影响的环境D未受到人类和生物活动影响的环境E未受到人类活动和动植物影响的环境170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介质A大气B水体C土壤D生物体E有机和无机物17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群健康B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D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E原生环境与健康172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A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B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E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73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介质多途径进入人体B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C受环境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D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E以上都是174下列哪项不是敏感人群的影响因素A遗传B年龄C职业D性别E健康状况175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应重点考虑的人群是A老年人B青年人C正常人群D健康人群E敏感人群176人群对环境反应产生的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分布规律是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中间大C最强效应的比例大D最弱效应的比例大E最强和最弱效应的比例几乎相等177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环境决定人类B人类驾驭环境C人类改造环境D环境适应人类E人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178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理化特性B剂量C作用持续时间D个体感受性E以上都是179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A相加作用B活化作用C协同作用D独立作用E拮抗作用180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健康效应常可采用的研究方法A病例对照调查B动物实验研究C现况调查研究D现况研究和定群研究及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是181暴露因素和人群健康效应已基本清楚,要研究暴露一反应关系可以利用的方法是A群组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现况调查研究D动物实验研究E以上均不对182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致使生物体内该化学物质的浓度成千上万倍增大,这种现象称为A生物学吸收B生物学放大C生物学富集D生物学累积E生物学代谢183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必须考虑哪种情况A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健康效应B已知人群中健康已出现异常,寻找病因C因果均已清楚,研究剂量一反应关系D以上均考虑E以上均不考虑184根据实验研究和流行病调查,诱发人类癌症主要是与A病毒因素有关B放射性因素有关C物理因素有关D化学性因素有关E遗传因素有关185亚临床状态变化也就是A正常调节变化B二蓄积阶段的变化C代偿阶段变化D失代偿阶段变化E耐受阶段的变化186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者中,80以上是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易感性增强的主要因素是A性别B膳食C遗传D职业E健康状况187进入机体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被称为A有效剂量B作用强度C剂量反应关系D剂量效应关系E相关关系188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增强的污染物是ASO2BCO2CBAPDDDTEPB189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为A低浓度长期作用B对机体危害的复杂性C作用广泛性和途径多样性D污染物的多变性和综合作用E以上都是190生活性“三废“是指A废水、废气、废渣B污水、垃圾、粪便C废水、垃圾粪便D废水、废渣、垃圾E废气、废水、垃圾191环境污染的自净是污染物进入环境后A受污染的环境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B其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C污染物的毒性逐渐降低D污染物的生态效应逐渐降低E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逐渐减弱192下列非人为污染源为A汽车尾气B工业三废C森林火灾D化肥农药E生活污水193环境污染是指A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环境中的污染物造成了环境质量的恶化C环境中的污染物影响了人体健康DACEABC194环境有害物质是指环境中对人体可产生不良作用的A物理因子、化学因子B化学因子、生物因子C生物因子、物理因子D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E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微生物因子195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A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B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C慢性中毒、致癌作用D致癌、致畸、致突变E慢性中毒、三致作用196生物富集作用是指A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间传递,并且浓度逐步增高B某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浓缩,在生物体内含量增加C污染物在生物体作用下发生转化D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随时间加长,含量增多E以上都不是197化学性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呼吸道、消化道、皮肤B鼻腔、口腔、鼻窦C皮肤、黏膜、结膜D血液、唾液、淋巴液E腮腺、淋巴腺、扁桃腺198环境的自净作用有三大作用方式,即A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无机化作用B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C中和作用、氧化作用、分解作用D稀释作用、沉淀作用、扩散作用E还原作用、络合作用、吸附作用199环境污染的特征是A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B影响人群面广C多为低剂量、高浓度、多种物质联合作用D环境污染一旦形成,消除很困难E以上都是200某些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体内浓度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这种污染物具有A潜隐性B蓄积性C迟发性D时间性E以上都不是201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稀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气象因素是A风和湍流B气温C气湿D气压E热辐射202一般来说,有害气体的着陆点距烟囱的距离是有效排出高度的A35倍B68倍C9L0倍D1020倍E20倍203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A气温、气流、气压、辐射B气温、气流、气湿、天气状况C气温、气压、空气离子、天气状况D气温、气流、气压、气湿E气温气流、太阳辐射、空气离子204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排放量B排出高度C有效排出高度D与污染源的距离E风速205煤的主要杂质是A氮化物B硫化物C铅化物D含镉化合物E砷化物206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B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C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D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E污染的空气中重离子浓度低207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A色素沉着作用B杀菌作用C红斑作用D抗佝偻病作用E镇静作用208空气中氧浓度下降,危及生命的浓度是A8B9C10D11E12209通常高度每升高L00M气温下降A055B065C075D085E100210与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E外大气层211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会产生特定反应的基因称之为A应答基因B环境应答基因C等位基因D受体基因E信号传导基因212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不包括A危害鉴定B暴露评价C污染来源鉴定D危险度特征分析E剂量反应关系评定213危害性鉴定时。属于有阈值毒物效应的是A致癌效应、生殖细胞突变效应B发育效应、器官细胞效应C生殖细胞突变效应、发育效应D致癌效应、发育效应E生殖细胞突变效应、器官细胞效应214健康危险度评价的资料是A人群流行病学调查B毒理学试验C环境监测D健康监护E以上都是215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时,不宜采用与发病同时甚至以后的环境资料来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因为A环境因素繁多复杂B有潜隐期C效应不特异D观察指标不灵敏E监测仪器不够精密216下述中哪一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A多因素B弱效应C非特异性D以生物性致疾病为主E潜隐期217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中,环境卫生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是A回顾性调查B现况调查C前瞻性调查D实验性研究E理论性研究218现场生物监测的特点是A经济、简便、快速、结果可靠B经济、准确、灵敏、结果正确C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度高D准确、灵敏、快速、结果可靠E快速、灵敏、省事、准确度高219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暴露因素主要是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理化因素E有害因素220在确定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真实相关性方面,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经常性环境卫生监测方法B经常性环境卫生监督方法C动物实验方法D快速推算方法E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21引发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增高的环境污染物是A甲基汞B反应停C苯并芘D硫氧化物E硫酸盐222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A伦敦烟雾事件B日本发生的水俣病C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D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露事件E前苏联的核电站泄露事故223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发生在A乡村居民中B城市居民中C燃天然气的居民中D燃煤气的居民中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的居民中224不属于环境污染特异性损害的是A致癌作用B致敏作用C致畸作用D急性中毒E降低人群免疫力225污染物对机体所起的毒害作用主要取决于A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B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量C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形态D环境污染物的理化特性E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半衰期的长短226致死剂量浓度包括A半数致死剂量B绝对致死剂量C最小致死量D半数致死浓度E以上都是227LD50的概念是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D在一个实验组中使50只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E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实验组剂量228关于毒性说法正确的是A毒性的大小和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途径有关B剂量是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关键C毒物毒性的大小与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成反比D是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E以上均正确229毒物是A动植物中的天然毒素以及有毒的矿物质B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的物质C凡能对机体产生功能和或器质损害的物质D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效应的物质E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的物质230属于慢性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A探讨LOAEL和NOAELB阐明毒物作用机制C观察中毒症状D探讨剂量反应关系E以上都是231亚慢性毒性试验的一般性指标有A特殊基团检测B特殊基因测试C灵敏指标的检查D动物死亡率E脏器系数232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A环境毒理学36个月B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C工业毒理学13个月D食品毒理学36个月E以上都对233亚慢性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B观察中毒症状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D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E以上都是234寇氏法的要求是A各剂量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B各组小鼠不可少于10只C最大剂量组死亡率L00,最低剂量组死亡率0D动物数相同E以上都是235霍恩法的要求是A4个染毒剂量组B每组动物4只或5只C组距316D组距215E以上都是236关于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试验说法正确的是A常用评价指标是LIMACBLIMAC值越大,表明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越大C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对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级D剂量设计一般以LD10作为最高剂量组E以上均正确237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A1小时B1天C1周D2周E1月238几种实验动物的一次灌胃容量范围正确的是A小鼠0105ML/100GB大鼠LML/10GC家兔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口经皮B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C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皮经口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E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皮经口251关于物理性质与毒性效应说法正确的是A毒物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毒性越小B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小C非离子型比率越高,毒性越大DZCH越大,产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小E毒物分散度越小,毒性越大252毒物的空间结构与毒性大小的一般规律正确的是A直链烃已烷庚烷BCH4CH3CLCH2CL2CHCL3CCL4C苯酚乙烯乙烷255研究化学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A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乃至量子水平阐明化学毒物的毒物机制B有助于指导新的化学物质或药物的设计和合成C有助于指导解毒药物的筛选D有助于预估新化学物质的安全限量标准范围E以上都是2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结构决定理化性质及化学活性B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C化学活性由生物活性决定D化学活性和理化性质影响化学结构E化学结构直接决定生物活性257外来化合物的概念是A与人类接触并进人机体B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E以上都是258外来化学物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主要影响是A生长迟缓和功能不全B畸形C胚胎死亡D着床减少E以上都不是259关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具有DNA反应活性B在大多数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为非致突变物C经代谢活化可形成亲电子剂D一般具有可检测的阈剂量E作用一般是可逆的,需长期染毒260为了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将致癌物分为四大类,其中第四类是指A对人类很可能或可能是致癌物B对人类肯定的致癌物C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的物质D对人的致癌性尚不能明确的物质E对人类为间接致癌物261关于引发剂启动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引发剂本身具有致癌性B引发剂可与DNA发生反应C有可检测的阈剂量D大多数是致突变物E引发作用是不可逆的262体细胞突变可能的后果如下,除了A致癌B致畸C遗传性疾病D衰老E动脉粥样硬化263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以DNA为靶的诱变A烷化剂作用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C嵌入剂作用D非整倍体剂作用E对碱基结构破坏作用264碱基置换的后果是出现,除外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无义突变D终止密码突变E染色体畸变265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A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B引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C引起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D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最低剂量E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低剂量266某化学物质经动物实验致癌证据充分,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尚不足,它应归类于A确认的致癌物B潜在的致癌物C可疑的致癌物D动物的致癌物E人类的致癌物267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性别B年龄C生理状态D动物种属E以上都是268常见的诱导剂有A苯巴比妥B苯并A芘CDDTD3甲基胆蒽E以上都是269I相反应包括A氧化B还原C水解D结合EABC270影响外源性化学物质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胃肠道内PH值B血浆蛋白质水平C体内各种屏障DAC正确EBC正确271异化扩散与简单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B前者需要载体,后者不需要C前者没有特异性,后者有特异性D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E前者没有饱和性,后者有272一种PH是68的有机碱在消化道中最好的吸收部位是A口腔B胃C十二指肠D小肠E结肠273经皮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化学物质分子量的大小B化学物质的脂/水分配系数C皮肤和血流和组织液流动的速度D皮肤完整性和通透性E以上均是27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在肺泡中分压越小,越易吸收B血/气分配系数越小,越易吸收C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不易吸收D通气/血流比值越大,越不易吸收E以上均不正确275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索有A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B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C胃肠蠕动情况D胃肠菌群环境E以上都是276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唾液B母乳C胃肠道D肾脏E汗液277外源性化学物质吸收途径主要是A胃肠道B呼吸道C皮肤DAB是EABC都是278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是A逆浓度梯度B有饱和性C有竞争性抑制现象D有选择性E以上都是279生物转运过程是指A吸收分布代谢B吸收分布排泄C分布代谢排泄D吸收代谢E代谢排泄280机体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生物转运过程包括A吸收和分布B吸收和代谢C代谢和排泄D吸收和排泄E吸收、分布和排泄281对简单扩散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物质分子由浓度低的部位向浓度高的部位分散B消耗能量C依赖于外源性化学物质在脂质中的溶解度D不受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电离状态影响E以上都对282被动转运包括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膜动转运DAB都是EABC都不是283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LD50值与染毒剂景成正比C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E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284慢性毒性试验设有四个剂量组高、中、低、最低及对照组,哪个剂量组为最小有作用剂量A高剂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D最低剂量组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E对照组无任何中毒症状285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A成年动物B必须雌雄各半C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D仅使用单一性别E必须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