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主数据(编码)管理系统_建议方案_第1页
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主数据(编码)管理系统_建议方案_第2页
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主数据(编码)管理系统_建议方案_第3页
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主数据(编码)管理系统_建议方案_第4页
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主数据(编码)管理系统_建议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主数据(编码)管理系统建议方案目录1概述411项目背景412项目目标413项目范围5131业务范围5132系统功能范围52需求分析521业务需求分析522技术需求分析63功能解决方案631设计思想632总体功能设计833业务处理流程134技术解决方案2041设计原则2042技术路线2143设计方法2344整体架构2445逻辑架构2546技术架构27461基于组件的开发28462分层的设计29463层次结构304631应用前端314632应用FACADE层324633领域逻辑层(DOMAIN)324634资源层(DATAACCESS)334635基础设施层3447逻辑部署架构3548关键技术35481协作工作流354811实现目标354812方案设计36482规则引擎394821实现目标394822方案设计39483查询方案40484EXTJS组件40485ZEDGRAPH组件40486EXCELXMLWRITER41487FUSIONCHARTS41488LOG4NET415系统安全方案4151操作系统安全4152数据库安全4253应用安全设计426软硬件基础设施4361网络和硬件平台4362软件平台47621微软NETFRAMEWORK47622SAPNETWEAVER与PI介绍4963软件工具517项目管理方法518项目组织结构5481组织架构介绍5482项目角色及工作职责5483各项目组主要成员589项目实施计划方案5910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方案60101东软的服务理念61102售后服务方案611021三级服务体系611022售后服务内容621023售后服务响应周期6211培训方案63111培训参与人员63112培训时间地点63113培训内容6312附件一工作量评估641概述11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运行或将要上线运行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形成了各个信息孤岛,为了保证相关资源信息一致性,必须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将这些信息集成起来,实现高效的管理。为实现“数出一门”、信息资源共享,公司信息化应用系统需要密切的交互数据,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开发信息分类编码自动生成系统(以下简称“编码平台系统”)是解决信息集成的基础。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是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的基本前提。在信息化建设中,编码具有唯一识别功能、分类功能、排序功能、统计功能、特定含义功能。其中,识别功能是编码最基本的特征与功能。在一个编码系统中,一个编码应能唯一地识别一个编码对象,而一个编码对象只能有一个唯一的代码。即编码对象与代码应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信息分类编码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信息分类,参考烟草行业有关规范,根据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情况,其信息分类如下原料编码、烟用材料编码、备品备件编码、半成品编码、成品/在制品编码、促销物资编码、非烟用物资编码、境外送检卷烟成品编码、供应商编码、客户编码、人员编码、设备编码,其它未纳入本分类的信息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按公司信息分类原则再进行分类。12项目目标编码平台系统建设目标包括1统一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代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信息资源标准、统一数据传输标准,为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打下良好的编码基础。2考虑到烟草工业公司信息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新的编码平台支持与ERPSAP系统进行对接,并支持可扩展性。3基于工作流的概念和技术平台实现,使公司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13项目范围131业务范围编码平台系统主要包含五类主数据的维护,包括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客户主数据、设备主数据、人员主数据。132系统功能范围1集中式编码管理系统编码平台系统要具备统一门户访问入口,具有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和信息流转处理功能。2图形化审批流程编码平台系统可以支持工作流的图形化配置,工作流与系统权限、业务规则进行集成,支持按照角色、人员进行审批。3系统集成编码平台系统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接口,能方便地实现和SAP系统链接、数据集成等。2需求分析21业务需求分析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1月1日SAP系统一期项目正式上线,在ERP系统中定义了各类基础数据,如物料主数据、客户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等。并通过ERP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将基础数据信息传递给两厂MES系统、物流系统、NC系统。在ERP系统运行过程中,主数据申请、录入、审核、给码、维护等方面目前采用数据维护专人进行,但在大量主数据维护工作面前,缺少将制定的主数据流程及制度固化的系统的支持,给主数据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数据的准确性及流程各节点的实效性不能保证,如物料数据信息由多部门共同提供,虽然流程设计通过各部门信息补充可达到信息的完善,但在实际运作中均需要主数据维护人员对各部门补充信息的及时度、合理性进行跟踪,在跨部门的沟通上时效性不强,使主数据维护延迟,造成了ERP系统、MES系统、物流系统主数据信息维护不及时,影响业务运作。本次项目建设主数据(编码)管理系统,实现主数据维护流程系统化,实现对公司ERP系统、物流系统、MES系统主数据的统一管理。主要包括的主数据内容有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客户主数据、设备信息、人员信息,最终达到编码规范化、主数据一致化、审批流程定制化、权限明确化、过程可追溯等业务和管理要求。22技术需求分析根据编码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为了保证系统审批流程定制化、权限明确化、过程可追溯等业务和管理要求,编码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整体上要考虑技术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还要兼顾编码平台系统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东软推荐使用NET为技术平台,ORACLE为数据库平台,通过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提高系统的可复用性,搭建以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架构,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建设、维护和升级,结合企业集成平台遵循原则,东软推荐使用SAP的NETWEAVER平台进行与外部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3功能解决方案31设计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下面原则。1、技术的先进性A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以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和延续性。B支持常用的操作系统平台、常用的数据库系统、常用的应用服务器平台和常用的开发工具,与现有系统互联互通,保证系统的兼容性。2、系统的稳定性A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作,系统应能够7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B软件版本升级或改进应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进行,保证系统可以稳定、平滑过渡。3、系统可维护性A系统应能使系统管理员集中方便地配置、监视、控制、诊断整个系统,并且能够监视和控制用户情况、提高效率、消除隐患。B对于系统各功能模块的配置、控制、监视、诊断等工作能够通过专用的系统管理工具方便的进行,无须进行专门的编码工作。C信息分类编码自动生成系统将按照公司集中的模式进行部署,充分考虑系统的接口能力。4、系统安全性A系统应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即保证此系统中的信息能够安全存储,并有良好的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方案。B采用分级的安全体系,保证数据在处理和传输全过程的安全性。系统要对关键的信息进行加密保存,同时支持对重要业务数据在传送和存储过程中进行加密保护。C保证系统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按组织结构划分操作人员的应用权限,且各种权限所能调用的应用软件模块可按要求灵活配置。D系统能够支持多种认证手段,如口令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等。E系统支持基于角色和基于资源的授权方式,支持用户到角色的映射,并采用角色的身份来控制对特定操作的访问权,支持层次化,结构化和区域化的角色设定;F系统要具备对系统数据的关键操作进行追踪和回溯的能力。以编码生命周期为主线,在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基础上,依据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充分考虑现有和规划的企业信息系统,按照信息生命周期的规律,形成统一的编码管理方案,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最终实现企业各环节数据的顺利流转,实现透明化的管理,推动各部门业务的深度集成。图311生命周期管理图32总体功能设计根根编码平台系统项目的要求。结合对系统需求的分析,将系统功能分解如下图321总体功能设计图系统架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1、应用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以及软件平台的搭建。2、基础数据对编码规则的描述以及编码对象的维护,如烟叶、辅料、烟支长、设备、备件、人员、部门等。3、编码管理对编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4、人机交互提供编码的录入和展示界面。主数据管理业务功能图322主数据管理业务功能图系统管理业务图323系统管理业务功能图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手动维护用户的基本信息和权限信息,系统采用RBACROLEBASEDACCESS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扩展权限审核机制,不但可用控制到页面的权限,同时可用控制到页面中的元素,如下图所示图41内部应用平台系统权限审核结构权限审核结构说明1)角色,是用于权限管理的语义实体,包括角色名称,所属工厂、组织等属性。2)权限,是指对资源的访问许可,包括资源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授权、页面元素是否显示等操作。权限的其属性包括权限CODE,资源ID等。3)资源,一般与业务功能一一对应,业务功能相关的一组表单共享一个资源。资源的属性包括资源ID,资源名称,资源类别、入口表单、上级资源ID等。4)元素,页面中的基本控件,如按钮,文本框,下拉列表,列表控件等。日志管理管理员可以实时跟踪系统日志、用户操作日志、用户登录日志、错误日志等,管理员若在运维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提取相关日志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源头,保证系统运维数据的可追溯性。JOB日志管理JOB日志管理主要针对编码平台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日志信息,如SAP同步到编码平台的配置项信息、编码平台将生成的主数据信息提交的SAP等,JOB日志管理会将交互时间、数据类型、数据内容等进行日志跟踪,方便管理员进行数据追溯,同时为异构系统的问题跟踪提供有效的数据源。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主要用于系统的可配置项信息,管理员可以自定义页面数据的显示内容和层次结构,如定义主数据的名称、主数据状态、职务层次树等,管理员配置成功后,系统会对业务功能进行实时显示,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工作流管理管理员可以针对主数据的审批流程进行定制化,系统支持可视化、图形化维护审批流程,审批流程支持代理委托设置,用户可以将审批人授权到用户个体,也可以授权用户角色,管理员可以实时监控审批流程节点的信息,同时审批流程管理可以与业务规则相集成,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查询条件定制主要针对主数据的管理界面进行初始化,当初始化查询条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可以针对查询条件进行定制,如设置查询条件的内容列,查询条件是精确查询还是模糊查询,查询方案的默认值,默认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同时用户可以定制多套查询方案,查询方案之间可以随时切换,保证系统的灵活性。查询结果定制针对主数据管理界面的查询结果进行初始化,当初始化查询结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可以针对查询结果进行定制化,如查询结果显示列的内容,显示列的顺序,同时查询结果与导出EXCEL相结合,方便用户使用,保证系统的灵活性。页面定制针对主数据的新增、修改页面进行定制化,当主数据的属性信息初始化或者属性发生变更时,管理员可以定制化配置属性的显示方式顺序和方式,如配置属性是来源于配置项信息还是数据字典,配置项信息的显示方式是独立显示还是组合显示,配置项信息是否必须输入数字,配置项信息是否为固定值等,可有效的降低系统在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必须修改代码并重新部署版本,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审批规则定制主数据在审批的过程中为了更快的适应业务的变化,管理员可以针对每种主数据类型定义不同的审批规则,灵活定制当前审批人显示页面元素的显示方式和规则引擎,如物料编码是否需要根据编码规则自动生成,计量单位是否必输项,是否需要针对物料编码进行非空校验和重复性校验,物料编码的生成策略等,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控件规则定义主数据管理中管理员可以针对新增页面、修改页面、审批页面进行控件定制化,控件类型包括下拉列表,普通文本框,数字文本框(用户只能输入数字),固定值等,控件的数据源可以灵活配置,包括数据字典和SAP同步的配置项信息。校验规则定义管理员可以针对主数据管理中的新增页面、修改页面、审批页面的属性进行规则校验,如非空校验、唯一性校验等,管理员可以灵活配置校验规则,管理员配置成功后,系统会对业务功能进行实时有效的校验,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生成规则定义管理员可以针对主数据管理中的新增页面、修改页面、审批页面的编码生成规则灵活配置,如年、月、日、数据列、流水号等,如编码的生成规则管理员配置成功后,系统会使用最新的生成规则进行处理。主数据维护管理员可以针对每种主数据进行维护、定义主数据的属性信息,当业务需求增加或者删除属性时,管理员可以灵活的维护属性信息,同时结合控件规则、页面布局规则、审批规则的灵活配置,无需进行部署发版本就可以实现主数据属性的灵活配置,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配置项信息配置项信息是主数据的基础信息,数据源全部来源于SAP,以SAP的数据为准,管理员可以在编码平台查询从SAP同步成功的配置项信息,并可以将数据导出进行分析。主数据管理编码平台主要针对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客户主数据、设备信息、人员信息进行管理,主数据的管理页面可以通过页面定制化的相应功能定义查询条件、查询结果、新增、修改页面的布局策略,同时在保存主数据信息时可以定义校验规则、主数据编码的生成规则,结合工作流管理实现可视化、图形化维护审批流程,完成主数据管理的整个周期,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33业务处理流程配置项信息同步流程配置项信息是主数据的基础信息,数据源全部来源于SAP,以SAP的数据为准。配置项信息同步通过PI中间件进行传输,编码平台是接收方。当管理员在SAP新增或修改配置项信息后,SAP会将维护的数据通过PI实时传输到编码平台,编码平台接收到传输数据会将数据以XML方式的备份,方便数据的跟踪,同时记录同步日志(用户可以在JOB日志管理中跟踪到相关日志),在编码平台同步完成后,会将同步成功与否的标识通过PI反馈给SAP,详细流程如下图331配置项信息同步流程图编码平台配置项同步流程编码平台配置项同步是指针对SAP通过PI中间件将配置信息同步到编码平台时,编码平台的内部处理流程,针对SAP删除的配置项信息,编码平台不做物理删除,采用逻辑删除的方式保证历史数据的正确性,整个处理流程通过事务处理,保证流程的原子性,详细流程如下开始开启事务更新当前类型的所有数据有效性为“N”遍历所有数据CODE存在更新有效性为“Y”提交事务结束循环图332编码平台配置项同步流程图主数据信息同步流程新增当主数据管理员完成主数据的新增,点击提交按钮编码平台会实时调用中间件PI将主数据信息传输到SAP,若在调用PI的过程中出现可预见性的异常,编码平台将进行自动化处理(详见“主数据信息同步JOB处理流程”),针对不可预见性的异常会实时反馈给当前用户,并将异常信息记录到异常日志,管理员可以在日志管理中进行跟踪。当SAP接收到PI传输的主数据信息并完成主数据同步后,会将通过结果实时反馈给编码平台,编码平台更新主数据的状态,若同步成功则更新状态为“已同步”,如果同步失败则更新状态为“同步失败”,同步失败的数据局用户可以查看失败的原因,修改完成后可以重新提交,详细流程如下图333编码平台配置项同步新增流程图主数据信息同步流程修改当主数据管理员完成主数据的修改,点击提交按钮编码平台会实时调用中间件PI将主数据信息传输到SAP,若在调用PI的过程中出现可预见性的异常,编码平台将进行自动化处理(详见“主数据信息同步JOB处理流程”),针对不可预见性的异常会实时反馈给当前用户,并将异常信息记录到异常日志,管理员可以在日志管理中进行跟踪。当SAP接收到PI传输的主数据信息并完成主数据同步后,会将通过结果实时反馈给编码平台,编码平台更新主数据的状态,若同步成功则更新状态为“已同步”,如果同步失败则更新状态为“同步失败”,同步失败的数据局用户可以查看失败的原因,修改完成后可以重新提交,详细流程如下图334编码平台配置项同步修改流程图主数据信息同步流程删除当主数据管理员在编码平台删除主数据后,编码平台会实时调用中间件PI将主数据信息传输到SAP,若在调用PI的过程中出现可预见性的异常,编码平台将进行自动化处理(详见“主数据信息同步JOB处理流程”),针对不可预见性的异常会实时反馈给当前用户,并将异常信息记录到异常日志,管理员可以在日志管理中进行跟踪。当SAP接收到PI传输的主数据信息并完成主数据同步后,会将通过结果实时反馈给编码平台,编码平台更新主数据的状态,若同步成功则更新状态为“已删除”,如果同步失败则更新状态为“删除失败”,同步失败的数据局用户可以查看失败的原因,修改完成后可以重新提交,详细流程如下图335编码平台配置项同步删除流程图主数据信息同步JOB处理流程当主数据同步出现可以预知的异常信息,系统会将异常的主数据信息保存到临时表,通过后台的JOB服务定时遍历业务数据,如果主数据已经手动提交成功则忽略,针对未成功的数据会定时进行同步,避免由于PI接口或SAP出现问题,用户需要手动触发(系统同时兼容手动触发),后台JOB服务的触发时间和频率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详细流程如下图336主数据信息同步JOB处理流程图配置项信息不同步流程当主数据管理员在新增或修改主数据但没有提交主数据时,此时SAP修改了配置项信息并完成了数据同步,主数据管理员提交主数据信息会导致失败,SAP返回信息为配置项信息不存在,此时主数据管理员需要刷新页面重新提交主数据,详细流程如下配置项信息不同步问题SAPPI编码平台用户提交数据配置项同步用户选择数据配置项信息同步开始SAP人员对配置项信息进行操作(新增、修改、删除)调用编码平台WEBSERVICE将数据发送给编码平台SAP将该类型的所有数据传输给PI实时完成配置项信息数据同步实时用户选择配置项信息物料组(编码CODE_1),未提交SAP人员删除编码CODE_1调用编码平台WEBSERVICE将数据发送给编码平台SAP将该类型的所有数据传输给PI实时完成配置项信息数据同步用户提交主数据信息PI接收主数据信息实时SAP接收主数据信息,CODE_1校验失败,返回错误信息实时PI接收SAP错误信息实时显示错误信息,刷新页面重新提交主数据实时图337主数据信息同步JOB处理流程图审批配置项信息不同步流程当主数据管理员在新增或修改主数据并成功提交主数据后,主数据信息会进入到审批流程,此时SAP修改了配置项信息并完成了数据同步,主数据管理员审批完成提交主数据信息会导致失败,SAP返回信息为配置项信息不存在,此时主数据管理员需要重新提交主数据信息并重新执行审批流程,详细流程如下审批配置项不同步问题SAPPI编码平台用户提交数据配置项同步用户提交主数据数据配置项信息同步开始SAP人员对配置项信息进行操作(新增、修改、删除)调用编码平台WEBSERVICE将数据发送给编码平台SAP将该类型的所有数据传输给PI实时完成配置项信息数据同步实时用户选择属性信息后提交主数据信息二级节点待审批SAP人员删除编码CODE_1调用编码平台WEBSERVICE将数据发送给编码平台SAP将该类型的所有数据传输给PI实时完成配置项信息数据同步二级节点审批结束提交主数据信息PI接收主数据信息实时SAP接收主数据信息,CODE_1校验失败,返回错误信息实时PI接收SAP错误信息实时显示错误信息,用户删除该主数据,重新提交主数据实时图338审批配置项信息不同步流程图主数据属性信息变更流程随着业务的发展主数据的属性信息会逐渐增多,同时业务规则也会发生变化,针对着这种情况,为了减少对原有业务的影响,编码平台可以通过系统版本控制主数据属性的变更,即当系统成功上线后,用户提出需求要增加属性,修改校验规则、审批规则等业务规则,需要将原有的主数据信息审批通过,然后管理员修改属性、校验规则、审批规则,用户便可以新增主数据信息,详细流程如下系统上线成功用户提出需求要增加属性,修改校验规则、审批规则原有的主数据信息审批通过用户在编码平台修改校验规则、审批规则用户提交新的主数据图339主数据属性信息变更流程图主数据新增、修改状态流程图图3310主数据新增、修改状态流程图主数据删除状态流程图图3310主数据删除状态流程图4技术解决方案41设计原则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建设中关于软件系统部分的整体设计原则。根据编码平台系统项目建设需求,东软了解到该系统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性能要求高、业务间关系复杂等特点,必然是持续建设的,考虑到这些特点,编码平台系统的整体架构对整体系统来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整个项目的成功,软件架构必须具有下列特性全面性。系统架构必须完整,以支撑所有业务的开发实施和集成。保证系统内及与外部系统的顺利整合;实用性。项目的建设要面向未来,技术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但同时也要坚持实用的原则。在满足系统高性能的前提下,坚持选用符合标准的,先进成熟的产品和开发平台,构建一个切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灵活性。架构的重点在于描述系统之间的边界及相互关系,保证内部系统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耦合松紧适度;安全性。作为的关键业务系统,编码平台系统的安全性必须要在各个层面得到保证;系统架构的设计应从编码平台系统业务出发,把握各业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按照不同业务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特点,遵循规范、科学、通用、实用、安全、易用等要求,统筹规划总体的应用架构,并通过管理与技术的双重手段,达到资源共享、应用软件重用、可管理、可维护等目的。42技术路线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建设中关于软件系统部分的整体技术路线。根据编码平台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对系统架构设计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编码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整体上要考虑技术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还要兼顾编码平台系统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此,我们采用如下的技术路线以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架构整个系统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帮助编码平台系统的用户使用某种技术手段来完成业务流程,其本质是“业务流程”,而不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应用。在这一原则之下,我们系统的设计是围绕着“业务流程”展开的,整个业务功能的设计和实现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充分保证系统功能和流程实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如下质量目标性能编码平台系统在多用户并发的情况下保证系统的性能;扩展性提供定制接口,支持二次开发;可靠性采用成熟的开发语言和架构体系;安全性错误和欺诈的侦测;可管理性编码平台系统涉及的应用系统庞杂,根据行业的发展,还有扩展的需要,因而整个系统应该在统一的管理、监控下协调运行。系统的监控管理功能不仅要体现在网络、主机、系统软件和中间件的层面上,还要包括应用软件上,例如要记录应用软件的运行状态、数据的质量;同时,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系统的所有服务应具备快速的自我更新、自我修复的能力;可用性编码平台系统的用户涉及范围广,在这种条件下,系统对外的影响不容忽视,因而系统功能的设计和实现必须要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复用能力由于编码平台系统规模相对庞大,为了缩短系统的建设周期、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在系统涉及阶段需要大量抽取系统的可复用组件;易用性编码平台系统用户群体较大,必须保证系统的易用性。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通过提供统一的信息门户,使多种渠道的信息方便接入,并提供一致的渠道服务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计集成的用户界面,保证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使用自己需要的常用功能;遵循统一的界面设计规范,在应用程序编码阶段监督编码人员认真执行规范,以做到界面风格一致、颜色调和、提示清晰、窗口大小适当,提供常用的快捷操作键,操作方法应符合日常习惯。采用标准和开放的技术针对编码平台系统具体实现的技术,东软采用基于行业标准和得到广泛使用并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的技术和架构,这样,有利于降低技术风险以及特定供应商的依赖性;有利于保持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可扩展性。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熟,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开发语言和应用框架,已经得到证明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效率,提高架构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采用多层的分布式架构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建设、维护和升级。东软在本系统中主要业务系统的实现中将采用典型的多层体系结构,将编码平台系统按照门户访问层、业务过程层、服务集成层、数据资源层和基础设施层。从开发的角度讲,通过这些层次的划分,使得系统开发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负责每个层面的技术人员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接口,而不必掌握全部的技术,降低了开发人员的技术难度;对业务人员来讲,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上,并可以通过管理和配置的方式来适应未来业务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变化。采用基于组件的技术基于组件的开发具有如下特点应用程序由各自独立的组件组成,这些组件的开发和部署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很可能是由不同的团队开发和部署的;通过仅对这种应用程序的某些组件进行升级,从而对其进行小幅度的升级;组件可以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共享,因此可对它们复用,体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尽管并非与基于组件完全密不可分,但基于组件的应用程序倾向于分布式结构;在编码平台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将抽象出系统中基本组件,从而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建设多种信息渠道的解决方案,多渠道共享业务逻辑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从多种信息技术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例如网站、短信、邮件等。编码平台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业务处理的模式,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渠道,有利于业务更加高效、便捷的开展烟草业务。43设计方法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建设中软件架构的架构设计方法。本方案为了更好的描述编码平台系统的整体架构,需要建立一套描述方法,东软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结合RUP软件开发的实践,建立了一套架构设计方法,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业务架构决定逻辑架构,逻辑架构决定技术架构和部署架构;反之,技术架构和部署架构是用来支持逻辑架构的,逻辑架构则要支持业务架构。虽然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有些时候并不是这样层次分明,而是存在一些互动,但我们仍然希望能以遵循这种清晰的层次关系为主、兼顾层次间的互动性为辅进行整体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独立地分析业务架构可以更接近业务本质;基于实现业务本质而设计的逻辑架构更趋合理实用,完整性好,可避免出现“为了技术而技术”的设计,或者出现具有离散的局部亮点但忽略了整体平衡的设计;技术架构和部署架构则成了实现的手段和方式,回复技术本来面目。44整体架构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的整体架构。在这部分,方案将从满足编码平台系统的整体需求出发,根据系统建设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在前面描述的架构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描述编码平台系统软件部分的整体架构,系统的总体架构将以系统业务架构为核心,形成编码平台系统整体架构的多维架构模型。根据前面的架构设计方法,编码平台系统整体架构的多维模型包括系统的业务架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以及部署架构四个维度(部署架构分为逻辑部署架构和物理部署架构,在系统架构设计这部分主要描述逻辑部署架构,物理部署架构则在相应的网络架构中描述)。其中,第一个维度反应系统的业务功能结构,主要描述了编码平台系统中主要的参与者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具体内容的描述参见“功能解决方案”中“业务架构”部分;第二个维度描述编码平台系统的组成结构,反映了满足编码平台系统业务和系统需要的软件系统结构,明确了编码平台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功能;第三个维度在编码平台系统的逻辑架构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IT技术现状以及相应的最佳实践,设计了编码平台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第四个维度根据软件组件之间的逻辑构成关系,将软件组件划分逻辑部署单元,描述了编码平台系统的逻辑部署架构,同时在网络架构部分根据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给出了相应的物理部署。四部分架构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从不同侧面反映系统的架构设计,其中,业务架构是整体架构的核心。图441系统整体架构图如上图所示,四个部分构成了整个编码平台系统的整体架构,具体描述见以下章节。45逻辑架构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的逻辑架构。根据编码平台系统的业务需求和本方案建议的业务架构,本方案分析并给出了编码平台系统的系统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图451系统逻辑架构图从上图可以看出,编码平台系统软件系统划分为如下功能层次,包括系统涉众层业务系统层外部数据源层对于系统涉众层而言,描述了可访问整个系统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拥有对系统的管理权限,可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进行页面定制化,定义规则引擎等。物料主数据管理员,可以查看物料主数据配置项信息,维护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管理员,可以查看供应商主数据配置项信息,维护供应商主数据。客户主数据管理员,可以查看客户主数据配置项信息,维护客户主数据。设备信息管理员,可以查看设备主数据配置项信息,维护设备信息主数据。人员信息管理员,可以查看人员主数据配置项信息,维护人员信息主数据。对于业务系统层层而言,将编码平台系统的整个业务分成了6个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进行用户管理、角色管理、针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用户管理不但可以支持WEB用户的管理,同时可以支持手机、PDA等应用。系统维护,管理员可以实时跟踪用户的操作日志、登录日志;对异构系统交互情况的实时跟踪。工作流管理,管理员可以针对主数据的审批流程进行可视化定制,同时支持流程的可视化跟踪。页面定制化,管理员可以自定义主数据维护页面的查询条件、查询结果,校验规则,生成规则,页面元素的显示方式。主数据维护,充分发挥系统的扩展性,管理员可以自定义主数据的属性,属性对应的含义,管理员可以进行灵活配置。主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员可以查看主数据配置项信息,针对主数据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对于外部数据层而言,主要描述了编码平台系统中各种业务数据来源,主要包括SAP主数据的配置项信息。46技术架构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总体架构中的组件模型,涵盖实现编码平台系统所需要的业务功能、基础服务和相关的开发、配置管理工具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整体的组件模型见下图HARDWARESERVICESHOSTINGSERVICESSTORAGESERVICESNETWORKINFRASTRUCTURESERVICESH/WCACHESERVICESH/WSECURITYSERVICESH/WDRSERVICESMANAGEMENTDEVELOPERSTOOLBOXSHAREDENTERPRISESERVICESBUSINESSAPPSSERVICESDATASERVICESSOFTWARECONFIGURATIONMANAGERDAOWORKFLOWDESIGNERFORM/REPORTDESIGNERIDERM/AD/CODECHECK/TEST/PERFORMANCETURNINGMANAGEMENTMANAGEMENTSINGLEBUSINESSIDENTITYMANAGEMENTSERVICEWORKFLOWENGINERULEENGINEMESSAGINGSERVICEAPPLICATIONDATAMODELSCOMMONDATAMODELSODS/DW/DBMVCSHAREDAPPSSERVICESCOLLABORATIVECOMMUNICATIONSERVICEMANAGEMENT图461系统组件模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本方案中组件模型包括六个组成部分,下面针对上面给出的组件模型进行论述编码平台系统硬件服务本组件模型中这个部分根据编码平台系统的相关安全和性能及可靠性需求进行选型而定,具体参见方案中关于硬件、网络以及部署方面的描述。硬件服务包括硬件的、缓存管理、安全控制、高可用性、灾难恢复。所有的服务器可以通过统一的工具集中的管理。编码平台系统共享服务编码平台系统共享服务包含了从基础架构服务和服务集成的服务。这些服务是组件模型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些服务,可以使系统满足事件驱动和面向服务的需求。在组件模型中,消息和数据总线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服务包括应用框架;工作流;身份鉴定。其中,应用框架作为编码平台系统的核心框架,提供应用开发的整体结构;编码平台系统数据服务编码平台系统数据服务提供编码平台系统数据访问的基础服务。在编码平台系统中,数据资源包括SAP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在编码平台系统中,考虑到数据的相关性,我们还通过数据模型提供业务系统所有数据源的统一视图。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整个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运行提供相应的环境。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环境(IDE)、需求管理、配置与变更管理、测试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服务为集中的认证、授权和审计提供了基础的安全框架。安全服务包括管理身份信息和组织信息的目录服务;存取管理服务,如认证和基于角色的存取控制;管理身份信息生命周期的身份管理服务;审计和监控;安全证书体系;应用及系统管理应用及系统管理提供了方便、易用、功能强大的管理工具,这些管理工具完全基于标准的浏览器图形界面,系统管理员通过鼠标的点击和拖拉即可以完成管理工作,使用这些管理工具,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对系统和应用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461基于组件的开发应用系统采用开放式框架,组件式开发,组件通过接口连接而形成系统。组件分为子系统和包两种类型,子系统类型组件通过总线的接口和其他组件相连。接口分为PROVIDER和CONSUMER两种类型。PROVIDER是本组件对外提供服务的接口的声明,CONSUMER是本组件所需的服务的接口的说明。包类型组件直接向系统内基于同一平台开发的其他组件提供API函数服务。系统的组件视图如下所示系统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PROVIDERCONSUMER连接引用图4611系统组件模型图462分层的设计应用系统的分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分为基础框架、领域逻辑、通用业务、专用业务层。一个软件组件属于其中一个层。图4621组件分层结构图分层结构图L01基础架构与业务应用无关的程序设计。包括应用框架,通用机制,通讯组件,安全组件,BARCODE组件,日志组件,专用控件等。L02领域逻辑与具体业务功能无关的领域逻辑设计。包括会话等全局数据管理,领域通用的应用逻辑,公共程序,系统管理组件、用户管理组件等。L03通用业务可配置的通用业务的实现,非客户定制的业务功能集合。L04专用业务为具体客户单独定制的专用业务的实现。463层次结构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技术架构中的层次结构。根据编码平台系统的组件模型以及编码平台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东软在大型解决方案中的经验和产品,应用软件应当基于多层架构设计,合理划分用户交互功能、用户业务逻辑功能、数据库访问调用,以充分发挥多层架构平台资源优势。东软给出如下编码平台系统的层次结构图4631系统层次结构图上图中,描述了系统的整体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各层间的通讯协议。从上图可以看出,编码平台系统整体分为应用前端应用FAADE层领域逻辑层(DOMAIN)资源层(DATAACCESS)数据访问层基础设施层4631应用前端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层次结构中的应用前端。应用前端指编码平台系统的使用者的业务操作端,从业务上分析编码平台系统的前端主要是PC端WEBBROWSER,用户可以通过WEBBROWSER对系统进行维护,维护业务数据。4632应用FACADE层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层次结构中的应用服务FAADE层,其主要职责是完成对DOMAIN层领域服务的封装和组合调用。当一个业务逻辑需要多个领域组件配合来完成时,需要将它们的组合调用在SERVICEFACADE层进行封装,从而简化UI层的业务调用。在SERVICEFACADE层,还会负责处理业务逻辑的事务控制,以及基本的权限控制,异常日志记录等。SERVICEFACADE所提供的服务主要供WEBBROWSER来使用。4633领域逻辑层(DOMAIN)本部分内容描述编码平台系统层次结构中的领域层,主要包含业务组件的实体类和用于业务对外服务的系统边界类来注册。是对业务角色和业务实体之间应该如何联系和协作以执行业务的一种抽象。领域层由各类业务组件构成。在编码平台系统业务组件有数据字典,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期管理等。领域逻辑层层的应用示意图如下UISERVICEFACADESERVICE1SERVICE21CALLSERVICE2BEGINTRANSACTION3CREATE4CALLSERVICE1FUN15CALLSERVICE1FUN26CREATE7CALLSERVICE2FUN18CALLSERVICE2FUN29COMMINTTRANSACTION10RETURN图4632领域逻辑层结构图领域层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构成部分。领域层主要由REPOSITORY构成。REPOSITORY仓库类,主要是承担实体的数据库的QUERY及持久化操作4634资源层(DATAACCESS)资源层主要职责是提供领域层对象的持久化机制和数据读取功能。在内部应用平台中资源层采用“APFDATAACCESS”作为资源层。APFDATAACCESS主要提供系统内部对象持久化和数据访问的功能。APFDATAACCESS主要是封装开源的组件“IBATISNET”。该组件在业界已经有很多的应用,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持久化框架。IBATISNET提供了很好的ORMAPING机制,比较适合于“充血模型”的组件开发,同时也将业务逻辑和数据库SQL脚本相隔离,既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也使得的系统更具有灵活性。IBATISNET较业界的其它ORMAPING组件相比具有它的优势解决了对象与关系性数据库之间的映射管理,同时也可以让开发人员对SQL进行自主控制,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执行效率。4635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面向内部应用平台提供了通用的服务功能,具体如下DBACCESS基础的数据访问组件,所有的数据访问都需要继承或依赖与该组件。LOG提供了系统记录日志的功能,包括数据库日志,文本日志,控制台日志等。SECURITYS提供了加密解密的基础功能。提供的算法主要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提供了多样的加密的密钥和加密强度可供使用。EXCEPTIONS自定义异常的基类和EXCEPTIONHANDING。COMMUNICATION提供了邮件发送的功能。OFFICE提供了针对WORLD,EXCEL,POWERPOINT进行读取、写入、导入、导入等操作功能。BARCODE提供通用BARCODE生成类,包括CODE39,CODE128A,CODE128B,CODE128C等十几种编码的生成,支持生成图片和直接生成编码两种方式,。WEBCONTROLS提供通用的WEB控件,如SMARTTREE,控件工具类等。COMMON提供通用的工具类,如数据类型的判断、数据格式的判断、数据有效性验证,文件读写,缓存,SESSION处理等。47逻辑部署架构逻辑部署架构描述系统的逻辑部署单元。东软根据编码平台系统的效能、容量、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等,建立如下图所示的逻辑部署。系统逻辑部署每层之间尽可能的避免一层逻辑或实现的改动对其他层次的影响。对应用服务的划分,可以为系统提供功能明确、职责清晰的相对独立服务程序,以降低系统整体的复杂程度和不可靠性,减少不同应用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高系统的易维护性。图471系统逻辑部署图48关键技术481协作工作流4811实现目标在编码平台系统中,主数据信息的维护、审批是非常普遍的,不仅信息量较大,而且信息的流转要在一个闭环内进行,这就需要有一个工作流引擎对信息的流向、节点以及相关角色进行驱动和管理。协作工作流就是为了解决用户的这种需求而进行设计。4812方案设计48121功能由于在审批过程中经常需要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进行及时调整,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不需修改代码和原始设计的灵活处理机制,来管理和维护组织中的种种现有工作流程。编码平台系统需要系统能提供一个能定义、创建和管理工作流的软件系统。在工作流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来解释不同的过程定义,与不同的工作流执行者交流信息并调用其他应用系统来完成预定的目标。每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他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与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如活动的执行者、相关应用程序、需要的文档等。工作流的运行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完成,它和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事件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根据编码平台系统中的以上需求,本方案中需要一个满足以下功能的工作流平台定义流程引擎内部数据结构和流程调度实现流程引擎的各个服务组件,包括任务分配,条件计算等操作提供流程引擎对外服务,权限集成,外接业务工作流引擎数据层支撑图481编码平台系统工作流服务功能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工作流服务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流程定义、组织机构定义工具、工作流引擎、工作流服务中心、管理监控WEB客户端、工作流编程接口及监控接口、工作流任务办理客户端、工作流管理监控客户端,下面对各个模块的功能作简要的介绍1、流程定义根据对案件处理过程的要求,流程定义模块可以帮助业务处理人员定义灵活的案件处理流程。该工具是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工作流管理的起点。借助于流程定义工具,工作流程将被直观地、图形化地建立起来,进而帮助人们理解工作流程各个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流程定义可以使用图形化的描述工具来对一个流程实体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表达,使工作流引擎能够解释流程定义生成的结果以作为流转的依据。流程定义的结果可以作为模板直接存到数据库中,也可以保存到本地二进制文件或XML文件中,以便于修改和重建。流程定义工具提供合法性校验和模拟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正确定义复杂流程。在流程定义中声明参与者时要用到组织机构模型,在活动节点上要声明应用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2、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中为业务流程实例和节点实例提供运行环境的服务软件,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工作流引擎的功能主要有解释流程定义;控制流程实例的创建、激活、挂起、终止等行为;在活动间导航,包括控制顺序或并行操作,控制实例生存期;确定工作项正确分配给相应的用户;维护工作流相关数据;给/从应用程序或用户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等。可以把工作流引擎当作一个状态转换机,它主要控制进程和活动的创建、激活、挂起及终止等状态。在状态转换中,流程实例或节点实例的状态因响应外部事件(如一个节点实例的完成)或指定由工作流引擎采取的控制决策(如导向流程实例的下一步行动)而改变。工作流引擎主要负责三种对象的状态转换流程实例,节点实例,工作项。3、服务中心提供工作流系统的各种外围服务,包括自动应用管理器、超时检测服务、日志服务、归档服务、监控服务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