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方案_第1页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方案_第2页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方案_第3页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方案_第4页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名称蕲州镇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湖北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湖北省武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委托单位蕲州镇人民政府设计资质乙级设计证号(鄂)城规编第()院长(规划工程师)总工程师(规划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助理规划师)设计人员(助理规划师)(助理规划师)(助理工程师)(助理规划师)(助理工程师)咨询教授参编人员(蕲州镇党委书记)(蕲州镇镇长)文本目录总则第一章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二章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与规划区界定第三章镇区总体布局第四章专项系统规划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第二节绿化景观规划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第六节电信工程规划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第八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九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节环卫设施规划第十一节消防工程规划第十二节防洪工程规划第十三节人防工程规划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六章总体规划实施说明书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四章镇区概况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第六章城镇用地评价、发展方向与规划区范围第七章镇区总体布局第八章镇区专项系统规划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管理与实施图纸目录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区位示意图村镇结构规划图镇域经济结构分析图蕲州镇总体规划现状图建设用地评定图用地布局图结构分析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绿化景观规划图景点分布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给水工程规划图雨水工程规划图污水工程规划图电力工程规划图邮政电信工程规划图局部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图蕲州镇总体规划文本总则第一条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是蕲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城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二条凡因村镇建设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要求执行。本规划条文中黑体部分为强制性条文。第三条本规划具体落实由蕲州镇政府负责,蕲州镇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监督。第四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应经镇人民政府批准,报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和蕲春县建设局备案。第五条城镇总体规划期限为1、近期2005年至2010年2、远期2011年至2020年第一章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六条镇域村镇体系发展战略是集中主要力量建设发展蕲州镇区,以点带面,带动村镇全面发展,加强乡镇企业建设与内引外联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注意生态保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七条镇域村镇体系空间规划模式为以镇区为核心,沿江经济发展带为主轴,镇域西部沿线形成南北向发展次轴,与主轴形成弓字形村镇分布格局。镇域经济发展以点、轴开发模式展开,为远期镇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第八条规划蕲州镇近期2010年总人口为104万人,远期为118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4。第九条镇域村镇等级分为三个层次1、中心镇蕲州镇区2、中心村东门、南门、郦公园、一关、街口、红石头、雨湖、竹林湖、新塘、3、一般村横坝、银山、王要等第十条工程系统规划1、道路规划逐步完善各乡级公路,使镇域主要村的道路能够互通,道路宽度15米。2、给水系统规划逐步改变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现状,以长江水为全镇主要水源,形成以中心镇与一般镇为中心,辐射中心村与一般村的给水系统。3、电力规划坚持以国家大电网为主,加快电网建设,完成农村初级电气化。加快农村地区电网建设,使之与中心村电网形成网络,争取实现一户一表,达到农网安全、高效、低耗运行。通过农村电网的改造减轻农民负担。4、电信规划加快信息产业化过程,建设以镇区为中心的全镇电话网络。在逐步完善固定电话网的同时,加强信息传输网的建设,逐渐发展以IP技术和装备为主导新的高速宽带互联网,远期逐步实现光纤进入生活区。第二章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与规划区界定第十一条镇区性质为医圣故里、滨江旅游名镇第十二条镇区规模1、人口规划镇区人口近期63万人,远期76万人。2、用地规划近期建设用地为567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763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第十三条镇区用地发展方向为以向东为主,适当向南发展。第十四条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整个镇域范围。本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北至新河口,南靠银山,西临长江,东到两路口。第三章镇区总体布局第十五条镇区空间布局在现状基础上集中成片发展,避免过于沿交通线路发展。旧区在镇区中部,强化其现有的大部分职能,如集居住、卫生、商业于一体,通过整治环境,完善设施,创造一个全新的商贸服务区;新区则集中在东部发展,是镇区未来居住、商贸中心。新旧两片区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相互交融,内外部空间紧密结合的城镇空间格局。第十六条镇区用地构成镇区用地分类详见城镇用地平衡表城镇用地平衡表规划远期(76万人)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类别用地面积(HA)占城镇建设用地()人均用地指标(M2/人)1R居住用地190249025002C行政设施用地116152015263M工业用地141184818554W仓储用地324194215U市政工程设施用地455905926S道路广场用地119156015667T对外交通用地253283298G绿化用地95124512509合计城镇建设用地7631001003910E水域和其它非建设用地210第十七条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分片布置,其中北部工业区在原来麻纺厂的基础上向北部建设扩展,主要发展纺织、建材等一类、二类工业;镇区内部的小型工业,远期逐步搬迁。在规划区南部2公里处为银山工业区,主要发展化工、建材工业。第十八条仓储用地规划遵循交通便利、有利物资集散和尽量靠近工业区、减少无效运输,避免对内干扰的原则。将现有的国家粮库适当扩建,并在北部工业园区西侧和镇区南部蕲州大道西侧设置仓储用地。第十九条公共建筑用地布局镇区公共设施体系,由蕲州大道公建带旧区商贸服务区新区商业居住中心构成,形成老新结合、内外有别的服务体系。第二十条行政办公行政中心位于镇区的北部,规划集中安排以镇政府为主的行政办公区。现有部分建设情况良好的行政办公用地予以保留。第二十一条商业金融主要分三处布置,一处布置在旧区商贸服务区内的步行街(东长街),着重对现状商业建筑进行整改,提升服务水平与环境条件;一处沿蕲州大道两侧布置,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商业与金融设施;一处在东部新区内相对集中布置商业金融设施,功能上侧重于商业服务。第二十二条文体科技近期保留老城区的文化设施,对于地段位置好的如影剧院根据需求适当改造扩建,远期在靠近水体等地理环境较好的地段增设文化馆、敬老院等文化设施。对于原体育场(药材市场)建议整修,并预留一定的发展备用地。第二十三条医疗保健完善现有医院设施,在规划区内根据规范要求新建相应的医疗设施。第二十四条教育机构老城区内用地条件不好的小学,规划预留扩建用地,新区增设小学1所,搬迁扩建中学2所。第二十五条居住建筑用地规划镇区南部地段结合雨湖逐步改造并扩建现有的居住用地,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水居住中心;新区中的居住小区必须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规划定为二类居住用地。现状建成区内建筑密度大,层数低,环境差,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地,对建筑进行清理整顿,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层数,增加绿地面积,疏通道路,严格控制建筑间距,禁止乱搭乱建。新区居住用地应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和湖北省居住区规划设计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住宅以多层为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第四章专项系统规划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第二十六条镇区道路系统规划1、路网特点规划采用方格网式与自由式相结合的路网布置方式,间距均匀,分级明确。2、具体规划措施(1)改变原有的枝状道路网,避免尽端式道路,进一步明确道路的等级。(2)新开辟的主、次干道和支路,将镇区各主要功能区串联起来。3、道路网分级(1)一级道路红线宽4230米,是镇区主要道路,以交通性为主。(2)二级道路红线宽20米,是镇区次要道路。(3)三级道路红线宽12米,是镇区支路。第二十七条静态交通规划规划在工业、仓储和商业用地内新建多处停车场。第二十八条交通设施规划1、按照服务半径1千米左右布置一个加油站的原则,保留现有加油站,新建加油站两个。2、在北部工业区内规划货运站一个,用地面积18公顷,扩建现有客运站。第二十九条对外交通规划对现有公路进行逐步改造,有效组织镇区与全镇的交通运输。(中心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附后12页)第二节绿化景观规划第三十条规划目标以提高人均绿地面积与城镇绿化覆盖率为首要目标,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0M2/人,镇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第三十一条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蕲州镇区的自然条件,以滨江、滨水绿地、林荫道、景观路、防护林带、道路绿化等线型绿地为骨架,城镇公共绿地为核心,近郊历史文化保护区及生态绿地为背景,构成完整的绿色景观体系。第三十二条规划期内按园林绿地规划一览表完成镇区主要绿化建设园林绿地规划一览表名称位置主要功能麒麟山公园时珍大道南侧休闲、观赏沿市湖公园沿市湖两侧休闲、观赏莲花湖公园濒湖路北侧休闲、观赏工业区防护绿带工业区一侧防嗓音、防护第三十三条居住建筑用地、工业小区内还应增设小型绿地,补充和完善绿地系统,使镇区绿化整体性更为突出。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第三十四条镇区远期用水量为5万吨/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600升/日。第三十五条规划取水水源为长江,新水厂取水点位于20路以南150M,取水点半径不小于100M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捕捞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并应有明显的保护范围标志。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危险物品的仓库或堆栈,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害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和剧毒的农药,并不得放牧等。第三十六条采用生活、生产与消防共用的统一供水系统,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的形式(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第三十七条规划远期水厂搬迁到凤凰山下南侧,原水厂用地改造成公园绿地,规划新水厂用地规模控制在57公顷。近期建设干管主要沿蕲州大道、濒湖路、环城路等干道布置,管径为DN300,支管管径DN200DN150。并要求保证供水水压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米的要求。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第三十八条规划排水体制近期建设老城区以合流制为主,新区以分流制为主。远期发展将老城区合流制逐步改造成分流制,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统一排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第三十九条污水排放系统结合本镇地形,风向情况,规划污水处理厂位于镇区北端,用地规模控制在710公顷,近期设计规模为15万吨/日,远期设计规模25万吨/日。污水排放口位于蕲州大桥以东130米处。镇区内污水主干管沿蕲州大道敷设,干管沿时珍大道、濒湖路敷设,具体管线敷设见排水工程规划图。第四十条雨水排放遵循“分散、就近排放”原则排入镇内水体。汛期通过雨水泵站将内湖水抽排至长江。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第四十一条到2020年,预测用电总负荷42万千瓦。第四十二条110千伏高压走廊宽度按1525M控制。35千伏高压走廊宽度按1220M控制。第四十三条保留镇区内1座110千伏变电站和2座35千伏开关站。主电缆沿干道西北侧铺设,新区电缆管线建设逐步实现管道化、地下化。第六节电信工程规划第四十四条近期镇区市话普及率达到30部/百人,远期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交换机总装机容量达到2540万门。第四十五条电信干管沿城市主干道敷设,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土坡塌方的地区。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第四十六条到2020年,镇区广播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第四十七条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改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为城区居民提供多品种、业务广、内容丰富的生活娱乐节目。第八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四十八条正确处理现代城市的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第四十九条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制定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体量、风格和色调的规划要求,并对传统民居和反映古都民风民俗的街区实行整体保护。第九节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第五十条长江达到国家类水体,雨湖达到类水体,镇区内各明渠水质达到类水体。镇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镇区各功能区区域环境噪声应按功能区分类相应达标。第十节环卫设施规划第五十一条镇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2公斤/人日计,日产垃圾量近期约76吨,远期为91吨。第五十二条小型垃圾转运站按相应规范和规定设置,转运站占地不小于100平方米,操作实行密闭化,清运完毕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不得影响居民生活。第五十三条镇区规划公厕主要布置于城市道路两侧或居住小区内,镇区公园、市场、车站、码头等人流集中地段布置有公厕。第十一节消防工程规划第五十四条镇区规划在2号路和10号路交叉口东南角新建消防站1座。第五十五条镇区道路按120米的间距设置消火栓,服务半径为60米。第五十六条镇区建设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顺。镇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不符合消防有关条例的,不予报建。火灾隐患较大的单位需加强防火管理,并配备相应消防自救设施。第十二节防洪工程规划第五十七条镇区长江干堤内外禁脚不小于50米,禁脚以内不得有任何永久性建筑,不得在禁脚内取土、打井等工程活动。第五十八条镇区雨水就近排入港渠或污水泵站,再经泵站抽排长江。第十三节人防工程规划第五十九条建立城镇灾害预测和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城镇要害部位的保护,健全城镇人防组织机构。第六十条人防工程应按平战结合,灭灾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防灾系统,增强城镇综合发展能力与防护能力,达到最佳的建设与防护效益。第六十一条按人防要求安排好掩蔽工程,疏散手段和基地的建设。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六十二条近期建设规划目标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与构想,逐步调整、改善、提高镇区各项功能及基础设施水平。重点项目定点定段,为建设开个好头,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城镇建设形成合理布局。第六十三条近期建设用地选择综合考虑今后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新旧区关系等因素,规划近期建设以建成区为依托,以蕲州大道为骨架,逐步改造并完善现有的各项功能设施,并适当向东纵深发展,使新区初现雏形。第六十四条近期建用发展规模规划近期人口规模63万,建设用地5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0M2。第六十五条近期住宅建设根据预测近期镇区人口将增至63万人左右,考虑部分人口住房更新的要求,规划近期在镇区南部以及东部开发并改造几处居住小区。第六十六条近期工业建设近期工业建设用地向北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第六十七条近期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和改造现有的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服务第六十八条近期道路交通建设将蕲州大道美化、绿化、亮化,增加一段并贯通与蕲州大道平行的道路(2号路),并且通过一些支路与之联系起来。另外建成几处停车场和一处广场。第六十九条近期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道路建设,加强对镇区排水、通讯和电力等设施的改造扩建。第七十条近期绿地建设完成蕲州大道西侧两块街头绿地,在工业区建成防护绿地,结合莲花湖现有水面建成莲花湖公园。并且结合现有的水面搞好绿化,同时注意完善道路绿化和居住小区内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第六章总体规划实施第七十一条本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规划说明书共同组成规划的全部文件。规划图则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七十二条城镇总体规划批准之后,应着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强规划延续性,深化规划管理内容,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第七十三条加强规划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第七十四条加强城镇规划宣传,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促使其自觉执行总体规划有关法规,积极支持并参与村镇建设与管理。中心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路幅横断面构成(M)序号道路名称起止点X路Y路级别机动车道宽分车带宽非机动车道宽人行道宽道路红线宽长度(M)面积(HA)备注1蕲州大道1220公路15255260242613225622号路20蕲州大道主干道1664230559416833号路9蕲州大道主干道1242203198644医圣大道1012主干道1610724010164055号路912次干道12422014042866号路蕲州大道蕲州大道支路72521218802277号路62支路7252121052128付桥路62支路72521210001299号路蕲州大道5主干道16642302032601010号路25次干道12422012322411濒湖路蕲州大道5主干道16642302134641212号路35支路7252129081813时珍大道蕲州大道20次干道95522052681061414号路蕲州大道2支路725212918111515号路蕲州大道2支路7252129361121616号路蕲州大道2支路7252129411141716号路蕲州大道支路7252122620241818号路蕲州大道支路7252122640241919号路蕲州大道支路7252122640242020号路蕲州大道支路725212383446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前言步入新世纪的蕲州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推进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对城镇发展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向心力和辐射能力已摆上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蕲州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湖北省武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受蕲州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蕲州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本次规划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蕲州镇城镇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和规模、镇区发展方向、镇区用地空间布局形态、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布局、镇区绿地景观规划等。规划分为两个方面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区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历次总体规划回顾蕲州镇先后于1983年、1994年和1998年编制过三次总体规划,其中1998年总体规划是对1994年总体规划的修编。三次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指导了蕲州镇的城镇建设。1998年规划要点1、城镇性质蕲州镇为历史古镇,全县经济物资集散中心,以发展化工开发中药系列产品、轻纺、建材及旅游业的城镇。2、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至2010年8万人,远期到2020年12万人(2)用地规模远期为828公顷,人均1037平方米。二、规划实施情况此次规划自1998年编制、审批至今历时7年,对镇区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1、工业用地与规划位置有些出入,道路网基本按规划建设。2、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部分规划项目未能实施。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发展大旗,抢抓历史机遇,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坚持求是创新,按照“壮大规模、城乡统筹、外向对接、塑造特色、分步实施、有序发展”的思路,围绕“资源立镇、工业兴镇、依法治镇”的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二)规划原则1、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建设以旅游开发为主体的港口城镇;2、尊重现状,合理布局,创新规划思路,利用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纺织、建材、化工工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3、注意节约土地、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用地,提出整体发展与重点建设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调的规划思路;4、坚持规划的可行性原则,切合实际探索发展思路。(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4、城镇体系编制审批办法5、湖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6、蕲春县总体规划7、蕲州镇总体规划(修编)(19982020年)8、蕲州镇及各村历史统计资料9、蕲州镇政府及其它各机关部门的相关文件四、规划期限近期规划(2005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20年)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基础。为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将城市经济发展目标量化为城市空间布局可以使用的指标,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工业发展规模等,作为研究和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一、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1、镇域土地总面积544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45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6。人口密度为1781人/平方公里。2、2003年全镇总人口9605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6,其中非农业人口33755人,农业人口62298人(均为实际人口数,略高于统计报表人口下同)。3、199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161亿元,是1993年的718倍;财政收入107197万元,是1993年的12倍;农村人平纯收入2180元,是1993年的378倍。4、农业产业化形成格局。已形成水产、蔬菜、畜牧、果药四大支柱。1998年,柑桔基地10个,面积219公顷;水产基地14个,面积304公顷;蔬菜基地12个,年产量1万吨;中药材基地136公顷;畜牧生产有枫树岭山威庄园和土台永佳畜牧公司两家企业,形成菜牛、牲猪产、供、销、种、养、加为一体的新格局。199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6007万元。5、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1998年,全镇有各个层次的企业1052家,其中镇办企业118家,联办企业79家,户办企业812家,固定资产原值达36亿元。形成医药化工、轻工纺织、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五大支柱产业。全镇商业网点1020个,从业人员5000人,社会商品零售额32亿元,外贸出口交易额330万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发展成为全镇经济的主体。二、发展的机遇与条件1、机遇。武汉市提出建立武汉市都市圈的设想,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及其邻近的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九个城市,蕲州镇涵盖其中。从城市圈发展的需要来看,目前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区内城市间的交通环网尚未形成,区域性绿地严重不足,污水处理各自为政。所以大力发展区域性基础设施成为以后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点,无疑对蕲州镇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2、优势。(1)、优越的交通与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以蕲州大道为城镇一级交通性主干道,离黄黄高速出入口23公里,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全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区位条件北距武汉100多公里、黄石30多公里、离县城22公里,便于接受各级城市的辐射影响。(2)、丰富的资源优势旅游资源蕲州镇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并可与交通条件结合发展旅游服务产业。矿产资源非金属矿藏丰富,石灰石含钙量557,是生产水泥等的重要原材料。(3)、良好的产业基础工业基础雄厚蕲州镇曾作为蕲春县县城,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撤消后又建成了较具规模的工业企业。三、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全镇总的奋斗目标是经过“十五”后期至2010年的努力,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与区域经济接轨,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社会文明安定,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具体目标是1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89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55万元。2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从2004年的45974692027转变为46868162716。32010年力争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41亿元,年均递增55,其中工业总产值2378亿元,年均递增451;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年均递增727。4全镇总人口控制104万人以下,年递增率在168以下。2、蕲州镇202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蕲州镇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发展条件来看,其速度和水平都应当略高于蕲春县域的平均水平。所以规划建议奋斗目标为1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73亿元,年均增长6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63万元。22020年力争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198亿元,年均递增528,其中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年均递增517;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年均递增685。3全镇常住人口控制在118万人。四、加快经济发展对策措施紧紧围绕“致富思源、副而思进”这个主题,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增强信心,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为增创发展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一)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农业蔬菜、药材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帮助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企业和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加快以商贸和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四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文明、整洁、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1、第一产业发展城郊型农业,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1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和优化市场需求的种养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发展农工贸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等经营形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2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在上规模、上等级、上水平、上效益的过程中,向镇区规划的工业区集中形成规模效益。3搞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保护。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第二产业1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较高标准的北部工业区。2加快发展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巩固和提高现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纺织、建材等,并在继续发展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工业产品,如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3、第三产业商贸、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和各种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的重要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1旅游业充分发挥历史人文优势,加强对文物、民居祠堂、传统特色街区的保护,通过水网与路网的有机组织,构成系统的、以传统风貌为主题的旅游体系。重点开发以李时珍陵园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先期开发古城墙、金陵书院、昭化寺、靖烈宫等风貌游览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旅游客源,重视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发展多元化的旅游经济。发展壮大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向高层次发展。2人口、人民生活及文化事业坚定不移的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档次。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镇域概况(一)地理位置蕲州镇处于东经11512,北纬3014。位于蕲春县南端,东与赤东镇相连,西临浩瀚长江,南同武穴市接壤,北距县城漕河22公里,离黄黄高速公路出入口仅23公里,凭借“黄金水道”长江,东达上海,西通重庆。(二)自然条件该镇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3975毫米,平均温度168C,最高气温397C,最低气温15C,无霜期231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境域为半月形,地势东高西低,主要山峰为缺齿山、大栗山、银山等。无河流,湖泊多,除北部同其他乡镇交接的赤东湖外,尚有雨湖、沿市湖、马口湖。加之土层深厚、质地肥沃,十分适合城郊型农业的发展。南门芹菜,雨湖鲫鱼,莲花池藕,城郊红菜苔、红萝卜、红辣椒等“三红”,均远近闻名。(三)历史沿革蕲州城始建于1262年(南宋景定三年),有70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3年,南宋建州治于此,元、明至清末,为路、府、州治所在地;因战略地位显要,明清两朝先后设蕲州卫、下江防道、蕲州营于此;并因地域富庶,明荆王府迁驻城内;清末至民国,一直为蕲春县治;1932年至1937年,是湖北省第三、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县辖镇,或为乡级镇。蕲州镇旧城周围为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城有六门,历经变迁,现尚存北门一段。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特产工艺蕲州最先开发,农业良种蕲州最先引进,工业矿冶最先创办。白渲布、竹、鹿毛笔和蕲蛇等被定作贡品,蕲竹、蕲艾、蕲蛇、蕲龟并称蕲州四宝。1897年停靠英、美、日等国十三家“洋船”,1890年始设邮政分局,上隶湖北省汉口邮政分局。蕲州商业经济历来发达,据史书记载,1046年(北宋嘉六年)蕲口务(税务)茶叶专卖量占全国的87,南宋中期,“四十里长街”、“居民繁错”。蕲口已成为商业繁荣的大镇,商船泊于岸下者“甚众”,年贸易额在千万贯以上,税收达四十五万贯,占全国商业税的5。是全国六大贸易中心之一。下辖兴国代理铺商。该镇地理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水陆交通方便,非金属矿藏丰富,石灰石含钙量557,是生产水泥等重要原材料,工商业较为发达,是闻名中外的伟大医学家李时珍诞生地,是蕲春县的经济和物资集散中心。(四)社会经济情况全镇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2003年年鉴)。全镇版图面积5445KM2,耕地面积33454亩。境内土地肥沃,湖泊众多。全镇农业化形成格局。以形成水产、蔬菜、畜牧、果药四大支柱,其中柑桔基地10个,面积219公顷;水产基地14个,面积304公顷;蔬菜基地12个,年产量1万吨;中药材基地136公顷。蕲州镇是蕲春南部商贸中心,现有粮油、肉食、蔬菜、五金交电、建材、鱼类、餐饮、服务等交易市场。全镇经济构成以工业为主。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为全县渔业、蔬菜和麻类主要产地之一。全镇拥有2座35万千伏安变电站和1座11万千伏安变电站,全年供电量7640万度;建有24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建成2座3000吨级货运码头;一个2级汽车客运站;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初中2所(含李时珍中学),在校学生2886人,小学19所(实验小学1所,中心小学4所,完小7所,初小7所),在校学生7432人,幼儿园16所,入园儿童1052人。校园总面积207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49万平方米。二、现状问题及发展条件分析(一)现状问题1、村镇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及地形的制约,村镇布局呈现不平衡态势。长江沿岸的乡镇经济要明显好于东部乡镇。2、村镇规模结构不合理村镇规模偏小,辐射力弱,难以发挥地区经济增长核心的作用,其他各行政村没有明显的分工,土地使用效益低下。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比较缺乏,居民生活单调;各行政村给排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导致环境的脏、乱、差,生产和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二)城镇发展条件分析1、优越的交通与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以蕲州大道为城镇一级交通性主干道,离黄黄高速出入口距离23公里,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全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区位条件北距武汉100多公里、黄石30多公里、离县城22公里,便于接受各级城市的辐射影响。2、丰富的资源优势矿产资源非金属矿藏丰富,石灰石含钙量557,是生产水泥等的重要原材料。旅游资源蕲州镇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并可与交通条件结合发展旅游服务产业。3、良好的产业基础工业基础雄厚蕲州镇曾作为蕲春县县城,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撤消后又建成了较具规模的工业企业,其中采矿业、纺织业、化工工业至今仍具相当规模。农、渔和牧业产业突出蕲州镇内湖泊众多,水产养殖发达,农产品丰富,其中柑桔、药材和麻比较突出。4、政策的大力扶持蕲州曾被评为“中国乡镇之星”、“全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称号,被湖北省定位重点中心镇之一,在湖北省着重抓好中心镇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其今后的发展必然得到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加大,可谓正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三、城镇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发展目标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及地方特色,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的城乡协调,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保护自然环境,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之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经济繁荣、富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镇。(二)发展战略蕲州镇社会发展战略是整个镇域社会发展的指南,也是对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和战略部署的主要依据。蕲州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应建立在对镇域历史及现状基本条件进行分析,从全县乃至全省的不同层次进行环境研究以及对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1、充分发挥中心镇的地位及作用,与上一级(蕲春县)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完善村镇经济分工,带动全镇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改善镇区内部道路交通条件,全面提高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镇区对镇域乃至周围地区的服务能力。3、充分发挥极其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面向广域市场,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竞争能力,在高效集约的基础上扩大全镇工业生产规模。4、在现状较好的农、渔和牧等产业发展基础上,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经营之路,开发建设优质药材基地,使其成为特色产业;完善生猪、水产等养殖业;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其质量和产量。5、按照湖北省建设中心镇的发展要求,有选择的重点培植和发展镇域内有发展潜力的行政村,形成片区中心,使其承担起“二传手”的作用。逐步合理缩并零散的自然村落,从而有效的节约耕地和合理布局镇域基础设施,使乡村的发展从无序走到有序。四、村镇体系规划(一)村镇发展战略集中主要力量建设发展蕲州镇区,以点带面,带动村镇全面发展,加强乡镇企业建设与内引外联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注意生态保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村镇体系考虑到蕲州镇基础设施良好,交通便捷,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将较快提高,镇区规模扩大,辐射力加强,因此将蕲州镇域村镇按四级考虑。其在规划期内的发展重点是镇区,其次是中心村,最后是一般村。结合各行政村综合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分为三级,即一级为中心镇,二级为中心村,三级为一般村。详见村镇等级规划表。镇域村镇等级规划表镇村等级数量镇村名称一级中心镇1蕲州镇区二级中心村9东门、南门、郦公园、一关、街口、红石头、雨湖、竹林湖、新塘三级一般村33横坝、银山、红门楼等(三)农村居民点建设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加以重视。按镇域规划,以各个村委为中心逐步集中全村的住宅建设,形成一批布局整齐、道路规范、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民居住新村。应该提出的是自然村的集中、归并应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缓慢的过度阶段,这个过程应当贯穿于整个规划,其中它必须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城镇化的进程,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系列改革过程配合起来,应长远规划、循序渐进实施,切忌违反客观规律,一哄而上,大拆大建,盲目拆村并点,追求短期效果。第四章镇区概况一、地理位置镇区位于蘄州镇的西南部,紧靠长江“黄金水道”,蕲州大道南北向穿越镇区,黄黄高速紧挨北部镇区。二、现状建设情况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李时珍大道和濒湖路两侧,另外还有些散落的自然垸。工业用地分布比较零散,在老城区里面集中了不少麻纺厂等工业企业,还有少量工业靠近居住地段。公共设施基本上全部沿街布置,包括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医疗卫生等不同类别,其沿街建筑物几乎都以商住形式开发建设。镇区现有变电站3所,邮政所2处,加油站1处,水厂1处,镇区没有完整、成系统的排水管渠,缺乏消防等设施。三、现状问题分析1、镇区布局结构问题蕲州镇现状用地主要沿蕲州大道线状发展,用地紧贴交通性干道,呈“一线两皮”的发展格局。2、交通问题过境交通与内部交通混杂蕲州大道在带来便利交通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干扰,过往车辆对镇区的生活、环境以及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镇区横向道路没有形成系统。3、环境绿化现状及问题镇区缺乏环境卫生设施,垃圾沿街道及河道随意堆放。镇区内绿化环境差,公共活动空间少,目前无一块公共绿地,无一处游憩、娱乐广场;居民区内无可供居民休息、娱乐的小游园等公共绿化空间;镇区一些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对镇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4、公共服务设施及现状问题各项公共设施基本上都是沿街布置,经营环境与工作环境有待改善;缺乏一定数量的农贸市场,农副产品随处摆卖5、市政设施现状及问题市政设施简陋,还没有形成系统,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需要。四、发展优势分析1、镇区离武汉、黄石非常近。又有长江水道和黄黄高速经过该镇,交通与区位条件优越;2、镇区工业基础比较好,商贸运输业也有一定的发展,镇区经济具备相当的发展基础;3、镇区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较好,教育设施较为齐全,医疗卫生设施也比较好;4、镇区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并可与交通条件结合发展旅游服务产业。5、蕲州镇有着悠久的商贸传统,居民经商意识强,商贸发展很有潜力。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一、城镇性质拟定蕲州镇性质为医圣故里、滨江旅游名镇二、城镇规模1、人口规模根据历年人口发展变化以及未来蕲州镇经济发展趋势,综合预测镇区人口规模为近期至2010年镇区人口63万人;远期至2020年镇区人口76万人。村镇总人口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按下式计算QQ0(1K)N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人);N规划期限(年)。Q57(10007)1513631376万人2、用地规模现状镇区建设用地面积48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852平方米/人;规划远期镇区建设用地面积76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人。第六章城镇用地评价、发展方向与规划区范围一、城镇用地评价影响蕲州镇用地评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蕲州镇地势南高北低,本次用地评价范围763平方公里,根据洪水淹没线、地形坡度等,将用地分为三类一类用地坡度在10以下,不受5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为适宜进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坡度在1025之间或受洪水淹没,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才能进行建设的用地。三类用地坡度在25以上或微其它不适于建设的用地。2、现状建设条件公共设施现状分布呈现以蕲州大道、李时珍大道为路轴分布的态势,使得镇区各处服务便利性差别不大。交通便捷性方面,由于镇区现状纵向道路寥寥可数,使得横向道路得不到连通。镇区建筑可改造性方面,首先通过对现状建筑的调查,根据用地质量好坏,将镇区建筑分为较好、一般与较差,在此基础上,根据用地发展的需要以及城镇建设景观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出不同地段建筑的改造手段,使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更强。二、城镇发展方向影响镇区用地发展方向的因素主要有1、自然地形的影响镇区东部丘陵较多,但地形起伏不大,城区内的用地相对平坦;雨湖北部地势开阔,地形较平坦,能满足远期乃至远景城镇用地拓展的需要。2、现状镇区布局镇区现状建筑用地主要分布在雨湖和莲花湖之间,另外在蕲州大道两侧也有一些办公建筑和居民点。3、环境影响蕲州大道沿线交通噪音大,过境车辆多,不适合建设居住用地,镇区东部自然环境好,将为建设生态型旅游城镇创造基础。综上所述,镇区远期用地发展方向为以向东边为主,适当向南发展。三、规划区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的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这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同一规划管理的地域范围。据此,本城镇规划区范围从实际出发,将镇区以及离镇区较近、对镇区远期发展产生影响的村庄纳入规划区范围,并满足镇区远景发展主要方向上拥有足够余地。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整个镇域范围都为规划区范围。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北至新河口,南靠银山,西临长江,东到两路口。第七章镇区总体布局一、规划布局原则1、明确各部分用地职能分工,形成各功能区相辅相成、道路系统有机联系的整体结构。2、明确和加强新区的地位,重点进行产业和用地布局的规划,促进功能和投资环境优化,增加对外劳动力辐射;努力改善现状建成区的生态环境,新区开发与旧区建设协调发展。3、突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和保护好山体、水系,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两要素有机结合,优化镇区人居环境。4、充分发挥交通优势的同时尽量减少外部交通的相互干扰,保证交通的高效率。二、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两轴,两心,四区”的结构1、两轴南北发展轴是本次规划城镇建设发展的主要轴线。镇区沿此轴线南北向发展,逐步完善镇区的行政文化、居住等各项功能区,使城镇的功能日益丰富完善。东西发展轴镇区用地空间沿此轴线深化,并将内外部交通联系组织起来。2、两中心南部居住中心位于镇区南部,依托老城区发展,面向旅游开发区,以商业和多层住宅建筑为主,营造良好的沿湖景观和居住环境。新区中心位于镇区的东部,这里商业店面、市场集中,门类齐全,既可依托老城区发展商贸流通,又能对内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商业服务。3、“四区”北部工业园区在原麻纺厂的基础上向其南北部建设扩建。行政办公区位于莲花湖西侧,集中了政府等大量的行政单位,紧密联系了工业区和老城区以及新区。商贸服务区位于镇区的两空间发展轴的交汇处,集文化科技、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是整个镇区的中心所在。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商业与运输服务业,以充分挖掘交通经济效益,居住用地向深度发展,避免沿路两层皮的情况出现,以利于设施的配套与环境建设。东南部人文旅游开发区以李时珍陵园为中心结合雨湖与银山等自然风貌,并充分利用药材市场,逐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三、用地布局规划(一)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分片布置,其中北部工业区在原来麻纺厂的基础上向北部建设扩展,主要发展纺织、建材等一类、二类工业,这里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位,对其他用地的影响小;对于镇区内部的小型工业,以一类工业为主,以后考虑逐步搬迁。考虑到离镇区3公里左右正在新建大型的银山工业园区,所以在镇区有目的的控制了工业用地的规模。(二)仓储用地将原来的国家粮库适当扩建。并在北部工业园区里配备仓储用地。方便工业原料、产品的储存。还有在镇区南部蕲州大道一侧设置仓储用地。(三)公共设施用地1、规划指导思想布置分级配置按照服务半径分为全镇区、居住小区两个层次;标准适当设置规模标准与其服务级别相适应;布局合理根据不同设施的事宜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合理分布。2、规划布局镇区公共设施体系,由蕲州大道公建带旧区商贸服务区新区商业居住中心构成,形成老新结合、内外有别的服务体系。3、分类规划商业金融主要分三处布置,一处布置在旧城商贸服务区内的步行街(东长街)两侧,着重对现状商业建筑进行整改,提升服务水平与环境条件,一处沿蕲州大道两侧布置,将建设现代化的新型态商业与金融设施;另一处在东部新区内相对集中布置商业金融设施,功能上侧重于商业服务。文体科技近期保留原老城区的文化设施,对于地段位置好的设施如影剧院根据需求适当改造扩建,远期在靠近水体等地理环境较好的地段增设文化馆、敬老院等文化设施。对于原体育场(药材市场)适当修葺基本能满足需求,并适当预留一定的发展备用地。医疗卫生保留并扩建现有的医院,在新区增设一所医院,为新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另外在居住区内部酌情增加卫生所。教育科研对于原老城区内部用地条件不好的小学,适当的规整齐用地形式并考虑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