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毕业论文_第1页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毕业论文_第2页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毕业论文_第3页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毕业论文_第4页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内容提要摘要本文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入手,将核心竞争力引入学校教育,提出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剖析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在全面分析学校文化的内涵、特点、功能、作用等基础上,指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凸现学校文化品牌的策略、原则、和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竞争力;学校文化力;文化建设;目录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一、将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学校管理。1、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认识。2、核心竞争力引入学校管理。3、核心竞争力引入对教育的意义。二、学校文化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1、学校文化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2、分析学校文化力构成要素及功能。三、加强学校文化力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一)学校文化研究与建设正成为教育热点。(二)重新审视“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1、“校园”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校园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3、应由“校园文化”走向“学校文化”。(三)学校文化的科学内涵揭示1、关于文化的理解。2、什么是学校文化。3、学校精神文化与表征文化的关系。(四)把握学校文化的特点(1)学校文化具有教育性。(2)学校文化具有选择性(3)学校文化具有创造性。(4)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4)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5)学校的文化过程是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五)认识学校文化的功能1、学校文化作为组织文化所具有的正向基本功能。(1)学校组织文化的六大基本功能。(2)、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文化所具备的四大特殊功能2、学校文化的两个负向功能(六)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1、学校文化具有统率的作用2、学校文化有着规范的作用3、学校文化具有激励的作用4、学校文化具有熔炉作用5、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四、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律与策略(一)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规律。1、要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和社会功能。2、学校文化建设要体现的四个价值取向3、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五个原则。(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方略1、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有大视野。2、学校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校长的能动作用。3、积极实施学校CIS战略,打造学校文化品牌。4、强化人本意识,实行精细化管理。5、兼顾注重精神文化与表征文化两个问题。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处处充满着激烈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在澎湃的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理,一所学校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也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作者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入手,提出加强学校文化力建设,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将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学校管理。1、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认识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一词最先于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表述为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独特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能否控制未来、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之一的教育,同样也面临着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各种竞争。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学校怎样在竞争中立足,怎样获得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的确应该引起校长们的关注和思考。近年来,一部分有识之士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校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学校所独有的、支撑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2、将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学校管理。为了增强各级各类学校间的竞争力,有关教育教育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到了学校。所以,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关理论引入学校管理与实践的产物。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我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蕴涵于学校组织之中的,难于被其他学校模仿之独特的,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或竞争优势。可以看出,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学校所具有的各种竞争力要素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是能够使学校在长期的竞争中稳操主动权的基本能力。学校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学校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及体现这些核心竞争力的成果学生素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所有人员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和将知识成功传递给学生的能力三方面。从核心竞争力层次上分,外显第一层为师生核心竞争力,内隐的核心层是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处于中层层的为组织对个体资源和能力的有机整合的核心竞争力。从要素分析看,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主要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文化氛围、社会需求变化等外部因素。有学校组织的基础实力、组织决策者的思想观念及对新思想接受的程度等学校内部因素。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之间、师生构成等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系统间的共同因素。3、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对教育的意义。学校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引入教育对教育内部的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具体体现在将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教育领域,有利于更加彻底地贯彻教育的“三个面向”思想,更加清晰地明确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完善素质教育理论,更多更好的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有利于帮助学校搞好战略发展定位,推进学校改革步伐,促进学校文化的培育和特色品牌的建设;有利于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使命感、危机感,促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激发和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培养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教艺一流的教师团队建设目标。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思维、竞争人格、竞争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二、学校文化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1、学校文化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学校核心竞争力是由若干要素构成,但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学校文化力在学校核心竞争力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关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有的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由学校的财力、物力、学者、学科、学生和“三风”构成;有的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由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人格、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师资结构及素质要求、全新的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构成;也有的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是以教育生产力为基础、以学校文化力为核心、以教育经营力为重点的“三力”所构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是学校文化及其所构成的力量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这也正是学校文化力的核心内容和重心所在。二是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了人的个体社会化。正如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所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东西,它主要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综合力量。这种能够为学校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就是学校文化竞争力。2、学校文化力的构成要素及功能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索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我们有必要对学校文化力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一般说来,学校文化力就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力量,是学校文化诸要素综合对学校及学校中人的发展的作用力,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人本力量,它集中体现在学校的自我提升力。学校文化力也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而且各构成要素与学校文化力所产生的功能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在综合发生着作用。为了加深文化力理解,我们对学校文化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进行认真分析。(一)目标力导向功能。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和共同愿景。学校文化建设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培养和发展目标,并服务于这些目标的实现。所谓学校文化的目标力导向功能,指的就是通过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凝聚作用,对学校组织整体和个体的价值与行为取向产生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价值行为目标要求。在现实的学校文化中,从物质环境到制度理念,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从人们的举止仪表到教室的装饰布置,都给生活于此环境中的校园人一个具体可感的参考系,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从而使校园的师生从周围环境中接受那些大家所公认的或学校倡导的积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控制力规范功能。控制力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对员工的言行予以约束和规范。控制力非常重要,无论对于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人,没有控制力就像汽车没有刹车装置一样。控制力规范功能,指的就是学校文化对每个校园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当然,这种约束和规范是通过营造一定的思想氛围、道德氛围和行为氛围,影响校园中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心理而间接地、渐进持续地实现的。通常情况下,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对个体行为产生强大的从众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在每一个校园人的心里引起共鸣,进而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使行为与学校的整体要求相一致。(三)亲和力凝聚功能。优秀的学校文化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出巨大的亲和力。这是学校文化力的一种重要力量和功能,当学校文化中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被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信念、感情、行为与学校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稳定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感染力陶冶功能。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熏陶力,优秀的学校文化可以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净化校园人的心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校文化之所以具有陶冶功能,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精神环境,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起指导性的作用,给生活在其中的每位校园人以深刻的影响。其次,在于它创设了一种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和谐的物质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起着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使学生的审美观在有意无意间受到启发和感染,激发其产生一种自觉的内驱动力,主动地去完善自我,由外到内塑造自己完美高尚的人格。(五)创造力创新功能。创造力是学校文化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创新功能是指学校文化本身所蕴含的创新因素及其对生活在其中的成员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创新方法的萌动、激情和开发。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包括了多样的知识内容,充满着生动新鲜的创造活力,迸发着探索进取的开拓精神,激发着生活于其中的成员的创造灵感。另外,学校文化对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的胚胎,需要一定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六)扩张力辐射功能。作为学校文化力,具有一定的扩张性,扩张力辐射功能就是指学校文化一经形成并成为较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校园内发挥作用,而且会与家庭、社区产生互动,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学校是传播精神文化的场所,一般说来,学校文化的层次和品位会相对高于一般的社会大众文化,并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形成以学校为一个强势极点的文化场,“学校文化场”对社会的辐射具有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功能优势。三、加强学校文化力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当今社会的每一个学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把学校做大、做强、做名的目标,就必须增强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来源于学校的学校文化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一)学校文化研究与建设正成为教育热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研究、文化创新已成为基础教育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热潮。当前,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校实践层面已有许多有价值的变革行动。教育部于2006年就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特别是在2008年的全国“校长论坛”的高峰会议上,与会代表最感兴趣的不是学校的经费问题,不是师资问题,也不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而是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可见,学校文化建设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二)重新审视“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1)今天,我们研究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重新审视“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我认为,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全面的、广义的学校文化建设,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作者指的学校文化与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1)1、“校园”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园是一个表征空间、场所概念。校园是由一定的空间及其物体组成的,包括学校占地、校舍建筑、教育设备、自然物质、功能场所等所组成的物质空间,是一个物理场。尽管空间总是与人的活动相关的,总是与文化具有多样的相关性,但学校物理空间本身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学校文化的内核。“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一个场所,更重要的是一种组织,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平台。学校既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也是一种日常生活组织;学校既是一个文化组织,更是一种学习组织。2、“校园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基础和关注点,即是以文化建设的“校园取向”,这种取向常常存在关注学校环境建设的局限性,仅仅把学校文化建设当成环境布置、环境美化工作来做,比如,增设名人墙、名人碑、英雄谱、传统美德宣传长廊等等。由于“校园”取向的研究与实践,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表层化、功利化,忽视学校主体人的发展,导致以人为本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被漠视。“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相比,重要的是隐含了人本意识,“学校”取向与“校园”取向相比,突出了对师生的发展意义。对于学校的理解,我认为,学校是一种充满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性的学习型组织。因此,在教育中,谈文化建设,不应是仅指一种空间的显性的表层的文化,而应是包括人在其中的,是关注人的发展的组织文化。3、应由“校园文化”走向“学校文化”。因为“校园”一词极易导致学校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上,而忽略了学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问题。在当前教育文化变革的研究与实践中,需要超越“校园”取向,关注学校人的教育与发展的核心文化。校园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校园物资环境的文化建设,或仅仅涉及学校德育工作,忘却了对学校文化的整体构建。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应走向“学校文化”研究与重建,它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开放视野,使“学校文化”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三)揭示学校文化的科学内涵一位教育专家认为,办教育就是办文化,只有把学校文化建设优势做强,弱势提升,才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学校文化,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1、关于文化的理解。“文化”一词,英文CULTURE,在我国汉语中最早出现在易经。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据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正如德国哲学家伽德默尔所说“也许我们知道文化和自己息息相关,然而倾自己之所知也不见得足以讲出文化是什么。”作者查阅中华在线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人类的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当前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主要有三层含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文化”等。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文化,是把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经济的独特反映,它本身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体。但作者比较赞成张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他们说“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2我比较赞成这个定义的理由在于因为它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分析了文化的内容和它的本质特征,既强调人类活动的成果,又强调人类活动的方式。人类活动的方式本身就是文化。也就是说,文化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人类的活动方式既包括实践活动,又包括精神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在活动的统一;活动成果也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着物质成果,又包含着精神成果。这样就把文化说得很科学、很全面了。人类是由各种民族、种族、集群组成的。因此文化是各种民族、种族、集群创造的。也可以说,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所以,具体文化形态总是具有民族性的,又可以称为民族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不断积累,同时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文化包含着多个层面,对文化产生了多种分类,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主要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三分法指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四分法则是在三个层面之后再加上行为习俗层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2、什么是学校文化。我们研究学校文化,首先要分析,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致的地方是学校文化总是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之下。社会文化的任何变化都将迅速地传递到学校文化中来,学校文化总是反映着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不同的地方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群体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因此学校文化总是有选择地接受、传播、批判社会文化。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有害于学生发展的社会非主流文化。关于学校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我认为,学校文化就是经过学校长期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从构成要素上可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我们还可以用四个由大到小的同心圆来表达,精神文化处于正中央(核心)。3、学校精神文化与表征文化的关系。学校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都可以视为精神文化的外化,是精神文化的自然表达,因此,我们可以把三者合并为表征文化,这样学校文化就可以简化为精神文化与表征文化两部分。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没有理念的表征是炫耀。作为学校校长应时常追问自己学校办学理念是什么如何体现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理想是什么我如何去实践教育理想然而,我们有的校长却很热衷于建大楼、修道路、立标志、买设备,对学校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进行自我炫耀,当回答“你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却答不上来。实践证明,没有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学校就不能凝聚人心,就不能明确方向,就不能提升境界,更谈不上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没有先进的精神文化的支撑,学校文化最终只是物质、行为与制度的简单堆砌,难以促进师生的精神成长。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学校文化是内隐于学校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学校内部制度以及教育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之中,其核心是学校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存在的内在的“人文系统”。学校文化时刻影响着学校中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对学校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学校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了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育者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的是学校文化是学校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所以,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学校中人的生活之中,因此,学校文化具有导向性、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2没有表征的理念是标榜。根据作者调查,现在国内的各类学校并不缺少先进的理念,缺少的是持之以恒的信仰、承诺、追求和实践。为何执行执行什么谁来执行如何执行如何保证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校执行文化要回答的。而在执行文化层面,又会引发出一对新的文化概念,这就是传承文化(或常规文化)与创新文化。多数学校是常规文化强,创新文化弱。可是,如果执行的仅是常规文化,学校经过三、五年仍还是老样子;如果能把创新文化融入到常规文化中加以执行,那么,三五年后这所学校从硬件到软件都必定会有显著变化。(四)把握学校文化的特点作为意识形态的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有其自身的固有特点。(1)学校文化具有教育性。任何文化都有教化的作用和教育的意义。学校文化是学校教师包括校长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有意识营造的,是经过学校师生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淀起来的。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教育性和针对性。(2)学校文化具有选择性学校是传递文化的专门场所,但它不是无选择地传递人类所有文化遗产,而是有选择的,并且经过一定的改造,然后才传递给学生。由于文化总是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学校传递的文化应该是文化中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因此对已有的文化就要有所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例如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落后的糟粕,如重男轻女、不讲科学、不讲卫生、重人情轻制度、忽视个性发展等,在学校文化传承中就要批判和剔除;又如当前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有些文化如讲科学、讲民主、讲开放、讲效率的思想,我们应该大胆吸收,但是诸如个人中心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放任主义、物欲主义等就应加以批判和摒弃。不能让其在青少年中漫延。在学校中,要传承教育文化内容也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科课程教学为载体,更要根据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选择和编制。(3)学校文化具有创造性。学校文化传统是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长期创造积累形成的,但学校文化不是静态不变的,不是消极地接受前人创造的传统,而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地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势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学校是传播知识和生存知识的地方,是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新的价值观的场所。创新是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4)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作为一种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因此每个学校的文化都不可能相同,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个体性。这种个体性就体现在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上。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文化就各有自己的特色,清华讲究科学、严谨,北大则继承蔡元培校长的传统,讲究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北京师大又是另一种文化,讲究“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突出了师范教育的特色。中小学虽然不像大学那样是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各校的办学历史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办学的理念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各校文化也会有自己的独有的特色。(5)学校的文化过程是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对立与统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知与不知或者知与知之不确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领悟,逐渐达到共识与融合。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文化发挥了教育年轻一代的作用。(五)认识学校文化的功能学校文化的提出最初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的企业文化,因此,从一开始就深深烙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但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能完全与企业等同视之,学校文化除具有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一些功能。1、学校文化作为组织文化所具有的正向基本功能。学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和社会组织存在的,因而学校文化首先是一种组织文化,1、学校组织文化的六大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同样,学校文化凝聚着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群体精神,体现着学校所追求的目标,是学校无形的向导。(2)激励功能在学校组织中,教师是一种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辉职业,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可以说学校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集体中,教师共发展,学生同进步,每一个个体都会在集体中得到温暖和激励。积极的精神文化弥漫在校园的每一角落,在无形中激励着学生的发展,在积极的学校文化中,教师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教师不仅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更是各项决策的参与者,这种对教师的尊重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激励着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和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3)凝聚功能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得到学校全体成员或绝大部分成员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主体共同构建的、具有高度价值认同度的文化。学校文化相当于学校的精神领袖,个体对学校文化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凝聚力就越强。由于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目标,将团队中的个体凝聚在一起。通过共同的目标把全校师生牢牢地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极具凝聚力的组织和团队。在共同的目标的感召下,每个个体都奋发图强,积极发展,为打造学校共同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4)约束功能优秀的学校文化对学校中的每个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学校文化的约束主要有硬性约束和软性约束两种。硬性约束主要是指学校各种相关规章制度对个体的约束,学校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越雷池一步。软性约束主要是指思想、道德氛围和舆论氛围对个体的隐性约束,有时软性约束要比硬性约束的作用更大。因此,学校要注重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形成良好的软性约束氛围,这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有着巨大的约束力。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学校中非正式团体的约束作用,由于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会自觉形成一些兴趣相投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对学生个体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具有积极意义的小团体会促进班级和学校的发展,而消极的则不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甚至会阻碍学校的正常运行。同时,在教师中也会形成一些非正式团体,这些同样团体对学校也会发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学校要及时了解非正式团体的近况和动态,积极引导为学校所用,使非正式团体发挥出软性约束的作用。(5)辐射功能学校文化不仅对学校内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而且对社会具有扩散作用,即把学校积极向上的精神辐射、传递给社会,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等产生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其辐射主要途径有其一,人员辐射,学校文化通过全校师生包括学生家长向社会传播和扩散;其二,精神辐射,学校文化中精神文化向社会扩散;其三,宣传辐射,学校文化通过宣传媒介等向社会各界扩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汇集处,学校所追求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中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6)品牌功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品牌效应,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会给组织带来一定的效益。学校文化也同样如此,学校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代表了学校的个性和特征,一个学校形成了学校文化就相当于产品的开发形成了品牌,比如我国海尔集团的“海尔精神”,给海尔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一个学校文化构建得好,且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就会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进来,这样不仅会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同时由于日益增多的生源也会给学校带来一定品牌效应。这也许就是如今学校文化的建设成为热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文化所具备的特殊功能学校文化除了以上作为组织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外,学校文化作为组织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功能还有一些特殊功能,这些功能体现了学校文化个性的一面,是回归“教育”的原点来思考的。(1)教育功能教育是一项心灵感应心灵、心灵引导心灵的工程,学校文化就是心灵和心灵相互碰撞出的火花的积淀,积淀越深厚,学校文化就越具有教育作用。学校文化通过各种课程的开发和课外活动的举办,促使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增长和提高。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的过程,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能适应社会的各项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学校文化有利于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眼界的开阔,并且能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校文化不仅有智育功能而且也有德育和心理保健的功能。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最显著特点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网络文化的冲击。在学校,由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思想由简单趋于复杂,呈现出主体意识增强、个性特征鲜明、自我中心意识加强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等新的特点。与此同时,社会上许多阴暗消极的思想也渗透到校园,严重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使学校的德育和心理保健、咨询工作受到了新的挑战。而学校文化可以激励全体师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优秀的学校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学生产生自觉的内驱力,主动完善自我,由外向内塑造高尚的品德,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社会性需求,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激励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2)发展功能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于各个方面都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优秀的学校文化遵循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观,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并在优美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下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优秀的学校文化还非常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在促进教师集体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教师个体的进步和发展,使教师与学生都得到共同的发展。(3)社会化功能教育担负着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两重任务,因而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不断社会化的进程,学校文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一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二是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对课外书籍的阅读。例如,国外有的学校每周都举办“职业日”,邀请从事各个行业的人给学生定期讲解不同的职业,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很早就有自己的职业倾向,形成一定积极的职业观。还有学校组织的各种参观工厂、企业等活动使学生及早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4)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学校文化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学校一直以来是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不断地进行文化的创新。学校文化吸收了一代一代的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古代文化的熏陶,比如,作者所在的重庆市第十五中学就是一所具有120年办学历史文化名校,学校的百年古树,历史名人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人们走到校园就被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学校的走廊和墙壁上写着古人圣贤教导的话语,仿佛古代圣贤对我们不断进行着循循善诱,身处学校就如身处抗战时的圣光中学,仿佛又回到了历史的轮回,这种校园环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学校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文化进行新的加工,不断创新,特别是学校承担着文化育人创新的任务,如我校提出了“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的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心存大志、感悟大道、历练大德、开启大慧、成就大业”,促使学校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持续发展,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就是对学校文化的创新。3、学校文化的两个负向功能学校核心价值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学校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止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也就是说,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不仅具有正相关功能,而且具有负相关功能即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阻抑功能无论是积极的学校文化还是消极的学校文化都会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和抑制作用。学校文化是一个动态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学校文化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滞后性,而当这种保守和滞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对学校的发展形成阻力。比如,学校的师生共同构建了积极的学校文化,由于大家对其的认同度很高,进而每个人都认真恪守,特别是学校的领导者以及教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文化主旨还是一成不变,大家在认真地恪守中变得保守和固步自封,在这个时候,该校的学校文化就不会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而是阻力。因而,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具有“变”的意识,“变”不是朝令夕改,而是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学校领导和教师,时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重新审视校长和教师眼中所谓的“前卫”和“叛逆”,去理解和发现学生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时刻吸引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队伍当中,形成全校师生共建校园的大好景象。(2)排他的功能学校文化的排他性是指对其他文化的不相容性。为了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任何文化都有排外的本能和倾向,就如一个国家,要想保持独立,不受别国的欺辱就要有足够对外抗争的能力。学校文化同样也是,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得到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这预示着任何学校文化都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指引着学校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学校不同,其价值取向也会不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不相容和相互排斥的。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除学校文化外,还存在家庭文化、企业文化等等其他文化,学校文化对于这些文化有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排他性。比如企业文化,学校文化有许多地方借鉴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成果,而且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文化的快速发展,但从根本上来讲,学校文化比较排斥企业文化中过于强调效益的做法,毕竟学校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学校是一个公益事业机构,其本质特性在于教育性,而不在利益的争夺,在这一点上,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永远都不可能相容的,虽然现在有许多人呼吁教育事业要产业化,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校毕竟不能等同于企业。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正确看待学校文化的排他性,也要合理利用学校文化的排他性,变负面影响为正面的影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学校的发展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要认真分析学校文化的功能,合理地发挥积极功能,有力地限制消极功能,在稳步推进中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六)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1、学校文化具有统率的作用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就会体现在每个师生的价值取向、期望、态度、行为之中,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例如把“爱一切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学校教师头脑中就不会有差生的概念,就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同学之间就会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如果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理念,全校师生就会处处爱护自然,保护环境3。总之,学校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会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2、学校文化有着规范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制度建设。学校经过师生的长期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它可以规范师生的行为,学校办事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如果学校缺乏制度建设,学校就会杂乱无章,遇事找不到人负责。学校的制度不是随意制定出来的,不是学校领导或者少数人制定出来去约束师生行为的。制度建设作为一种文化,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而制定出来的,是反映了师生的意愿,为师生共同认可的,这种制度才能被全校师生所遵守。3、学校文化具有激励的作用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合、生活朝气蓬勃。会激励师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出色。在这种优秀文化氛围中,全校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4、学校文化具有熔炉作用传统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文化如果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师生会自动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学校文化像一块学校的吸铁石,把师生员工凝聚在一起。学校文化又如一个大熔炉,学校里如果来了一位新成员,立即会熔化在这个文化传统之中。5、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是长期的过程,是连续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建设的成果,同时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不断创新。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要靠现在的在校师生。因此全校师生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教育。四、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律与策略。(一)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规律。1、要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和社会功能。“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主动地、理性的进行学校文化总结、反思与重建的过程,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价值目标和社会功能。”2学校文化建设要体现的四个价值取向即体现对个人的价值(良好个性)、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的价值(国家认同)与对于人类的价值(人类意识与人类良知)。3、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五个原则。包括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共性与追求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二)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1、要树立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视野。(9)搞好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和谐与多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学校变革,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热潮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具体的生活方式,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致力于解决学校教育和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要搞一些抽象的、空洞的和无用的东西。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它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学校文化建设要结合学校生活实际的主张都是合理的、正确的。但是,这种观点也有片面之处,因为文化不仅是“具体的”,也是“一般的”,不同的文化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学校文化也不是存在于学校围墙之内的闭环系统,而是与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功能性联系。因此,学校校长要想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深入地认识学校文化的现状,理解学校文化存在的问题与危机,有效地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在方法论上就必须超越就事论事的阶段,站在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高度,用一种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想工作、做决策。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具体做到(1)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尽管文化的表象形形色色,但它们都是围绕着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才是文化的基础或核心。学校文化也是这样,是围绕着学校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学校价值观是联系形形色色的学校文化子系统的纽带,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等的精髓与灵魂。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校长对学校文化的领导从根本上讲是对学校的价值文化的领导,学校的团结程度取决于全体师生在学校价值观方面达成的共识程度。其他的方面,如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组织文化等等,都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外化、制度化与具体化。谁抓住了学校价值观建设,谁就抓住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牛鼻子。(2)学校价值观建设从具体的方面说,就是要解决学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既包括批判那些错误的价值观,也包括解决不同人群的价值分歧与冲突问题,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形成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进步趋势的新的学校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了解当前社会文化变迁的一般趋势是不行的。粗略说来,当前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呈现出一种犬牙交错的复杂状态既深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又存在着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契机;既唱响了主流文化的主旋律,也存在着文化多样性日益凸出的事实;既出现了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社会时代文化的萌芽,又存在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文化的明显特点。从价值基础来看,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民族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同时存在、相互激荡,消费主义甚嚣尘上。面对这种复杂的文化状况,学校文化建设当何去何从,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担当起什么样的任务与使命,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3)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学校应从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出发,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实际问题,应该毫不犹豫地确立学校的文化与价值立场第一,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整个学校文化建设都应该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第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把系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部分都应该具有民族的形式、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的气魄,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因为民族的才是优秀的。第三,学校文化建设要注意克服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心态,辩证地对待一切外来文化,抵制文化帝国主义的价值渗透,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促进健康、平等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体现出积极的开放性。第四,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把主流价值观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理想和基本的价值共识,坚决和各种消极、庸俗、腐朽的以及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念作斗争,显现出学校文化的先进性和教育性。总之,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它不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方法论上,学校文化建设既要从细微处入手,精心策划,又要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细微之处要体现大局意识,大局观念也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2、要充分发挥校长的能动作用(10)学校文化建设是一座系统的文化大厦,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学校校长肩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任,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倡导者、管理者、变革者、示范者和激励者的作用。(1)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校长的特殊角色和职能决定了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思想、观念、态度、精神、个性、行为、价值观、人格魅力等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相互渗透并形成互动。校长提倡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师生,用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师生,对学校文化的形成产生关键作用。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校长思想价值观念体系的延伸拓展,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校长个人价值观念体系被认同和群体化的过程。(2)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倡导者。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变革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校长的行为代表着一种新的学校文化的示范和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新的学校文化形成时期,校长应该成为表率,成为新的学校文化形象代言人。校长要做好示范和榜样,需要自身具备优秀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理念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