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1页
【精选版】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2页
【精选版】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3页
【精选版】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4页
【精选版】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第一章安全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念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具有绝对性、规律性、周期性特点。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分为4个等级“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难力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治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3隐患的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隐患治理是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危险是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29300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苗头和未遂事故。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了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及管理缺陷。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设计固有的不是事后补偿的,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包括2反面内容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安全许可证对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实行。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及应急管理。管理系统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1、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合原则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中管理手段等都有一个封闭的回路。2、人本原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1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2)能级原则发挥不同的能级能量,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保证结构稳定,有层次有幅度。3)激励原则能够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无论事故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停产排查后再恢复生产。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因素的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晚。3)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E工程技术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法治对策ENFORCEMENT)4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用于设备设施,也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4、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人个原因及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伤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第二类伤害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力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有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博德因果基本原因起源论、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害损失。轨迹交叉理论突出的是砍断事物链,提倡可靠性,结构完整性,自动化和遥控装置。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基本原则一个新的系统从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直到系统报废为止。系统安全理论1)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了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有时不可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由于不能根除根除危险源,所以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安全优先)、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确立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性1)、它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2)、它是由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它是由重视人的安全需要决定的4)、它是由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生命为本。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项行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建设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传培训6大体系。我国目前实行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目标1)相对指标。2)绝对指标。3)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4)职业健康指标。5)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1总量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2绝对指标包括工矿(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7项3相对指标包括亿元GDP、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死亡、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2项指标。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人们的意识,使人、机、环达到最佳统一,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核心是人企业每个员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评审分一、二、三级,一级为最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7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对吊装、爆破危险作业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8隐患排查和治理1)隐患排查和治理。(2)排查范围和方法。(3)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很重要)(4)预测预警。9)重大危险源监控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1)危险源识别。2)安全评估。3)登记建档。4)公安或者安检部门备案。5)实时监控。10职业健康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应1)设置报警装置。2)制定应急预案。3)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4)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制每年至少1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生产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各种制度、规程,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分3个层次。1)直观表层安全行为、物质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安全法规与制度。3)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安全观念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他90042008)中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安全文化内涵是以人为本的多层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为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2)凝聚功能产生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3)激励功能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4)辐射和同化功能对周围的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并保持与传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3)安全行为激励。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1)安全承诺(1)领导者应做到提供安全工作领导力。(2)各级管理者应做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3)每个员工应做到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的安全方法。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给出安全文化评价要素、指标、减分指标、计算方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1、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觉。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2、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3、评价程序第三节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长期或者临时生产、使用、搬运、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一个单元边缘距离小于500M。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并制定应急预案,将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在其初步设计审查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危险特性及其数量。2000年颁布重大危险源辨识。2001IK9年4月1日实施。危化品源辨别GB282182009不适用于1)核设施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处理非放射性物质除外。2)军事设施。3)采矿业,但涉及危化品工艺和储存除外。4)危险化学运输。5)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及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7大类1)爆炸性物质。2)气体燃烧性物质。3)液体燃烧性物质。4)固体燃烧性物质。5)自燃物质。6)遇水易燃物质。7)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毒性等级、物质的状态、气体、重度。最大危险原则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大,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概率求和原则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不大,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严密监视安全状态想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申报危险源分机评价信息,管理情况信息以及事故救援预案。宏观监控系统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重大危险源监管的目标和任务1)重大危险源信息(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2)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分析。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的心想表述。4)为政府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促进规范化和科学化。计算机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状态,做出超前(提前)的预警行为。1)正常阶段。2)事故临界状态。3)事故初始阶段。安全规范性文件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原则主要负责人负责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注为依据的。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核和修订外,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4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必考)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害灭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四)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保障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小型企业不低于3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大型企业不低于150万元,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企业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标准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为不影响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当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25、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善后事宜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核心就是安全技术措施。行业划分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水利水电、旅游等等。有害因素划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起重与机械、电气。导致事故原因可分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通过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原则。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范围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内容措施应用的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目的和内容,经费预算及来源,实施部门和负责人,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方法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确定措施计划编制内容;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下达措施计划;实施。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进行论证和预评价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输送危化品)。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贸易、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其他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本身影响)。2)建设项目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周边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自然影响)。4)其他试运行不少于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国家有关规定或特殊要求除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或提交的资料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直辖市或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附着于显著位置。并应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安全教育培训基本要求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书上岗。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特种作业的范围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等主要负责人培训及安全管理人员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低于48学时,每年进行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6学时。其他单位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2学时。厂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班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特种操作证有效期6年,每3年复审1次。连续10年以上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延长至6年1次。新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新上岗从业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后由车间组织再培训。岗位安全教育工作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安全教育培训。三新教育培训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安全生产检查类型1)定期安全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巡查。安全检查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思想、意识、制度、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硬件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生产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法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结果受人员素质影响;2)安全检查表法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3)综合分析。安全生产检查最后要提出整改要求、整改落实、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温用品。按防护性能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劳防用品的责任1)特种劳保用品必须有“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2)用人单位教育从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4)按照产品说明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产品。5)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国家对特种劳保用品实行安全标识管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管理中心负责。承包商管理主要有1)明确双方职责。2)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能。3)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4)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承包商安全现场管理要求1)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应有完整的记录。必要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提供规章、制度、要求。2)在有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内作业,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烫伤、坠落、溺水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的,应要求承包方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制定安全措施。经生产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承包方实施。承包方应在作业现场设置安全监护人员。3)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方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施设备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教育培训和考试后办理准入手续,凭证件入现场。4)生产经营单位协助做好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承包商取得经批准的开工手续后开始施工。5)发包单位、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要随时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按规定给予惩罚。6)同一工程项目或统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商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个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7)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终止合同。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管(国家安监局)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网格式)、国家监察(煤矿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煤矿安全)、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政府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预防为主。4)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5)监察与服务相结合。6)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程序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情况。许可证,会议记录,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和建议。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征求意见审查和调查作出决定送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事前(许可证、资格证等)、事中(行为监察规章制度建设、教育培训、责任制落实、技术监察三同时、特殊工种场所)、事后(四不放过)3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伤亡事故。5)职业危害。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1999年12月3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归安监总局领导。煤矿安监特点1)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均有中央负责)。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不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准)。4)国家监察(代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方式1)日常监察(常规监察)。2)重点监察(许可证、资格证)。3)专项监察(瓦斯治理停产整顿,关停情况,技术手段落实)。4)定期监察(年初年底、开停工)。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线、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内容1)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2)特种设备及其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持证上岗情况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安全监察制度1)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2)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制度。第四章安全评价2007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安全评价通则、安全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3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预评价项目建设前,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现状评价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全部或局部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评价的程序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有害危险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7)编写安全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中的符合性评价检查各类安全生产相关证照是否齐全,审查、确认主体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要求,检查安全设施、设备、装饰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方法SCA;2)危险指数方法RR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安全评价方法。3)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4)故障假设分析方法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定性评价方法,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然后分析找出偏差原因,后果即可采取的对策,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故障树分析FTA8)事故树分析。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10)定量风险评价法安全评价方法分类1定性安全评价法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1)定性安全评价法1安全检查表法、2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3因素图分析法、4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危险可操作性研究。2)定量安全评价法1概率风险评价法包括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统计图表分析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各类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格式1)封面2)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为加强对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安全评价师不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重要)(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P258)1)人的因素1心里、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2室外作业环境场所不良。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4)管理因素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二)按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类为20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动的过程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除先触电外,所有与起重有关的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9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0冒顶片帮。11透水12火灾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三)按职业健康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0类115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有事件树、事故树。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过程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筑物构筑物5)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一、三、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1)生产过程。2)劳动过程。3)生产环境。4)工作场所。5)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职业性危害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1按来源分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2按有关规定分类职业病目录十类115种粉尘类13种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56种;物理因素4种;生物因素3种;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职业接触限值OEL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粉尘)2)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有毒物质)。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粉尘)4)超限倍数四类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界定法定的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泪如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联系。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禁忌。2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桑等。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1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2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3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职业病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2)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3第三级预防在病人患病以后的康复处理。2009年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职业危害识别(一)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尘肺前3位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P147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LM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在05M以下。生产中使用粉末状物质在进行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也可产生多量粉尘;1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一般认为,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1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3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6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六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二)生产性中毒与职业中毒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3毒物剂量。4毒物联合作用。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6个体状态。中毒1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2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机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人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4职业接触生产性毒物机会正常生产过程。检修与抢修。意外事故。(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1噪声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1)空气动力噪声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是由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噪声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2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2振动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4类。1使用锤打工具作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2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4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业机械作业。3电磁辐射(1)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高频作业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如金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