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_第1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_第2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_第3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_第4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

2、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4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三教学

3、策略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情景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 然后提出测量的正确方法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规范自己在日常测量中的方法,从而减少误差,从而引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最后做一些题巩固课堂内容,使学生查漏补缺知识更进一步。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情景引入新课(如你们知道你们的手指有多长吗?你是怎么测出来的?那你的手指的周长是多少?你又是怎么测量的?) (二)讲授新课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

4、补充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读:读出准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 5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三)课堂小结(四)课堂巩固练习(五)学后反思(六)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长度的测量 1 测量工具 直尺、卷尺、三角尺

6、2 单位 国际单位米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二 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三 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

7、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8、,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三、重点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教法学法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

9、,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1、 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2、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 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二)新课讲授1、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展示的各种运动,在结合引入视频,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进行提问:(讨论) 在足球场上进行

10、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否在改变? 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学生可以认识到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出机械运动。那么到底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呢?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2、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中两列火车并排在站台上的列子,从而指出,所选的标准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可以进行活动来加深这一认识,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教材作标准

11、,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建议教师将教材图1.2-5中的实例最为课堂练习的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重在巩固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 坐在行驶的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_。车中的座椅不动,参照物是_。“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_。“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照物是_。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_。 练习2

12、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的,路旁的树木是_的,如果以地面作参照物,甲是_的。 练习3 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以_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认识。3、刚才书中栏目中和练习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个飞行的子弹的故事。(由于事件罕见,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

13、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4、课堂小结同学们学完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归纳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5、练习某年的春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俩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垠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正飞驰在田野上,问题: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不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动的?大屏幕是不动的?根据提示,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火车上打斗?6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六、 板书设计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三运动的相对性物体位置的变化 速度

14、方向相同即相对静止二参照物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七、教学效果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学生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课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这一节是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首先它作为学习力学的一个

15、基础,掌握的好坏直接引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同时这一节知识又紧密联系着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对学生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并且结合新课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让他们自主的去学习和思考,不仅仅要掌握本堂的知识,更要通过学习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下面我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初中力学的前题,更是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学生对此节的掌握直接引响着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同时学生又随时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16、的实际问题,所以,运动的快慢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不久后就要学习的一节,并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相对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也初步了解了判断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对本节的学习也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同时学生已经进入八年级,身体和心理在发育中也逐渐走向成熟,并且经过自主学习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对本节知识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而且本节知识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7、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2). 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通过理解去掌握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改变生活,从而提升学生改变生活的决心,激发学生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四、 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速度公式的运用。难点:

18、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五、 教学流程1、 新课引入:由笑话“森林里的事故”引入,通过故事,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知运动的快慢,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先对运动的快慢便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再通过设问的方式还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引入新课。2、 学生自学: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以下自学内容。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速度的符号单位以及单位换算,以及1Km/h的含义速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生先用几分钟时间通过预习课本进行自学并填写导学案上自学部分的内容,再用一分钟时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完成自学时存在的问

19、题,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基本上基础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如若还有疑问我现进行补充说明。3、 学生展示: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展示内容,学生根据导学案上设置的展示内容先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小组成员要讨论好如何展示,并设计好本小组的板书。学生展示的内容及步骤如下:第一步:各小组针以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教师评价。第二步:各小组针以问题:如何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步:例题讲解,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计算题,因此针对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及思路以及书写格式,教师要针对例题先进

20、行讲解,主要讲解解题思路及解题格式。第四步:学生公式运用;学生根据教师的解题思路进行公式运用,以小组为单位将练习题先经过小组讨论后按正确格式解在展示板上。针对简单的题型可以小组之间互相检查,针对问题多的题可以请解得较好的小组展示。针对公式的运用方法以及难度,我将速度的计算分为以下几类:比值类型,已知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求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这种题常常出现在选择填空题中;车过桥,主要注意加上车的长度;求平均速度,让学生避免一个误区:即将两个速度求平均,回声问题,让学生理解回声的概念便方便解题追及问题,让学生注意同向相加反向相减。4、 本堂小结:最后利用一两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本堂知识小结,加深学生以知

21、识的印象。六、 板书设计运动的快慢一、 速度1、 概念:2、 符号:3、 单位:4、 1km/h的含义:二、 计算公式七、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课后作业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首先分析教材。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学生

22、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在认识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重难点。1、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停表,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

23、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利用刻度尺侧长度时,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如何计时,是本节的难点。利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在斜面上标注出起点,利用金属片指示终点,便于计时和测量长度。由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较短,不易测量,引导学生利用测量较长的时间,间接求出,即,利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再分别计算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从而强调出,平均速度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由于小车从斜面滑下较快,到撞击金属片之前的时间不好测量,在

24、学生分组实验后,教师利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进行演示,将小车的运动记录下来,得到小车运动的s-t图像,进行简单介绍,选取其中一段时间对应的图像,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选取不同时间段进行计算,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同时也可得到所选取的研究区域的v-t图像,直观的看出小车的速度的变化情况。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分析应用”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身边现象的已有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

25、,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归纳总结、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说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是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演示】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设疑,提出问题:小车在前半程运动的快,还是后半程运动的快?学生猜想回答。教师总结:要想知道哪一段运动的快,就要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停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

26、?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测出在斜面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大约5分钟)2、新课教学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计算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前先让学生练习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约10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进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停表又如何使用呢?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继续进行实验,测量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把数据填在表

27、格里。(约10分钟)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比较出哪一段运动的快。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共同总结,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运动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教师接着提问: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运动的快吗?有什么办法吗?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运动的快。(约4分钟)从而可知,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接下来老师利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将小车的运动情况演示,记录下来,这样可

28、以直观的看出小车的速度的变化情况,比较出哪一段运动的快。(约8分钟)3、小结: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学生共同总结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强调重难点;再完成课堂反馈题,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讲评,掌握学生的学习趋势,及时调控,以巩固教学目标,强化重点,深化难点。(约3分钟)4、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四、说板书设计由于板书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作用明显,恰当的板书有助于教师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因此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初中物理科_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板书:课题),下面我将

29、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这一课里,主要讲述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及声速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它还是对声的利用知识的延续,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是声学的重点章节之一.(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知道

30、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三)说教学要求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根据_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特征及观察,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我将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

31、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三.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流程主要分为几个阶段: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一)导入新课准备用3分钟时间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或动画),通过对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问题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探索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新知准备用5分钟做教材12面实验,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声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做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思考,讨论后归纳结论: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32、准备用3分钟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3面想想议议,首先教师提问:蝉是怎样发声的?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能答出:没有镜膜的蝉,不能发声,有镜膜的蝉能发声然后老师做出总结,蝉是利用镜膜的振动发生的。我准备用10分钟组织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按照实验提出问题,猜想,进行试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针对用课桌实验,老师先提出问题:课桌能传声吗?。让学生思考,在老师播放有关的动画课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固体能够传声。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准备用10分钟的时间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真空中的闹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空气也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实

33、验探究的方法叫:理想化推理法。关于声速,老师先引导学生知道,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达,接下来提问:声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然后组织学生阅读小资料,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三)巩固练习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采用了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在练习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具进行巩固和练习,不但可以增加训练密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四)课堂总结我在本节课中采用引导提问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把整节内容复习一

34、遍。四:说板书设计为将授课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我设计如下板书内容:【板书、内容】一:产生:声音是有物体的震动产生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介质1固体2液体3气体2,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以上是我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并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第2节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初中物理科_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是新编

3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这一课里,主要讲述了,声学的三个问题:音调,响度,音色,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还是对噪音危害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学习音乐知识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利用实验去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知道

36、声音音调与振幅的关系(三)说教学要求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特征及观察,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我将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技能

37、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讨论法等。三.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流程主要分为几个阶段: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一)导入新课准备用3分钟时间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男女合唱的歌曲,通过对男声和女声的高低的辨别问题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探索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索新知准备用10分钟做教材19面实验,老师首先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后归纳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同时让学生们知道频率的概念,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及频率的单位-赫兹。同时,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本实验探

38、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准备用5分钟让学生活动,阅读教材20面小资料,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超声波即高于2万赫兹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0赫兹的声音,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事例。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属于次声波。我准备用10分钟组织学生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首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响度,然后按照实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针对音叉振动发声,老师先提出问题,怎样反映用肉眼看不到的音叉振动时的幅度?让学生思考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使学生认识到通过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种转换方法来达到对音叉

39、振幅的认识,进而使学生总结出: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准备用5分钟,学习音色概念,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突破对音色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思考想想做做,进一步理解音色与音调,响度的区别,再举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音色,辨别乐器的不同,增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三)巩固练习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采用了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在练习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具进行巩固和练习,不但可以增加训练密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四)课堂总结我在

40、本节课中采用引导提问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把整节内容复习一遍。四:说板书设计为将授课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我设计如下板书内容:【板书、内容】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因素:频率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因素:振幅三:音色:声音的本质特征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上是我对声音的特性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并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第3节声的利用说课稿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声的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三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

41、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生分析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有新鲜感.声的利用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也缺乏对声现象的尖端应用技术的了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2、: 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教学思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将课堂进行了活动化、实践化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教法一擂台赛式游戏活动考虑到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擂台赛式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二自主探究和创新在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中,采用学生自

43、主探究法,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开展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竞赛抢答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创新法、总结反思法。教学程序分析 引入新课(分钟)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由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动画蝙蝠与声呐系统

44、,自然将课题导向“声的利用”【提问】物理知识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你对声的利用知道多少? 新课教学(分钟)一擂台赛式游戏活动“声的利用”(分钟)新课教学中注重了课堂的活动化、实践化学生自由组成四个大组,比赛内容是“声的利用”分必答题和抢答题用正在黑板上累计得分,获奖组奖励小红旗必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说出一个声的利用的事例,允许讨论,不准重复,其他组参与评判举出一个正确事例得分,错误不得分,超过时间(秒)不得分教师对学生所举事例作出中肯的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归类.抢答题教师演示演示水波能传递能量的实验:用木棍划水面,看到水中花瓣上下起伏,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自主

45、设计实验可进行小组讨论,正确完成的加分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换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实验器材验证声可传递能量说出创新实验的每组加分二播放声的利用课件(分钟)在课件中补充一些利用声的科技成果丰富学生的视野指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利用噪声造福人类超声波和次声波对人类有利用的一面,但也有危害的一面三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 (分钟)要求学生利用声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提出有实用价值的发明的小组加上分利用雄蚊的声音来驱赶咬人的雌蚊利用猫的叫声来赶走老鼠 归纳小结与评估(3分钟)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巩固反

46、馈(4分钟) 1.课本P,动手动脑学物理1,2,2.选用课时优化设计,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既可以使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板书设计五、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自我评价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对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创新,声的利用小发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补充了一些声的利用在科技中的新成果,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增加对噪声的应用,超声波和次声波危害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运用擂台赛式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学

47、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不知不觉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收集资料,上台发言,甚至只是听同学的辩论,也可以领略到物理知识的“神奇”,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热爱物理并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把学生分组进行擂台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探究并进行实验创新在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中,学生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采用其它的器材来完成开展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既可以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当一回科学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48、的喜悦,认识到科学探索并不神秘,激发其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乐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效果非常好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主要是

49、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b.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b.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噪声的来源与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

50、径。难点:噪声的等级。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三、说学法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归纳法。四、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因此,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优美的音乐令人感到美妙,而嘈杂的噪音令人感到心烦意乱。噪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那么关于噪音你想知道那些知识,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一下子将学生带到生活中。由于情景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就会有话说,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二)探索新知1、噪

51、声在理解乐音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实验比较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总结出噪声的物理定义。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令人心烦的声音,从而概况出噪声在环境保护角度的概念。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比较、举例概括出噪声的两个来源,培养了学生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音的例子,学生这时情绪高涨,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等级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看“小资料”,并观看录像,找出几个声音的强弱。学生通过看书查找所需信息,充分参与

52、到课堂教学中来,从中提高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噪声的危害课本上讲得比较少,但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为下面学习噪声的控制埋下伏笔。因此,我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噪声危害的三个方面: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物理效应。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了噪声的危害,从而产生了减少噪声,保护环境的情感,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3、噪声的控制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本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通过前一环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防治噪声的必要性,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讨论交流课本中插图的实例,如果是你,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减弱噪声?学生通过

53、讨论交流,得出很多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控制噪声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一被解决。(三)课堂总结总结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反思能力。由学生自己总结,师点拨,这样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四)巩固练习练习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我设计了针对性较强的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新丰二中的代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3.1温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