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人堂说课稿_第1页
犁人堂说课稿_第2页
犁人堂说课稿_第3页
犁人堂说课稿_第4页
犁人堂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课稿了解身边的历史灵武二中“犁人堂”的探究:农具的沧桑巨变说课稿灵武二中 聂乃娟一、说课标及教学内容(一)说课标1、使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2、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3、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二)说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取的是:我国历史发展与我校民俗展厅“犁人堂”的结合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漫长农耕历史的国度。从古至今,中国都奉行“民以食为天”的宗旨,视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工具的使用看,农业

2、的发展就是农具的诞生、变革、淘汰、更替的历史。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曾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农具已经成了“老古董”。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捧起饭碗,我们应该想到,正是农人手中各式各样的农具,我们才得以吃到延续生命的“盘中餐”。为此,灵武二中建立了融合民俗文化、凸显农耕器物的民俗展厅“犁人堂”,旨在收集展示当地曾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旧农具及部分生活用品,把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旧农具、旧器具收集起来,予以妥善保管,并希望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犁人堂”已经成为灵武二中的办学特色之一,通过“犁人堂”

3、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份原始、具体、生动的“历史实物”,使其变成一份进行民俗回顾、民俗教育的“可视元素”。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因此,我校以“犁人堂”展厅为基础,积极进行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二、说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石器时代、铁器时代以及近现代工具的观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分析工具的用途,想象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法学

4、习历史,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关注并了解有关农村劳动工具的知识,调查访问时要掌握谈话技巧,做到有礼貌,注意做好记录。2、过程与方法:班级同学以能力高低搭配为活动小组,以本人、小组为单位在家庭或社会进行访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农具的发明、制作及演变,培养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的分组、小组内的分工合作、课堂上的互动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对农村劳动工具历史知识的学习,体会劳动人民勤劳、创造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农耕文明时期典型代表农具的变迁史。 2、难点:搜寻农具

5、的变迁,感受时代的发展。四、说学情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大都是90后,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发展、融合的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在现代生活的影响下,他们崇拜影视明星,热衷洋人节日,追求时尚玩意,而他们对我国历史的了解却很有限,对家乡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公民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五、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说明(本课采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1、针对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参观我校“犁人堂”为基础,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或调查访问等形式收集有关农具变迁方面的资料。通过引用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性

6、认识,能更好的理解我国农具的沧桑巨变。2、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等等从而转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3、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设计了一些讨论活动,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由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大胆探究。(二)学法指导1、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只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究就会有收获。2、突出学生能力的提高(1)学生利用图书馆、报刊亭、网络搜集资料,从而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2)

7、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只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究就会有收获。(3)“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3、学以致用是教与学的最终落脚点,学生能利用学习的内容正确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六、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与具体要求。 2、强调学生调查使用的方法与注意事项。3、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影音图片资料。学生准备:1、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与要求。2、明确调查访问的方式与注意事项。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犁人堂”,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我校的“犁人

8、堂”有直观的了解,体验乡土历史的沧桑,激发学习乡土历史的兴趣。学习新课:(一)石器的呼唤 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远古时代我国先民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生: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等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师:我们的家乡灵武有没有远古人类的遗迹?大家交流一下。(由学生到白板前通过word文档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引出水洞沟遗址,增强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乡土历史教育。)(展示课件)水洞沟遗址出土的石器师:结合教材中所学过的半坡氏族聚落,组织学生探讨水洞沟石器与半坡石器的异同,说明水洞沟遗址历史久远。(二)青铜时代的探究 师:(简单概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是典

9、型的青铜时代。(学生展示有关青铜器的实物)师:(展示课件)我国商周时期出土的少量青铜农具。小结:那时的青铜虽然硬度比铜提高了,但其较脆易断,所以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多制作为礼器、酒器等。因此,这一时期的工具仍然以木、石为主。(三)封建时代的探究 主题:农具的进步推动耕作方式的变化 师:组织学生回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制农具的相关史实。(学生通过百度搜集有关铁器的资料)(展示课件)我国出土的铁制农具。学生活动:探究一:铁制农具的优点。(铁制农具质地坚硬,比较锋利、耐使。)探究二: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制农具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从木、石农具到铁制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人类

10、社会的进步。)探究三:铁制农具推动耕作方式的变化。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的耧车(展示课件)牛耕技术的发展。1、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发展到西汉后期即逐渐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图中两头牛牵引一犁在耕地,掌犁人可以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还可以通过牵引牛鼻环来控制耕牛。2、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3、曲辕犁:唐朝的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性,到现代社会一直还在用。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重大改进,使犁架变小变轻,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师:铁制农具的出现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我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铁器的国家,从木、石农具到铁制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而从完全的人力耕作到利用畜力是农耕动力上的革命。 (展示课件)“犁人堂”的旧农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旧时代的农具。(学生展示制作的PPT课件)(四)现代农具的革新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