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第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第2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第3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第4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说教学理念: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3

2、、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第二,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 个窗口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知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

3、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准备:小棒,剪刀,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第三、说教法、学法: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

4、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第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

5、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我设计了“数学王国图”的情境。此处课件演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一些立体实物组成的数学王国,让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明确以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类。然后我利用电脑从立体实物上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比较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顺势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课件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认数学王国的过程中,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第二个环节是: 组织探究,掌握新知。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于

6、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打算分五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初步感知面、棱、顶点。通过学生跟随机器人动手玩(切土豆)的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的演示初步感知和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这一环节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了切土豆这一生活经验,一刀出面,两刀出棱,三刀出顶点,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操作中发现,建立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第二层次: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分三步走:第一步: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动脑筋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同时出示温情问题导向: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2、长方体有几条棱?

7、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4、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说明以上问题。第二步: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动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后,组织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 面 棱 顶点长方体 6 12 8这两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建立长方体清晰的表象,同时教师的温情提示,也体现实现了人文关怀。第三步:电脑演示,验证新知。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有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接着排开、分解;十二条棱也分组排开;八个顶点也

8、进行闪烁;验证了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相对的两个面也是正方形)。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突出了教学难点。第三个层次:认识长、宽、高首先,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接着,让学生自主研究,然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对话。通过师生的交流,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最后,拿出几个长方体让学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把同一个长方体按不同的方位摆放,再次让学生辨认长、宽、高。在这一过程中,我重视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数学

9、思考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以说促思、以做促思,并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第四个层次: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分2步走:活动一: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盒、工具等进行观察、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活动二:学生汇报,电脑演示,师生归纳。这部分内容采用直接演示,学生观察特征,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表述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师板书)面 棱 顶点正方体 6 12 8 第五个层次:联系本质,引导辨析。第一步:学生独立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第二步:师生交流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师板书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学生进行比较,

10、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这个大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眼看、嘴说、脑想、手动,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第三个环节是:拓展应用。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基本练习:深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互

11、相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样的练习题,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棱长总和之间的关系。充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二是:综合练习(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 米,宽0.4米,高0.8米的玻璃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这样设计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是三维目标得以落实,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又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人都能

12、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三是:提高练习(1)动手操作:根据下面给出的长、宽、高,画出长方体图。(2)两个长方体玻璃筒,要求两学生往里面倒水的形状是长方体,看谁倒的快。这个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当场解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

13、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第五: 说板书设计为了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我将板书设计如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6128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128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总之,本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

14、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成功!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中瑞学校黄 敏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

15、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

16、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

17、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18、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数学书本,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五、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

19、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新课,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两种方法在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等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

20、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 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活动内容: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2、你是怎么根据这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学生依据个人的不同经验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极星的方向。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等,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此时

21、,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些什么?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 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分别坐着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方向的认识。接着我让讲台前的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变换方向进行介绍,学生可能会受前后左右相对性的影响,认为方向也会因为转个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因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区别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

22、,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一说校园中的建筑物在学校的大体位置。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好方格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设计,反馈。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

23、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周海军和王小娟同学上学可以怎样走?(练习一第3题)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

24、解决的。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北(上) (左)西 | 东(右) 南(下)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二、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

25、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3、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二、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

26、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计出有24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的情境图。以学生春游为背景素材,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7、,我首先让学生在情境中搜集出“24人”“每人12元”这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2、尝试解决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3、寻找方法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a、2426=288 b、4612=288 c、2

28、410+242=288 d、2012+412=288 e、2420248=288 f、3012612=288,还有用竖式计算的然后我通过“老师很想知道这些方法都是借助了哪些旧知识来解决的”这一问题进行回应式沟通。促使学生不断明确算法。在竖式计算是基本方法的意识渗透里,我让学生进行自悟,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由多种算法向基本算法过渡。 4、算理沟通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c、0写不写一样吗?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

29、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2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5、验证结果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2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三)巩固强化,推广应用在练习设计上,我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呈现在不同的春游背景中巩固强化。(1)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2)游戏:智闯魔宫。(3)走哪条路

30、回家?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程以及加强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4)改错: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课后的拓展,与课前情境呼应,如果全年级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车费?(19212)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尝试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四、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确算法。在竖式计算是基本方法的意识渗透里,我让学生进行自悟,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由多种算法向基本算法过渡。 4、算理沟通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c、0写不写一样吗?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