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_第1页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_第2页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_第3页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_第4页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报告文本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文件编号:YWY/CE-MC-2015版本号/修改状态:A/0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目 录序号 文件编号 名称 1 1.0 总则 2 2.0 重新验证方案 3 3.0 重新验证实施 4 4.0 验证结论 5 附件1 2014年灭菌批记录抽样记录 6 附件2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7 附件3 环氧乙烷灭菌剂产品检验报告 8 附件4 环氧乙烷灭菌用生物指示剂检测报告 9 附件5 传感器、菌片、负载装载图10 附件6 产品灭菌前、灭菌后的检测报告11 附件7 环氧乙烷残留量方法与对比分析报告第一章 总则1. 1目的 根

2、据ENIS011135-1标准医疗器材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验证及日常控制的要求:对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其灭菌工艺重新验证应至少每年一次的规定,进行重新确认,以保证满足本公司一次性医疗器材灭菌的要求。1. 2 范围 本重新验证适用于本公司出厂编号为080625 HMG-A-10M的灭菌器及其相应的范围工艺;本重新验证的产品及其包装为:(A)纸塑包装的产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一次性使用胃管、一次性使用喂食管、一次性使用脐带夹、一次性使用吸痰管;(B)全塑PE袋包装的产品: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袋、一次性使用婴儿肛袋。1. 3 重新验证1. 3. 1重新验证方案:由生产技术部制定,并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方

3、可实施。1. 3. 2重新验证实施: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并负责按重新验证方案组织实施。1. 3. 3重新验证结论:由验证小组对再确认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确认,并同YEY/CE-MC-2011报告中相关数据及结论进行比对,形成重新验证结论并会签。1. 3. 4重新验证资料:所有有关重新验证的资料所取得的数据、表单和再验证报告应由生产技术部妥善保管、存档。第二章 重新验证方案重新验证由以下部分组成:2. 1 灭菌器运行一年后的评估:通过有效的评估证实灭菌器运行后对安装精度无影响。2. 2 灭菌器运行一年来的灭菌操作评估:通过评估证实灭菌器能在设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运行。2. 3

4、 灭菌器性能的重新确认:包括物理性能确认和微生物性能确认。2. 3.1物理性能重新验证:2. 3. 1. 1真空速率实验:(当温度恒定时)要求:预真空至-15Kpa的时间6min 预真空至-50Kpa的时间30min2. 3. 1. 2真空泄漏实验:(当温度恒定,保压时间为60min)要求:预真空-50 Kpa 泄漏速率0.1 Kpa /min2. 3. 1. 3正压泄漏实验:(当温度恒定,保压时间为60min)要求:正压50 Kpa 泄漏速率0.1 Kpa /min2. 3. 1. 4加湿实验:(当温度恒定,真空-2550 Kpa) 要求:温度明显变化并在3080%RH范围内2. 3. 1.

5、 5灭菌室空载箱壁温度均匀性实验:要求:控制温度523,最大温差3条件:压力常压 15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2. 3. 1. 6灭菌室空载空间温度均匀性实验:要求:控制温度523,最大温差3 并确定冷点位置条件:压力常压 15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2. 3. 1. 7满载温度均匀性实验:要求:控制温度523,最大温差10条件:压力常压 负载81箱,负载分布件附图2. 3. 2微生物性能重新验证(半周期法)采用回顾性的验证:即采用原验证工艺的方法中灭菌时间为一半(240min)时,将灭菌生物指示剂(枯草杆菌的黑色芽孢变种Atcc9372)在灭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检测有无微生物生长,有判定灭菌工艺的

6、有效性,该试验重复两次。条件:(1)灭菌工艺 灭菌温度523 预处理时间18020min温度523,湿度4080%RH 保温时间100min 预真空-20-30Kpa 保压时间10min 温度4080%RH 加药量6.67Kg/10M 灭菌时间480min(重新确认试验时间) 换气真空度0-5 Kpa 换气次数至少5次 通风时间2040分钟 解析时间14天(14天后测EO残留量) (2)灭菌生物指示片 菌种:枯草杆菌的黑色芽孢变种(Atcc9372) 数量:31片(其中1片用于阳性对照) 位置:见附图,菌片量与产品相同的小包装内 (3)负载 负载81箱(负载分布见附图) 注:本公司所生产的一次

7、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材的包装目前分为两类:a)纸塑成型袋(655g透折纸/0.055mm的PE复合膜) b)全塑PE袋(单层的厚度为0.05mm)灭菌重新验证时采用负载为纸塑成型袋的第三章 重新验证实施3. 1 验证小组 经管理者代表批准,验证小组内以下成员组成: 组长: 成员:3. 2 验证实施前的准备3. 2. 1灭菌器的评估3. 2. 1. 1本公司灭菌器在2014年共计进行62次灭菌,每次使用前均由操作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性检查,各管道、阀门及密封件安全可靠、无泄漏。3. 2. 1. 2质检部按规定请法定计量部门对灭菌器的仪器、仪表进行校检:压力表、温湿度计、磅秤精度完好,符合使用要求。

8、3. 2. 1. 3电器装置接地可靠。3. 2. 1. 4电脑操作系统工作正常,记录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打印记录表单清晰、完整。3. 2. 2灭菌器运行评估: 随机抽取批号为( E20140307、E20140411、E20140619 )等的灭菌批记录,其记录的参数均在灭菌工艺参数范围内。同时各批次的生物指示片经检测均无菌生长,灭菌器运行过程正常、有效。(见附件1 共6页)随机抽取灭菌批记录与验证灭菌工艺比较表批次项目验证灭菌工艺E20140307E20140411E20140619预热(min)0保温(min)1预真空(Kpa)-20-30-18.6-26.8-18.5-25.1-18.2-

9、23.0保压时间(min)10101010湿度(%RH)408565.470.858.463.458.665.3加药量(Kg)6.676.687.07.0灭菌时间(min)480480480480灭菌温度()52351.654.251.254.351.453.3换气真空度(Pa)0-5换气次数(次)5555换气时间(min)2040222222解析时间(天)141414143. 3. 3产品、包装及其它3. 2. 3. 1初始污染菌 三组产品从净化车间移出至进入灭菌器进行灭菌的最长滞留时间均不超过10小时,并由质监部门提供初始污染菌的化验报告。(见初始污染菌检测报告)(附件2 共3页)3. 2

10、. 3. 2产品三组产品(胃管、导尿管、喂食管 )应在灭菌前按各自标准的要求检测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能,并提供报告(见三个产品灭菌前的检测报告)与灭菌后的物理、化学性能的报告(见三个产品灭菌后的检测报告)进行对比。(见附件3)3. 2. 3 .3包装包装材料由于供方没有改变产品包装的材料及包装工艺均未发生改变,同时热合封口的工艺也没有变化。3. 2. 3. 4环氧乙烷环氧乙烷供应商没有改变,环氧乙烷出厂的检测报告符合标准的规范。(见附件4 共1页)3. 2. 3. 5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剂灭菌生物指示剂的供应商没有改变,其生物指示剂的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9372)。芽孢含量为2.5106

11、fu/片,供方的检测报告证实菌片符合ENISO11138-1.2:2006的要求。(见附件5 共1页)3. 2. 3. 6加湿用水加湿用水本公司采用去离子水(纯化水)见检测报告保证使其才成为微生物资源。3. 3 再验证实施 再验证的实施由验证小组按验证方案进行,并做记录。对再验证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YWY-CE-MC-2014)进行比对后,形成再验证报告、存档。第四章 验证结论根据ISO11135-1:2007标准的要求,验证小组对本公司10M环氧乙烷灭菌器及灭菌工艺按第二章所述的验证方案进行再验证。现将再验证结果汇总如下:4. 1 灭菌器评估 根据“3. 2. 1. 1”、“3

12、. 2. 1. 2”、“3. 2. 1. 3”、“3. 2. 1. 4”可以确认灭菌器系统完整,保持原安装精度。4. 2 灭菌器运行评估 根据“3. 2. 2:可以确认灭菌器运行过程正常有效,同时验证小组分别对灭菌器电器控制系统、灭菌器计算系统、灭菌器辅助设备分别进行检查,其结果见表1、表2、表3.灭菌器电器控制系统检查记录(表1)项目包括标准准确性功能准确性备注开关是 否是 否按键是 否是 否传感器是 否是 否仪表是 否是 否动力器具是 否是 否加热器件是 否是 否加湿器件是 否是 否安全属地是 否是 否验证人: 记录人:灭菌器计算系统检查记录(表2)项目名称启动运行备注主机正常运行30mi

13、n正常显示器正常运行30min正常UPS电源正常2次当切断外接电源后能持续供电打印机及其连接正常3次正常打印控制机箱正常30min能保证与计算机的正常通讯和采样验证人: 记录人:灭菌器辅助设备运行检查记录(表3)辅助设备运行时间噪音其他异常记录真空泵10min正常无空压机10min正常无水循吸泵20min正常加热系统30min正常气化泵20min正常磅秤正常验证人: 记录人:4. 3灭菌器物理性能再确认 根据“4. 1”、“4. 2”的结果证实灭菌器的安装,运行的正常可以进入物理性能再确认。 根据第二章再验证方案,物理性能再确认包括真空速率实验、负压泄漏实验、正压泄漏实验、加湿实验、箱壁温度均

14、匀性试验、空载温度均匀性实验和负载温度均匀性实验,实验结果标明。(见表4、表5、表6、表7、表8、表9、表10)4. 3. 1本套设备现真空度达到-15Kpa、-50Kpa的时间分别为3min和16min,符合说明书中规定的小于等于6min和30min的真空速率要求。4. 3. 2本套设备负压泄漏实验是在-50Kpa条件下,保压60min时间内,灭菌器内压力变化最大值为0.3Kpa,其真空泄漏速率为0.005Kpa/min,符合负压泄漏速率0.1Kpa/min的要求。4. 3. 3本套设备正压泄漏实验定在+50Kpa条件下,保压60min时间内,灭菌器压力变化最大值为1.2Kpa,其正压泄漏速

15、率为0.02 Kpa/min,符合正压泄漏速率0.1Kpa/min。4. 3. 4设备加湿系统实验在一定的真空条件下进行,经过加湿系统的作用,无菌器内的湿度产生明显变化,从灭菌器下的初始湿度问47.2%RH,经过15min后,4个湿度传感器分为为78.2、78.4、77.8、78.2,平均分值为78.15%RH,其结果证实灭菌器的加湿系统是有效的。4. 3. 5温度均匀性实验 根据ISO011135标准,在进行湿度均匀性实验时,采用均匀分布的15个温度探测器(传感器)测量灭菌器内箱壁、空间和负载内部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a)箱壁温度均匀性实验:当控制温度在50.5时,灭菌器内15个温度传感

16、 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50.2,最低温度为48.5,温差为1.7,符合最大温差3的要求。 b)空载时无菌器空间温度均匀性实验:当控制温度为50.3,灭菌器内15个传感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50.4,最低温度为48.2,温差为2.2,符合最大温差3的要求。 c)负载温度均匀性实验:当控制温度为49.6,灭菌器内15个传感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50.1,最低温度为49.8,温差为0.3,符合最大温差10的要求。灭菌器真空速率实验记录(表4)年份真空度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达到真空度所用时间(min)标准允许值(min)结论2015-15Kpa8:32:408:35:4036合格-15Kpa8:32:408:51:

17、401630合格2014-15Kpa13:32:3513:35:3536合格-50Kpa13:32:3513:46:341430合格验证人: 记录人:注:2015与2014年比较灭菌器真空速率在标准值范围内。灭菌器负压泄漏实验记录(表5)年份负压Kpa保压开始时间保压开始压力Kpa保压结束时间保压结束压力Kpa压力变化值Kpa泄漏速率Kpa/min结论2015-509:30:40-50.610:30:38-50.30.3-0.005合格2014-5013:47:35-50.914:47:34-50.6-0.3-0.005合格验证人: 记录人:注:2015与2014年比较灭菌器负压泄漏速率相同均

18、在标准值范围内。灭菌器正压泄漏实验记录(表6)年份负压Kpa保压开始时间保压开始压力Kpa保压结束时间保压结束压力Kpa压力变化值Kpa泄漏速率Kpa/min结论20155011:32:3550.712:32:4049.51.20.02合格20145015:37:4250.916:37:4349.81.10.018合格验证人: 记录:注: 从两年情况比较灭菌器正压泄漏速率20152014,但均在标准值范围内(提示半年后应作灭菌器泄漏实验,如泄漏速率增加应更换柜门密封条)。灭菌器加湿系统实验记录(表7)年份加湿开始时间开始加湿度(%RH)加湿结束时间均衡时间(min)最终湿度(%RH)结论201

19、59:40:5047.29:55:521578.2、78.4、77.8、78.2合格201411:38:1449.611:52:121478.7合格验证人: 记录人:注:两年情况比较灭菌器加湿系统运行正常,最终均能达到从30%RH加温至80%RH的要求。灭菌器箱壁温度均匀性实验记录(表8)温度传感器升温开始时间升温开始时个点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达到设定温度时各点的温度()温度偏差()编号2201419:45:3010:47:2320.430.111:28:3011:56:2248.248.3控制温度TO=50.0最高温度TH=50.1最低温度TL=48.2上偏差=TH-TO=50.1-

20、50=0.1下偏差=TO- TL=50-48.2=1.8=1.9控制温度TO=50.1最高温度TH=50.0最低温度TL=48.3上偏差=TH-TO=50-50.1=-0.1下偏差=TO- TL=50.1-48.3=1.8=1.9220.430.150.150.0320.430.148.448.3420.430.148.348.3520.430.150.050.0620.430.150.050.0720.430.150.050.0820.430.150.050.0920.430.150.050.01020.430.150.050.01120.430.148.448.31220.430.150.

21、050.01320.430.150.050.01420.430.148.648.71520.430.149.249.4验证人: 记录人:灭菌器空间的温度均匀性实验记录(表9)温度传感器升温开始时间升温开始时个点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达到设定温度时各点的温度()温度偏差()编号22014114:02:4009:08:4223.327.415:14:3810:18:4149.849.6控制温度TO=50.5最高温度TH=50.3最低温度TL=49.8上偏差=TH-TO=50.3-50.5=-0.2下偏差=TO- TL=50.5-49.8=0.7=0.9控制温度TO=50.2最高温度TH=50

22、.3最低温度TL=49.6上偏差=TH-TO=50.3-50.2=0.1下偏差=TO- TL=50.2-49.6=0.6=0.7224.528.350.350.2323.327.449.849.6423.327.449.849.6524.228.150.149.9624.228.150.149.9724.228.150.149.9824.228.150.149.9924.428.350.350.21024.428.350.350.21123.026.250.350.21223.22750.450.31323.12750.450.31422.826.350.350.21522.726.350.0

23、49.7验证人: 记录人:灭菌器负载温度均匀性实验记录(表10)温度传感器升温开始时间升温开始时个点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达到设定温度时各点的温度()温度偏差()编号22014112:30:1513:22:4523.528.207:21:2508:32:4450.250.1控制温度TO=50.2最高温度TH=50.3最低温度TL=50.0最大温差=TH- TL=50.3-50.0=0.3控制温度TO=49.2最高温度TH=50.1最低温度TL=50.1最大温差=TH-TO=50.1-50.1=0223.228.150.050.1323.228.050.150.1423.228.050.1

24、50.1523.328.250.150.1623.328.250.250.1723.328.250.250.1823.328.250.250.1923.228.150.250.11023.228.050.150.11123.228.050.250.11223.228.050.350.11323.328.050.250.11423.428.150.150.11523.328.250.250.1验证人: 记录人:从a)、b)、c)三个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灭菌器的温度均匀性是符合ENISO11135-2007标准中相对应的要求。结论根据“4.3.1”、“4.3.2”、“4.3.3”、“4.3.4”、“

25、4.3.5”得到的结果可以认定本灭菌器的物理性能符合ISO11135-2007标准的规定,可以进入下一过程灭菌器微生物性能在确认。4. 4 灭菌器微生物性能在确认4. 4. 1微生物性能在确认前准备工作的记录4. 4. 1. 1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检测产品名称生产批号初始污染菌检测报告cfu/件备注2014年2014年胃管42符合要求导尿管78符合要求喂食管40符合要求经检测三类产品的初始污染菌数量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4. 4. 1. 2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剂 项目年日菌种芽孢含量抵抗性参数D值生存时间灭活时间2015ATCC93722.5106cfu/片3.0分13.2分31.2分2014ATC

26、C93722.5106cfu/片3.0分13.1分31.0分从上表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剂符合GB18281-1.2:2000、ENISO11138-1.2:2006的要求。4. 4. 1. 3环氧乙烷灭菌剂 抽取批号为20150309030与20140508030相比较。仅仅纯度有微小的差误,批号为20140508的纯度为99.30%,而批号为20150216的纯度为99.30%。 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剂符合要求。4. 4. 1. 4负载装载方式和生物指示物布点位置(见附件6)。负载装载方式和生物指示物布点位置见下图与2011年度灭菌时负载装载方式和生物指示物布点位置完全相同。4. 4. 2灭菌

27、微生物性能确认 按照再确认方案微生物性能确认采用回顾性验证。其灭菌工艺:灭菌温度523 预处理时间18020min 保温时间100min 预真空-20-30Kpa 保压时间10min 灭菌温度(60%20%)RH 加药量6.67Kg/10M 灭菌时间480min 换气真空度0-5 Kpa换气次数至少5次 通风时间3040分钟 解析时间14天由于这次再验证采用回顾性验证,直接采用半周期法灭菌时间为240min。将前后两次为240min的灭菌时间的灭菌生物指示片在灭菌环境下进行培养14天,其结果如下:灭菌作用时间接受测试样品数培养后菌生长样品数备注240min151514天中15个样品无菌生长24

28、0min151514天中15个样品无菌生长而前后两次的阳性对照试验均有菌生长4. 5 灭菌后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根据ENISO11135和ENISO10993-7的相关规定,本公司对灭菌后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作如下的试验。4. 5. 1环氧乙烷残留量测量方法当对比(见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当对比报告),证实本公司采用比色分析法能有效的检测出产品灭菌解析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产品灭菌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结果相近。(见附件7)综合上述:经过对本套10M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其灭菌工艺再确认的过程符合ENISO11135标准的规定。再确认有效的灭菌工艺:灭菌温度523 预处理时间18

29、060min(在灭菌器内进行) 保温时间100min 预真空-20-30Kpa 保压时间10min 温度(40%85%)RH 加药量6.67Kg 灭菌时间480min换气真空度0-5 Kpa换气次数5次 解析时间14天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灭菌效果检验原始记录 YWY-8.2.3-034检验编号检验名称生物指示剂检验目的抽检检验进货批号灭菌日期检品数量31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无菌完成日期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法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阳性对照:未经灭菌的生物指示剂沉降菌检查:平均 cfu/每皿(应1 cfu/每皿)检查法:直接接种法 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管培养基用量:营

30、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管(需、厌氧菌35,真菌25) 检查结果12345678910111213143.73.83.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真需厌气菌1-2-3-4-5-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法检验结果:符合规定检验人: 复核人: 审核人: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灭菌效果检验原始记录 YWY-8.2.3-034检验编号检验名称生物指示剂检验目的

31、抽检检验进货批号灭菌日期检品数量31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无菌完成日期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法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阳性对照:未经灭菌的生物指示剂沉降菌检查:平均 cfu/每皿(应1 cfu/每皿)检查法:直接接种法 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管培养基用量: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管(需、厌氧菌35,真菌25) 检查结果12345678910111213146.10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6.216.226.23真需厌气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32、22-23-24-25-26-27-28-29-30-31-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法检验结果:符合规定检验人: 复核人: 审核人:常州市益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灭菌效果检验原始记录 YWY-8.2.3-034检验编号检验名称生物指示剂检验目的抽检检验进货批号灭菌日期检品数量31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无菌完成日期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法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阳性对照:未经灭菌的生物指示剂沉降菌检查:平均 cfu/每皿(应1 cfu/每皿)检查法:直接接种法 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管培养基用量:营养肉汤培养基 毫升/管(需、厌氧菌35,真菌25) 检查结果123456789101112131411.811.911.1011.1111.1211.1311.1411.1511.1611.1711.1811.1911.2011.21真需厌气菌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