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_第1页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_第2页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_第3页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_第4页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1、太公家教节选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一、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三、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一、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谈话导入导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儒学极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

2、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3、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做补充(1)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节录。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

3、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句计2610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3)注释:译文: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那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4)师补充民间故事5、师总结6、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

4、、)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全班汇报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XXXXX:(1)生平简介(2)汇报内容: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有疑责问,有教责受。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掉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4、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 复习导入 背诵太公家教节选,请同学说说大体意思。二、 故事链接1、老师讲故事张良拜师2、 作为小学生,我们在学校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呢?3、 你知道哪些尊师的故事或名言?毛泽东尊敬师长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

5、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他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

6、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分生气,他当着王圭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

7、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

8、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三、 走出校园,践行活动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应该为老师做些什么?学生说说从这个故事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讲故事,老师补充板书设计太公家教节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有疑责问,有教责受。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掉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二年级传统文化课题2、增广贤文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学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重难点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经典回放: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

9、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4、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按要求听范读,做出标记1、学生结合文意理

10、解意思。2、全班交流。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共同放声齐读。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 复习学生背诵上节课的内容二、 说说自己的理解三、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四、 集体交流五、 小组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 分为“取长补短、知心朋友、珍惜时间”三方面。六、 班内交流1、名言汇总2、 故事天地七、 拓展 我想回家后把今天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小组交流板书设计 增广贤文二年级传统文化课题3、治家格言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

11、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简介治家格言师: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

12、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按要求听范读,做出标记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共同放声齐读。第二

13、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一、复习1、学生背诵2、同位互相说说意思3、故事链接二、拓展1、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2、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14、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

15、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遇到滞

16、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分恭敬就有分收获。如果不是传输圣

17、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学生背诵,说意思学生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老师选择针对性强的进行全

18、班交流老师范读,生跟读,以致背诵板书设计治家格言二年级传统文化课题4、蝉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诵读1、老师范读,。要求:要正确读音、断句。识别诗体。二、诵读2、对照注

19、释初步理解诗意。3、师生互助解答疑问。三、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2、学生齐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同学们提出质疑:(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1、根据

20、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生: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复习1、学生背诵2、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什么?二、拓展1、咏诗小擂台2、我是解意小能手 我不但会背,还知道其中的意思呢?学生以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课下搜集的咏物诗,然后组内推选一人,参加全班竞选,看谁背的又多又好。板书设计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二年级传统文化课题5、画菊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2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教师范读二、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h; 宋郑思肖画菊并:靠,依傍。疏篱:稀疏的篱笆。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格,寄寓了决心斗争到底的民族气节。三:日积月累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置于“

22、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四:拓展活动 梅兰竹菊1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清郑燮兰俗尘:庸俗的尘世。2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清郑燮题兰友:作朋友的意思。炎凉:气候的冷热,比喻人情势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3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清郑燮盆兰

23、末了:花开尽了。呆:待。荣枯:盛衰。盎(ng):腹大口小的盆。前两句教人珍惜时光,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便知道。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格。五、你怎么理解的?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跟读背诵蝉咏萤解析理解诗句了解郑思肖及诗句的含义诵读诗句学生背诵板书设计画菊教后反思: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法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通过多读对诗句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大部分学生能比较正确、流利地去读,但读不出感情,有待提高诵读水平。二年级传统文化课题6、题画兰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

2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兰草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教师范读二、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以兰草自比 又以山中的群芳比喻不如意的外部环境,坚贞还自抱 写出了作者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何事斗群芳 则反映了作者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劳累喜爱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 四:日积月累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

25、绝”,画擅兰竹。五:拓展活动 梅兰竹菊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无地不相依。分析 :刘禹锡(,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二、作品:师: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

26、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第二课时一、代表作品师: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