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上有效地渗透音乐文化_第1页
浅谈音乐课上有效地渗透音乐文化_第2页
浅谈音乐课上有效地渗透音乐文化_第3页
浅谈音乐课上有效地渗透音乐文化_第4页
浅谈音乐课上有效地渗透音乐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音乐课上有效地渗透音乐文化简谱知识 南漳县涌泉完小 王仁清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可见,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音乐课堂上是处于不可忽略的位置。今年5月,笔者有机会观摩了“东莞市第四届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的活动,从区赛、片区赛、市赛共观摩了37节课后,笔者发现参赛课上普遍存在忽略学生识谱教学的现象。如在一节三年级的歌曲新授过程中,执教老师让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同时听了一遍又一遍的旋律,直到课堂结束。整节课从头到尾没出现过一个唱名,连这节课出现必须掌握的节奏符号休止符“0”,教师也只是用“这个小东西”称呼来代替,生怕漏口讲出“

2、休止符”三个字。事实上在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发展的规律中,简谱“1234567”这七个音已经全部学完,休止符“0”在一二年级音乐教材中也出现过多次。象这种把识谱教学摒弃出音乐课堂的现象,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是普遍存在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音乐教师们的重视与思考,如何正视“音乐课堂上的识谱教学”?思考过后,笔者认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要求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一、透视现状,剖析音乐课堂上“识谱教学”低效成因综观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什么原因导致课改八年来音乐教师们在音乐课堂上对识谱教学的轻视?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课标“识谱教学”的认识产生偏差由于过

3、去的音乐教学过于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产生了一些与审美相悖的严重现象,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以审美为核心”、“重视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时间,“识谱教学”的地位仿佛从昔日的“名声显赫”变成了今日的“风光不再”。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敢涉及音乐识谱知识甚至连节奏练习也被舍弃,好象谁在教学中谈识谱教学,谁就不是在进行教学改革。无形中把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非音乐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随意性地选择或删减教学中相应的知识内容,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导致了识谱教学在课堂教学上的“低效”。其实这些教师们没有认识到音乐知识技能在音乐审美中的工具性作用

4、,没有理解音乐课程标准为什么淡化知识技能的真正含义,其实质就是片面的理解新课标,对新课标“识谱教学”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二)、被课堂表面现象所迷惑,在音乐课堂上悄然摒弃“识谱教学”现在许多音乐公开课上都流行不唱歌谱,片面地淡化“识谱教学”,过分地追求课堂热闹。笔者曾听过外行的教师这样评价音乐课堂:“现在的音乐课最好上了,只要又唱又跳就行了!”、“音乐课跟幼儿园的游戏课差不多”众所周知,音乐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教学示范、交流的作用,导致一部分听课老师被课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并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和心理压力,认为现在的音乐课不需要进行识谱教学了,一时间,更多音乐教师更无视识谱教学的存在。又由于在公开

5、课活动中教师们观摩不到音乐课堂上有关“识谱教学”的环节,作为一线教师因缺乏交流借鉴而更不知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识谱教学,于是有的教师干脆把“识谱教学”摒弃出课堂。由于上述几种原因导致了“识谱教学”在音乐课堂上低效的成因,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正确对待识谱教学,使识谱教学进入音乐课堂不可忽略的位置呢?二、重新剖析新课标,正确解读“识谱教学”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识谱教学”已做了简单、明确的表达。其定位是“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其程度标准为“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其学习方式为“与演唱、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

6、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从以上表述我们发现,我们要进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是象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含在各种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音乐课程改革并未丢弃对学生的识谱要求,这就要求音乐课中要进行识谱教学,并且应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体验相结合。所以,我们切不能以为新课标强调了“音乐审美体验”、“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就是舍弃音乐课堂上的识谱教学。三、立足课堂,创新识谱教学有效途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吴斌先生在音乐教学教改的主要观点提出: “我们的学生要在形式

7、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自觉地学习音乐知识”;“在充满乐趣、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在优美动听、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识谱”。那么新形势下的识谱教学该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有效地进行?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1、让学生在“忍不住唱”的兴趣中学习识谱教师们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觉:一方面,在音乐课堂上讲过的识谱知识学生总记不住,但学生在唱通俗歌曲的时候却唱得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学生在唱通俗歌曲的时候是那样的投入,而在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唱时学生们却成为机器人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出于“识谱教学”上。我们的音乐教

8、学尤其是歌唱教学,几乎都采取固定的模式-“先识谱后唱歌”,这种教学方式让那些音乐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生缺乏了兴趣,而且觉得这种识谱学习是一项繁琐枯燥的负担。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笔者尝试在歌曲教学中采用这种逆向的教学方式“先唱歌后学谱”。在教唱人音版第12册教材第一课歌唱祖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效果非常明显。由于学生对歌曲歌唱祖国比较耳熟,当我声情并茂地进行范唱时,班上已经有几个同学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虽然他们在某些乐句上的音准唱不稳,但是看得出他们很喜欢这首歌,学习的积极性还很高。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歌曲的兴趣,我不急着纠正学生的音准,并把歌唱祖国的MTV原

9、唱播放出来,让学生有意地聆听歌曲,接着请学生跟着钢琴轻声的演唱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好歌曲里的节奏、旋律,很快学生们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了。下课后,有几个男同学自信地跟我说:“老师,这首歌的歌谱我全会唱了!不信,我们唱给你听!”结果这几个男同学真的跟着钢琴把曲谱给完整地演唱下来。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经常会在高年级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在视唱时,节奏、音准比以前的把握准了,识谱知识几乎一点就通,结合谱例学生和快就能进行歌谱接唱;但中年级在进行识谱练习时要有选择性。可以选择节奏简单的、音程较小的旋律让学生跟琴视唱,如春天举行音乐会的第一、二乐句。到四、五年级则可增加视唱的篇幅。在不同的课型中

10、都可以渗透识谱教学。如在欣赏课中,有些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可以让学生用唱名去进行哼唱,耳听目濡,有利于唱名音高感的形成。2、让学生“创编旋律”乐趣成就中学习识谱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个各大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能力的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人音版第10册教材歌曲编花篮的教学为例。在学唱新歌之前。笔者将乐曲中的旋律打乱,以短小音符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如“ ”“ ”、“ ”、“ ”、“ ”)首先让同学们听每组音符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 ),并一起弹唱。这种以“以听为导、创编为手段,然

11、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的活动,很快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样,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后来创编,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成就感之中学习乐谱。(二)、运用肢体语言,突破识谱教学难点在小学音乐教学识谱环节中,合理、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是突破识谱教学难点有效的手段之一。歌曲的每一个音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靠耳朵听来分辨,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呢?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使用手势和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能使音高形象化,使

12、学生直观地感觉音高。1、简单快易地解决“识谱难点”如在人音版第10册歌曲编花篮中有很多地方的节奏、音准都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唱好。如: 这一乐句中的“5”唱不到位,总偏低,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这儿加入“空中画弧线”的手势,效果不错,学生一做手势来了兴趣,音也一下子唱到位了。2、巧妙有趣地解决“识谱难点”又如人音版第3册教材的歌曲我的小绵羊,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乐句尾音音高的走向(3 3 2 2 1 ),在开始我就创设了“寻找草丛里的小绵羊”的情境,进行律动表演。在音乐声中学生分成三批小绵羊。第一乐句时,由第一批孩子走在最后一个“3”音中做定格状;“2”音由第二批孩子走,排在第一批前面,位置稍低些。

13、最后一个“1”音中,让第三批学生单腿跪下做定格状位置最低。在活动中,学生用不同高度的身体动作排成阶梯形状,表现了尾音的不同音高,演唱时也能唱得准了。合理、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但在能解决学生识谱难点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教学中的表演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感知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和调式音级的倾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唱名音高感;同时还是练习音程、和弦、片段二声部旋律很好的方法,对于学习变化音、转调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师徒结对,提高识谱教学能力在平时音乐常规课堂“识谱教学”我比较喜欢采用音乐教学中的“带”这种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中的“带”,一为“琴”带;二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带。众所周

14、知盘乐器对学生形成唱名音高感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二为学生间互帮互带,学生认识乐谱难在入门,以简谱为例,学生要把数字“1234567”反应成为“do re mi fa sol la si”就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视觉强化,唱名的熟悉音高的形成就需要多看多听多唱。“带”就是发挥班里一部分视唱能力较强的同学(比如学乐器合唱队的学生)的作用,利用这班同学带动整个班的识谱能力。把这些学生分散在其他学生中间,每人来充当“师傅”,旁边坐两名“弟子”,课堂上请这些“师傅”引领、监督“弟子”的学习,“弟子”有了进步时“师傅”一并表扬。这样既增强了“师傅”的成就感,又减弱了“弟子”学谱的困难,还可以促进彼此间的友谊。同样的方法也很适用于合唱队,合唱队新老队员交替时,用这种以老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