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第七章交叉口1.ppt_第1页
道路第七章交叉口1.ppt_第2页
道路第七章交叉口1.ppt_第3页
道路第七章交叉口1.ppt_第4页
道路第七章交叉口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 立体交叉概述,一、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立体交叉:是两条道路在不同高程上交叉,两条道路上的车流能够互不干扰,各自保持原有车速通过交叉口。 1、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 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铁路、各类道路交叉; 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铁路交叉; 2、根据交通量的需要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的路口,当进入路口的现状交通量大于4000-6000辆/h,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难奏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3、考虑地形条件,第八章 立体交叉,4、道路与铁路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采用立体交叉 (1)地形条件困难,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 (2)城市主次干

2、道与铁路交叉,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大于15分钟,二、立体交叉的组成,1、跨线构造物 2、正线(引道直行路段) 3、匝道(连接线) 4、出、入口 5、变速车道(减、加速车道) 6、辅助车道(车道平衡) 7、集散车道(公交路线,三、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区别,1、是否收费 2、相邻立交间距 3、排水系统 4、立交形式 5、施工复杂程度,四、立体交叉的间距,1、均匀分散交通量 2、要有足够的交织段长度 125页 3、满足标志和信号布置需要 4、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8.2 立体交叉的分类和形式选择,一、立体交叉的分类,1、根据相交道路结构物形式 (1)上跨式:施工方便、造价低、宜排水、占地大、引导长,

3、适用于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 (2)下穿式:占地少、立面易于处理、工期长、造价高、排水困难、适用于市区。 2、根据交通功能(有无匝道和上下道路) (1)分离式立交:上下层道路之间互不连通的立体交叉形式。适于高速公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的交叉。 (2)互通式立交:不仅设路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而且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差两行驶。冲突点少,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分离式立交(天津新开路立交,年扩建,在原有箱涵两侧各顶入一个净宽的单孔箱涵,作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扩建后的个桥孔,两侧引道采用路堑式挡墙结构,机动车道纵坡.,非机动车道纵坡,下设排除地下水的盲沟,与地表水一并由泵站提升

4、至下水道管网,互通式立交(六环线与八达岭相交处,互通式按交叉处车流轨迹线交错方式和几何形状分为 部分互通式 (菱形、部分苜蓿叶形) -当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受地形、地物限制时,可采用菱形立体交叉。主要道路布置在下层,这样,从主要道路驶出的车辆进人匝道为上坡,便于减速。同样,车辆驶入主要道路时,车辆由匝道下坡进入主要道路,利于加速。这种形式只有右转弯匝道而无左转弯匝道。形状简单,用地少和工程造价比其他形式少等;其缺点是左转弯车辆都必须在次要道路上进行平面交叉,干扰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完全互通式(苜蓿叶形、定向式、喇叭形、组合式) -它是在交叉口的4个象限范围内设有右转和左转的互通环形匝道,保

5、证相交道路上的车辆在各个方向的转向行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将上、下公路完全连通,故是一种典型的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这种立体交叉占地面积大,且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长,造价高。但通行能力大、造型美观,因此,适宜用于高速公路之间的立体交叉,定向式立体交叉是使每一条匝道都从一指定路口直接连接到另一指定的路口,不通向其他道路。这种立体交叉,匝道数较多,且互相交错,并须采用多层立交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这种立交占地多,技术复杂,造价高;但它的行驶路线清楚,转向明确,行驶路线短,通行能力大。故适用于高速公路的多路交叉的交通枢纽处,这种形式适用于主、次道路或两主要道路相交的T型交叉,如上图所示。该立体交叉的左

6、、右转弯匝道很明显,在主要公路上只有一个方向有左转,相交公路也只有一个方向有左转。这种立体交叉占地较少,工程费用较低,管理方便,Y型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在Y型平面交叉的基础上,设置三座跨线桥。这些跨线桥是单向的,而且只跨过单向车道,其跨度和宽度都不是太大。该型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优点是每条公路的通行能力,基本不受交叉口的影响,用地少,各车道的行驶方向容易识别,转弯路线短捷,平面线型好;缺点是交叉的构造物多,增加跨线桥及接线工程量,造价高,环形立交(两层式、三层式、四层式)主要适用主次公路交叉。为确保主要道路直行方向的车辆快速通过,可将主要公路下穿直接通过交叉口,不受交叉口的影响;其他一般公路则通过环道

7、作平面交叉,按反时针方向绕中心岛作单向行驶,选择所去的路口方向驶出环道,北京市亚运村四环路与安立路相交处,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行的三层菱形苜蓿叶式立体交叉。安立路上跨四环路,整座立交包括主跨线桥座,非机动车通道桥座,桥梁总面积。主跨线桥面全宽.。整座跨线桥造型美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形成亚运村一景。于年月建成通车,3、立交实例 北京安慧立交桥(三层菱形苜蓿叶式立体交叉,上海漕溪路立交桥(苜蓿叶式,底层为地面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第二层为漕溪路立交桥,第三层为中山路高架道路,在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分别设置东南与西北连接匝道。鉴于立交工程与地下经过的地铁号线工程同步建设,工程关系十分复杂。工程全长,

8、分两期进行施工,第一期先修建南北向漕溪路立交桥,第二期再修中山路高梁架及二、三层间的转向匝道。于年底全线通车,位于北京市东南二环路与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喇叭型立交,同时有京广、京山两条铁路及护城河在立交范围内穿过。全立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共有供单向行驶的桥梁座,于年月建成,东便门立交桥 (喇叭型,灯塔立交桥为辽宁省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与二级公路交叉点的互通式收费立交工程(Y型立交,沈大高速公路东侧距离处有一条相平行的铁路专用线,西侧距离处又有一条相平行的沈大路辅道,由于两侧均受到限制,经多方案比较后,采用型立交。四条匝道皆以曲线为主体,全长.,最小半径.,最大纵坡.。匝道桥和跨线桥共座,

9、全长.。于年月建成通车,位于北京市南二环路与东蒲路相交处,连续跨越二环路,京广和京山铁路、护城河以及北滨河路,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行的立交。它包括跨线主桥两座,南北引桥座,匝道桥座,通道桥座,跨河桥两座,铁路地道桥座,桥梁总面积约平方米。于年月建成通车,玉蜒立交桥(层变形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第一层车道宽;第二层在原地面为人行、非机动车环道,宽.和;第三层为供机动车转弯的环形板,环的内直径为,环道宽,与.宽的单行匝道相连;第四层为顺先烈路南北向机动车直行的孔高梁架桥,桥宽.。立交最大纵坡和净高: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和.。立交总占地仅.公倾,区庄立交桥: 广州内环线环市东路与市区进出口主干线

10、先烈路相交处4层转盘式立交,设计通行能力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 年建成,二、立交形式的选择,1、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道路、交通、环境、自然条件,2、立交选择的基本原则 (1)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等。 (2)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 (3)考虑近远期结合与投资,改建的需要。 (4)利于施工、养护、排水,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5)同总体布置全面安排,分清主次。 (6)与定位相结合。(先定位后选型) 3、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 (1)初定立交的基本形式 (2)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 (3)立交方案比较,8.3 立体交叉设计,一、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1、设计

11、资料 自然资料:1:500-1:2000地形图;用地发展规划;水文、 地质、土壤、气候资料;国家水准点和控制点。 交通资料:交通量、交通组成;推算远景交通量;绘制交通量流量流向图;调查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 道路资料:相交道路的等级、平纵面线形及尺寸;相交角度、控制标高和坐标;路面类型及厚度;确定年个年个高度、设计荷载、计算行车速度和平纵横指标。 排水资料:区域的排水制度、现状和规划;管渠位置埋深及尺寸。 文书资料和其他资料:设计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意见;取弃土和材料来源等,2、设计步骤 (1)初拟方案:根据交通量所需的地形条件,在地形图上勾绘可能的立交方案。 (2)确定比较方案:考虑线

12、形、半径、拆迁要求,选2-4个比较方案。 (3)确定推荐方案:在地形图上绘制各比较方案,在完成初步平纵设计、跨桥方案后,概算工程量,做出比较表。确定推荐方案1-2个。 (4)确定采用方案:做推荐方案的模型和透视图,征询意见定方案。 (5)详细测量:对采用方案实地放线并详细测量,收集技术设计资料。 (6)技术设计:完成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二、立体交叉的设计,1、立交的等级,2、计算行车速度 (1)直行方向计算行车速度 (2)匝道计算行车速度(50-70,公路立交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城市立交匝道计算行车速度,3、设计交通量 依据相交道路的交通量,结合交通量调查资料进行直、左、右行方向交通量分配得到,4

13、、立体交叉的通行能力 主线的通行能力一般是每车道1800辆/h,其值因直线坡度及重型车的比例而有所增减。 次要道路和匝道的通行能力是按次要道路和匝道的路口通行能力而定的。 5、横断面设计 一般相交道路的横断面设置分隔带 对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层行驶的立体交叉,在机动车行驶蹭为两幅路型式,对向车道之间设置分隔带。 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同一层行驶的立体交叉,应是指四幅路型式的横断面。 6、立体交叉的纵断面设计 (1)引道设计,公路立交纵坡由干道的纵坡决定;城市立交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同一坡道行驶,最大纵坡按非机动车道纵坡。若大于表中规定值,必须满足下表限制坡长。非机动车道的竖曲线半径大于500m,

14、立交引道的最大纵坡度,纵坡坡长限制,2)行车视距及视线高度 无中央分隔带应满足会车视距,有中央分隔带应满足停车视距。 桥上引导的行车实现高度按小汽车考虑(1.1m);桥下下坡道及进入隧道洞内坡道的视线高度应按载重车考虑(2.2m,7、匝道设计 (1)匝道类型(右转弯匝道、环形匝道、定向式匝道,3)匝道的平面线形 平曲线半径:按匝道计算行车速度(50%-70%主线),考虑用地、主线纵坡。对双向行车或混行匝道可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加宽和 缓和曲线。一般设于平曲线内侧,2)匝道横断面设计 一般宜单向行驶。路面宽度不小于7m,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宽度不小于12m。单向匝道超高横坡为2-4,4)匝道的纵断面设计 纵坡较大,但不大于5。单向匝道纵坡可大于双向匝道;上坡匝道的纵坡可比下坡的稍大,立交回头曲线处的纵坡宜小于2。匝道弯道的最大坡度应符合合成坡度规定,匝道最小半径表,8、匝道端部的设计 (1)出口与入口设计 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在跨线构造物之前。匝道的端部应设置2的缓坡段,长度大于缓坡与竖曲线切线之和。匝道与干线之间视野应良好,2)变速车道设计:当由高速公路进入匝道或由匝道进入高速公路时,均须设置变速车道。3.5m宽、过渡段外边缘斜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