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2021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021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大

2、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

3、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

4、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1、简析“盼春”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

5、段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

6、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1、春草图:(第3自然段)这一段用词准

7、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

8、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2、春花图:(第4自然段)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

9、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3、春风图:(第5自然段)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

10、情。4、春雨图:(第6自然段)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5、迎春图:(第7自然段)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

11、在于春”,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2、理解本文

12、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七、作业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或校园里的冬天),300字左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板书设计:春盼春(1)语言积累总写(2)春草图(3)绘春(27)春花图(4)表达春风图(5)春雨图(6)迎春图(7)颂春(810)细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知识与能力: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的人格魅力。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搜集相关

13、资料,了解人物。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表现帕尔曼“人格魅力”的句子及联系生活实际来了解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并深层次理解“不用搀扶”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深刻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帕尔曼产生敬佩之情。2、充分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的赞叹之情。教学重点:朗读关键语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的赞叹之情。教法与学法:读中领悟、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直接板书课题,理解课题再次看到这个课题,你能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吗?2、播放音乐会现场视频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敬一丹一起了解了杰出的小提琴家

14、帕尔曼,相信你们对他肯定充满了神往。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他的音乐会现场去听听,好吗?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这是你们的感受,那我们的作者敬一丹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帕尔曼,去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吧!二、品读句子,感悟魅力导语:我们都知道帕尔曼4岁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靠拄着拐杖艰难行走,他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终成一代音乐大师。在我们去感受帕尔曼的人格魅力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1、游戏体验残疾人站起来的艰难请同学们起立,单脚站立一分钟,大家自己可以计时。准备开始,时间到,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脚上时

15、,是多么不容易的。由此可想,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的行走是多么艰难啊。然而,我们的帕尔曼就上演了一场让人意外而感动的一刻,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那意外而感动一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2、出示学习要求(1)个人学习:个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帕尔曼终于艰难站起的语句,用“( )”括出具体描写观众反映的句子。(2)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多读几遍。(3)小组合作:和小组成员交流你的感受,并分工进行表演朗读,一人扮演帕尔曼表演站起来的动作,其他的成员带着感受读句子。3、交流后出示课文片段一曲终了,他用拐杖支撑自己试图站起来。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没成

16、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4、小组汇报a、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帕尔曼站起来是多么艰难啊)b、你们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师:帕尔曼精美绝伦的表演结束以后,他希望用自己完美的谢幕来感谢喜欢艺术并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观众,所以,他希望自己可以完美地站起来,于是他决定起来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帕尔曼第一次跌坐在椅子上,你是什么心理?谁来读读第一句?(期待担心)当看到他第二次又没成功时,这时你又是怎么样的心理?读出这种感受。(紧张)然而他第三次又失败了,这时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着急、担心)读出这种感受。c、小组表演读这三句

17、话,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分组读,男女读。5、讨论:如果你生活或学习当中,有一件事情失败了三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想想结果会怎么样?6、可是,面对三次的失败,在同伴和观众热切地望着中,“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超常的毅力和勇气,不用搀扶的精神,身残志坚的精神)怎样读出他的勇气和毅力呢?先自己试试,再读给同桌听。让我们带着对帕尔曼的敬佩和感动,齐读这一句。7、指导朗读:破折号前面的高昂、缓慢,破折号后面的低沉、快速。男女生读,小组读。三、 角色转换,领悟魅力过渡:是啊,在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瞬间,

18、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震憾了每一个人的心,此时的会场1、句子: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我们来听听这雷鸣般的掌声吧?这掌声里有什么?引导学生说感受。多么真切的感受啊!多么真实的反应啊!他站起来的那一刻,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人们的眼神都凝聚在了那一刻。2、句子:“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他的这一举动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目光?(表现了众人对帕尔曼这一举动的关注与期待,更表现了帕尔曼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来的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我们应该怎样读呢?(1)个人读,把你认为要重读的地方加上点,(排比句)因此,要读得铿锵有力,语势强烈。(2)男女赛读

19、,齐读。小结:这短短的一瞬间,帕尔曼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他的人格魅力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要为他的琴声鼓掌,更要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3、句子:“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提问:仔细读读这句话,作者更看重和赞叹的是帕尔曼的琴声还是他的人格魅力?生:人格魅力。师:人格魅力是什么意思?生: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而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就在他的生答“不用搀扶”上。解析“不用搀扶”的含义。“不用搀扶”不仅是一个( ),更是一种( )。师:帕

20、尔曼的“不用搀扶”精神是什么?生自由答,师相机引导。师:所以不用搀扶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4、小组讨论:对于“搀扶”和“不用搀扶”,你一定有你的看法,你能说说吗?过渡: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不用搀扶”的帕尔曼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冬日里的琴声。让我这位不懂的音乐的人,也想对他说一声谢谢!齐读:“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1)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谢

21、谢帕尔曼?(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结:面对帕尔曼,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四、总结全文,延伸魅力过渡:帕尔曼不但给我们带来音乐的盛宴,还给我们带来精神的财富。回响耳畔的是那无与伦比的琴声,让人铭记的是那永不言败的四次站起。音乐会结束后,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帕尔曼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成功来源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只要你想做。是啊,就是凭借这样的自信和勇气,他成功了。1、说一说:你还知道有哪些身残志坚的人呢?2、总结:一代音乐大师帕尔曼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作者最后情不自禁地对这位音乐大师说了一声:谢谢您!在听着他那优美的琴声中,来

22、!我们也一起来,大声地对这位音乐大师说:谢谢您!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那么,就让我们用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影响自己,做一个自强乐观,不用搀扶的人!板书设计:10、不用搀扶起来跌坐再起来又没成功独特的人格魅力不用搀扶: 又试又失败又试第四次终于站了起来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导入。1.由有

23、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预习检查。读准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 憔悴qiocu 模样m 嫌恶xin w 可鄙b 什物sh惊惶hung 瑟缩s 惩罚chng 虐杀n 宽恕sh 苦心孤诣y堕du 蜈蚣wgng 伶仃lngdng2.形近字。嫌xin 嫌恶 怒n 愤怒 堕du堕落赚zhun 赚钱 恕sh 宽恕 坠zhu下坠诀ju 诀别决ju 决定抉ju 抉择3.多音字。 凶恶恶 恶心w 嫌恶sh什物 m 劳模什 模shn什么 m 模样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4、。(一)自主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感情;读出重音。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二)思考。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

25、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四、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一)12段(第一组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

26、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二)34段(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3.朗读。(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

27、心情的文字吗?(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5.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三)58段(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