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开始.ppt_第1页
诗歌鉴赏专题开始.ppt_第2页
诗歌鉴赏专题开始.ppt_第3页
诗歌鉴赏专题开始.ppt_第4页
诗歌鉴赏专题开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一、读诗“五必看(想)”(题目、作者、注释、主旨句、关键词) 二、理解全诗(翻译) 三、思考“三了解”(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规范答题 基本要求: 1、用完整句子答题 2、用专用术语 3、作答完整有序,学法导航:,鉴赏一般步骤: 三步走,读诗 审题 答题,五必读 疏通句意 明确内容、手法、情感,圈出关键词语 明确要我答什么,抓住要点,全面作答 手法+分析+情感,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04年江苏卷,读诗,五必读 疏通句意

2、明确手法、情感,动笔标注 体现成果,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审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 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景色单调。,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

3、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05年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读诗,审题,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 具体说明。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 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要点: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为拂绿琴埃”,06年江苏卷,12请阅

4、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读诗,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

5、茶。 注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读诗,审题,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 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 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要点: 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表达不得归家的无奈与痛楚。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6、。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读诗,审题,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结合全词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4分) 2、赏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一句的隽永意味。(4 分),答案,(1)描绘的是一幅凄凉破败萧瑟的景象:室内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室外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在鸣响。(2分) 作用:衬托出诗人年老失意的凄凉心境;同时也反衬出诗人虽处境艰难,仍心系祖国河山,渴望收复中原的豪情。 (2分),(2)“布被秋宵梦觉”指诗人的布被耐不住秋夜的寒冷而梦醒,交代了时间,也暗示了诗人难以安睡(1分)心怀中原,形诸梦寐,半夜醒来犹自流连梦境,故云“眼

7、前万里江山”。 (1分)表达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报国雄心(1分)以及收复难以实现,只能在梦中实现的悲壮苍凉。 (1分) 理解+情感,景象描述+作用,鉴赏表达技巧练习,鉴赏表达技巧练习,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 江苏卷,一、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二、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 三、近几年的古诗鉴赏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大致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进行鉴赏,而不是孤立地鉴赏一词一句。 四、分值8分。,现代文阅读,14这样写,一是为了说明狗和鸟等动物对人的感恩是有限的,感恩的“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二是为下文内容上的转折作铺垫。(一点2分,语句通顺1分)(5分),15“这一刻”是指受助的动物“

8、长久地凝视过你(人类)”的那一刻(1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有了感激和信任,有了温暖和亲切(2分),有了自然界各种生命体之间的感情互动与和谐融洽(2分)。,16、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跟大地、植物、动物一样,都是自然之子,仅仅比后者多出了文字、职位、电脑、汽车等面具(3分)。因此,人并不天然高贵,人应当平等地对待其他自然物,与他们和谐相处。(3分),甲大地同样是有生命的“活”物和“动”物,且其“活” 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所及。 乙人的生命之所以不感到孤单和危险,是因为能够 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甚至石块这样的无生命之物 相伴相拥。 丙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 条件下的偶然的生

9、命合成,不应当自感高于同属 自然之子的其他生命。 丁生命的感激和信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狗和鸟 懂得对人感恩,人更应懂得对自然感恩。 戊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都是平 等的,没有贵贱之分。,17作者对“生命”的独到理解,主要是:,语用题,18 意大利政府7月13日颁布了禁止对涉嫌贪污案犯实施“预防性逮捕”的法令; 7月14日被誉为清廉运动一面旗帜的米兰检察院检察官迪彼得为抗议这一法令而宣布米兰检察院集体辞职; 意大利政府7月19日撤消了上述法令。,19日本政府声明支付3亿日元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引起了中方受害者的不满,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讲话。,20

10、如果你能使一朵鲜花快乐,不用自己的 手随意折损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 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缕醉人的馨香。 如果你能使一课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现代文阅读,14作者生活在城市,“黄昏的感觉减弱了”,城市的华灯、高楼、工作、生活甚至娱乐,使黄昏本应有的安详、静谧、温馨难以再现,只能在回忆中予以重温。(3分)以“回忆黄昏”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烦杂、浮躁、功利生活的厌烦和对安详、静谧、温馨生活的向往。(3分),15黄昏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以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给为生存而搏斗的人们以休息的权利;(慈悲3分)黄昏用无言的美景劝

11、慰人们,生命是卑微而充实的,暂时中止生存搏斗吧,好好休息,放平心态,欣赏美景,享受生活。(教育3分),16、乡村最能体现黄昏安详、静谧、温馨的特点。(3分)作者先写“农人们肩扛农具身心疲惫地走回村庄”,“等待已久的村庄里传出一片嘈杂”,写出了黄昏时分乡村充满了温馨的天伦之乐;随后写太阳下山后“嘈杂声也随即停止了”,“这是孤寂自在的好时光”,表现黄昏乡村的静谧;“夜晚来临,波动悬浮着内心沉落下去,终于稳定了”,整个乡村便沉浸在安详中了。(3分),17、不矛盾。(1分)作者说“黄昏的感觉减弱了”,是因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更多带来的是烦杂、浮躁和功利,全然没有了生活本应有的安详、静谧、温馨,“黄昏作为

12、昼夜之间的过渡变得多余”,是对现代城市的批判;而后面写到的“滚滚而来的黄昏之声”,是作者“在黄昏的听觉中映现出视觉”,回忆起“另一个黄昏”的结果,是写实,更是他的希望。(3分),语用题,18关键信息: 地球轨道变动 地球轴心度变化 气候变化 哺乳动物灭绝,地球轨道变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哺乳动物大灭绝。(3分),地球轨道和轴心度的变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一些哺乳动物灭绝。(4分),地球轨道的变动和轴心变化的重合造成了哺乳动物大灭绝现象。(2分),示例:,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分项复习,一、鉴赏表达技巧,看题目 知内容,李白听蜀僧睿弹琴,琴诗,韩愈听颍师弹琴,贾岛听乐山弹易水,听蜀僧睿弹琴 李

13、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读诗,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尾联是说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诗人听得投入,侧面描写,表现弹奏者技艺的高超。,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读诗,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审题,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中

14、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答案,1、第一句“孤舟”“微月”“枫林”描写了一幅孤寂悲凉的景象,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渲染了孤寂凄清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衬托了人物寂寞惆怅的心情。,2、“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 “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演奏。 “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的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写景的作用,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答案,审题,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诗人托物言志,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

15、意义,以“作雪”与“成尘”作比喻,形成对比,纵然被风吹得象雪花一样漫天飞舞,也绝对胜过零落路边,被车轮碾成尘土。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原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手法+分析+情感,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小白长红越女腮”,将南园中的那些或大或小或白或红的花儿比喻成越地美女的面颊,写出了花的娇艳与精神;“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日暮,风中的落花无奈而又悲惨的结局。含有惋惜之情。,读诗,倦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16、。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答案,1、前六句写了凉竹、野月、重露(露滴)、稀星、飞萤、水鸟等意象。(1分),首联:夜风吹动竹林,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洒满庭院,清冷而寂静。 颔联:夜深了,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滚落下来;小星星时而能看到,时而又看不到。清冷、寒气袭人。 颈联:(夜很深了),萤火虫飞来飞去,(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为自己照明;栖宿小溪旁的鸟儿,已经(睡醒),互相呼唤着,(准备迎接新的一天)。(2分),2、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分) 忧国忧民,报国无门。(1分),3、前六句写了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似乎单纯写自然的景

17、,没有一字写(倦);但这幅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图”,分明告诉我们,诗人何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1分)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如此清冷的秋夜,诗人想起战事连连,社会动荡,报国无门,诗人的心又该多么疲倦!(1分),二、鉴赏思想内容,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1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 2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卷,整体把握, 注 汪元量:南宋诗人,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2)“大江东去水悠悠

18、”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情感+侧重点,答案,(1) “望”字统领全篇“燕云”、“大江”、“夕阳”、“寒鸦”、“四百州”都是“望”的对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营造了一个苍凉凄恻的意境,寄托着作者国家衰亡自己无力挽救的悲痛心情。,概括作用+分析+意境+情感,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一次大病之后,游此地作此词。,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引子 小序,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

19、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景。山下潺湲的溪水,溪边才抽出嫩芽的兰草,林间洁净无泥的沙石小路,傍晚,潇潇细雨中,林间的杜鹃的啼鸣等,构成了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图啊! 下片抒情。虽然时间不可逆转,人生不可回头,但是,谁又能说人不能老当益壮呢?门前的流水还有一反常态向西流淌的,我们有什么必要去感伤人生易老呢?,概括+具体说明(上片、下片),答案,同意,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气氛,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后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忧愁的曲调,这些都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20、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林间的沙石小路,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潇潇细雨中,松林间的杜鹃在啼叫着。景色优美宜人,充满春的生机。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

21、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上片写景。山下潺湲的溪水,溪边才抽出嫩芽的兰草,林间洁净无泥的沙石小路,傍晚,潇潇细雨中,林间的杜鹃的啼鸣等,景色优美宜人,充满春的生机,构成了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图啊! 下片抒情。虽然时间不可逆转,人生不可回头,但是,谁又能说人不能老当益壮呢?门前的流水还有一反常态向西流淌的,我们有什么必要去感伤人生易老呢?病体的康复,给了他信心;春天的生机,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