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考题_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考题_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考题_第3页
古代文化常识考题_第4页
古代文化常识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高考必考的新题型原创2015-06-15吕贻晓高中生学习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中,正如我们之前预测的那样,出了一道新题型,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其实考题中的这些古代文化知识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相关证据。因此,我们不妨以必修、选修教材中的文言诗文为载体,以其中出现或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为重点来准备高考考前复习。必修教材一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一般指“万户侯”,用来表示高官爵位或食邑万户,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除了补充、阐述春秋的内容、思想外,本身也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成就。c.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

2、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其历史、文学价值较高,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道主”有多种含义,原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也指请客的主人、活动的举办方。b.“谒者”是古代官名,一般指掌接待宾客及赞礼,上传下达的官吏。c.“郎中”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指医生、大夫,也可指皇帝附近的侍臣。d.“子”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可指男子尊称,也可指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有多种含义,如表示方位、支配等,也指身边跟随的将士或官员。b.“涕

3、泣”在古代一般指人们过于悲伤,哭泣而流鼻涕。c.“变徵之声”是悲凉的音调,古音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d.“宗庙”一般指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先的地方,也可代指朝廷或国家政权。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节”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观念,多指忠贞而有节操、忠诚而坚定不移等。b.“东乡”指站在东方,面朝西,在古代礼仪中是比较尊贵的位置。c.“平旦”指12时辰中的寅时,又称平明,五更,是日夜交替,天刚刚亮的时候。d.“车驾”在古代指马驾的车,也可代指皇帝的座驾、皇帝。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平

4、视、尊敬对方的姿态。b.“坐”在古代指膝盖跪在地上(席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跪”则类似于“坐”,但伸直腰板,臀部离开脚后跟。“跽”则把上身挺得很直。c.“顿首”指跪下,头碰地后不停留而抬起;也指书信中的敬辞。“稽首”是古代跪拜礼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后双手伏地,头碰地后停留一段后缓缓抬起。d.“拜”也属跪拜礼的一种,跪而双手伏地,但头不碰地;“再拜”指拜了又拜。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共20篇,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也是儒家文化最经典的代表作。 b.“独尊儒术”是汉代推行的政策,统治者把儒家文化作为整个社会的正统思想加以推广。c.“礼”是论语中使用频率最

5、高的一个字,也是统帅整部论语的核心思想。d.“知命”是“知天命”的简称,来自论语中“五十而知天命”,即五十岁时想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参考答案1.c 解析:删除“秦汉”。2.d解析古代爵位等级为“公、侯、伯、子、男”,“子”属第四等。3.b解析:将“流鼻涕”改为“流眼泪”。4.b解析:“站在东方,面朝西”改为“站在西方,面朝东”。5.a将“平视尊敬”改为“轻慢傲视”。6.c 解析:将“礼”改为“仁”。必修教材二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是其常用写作手法。b.楚辞主要收录了战

6、国时期楚国屈原等人的作品,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其中常用香草比喻高尚的德行。c.“总角”代指少年时代,因为古代少男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女左右共髻束发。d.“初阳”表示时令节气时指的是初春三月,因春天刚开始,有些地方又称之为“小阳春”。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在古代是第一人称代词,专门用来做皇帝的自称。b.“区区”有多种含义,可指愚拙,也可指情意真挚。c.“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d.“承籍”是古代一种职官制度,指继承祖辈的仕籍,继续为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7、a.“便言”指很会说话,有口才,孔子曾将“友便辟,友多闻,友便佞”列为损者三友。b.“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c.“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一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某些朝代的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d.“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可以代指有学识的人。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古代用干支来表示年、月、日的顺序,天干指“子、丑、寅、卯”等,地支指“甲、乙、丙、丁”等。b.“非常”有多种含义,可指意外的变故或非同寻常。c.

8、“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d.“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农历三月;初春(孟春)是春季第一个月,农历正月;仲春是春季第二个月,农历二月。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诺”表示遵命、答应, 是一种表示敬重、尊敬的礼节。b.“望”指每月的农历十五日,因为此时月圆人尽望;“既望”指农历十六日。c.“美人”在古代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 古人可能有名、有字、有号。名是谦称,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可直接称呼其名;字是敬称,下级对上级、卑对尊时,要称对方的字,表示尊敬。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9、是( )a.“放浪”有多种含义,可指放纵、无拘束。b.“齐彭殇”是老子的观点,把长寿和短命的等同起来。“彭”是彭祖,传说曾活到800岁;“殇”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c.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苏轼所游览的黄州赤壁,并非赤壁大战处。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比喻人生短促。参考答案1.d解析:将“初春三月”等改为“阴历十月”,“小阳春”是“冬至以后,立春以前”。2.a解析:“自秦始皇起”才变成皇帝专用。3.a解析:将“友多闻”改为“友善柔”。4.a“天干”与“地支”互换顺序。5.d解析:平辈之间也多称字以示尊敬。6.b解析:这是庄子齐物论中的观点。必修教材三1. 下列

10、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b.“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大约150步。c.“便宜”有多种含义,如对国家有好处、有利益的事情,价钱低,也指灵活处理,不必请示。d.“待漏”指旧时大臣们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刻。“漏”指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宸”指北极星,也可代指皇帝,论语中记载“譬如北宸,居其所而众星拱之”。b.“乖张”有多种含义,可指乖巧,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等。c.“请安”即“问安”,清代请安礼节要求男子打千,

11、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d.“隐语”是为了避讳,不明确说出要说出的意思,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如用“老了”代替“死了”。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论语孟子这两本书,加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这两篇。b.“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这五本书,加上失传的乐经合称“六经”。c.“六艺”有多种含义,可指六种经书,也可指古人上学所学的六门技艺:礼、乐、射、御、书、数。d.“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本书的合称。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牲醴”中的“牲”原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泛指祭祀用的肉类;“醴”是甜酒。

12、b.“星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星位置而提出的学说,有四星、二十八宿,后广泛用于天文、地理、文学、宗教、风水等领域。c.“四纪”是四十八年,因为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较高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切的情感。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这种思想认为人民是根本,比国君更重要。b.“河内”是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是山西、山东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c.“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闵、粤等地的越族部落的统称。d.“九州”指古时天下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

13、、雍州、荆州、扬州、梁州。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合纵”是南北六国联合抗秦,“连横”是东西方向,秦国与其他诸侯国间的联盟。 b.“朱拓”是用银珠等红色颜料从碑刻上拓印下的文字或图形。c.“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封建时代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d.“理学”是“程朱理学”的简称,他们把“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参考答案1.c解析:删除“价格低”。2.b解析:删除“乖巧”。3.b解析:将“左传”改为“春秋”。4.d解析:将“职位较高”改为“职位较低”。5.

14、b解析:删除“山东”。6.d 解析:将“三从四德”改为“三纲五常”。必修教材四、五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净心,以示虔诚。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c.“为寿”有多种含义,可指祝寿、做寿,也可指向人进酒或献礼。d.“不肖”是一种谦称,用来表明自己不够孝顺。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坐”又叫“连坐”,是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亲人连同治罪。b.“孝廉”是汉朝以来推荐人才的制度,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端正之人任以官职。c.“公车”汉代官署名,臣

15、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d.“乞骸骨”指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封建社会大臣年老请辞的用语。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b.“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c.“穷厄”指因贫穷而陷入困境,走投无路,失意困窘。d.“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是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晦”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b.“请缨”本意是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后来用该词表示投笔从戎。c.“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其他长度单位还有丈、寸、分等。d.“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离骚,后来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悌”是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对兄长要敬重、顺从。b.“表”作为一种文体,用于臣子向皇帝请求、陈述、建议,或皇帝对臣子的答复。c.“秀才”有多种含义,可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也可指优秀人才等。d.“东宫”可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住东宫。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同”是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