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_第1页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_第2页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_第3页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_第4页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教材解读1 、笨挝募蛩怠20 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 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 20 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唤起学 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 明了一个事实: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 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 20 世纪与以往的不同。第 2 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 “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 “呼

2、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 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 现实意义。第 3、4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 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没有科学技术, 人 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 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 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 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科 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 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

3、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第 5 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 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 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 力;二是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 学的情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 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2 、贝示浣馕觥(1)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 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不

4、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 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 却有不同。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 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 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现” 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 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 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 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 而恐龙飞向 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3)人们只能

5、在神话中用“千里眼” “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 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 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 耳目。孙悟空闹东海、 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 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 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 人们只 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4)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

6、原意 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 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 用来形容 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 表 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二、教学目标1 、比鲜5个生字,会写 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 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 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2 、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 、绷私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 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

7、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三、教学建议1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 搜集、阅读有关 20 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2 、苯萄梢源咏馓馊胧郑借助工具书理解 “呼风唤雨”和“世纪” 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 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 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 我们只能 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 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 20 世纪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

8、间穿插生字 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 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文的第 3、4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结 合具体的实例, 用简短、 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 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 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 20 世纪前后,人们的 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 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 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

9、时候的人们还有哪 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 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 第 3 自然段的最后一 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 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 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第 4 自然 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 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 感兴趣的例 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第 5 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 的任何时代” 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 生活”这两

10、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 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 3、4 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 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 “科学正在为人类 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 交流:在新的世纪里, 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 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 学、探索科学的兴趣。3 、倍杂诳萍祭嗫挝模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 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

11、发明”有什么区 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 词语字面的意思, 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 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 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 、北究我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qi dn,不能读成qi 0。本课要求会写的 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 “程、驾、控、哲” 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 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5 、笨魏蟮男X繁适嵌钥挝哪谌莸难由焱卣梗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 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 再把家长说 的写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