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1页
2021年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2页
2021年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课程建设自评报告课程名称_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_学历层次_高职高专中专课程所属单位_机械工程系_课程所属教研室机械教研室课程团队_杨朝全、张伟_机械工程系制二o一o年十月1课程建设自评报告一、课程概况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这门课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我院最早对201*级机制专业82人开设,本门课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前后共有三名老师讲授本门课程。二、教师素质担任本门课的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注重理论和实践学习,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积极与学生交流开设校外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

2、。近两年来本课程任课教师基本情况如下姓名杨朝全张伟宋本超性别男男男年龄293929学历本科研究生职称助教副教授讲师任课时间201*201*201*任课时数120240240课程总时数本科三、课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料齐备完整,有教研室组织制定了课程标准,项目机构完整,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安排等安排合理,教学内容合理。每学期根据教学安排合理制定教学进度表。在考核过程中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采用闭卷考试,注重过程考核。每次授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安排合理,系部考核教案较好。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内容学习安排表和考核表如下。学习内容学习安排

3、表学习情境情境名称情境描述建立金属切削机床的概念;了解我国机床工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机床的分类和型号的编制方法重点机床的分类难点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了解工件加工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机床运动的种类;掌学习单元1金属切削机床的概念和地位2金属切削机床发展概况3金属切削机床分类4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1机床的运动2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学时121金属切削机床绪论机床的传动基础114车床齿轮加工机床数控机床握机床的传动原理;熟悉机床的调整重点机床的传动原理难点机床传动原理图的画法了解普通车床的类型和用途;掌握ca6140型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并熟悉其工艺范围重点ca6140型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难点主运动传动链

4、的分析齿轮加工机床熟悉滚齿机的工作原理及运动分析;掌握y3150e型滚齿机的用途及传动系统重点y3150e型滚齿机的传动系统难点传动链的分析了解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和分类。掌握数控机床一般的程序编制重点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和程序编制。难点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了解铣床、磨床、钻床、镗床、直线运动机床和组合机床的特点及分类;掌握他们的传动原理及工艺范围重点机床的工艺范围和特点难点机床的结构特点掌握机床夹具的分类;学会工件的装夹与找正;熟悉机床夹具的组成;理解加工误差的组成部分重点机床夹具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要求;难点加工误差的组成部分掌握定位基准的概念;定位的基本原理;定位单

5、个典型表面的定位元件;理解组合定位中各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分析以及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重点工件定位的原理难点组合定位中各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分析以及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掌握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基3机床的传动系统及调整计算21ca6140型卧式车床传动系统2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要部件结构3其它常见车床简介4实训教学1基础知识2y3150e型滚齿机22222483插齿机21概述2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3数控机床的典型机构4实训教学1x6132型万能升降台铣床2m1432型万能外圆磨床33040型摇臂钻床4tp619型卧式铣镗床5c1312型单轴砖塔自动车床6组合机床概述及其通用部件7其它常见机床8实训教学1

6、机床夹具及其功用2机床夹具的组成3机床夹具的分类及设计要求4本课程的任务和主要要求1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2工件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设计3定位误差4工件以两空一面定位1216211222222242其他机床14机床夹具概论2222工件的定位105定位装置设计示例2工件的夹1概述210紧10.各类机床夹具1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本要求;理解设计夹紧装置的基本准则;了解典型夹紧机构;联动夹紧机构;定心夹紧机构。重点夹紧力确定的基本原则难点理解夹紧机构装置原理掌握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等机床夹具的结构原理以及使用要求重点各类机床夹具的结构和装置原理难点理解夹紧机构装置原理理解夹具设计的要求,

7、方法和设计步骤;掌握夹具总装配图上尺寸、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的标注;了解夹具的制造特点重点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基本要求难点认识机床夹具装配图2基本夹紧机构3联动夹紧机构4定心基本夹紧机构5实训夹具装置动力的应用10.1车床夹具10.2铣床夹具222222610.3钻床夹具211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方法和设计步骤12夹具的精度和夹具总图尺寸、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的标注13夹具的制造及工艺性14机床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22228考核表过程考评(项目考评)考评方式素质考评(5分)作业考评(15分)实践考评(30分)期未考评卷面考评(50分)由主讲教师根据学考评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按照教考分离

8、原则,由生完成的作业情况实施生表现集中考评生进行实践考评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考评根据遵守设备安任务方案正确(14分)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预习内容(5分)考评全、人身安全和生工具使用正确(6分)填空、单向选择、多项项目操作过程记标准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操作过程正确(14分)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录(10分)打分(5分)任务完成良好(6分)简答题、论述题四、教学条件与利用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较多,各种资料齐全,图书馆相关资料丰富。教材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教材,该教材是国家级重点教材,荣获机械工业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机电类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内容更新,效果较好。采用启发式教学,师生课堂双向

9、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成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出勤情况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评价良好,学习质量较好。扩展阅读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建设规划比较合理并有效实施,专业设置具备基本条件,专业结构布局能基本反映服务区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得到初步的培育。培养方案基本能反映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加强。制订并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10、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基本满足需要,指导规范到位,效果较好。但是,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一、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要成效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1)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制定并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规划按照以历史学专业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历史系十一五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历史

11、旅游文化系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等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对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的条件、增设新专业的程序、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的评价与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整合优化资源,进行了大幅度的专业结构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在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重点扶持旅游管理相关的优势专业,压缩特色不明显的历史学文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主要面向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旅游行业的应用学科专业群。201*年学校升本以来,我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失时机的做好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工作,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经

12、过几年的努力,我系学科门类日趋增多,由单一历史学专业发展到拥有历史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并拟进一步申报饭店管理专业、休闲旅游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等,专业数量增加,科类结构、层次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具备了多科性普通本科系部的基本框架,为学院和系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3)建设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历史旅游文化系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培育,制定了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专业自评机制,开展了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的遴选。201*年,历史学专业被立为校级重点专业,确定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为加强师范教育、专业内涵的改造,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筹备建立皖中农耕文化展览室。历史学重点专业建设的内容

13、为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与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积极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管理,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管理。经过五年的建设,历史学已全面完成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内容,专业实力打造得更强,专业基础更加扎实。201*年,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被立项作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建设周期为201*-201*年。团队建立了以“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领衔的以“职业技能为引导、专业教学为主体”的适应现代高等教育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核心,以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教

14、育素养,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各项建设正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经过7年的精心孵化和培育,201*年旅游管理专业被立项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周期为201*-201*年。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为根据地方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特色专业。并确立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方向建设、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

15、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六块分项建设目标。目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正稳步进行,其中201*年进展情况获得了校级检查组对好评,201*年9月又得到省专家检查组高度评价,总评结果为优秀。2、培养方案(1)广泛调研论证,明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近五学年,历史旅游文化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全面的修订,形成了201*版、201*版、201*版人才培养计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修订201*年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和历史旅游文化系旅游管理专业20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法要求,制订或修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16、要,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要体现强化基础与拓宽专业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教育、突出特色、整体优化等原则。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修订201*年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和历史旅游文化系历史学专业20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法则要求,依据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和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全面落实以综合为基本取向,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历史学专业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培养方案充分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20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的关系,将专

17、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逐步加大选修课比例,扩大专业课程选择面,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三是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历史学专业开设大量的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大量的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课程。(3)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等构成,历史学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教师教育平台课程3部分构成。必修课约占总学

18、分的70%;选修课由专业方向模块、任意选修课及延伸课程构成,占总学分的30%。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设立文化素质选修课程,要求每个本科生修满4学分以上。整合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工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基本形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4)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所占的学分比例201*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历史学专业平均19%,旅游管理专业平均25%,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7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证书

19、考试;设立课外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5)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历史旅游文化系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培养方案的执行程序和调整程序。通过教学进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教学小结、学生教学状态信息员反馈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培养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201*201*学年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均严格执行,未出现变动,效果良好。3、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1)制订实施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初显成效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优质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历史旅游文化系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

20、等制度,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措施等作了具体规定。构建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网络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建设体系,建立了合格优质校级精品省级精品国家级精品的分类建设机制。加大对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按比例予以配套资助。现建有校级优秀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2)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教学改革整体方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稳步推进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删除陈旧过时和过深过难的内容,吸收前沿科技成果,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合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21、(3)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严格执行历史旅游文化系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规范完备,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执行情况良好。(4)科学选用教材,加强教材建设与评估严格执行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材管理规定,优先选用获奖教材、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注意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近3学年优秀教材选用率平均687%,主要课程选用近3年出版教材的比例为997%。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鼓励、组织教师编写出版高水平教材和特色教材,积极申报国家规划教材、省重点建设教材和校级特色教材

22、建设项目。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材评估办法,分别确定了文字教材、电子教材及课件的评估标准,系部和教研室定期对符合条件的教材进行评价或评优。(5)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加强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实施办法,教师自制和开发cai课件30个。经常举办或参加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近3学年共有5件作品获奖。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室操作培训班、现代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近3学年历史学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平均为96%,课件设计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平均满意率为89%。4、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出台了

23、历史旅游文化系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实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教研活动情况列入本系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的范围。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2)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一是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充分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提倡使用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方法。二是通过教学改革立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设立教改及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专项基金,给立项改革的课程以经费资助。近3学年立项各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项目5项。三是通过各种评选与考核,鼓励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

24、研室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年度教学奖评选、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评选、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3)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了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讨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向探究性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朱定秀教授主持的历史学依托下的旅游专业内涵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张安东教授的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松水教授的高校地方文献课程群建设与教学研究、雷若欣副教授的应用型高校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等省级教研项目,积极探索历史学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5、。(4)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多样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考试管理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教考分离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课程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的实施办法、关于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实施办法等。目前,我系考试方式方法有口试、实验实践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学习笔记、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以及若干形式相结合的方式。5、实验教学(1)实验教学初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处在初步开展阶段,已有30%以上的课程都安排有20-30%的实验课时,实验开除率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2)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目前,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已经建成,安排在学校电教馆网络教室,自201*年开始开始投

26、入使用,用于实施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实验项目,其它课程的实验项目未能全面开展。导游实验室和酒店管理实验室尚在申报阶段。6、实习实训与产学研合作(1)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历史旅游文化系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共有近500人次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为3家合作单位培训技术人员100人次。结合历史学专业特点,探索教育实习新途径。201*年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历史学专业师范生集中实习管理办法,开展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到合肥市各中学进行集中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三年共有120余人参加了集中实习。(2)合理安排实习实训,时间、经费有保证严

27、格按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安排实习实训,保证实习实训时间。历史学师专业形成了见习、研习和实习四年不断线的教育实习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安排半年综合性实习,并有一定量的课程实习、考察、实训等。按照学校拨划的教育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实习实训等专项经费,完全用到实处。(3)校内外实习指导到位,考核严格,效果较好历史旅游文化系在安排实习实训教学任务时,要求各专业选派实践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采取笔试、口试(答辩)、评阅实习报告等方式考核实习实训效果,并规定校外实习实训应履行审批手续,从而有效地完善实习实训监控体系。7、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形式多样,效果较好历史旅游文化系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

28、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号)精神,将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计划。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育人为目的,从职业素质养成出发,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坚持“就近就便、小型分散、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组队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在支农服务、国情省情考察与政策宣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学研合作、就业形势分析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三年

29、,累计参加和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达150人次,累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达到10000余人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上交率达到95%以上,先后获得省级社会实践集体荣誉14项,省级社会实践个人荣誉19人次。(2)社会实践规定学时学分,教师指导活动纳入工作量历史旅游文化系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规定了相应的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时间和人物要求。系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体验、“三下乡”等各种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系制定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工作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指导,改革

30、方法过程。8、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1)加强选题管理,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充分体现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根据历史旅游文化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严格执行选题程序,把好选题关。近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联系生产实际、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占350%,与教师科研相关的占48%;选题难度一般的分别占60.90%、670%,工作量适中的分别占800%、820%,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分别占396%、50.60%。(2)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我系对毕业论文工作十分重视,由于制度保证和措施得当,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组织保障上,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领导

31、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专业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实施工作。在工作开展上,我系制订了详尽的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并予以具体落实,从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选题、指导教师选派、中期检查一直到毕业论文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地开展毕业论文各项工作。在质量监控上,我系积极落实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规定和办法,如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控制5-10名;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学生选题与实习岗位和教师研究课题相结合;规范的中期检查制度和评阅制度及答辩程序;在答辩过程中,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严把合格关,控制优良率,近三年学生毕业论文优良率严格得到控制。二

3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1)存在的问题一是本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系本科专业中,历史学专业为办学时间较长的师范专业,但专业发展空间不大,在以历史学办旅游专业的指导思想下,旅游管理专业已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但面向地方服务的旅游专业发展缓慢,专业单一,相关的酒店管理、会展服务、休闲旅游等专业尚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受得了一定的限制。二是缺乏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专业。虽然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分别被列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但与省内同等院校如合肥学院、黄山学院相比,整体社会影响力不大,对全校本科专业建

33、设的带动作用还不够突出。(2)原因分析一是办学历史的特殊性增加了结构调整的难度。学校由专科层次师范学校升本而来,学科专业基础差异较大,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升本后基本办学条件较差。历史旅游文化系在专科阶段长期只有政史一个专业,升本后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由历史学专业的教师地动,导致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内在动力不足,没有抓住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积极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数量,使我系专业建设整体受到影响。二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起步较晚,水平不高,内涵不足,科技服务能力不适应旅游行业不断更新的需要,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不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不深入,特色还不够鲜明,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在省内同类专

34、业中很难显示自身优势。三是历史学专业没有及时向应用型-素质型培养方向转型,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扁平,使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出现危机。(3)改进措施一是积极申报旅游相关专业,建立合理学科专业群为适应安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积极增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中急需,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饭店管理、会展服务、休闲旅游等专业。探索合作办学新途径,提升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历史旅游文化系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历史学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以省级改革试点和重点支持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大改革支持力度,探索符合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

35、求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全方位深入改革,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高水平优秀人才引进、培养上给予重点支持,使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形成较强的优势,带动全系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2、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需进一步打造(1)存在的问题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不够突出。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不够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两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和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使形成了理性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方面,仍需进一

36、步的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仍需不断创新和优化。课程内容需更好反映行业先进水平,注重职业元素的融入;学生任选课程选修空间不够大,难以充分适应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要求,也难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在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不够高,推进比较缓慢;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条件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旅行社、风景区、星际酒店等用

37、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参与度还不够,从而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适应性不够,课程教学实践性内容的针对性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导游业务、饭店管理等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没能创新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甚至用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实践课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的有效利用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设施和教师指导力量上还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场馆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三是产学研结合不够。我系产学研工作经多年探索实践虽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然而发育得不够充

38、分和成熟,促进企业与我系开展合作培养、科技研发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与本系的联系与合作普遍性程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低,合作培养教育内容较少,合作范围较为狭窄,学生的专业学习、科技活动与产业背景、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不紧密,我系专业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不高。(2)原因分析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受传统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总认为“学术”比“应用”高,我系办学总是统一规格、模式和类型。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都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还不清晰。系部领导和专业教师更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模糊认识,仍处于探索过程

39、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需要边探索边实践,在探索中作比较、找差距、定目标、寻突破。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时间短。我系有20多年政史专业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在师范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对不够,大部分教师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不管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方法还是科研工作,都有一个适应、提高的过程。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与就业方向单一,实践基地和实践形式相对稳定,师范教育的传统使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都形成了较为单一的思维模式,而对旅游管理这样非师范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些不适应,对应用型专

40、业所必需的实践教学与职业指导缺乏必要的职业经历与技能基础,应用型专业开办时间普遍较短,办学经验相对缺乏。三是区域环境和办学条件制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巢湖市的经济产业特征是民营企业为主,中小规模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科技水平较低,人才需求的专业分散,对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学校在制订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产业和技术支持。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常规教学的需要,但是在实践教学条件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学校还不能充分满足这种需要。(3)改进措施一是积极探索,理清思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

41、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立交桥。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能够体现地方产业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块。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课程所占课程数量的比例,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允许学生以参加科研创新和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替代相关课程的学习,切实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与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

42、不断完善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从社会实践中丰富感性认识,强化专业实践。完善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实施辅修制度,重视技能考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二是更新内容,改进方法,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深化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吸收科技应用与产业发展中的新成果新经验,增加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产实践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积极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有效性。积极开展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和网络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要在优先选用优秀教材和推荐教材的基础上,创

43、造条件编写校本特色、优势教材,不断吸取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加快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引导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自身教学个性风格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三是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广泛深入开展合作教育。要深入调研,充分争取地方旅游产业、企事业单位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合作,广泛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探索多元化的合作形式,重点突破在人才培养过程上的合作局限,真正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和立足点的合作模式。直接依托合作单位

44、完成部分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聘请合作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和学生指导。鼓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顶岗锻炼,通过产学研的结合,着力解决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的现实问题,做到真正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在知识结构、专业方向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强化学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要加强与韩国和台湾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面向国际开放办学,积极顺应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所带来的教育国际化趋势,引进外资和外智,增强系部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人才为地方服务的能力。3、专业发展与条

45、件建设还不能完全同步(1)存在问题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条件建设有待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和社会反响也较好,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基础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旅游观历史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缺乏学科带头人;实践教学队伍本身的实践技能差,很多老师没有在企事业单位进行过实践,难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非常滞后,缺乏最基本的实验实习实训场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体现不够。二是历史学这样的传统专业改造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地方应用型人

46、才需求我系近几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旅游专业上,对现有的老专业历史学专业的改造重视不够,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交相渗透融合不够,人才培养体系老化,不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变化融入人才培养;忽略了专业方向的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的优化,致使历史学专业的目标性、针对性、特色性降低,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历史学专业存在不太重视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专业活力不强,生源和就业压力较大。(2)改进措施一是旅游管理专业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大量合格的能指导实践课程教学的“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场地建设,使各项实践活动能够切实开展起来;加强

47、旅游管理专业同历史学专业的融合沟通,培养能胜任文化旅游产业各岗位的合格人才。二是历史学专业加快从师范型向应用-素质性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也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使这样的传统专业在发挥它人文价值的同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4、教师重科研轻教研倾向明显(1)存在问题一是重科研轻教研。我系教师在科研方面成果明显,近5年来已获得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科研课题近50项,发表省级以上专业论文100多篇,cssci论文30多篇。与之相比,教研课题不到10项,教研论文20篇。教师对教研的热情不高,用教研促进教学的意识不明确。二是系部在基本教学管理方面做得比较规

48、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各环节落实到位,教学秩序运行平稳。但是,我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迄今为止仅有一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与我系较强的师资力量的有利条件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我系教师在把课程按规定要求上好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多建设精品课程,把全系的教学学平提高一个档次。三是重论文写作轻教材编写。我系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论文写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教材编写方面积极性不够,迄今只有一门课程使用的是本系教师编写的教材。(2)改进措施一是从意识上入手,通过会议、讨论、宣传、对外交流等形式,使教师们提高对教研、精品课程、教材编写等等重视程度,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

49、动性。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教研和课程建设的投入,系部在学校奖励基础上进行额外的奖励。5、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对薄弱(1)存在问题一是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相对薄弱。我系的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现有实验设备也较为陈旧,只能利用学校公共的实验设备开设实验课程。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较少,学生自主实验还相对较少。实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教学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二是旅游管理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相对偏少,地域、专业分布不够均衡,基地管理还不到位,接纳学生数量偏少,利用率低,实习实训方式单一,资源共享和综合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2)原因分

50、析一是对实践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是教学的附属与补充”的偏颇思想。实验设备的购置添加和更新换代也由于学校财务压力较大而一直拖欠,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绝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手段和方法,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问题、案例、项目的课程设置较少,方式方法较为单一,造成实践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力度不够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不深。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标准认识不深。二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经验不足。学校在引进教师时,重视考核其学历、学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导致部分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深入企业锻炼的机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