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建议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建议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建议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建议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人民币总体教学建议1课前要了解本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课前充分阅读和收集人民币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整个小学阶段知识体系编排以及在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如在本单元安排认识人民币,一方面是让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是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地位和作用要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2收集以往教学中曾经出现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前收集教学失败的课例以及学生习惯性的错误,可以避免教学走弯路。比如教学进率时重视讲授缺少必要的演示,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又如在用元角分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

2、对于单位不同的计算常常会出错,比如2元-5角=( );算单位不同的几张人民币的总数往往不准确等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通过直观演示、合理推理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相同单位相加减的原则,进一步掌握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方法。3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起点。课前要展开调研记录,对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足够的了结。例如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认识了计数单位“一”、“十”,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中山市的教学内容调整,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验

3、,但多数学生的对人民币认识比较散乱,知识处于感性的认识阶段,如学生多使用单位是“元”和“角”去计算,很少使用到单位“分”,不知道“分”也是人民币的其中一个单位,对于使用人民币过程中经常碰到换算、找赎、多种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计算的问题学生是感到有困难的,有必要在上个学期初步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深入了解各种人民币的面值、人民币的单位、单位间的换算,以及简单的计算应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充分认识学生的水平,找准起跳的基石,才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

4、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由购买一元钱的玩具青蛙展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

5、理解。三校教师对本单元各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建议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建议一、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建议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模拟人民币,采取小组活动交流的形式,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如,有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有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另一类,只要分类标准合理,教师就给以肯定。2、教师用课件展示分类的最优化答案:(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2)

6、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3)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3、让学生数一数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有多少个?说一说不同品种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能力。4、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初步认识人民币。5、评价要点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二、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1、例3分为两个层次。上面3题为第一层次,学习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下面3题为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

7、道以元为单位的各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同时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2、在上节课换钱游戏的基础上,学生利用模拟人民币自己独立进行换钱活动,再将活动结果填在书上。教师进行订正,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小题的两种不同答案。3、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知道1角=10分。4、评价要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5、明确人民币元、角和分之间的进率。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建议1、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2、可以通过模拟购物等活

8、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3、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此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4、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9、,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建议一、注重体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题图出示了4幅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其中有3幅都反映了一个主题-一切商品交换都离不开人民币,揭示了人民币的作用。同时,还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爱国等教育。1、第一课时前,应该是通过一组主题图,列举了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以此揭示了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能及人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零钱的示

10、意图,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财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合理用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二、将人民币的认识分为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两个层次,并以小面额的认识为主。本节课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1、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品种较多。按质地分,有纸币和硬币接单位分,包括以分、角和无为单位的货币;按发行时间来夜巡,又分为第一 套、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教材中介绍的是现行流通中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分1角、5角的纸币除外)。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认识,避免混淆,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分,可分为小面额和大面额。2、例1从学生熟悉的小面额入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掌握。其

11、中对于分币的认识是为了学生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学生能够认识即可。三、单位间进率的学习。1、例2教学是通过换钱活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这里,元和角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集中编排,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也为后面学习作好了铺垫。2、“做一做”第2题配合例2,通过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兑换(以无和角的兑换为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四、练习设计。1、 算钱活动。2、 猜猜我是谁。3、 单元换算活动。层层相扣,不断加深对各种人民币的认识。五、思想教育。适时教育,是学校教育不不或少的部分。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建议1、创

12、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创设“小动物买冰棍”的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2、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

13、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在操作人民币的过程中,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建议一、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突破建议:(1)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地参与活动的机会,避免枯燥地认识。教师可以设

14、计一些模拟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辨一辨、换一换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认识、深化理解。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模拟的人民币相互交流自己能够识别的大面额人民币,了解每种大面额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甚至大小的特点。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成“换钱活动”,如教师先出示一张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子上,并请学生展示自己换的结果、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换钱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而且加深对各面值人民币的认识。(2)准确把握不同面值

15、的元币之间的兑换的教学要求。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如下关系: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此外就是加深学生对每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最直接的兑换关系。在换钱的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兑换要求,换的方法不必求全,也不必追求多样而复杂的兑换过程。二、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以及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突破建议:创设购物付钱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购买”的某种商品价钱摆出相应的钱数。如教师也可以通过出示超市购物所买商品的总钱数,让学生用模拟人民币摆出来。在此过程中,既使学生逐步感受到人民币单

16、位“元”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又使学生感受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潘老师这节课教学过程是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建议,也是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景,有助激发学生日常生活中购物付钱的经验,通过换钱游戏,从2角、5角到1元,层层深入,当学生在自然地认识到1元与10角的关系后,引导学生在认识元和角的进率的基础上通过迁移认识角与分的进率,完成对元、角、分的单位的全面

17、认识。并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感受进率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想一想,想到了什么?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分一分、再次认识人民币)摆一摆、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在一次次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各种人民币的颜色、面值,想一想每一种人民币的特征,如何区分各种人民币),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考为主);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认识人民币的最

18、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和帮妈妈购物活动,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为下节做了准备,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5月23日听了潘祺靖老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例3的新授课。与第一次试教相比,整个教学没有设计过多的复习题,老师也没有很详细的讲解和复杂的点评,所有的知识重点都是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去点评,整个过程学生学得十分“轻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潘老师能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材施教。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人

19、民币的经验,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区分“元、角、分”大小的意识。但是多数学生对元和角,角和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很模糊,不懂得用1元=10角,1角=10分的等式去表示他们的关系。潘老师课堂的成功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摆学具,自主汇报,自主评价,从而达到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老师做的是在关键问题上作了重点的引导:(1)板书1元=10角,1角=10分,用分别等式表示元、角、分的关系;(2)引导学生评价摆的方法,从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关系认知。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学生分别认识了元和角、角和分的关系以后,可以增加1元=( )分的练习,

20、这样学生学习就更容易推理出结果,避免练习时候出错,分析起来麻烦。2、在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交流体会以及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不同的方法,拓展学生思维。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根据教科书52页例2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潘祺靖老师认真备课,结合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注意以学生为立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全过程。潘老师大胆采用了“一元店”购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各人准备好一元钱(1元、10角)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小结出,这里不管是哪一种

21、付款方式,合起来都是10角,因为1元=10角,同时根据1元=10角,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角与分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1角是多少分?请同学们用分来换老师手中的1角。这一环节,通过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景、换钱游戏,层层深入,当学生在自然地认识到1元与10角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在认识元和角的进率的基础上通过迁移认识角与分的进率,如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进率之间的作用,建议一、在课前补充复习题,例如:10个一是( ),5个十是( ),40是( )个十;二、在换钱游戏结束前让学生用壹分币一个一个地数,数出10个壹分,就是1角。这样会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也为课后的练习(例如:1角=(

22、 )分,40角=( )元,5元=( )角)做好铺垫,更容易的理解。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本节课内容的重点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是在学生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人民币有哪些面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的起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模拟购物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有我们可借鉴的地方。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几点不足:一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不同的思维得不到碰撞,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其实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交换不同币值的人民币,通过等额交换,了解进率。二是没有适当的

23、跟学生归纳、小结思考的方法。在购物活动结束以后,可以适当的小结一些方法。比如,不管是用10张1角或5张2角还是用1张5角5张1角组成一元,它们都离不开同一个进率,那就是1元=10角。认识人民币第三课时教学建议 从何娟老师的这一节简单换算中可以看到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合理,从复习中引入新课,从知识迁移中巩固新知识,从学生的审题指导中进行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整节课中,学生能在安详的气氛中体会知识,学习知识,学习效果良好。一下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在教学1元2角=( )角时,让学生说一说1元=( )角,进而引出1元2角就是12角。为后面的教学简单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在教学3元9角=( )角时,采用了

24、逆向思维的指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其次,在教学例2时,何老师能着重的指导学生分析题目,知道买一个红气球和一个爱心气球要多少钱?其实就是把红气球的价钱和爱心气球的价钱合起来。在指导1元+3元1角=?时,教师能从实际出发指导先用1元+3元-4元。再加一角就是4元1角。但教师不应该在这时出现“有的人是这样算的:3元+1角=4元。这样是不符合小孩子的心理需求,错误的信息不应再新知识不太巩固的时候出现,这样会扰乱孩子的思路。需要改进的地方:1 低年段的课堂要富有激情与适当的调控,及时调控课堂让所有的学生自主中学习知识。2 课程的复习内容要紧跟本课内容,改为复习:1元+2元= 6角+3角= 这样简单而

25、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 课堂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不要过多重复孩子的话语。4 板书要富有色彩,在重点的地方要用彩色粉笔进行标记。认识人民币第三课时教学建议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是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之后所学习的又一内容。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如2元=( )角,30角=( )元等,重视学生的说理。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铺垫。教学例5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1张1元的纸币和2个1角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提出问题:1元2角=( )角,让学生借

26、助学具操作:用10个1角代替1元,所以1元2角就是12 角。教师再进行演示操作巩固。3、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 角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4、巩固练习:5元4角=( )角,3元2角= ( )角,重视学生的说理过程。5.引导学生逆向观察:“12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那18角=( )元( )角。让学生说清思考过程。6、巩固练习。如26角=( )元( )角,45角=( )元( )角。教学例6时,先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简单认识几种气球的形状颜色,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读读这些气球的单价,培养学生

27、的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为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不用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气球,并提出数学问题再尝试口头列式解决。然后,请大家为他们算一算“如果买某某和某某气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引出第一个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问题和练习节省时间,充实练习量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和讨论,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如果算得的数是十角以上的,应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解决第2个问题,1元比6角的贵多少钱?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解决,说清思考过程,再规范格式:1元=10角,10-6=4角,并反问: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小结:相同单位才能直接计算,所以要先把

28、不同单位的钱换成同单位的钱再进行计算。解决第3个问题:1元+3元1角=有了前面第2个问题解决的基础,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同桌说说算法,再进行交流反馈,再次强调总结:在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应注意人民币的单位,单位相同可以直接计算,单位不同的要先换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解决问题不是本课的唯一目的,得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总之,人民币的教学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认识-理解-练习强化,规范解题过程及结果,说清思考过程,总结”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 形成技能。认识人

29、民币第三课时教学建议 例5教学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主要涉及元和角两个单位),何老师从最简单的数据入手,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如:1元2角( )角等,即先将“1元”转化成“10角”再与“几角”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第二个层次直接借助逆向思考得出“18角=( )元( )角”,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教学例6时何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买气球的情境引入,教学关于元和角的简单计算,包括了需要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的单名数加、减法和不退位、不进位的复名数加、减法计算。教学建议:学生在这里是第一次接触对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进行计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30、教师应注重对计算过程的细致指导,如开始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并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完成计算。以后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而这就需要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单位的换算。教学时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这也是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认识加、减法计算的本质的机会,即:在计数(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数(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认识人民币第四课时教学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评课的侧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和描述性评价。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赋是被人赏识

31、的渴望。所以施以积极性评价,振奋他的精神,是必要的,而且能产生巨大的效应。”评价方式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志颖老师在课堂中注重评价手段的运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童趣式的课堂导入: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猴妈妈给了他13元,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生日礼物。小猴子来到快乐书店-有激励式的: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及时抓住学生的生成,及时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给出错例后,老师及时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并感谢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研究机会。)有提醒式的:请举手回答。请小朋友学会倾听。有比赛式的:(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今天学得怎样,看谁能用刚才学的两种方法又快又准地解答题目。)(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能用上

32、这节课学过的“换一换”的方法解决问题,学得真认真!)(小朋友说得真棒,上课就该像他那样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优秀的闪光点,推广到全班。在肯定学生时,教师表述得非常明确而具体。这样的课堂评价,具体明确,及时,有效推广,非常值得借鉴。梁老师还把对孩子个体的表扬和激励放在群体中,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的点拨,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不是“眼睛看着孩子,心中装着孩子,头脑想着孩子”,如果老师不具备一颗童心,如果老师不是“把学生的每一件事都当做我和学生一起成长的经历”的话,是很难这样做的。 一堂

33、课虽只有短短四十分钟,只要我们带着问题听课、评课,沉下心来,浸入课堂汇中,总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感谢梁老师!认识人民币第四课时教学建议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我主要是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想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是实施生本课堂,有效课堂的关键,根据中山市细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用“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策略,解决如何把钱正好用完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养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体会解题

34、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梁老师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情感、学习策略的预设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她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掌握用“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策略,解决如何把钱正好用完的实际问题。梁老师在整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把重难点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如在新课教学中紧密地围绕目标,抓住重难点,运用尝试调整策略,是先选两本,再根据结果进行换一换。让学生知道两本书的总金

35、额多了,就要从一本书中调换另一本金额比较少一点的书,如果两本书的总金额少了,就要从一本书中调换另一本金额比较多一点的书,从而体会:“正好把13元用完”的含义。在教学“有序罗列”策略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第二种是先选定一本,再按顺序和其他杂志一本一本地合起来。然后找出符合题意的“正好13元”圈出来。突出的本课的重难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在练习中,梁老师也紧紧抓住“正好”这个关键词,让学生理解题意,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另外有一学生提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或凑十法等来解决问题,得到老师的高度赞赏,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认识人

36、民币第四课时教学建议 听了梁老师的认识人民币的解决问题一课,我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标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中的简单问题,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策略,解决如何把钱正好用完的实际问题。梁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新课程标准,重难点处理恰当。因为这节可的重点不在于计算,而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梁老师课一开始就出示主题图,引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的问题,这样的处理能直奔主题,节省了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梁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37、“正好”是什么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正好”这个关键词来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同桌交流想法。“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想法?”梁老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当有学生提出选画报和卡通世界时,老师及时追问,可以买这两本吗?结果比13元多了,我们可以怎样调整?还可以怎样换?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经历和掌握“尝试-调整”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有序排列方法时,老师提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完整的把答案找出来?”引导学生可以先选定一本我是小学生,然后和其他一本一本合起来找出正确答案。这样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掌握“一一罗列”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体会这种策略的优越性。通过这样教学,引导学生用不

38、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标。这节课的课堂练习,重点让学生巩固基本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抓住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认识人民币第四课时教学建议 听了梁老师的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课是“认识人民币”的第五课时简单的解决问题。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39、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梁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诠释这一教学标准,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综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师:今天是小猴的生日,它来到了快乐书店。老师创设富有童趣的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出示问题后,老师抓住关键,引导学生理解“正好”的意思。通过老师的提问,培养了学生分析、审题的能力,同时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2、注重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老师让学生同桌间,边摆边讨论:“用13元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反馈得出:13元能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这时老师不仅

40、关注结果,更关注思维的过程。反问学生:“你为什么要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追问:“我能买6元的画报和8元的卡通世界吗?”当发现价格贵了,老师又追问:“我能买6元的画报和5元的我是小学生吗?学生发现价格太便宜了,最后只能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在这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同桌间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另一种策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老师选定一本我是小学生,那么又可以选择哪一本杂志和它搭配呢?选择画报?卡通世界?还是连环画呢?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有序,

41、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当我是小学生分别和画报、卡通世界、连环画依次搭配后,老师又把问题抛给学生,现在你认为选定那一本杂志呢?为什么?这样再次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过程。在巩固练习时,当学生呈现第2种方法时,老师因势利导,追问:“为什么你选择第2种方法,而没有选择第1种方法?”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在交流对比中,自己去认识不同方法的优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中“优化”的思想,同时也体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认识人民币第四课时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小学数学基本功;二是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包括掌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小学数学教材和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三是教育质量评价基

42、本功。综合这三方面来看,梁志颖老师的数学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1小学教师的数学基本功数学教学语言表达的严密科学性。准确地把概念,定义叙述正确。如:“正好”一词,梁老师把它解释为:没有剩余,不多也不少。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正好的意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梁老师的语言逻辑性很强,语言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例如:在“有序罗列”教学中说到:刚才我们是随意选了两本,再根据结果进行换一换。如果我先选定一本,又能怎样准确地把答案找出来。语言具有启发性,问题有针对性,启发性,激发矛盾。点拨,学生思久不解,在关键处机智地一语点拨,使学生思维顿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

43、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尝试调整”策略中,梁老师问学生:结果比13多了,我们可以怎样调整?如果结果比13元少了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换?启发式教学,梁老师充分地备课,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疑,启发学生思考,努力达到“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不乱”,保持和蔼融洽的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思考并让他们有所领悟。梁老师的新课导人很自然、精彩。以小猴子生日为背景,让孩子们帮猴子选购生日礼物为线索,让学生在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堂的学习,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板书基本功,板书不仅可以概括了梁老师上课时

44、进行讲解的教学内容,如:课题,简单的解决问题;尝试与调整,有序罗列的策略等等。根据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用逐步书写或绘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上来,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简入繁地学好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述尝试与调整策略中,梁老师在黑板上把连线的方式记录了尝试与调整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策略。梁老师在还结合板书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重点和实破教学难点,例如在学生学习尝试与调整中,教师在说:是的当我们发现结果14元比13元多了(板书多了),我们就可以把其中贵的一本换成便宜一点,就是把价格调少了(板书:少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和理解调整的方法 。此外,梁老师正确、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的情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学生数学书写的规范化要求。 认识人民币第四课时教学建议 下面我就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听课收获。一、在教学“尝试调整”策略时,梁老师特意选6元画报和8元卡通世界组合,巧妙地创造了让学生辨析纠错的机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