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_第1页
材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_第2页
材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_第3页
材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_第4页
材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 论 一、土木工程力学的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可 为他们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和结构施工等提供基本保障,也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 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力学的任务和内容力学的任务和内容 荷载: 建筑物各部分的自重、人和设备的重力、风力等等,这些直接主动作用 在建筑物上的外力在工程上统称为荷载。 结构、构件: 在建筑物中承受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或体系称为结构。组成 结构的每一个部件称为构件。 结构分类 1 按组成结构结构的形状及几何尺寸分类: 杆件结构(即长度远大于截面尺寸的构件) 如梁 柱等 杆件结构依照空间特

2、征分类: 平面杆件结构:凡组成结构的所有杆件的轴线在一平面内 空间杆件结构 薄壁结构(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的构件) 如薄板 薄壳 实体结构 (长宽高接近的结构)如挡土墙 堤坝等 如图01是一个单层工业厂房承重骨架的示意图,它由 屋面板、屋架、吊车梁、柱子及基础等构件组成,每一个 构件都起承受和传递荷载的作用。如屋面板承受着屋面上 的荷载并通过屋架传给柱子,吊车荷载通过吊车梁传给柱 子,柱子将其受到的各种荷载传给基础,最后传给地基。 图0-1 赵州桥 纽约世贸中心 上海世界环球金融中心 悉尼歌剧院 斜拉桥 三峡大坝 平衡状态 无论是工业厂房或是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它们的结构及组成 结构的各构件都

3、相对于地面保持着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在工程上 称为平衡状态。 保证构件的正常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求: (1)在荷载作用下构件不发生破坏,即应具有足够的 强度; (2)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所产生的变形在工程允许的范 围内,即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3)承受荷载作用时,构件在其原有形状下的平衡应 保持稳定的平衡,即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统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其 高低与构件的材料性质、截面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受力性 质、工作条件及构造情况等因素有关。在结构设计中,如 果把构件截面设计得过小,构件会因刚度不足导致变形过 大而影响正常使用,或因强度不足而迅速破坏;如果构件 截面设计得过大

4、,其能承受的荷载过分大于所受的荷载, 则又会不经济,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因此,结构和 构件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是矛盾的。建筑力学的任务就在于 力求合理地解决这种矛盾。即:研究和分析作用在结构 (或构件)上力与平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的内力、 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条件, 为保证结构(或构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计算理 论依据。 二、建筑力学的研究内容 要处理好构件所受的荷载与构件本身的承 载能力之间的这个基本矛盾,就必须保证设计 的构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建筑力 学就是研究多种类型构件(或构件系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科学。 各种不同的受力方式会产

5、生不同的内力,相应 就有不同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的研 究构成了建筑力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学习建筑力学的目的 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它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等课程的基础,它将为 读者打开进入结构设计和解决施工现场许多受力问题的大门。显然 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建筑力学知识,才能正确的对结构进行 受力分析和力学计算,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作为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人员,也要求必须掌握建筑力学知识。 知道结构和构件的受力情况,什么位置是危险截面,各种力的传递 途径以及结构和构件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破坏等等,才 能很好

6、地理解图纸设计的意图及要求,科学地组织施工,制定出合 理的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将设计图纸变成实际 建筑物,往往要搭设一些临时设施和机具,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 法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如对一些重要的梁板结构施工,为了保证 梁板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性,对安装的模板及其支架系统必 须要进行设计或验算;进行深基坑(槽)开挖时,如采用土壁支撑 的施工方法防止土壁坍落,对支撑特别是大型支撑和特殊的支撑必 须进行设计和计算,这些工作都是由施工技术人员来完成的。因此, 只有懂得力学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设计及施工任务,避免发生质量 和安全事故,确保建筑施工正常进行。 二、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刚

7、体: 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不发生变化的物体(在研究 某些问题由于 构件的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为将问题简化,将其视为 刚体) 变形固体:外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的物体。一些力学问题研究中,由于 考虑变形因素的影响,并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时,常根据与问 题有关的一些主要因素,省略一些关系不大的次要因素,对变形固体作了 如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 2均匀性假设 3各向同性假设 二、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刚体: 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不发生变化的物体(在研究 某些问题由于 构件的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为将问题简化,将其视为 刚体) 变形固体:外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的物体

8、。一些力学问题研究中,由于 考虑变形因素的影响,并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时,常根据与问 题有关的一些主要因素,省略一些关系不大的次要因素,对变形固体作了 如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 2均匀性假设 3各向同性假设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力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由于力的作 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时还引 起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 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 素。 实际物体在相互作用时,

9、力总是分布在一定的面积或体积范围内,是分布 力。如果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可看成是作用在一个点上,该点就是力的作用点, 建筑上称这种力为集中力。 (1)力是矢量。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 合成与分解需要运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因此它是矢量(或称 向量)。 (2)力的矢量表示。矢量可用一具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 如图1-2所示。用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 小,用线段的方位和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 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称为力的作用线。本教材中以黑体的字母,如、等来表示矢 量,白体的字母则代表该矢量的模(大小)。 (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

10、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用 字母N表示。另外,有时还用到比牛顿大的单位,千牛顿()。 图1-1 图1-2 二、力系 1力系。 作用在物体上的若干个力的总称为力系,以表 示,如图1-3a。力系中各个力的作用线如果不在 同一平面内,则该力系称为空间力系;如果在同一 平面内,则称为平面力系。 2等效力系。 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一个力系可用另一个力 系来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 则这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或互等力系,以表示, 如图1-3b。 (b) (c) 图1-3 3合力。 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力称为此力系的合 力,而力系中的各力则称为合力的分力,如图1-3c. 4物体的平衡及平衡

11、力系 所谓物体的平衡,建筑工程上一般是指物体相对于 地面保持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使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这 些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作用于物体上正好使之保持 平衡的力系则称为平衡力系。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 实际上就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的平衡条件,并利用 这些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三、荷载 工程中的各类建筑物,如房屋、桥梁以及水塔等,在使用过程中都要受到各种 力的作用。如工业厂房,其受到的力有自重、风力、屋顶积雪重量、吊车作用力等。 这些直接主动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外力称为荷载, 若荷载分布在整个构件内部各点上的,如重 力、万有引力等,称为体

12、分布荷载;有的荷载是 分布在构件表面上的,如屋面板上雪的压力、水 坝上水的压力、挡土墙上土的压力、蒸汽机活塞 上汽的压力等,称为面分布荷载。如果荷载是分 布在一个狭长的面积或体积上,则可以把它简化 为沿长度方向的线分布荷载,例如,梁的自重就 可以简化为沿其轴线分布的线荷载。这样用线分 布荷载来代替实际的分布荷载,对结构的平衡并 无影响,但可使计算简化。线分布荷载的大小用 其集度(即荷载沿分布线的密集程度)来表示, 其常用单位为N/m或kN/m。线荷载集度为常数 的分布荷载称为均布荷载。 在计算简图上,均简化为作用于杆件轴线上 的分布线荷载、集中荷载、集中力偶,并且认为 这些荷载的大小、方向和作

13、用位置是不随时间变 化的,或者虽然有变化但极其缓慢,使结构不至 于产生显著的运动(如吊车荷载、风荷载等), 这类荷载称为静荷载。如果荷载的大小、方向或 作用位置变化剧烈,能引起结构明显的运动或振 动(如打桩机的冲击荷载等),这类荷载则称为 动力荷载。本课程讨论的主要是静力荷载。 四、刚体 所谓刚体,就是指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其几何形状和 尺寸不变的物体,亦即受力后物体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 离保持不变的物体。显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了的模型, 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物体。这种抽象简化的方法,虽然 在研究许多问题时是必要的,而且也是许可的,但它是有 条件的。值得庆幸的是,在许多情况下,物体变形都很小, 将

14、它们忽略不计,对研究结果无明显影响。实际建筑中构 件的变形通常是非常微小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忽略不 计。例如一根梁,当其受力弯曲时,由于变形微小,支点 之间距离(跨度)的变化量也很小,从而在求支座约束力 时可按跨度不变的情况来考虑。 第二节 静力学公理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大量实验事实证明,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沿同一条直线,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二、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 大小相等,指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即等值、反向、共线)(图1-6)。 图1-6 只受两个力

15、作用而处于平衡的物体称为二力体,如图1-7所示。机 械及建筑结构中的二力体常常统称为二力构件,它们的受力特点是:两 个力的方向必在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上。如果二力构件是一根直杆,则 称为二力杆,或称为链杆。 图1-7 应用二力体的概念,可以很方便地判定结构中某些构件的受力方向。如图图1- 8a所示三铰刚架,当不计自重时,其部分只可能通过铰 和铰 两点受力,是一 个二力构件,故 、 两点处的作用力必沿 连线的方向,如图图1-8b所示。 三、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 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这是因为平衡力 系对刚体作用的总效应等于零,它不会改变刚体的平衡

16、或 运动的状态。这个公理常被用来简化某一已知力系。 应用这个公理可以导出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的如下一 个重要性质。图1-9 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 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外效应。例如,图1- 9中在车后点加一水平力推车,如在车前点加一水平力拉 车,对于车的运动效应而言,其效果是一样的。 图1-9 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1-11,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其合力也作 用在该点上,至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则由以这两个力为边所 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1-11a 所示,而 原来的两个力称为这个合力的分力。 图1-11 第三节 约束与约束 力 第三节 约束与

17、约束力 一、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1自由体 在空间能向一切方向自由运动的物体,称为自由体。当物体受到其 他物体的限制,因而不能沿某些方向运动时,这种物体就成为非自由体。 2约束 限制非自由体运动的物体便是该非自由体的约束,如图1-12。 3约束力 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为约束力,如图1-12b。 二、工程中常见的约束及约束力 1柔体约束(柔索) 工程上常用的绳索(包括钢丝绳)、胶带和链条等所形成 的约束,称为柔体约束 2光滑面约束 当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很小时,可以认为接触面是 “光滑”的。光滑面的约束力通过接触处,方向沿接触面的公 法线并指向被约束的物体(即只能是压力),如图1-13所

18、示。 这种约束力也称为法向约束力。 3光滑铰链约束 (1)固定铰链支座 (2)活动铰链支座 4固定端约束 如房屋的雨篷(图1-24a)牢固地嵌入墙内的一端等,其约束便是固定端约束。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 分析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 从周围物体的约束中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分离体或自由体;同时把画有分离体及其所受外力 (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的图称为受力图(或分离体图、自由体图) 一、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 单个物体受力分析较简单,只将单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架的受力图如图1-26b所示。 二、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较单个物体受力分析复杂,一般是先将系统中各个部分作为

19、研究对象,分别进行 单个物体受力分析,最后再将整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小 结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解决力系的简化(或力 系的合成)问题和力系平衡的问题。 2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 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要素。 3直接主动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称为荷载,建筑物中支承荷载、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 用的部分称为结构。结构中的每一个基本部分称为构件。 4静力学四公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二力平衡公理、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行 四边形法则。 5在空间能向一切方向自由运动的物体,称为自由体。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限制,

20、因而不能沿某些方向运动时,这种物体就成为非自由体。限制非自由体运动的物体便是 该非自由体的约束。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为约束力。 6工程中常见的约束及约束力:柔体约束(柔索)、光滑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 定端约束四种。 7物体的受力分析: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 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2.会用力的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它是一种基本的力系,也是工 程结构中常见的较为简单的力系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 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

21、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一、合成 1三力情况 设刚体上作用有汇交于同一点的三个力F1、F2、F3,如图2-1a所示。显然,连续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或力的三角形法则,就可以求出三个力的合力。 以力多边形求合力的方法称为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2一般情况 上述方法可以推广到包含任意几个力的汇交力系求合力的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仍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其作用线仍通过各力的汇交点,即合力等于力系中各 力的矢量和(或几何和), 其表达式为 二、平衡 物体在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合力等于零,用矢量式表示为 三、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若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且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

22、交于一点,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而且 共面。 第二节 平面汇交力系 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第二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解析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 影为基础的。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如已知力的大小和力分别与轴及轴正向间的夹角、,则由图2-7可知 若已知力在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和,则由几何关系可求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合力投影定理 即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了表达上的简便,以下各分力在轴或轴 上的代数和简记为或),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 小 结 1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研究平

23、面汇交力系重点是讨论平 衡问题。研究的方法有:几何法(矢量法);解析法(投影法)。 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3. 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解析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基础的。 第三章 平面一般力 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平移定理和平面一般力学向一点简化。 2.能用力的平移定理和平面一般力学向一点简化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平面一般力系,是指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力的作用线既 不汇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情况。工程计算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可简 化为平面一般力系问题来处理 第一节 力的平移定 理 第一节 力的平移定理 可见,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一个等值与其

24、平行的力和一个位于平面内的力偶。反之,一个力偶和一个位于该 力偶作用面内的力,也可以用一个位于力偶作用平面内的力来等效替换。 力线平移定理不仅是下一节中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用来分析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第二节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 点简化 第二节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 简化 综上所述,可得如下结论: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得到作用于 简化中心的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的矢量等于力系的主矢,而这个力偶之 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三、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作用面内任一点 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之矩

25、的代数和。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 的平衡方程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当物体处于平衡时,作用于其上的平面力系中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 标轴(两坐标轴不一定正交)中每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均等于零,各力对于 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二、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除了式(4-6)表示的那种基本形式外,还可以写成二矩式、三矩式和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条件表达式等形式。 上述三组方程都可以来解决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究竟选哪一组方 程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无论采取哪一组方程,都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解题时,一般来说,力求所写出的每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量。 也就是说,平面平

26、行力系平衡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力系中各 力的代数和以及各力对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小结 1. 平面一般力系是指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 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情况。 2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 平行移动到该刚体上任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 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对平移点之矩。 3主矢与主矩。 4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和其他形式。 5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初步了解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3.了解内力的含义。 4.了解截面法的基本步骤。 5.理解杆件、横截面、轴线定义。 6.理解应力的定

27、义,领会任意应力分解为正应力与剪应力。 第一节 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一、 变形固体的概念 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构件,其材料的物质结构和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它们 都由固体材料制成,如钢、木材、混凝土等,而且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因此,这些物体统称为变形 固体。 弹性变形 变形固体的变形 (按变形性质分类) 塑性变形 理想弹性体的概念 去掉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状的物体称为理想弹性体。 实际上,并不存在理想弹性体! 但常用的工程材料如金属、木材等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称弹性阶段),很接近于理想弹性体,这 时可将它们视为理想弹性体。 小变形 工程中大多数构件在荷载作用下,

28、其几何尺寸的改变量与构件本身的尺寸相比, 常是很微小的,我们称这类变形为“小变形”。 在后面的章节中,将研究构件在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 二、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材料力学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时,常根据与问题有关的一些主要因素, 省略一些关系不大的次要因素,对变形固体作了如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 2均匀性假设 3各向同性假设 1连续性假设 连续是指材料内部没有空隙。认为组成固体的物质毫无间隙地充满了固体的几何空 间。 实际的固体物质,就其结构来说,组成固体的粒子并不连续。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 空隙与构件的尺寸相比,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2均匀性假设 均匀是指材料的性质各处都一样。认为在

29、固 体的体积内,各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 就金属材料来说,其各个晶粒的力学性质, 并不完全相同,但因在构件或构件的某一部分中, 包含的晶粒为数极多,而且是无规则地排列的, 其力学性质是所有晶粒的性质的统计平均值,所 以可以认为构件内各部分的性质是均匀的。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固体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具 备这种属性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 金属、玻璃、塑胶等,都是各向同性材料。 如果材料沿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则 称为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竹材、纤维品和经过 冷拉的钢丝等。 我们所研究的,主要限于各向同性材料。 第二节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一、杆件 所谓杆件,是指长度远大于其它

30、两个方向尺寸的构件。如房屋中的梁、柱,屋架中的各根杆等。 杆件的形状和尺寸可由杆的横截面和轴线两个主要几何元素来描述。横截面是指 与杆长方向垂直的截面,而轴线是各横截面形心的连线。 轴线为直线、横截面相同的杆件称为等直杆。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等直杆。 二、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压缩 2剪切 3扭转 4弯曲 1轴向拉伸或压缩 在一对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轴重合的拉力或压力作用下,杆件沿着轴线伸长(图a)或缩短(图b) 2剪切 在一对大小相等、指向相反且相距很近的横向力作用下,杆件在二力间的各横截面产生相对错动。 3扭转 在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与杆轴垂直的力偶作用下,杆的任意两横截

31、面发生相对转动。 4弯曲 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于杆的纵向平面内的力偶作用下,杆件轴线由直线弯成曲线。 工程实际中的杆件,可能同时承受不同形式的荷载而发生复杂的变形,但都可以看做是以上四种基本变 形的组合。 第三节 内力、截面法及应力的概念 一、内力 内力是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相连两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内力是由外力引起的并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对构件来说,内力的增大是有限的,当内力超过限度 时,构件就会破坏。所以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必须先分析其内力。 二、 截面法 截面法是求内力的基本方法。要确定杆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可以假想地将杆件沿 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将杆分为两部分,并取其中一部

32、分作为研究对象。此时,截 面上的内力被显示出来,并成为研究对象上的外力,再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出此内力。 这种求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截面法可归纳为三个步骤: 1截开 欲求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沿该截面假想地把杆件分成两部分(图 5-3a),任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2代替 用作用于截面上的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研究部分的作用(图5-3b) 或(图5-3c)。 3平衡 对研究部分建立平衡方程,从而确定截面上内力的大小和方向。图 5-3 三、应力 构件的破坏不仅与内力大小有关,还与内力在构件截面上的密集程度(简称集度)有关。通常将内力在 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用式子表示为:P称为E点处应力。 通常应力

33、P与截面既不垂直也不相切。材料力学中总是将它分解为垂直于截面和相切于截面两个分量。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用表示;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剪应力或切向应力, 用表示。 单位换算: 本章小结 本章讨论了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是由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杆件。 2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形式 (1)轴向拉伸或压缩 (2)剪切 (3)扭转 (4)弯曲 3.内力与应力的概念 内力是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相连两部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力。 工程上最常见的是计算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 应力是内力在某一点处的集度,杆件中某截面上 任一点的应力一般有两个分量:正应力

34、和剪应力。 4.求内力的基本方法-截面法 步骤:截开;代替;平衡。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的概念和扭矩图的画法。 2.理解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和强度计算。 3.掌握圆轴扭转变形时的刚度和变形(相对扭转角)计算。 第六章第六章 梁的弯曲梁的弯曲 一、弯曲变形和平面弯曲一、弯曲变形和平面弯曲 弯曲是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当一杆件弯曲是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当一杆件 在两端承受一对等值、反向的外力偶作用,且在两端承受一对等值、反向的外力偶作用,且 力偶的作用面与杆件的横截面垂直时,如图力偶的作用面与杆件的横截面垂直时,如图8- 1(a),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这

35、种变),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这种变 形称为弯曲变形,简称形称为弯曲变形,简称弯曲弯曲。 图 8-1 (a)(b) a 第一节第一节 梁的平面弯曲梁的平面弯曲 有时,杆件在一组垂直于杆轴的横向力作用下也发生弯曲变形,如图8- 1(b),发生这种弯曲变形时还伴有剪切变形,此称为剪切弯曲或横向弯曲。 常见的梁就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例如房屋建筑中的悬臂梁(图8- 2(a),楼面梁 (图8-2(b)等。 (a) (b) 图8-2 (c) 图8-3 (d) 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梁,其横截面通常采用的是对称形状,如矩形、工字形、 T字形、圆形等(图8-3(a),原因是它们都有一个竖直对称轴。对称轴与梁

36、轴 线组成的平面叫纵向对称平面。如果作用在梁上的所有外力(荷载、支座反力) 的作用线都位于纵向对称平面内,梁变形时其轴线变成位于对称平面内的一条 平面曲线(图8-3(b),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平面弯曲是工程中最常见的弯 曲形式。 二、单跨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为了方便地讨论梁的弯曲,这里简单了解一下梁的基本形式。工程中对于 单跨静定梁按其支座情况来分,可分为下列三种形式: 1悬臂梁 梁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图8-4(a)) 2简支梁 梁的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可动铰支座(图8-4(b)) 3外伸梁 梁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的简支梁(图8-4(c)) (a)(b)(c) 图8-4 第七

37、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学习目标: 1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以及构件受力和变形特点。 2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及简单图形截面核心的位置。 3掌握斜弯曲、偏心拉压时构件的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第一节 组合变形的概念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组合而成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a) 解决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可用叠加法,其分析步骤为: 将杆件的组合变形分解为基本变形; 计算杆件在每一种基本变形情况下所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将同一点的应力叠加,可得到杆件在组合变形下任一点的应力和变形。 第二节 斜弯曲 斜弯曲的条件:外力与杆件的轴垂直且通过变形后的梁轴线不在外力作用面内弯曲。 以图9-2所示

38、的矩形截面悬臂梁为例来讨论斜弯曲问题的特点和它的强度计算 一、 外力分解 如图9-2(a),外荷载可沿坐标轴和分解,得 其中是梁产生绕轴的平面弯曲,使梁柱产生绕轴的平面弯曲。因此,斜弯曲实 际上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弯曲的组合。 二、 内力分析 斜弯曲梁的强度是由最大正应力来控制的,所以,弯矩的计算是最主要的。 sin cos RF FF z y 设在距端点为的任意横基面上,引起的截面总弯矩为: 两个分力和引起的弯矩值为 三、 应力计算 在该横截面上任意点处(相应坐标),由和引起的正应力为 FxM coscosMxFxFM yZ sinsinMxFxFM zy 由叠加原理,任意点的正应力为: 代

39、入总弯矩,可得 Iz yM Z Mz . y y My I zM y . y y Z Z MyMzK I zM I yM . . ) sincos (Z I y I M yZ K 四、 强度条件 1中性轴位置 因中性轴上各点正应力均为零,则由式(9-2)可得 当时,说明中性轴是通过截面形心的直线。 0 sincos yZ I y I tan z y tan y z 1 1 I I 2危险点的确定 斜弯曲时,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和受压两个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呈线性分布, 距中性轴越远,应力越大。因此一旦中性轴确定就可找出距中性轴最远的危险点。 3强度条件 斜弯曲时的强度条件为 y y Z Z W

40、 M W M max 也可以表达为: 根据这一强度条件,同时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多荷载。 在设计截面尺寸时,因有 两个未知量,所以需要假定一个比值,对矩 形截面, 对槽形截面, ) sincos ( maxmax yZ WW M y WWz、 108/ yz WW 86/ yz WW 例9-1 图9-4所示檀条简支在屋架上,其跨度为 ,承受屋面传来的均布荷 载 屋面的倾角 ,檀条为矩形截面, 材料的许用应力 ,试校核檀 条强度。 m6 . 3KN/m1q 3426 ,mm140hmm90b MPa10 解:由题中已知条件, 檀条在均布荷载的作用下,弯矩图为抛物线,最大弯矩发生在梁

41、的跨中截面, 弯矩值为: 截面对和轴的抗弯截面系数为: 447. 0sin894. 0cos, kN.m62. 18/ 2 max qlM 35 22 35 22 mm1089.1 6 90140 6 mm1094.2 6 14090 6 hb W bh W y Z 由强度条件代入数值得: 所以檀条强度足够安全。 MPa76.8 ) 1089.1 447.0 1094.2 894.0 (1062.1 ) sincos ( 55 6 maxmax yZ WW M 例9-2 试选择图9-5所示梁的截面尺寸。 解: 由题中条件知,此梁受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的共同作用部分将产生斜弯曲变 形,危险截面为固

42、定端截面。 5 . 1 kN.m2 . 135 . 08 . 05 . 0 kN.m5 . 135 . 0 2 1 y Z y Z W W lPM lPM 由强度条件: 根据已知条件 ,矩形截面,解得 取整 )( 1 max y Z Z Z W W M W 35 yz mm103 .3 b h MM W Z 5 . 1 b h mm96,mm144bh mm100,mm150bh 当外荷载作用线与杆轴线平行但不重合时, 杆件将产生压缩(拉伸)和弯曲两种基本弯形,这 类问题称为偏心压缩(拉伸)。如图9-6所示杆 件,如力作用在某一轴线上,则产生压缩(拉 伸)和弯曲变形,称为单向偏心压缩(偏心压缩

43、) 图9-6(a)。如力作用在轴线外的截面的任意 点上,称为双向偏心压缩(拉伸)图9-6(b)。 一、单向偏心压缩(拉伸)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1荷载变化 由平面一般力系中力的平移定理,将偏心力向杆线轴线平移,得到一个通过形心的 轴向压力 和一个力偶矩为 的力偶,如图9-7。 2内力计算 用截面 截取杆件上部,由平衡方程可求得 F FeM e nm FFNeFM e . 显然偏心压缩杆件各个横截面的内力均相同,所以截面 可以为任意截面。 nm 3应力计算 对于横截面上任一点 (图9-8),其应力是轴向压缩应力 和弯曲应力 的叠 加。 K N MZ 点的总应力为: z z MZ N I yM A

44、F . K z z I yM A F . 由上式计算正应力时, 用绝对值代入,式中弯曲正应力可由直观判断来确 定。 类似地,最大(最小)正应力必将发生在横截面的上、下边缘( )处: y、 z MF 2 h y z z z z W M A F W M A F minmin maxmax 4强度条件 显然,杆件横截面各点均处于单向拉压状态,其强度条件为 z z z z W M A F W M A F min max 例9-3 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短柱承受荷载 ,若在短柱中开一切槽,其最小截面积 为原面积的一半,如图9-9所示。试问切槽后,柱内最大压应力是原来的几倍? F 解:切槽前的压应力 切槽后最大

45、压应力应为偏心压缩情况下截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 2 4a F A N 2 max 2 a F W M A N y y 两者的比值是: 例11-4 图9-10所示举行截面柱,柱顶有屋架传来的压力 ;牛腿上 承受吊车梁传来的压力 ;与轴线的偏心距 。已知柱 宽 。求: (1)若 ,则柱截面中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各是多少? 8 4 2 2 2 max a F a F kN100 1 F kN45 2 Fm2 . 0e mm200b mm300h (2)要使柱界面不产生拉应力,截面高度 应为多少?在所选的尺寸下,柱截 面中的最大压应力为多少? 解:(1)求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将荷载力向截面形心简

46、化,柱的轴向压力为: 截面的弯矩为: 所以KN145 21 FFF KN92 . 045 2 eFM z MPa58.0 6 300200 109 300200 10145 63 max z z W M A F MPa42.5 6 300200 109 300200 10145 63 max z z W M A F (2)求截面高度和最大压应力 要使截面不产生拉应力,应满足 解得: 取整 此时产生的最大压应力为: 0 max Z Z W M A F 0 6 200 109 200 10145 2 53 hh mm372h mm380 MPa78. 387. 1908. 1 6 380200 1

47、09 380200 10145 2 63 max Z Z W M A F 二、双向偏心压缩(拉伸)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图9-11 1荷载简化 如图9-11(a),已知 至 轴的偏心距为 至 轴的偏心距为 (1)将压力F平移至Z轴,附加力偶矩为 (2)再将压力从轴上平移至与杆件轴线重合,附加力偶矩为 = (3)如图9-11(b)所示,力F经过两次平移后,得到轴向压力和两个力偶矩 , Fz, y e y z e y FeM 1 2 M z Fe 1 M 2 M 所以双向偏心压缩实际上就是轴向压缩和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弯曲的组合。 2内力分析 截面法任取横截面ABCD,其内力均为 3应力计算 横截面上

48、任意一点,坐标为y、z时的应力分别为: zyy eeFMFMFF zN , (1)由轴力 引起 点的压应力为 (2)由弯矩 引起 点的应力为 (3)由弯矩 引起 点应力为 N FK A F N N z MK z z y . I M Z M y MK Z M I M z . y y 所以, 点的应力为 上式中各个量都可用绝对值代入,式中第二项和第三项前的正负号观察弯曲变形的 情况来确定。 K y y z y z . y . I M I M A F ZN MMZN 4中性轴位置 由公式(9-7)可得 = =0 即 设 、 为中性轴上的点的坐标,则中性轴方程为 Y Y Z ZN I zM I yM

49、A F 0 y Y Z ZN I zM I yM A F 0 y 0 z 0 00 z I Fe y I Fe A F y z Z y 即 上式也称为零应力线方程,是一直线方程。 式中 分别称为截面对z、y轴 的惯性半径,也是截面的几何量。 中性轴的截距为: 当 时, 当 时, 01 0 2 0 2 z i e y i e y z z y 22 , y z z i A I i A I z 0 0 z y z e i yy 2 01 0 0 y z y e i zz 2 01 从而可以确定中心轴位置。其表明,力作用点 坐标越大,截距 越小; 反之亦然。说明外力作用点越靠近形心,则中性轴越远离形心

50、。式中负号表示中 性轴与外力作用点总是位于形心两侧。中性轴将截面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压 应力区,另一部分为拉应力区。 由图9-11(b)可以判断,最大拉应力发生在A点,最大压应力发生在B点,其值 为 z e、 y e 11 zy 、 危险点A、C 都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所以可类似于单向偏心压缩的情况建立相应 的强度条件。 y y z zN y y Z zN W M W M A F W M W M A F min max 5强度条件 y y z zN y y Z zN W M W M A F W M W M A F min max 例9-5 试求图9-12所示偏心受拉杆的最大正应力。 解:此杆切

51、槽处的截面是危险截面,将力F向切槽截面的轴线简化,得: 经判断点为危险点,其应力为拉应力,大小为 得: kN.m105 . 2105 . 21 kN.m1051051 kN1 33 33 y z N M M FF y y z zN A W M W M A F MPa140 A 三、截面核心 1概念 当偏心压力作用在截面形心周围的一个区域内时,杆件整个横截面上 只产生压应力而不出现拉应力,这个荷载作用的区域就称为截面核心。 2截面核心的确定 对于许用拉应力远小于许用压应力的混凝土、砖石等脆性材料,过大的拉应力将 会使构件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必须避免。 为了使偏心压缩杆的截面上不出现拉应力,对于图9

52、-11b所示矩形截面ABCD,应 满足: 即: 0 6 1 2 max bh Fe bh F y he y 6 1 可见,y方向的偏心荷载应该作用在y轴上截面中间的1/3范围内。 同理,若荷载在z方向上偏心,则只有作用在z轴上截面中间的1/3范围内, 才能保证截面上不出现拉应力。 对双向偏心压缩杆,如果将截面上的上述四点顺序连起来得到一菱形(如图 9-13a),则双向偏心荷载只要作用在上述的菱形区域内,截面上就只有压应力, 不会出现拉应力。截面上的这个区域称为截面核心。 几种常见图形的截面核心,通常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出 : 图9-13 本章小结 本章研究了组合变形中斜弯曲和单向、双向偏心压缩的内

53、力、应力和强度条 件。 1概念 (1)组合变形 由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组合而成的变形 (2)截面核心 当偏心压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周围的一个区域内时,横截面 上只有压应力而没有拉应力,这个区域就是截面核心。 2叠加法求解组合变形杆件强度问题的步骤是: (1)对杆件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是由哪些基本变形的组合; (2)简化或分解外力,使每一个外力只产生一种基本变形; (3)按基本变形计算内力和应力,用叠加法确定出危险点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4)建立强度条件。 一、梁的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为了计算梁的强度和刚度,在求得梁的支座反 力后,还必须计算梁的内力。 如图8-5(a)所示为一简支梁,荷载和支座反力

54、、 是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的平衡力系。现在在梁 上任取一截面,假想截面将梁分为两段,取左段为研 究对象,从图8-5(b)可知,因有支座反力作用,为使 左段满足,截面上必然有与等值、平行且反向的内力 存在,这个内力,称为剪力;同时,因对截面的形心 点有一个力矩的作用,为满足,截面上也必然有一个 与力矩大小相等且转向相反的内力偶矩存在,这个内 力偶矩称为弯矩。由此可见,梁发生弯曲时,横截面 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内力因素,即剪力和弯矩。 第二节第二节 梁的弯曲内力梁的弯曲内力 图8-5 0 y F0 sA FF As FF 剪力的常用单位为N或kN,弯矩的常用单位为Nm,或kNm 剪力和弯矩的大小,

55、可由左段梁的静力平衡方程求得,即: 由 得 0 0 M 0MaFA aFM A 由 得 二、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二、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为了使从左、右两段梁求得同一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具有相同的正 负号,并考虑到土建工程上的习惯要求,对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特作如 下规定: (1)剪力的正负号使梁段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图8-6a); 反之,为负(图8-6b)。 (2)弯矩的正负号使梁段产生下侧受拉的弯矩为正(图8-7a);反之, 为负(图8-7b)。 如果取右段梁作为研究对象,同样可求得截面 上的 和 ,根 据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它们与从右段梁求出 截面上 的和 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56、,如图8-5(a)所示。 mm S F M S FMmm 图8-6图8-7 例例8-1 如图8-8(a)所示简支梁。已知 , 试求 截面1-1上的剪力和弯矩。 kN30 1 FkN30 2 F 图8-8 解解:(1)求支座反力 由 0 A M 得 0641 21 B FFF 又由 0 B M得 0625 21 A FFF 由、得 kN35 A FkN25 B F (2)求截面1-1上的内力 1S F 1 M 在截面1-1处将梁截开,取左段梁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如图8- 8(b),内力 和 均先假设为正的方向,列平衡方程: 由 0 y F得 0 11 SA FFF 由 0 1 M得 012

57、11 MFFA 由、得 kN53035 11 FFF A kN4012 11 FFM A 求得 和 均为正值,表示截面1-1上内力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 同;按内力的符号规定,剪力、弯矩都是正的。所以,画受力图时一定要先假 设内力为正的方向,由平衡方程求得结果的正负号,就能直接代表内力本身的 正负。 如取1-1截面右段梁为研究对象(图8-8b),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1S F 1 M 例例8-28-2 一悬臂梁,其尺寸及梁上荷载如图8-9所示,求截面1-1上的剪力 和弯矩。 图8-9 解: : 对于悬臂梁不需求支座反力,可取右段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 图如图8-9(b)所示。 由 0 y F得

58、0 1 FqaFS 由 0 1 M 得 0 2 1 Fa a qaM 得 kN13 1 S FmkN18 1 M 1S F 1S F 1 M 1 M求得 为正值,表示 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同; 为 负值,表示 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反。所以,按梁内力 的符号规定,1-1截面上的剪力为正,弯矩为负。 (二)简易法求内力(二)简易法求内力 求梁的内力还可用简便的方法来进行,称为简易法简易法。 通过上述例题,可以总结出直接根据外力计算梁内力的规律。 1剪力的规律 计算剪力时,对截面左(或右)段梁建立投影方程,经过移项后可得 左yS FF或 右yS FF 上两式说明: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

59、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 外力在垂直于轴线方向投影的代数和。外力在垂直于轴线方向投影的代数和。若外力对所求截面产生顺时针方向 转动趋势时,其投影取正号(图8-6a);反之取负号(图8-6b),此规律可 记为“顺转剪力正”。 2求弯矩的规律 计算弯矩时,对截面左(或右)段梁建立力矩方程,经过移项后可得 左C MM 或 右C MM 上两式说明: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包包 括力偶括力偶)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将所求截面固定,若外力矩使所考虑的梁

60、 段产生下凸弯曲变形时(即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等式右方取正号(图8-7a);反 之取负号(图8-7b),此规律可记为“下凸弯矩正”。 用简易法求内力可以省去画受力图和列平衡方程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例例8-38-3 用简易法求图8-10所示简支梁1-1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图8-10 解解: (1)求支座反力图图8-10 由梁的整体平衡方程求得 kN8 A F kN7 B F (2)计算1-1截面上的内力 由1-1截面以左部分的外力来计算内力, 根据“顺转剪力正”和“下凸弯矩正”得 kN2 11 FFF AS kN1223 11 FFM A 第三节 梁的内力图 为了计算梁的强度和刚度问题,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