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含解析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含解析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祝学子学业有成,取得好成绩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d拉马克认为由于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2鲸和鲨鱼是不同纲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体形,这是因为()【导学号:77782170】a相同变异的结果b进化的方向相同c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d相同的环境对它们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d鲸和鲨鱼都生活在海洋里,相同的生活环境

2、对它们的体形进行了相似的选择,d正确。3如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从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即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长颈鹿发展的方向应是适应环境,而不是符合人类需要。4下列

3、事例中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导学号:77782171】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桦尺蠖代替d鼹鼠视力很弱和人类的盲肠不发达都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长颈鹿的祖先由于长期伸长脖子去吃树叶,脖子得到发展,伸长的脖子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使脖子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用进废退理论。桦尺蠖的浅色和深色是不同的变异,由于体色与环境之间的相似程度不一样,适者就得以生存,不适者就被淘汰,生物变异在先,环境选择在后,符合达尔文自然选

4、择学说。5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即使无农药,害虫也可以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这一性状变异并非农药引起的,d错误.6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蟹的数量差别较大的原因是()a中间体色更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

5、能力弱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的个体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a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a正确;体色不同的蟹的生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b错误;不同体色的蟹的食物来源一致,c错误;中间体色的个体适应性强,但其与浅色和深色蟹仍属于同一物种,不是新物种,d错误。7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大量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在未使用该感冒药之前,感

6、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感冒药后,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物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8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77782172】a狼的性状出现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

7、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b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而且它们一定都朝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9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c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应是自然选择

8、的结果.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比较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故a、b、d选项正确.10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抗药性状逐代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生物的_是不定向的,_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

9、、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物种。(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的过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现分析如下: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选择作用积累变异自然选择(2)有利(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冲a挑战练11下列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拉马克进化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d拉马克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a正确;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

10、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b错误;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c错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因此拉马克进化学说无法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d错误。12某小岛上有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活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导学号:77782173】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

11、的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c根据题中图乙可知,68 cm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最多,4 cm以下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极少,根据图甲可知鸟喙的长度在15 cm,只有更长的喙才更易于啄到食物,因此可预测该啄木鸟经过长期进化鸟喙会越来越长。但是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利的变异需要逐代积累,较短一代的时间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且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子代的喙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13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他均相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

12、为12小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_.(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存,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的。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3)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到28 环境中将会死亡,同理,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会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缺少_,就要被环境所淘汰。解析(1)从a、b两组实验可以看出,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25。(2)生物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例如有些水蚤能在20

13、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存;但是温度作为选择者,却是定向的,适应某个温度的变异个体就能生存,不适应某个温度的变异个体就被淘汰.因此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类型,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3)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物如果没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就会被淘汰.答案(1)25(2)各种变异类型不定向选择定向(3)适应新环境的变异14检验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的实验方法如下: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时。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解析(1)衡量实验结果的指标即是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比较。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