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_第1页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_第2页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_第3页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张明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义肝火上炎证:多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经气逆火升所表现的证候。临床 以肝经所 过部位的头、目、耳、胁所表现的里实热证为特征。肝阳上亢证: 多因肝肾阴亏, 阴不制阳, 肝阳亢盛于上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 常见头痛、眩晕和腰膝酸软、足轻头重等上盛下虚的临床特征。病因肝火上炎证: 多因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 五志过极化火, 使肝火盛, 或突然 精神刺激,损伤肝木,火气内生,或平素阳盛之体,易感热邪,内伤于肝,引动 肝经之火,循经上炎。或过用温补辛燥之品,化火化燥,使肝经火盛。肝阳上亢证:多因肝气郁结化火,损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不足,不

2、能制 约肝阳,则阳亢于上,或肾阴亏虚,多由房劳过度,劫夺肾精,水不涵木,阳失 潜藏,肝阳偏亢,或过食辛辣温燥动火之品,导致化热化火,损伤肝阴,阴不敛 阳,肝阳亢盛。病机 肝火上炎证:因肝经之火炽盛,故“气逆冲上,火气炎上故也” ( 素问玄机原病式 ) ,“火有炎上之性,故皆见于上部也” ( 引经证医),多表现上 部症状。或扰乱神明,或上扰清窍。肝木升发,肺主肃降,一升一降,调节气机 的动态平衡。肝之经脉贯膈上肺,若肝火循经犯肺,肺失清肃,则气逆喘咳。若 火热极盛,风火相煽,引动肝风,而致热极生风。若热邪炽盛,耗灼津液,阴液亏损,筋脉失于濡润滋养,则引发痉病。若肝火横逆,克犯胃土,则肝胃蕴热,

3、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吞酸。若肝经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贝 u 多见 淋证,小便涩滞不畅,滴沥刺痛,腹满胀痛。总之,肝脏属木属风,肝气升发, 喜条达柔顺而恶抑郁,若气郁木盛,多生肝火。肝火燔灼,气火逆于上,则头痛 , 眩晕,不寐,狂躁;横逆于中,则胁肋、胃脘灼痛,或吞酸、嘈杂;气火郁于下, 则小溲涩滞而为气淋。同时,肝木需肾水为之涵养灌溉,心血为之濡润,肺气肃 降以制约肝木之升发,脾土营运以培植肝木之茂盛。若他脏功能失调,则易导致 肝木郁滞而引发各种病证。肝阳上亢证:多由肝肾阴亏,阴不制阳。故表现为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亢 阳无制,风阳上升,闭阻灵窍,弓 i 动肝风,而致卒中。若肝阳偏亢

4、之体,外因大怒则导致肝气横逆,气机逆乱,血随气升,气血壅滞于上,阻塞隧窍,而发生血厥。或素有脏气不平,痰浊内宿,肝肾阴液不足,无以敛阳,易生风生热,一有神窍,走窜七情失调之怒恚、忧悲、恐惊等诱因,则风阳暴张,引动伏痰,痰火气逆,蒙蔽经脉,病发痫证。肝肾阴亏于下,虚火内生,则可见阴虚火旺证的表现,同时亦有肝肾精血俱亏的症状。因肝藏血,肾藏精,肾中之精,有赖于肝血的不断化生,而肝血的生成,则需肾中精气的气化。即血能生精,精能生血,故 称之谓“精血同源”。若肝血亏虚,则血亏无 以化精,遂致肾精随之而虚,若肾 精不足,肝血不得肾中精气之气化, 则肝血亦随之而少, 故肝肾之精血,一荣俱 荣,一损俱损,因

5、此,肝肾阴亏,临床可同时并见肝血虚证和肾精不 足证的证候 表现。总之,肝肾同源,故肝肾生理、病理关系极为密切,相互制约,互相影响。如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或相火妄盛;若肝阳、肝火过旺,多下 劫肾 阴,而致肾阴亏虚。鉴别要点肝火上炎证:头目胀痛,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或恶梦纷纭,甚则狂躁不得眠, 口苦咽干,胸胁助部灼热疼痛, 便秘尿黄,或吐血, 蚓血,咳 血,或耳内红肿热痛流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以肝经所过部位的头、目、耳、胁所表现的里实热证为临床特征。肝阳上亢证: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无力,头重足轻

6、,舌质红,苔少而干,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以阳亢于上的头痛、 眩晕和阴亏于下的腰膝酸软、足轻头重等上盛下虚证 为临床特征。鉴别分析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均有肝经阳热上逆所表现的病证,故具备头目胀 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苦等共同症状。但肝火上炎证,除以上部症状为主外,尚兼有火邪肆虐的症状表现;肝阳上亢证,既有阳热亢于上的症状, 也有阴液亏于下的表现,故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有火盛与 阴亏的不同病理特征。肝火上炎证:因肝木气盛火炽,火燔诸经上下,若循经上攻头脑清空,经脉 不畅,气 血壅滞脉络,故头痛且胀。肝火循经,上干清空,故头晕眼花,如坐车 船,不能站立,时欲 仆倒。肝与胆

7、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 肝火传移于胆, 胆汁上溢则口苦;胆火循经上攻,则耳鸣如潮,甚则肝火胆热,熏蒸耳道,气血 遏阻,经脉瘀滞,化为脓血而见耳内 红肿热痛,严重者溃烂流脓。气火上冲,热壅血脉,气血涌盛,则面红目赤。肝性刚强,忌怒,肝火上炎,阳气开发过度,气机失于条达,疏泄太过,则易于情绪急躁,稍受刺激,则易于发怒。肝藏魂, 火热为虐,魂不守舍,内扰心神,神失所守,神动不安,故失眠多梦或恶梦纷纭,甚则狂躁不得眠。热邪损伤津液,不能上润咽喉,故咽干;热炽津伤,不能下 充肠液,肠失滑润,故大便秘结;津液化源不足,故尿黄;肝经火热壅滞,气血失 运,灼 伤脉络,胁乃肝之分野, 肝木气急火盛, 故胸

8、胁助部灼热疼痛。 血之运行,既靠阳气的 推动,又赖阳气之固摄,方能循行脉内,不至溢出脉外。气之有余与 不足,皆能影响血液的 运行。若肝郁化火,火性升浮,气机亢盛,气逆于上,血随气升而上溢, 则吐血、 蚓血;若肝火横逆脾士,脾失所统, 则血溢于上为呕血, 血注于下,则为便血;若肝火气旺,木火刑金,肺伤络损,随气上逆,则为咳血肝火上炎证,其舌脉表现为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概由肝经实火内炽所致。肝阳上亢证:多因火热内伤肾阴,或肝阴亏虚,水不涵木,肝肾阴虚,不能 制约阳 气,肝阳偏亢,阳升气逆,上扰清空,则头目胀痛。若肝阳上亢,风动阳 升,邪扰清空, 则病发眩晕。肝肾阴亏,则精血虚损,心无所主,心失其

9、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为肾之府,若肾阴亏虚,多因房欲耗散,竭夺阴精,则肾失封藏,阴亏无以滋养肾之外府,况腰膝以下,由肾所主,故腰膝酸软无力。肝阳上亢,则上盛,肝肾阴亏,则为下虚,阳盛于上,阴亏于下,所以头部沉重, 两足轻飘,步履蹒跚。舌质红,舌苔少而干, 脉弦细数或脉弦有力,皆为肝肾阴虚,阴液不足,肝阳偏亢,阳亢阴亏之象。就其临床症状而言,肝火上炎证,因肝经之气火炎于上,故以上部症状为主, 如头、目、耳的病变。头目痛胀,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或恶梦纷纭,口苦咽干。概由肝火循经上攻头目,上扰清空,火壅气血,血气涌盛,火扰神明,肝热移胆,热灼津伤所致。肝阳上亢证,因肝肾阴

10、亏,不能摄敛肝阳,而致肝阳亢逆于上,多由肝阴不足或肾水已亏,影响及肝,终致肝肾阴亏,故以肝肾阴亏为病理基础,见之临床,表现有下虚上盛的临床特征:腰膝酸软无力,头重足轻,并具有与肝火上炎相似的上部热盛症状:头目胀痛,眩晕耳鸣耳聋,面 红目赤,少寐多梦,口苦等,亦因肝经阳热气盛,上攻 头、目、耳所致。肝火上 炎证,病因为火邪,故具有火热燔经,窜行冲逆的特点。火能燔 灼脏腑经脉,故 胸胁助部灼热疼痛; 火性上炎,多能侵犯心神,“如丧神守”,而致狂躁不得眠; 火热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可见上部出血:吐血,蚓血,咳血;火热之邪, 壅滞 气血,络脉不通,可见耳内红肿热痛流脓。肝阳上亢证,因肝肾阴亏为本,故有

11、 阴 液亏损的临床表现。若阴亏已极,精血不能上滋心阴,心之阴血不足,神失所 养,心神不 安,则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就其病机病势而言, 肝火上炎证的主要病机是肝经气火上逆,上攻头目, 扰 乱神明,气血壅盛,肝热移胆,火热灼津,热迫血行。肝阳上亢证的主要病机是阴亏于下,阳亢于上,故有肝肾精血亏虚,腰失所养和肝阳亢逆,气火上攻的临床特征。肝阳上亢证,具有肝火上炎证相同的肝经气火上逆的病机。肝阳上亢证, 若无肝肾阴亏证, 那么就不是肝阳上亢证, 而是肝火上炎证。 故肝阳上亢证是本 虚标实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偏亢为标。 肝火上炎证属肝经实火壅盛的实证。二者均为热证,均可以因阳热极盛,引动肝风而致

12、肝风内动。若肝肾阴血亏极,无以濡养经脉,则多易导致虚风内动。就病因病程而言,二者均可有情志不遂,郁怒忧思,五志过极化火,或过食温补辛辣之品,或平素阳气偏旺等病理因素。但肝阳上亢证有导致肝肾阴亏的病因: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气血化源亏乏及久病、重病,耗伤肾阴,肾水亏虚,影响肝阴亦不足,或失血过多,生化乏源,急性热性病后期,劫夺阴血,七情不 遂,暗耗肝之阴血,使肝阴不足。 从病程上看,肝火上炎证,起病急,病势重,病程短;肝阳上亢证,常因肝肾阴亏发展而来,故起病较缓慢,有肝肾阴亏的病史,多病程较长。肝火上炎证无肝肾阴亏的病史,若肝火上炎证,经久不愈,损 伤肝血、肾精,也可渐致肝肾阴虚,而形成阳亢于上,阴亏于 下的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炎证,临床治疗宜清肝泻火,凉血生津,方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正如土旭高医书六种所云:“肝火燔灼,游行于三焦,一身上下内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